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平方分米;84分;0。02吨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孔繁森》【精选10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4
教材简解: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可以安然过冬,蝈蝈懒惰,夏天不肯储备粮食,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全文共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夏天一群蚂蚁在搬粮食;第二自然段讲几只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躲在大树底下自由自在地乘凉;第三自然段讲冬天到了,蚂蚁安然过冬,蝈蝈却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语文 课 堂 网)(语 文 课 堂 网)
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范文网)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语 文 课堂网)
3、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和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 (第一范文网)
设计理念: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蚂蚁和蝈蝈是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两种小动物,可让学生通过看图回忆这两种动物的样子及它们的特点。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在脑海中展现课文情景,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多读课文,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季节的变换,让学生结合自己去感受环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 (第一范文网)
设计思路: 1、出示图片,复习导入。(语 文 课 堂 网)
2、精读训练:通过对蚂蚁和蝈蝈在夏天的对比和在冬天的对比,夏天蚂蚁辛勤劳动搬粮食,蝈蝈在大树底下乘凉,冬天蚂蚁在洞里吃粮食过冬,而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语文 课 堂 网)
3、识字教学:“由、冬 呼、粮”会写会读,知道字的结构,能组词。
第一课时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发生的事情及课文的主人公,了解每一自然段的大意,教学生字“蚂蚁 汗 洞 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
二、精读训练
1、讨论:书上有几幅图,从事情的发生时间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
(1) 看图,自由练说。指名说图意。
(2) 看另两幅图,说说什么季节,什么内容?
2、过渡:课文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
3、学习第一段
(一)第一自然段:
1、看图:
(1)这是什么季节?(夏天) 板书:夏天
你怎么知道这是夏天?
(2)太阳怎么样?(太阳火辣辣的)
(3)夏天,天气这么热,太阳火辣辣的,小蚂蚁在干什么? (搬粮食) 板书:搬粮食
怎么搬的?
出示:有的------有的------ “有的”指什么?(一些蚂蚁)
(4)你读了这一自然段之后,你觉得小蚂蚁怎么样?(爱劳动,不怕吃苦)
(5)你从课文中哪些词看出来的?(背、拉、满头大汗)
理解:满头大汗
指导朗读,读出天气的热,小蚂蚁的勤劳。
(二)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
几只蝈蝈看到蚂蚁在火辣辣的太阳下面搬粮食,都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因为,它们觉得,蚂蚁大热天里还在干活,不知道享受,真是太笨了。)
(3)蝈蝈笑蚂蚁是傻瓜,不知道享受,那蝈蝈是怎么享受的,我们来看看图。
(4)看图
描述图。(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板书:树下乘凉
什么叫做自由自在?
联系课文说说蝈蝈怎么“自由自在”?(有的-----有的-----)
你觉得蝈蝈怎样?(懒惰)
(5)句式训练:
例句: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他们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玩,有的( ),有的( ),个个开心极了。
放学了,值日生有的( ),有的( ),非常认真。
朗读指导
我们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蝈蝈这种自以为是的语气。要注意突出有的……有的……、满头大汗这几个词
(三)第三自然段
1、看图:
(1)蚂蚁和蝈蝈的结果一样吗?
(2)蚂蚁在做什么?(吃东西,烤火)
(3)蝈蝈又怎么样了呢?(冷得发抖,很饿,还有的哭了)
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4)小蚂蚁为什么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呢? (因为,蚂蚁夏天准备了粮食)
(5)蝈蝈什么时候神气过?现在为什么“神气不起来”?
