《揠苗助长》是一篇寓言故事,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的道理。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理的5篇《揠苗助长》教学实录与评析,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寓意是学习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文特点,和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一个二类生字。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结合本单元的要求,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表达的寓意”,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汲取经验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力求做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创造性。为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力启发学生质疑、朗读、表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不断创新,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合作互助、共同探索、共同进步、共同享受的乐园。因为本课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所以我准备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一篇新的课文,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他们肯定有很多疑问。那么,我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并且给学生提出了两个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三个问题,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问题,在老师的辅助对一篇陌生的课文逐步熟悉,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也熟悉了生字词,达到了初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二)、指读课文,学生字词在初读课文过后,我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且学习生字新词。学生朗读完一个自然段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以引出生字词,再指导生字书写,然后换一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再读本段。读完课文,也就学完了生字,最后复习巩固生字,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读、分小组读来完成生字词的教学。
(三)、齐读课文,感知大概通过回归整体,再读课文,指名回答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故事内容。
(四)、精读品味,议中悟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思路,采用了“逆推情节,顺推结果”的方式。我逐步提出了禾苗为什么枯死、为什么要把禾苗往上拔高两个问题,从结果推原因,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也使学生明白了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渗透了新的学习方法,这比读懂这篇课文重要得多。语文的学习,一方面是学习语言,另一方面也是学习方法的过程。所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我会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语言的情况下,和学生共同探讨学习方法,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语言知识,找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方法,拥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精神。
(五)演演比比,加深理解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两全其美。
(六)劝导农夫,得出寓意新课程标准上提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求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是语文教师所不容忽视的。在教学的过程的尾声,我贴出了课文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位农夫在炎热的气候下在田里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禾苗。我于是顺水推舟地提出:同学们,看着这位农夫在这么炎热的气候下,辛苦地拔禾苗,你忍心吗?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慢慢地他们由笑话农夫转化为同情农夫,产生帮助他人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本课人文性的体现。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光有美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措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象揭题
1、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小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播放录象《揠苗助长》
3、
师:哪位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了?(若有学生说拔苗助长,老师提示揠苗助长是拔苗助长的另外一种说法,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一样的。)
4、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件出示课题:揠苗助长)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刚才看了动画片,你能结合故事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揠苗助长”吗?
5、 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
师:《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又有趣的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现在,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先自己来读一读课文,在读课文的时候,读准字音,遇见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师:大家都读好了吗,那老师就来检查检查大家读得怎么样了吧!(课件出示词语:时候巴望禾苗好像焦急终于急忙喘气总算白费揠苗助长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筋疲力尽)
(1) 自读屏幕上的词语(请小朋友们先自己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把字音读准确。)
(2) 指名读(哪位小朋友能站起来大声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并正音
(3) 齐读词语(大家读得真好,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三、围绕“急”展开教学
1、
师:在这些词语里,有一个词语,老师是用红色打出来的,这个词语是什么?(一起读焦急)请大家整整齐齐地再来读一次这个词语。
师:哪位小朋友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呢?
是呀,焦急的意思是着急,着急起来是什么感觉呀,是不是就好象一团火在心里烧呢?所以老师用红色把焦急表示出来。请大家赶紧在文中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焦急?(课件相机出示:巴望天天转来转去并理解巴望的意思:盼望,但是比盼望程度更深一些。)
从这些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农夫真是太希望自己的禾苗能早点长大结谷子。那谁能读好它?
2、师引:瞧,他多着急啊,在田边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大。”那他最终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呢?请大家再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指名答——出示第二段——齐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很累,从哪里看出?)
随机理解“筋疲力尽”、“终于”。——谁愿意来读读?(慢些)
还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这位农夫对自己拔苗助长的办法很满意呢?
3、指名回答——出示第三段。
谁能读好它,来演一演农夫?——(不行的话,教师范读。)——男生齐读。
4、师引:他的儿子听了父亲的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第二天他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他急忙跑回家,把还在沾沾自喜的父亲拉到田边。农夫一看,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后悔极了!他想:
(课件出示)学生自由说。
师小结:是呀,这个农夫太想让他的禾苗快快长大,能早点收获,结果却使田里的禾苗都枯死了。他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他真是太“急于求成”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教师板书八个字)——齐读。
5、师:这就是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配舒缓的音乐。)
你周围有《揠苗助长》中的农夫这样的人吗?
