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分享的九年级上优秀语文教案人教版指导优秀8篇。
《杨修之死》
教学内容
完成必答题、抢答题及展开口述比赛和辩论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即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3.教师总结:
杨修被杀,是杨、曹矛盾发展的高潮,也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什么呢?小说中断了叙述的线索,插入了有关杨、曹矛盾的由来。这段插叙用“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一句话过渡,连续叙述了六件事,从而深刻地提示了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也展示了杨、曹二人的性格。这六件事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写杨修不看对象,不分时间、场合,一味地喜欢卖弄小聪明的个性特点,结果是自取其祸。这一类包括四件事。
第一件事,曹操于进退兵之事上犹疑不决,以“鸡肋”为夜间口号,被杨修猜透其心事,曹操大怒,“喝刀斧手推出斩之”。
第二件事:曹操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不置褒贬而去。杨修捅破迷底,令人改筑围墙。曹操知道后“心甚忌之”。
第三件事:杨修用拆字的方法把“一合酥”分给众人吃了,玩笑开到了主帅头上,并有讥笑曹操字写得不合规范的嫌疑,曹操对这事表面“虽喜笑,而心恶之。”
第四件事:曹操编造了梦中杀人的谎话,而杨修却有意揭露其谎言:“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了曹操不可告人的心事,这自然更引起了曹操的极端厌恶;“操闻而愈恶之。”
第二类写杨修干预曹操对继承人的选择。这才是杨修被杀的真正直接原因。
第五件事:为了扶持曹植作曹操的继承人,杨修向曹操密告曹丕用筐装人人府,结果中了吴质的计策,反给自己招来了诬告曹丕的嫌疑:操因罐修谮曹丕,愈恶之。”
第六件事:唆使曹植立斩邺城门吏,结果又被人告知曹操。“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第七件事:为曹植作咎教十余条,答教又被曹丕派人偷去,告诉了曹操,杨修落了个欺主之名,“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作答)(5分钟)
1.(男)给下列加黑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1)鸡肋( )
(2)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
(3)数犯曹操三忌( )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1)竟取匙与众食qí( )
(2)操因疑修zèn( )害曹丕。
(3)延弃弓chāo( )刀。
(学生完成后教师即时明确答案)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三国演义》中,本文则是插叙。一般来说,记叙文中的插叙部分在文章中所占的篇幅往往比较短小,只具有“片断性”;并且大多是交待解释、连带叙述介绍、填补缝隙堵实漏洞的文字,它虽然在客观上能起到说“此”而顾“彼”、勾“前”而联“后”的作用。但主要却是为了交待清楚事情的龙去脉。《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却与其他的插叙有所不同,插叙的部分成了文章的主体。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
(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布置作业
1.请你谈谈对“杨修之死”的看法。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对骗子的认识,培养学生敢说真话的可贵品质,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二、教学设计
指导学生探究性阅读
① 品味文章重点词语或语段。
a.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精彩的、重要的词语或语段,然后进行旁批,写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组交流。
c.全班进行交流,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对具体问题可能有争议,如找的重点语段不同、旁批的不够精确等等,教师注意引导,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答案。
② 理解文章主题。
(小组交流,得出结论,语言不必强求一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上当受骗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③ 多侧面地评价骗子。
本文除了那个愚蠢的皇帝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人物,那就是骗子。他们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3、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因为皇帝爱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对骗子所说的神奇而又漂亮的新装自然会感兴趣,所以骗子看准了皇帝的心思,用织新衣来骗他,自然会行骗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两个骗子?(可多角度多侧面地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梳理,得出结论:
a.骗子针对皇帝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设下骗局,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皇帝改过自新,治理好国家。
b.骗子骗皇帝,以骗对骗,只不过是以毒攻毒罢了。
c.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没有写骗子落人法网,实在耐人寻味,其用意可能是有意向读者敞开一扇感情之门?他并不痛恨那两个骗子。
d.两个骗子也代表了社会上靠行骗为生的一种社会病态,所以作者把骗局当作一面镜子,当作一把解剖刀,剖析这种社会人生的病态。
e.骗子不值得肯定,纯粹是为了个人捞取钱财。
④ 结合自身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a.文中的大臣、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情况?请你就童话中小孩敢于说真话谈谈作品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4、全班讨论,教师梳理,明确:
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是愚蠢的、不称职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老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
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可让学生设想一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有学生可能会说到在老师面前不敢讲真话的情景,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检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以取得学生的认可与信任。)
b.拓展性阅读训练(学生自由组合,分成小组讨论)。
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会怎样做?试结合生活经验,讨论有关说真话的问题。
5、[教师小结]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6、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7、信息反馈:
一、教学要求
