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教案(优秀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七年级美术教案(优秀8篇)。

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篇1

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第7课大家动手做条龙 一、教学目标 了解龙的来历发展与造型特点,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和积极参与文化传承的意识,并在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爱国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应更注重学生的制作过程,和分组活动之中的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强调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并在展示作品的过程中展现集体的智慧和才华,突出集体竞争的气氛。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学习构成知识,并把它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的重点: 调动同学情绪,使大家能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做龙的活动中来。 (二)教学的难点: 如何把构成知识应用到设计和制作中,使龙的造型和结构有新的创意。 (三)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解决重点的要点: 1、要创建分组竞争的课堂气氛,鼓励每一个小组争先、争胜、争取班级第一。比那组最快,那组最好,那组最有新意。 2、好小组讨论,群策群力完成任务。 3、时注意人员搭配,使各组能力基本均衡,保证公平竞争和顺利完成作业。 解决难点的要点: 1、励创新,要求学生把课本的方法当成参考,尽可能地想出新的方法。 2、些简单明确的构成的例子,让学生们能从中产生一些联想以促进创新想法的产生。 三、课前准备 (一)学习材料 1、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易拉罐、胶卷盒、牙膏盒、土豆片筒、装羽毛球的筒、药盒、药瓶、矿泉水瓶及其他饮料瓶。 2、可以替代的材料:去了粒的玉米芯、高粱、玉米的秸秆、木棍及树枝、竹子、可利用的蔬菜(黄瓜、茄子、萝卜等)。 3、自制材料:课前或课上用比较硬的纸作成纸筒,把它作为做龙的材料。 四、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讲授制作方法。 学习制作方法,分组合作、锻炼协作能力。 展示、体验、交流。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龙文化的了解。 学生从教学中展示的各种龙的资料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制作的龙。 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分工合作完成插接、装饰龙体的任务,锻炼协作能力。 学生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做的龙,并发挥想象讲述小故事或民间传闻,强化对龙的感受。在共同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培养集体主义 教师活动: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 教师通过讲授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1.把《龙的传人》的乐曲作为课的开始,用来烘托气氛,以达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同时用音乐来导出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绪,引人《大家动手做条龙》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中,使学生的情绪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下,便于课程进展得更顺利、更流畅,也容易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制作的欲望。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一直播放着《龙的传人》的乐曲,以增强效果。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完成龙的制作。 2.利用龙的来历、演变和发展,以及图片介绍龙的形象特点和与龙有关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亲自动手制作一条龙的欲望。 3. 学生的活动,鼓励同学集体创作分组完成一条龙的制作,体现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在集体创作和动手制作过程中,注意协作精神,同时体现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六、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课程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龙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七、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各组介绍和评价自己小组的作品,师生共同考察教学效果。 2、教学评价点: (1)对龙这一艺术形象是否喜爱? 是否了解其思想文化内涵? (2)是否积极参与龙的制作活动?在造型上有无独创性? (3)能不能与同学密切协作共同完成品?                                   第8课 对印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的重点:掌握涂色方法和压印的方法。 (三)教学的难点:如何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利用不同媒材和方法制作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四)课前准备: 学习材料:底版(玻璃、木板、布料、塑料板、不易吸水的纸板、垫板)、颜料(水粉、水彩、油墨、油画颜料、调色油)、浆糊或胶水、涂色工具、作业纸(不吸水的挂历纸背面,光滑的名信片或贺卡等)。 (五)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通过画、印等方法,制作对印版画。对印是独幅版画的一种制作方法。通过在底版上涂色、压印得到丰富而奇妙的肌理效果。   使学生了解对印原理和制作方法。尝试多种对印方法,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制作抽象或具象的对印作品。并通过分小组制作,体验集体制作的乐趣,学会交流,懂得合作与分工,分享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兴趣与情感。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教学方法: (一)设疑导入: 教师在玻璃板上涂色,放纸压印,让学生猜猜:纸上会出现什么呢?教师揭纸展示,学生愕然,原来是一个怪怪的人脸,学生在哄笑中激发了兴趣。也可将自然界形成的石纹、石形、木纹、叶纹等变化万千的图形造型做成课件让学生观赏,同样可以起到诱发学生从自然形成的纹、形中发现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 请学生仔细阅读书上讲授的两种制作方法,抓住关键点,自己动手尝试对印制作方法,针对可能出现的困惑和技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几个问题起提示和思考作用:不同厚薄的色彩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轻重的压印产生怎样的效果?不同的底版产生怎样的效果?先涂深色再涂浅色或先涂浅色再涂深色会产生怎样的效果?怎样得到自己想要的图形?通过思考和尝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学习,提升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三)拓展创新: 教师在玻璃底版上从冷到暖地有序涂色,覆盖上比涂色大一倍的纸,用右手掌按住纸面中央,左手拉住靠近身边的纸角一起旋转45度左右。产生变化丰富并具动感的肌理。请学生也来试试看,能不能发明一种新的对印方法,要做到别具一格。完成后请学生大胆地到台前介绍自己的制作方法和独特处,以及画面的色彩层次和肌理变化给人的感受。其他的学生也可谈谈对他人作品的视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 对本小组的作品汇总进行集体讨论,看看某些具有自然景观效果的或某些类似于人物、动物的对印作品,能否经添加形成一张具象作品。对于某些不能添加的作品,能否结合其他同学的作品经过剪裁,组合成一张抽象作品。讨论之后或集体创作或指派一人主笔,完成本组作业。凡有创意的作品给予展示,全班评出最有创意奖。 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对印中最大的问题是水与色的关系问题,教师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水多时引导学生压印再叠印效果较理想。水少时便于一次压印同时旋转。多种颜色印纹涂色时尽可能不混合,使其自然混色。 (二)压印时纸张不可移动,可用小夹子或双面胶固定。(加说明图例) (三)当采用吸水性强的材质做底板时。颜色要水少色浓。 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采用2个步骤进行,首先观察学生对制作与拓展创新教学活动方式的参与热情,其次观看学生的对印作品。 评价点: (一)学生是否对对印制作有兴趣?是否体验到快乐? (二)能否在美术活动中大胆地运用色彩压印,得到各具特色的对印效果? (三)能否凭借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自己理想中的作品? (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否提高? (五)有没有发明出新颖的对印方法? (六)能否进行自主学习和发挥合作精神? (七)是否与同学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对印的创作活动? (八)能否运用各种技法,有创意地进行创作活动? (九)按下表评价自己的作品(用短语自评)。 自然天趣  肌理效果  色彩搭配  独创性  制作方法  师生评价   四、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造型。表现]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引导学生在对印表现活动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尝试多种对印方法,表达学生的兴趣与情感。由于本课的难度较低,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的拓展创新,同时还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深化创作主题。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课学习,发掘学生思想深处蕴藏的个性思维方式和艺术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整合手段,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主动参与、抒发情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美术的兴趣。从兴趣入手,削弱既往由于基础、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异,主张学生彰显个性,以突出自我、易于表现、快乐无限为过程体验,感受艺术魅力。

