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其著作。
掌握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老师的设疑和学生的相互讨论来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加深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
通过学生复述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2、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弄清故事引人入胜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读过《聊斋志异》或看过电视剧《聊斋》吗?(学生举手回答)有谁愿意给大家讲述其中的一个故事?(指名学生回答)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 走近蒲松龄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作者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出身于小地主小商人家庭,在科举场中很不得意,满腹实学,屡不中举,到了71岁,才考得了贡生,得一“候选儒学训导”的虚衔。他牢骚满腹,便在聊斋写他的志异。
蒲松龄一生热衷于科举,孜孜以求出将入相,光宗耀祖,但现实却是屡试不第,备尝酸辛,一直被摈斥于仕官门外,“潦倒于荒山僻隘之乡”。但他的知名度却大得惊人,数百年来,不用说读书人中皆知他的伟名,就是目不识丁的野老村妇以及引车卖浆者流,哪个不知聊斋故事?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蒲姓虽然在当地是一个望族,但蒲松龄的祖上几代都没有做过官。毕竟是出生于书香门第,蒲松龄自幼就跟着科举失意弃儒经商的父亲读书,他在兄弟四个当中最受父亲钟爱。蒲松龄性颖慧,文冠一时,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踌躇满志的蒲松龄对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人生理想充满了信心,然而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却屡试不第。
蒲松龄30岁的时候,应他的朋友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孙蕙的邀请,南下江苏,做了一年的幕宾。因蒲松龄与孙蕙有同乡、同学之谊,二人相处融洽,彼此也没有什么顾忌,孙蕙出外视察灾情、河工,或者到府城所在的扬州,蒲松龄时常相随,使他亲眼目睹了宝应一带严重的水灾和老百姓的悲惨遭遇及达官贵人不顾人民死活,依旧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窥见了县府官吏怒如虎狼的凶残面目和贪赃受贿的丑恶嘴脸。这更增加了他对清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而他只在此待了一年就懑懑返乡,此后的蒲松龄便在家搜集整理自己写的小说。1678年,39岁的蒲松龄再赴济南去应乡试,又一次落榜后,他怀着郁郁的心情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写的400多篇小说整理完毕,定名为《聊斋志异》。
为了生计,40岁的蒲松龄应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儿子毕际有(清顺治二年拔贡,曾任江南扬州府通州知府)之邀,开始设馆于王村东一里的西铺毕家教书,这一住就是30年。在这里,蒲松龄结识了清初诗坛盟主、新城显宦王士祯,得到了王士祯的赏识鼓励和支持,两人成为了文学上的知己。在毕家,蒲松龄不仅在此阅读了大量过去难以读到的书,而且在“小说难登大雅之堂”的世俗偏见面前,毕际有不歧视写狐鬼花妖小说的蒲松龄,而且还给予极大的支持和赞赏。毕家的绰然堂、石隐园,为蒲松龄提供了驰聘幻想,与友人谈论奇闻异事和结撰狐鬼花妖故事的良好场所。蒲松龄撤帐归家时,正值古稀之年。这时的蒲松龄家道已臻小康之境,加之四个儿子的劝归,蒲松龄以年老体弱为由,谢绝了毕家的挽留,归卧蓬窗,安度晚年。康熙五十四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也就是在他的夫人去世的两年之后,依窗危坐逝世,终年76岁。在一首诗中,蒲松龄这样写道:
落拓名场五十秋,不成一事雪盈头
腐儒也得宾朋贺,归对妻孥梦亦羞
这可谓他对自己一生经历与心境的一个概括吧。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2、指导学生积累生词
a、重点字的读音
行(hang) 笈(ji ) 观(guan) 稽(qi) 重(chong)
樵(qiao) 赉(lai) 给(ji) 盎(ang) 挹(yi)
箸(zhu) 霓裳(ni chang) 饯(jian)杳(yao) 谙(an)
汝(ru) 诩(xu) 逡巡(qun xun) 踣(bo)
b、重点词语的理解
⑴叩而语(叩:恭敬的问) ⑵阴有归志(阴:私下里,暗地里)
⑶乃尔寂饮(乃:却)(尔:如此) ⑷其声清越(清越:清澈高扬)
⑸烈如萧管(烈:响亮) ⑹其饯我于月宫可乎(其:表希望)
⑺今阅两三月(阅:经历,经过) ⑻示谙此苦(谙:熟悉)
⑼我固谓不能作苦(固:本来) ⑽归家洁特(特:遵守戒律)
⑾俄顷,月明辉(顷:很快) ⑿乃于案上取壶酒(于:从)
⒀且嘱尽醉(且:并且) ⒁壶酒何能遍给(何:怎么)
⒂已而歌曰(已:过了一会儿) ⒃何术之求(何:什么)
⒄须眉毕见(见:通“现”,显现) ⒅门人然独来(然:通“燃”,点燃)
⒆请师之(师:拜……为师)
3、整体感知
(1)听录音朗读,学生听准字音并思考: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点拨】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叫王生的人到劳山拜师学道,由于不愿吃苦,最终学无所成,到处碰壁的故事。主人公是王生。
(2)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订正读音及朗读节奏。
4、梳理结构
这个故事生动神奇,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小组内复述这个故事,好吗?