(夏天它们没有准备粮食)
这时蚂蚁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蝈蝈怎么想的,会说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由、冬 呼、粮”
2、认度读生字,口头组词。
3、分析结构,记忆字形。
4、教师范写指导,学生描红。
四、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抄写生字。
3、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作者:妙桥小学吴丽雅 转贴自:妙桥小学 点击数:17
听《蚂蚁和蝈蝈》有感(语 文 课 堂 网)
妙桥小学 吴丽雅(语 文 课 堂 网)
今天,非常荣幸去泗港小学参加了他们的名师引路活动,听了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一课,感触很深。课文篇幅短小,然而老师却做了新颖而独特的设计,。课堂上,老师的驾御能力又是让人佩服的。老师牢牢抓住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第一范文网)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对课文理解能力又是有限的。根据这两点,老师在课堂上以趣读为主,让学生在愉悦情境中自读、比读、演读。运用不同的语气,有创造性、有个性地去说说演演。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如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汉”。这一句话后,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背啊,拉啊,满头大汗。有 一学生表演的很投入,背的是那么吃力,而且边背边擦汗。之后老师让学生及时说说在刚才那群小蚂蚁们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蚂蚁拉粮食,背粮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是多么的辛苦啊。让它去搬和它身体差不多大的粮食,有的小蚂蚁的腰也被压得直不起来了,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太累了”。学生通过演一演这样的场景,在演中感悟,在看中明理。从而用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朗读指导自然水到渠成了。 (第一范文网)
在处理“满头大汗”一词,老师很巧妙地问学生,从“满头大汗”一词中,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纷纷举手说:“我仿佛看到了地上都是汗水。蚂蚁的汗一直在往下流。汗水很多很多,可以浇树了……虽然有的说的太夸张了些,但学生已知道满头大汗就是指汗水很多很多。老师又及时的向学生推荐了两个新词: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拓宽了学生的课外词汇量。(语文 课 堂 网)
(语文 课 堂 网)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小朋友把蝈蝈与蚂蚁作比较,看看蝈蝈在干什么?通过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等词,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学生能更明白“自由自在“的含义,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其字面含义后,进行了这样一段叙说引读:蝈蝈想躲到大树下乘凉就——想唱歌就——想睡觉就——,可能还在做着甜天的美梦呢。他们看到蚂蚁满头大汗,都笑蚂蚁是——。再度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蝈蝈笑蚂蚁说——————”进而引导表演蝈蝈的态度及动作,把自己化做课文中的角色,当成是那只会嘲笑人的蝈蝈,不仅进行了语文思维训练,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加深了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理解。(语 文 课 堂 网)
(语 文 课堂网)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听刘晶老师的《蚂蚁和蝈蝈》一课后的感想
上周五有幸聆听了名师嘉兴市实验小学的刘晶老师的一堂课《蚂蚁和蝈蝈》,听了以后感触颇多,在此写下几点: (第一范文网)(语 文 课 堂 网)(语文 课 堂 网)
一、老师很会调动情绪,使学生很快投入到学习中。刘老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特别是她的教学方法,可是初次见面刘老师在整堂课中却表现出和学生就像是的老朋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了整堂课,就连旁听的老师也非常投入,原因就是刘老师引导有方,才使课堂上洋溢着和谐、欢快的气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第一范文网)(语 文 课 堂 网)
刘老师为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始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调动学生的情趣。然后引入蝈蝈叫声,让学生听一听,接着出示蚂蚁图片,提出:“它们碰在一起会有什么故事呢?”设置疑问后,使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的内容,随后进入阅读,整个导入简洁明快。
这时的学生情绪被调动后,刘老师还不忘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强调初读课文的要领,这有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第一范文网)
刘老师充分抓住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和制高点,引导学生第二次读课文,“你(语文 课 堂 网)
愿意和谁交朋友,为什么?”问题设计非常明确,从反馈的情况看,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都喜欢蚂蚁,理由也很充分。
w ww.y w
(语 文 课堂网)
二、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融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好文章。我们可挖掘课文中含义深刻、蕴意丰富的地方,让学生想象说话。如:刘老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时问道:“说说蚂蚁在夏天干什么?”,然后让学生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句子,可是刘老师不是嘎然而止,而是随即又问道:“蚂蚁还会怎么搬粮食?”,让学生们继续练习,自然学生们也情绪高涨。借助这些训练,既强化了学生对蚂蚁勤劳的认识,又练习了说话,还可在课堂上形成一个激发想象、拓展思维的高潮,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多得。随着阅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刘老师积的极引导,使学生发散思维,既积累了语言文字,又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语文 课 堂 网)