1.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 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 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4. 学习荀子用辨证的方法使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浅显却又有气势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 探究词义,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已”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反对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比较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要善于区分。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 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 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声母韵母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 zhòng 砺lì 参 cān 省 xǐng 跂qì 臾 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3.复习初中知识,综合“思考和练习”二,学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汉语“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体语境中“以”已失去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只有“可”有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当如此,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应该(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意思。“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意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种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边的行为是它前边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成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备了。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九上)
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我代初三179、180两个班的语文课。面对着陌生的学生,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比以往更重了。为了新学期的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制定以下计划: 1、狠抓学生的书写。书写的好坏是语文成绩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书写好,成绩有可能就好;而书写不好,成绩一定不会好。书写最基本的要求是认真、规范、不潦草,朝美观努力。 2、认真上好九(上)中的每一篇文言文。九(上)共六篇文言文,其中三篇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因此是教学的重点,要精讲;另外三篇不在课标规定之内,因此以积累为主。 3、认真上好九(上)中的每一首古诗。九(上)共十首诗,诗歌教学,背诵、默写和赏析三者缺一不可,其中以理解性默写为主。 4、现代文各知识点的落实。现代文阅读,理解是第一位的,而没有理论知识,恐怕也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三大文体的知识点必须一一落实,教给学生这一知识点的答题方法,对那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必须让学生将答题的格式写出来,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逐一落实。 5、重视作文训练。作文分数在试卷中的比重全体师生都有目共睹。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着语文分数的高低。写作训练,主要以拟题、开头、结尾、谋篇布局、写人叙事等为主。让学生从心底里重视起写作来。 计划重在落实。新学期,我将以更大的热情,努力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我的计划,为明年中考取得理想成绩打好基础。三年级语文《语文天地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日积月累
“读一读,组成词语”主要是让学生对提供的四个多音字进行巩固。
“抄一抄”是对本单元学过的词语进行巩固。
“看谁写的成语多”是让学生对学过的或了解的成语进行回忆,达到巩固的效果。
“照样子写一写”是进行句子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多写几个。
“背诵古诗”可以通过本单元的主题“幻想、想象”进行诗意的理解。
(二)开卷有益
“我希望我的房间是……”是一篇意趣盎然的文章,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自己希望的房间是什么样子的。
(三)畅所欲言
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想象,发挥想象力。
(四)初显身手
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初步领会抓住特点,运用想象来猜谜语的方法。
(四)金钥匙
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
教学建议
(一)日积月累
1、多音词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说,并尝试着把词语运用到句子中。
2、抄一抄,要引导学生在抄写时注意词语的意思,并尝试去使用。鼓励从文中在选一些词语。
3、看谁的成语写的'多,让学生积累带有“想”和“梦”字的成语,并大体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4、照样子写一写,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教学来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背读古诗:在学生自读后,可先根据插图,了解诗的大意,再说说每句诗得意思。诗中的一些不常见的词语可做解释。然后再看图,想象诗所描绘得意境,在脑中形成一幅画;根据想象的画面背诵。这首诗只要能够明了表达的意境就可以了,只要求背诵,不必全部了解。
(二)开卷有益
本栏目安排的是《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可在学生自读后,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例如,喜欢哪一自然段描述的房间,为什么;也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文中描述的房间;还可以描述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种房间的特点。由于文中意趣盎然,可引发学生的想象。
(三)笔下生花
这次习作可以在进行完“开卷有益”后,紧跟练习。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求想象合理,内容健康合理、具体。
提示:
(1)要做到内容集中;并按一定顺序写;
(2)注意描写物体的外形,颜色,质地;
(3)要写出自己这样设计的目的。
(四)畅所欲言
在进行这一练习时,可提示学生:当帽子、扇子、降落伞……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也要做到想象要合理。
可与课文《空中花朵—降落伞》结合进行。
(五)初显身手
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搜集交流谜语,二是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猜谜语的方法。
在进行这一栏目的训练时,可按如下步骤进行:一、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外搜集或者编写谜语。二、开猜谜会,课上交流、互相猜各自展示的谜语。三、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然后再写一写自己猜谜的过程。四、教师归纳方法——抓住特点,运用想象。
(六)金钥匙
重点是指导学生练习发言。
学生在发言时,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想好,一站起来,却都忘了。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事先没有组织好语言,光有积极发言的热情,思考不充分;一是过于紧张,过于在意老师或同学们的评价而影响了思考。
金钥匙提出的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经验体会,总结出来:
(1)发言前,要打好腹稿。想好说什么,怎么说,再发言。
(2)多发言,勤练习。
(3)鼓起勇气,积极参与。
相关资料
银烛:银色的蜡烛。
秋光:秋天的月光。
屏:屏风。
轻罗小扇:丝制的小巧扇子。
萤:萤火虫。
天阶:皇宫中的石阶。指露天石阶。
牵女织女星:银河中的两个星座名,即牵牛星座、织女星座。这里指牛郎织女。
诗的大体意思是:农历七月初七的这天晚上,烛光与月光映照着宫中的画屏,使早已青春不在的宫女倍感凄凉和清冷。院子里,有几只萤火虫在飞来飞去,宫女拿起轻巧的丝绸小扇无聊地扑打着。夜深了,宫中的石阶已冰凉如水,但是宫女却不想回屋里睡觉,躺在了石阶上,仰面朝天观看着牛郎星与织女星,想着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想着今天他们相会在一起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她很向往,也更痛苦和寂寞了。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增长见识,学习作者的观察及表达方法,受到语文能力的训练,还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课始,以“声”激情诱趣。
好的作品默默地看与朗朗地读又与有音乐烘托伴奏的朗诵,对人的感官的刺激作用,带给人的内心体验都是不同的。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为了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用雄浑有力的交响乐伴以激情昂然的朗诵,使学生入其境,动其情。