【学生活动】学生复述课文并相互补充、评价。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2)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的线索。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每个段落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可以分为几部分?主要线索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点拨】本文可分为三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线索如下:
三部分 主要内容 文章线索
故事的开端(1) 慕道上劳山 求师学法
(2) 过月余思归
故事的发展(3) 看奇法念息 看师演法
(4) 不堪苦辞行 师父教法
故事的结局(5) 抵家法失灵 演法失灵
(2)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试说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展现情节曲折离奇的句段,并简述理由。
【点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①情节的曲折离奇首先表现——奇思妙想的法术。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②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
(3)文章最后一段写王生演法失灵,极为精彩。这样的结果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学生各抒己见,全班交流。
【点拨】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讽刺那些不劳而获、不学无术的人,其结果必然空无喜一场、自取其辱。
②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辛,一步一个脚印,梦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内讨论交流,并将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
【点拨】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某种成就;梦想不劳而获,一味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到处碰壁。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总结反思】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到了康熙54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这位大作家坐在他清冷的聊斋窗前,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穷秀才——蒲松龄出将入相、飞黄腾达的梦想终于成为泡影,而用中国优秀的文化哺育起来的《聊斋志异》光芒四射,历史是公正的!希望同学们课余用心去赏读这部神奇梦幻的小说!
【拓展延伸】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 走进语音实验室,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惟恐zun 尽( )
② 霓裳舞( )
③ qi首( )
④ 蓦然而踣( )
⑤ 观宇( )
⑥ 逡巡( )
⑦ 未谙此苦( )
(2) 搭上古今义直通车,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负笈往游(笈:迫近) 薄暮毕集(薄:迫近)
b. 光鉴毫芒(鉴:镜子) 归宜洁持(持:遵守戒律)
c. 请师之(师:拜…为师) 勿误樵苏(苏:打草)
d. 蓦然而踣(踣:跌倒) 往复挹注(挹:舀)
(3) 巩固收集资料内容
《劳山道士》一文选自 ,作者 , 言文学家,字 ,别号
(4)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能力提升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些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授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身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早:“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渐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 俯首骤入,勿逡巡( )
② 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
(2)用现化汉语表述下列句子的意思。
③ 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
④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3)选文主要写了两件事,请写出来。
(4)道士嘱他:“归宜洁持,否则不验。”他是怎么做的?什么结果?
(5)文段结尾写“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对王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呢?
开放探究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例题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扁鹊见蔡桓公(见: ) 桓侯故使人问之(故: )
使人索扁鹊(索: ) 桓侯遂死(遂: )
(2)翻译下列句子
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2) 说一说你读过本文后,得到了哪些启示?