三、生字教学花费时间不多,但效果不错。在一堂课上,刘老师在识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小老师带读、开“小火车”读,齐读等,特别是在教学“粮”、“食”这两个生字时,不让学生单独去学生字,而是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让学生说出两个字的异同点,避免了孤立识字。学生在比较中自己发现了笔画的变形,无意中掌握了一些汉字规律。相信这些学生以后也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位国外教育家说过:“‘方法’是理智的凯歌,智慧的结晶,具有长久的价值。”因此,刘老师重视学生学习生字“方法”的指导,也是她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之一。
四、在学生了解蚂蚁夏天勤劳搬运食物后,刘老师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说说冬天当西北风呼呼刮起时,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会怎么说,怎么想?通过角色体验,懂得辛勤劳动会带来幸福、快乐,接着播放歌曲《劳动最光荣》,让学生跟唱。可是,学生们基本不会唱,这时的课堂气氛突然卡住了,随即老师让他们以拍手取而代之。我想,刘老师原本是想让学生在学习文本后借助这首歌让情感体验得到进一步深化,但是由于课前没有注意到学生是否会唱这首歌,使得没有达成预期效果。当然刘老师也是普通人,她上的课也会有不足,正是这点,也使她的这堂课显得更加真实,更显名师的教学实力。
这虽是一堂低年级的阅读课,但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丝丝紧扣,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它没有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刘老师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以点拨、引导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习得了读书的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正是新课程理念所积极创导的——“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学习”。
一、情境导入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齐读课题)
2、让我们再一起亲切地叫叫他的名字。(再读)看课件图片
(二)复习
1、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第一张,评价)
2、出示第二、三张。
总结:上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词语,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孔繁森是一位。优秀变红。
过渡:就是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工作,10年间,做了许多好事,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师看课件解说: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一时间,天崩地裂,狂风大作,房屋倒塌,许多藏族同胞在这场灾难中离开了人间,又有许多孩子在灾难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就是其中几个……
2、小朋友们,看到这个情景,你们心里觉得怎样?(伤心、难过、悲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中的哪个地方描述了这个情景?找出来读读。
2、你知道怎样的孩子称为“孤儿”吗?理解“孤儿”
3、总结:这一场天灾,可以说是飞来横祸,那一年曲尼才12岁,曲印7岁,贡桑才5岁,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
4、多么可怜的孩子啊!你能用朗读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吗?
5、三个孩子可怜极了,这时谁出现了,(指名读,齐读)。
板书:抚养孤儿
(1)点出“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小朋友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女吧,平时都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抚养着我们。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会为三个孩子做些什么事情呢?(苦钱买吃穿用,做饭,洗衣,辅导作业,盖被子,生病了带看病,节假日带他们玩,)
总结: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他们,就叫抚养。
(2)练说句子。(评价)
(3)师述说事例。
贡桑很小,吃饭多数都是这位爸爸喂的。会尿床,经常要帮她换洗衣服和床单。
孔繁森是和三个孤儿睡在一张床上的,又挤又闹,睡不好。
晚上,等孩子们都睡了,还在灯下帮他们补衣服。
(4)孔繁森市长白天工作繁忙,晚上还要当爹娘,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喜欢帮助别人为了帮助别人不怕吃苦受累非常关心藏族孩子的生活帮助有困难的人善良有爱心的人)
6、多有爱心的好市长啊,多好的孔繁森啊!多好的干部啊!(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孔繁森不仅抚养着三个孤儿,加上自己孩子的生活费用,家中老母亲的赡养费用,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还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现在,这三个孩子要上学了,可学费从哪出呢?他想到了什么?(板书:献血)
1、出示课文第三段。
“献血”什么意思?(实义卖血)他什么时候来的?从“夜里、悄悄地”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
2、谁对谁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并且希望别人能答应他的要求?这就叫请求
3、引读:可是医生认为,所以不同意孔繁森献血,可是孔繁森,医生只好。
4、不同意的理由是什么?可是孔繁森还是“再三恳求”,
5、比较两个句子:谁来读这两句话,一样吗?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6、总结:医生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请求,可是孔繁森还是诚恳地请求医生答应他的要求,说了不止一次,可能是三次、四次,这就叫“再三恳求”。
7、“恳求”的近义词就在这个自然段中,你能找出来吗?孔繁森先是请求,医生不同意,结果他没有放弃,又再三地恳求,从这儿你看出什么?(他是真心想献血,非常迫切想要献血,为了抚养孤儿,看出他有无私的精神,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8、孔繁森再三地恳求,医生只好勉强答应,“勉强答应”就是(很不情愿地答应)
有可能会怎么说?(“那好吧,但你只能献一次,下次我是肯定不会同意的。”这就叫勉强答应。)
9、多么动人的情景,多么感人的故事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后来,孔繁森又来了两次医院,一共献了三次血,得到900块钱,瞧,孩子们终于可以上学了。(看图理解上学后的情景)
1、孔繁森用献血所得的营养费,来干什么啊?(板书:供孤儿上学读书)
2、这件事情被谁知道了?