6、指导学生学习“寓言”。
师:像我们今天学的“揠苗助长”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我们叫它——寓言。(板书:寓言
7、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也叫它——寓言两则。(板书:两则)
8、师引:平时,你们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呢?学生自由说。
指导书写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7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律,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寓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相关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森林里有只小白兔,这只小白兔又勤劳又聪明,它在门前空地上撒了一些萝卜籽,它多想快快收获脆嘣嘣、水灵灵的大萝卜呀!你们猜它用了什么好办法?(晒太阳、浇水、施肥、捉虫等)对,你们真聪明,小白兔用的就是这些好办法,它如愿以偿地提前吃到了大萝卜。
从前有个农民和小白兔一样,他也想赶快享受收获的喜悦,不过他的办法和小白兔的不一样,想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吗?(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范读课文。
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每一个字的正确读音。
2、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3、读通课文。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要读准字音)
三。 再读课文,读懂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划出不懂的词。
2、指名说说自己不懂的词有哪些?
3、小黑板出示生字
4、写写生字:费、算、焦、望
5、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认读
四、再读课文,谈读懂的内容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
五、学习第一段
师范读,生体会心情
1.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 “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希望、盼望、渴望。写写“望”
(2)谁来读一读?
(3)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焦急)
(4)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
2.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
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2)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3)你发现了什么?你觉得哪句更加确切?
3.这个时候他的心情会怎么样?(焦急)谁来给它找找近义词?(着急)
从哪里可以看出他很焦急?
出示“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1) 谁愿意来读一读?
(2)再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像一下他当时的样子。
(3)谁愿意来边读边演一演?
(4)齐读,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人焦急的心情读出来。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农夫看到禾苗长得这么慢,他心里非常(焦急)。板书:焦急
六、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过渡:读2.3自然段,说说他是怎么做的?
出示2.3自然段
1.指名说他是怎么做的?板书:拔苗
2.你有什么不懂的词语吗?(筋疲力尽、喘气)
3.他人是很累,但是他心里呢?(高兴)所以这两段读时要又累又高兴,自己去试一试。
4.谁愿意来读?.谁愿意来演一演?
5、齐读,看看能不能把这个人又累又高兴又得意的心情读出来。
6、学到这,你知道“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了吗?指名说
七、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点明寓言。
1.他这么高兴,这么得意,可是结果呢?板书:(枯死)
出示最后一段。
2.他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跑回家告诉了农夫,想想农夫知道后会是什么反应,又会怎么想呢?
3.他的邻居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会怎么跟他说呢?
4.师小结:是啊,小朋友们,禾苗长大,要经过生根发芽,长出小苗后,农民伯伯还要经常给它们锄草,施肥,捉虫,这样它们才会慢慢地长大。这位农夫就是太心急了,禾苗才会都枯死了。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太着急了好事也往往会变成坏事。(板书: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八、续编故事
1. 农夫听了他们的话,以后会怎么做呢?请四人小组讨论,给这则寓言续编故事。
出示:第二年,农夫又开始种禾苗了,( )
九。拓展延伸。
想象他儿子看过禾苗回来会与父亲说什么?农夫会怎么样?同桌先讨论再指名演一演(注意父子关系,语言文明,要指出父亲错在哪。)
十、总结
如果把你们比作禾苗的话,那么老师是什么呢?是农夫。你们希望农夫给你们什么呢?阳光、水、土,也就是爱和知识。想要老师揠苗吗?对,我们只助长,不揠苗!每个老师都是一手捧着爱另一手捧着知识走向你们的,希望你们在阳光温暖的抚摸下,尽情地吸吮知识的营养,快快地成长,快快乐乐地成长,好吗?
十一、作业。
写一写后来的故事或者为本文绘制几幅连环画,下面写上简单的说明。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盼禾苗长 巴望、焦急
拔高禾苗 筋疲力尽、高兴、得意
禾苗枯死 急于求成,反成坏事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
教学这两则寓言故事中,学生针对插图与课文内容提了一些问题,想想还真有些道理。
如《揠苗助长》这课,学生对着插图提出质疑:“既然文中写老农干的是筋疲力尽,那为何图中真在拔苗的他连一滴汗也看不到呢?不太符合常理呀!”针对课文内容,学生问:“既然是老农,应该是很有这方面的经验才是,怎么连这简单的道理也不懂呢?是不是改成刚刚学种田的年轻人比较恰当呢?”
如《鹬蚌相争》这课,学生也对插图存在质疑:“鹬蚌身旁不是有一块大石头吗?鹬为什么不把蚌甩向石头,让它破碎,不是可以美食一顿,又不至于被抓吗?”针对内容,问:“既然双方的嘴都被夹住,又怎么能说话呢?”