准备一段由缓慢抒情到急促激越再到平缓渐弱的交响曲。以“舒展缓慢”吻合潮来前的平静;以“欢乐抒情”衬托人们观潮的喜悦心情;以“雄壮激昂”,烘托大潮的磅礴气势。
(二)课中以“像”释疑解惑。
学生生活在繁华的城市,许多孩子没有到过海边,更无从目睹这样雄伟壮丽的大潮之景观。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又无类似经历可以借鉴,不仅给理解课文带来障碍,也给展开想象造成困难。因此,需运用电教手段,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创设情境,提供感知,发展情感,促进理解。
根据课文内容,从《神州风采》里的“海宁观潮”一片中截取有关片断,按潮来时开始还是风平浪静到有声无“形”,然后“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渐近,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白浪翻滚,如同一道城墙”;更近,犹如“战马飞奔,坦克轰鸣”的顺序组接。录制两遍。第一遍按由远及近,将潮水的“如线”、“横贯江面”、“如墙”、如“万马奔腾”的四个画面各定格6秒,以便使学生有时间看清楚并将实际景象与课文里的文字描述在头脑中“衔接对号”。第二遍不定格,使学生对大潮由远及近的推进变化、发展有一个连贯、完整的印象,以加深感受。
(三)以“读”促思通文。
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色三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于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
读,应求形式多样,不同的读法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要根据不同段落的学习内容、训练任务、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读法。默读,利于思考;朗读,助于理解;齐读,训练面大;自由读,灵活主动;个别读,“以点带面”便于指导。读,又不能走形式,明确读的目的,提出读的要求,求得读的成效。要以读引思,以思促读,读思结合。
这堂课的教学,采用下列读法:
课始:教师范读激情;课中:自学时默读,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感情朗读;课尾:个别读、齐读相结合。
(四)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结构力求体现“教为主导、生为主体、学为基础、思为核心、‘道’贯其中”的整体优化结构型。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做到“三动”和“三个保证”。
三动:动脑思考;动口读说;动手画批。
三个保证:在学习的中心阶段,即高潮处,关键处,难点、重点处,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去议;保证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保证学生自始至终在课堂上过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
1.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
懂得作者是按照“极远—渐近—再近—更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
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
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4)运用电教手段——录像,创造情境,激发情感。放录像—画批—讨论—朗读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
将看、想、说、读有机结合。做到“图”“文”“视”“听”互补;“听”、“说”、“读”、“思”互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课后词
01、《沁园春•雪》
妖娆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02、《雨说》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05、《敬业与乐业》
征引 旁骛 亵渎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0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恪尽职守、
07、《傅雷家书两则》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08、《致女儿的信》
忐忑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一抔黄土
09、《故乡》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
10、《孤独之旅》
厚实 嬉闹 驱除 歇斯底里
11、《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 栈桥 煞白 十拿九稳
12、《心声》
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15、《短文两篇》
藻饰 狡黠 诘难 伦理 滞碍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17、《智取生辰纲》
怄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18、《杨修之死》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19、《范进中举》
倒运 腆着 舍与 央及 管待 商酌 叙功 相与 唯唯连声
20、《香菱学诗》
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二、文学常识
01、《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02、《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03、《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01《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作者济慈,全名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
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02、《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叶赛宁,全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19发表抒情诗《白桦》,19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0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
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0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全名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
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80卷之多。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短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07、《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
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08、《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全名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09、《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作品有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10、《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上榜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
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小说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小说。
1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莫泊桑去世时,爱弥尔•左拉致悼词,并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永垂不朽,将是“未来的学生们作为无懈可击的完美典范口口相传”的作品。普法战争后,他到达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师居斯塔夫•福楼拜。间,他完成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女雇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性爱》等。
12、《心声》选自《儿童文学》,作者黄蓓佳,女。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