3、他们有什么反应?(太感动了)引读课文:这件事,都感动得。他们深情地唱道:(引读:)
4、这是一首的歌词,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说明他们什么关系?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说明也是什么关系?谁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就像一个大家庭,56个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应该紧紧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共同奋斗,共同进步。孔繁森为了这个民族大团结,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5、我们也一起深情地唱道:(读出感情)
6、这首歌也是孔繁森最喜欢的,我们一起来吟唱。
六、延伸学习
1、学到这儿,你觉得孔繁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爱心善良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心里装着别人无私奉献好领导好干部好人不求回报)
板书:优秀的援藏干部
2、送成语:
这儿有几个成语,表现了孔繁森身上优秀的品质,老师送给你们。
3、讴歌孔繁森,可是,就在1994年,孔繁森去新疆考察,遭遇车祸,以身殉职,噩耗传到藏胞们那儿,人们悲痛欲决,许多群众长跪不起,失声痛哭,老百姓送上的哈达堆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孔繁森,
人民将永远记住一心想着别人,无私奉献的---
人民将永远记住帮助藏胞,关心孩子的---
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4、让我们再饱含深情地一起朗读这个故事。
七、课内作业
八、课外作业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89
听《蚂蚁和蝈蝈》有感
郑姝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
《蚂蚁和蝈蝈》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本次听课比计划早了一星期,老师没有事先准备。但作为一节随堂课,我觉得老师对于平时的随堂课准备的还是挺充份的。老师上课的语言、包括一些肢体语言还是很亲切的。
对于这节课我想谈谈自己听后的一些看法。1、老师在备课时抓的几个词还是挺准的,如: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2、在教学时还注意给学生进行说话练习,仿造课文中的句子用“有的……有的……”进行说话地训练。3、在写字教学时,老师进行了相应的指导,先帮孩子记住字型,再让孩子看清结构,最后老师范写。请学生写后,在对于学生写字时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评价。
另外,我还有几点建议:1、我觉得老师备课时抓的几个词是挺准的,但在教学时抓得或是说让学生体会的还不够到位。如:“满头大汗”,“满头大汗”是什么意思?“满头大汗”是什么样?“装满粮食”“满”是什么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他可能更能读出来。2、对于一些关键词还要让学生体会深刻,如:“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神气”老师问了这几个问题“什么样是神气?”“你有没有神气的时候?”老师对于这个词只提出了两个表面上的理解,而且第二个问题,学生没有回答到,其实也是没有真正体会到。“蝈蝈究竟为什么会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老师没有提,而这正是课文的关键。4、这篇课文的前后联系是非常密切的,蝈蝈、蚂蚁正是在夏天有着不同的处事态度,到了冬天才会一个高高兴兴的过冬,一个是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老师在教学时一定要相会对照、呼应,让学生感受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感受到: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
这是我对这篇课文的一点看法。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
转载自寒露的博客
听《蚂蚁和蝈蝈》有感(语 文 课 堂 网)
妙桥小学 吴丽雅(语 文 课 堂 网)