看对这么一群善于思考的孩子,特别欣慰。虽然上面的问题都可以找到理由让他们明白,但这些问题还是有一定的思考价值的。希望自己教出的孩子能有自己的思想,有个性,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我认为作为教师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学会学习,真正的课堂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近年来,我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上狠下功夫,将学生获取学习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学习的一个突破口。《揠苗助长》是我的一个教学片断。
一、理解感悟
1、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从哪些词语看出他很焦急?请学生带着问题默读第1自然段,标画出有关词句。
自由交流:
生:“盼望”是希望的意思,可以看出他的心情非常急切,所以他“天天到田边去看”。
师: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焦急的心情呢?(生读) 生:“天天”也能看出农夫很心急。
师:农夫觉得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长高了)农夫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呢?(太着急了)读一读。
生:从“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这几个词语还能看出农夫心急。(师板书:焦急)
师:你试着读一读,好吗?谁再来读?(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农夫怎样?仿佛还听到了什么?(齐读第一自然段)
2、农夫究竟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读一读第2自然段。思考:你觉得他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农夫把禾苗拔高了。生:农夫干了一天,筋疲力竭。(板书:筋疲力尽)怎么体会到的呢?
生:从“终于”、“急忙”可以看出农夫急切、兴奋的心情。
生: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
师: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指名读)
同桌之间练习朗读,看看谁读得好?(指导朗读)
3.在第三自然段里,农夫又有哪些表现呢?
学生朗读课文(喘气、很累的样子)
4.农夫这样心急,结果怎样呢?谁来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读后交流:禾苗枯死了。
师: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儿子看到枯死的禾苗会对农夫说什么?
生:我会对农夫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禾苗要慢慢地长大,是你把禾苗害死的,以后可千万别这样心急了。
是啊!如果急于求成,不但办不好事,而且会受到惩罚的。(教师相机引导理解寓意: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揠苗助长”这样的事吗?(生自由交流)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每个词语的理解不是来自于老师的讲解,而是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教师不仅强调了学习方法的运用,而且也强调了方法的积累。
所以,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感悟一、抓词品句,插上想象的翅膀
帮助孩子们学好寓言的最好策略是充分利用寓体的形象性,引导儿童在深切的感受中领会寓意。所以本课教学中,利用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感受农夫那可笑而又发人深思的形象,如抓“盼望、天天、好像”等品味农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体会农夫的“傻”。期间融入“焦”字及给“焦急”换词语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寓意,又进行字词的积累。同时十分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发散训练,因为寓言故事留有丰富的想像空间,教学课文时,指导学生对感兴趣的地方想象,如:种田人看着拔高的禾苗,,( )地想( )。教学课文结尾时,引导学生想象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会对爸爸说些什么?你会对种田人说写什么?在学生在想像中发表自己对寓言故事的领悟、见解,说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感悟二、课内课外链接,使孩子的语文素养更丰厚
学生生活在母语的环境中,寓言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应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与感染。在学完课文时,结合小专题“借鉴课文仿写”的要求,引导学生模仿本文的写法,续写《揠苗助长》,让学生明白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古今表达的多样性等等。让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感悟寓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对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感悟三、激趣复述,培养孩子们的表述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而忽视策略知识教学或注重策略知识教学而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在这节课中我注意两者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尽力做到两者的齐驱并进。在讲故事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关键的词句,深刻理解文中农夫的“焦急”心理。课的最后,我创设了说的训练—续写《揠苗助长》的环节,为学生生动的讲述故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整堂课的教学,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做得不足:
首先是指导朗读做得不够到位,读得太少。“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在这一教学片段中,“读”应贯穿始终,分层次,体现坡度。例如抓住重点词句,如:“盼望、焦急……”等,抓词品味,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其次应加大点拨力度,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
其次,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我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预设的课堂情境里,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理解寓意的环节中,引导不够准确,导致学生思维过窄,而我依然按自己的教学环节进行,就出现了教师引导过多,学生主体性欠缺的局面。教学应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教案只是一种思路,真正的课堂实践应该跟随学生的思路,顺应学生的课堂生成而随机应变。
课堂教学的实效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儿童就是小小哲学家,他们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能很清晰地明白农夫错误的原因,并从中明白故事的道理。因此,只有顺应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活动和情境中,与教材对话,与角色对话,才能产生积极的内部言语,从而形成自己生动的思想,成为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