重点

教师要有较高水准的示范、启发和点拨,造就学生创意思维如泉涌,只要是学生想到的内容都可以是创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选择和搭配素材,也是获得意想不到效果的关键。不过,这个过程是要循序渐进,要避免学生急于求成的焦躁心态。

难点

一方面是课前素材的收集,来自于教师和学生、照片和插图以及网络信息资源。

另一方面是计算机操作技法的传授,教师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最基本、最实用且效果明显的图像处理方法。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准备

图像素材、网络教室

教学方法

引导、指导等。

板书设计

未来的我

制作步骤

1、把照片扫描进电脑

2、选择喜欢的图片,将自己的头像移至适当位置

3、也可利用绘画软件进行加工。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美丽的梦想,你的梦想是什么?课件演示:你梦想着有一天学业有成,头顶博士帽、手持毕业证书站在同学们面前;你曾在梦中穿上威武的军装,庄重地敬上一个军礼;或许你想驾驶属于自己的豪华跑车周游世界;或许你想成为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会满足你深藏心底的愿望;或许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丽而神秘的童话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游太空,成为中国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梦想……

二、创作体验:

1、分组进行

是将学生自己的头像进行选择剪切,然后粘贴入已经过处理的主画面中,可自由组合、拼接。从最后作品效果说,构思巧妙、“天衣无缝”是最完美的作业。学生根据自己想象的情景,进行创意(设计方案)并寻找合适素材,以美术创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问题。

2、将学生划分为实践组,可以互相学习、讨论。以组为单位发挥群体优势,发挥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的电脑操作技巧,带动其他学生共同完成艺术创作。

3、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

自己评价,后师生共评。

三、小结

是否与自己的梦想拉近了距离?