今天,非常荣幸去泗港小学参加了他们的名师引路活动,听了一年级的《蚂蚁和蝈蝈》一课,感触很深。课文篇幅短小,然而老师却做了新颖而独特的设计,。课堂上,老师的驾御能力又是让人佩服的。老师牢牢抓住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进行课堂教学。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对课文理解能力又是有限的。根据这两点,老师在课堂上以趣读为主,让学生在愉悦情境中自读、比读、演读。运用不同的语气,有创造性、有个性地去说说演演。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如在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汉”。这一句话后,让学生上台演一演背啊,拉啊,满头大汗。有一学生表演的很投入,背的是那么吃力,而且边背边擦汗。之后老师让学生及时说说在刚才那群小蚂蚁们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一下子就体会到了蚂蚁拉粮食,背粮食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是多么的辛苦啊。让它去搬和它身体差不多大的粮食,有的小蚂蚁的腰也被压得直不起来了,每走一步都要费好大的劲,太累了”。学生通过演一演这样的场景,在演中感悟,在看中明理。从而用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朗读指导自然水到渠成了。
在处理“满头大汗”一词,老师很巧妙地问学生,从“满头大汗”一词中,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发了,纷纷举手说:“我仿佛看到了地上都是汗水。蚂蚁的汗一直在往下流。汗水很多很多,可以浇树了……虽然有的说的太夸张了些,但学生已知道满头大汗就是指汗水很多很多。老师又及时的向学生推荐了两个新词:汗如雨下、汗流浃背。拓宽了学生的课外词汇量。(语文 课 堂 网)
(语文 课 堂 网)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让小朋友把蝈蝈与蚂蚁作比较,看看蝈蝈在干什么?通过第二自然段中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等词,请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为了让学生能更明白“自由自在“的含义,老师在让学生理解了其字面含义后,进行了这样一段叙说引读:蝈蝈想躲到大树下乘凉就——想唱歌就——想睡觉就——,可能还在做着甜天的美梦呢。他们看到蚂蚁满头大汗,都笑蚂蚁是——。再度让学生发挥想象,“有的蝈蝈笑蚂蚁说——————”进而引导表演蝈蝈的态度及动作,把自己化做课文中的角色,当成是那只会嘲笑人的蝈蝈,不仅进行了语文思维训练,同时又是语文学习的迁移,让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6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和认读7个生字。
(语 文 课堂网)
2、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语 文 课堂网)
3、认识1个偏旁,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由、冬、汗、粮。
教学过程: (第一范文网)》
一、揭示课题。
(第一范文网)
出示“蚂蚁”图,认识它吗?板书:“蚂蚁”,并教学。再出示“蝈蝈”图,板书“蝈蝈”。引导小朋友观察,抓住蝈蝈的外形的特点,并读准字音。小朋友,从外形看,你喜欢蚂蚁,还是蝈蝈呢?
(蝈蝈,身上的颜色是碧绿的,而且会唱歌。小朋友都很喜欢它。这样引导,可以提高小朋友的认识——看一个人,不仅要看外表,更要看它的思想。)(语 文 课 堂 网)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蚂蚁和蝈蝈”的故事。(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二、范读课文。 (第一范文网)
(低年级要十分重视范读。初读课文,最好不要让小朋友自由读,因为自由读,只会是齐读。)
三、教学生字。
1. 教学6个生字。w ww.5ykj .com
出示“粮食”。问:小朋友知道的粮食有哪些呢?教学“粮”字。 (第一范文网)
出示“汗”。问:人们在什么时候身上会出汗呢?教学“汗”字。问:什么时候人们会是“满头大汗”?
出示“自由自在”。教学词语的意思。问:什么时候我们觉得自由自在的,很高兴?指导读准“由”字。
出示“冬”。指导读准字音,“冬”,就是冬天的“冬”。课文中还有一个词语叫“过冬”,小朋友知道它的意思吗?