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代表作品:《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
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
华裔美国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01《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培根,全名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
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0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真名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邓云特,福建闽侯
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
17、《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名子安,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原籍苏州,
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18、《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
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9、《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
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20、《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曹雪
芹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国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作者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文学家,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2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
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4、《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亮》,作者诸葛亮。
25、《词五首》
01《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作者温庭筠,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02《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作者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03《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学者。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等。
04《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
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0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
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三、成语注释
01、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
02、一代天骄:其创意来自伟人毛泽东对世界历史风云人物成吉思汗的赞颂与点评。
03、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声音温和而委婉,多形容女子。温:温和;细语:小声地说话。 04、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05、敬业乐群:比喻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敬业:专心于学业;
乐群:乐于与好朋友相处。
06、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义”通”
意“即意思。
07、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08、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语言和行为相符。 09、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10、弥留之际:指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
11、媚上欺下:讨好上司,欺压下属。媚:有意讨人喜欢。
12、兼而有之:兼: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13、孤军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无人支持、帮助的情况
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4、黎民百姓:指普通老百姓。
15、恼羞成怒:恼:气恼,恼恨;羞:羞臊。因气恼和羞愧而恼怒。
16、恪尽职守:谨慎,恭敬。尽:完善。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
17、大惊小怪: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过分惊讶。
18、廓然无累:空旷广阔,没有一点牵挂。
19、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以前的错误。
20、涕泗横流: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21、自知之明:了解自己,对自己有正确评估的意思。
22、气吞斗牛:1.形容精力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2.形容气魄很大。3.形容怒气、怨气或豪气极盛,
直冲天际。
23、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乌有:哪有,何有。乌:虚幻,不存在。
24、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多用于好的事物。无:没有;与:和;伦:类,
伦比:类比,匹敌。
25、怒不可遏:愤怒得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26、一抔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一抔:一捧。一捧黄土。
27、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
绪失常。
28、十拿九稳:十成的机率,占了九成。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29、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
30、持之以恒:长久的坚持下去。持 :坚持,面对;之:代词,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来;恒:指恒心。
31、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轻、易:容易,做起来不费事。而:像,达到;举:举起手。
32、格物致知:1、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格:推
究;致:求得。
33、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
第4 / 5页
34、寻章摘句:1、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2、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
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3、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
的推求。
35、味同嚼蜡:1、读书或文章、听人说话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嚼:咀嚼。
2、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嚼蜡 : 比喻无味。
36、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
的地步。
37、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甚:过分、很、极、非常。
38、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大:十分骄傲。
39、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和物质本质。现指认真推敲某一个字。
40、因小失大:为了很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形容得不偿失。