教学反思

部分教学设计内容由于不符合学生的情趣,如学生关注的明星是新鲜而短暂的,他们的形象和观念是不断受到新鲜事物冲击的,如果我们没有与学生的新观念、新思维同步,这节课就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我们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还要提供给学生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校服设计活动,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激发创新意识。

4、让学生建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着装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常识。

2、提高学生对着装美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能否恰当地运用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进行设计练习。

【教学方法】

欣赏、讨论、讲解、示范、练习

【教学准备】

习作若干张、服装图片若干

白纸、透明胶、铅笔、水彩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具+图片欣赏

二、新课:

1、学生试穿几套衣服

讨论:“学生校服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表组内见解;

说明校服一般特点常识:款式、色彩、年龄特点与着装符合人体比例与结构。

请一名学生概括校服的特点,教师板书,做补充或解释说明

2、展示一些图片、以前学生设计习作让同学们欣赏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欣赏后讨论:

a、评述比较喜欢的校服设计作品。

b、你觉得这些服装合适校园环境吗?

c、如果你是设计师,你觉得设计校服有哪些注意点?

3、教师归纳总结:

设计校服注意点:

a、校服设计的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b、款式:简洁流畅。如、运动服、休闲装等。c、色彩:稳重明快、清新柔和。

d、面料:透气性好、易洗易干、价廉物美。

4、教师讲授校服设计有关知识

设计步骤

①、构思

②、铅笔画草图

③、彩笔着色完成

三、教师示范设计稿

四、你来试一试(课堂练习)

请你用准备的工具,设计一套你心目中喜欢的常宁八中的男生或夏季校服一套。

五、展示学生设计作习,进行自评、互评。

六、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我为校园添色彩——服装设计

1.学生校服应该具有什么特色?

3、设计步骤

①、构思

②、铅笔画草图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我们应注意:③、彩笔着色完成a、校服设计的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

4、课堂练习

b、款式:简洁流畅。如运动服、休闲装等。尝试设计男生或夏装一套。c、色彩:稳重明快、清新柔和。

d、面料:透气性好、易洗易干、价廉物美。

5、习作展评: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4

一、学习目标: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服装搭配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元素,搭配出符合自身审美情趣、体现个人审美特点的着装,使自己的形象更加美好。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评论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1、进一步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利用色彩、款式扬长避短,结合身材,巧配衣服。

2、学习根据不同的气候、时间、地点和用途,不同的。肤色、体型、年龄和气质去选择不同的款式、材质、色彩以及不同功能的衣服。

3、学生学习搭配服装,而不是设计服装。

二、课堂学习过程与方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准备题,让学生准备与本课有关的服装搭配材料,并出示学习提纲。

1、学习服装搭配。

导入:咱民间有句谚语“人靠衣裳马靠鞍”,道出了服装的重要性。良好的着装形象不仅可以展现一个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服装搭配”这个问题。引出正题。

2、欣赏感知。

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出示思考题:

(1)、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重点理解服装搭配的基本要求?

(2)、服装搭配的三大要素?(款式、色彩、材料)

(3)、服装的种类与款式有哪些?怎样理解服装色彩搭配、配饰及服装走秀?

(4)、你能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服装实例吗?

3、探求新知、合作学习。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有:

(1)、服装的种类与款式有哪些?

(2)、怎样理解与掌握服装色彩搭配?

以上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赏析图例。

组织讨论,认真思考,教师再让学生认真联想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归纳。

教师概括生活中的服装种类与款式。

便装:牛仔装、休闲装、运动装、学生装。

正式装:职业装(制服)、礼服、民族装。

以上问题教师进行简要讲解演示。

教师重点讲解服装色彩搭配

同类色、对比色、冷色系列、暖色系列等。

花色衣服搭配:选择花色之一搭配。

无彩色与有彩色搭配:通常都可以获得和谐效果。

无彩色搭配:干练,明快;含蓄、高雅、精致。

配饰:鞋帽、围巾、包等等,简要了解。

服装走秀:部分学生展示衣着,同学欣赏评述。

教师适当介绍外来文化对青少年着装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当前的一些流行倾向。(如哈韩、非主流等着装)。

三、课后作业:

1、依照教材后面所给的材料(课前教师复印课后材料若干备用),采用剪贴或绘制的方法,为模特搭配一身款式、色彩得体服装。

2、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搭配一身得体的服饰,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给同学。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通过本科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表达物象,能抓住物象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教学重点: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③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的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4、教学用具:

①范例与相关图片。

②学生用具:纸、笔。

5、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欣赏:看flash线条先生

提出问题:我们看到的这些线条有什么变化?组成什么图像?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外宾旅游遇到困难,语言不通怎样去帮助他呢?(画一杯牛奶,一块面包)

导出课题:(定义)手绘线条图像:是最为常见的绘画表达方式,是美术中的,他可以把表达不清楚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

组织引导观察思考创设情境

师生探讨

创新理解领悟

师生共同感受:

①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的意义功能的理解。

②体会手绘线条表达的乐趣。

玉米生长过程图项目开发示意图明确表明观点插图 功能:叙事、说明、交流、抒情、记录等功能。是人类除口语,文字外的“第三语言”。

引导学生认识功能意义激发兴趣

师生探讨创新

我来画大家猜游戏接力赛:

任选一个图形展开联想,通过联想感受体验表达的乐趣。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具有丰富美感的艺术性,在没有文字出现以前,人们使用手绘图像传达和交流今天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我们面临读图时代的挑战。由简单的图形展开联想及与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动手动脑,表达体验

表达: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合作用手绘线条图像大胆果断地表达,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的手法进行表达。

1、画一张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图。

2、告诉大家你喜欢的服装款式。

3、展示你的房间布局。

4、失眠了,你能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来吗?

指导启发深入观察

展示评价图片展示:明确手绘线条图像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具技法的约束,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图片参见课本8—9页。

共同赏析,交流感受。

注重自评和互评找到闪光点

小结手绘线条图像的多种功能和在各种场合的运用,可以使我们把难以用语言表达和表达不清楚的内容,清楚地表达给对方。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使学生对立体物象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特别是透视的表达方法。

(2)、通过学生练习进一步讨论,使学生对透视的表达方法(成角)能做到基本掌握。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成角透视中的视点确定。

(2)、准确的描绘透视图中物象的'结构。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具准备:16开图画纸一张,HB铅笔、橡皮等。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美丽动人的景色,富于生活气息的农家小院、层层叠叠的城市建筑、绿荫与鲜花簇拥的街道、峰峦起伏的风景等等,我们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表现生活中的动人的景色呢?下面就请有勇气的同学大胆的来抽取表现的题目,根据给出的元素把物象的空间关系表现好。

1、太阳、山、水、树。

2、街道、两排树。

3、氢气球、天空。

4、6个人物在拍合影。

(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物象空间?)

(二)、欣赏分析,掌握新知:

1、物象空间概念:指包含有具体事物形象的三维立体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例如:我们上课的教室就被称作室内空间;游戏、运动的草坪和操场通常又被称作室外空间。

2、运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出的物象空间显得清晰、简洁、美观,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春七年级下册美术画家笔下的质感教案 篇7

教学进度表:

周次课题

1-2周《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1课时

3-4周《美术是个大家族》2课时

5-6周《小伙伴》2课时

7周《在校园中健康成长》2课时

8周《我们的风采》1课时

9周《有创意的字》1课时

10-11周《精美的报刊》2课时

12-13周《描绘我们的校园》2课时

14-15周《设计我们的校园》1课时

16周《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1课时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

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其立意与表现方式及手法。

难点:怎么理解美术一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课前阅读教材,初步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为背景音乐,观看祖国壮丽山河的实景图片,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一起欣赏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2、教师活动:快速画出中国版画的轮廓线。提出讨论:这样的图形作为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

3、教师总结: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号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课题。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和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观察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段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4)画家们是通过怎样的视角表现如此宏大的场景的,换种表现视角行不行?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2、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几块不同质地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的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

3、多媒体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作业布置

结合本课欣赏的作品,谈谈自己对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的理解。

教学反思

1、《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到底美在哪?

2、今后欣赏美术作品从哪几方面着眼?

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理解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学生在生活中绘画时对情绪的体现和认识,体味情绪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2、提出问题“这节课我们也来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你来设想一下,他们是在什么情绪下创作绘画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学习新内容:

1、直观感受作品,并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

2、探究:理解作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3、学生介绍搜集到的作者、作品、背景资料。

4、欣赏作者其他作品和同一时期画家作品,认识立体主义的作画方法,及其形成的原因。

(三)、赏析作品:

1、结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牛、马、母亲、灯、举灯的人、跳楼的人、逃生人的表情、姿态,用形容词或短句描述其带来的心理感受,并讨论、分析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

2、理解象征性艺术手法的应用。

3、分析作品色彩、构图对作品主题表达所起的作用,对作品进行归纳性评价。

(四)、总结赏析办法

1、在深入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说出现在对作品的感受及学习收获。

2、总结赏析这类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

(五)练习活动:

联系1937我国人民生活的'悲惨状况,激起学生的情绪,尝试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半抽象的绘画方法表现自己对战争的感受

(六)、展示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与解释。

2、拓展知识,表达战争感受的形式是多样的,如戏剧文学、音乐等。

七、板书设计

格尔尼卡牛头:德国法西斯马;西班牙无辜百姓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