出示“呼”。老师做呼气的动作,问:老师在干什么?(呼气)气从口里出来,所以“呼”是口字旁。冬天,我们听到北风——“呼呼”地吹。这里的“呼呼”是表示一种声音。
出示“洞”。洞,就是山洞的“洞”,水洞的“洞”。课文中间讲,冬天了,谁住在洞里?www.yw
出示“冷”。冬天,北风吹到人的身上,我们感觉怎么样?教学“又冷又饿”。 (第一范文网)
2. 教学6个认读的字。
出示:乘凉刮风躺装。并进行教学。
(生字教学,分两部分进行,突出重点。在教学要求学会的6个生字的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精神。)
3. 复习巩固。w ww.yw kt .com
(1)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www.y
(3)打乱顺序读。 (第一范文网)
(注意当堂巩固识字的做法很好。)
四、朗读课文。
1.自己把课文读一读,这一次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段读,师生评议。
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你认为哪个自然段自己读得好,就自我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余学生认真听,听他们字音、句子是否正确、通顺,声音是否洪亮。
3.听课文录音朗读。
⒋齐读课文。w ww.y w kt .com
五、指导书写。
1. 指导书写“由”、“冬”。注意的“冬”的第二笔。
2. 指导书写“汗”、“粮”。注意左右结构。
3. 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书写姿势。
(写字指导的安排很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低年级,作业力争在课堂上完成,是对的。)
五、总结。
一、看拼音,写词语。
yōu xiù shēn qínɡ yínɡ yǎnɡ xué fèi
dā yinɡ tónɡ yì mǔ qin mínɡ zi
二、用“——”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城市(shì sì) 曲尼(lí ní) 献血(xuè xiě)
帮助(zù zhù) 营养(yín yíng) 汉族(zú zhú)
三、选词填空。
1、感动 感谢
藏胞们( )援藏干部孔繁森。
读了雷锋的故事,同学们( )得流下了眼泪。
2、抚养 抚摸
孔繁森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 )他们。
奶奶( )着我的头说:“孩子,真乖!”
四、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永远 会 孔繁森 记住 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方 的 升起 初升 从 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 了 。他们 地唱道:太阳和 有 个 ,她的 叫 。汉族和藏族有 个母亲,她的名字叫 。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来到医院,请求献血。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
1、这段话有___句话。
2、用“——”划出医生不同意孔繁森献血的原因。
3、找出文中两对意思相近的词。
( )——( ) ( )——( )
作者:ygr 发表时间:2004-4-30 阅读次数:1545
王文端 樊勇娜
教学设想
《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逐步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而苏教版教材无论是编排思想、编写内容和教学目标 上都体现了这一基本理念。教学中围绕课文以读为本,由易到难,由表及里,让学生充分的读书,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这应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最基本的课堂培养目标。作为课标、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如何把双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喜欢阅读,领悟阅读、感知阅读的成功与快乐,本课教学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师:听,谁在和我们打招呼呢?(播放蝈蝈的叫声)
除了蝈蝈还来了位小动物呢,(课件展示蚂蚁图片)蚂蚁和蝈蝈遇到一起,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同学们读了19课就知道了。 (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读书)
[评:一听一看真是有趣,迅速将学生引入课本,激起了学生要读书的欲望。]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蚂蚁很勤劳。
生:蚂蚁在夏天就开始准备过冬的粮食。
生:蝈蝈到了冬天又冷又饿。
生:蝈蝈笑话蚂蚁是傻瓜,很不应该。
生:蚂蚁很能干,很辛苦。
师:同学们年龄这么小,读书的本领可真大。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到了冬天,有的蝈蝈死了,有的哭了?
生:蝈蝈为什么要笑蚂蚁?
师:这些问题也是老师想问大家的,咱们就一起认真读书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 评: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的呆读傻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一遍有一遍的目的,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二、读中感悟,以读见悟 。
师:闭上眼睛听一听,(播放西北风的录音)听到这种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生:好冷啊,一定是冬天。
师:当冬天来临的时候,小朋友们是怎么过冬的?蚂蚁和蝈蝈又是怎样渡过这寒冷的冬天的呢?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生:蚂蚁躺在洞里过冬,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师:你从哪一段里知道的?
生:第三段。
师:谁能完整的读一读这段话。(生读课文)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生:表情也好。
师:哪一句或者哪个词读得最有感情。
生:“又冷又饿”读得最好。
师:那就请你带领大家读读这个词好吗?