专家(马瑞芳)讲座: “苦行僧转世”——蒲松龄(摘录)
……《聊斋志异》它是一部很神奇的小说,而《聊斋志异》作者本身的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在明代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13年,也就是公元1640年,农历四月十六日的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磐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看到有一个和尚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了他妻子的内室,这个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磐惊醒了。他听到了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了,“抱儿洗榻上,月斜过南厢”,在月亮的照耀下,蒲磐很惊奇的发现,他的新生的三儿子的胸前有一块清痣,而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的那个病病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在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我们中国古代作家很喜欢把自己的出生说的很神秘,李白大诗人他说他是他母亲梦到太白金星入怀而生,而蒲松龄是他的父亲梦到病和尚入室而生,而且他还解释,我这一辈子这么不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苦行僧转世这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一个故事,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他确实是很苦。他生活很贫苦,他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要挖空心思;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去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地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所以我们说蒲松龄三苦并存,生活苦,考试考得苦,写书写得苦,我们现在就看看他这三苦究竟是怎么个苦法。
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是怎么样苦。蒲松龄在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个弃儒经商的人,家里是小康之家,在父亲的保护下,年轻的蒲松龄可以安心地读书,可以跟朋友搞诗社,但是这个好日子没有过多久,因为他分家了。他为什么分家,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家家床头有个夜*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她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边闹得鸡犬不宁,这样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了。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刘氏非常地贤慧,沉默寡言躲在一边。这样分家分的结果蒲松龄分到了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二百四十斤粮食蒲松龄有妻子有儿子,只够吃三个月,这样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就开始了长达45年之间的私塾教师生涯。私塾教师就是咱们现在边远乡村的小学教师,而且是私塾,给私人家里面去教书。这个私塾教师的待遇是非常低微的,蒲松龄在《闹馆》里面曾经写到这样一个老师,他叫和为贵,他为了请求你接受我做私塾教师,他向东家许诺,我是你的孩子的老师,但是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他就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我们要是算算具体的帐,做个私塾老师可以拿多少的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个什么概念?在当时一个农村的三四口之家维持一年的生活二十两,这个帐是咱们《红楼梦》里面刘姥姥算出来的,所以咱们的大作家蒲松龄他去辛辛苦苦教一年书,他挣的钱不够大观园的半顿螃蟹宴,所以蒲松龄很穷。他到了30岁以后因为他父亲去世了,他还要承担他的老母,他穷到什么程度呢,他穷到“家徒四壁妇愁贫”,没法过了。他有一首诗,叫《日中饭》就是写到了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已经没有粮食吃了,就只好煮了一锅稀饭来看,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了,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就到锅底下找那个最稠的往自己的碗里边放,小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他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蒲松龄还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祭穷神文》他就说“穷神穷神,我和你有什么亲,你怎么整天寸步不离地跟着我,我就是你一个护院的家丁,我就是你的护驾的将军,你也得放我几天假呀,但是你一步不放松,好像是两个缠热了的情人”,这是我们说的蒲松龄的生活之苦。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但是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他的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在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山东学道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在清初号称诗坛“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润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做《蚤起》,如果大家拿笔记下来这个蚤不要记早上的早,要跳蚤的蚤,这是那种传统的写法。这个《蚤起》的题目是从哪儿来的呢?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他的要求是你得揣摩圣贤语气,就是你得模仿这个话孔子会怎么说,孟子会怎么说,然后你代圣贤立言,你代替孔子代替孟子来阐述这些大道理。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是用文言文写的,我们用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没有富贵,但是他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那些富贵人的门前,也大有人在,只有对功名不感兴趣,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这样的写非常生动的,这是描写人情世态的一个小品文,这样的写法,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了考官是谁呢?他是个大文学家,他是个爱才如命的学道,他非常欣赏蒲松龄写的这个文章,他拿起笔来就写批语,他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那种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叫做“观书如月,运笔如风” ,“观书如月”,就是他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他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写得非常流畅,然后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蒲松龄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名气很大。他自己也是踌躇满志,就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追求下一步功名的地步,下一步功名要考举人了。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秀才是年年考试,根据朝廷的制度,一个省的学道他的任期是三年,学道一到,先把秀才组织来考试,这叫做什么呢?叫岁试,秀才岁试要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就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事呢?