41、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就彻底明白。
42、开卷有益:读书总有好处。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收获。
43、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44、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请命:请示保全生命。
45、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46、唯唯连声:连声应答,以示顺从。唯唯:答应的声音。
47、茶饭无心: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48、挖心搜胆:指苦苦思考,费尽心思。
49、精血诚聚:1、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2、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3、也指花
费心思和精神所取得的成就。
人教版语文学习方法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人教版语文学习技巧
系统学习法
只有系统的学习才能打牢自己的知识根基,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联系紧密、调动迅速的知识网络,才能有在此基础上的对知识的运用自如,才能有创造和创新。
我们现行的小学、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在现时说来,就是一套比较系统的教材。语文学习首先就要把这套教材学习好,掌握好,利用好。这个完整的知识系统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切磋,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掌握好。这个系统的学习事我们整个语文学习最主要的内容。
其次,其他各科的教材也都自有它们完整的系统,对其他各科知识系统的掌握其实也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内容是无所不包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整个学习的内容相等。
另外,你还可以系统地读一些书,以期对某一科、某一类有完整的系统的了解。例如系统读一些历史的、哲学的等等方面的书。
这样长期以来,你才能有深厚的语文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蕴。阅读,洞明一切;写作,有思想,有文采。你首先有系统学习的意识、意向,然后有系统学习的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一、词汇积累
惟余 风骚 妖娆 忍冬 襁褓 田圃 喧嚷 洗礼 征引 旁骛 亵渎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扶掖 枘凿 垂手 凭吊 谀词 忐忑 繁衍 阴晦 萧索 影像 心绪 易主 值年 无端如许
苏生 愕然 鄙夷 嗤笑 瑟索 打拱 惘然 隔膜 展转 恣睢 厚实 嬉闹 驱除 拮据 栈桥
福音书 煞白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汲取 创意 素材 田地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怡情
傅彩 学究 诘难 滞碍 阐证 要诀 狡黠 玄虚 诓骗 端的 辰牌 干系 做大 吹嘘 恁地
怨怅 省得 打火 搬口 着意 兀的 苦也 强人 兀自 数内 逞辩 口浅 却才 去休 理会
吃嘴 翻了 早是 左右 不争 过口 劈手 聒噪 计较 寻思 勾当 主簿 班师 号令 沉吟
禀请 谮害 惑乱 进学 带挈 体统 行事 长亲 见教 腆着 同案 文会 盘费 火候 把与
出榜 喜钱 草标 道是 央及 高邻 报帖 拙病 在下 斋公 叙功 局不过 何消 些须
桑梓 轩敞 年谊 倒运 舍与 管待 商酌 相与 三昧 笔墨 画缯 鳏鳏 腻烦怔怔
润如油膏 敬业乐群 羲皇上人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聚族而居 歇斯底里 十拿九稳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 袖手旁观 格物致知 文采藻饰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怀古伤今
尴尬去处 喏喏连声 恃才放旷 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万贯家私 起承转合 地灵人杰
兴兴头头 茶饭无心 控心搜胆 精血诚聚
二、课文理解
《沁园春 雪》是毛泽东同志的一首写景抒怀之作。它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的英雄人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同志诗词的豪迈风格。
《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这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采用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倾诉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在诗人笔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觉得亲切可爱、生活欢快、充满情趣。
《星星变奏曲》的作者是“朦胧诗”诗人江河。这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它以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比美好和无限生机。《夜》的作者是俄罗斯诗人叶赛宁,这首诗犹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梁启超,这篇演讲词引用儒家经典《礼记》和道家经典《老子》的格言,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敬业乐业”的主旨。分别谈论了“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文章在论证上的特点就是大量引用经典、格言。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等。本文是一篇演说,全文贯穿着民主、自由、和平的精神,是对人类先贤的礼赞,对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热情颂扬,也是对人类社会永远需要的正义的呐喊、对良知的呼唤。作者紧紧围绕伏尔泰思想上的成就,用激情饱满的浪漫语言,回顾了伏尔泰的笔、伏尔泰独自一人的斗争,以及他的微笑、睿智,由此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傅雷家书两则》是文学翻译家傅雷与在国外学习的儿子的通信。选文是他所写的180多封信中的两封,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致女儿的信》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面对14岁的女儿询问“什么是爱情”的时候,给她讲述了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故事中,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在人的眼神里先后读到了三种东西:爱情、忠诚和心灵的追念。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的考验:只有能经得起时间砺磨的忠诚,能超越死亡的心灵追念,才配得上真正的爱情。
《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孤独之旅》选自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曾经获得“宋庆龄文学奖金奖”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课文通过描写杜小康随像样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描写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提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成熟这一道理。“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灵变化的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历之旅。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小说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出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心声》的作者黄蓓佳,这是一篇儿童小说,小说写一位与万卡有着相似命运的小男孩李京京,要求在语文公开课上朗读课文《万卡》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纠正同学的朗读错误被嘲笑;在公开课上终于得到机会,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通过故事表达了孩子对和谐美好家庭的渴望,揭示了在义务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弄虚作假的不良现象。