(生练读)。
师:刚才有同学问“神气”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
生:神气就是很得意很骄傲。
师:那你能做个“神气”的样子给大家看吗?(学生表演)
师:原采这就是“神气”。“神气不起来”又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表演),看他们表演得多精彩呀。
生:冬天到了,西北风呼呼的刮了起来,中间那个“呼呼的”读得也好。
师:我觉得你读得也很棒,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因为冬天很冷,风很大。
师:原来是这样,那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学生练习朗读)
[评: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每个孩子都有评价他人和被评价的权利。或赞赏或提出异议,这正是孩子对课文不同理解的结果。这样不仅能刺激孩子的读书欲,而且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欣赏能力,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落到了实处。]
师:读了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蚂蚁准备的粮食很多。
师:你从哪知道的?
生: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装满”就说明蚂蚁准备了很多很多的粮食。
师:那该怎样读呢?(学生练习朗读)
师:每句话都读得这么有感情,那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读一读吧。(学生齐读)过渡:蚂蚁哪来这么多粮食过冬呢?
生:蚂蚁在夏天就开始搬粮食了。
师:噢!你从哪里知道的?(第一段)那我们就细心的读读第一段,看看蚂蚁是怎么搬粮食的?
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师:你觉是他们干得怎么样?
生:蚂蚁干得很棒。
生:小蚂蚁没有偷懒的。
生:蚂蚁很辛苦。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蚂蚁很辛苦。
生:满头大汗。
师:这么热的天,蚂蚁干吗要搬粮食呢?
生:夏天准备好粮食,冬天就不用挨饿了。
生:女口果夏天不搬粮食就会像蝈蝈一样饿死。
师:多么聪明、勤劳的小蚂蚁呀,真让人敬佩。那我们来夸夸他吧!
生:小蚂蚁,你辛苦了!
生:小蚂蚁,加油啊!
生:小蚂蚁,你真爱劳动!
师:说得真好,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来,让我们把第一段再美美的读一读,好好的夸夸他们吧!
[评:到这里,文本和学生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并得到了升华。]
师:不光我们看到蚂蚁在搬粮食,蝈蝈也看到了,他们是如何表现的?(放时间让学生读书,约3—4遍)
师:读了这一段,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什么是“乘凉”?
生:夏天很热,大树的叶子能遮住太阳,人就可以在大树下凉快。
生:什么是“自由自在”?
生:自由自在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那蝈蝈在“自由自在”的干什么?
生:蝈蝈有的唱歌,有的睡觉。
师:明白意思了,同桌两个比赛着再读读这一段。
师:小蚂蚁这么勤劳,蝈蝈为什么要笑话他呢?
生:蝈蝈觉得天这么热,蚂蚁还要搬粮 ,食,真是太傻了,还不女口去乘凉。
生:蝈蝈笑话蚂蚁,是因为他觉得离冬天还远着呢,现在搬粮食还太早。
师:你也这么想吗?
生:不!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就讲给蝈蝈听吧。
生:蝈蝈,你别笑话别人,多没礼貌,快向蚂蚁道歉。
生:蝈蝈你是个懒惰的家伙。
生:蝈蝈你别那样做了。
师:那蝈蝈该怎样做?
生:蝈蝈快准备粮食吧,不然到冬天你就要饿死了。
师:我想蝈蝈听了同学们的话一定会惭愧的。
[评:思想的闸门一旦开启,学生思维便一泻而出。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培养语感得以实现,同时,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三、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师:现在,我们再将课文完整的读一读,看看和刚上课时有什么不一样。
生:比刚开始熟练了。
生:比开始读得有感情了。
生:比开始读得美了。
师:是吗?这么好听的故事要是我们能把’它背下来多好哇!(指导看图背诵)
四、围绕主题,总结升华
师: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我们要学习小蚂蚁做个勤劳的孩子。
生:只有劳动才能过得好。
生:做什么事都要先做好准备。
师:还有问题吗?
生:蝈蝈是蛐蛐吗?
生:蝈蝈是益虫还是害虫?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动脑筋的孩子,学了课文后又提出这么多问题来,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问题的答案是老师现在告诉你呢,还是你查出来告诉大家?
[评:多有特色的结尾,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又带问题出教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不正是我们所极力推崇的吗?苏教版常务编委高林生教授说:“情趣是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这节课,情趣伴随着教学的全过程,孩子们通过与课文的对话,历经感悟、积累、迁移等心理过程正在形成朗读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市外语小学)
【教材分析】课文记叙了孔繁森收养三个藏族孤儿,并以献血所得的营养费帮助他们上学读书的动人事迹,赞颂了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本环节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的理念,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积极倡导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而整个课堂是生动的,开放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从小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孔繁森的高尚品质的品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指名拼读:繁(fan)、森(sen)
3、简介孔繁森的事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习读课文。
2、指名分段试读课文。
抽读生字卡片。
优秀、援藏、干部
拉萨市、失去、孤儿、抚养
请求、献血、答应
感动
3、范读课文。
4、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5、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的什么事?
三、教学生字。
1、认读词语:干部、拉萨市、失去、献血
2、分析字形,学生描红。
四、作业: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导入,学习第1段
1、出示“孔繁森”图片:他就是孔繁森(板书课题)
你知道孔繁森是干什么的吗?
2、比较句子: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学生比较——(板书:优秀)——齐读第二句
3、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理解“援藏”:党和国家曾经选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贫穷落后的地区,孔繁森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山东,离开家中亲人,到环境艰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二、细读课文第2—4段
1、过渡:为什么说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呢?学了下面的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2、细读第2段
⑴自由读,想想:哪一句最能表现出孔繁森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
⑵出示: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自由读——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抚养孤儿)
⑶师述:1992年,拉萨市附近发生了地震。曲尼、曲印和贡桑三个藏族孩子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多么可怜的孩子呀!可是,他们又是幸运的,因为他们遇到了孔繁森。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⑷比较句子: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抚养他们。
孔繁森就把他们接到自己的身边,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抚养他们。
(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⑸小朋友,我们都是爸爸妈妈的亲身儿女吧,你的爸爸妈妈是怎样抚养你的?能讲讲爸爸妈妈爱你养你的感人小事情吗?
⑹孔繁森就像对待亲身儿女一样,抚养着这三个孤儿。
出示:曲尼生病住院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犯了错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学习退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贡桑尿湿床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说
⑺孔繁森是一个市长,白天工作有多忙呀!如果没有这三个孤儿,他可以回家清净一会儿、休息一会儿,但现在要照顾三个孩子,连该母亲做的活都要由他一个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从中想到了什么?
⑻孔繁森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亲!他更是一位优秀的援藏干部!让我们满怀深情地把课文第2段朗读一下。
3、细读第3段
⑴导入:孔繁森每次下乡见到生活贫困的藏胞,总要拿出自己的钱来帮助他们,往往只过了半个月,他的工资就没了,有时连伙食费都交不起。自从收养了三个孤儿,他的生活就更艰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献血)[
⑵出示第三段
①自由读,想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②从“夜里”、“悄悄地”你明白了什么?(板书:悄悄献血)
孔繁森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宁愿苦了自己,也不愿给别人添麻烦。
③“请求”是什么意思?(告诉医生自己要献血,希望医生答应,这就是“请求”。)谁来说说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请求献血的?
④“恳求”又是什么意思?那“再三恳求”呢?与“请求”能不能换个位置?为什么?
⑤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样向医生再三恳求献血的?
⑶小结:孔繁森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要求献血,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营养费供给藏族孤儿上学读书,所以我们说:孔繁森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援藏干部!
4、细读第4段
⑴1993年,孔繁森共献血三次,得到900元的营养费,他用这些钱来帮助这几个孤儿上学读书,当藏胞们知道了这件事,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他们会怎样想?怎样说呢?
⑵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藏族同胞对孔繁森深深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有一首诗这样写,有一首歌这样唱:
(出示歌词)——齐读
三、延伸
1、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10年,与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难,把藏族的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孝敬,把藏族的孩子看得比自己的孩子还亲,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
2、指名学生说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补充
孔繁森是汉族人民的儿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儿子。是啊,太阳和月亮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光明。汉族和藏族有同一个母亲,她的名字叫中国。
3、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孔繁森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在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赴新疆考察途中,一场车祸让他永远离开了我们,人们在清点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身上只有8元6角的现金……就是这样一位人民的好儿子,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汉藏友谊之歌。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孔繁森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响亮的名字——孔繁森
板书设计:
孔繁森
抚养孤儿
优秀
悄悄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