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引申出“不满足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思维”,论述创造思维必需的三个要素是:一、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二、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还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然后再论述“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一个报告中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文章是围绕“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谈读书》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他的重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等。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二是阐述读书的方法;三是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是当代作家马南邨(邓拓的笔名)。这篇杂文是驳论,是在批驳别人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不求甚角解——提倡读书要多次反复、虚心领会(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是鲁迅,这是一篇驳论文,全文为了驳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一错误论点,提出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正面论点。在批驳错误论点时,作者从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谈起: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接着,作者又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以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这样,就间接地反驳了敌论点。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课文通过对杨志押运生辰纲失败经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统治下复杂的阶级矛盾,表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小说刻画了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杨志。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该书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选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原因。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曹操既十分奸诈,又能深谋远虑的复杂性格。全文共写了七件事:鸡肋事伯、园门阔事件、一盒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告发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和作答教事件。
《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该书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僚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字敏轩,清代小说家。课文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生动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生活境遇,通过刻画他喜极而疯的丑态,以及胡屠户、张乡绅、众乡邻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抨击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物的思想毒害,揭露当时社会道德风气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讽刺了世态炎凉。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该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庭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清代小说家。课文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刻画了香菱和黛玉的性格。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业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课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生动地描述了这一场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地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农动。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该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为十二策。课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况。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国的原因。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文中刻画了唐雎有胆有识,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秦王的骄横、狂妄、阴险狡诈和前倨后恭性格。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晋朝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记载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通过对诸葛亮隆中对策的叙述,表现了诸葛亮能从客观实际出发,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分析各方面的力量,估计未来形势的发展并据此确定蜀汉建国的政策、策略,赞扬了诸葛亮非凡的政治才能。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这篇表文中,诸葛亮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词五首》之
《望江南》作者是晚唐温庭筠,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她梳洗后登楼远眺不见归人,充分体现了她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诗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渔家傲》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这首词描写的是作者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了征夫戍边的情感,流露出词人功业未成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江城子》作者是北宋的苏轼,通过对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武陵春》作者是南宋的李清照,通过对不堪之景的描写,揭示“物是人非”的凄凉愁苦,表现了词人的故国之思。
《破阵子》作者南宋的辛弃疾,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立功名的胸怀。
语文学习方法
注重预习,质疑问难。
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一千五百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完成三、四步任务③复述内容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一千字。第三遍、细读。完成五、六步任务: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读相同,每分钟二百字。第四遍,精读,完成八步任务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根据需要确定读的速度,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预习的关键是思考,思考文章背后的东西,不要只留于表面,留于浅层次的理解。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担心问题的质量,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语文学习技巧
一、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二、打牢语文基础。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