廪生你是个秀才,但是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但是你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它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要了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你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但是他等了27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而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考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了,把秀才的考试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级了,就是叫降成青衣,蒲松龄总是去参加考试,总是考得很好,然后他就去参加乡试,举人考试,三年一次,蒲松龄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就是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考,在他48岁的时候,参加考试,他自己觉得他那个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一写完回头一看坏了坏了,为什么呢?越幅了,这是一个科举的名词,什么叫越幅了,就是违反了书写的规则,因为科举考试它对文字那种形式它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它要一页只能写十二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你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因为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的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这就叫越幅,我们现在看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就越幅,就隔了一页,这就要取消资格。蒲松龄自己的一首词他就写到,他是个什么感受呢,他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 ,吓得呆了。所以蒲松龄在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就来劝他了,他妻子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你现在连宰相都做上了,你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这不也挺好吗!你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找老百姓催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但是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他还是失败了。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惟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他就要不遗余力地考下去。
蒲松龄19岁当了秀才,到了72岁他成了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呢?贡生就是举人的副榜,蒲松龄是因为做秀才做的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这个贡生,做了贡生以后有什么待遇呢,你理论上可以当官了,所以蒲松龄就得到了一个虚衔,叫做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封建社会它是分好几级的学校,国家一级的国子监,省里面府学,县里面叫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就相当于咱们现在的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儒学训导前边还加了两个字,叫做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你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的县有没有空出这么一个名额来,空出来才可以去。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这个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很实际的利益。这个利益是什么呢?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这个县官他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是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
蒲松龄为什么总是考不上呢?这就和他的一直在很艰苦地写《聊斋志异》有关系,蒲松龄是山东淄川人。淄川这个地方,离着齐国的故都临淄数十里,这个地方有很多非常优美的民间传说,蒲松龄从小就听到很多的传说,而蒲松龄5岁的时候,改朝换代,满清入关,在扬州屠城,在山东镇压农民起义,也产生了很多的稀奇事,这些都影响到《聊斋志异》,《聊斋志异》都写了这些东西。所以蒲松龄大概他分家以后,大概他开始做这个私塾教师就在开始写《聊斋志异》了,他的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个秀才,叫张笃庆。张笃庆发现蒲松龄以为写《聊斋志异》影响到他考举人,张笃庆就写了一首诗劝他的朋友,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聊斋且莫竞谈空”,别写小说了,专心去考试吧,但是蒲松龄不听,还是写,不管哪个朋友听到什么奇闻异事他都要了解一下写到自己的作品里头。
关于《聊斋志异》大家可能听到传得很广的一个说法,说蒲松龄为了写《聊斋志异》,在他的家乡旁边在柳泉那儿摆了一个茶摊,请过路的人讲故事,讲完了回家加工就成了《聊斋志异》。这个说法是《三借庐笔谈》这本书里说的,但是鲁迅先生早就分析了,不对,不会是这样一回事,我们现在琢磨一下,蒲松龄穷到那种程度,45年在外边当私塾老师,家里有时候连锅都揭不开,怎么样有闲空跑到那个地方优哉游哉摆上茶,摆上烟你给我讲故事我写小说,不可能,但是蒲松龄不管请到什么人,一些稀奇的事他都收集来写小说,这是肯定的。但是他还有一个取材的途径,他到古人的书里边找素材,我们现在看的这个《聊斋志异》,大概有一百篇的小说,他就是改写的前人的作品,前人的作品有的时候记得就非常简单了。比如说在六朝小说和唐传奇当中,记了这么三个小故事,叫做《纸月》《取月》《留月》,纸月就是有一个人,能够剪个纸的月亮照明,另一个人呢,能够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自己怀里,然后没有月亮时候照照,第三个人呢,把月光放在自己的篮子里边,黑天的时候拿出来照照,都是很简单,一百来个字,几十个字,但是蒲松龄拿来写了,《劳山道士》,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故事了。一个王生到劳山向道士学道,但是不能够吃苦,也不愿意砍柴,总是想学点好的技巧,最后学了一个穿墙术,回家表演自己的妻子看一头撞在墙上撞了个大包。
……咱们西方的理论家弗洛伊德说,“梦是愿望的达成”,《聊斋志异》里面这些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穷秀才蒲松龄的白日梦,他做这种梦,就是表达那种一厢情愿的男性的幻想,就是穷秀才的幻想。法国有一位著名的大作家雨果,就是我们看过的《悲惨世界》的作者,他曾经说过,“想像是伟大的潜水者”。一个作家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要*他的想像,他虽然那样贫困,那样不得志,他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但是他特别善于想像,《聊斋志异》是一个作家的天才的想像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 ……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①樽 ②ni chang ③稽 ④bo ⑤guan ⑥qun ⑦an
(2)b
(3)《聊斋志异》蒲松龄清 留仙 柳泉居士
(4)略
[能力提升]
(1)①迟疑不进的样子 ②突然,跌倒
(2)略
(3)师父教法演法失灵
(4)他回家就向妻子炫耀,并当场表演,结果法术失灵,撞了一个大包。
(5)参考答案:王生不听道士告诫,自讨苦吃,不从自身寻找原因,说明他太缺自知之明,又不肯反省。
[开放探究]
(1)拜见 特意 寻找于是,就
(2)扁鹊又拜见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在肉皮肌肤里了,不治将更加严重。”
(3)要正视自已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道理。
教学目标 :
1、 复述课文,了解文意。
2、 理解“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教学设想:
1、 分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文言翻译,并复述课文。
2、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产道理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3、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师:大家也许都很喜欢谈狐论鬼,也喜欢观看妖魔鬼怪的影片。相信大家一定知道许多鬼故事。能不能讲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几位学生讲了《促织》、《画皮》等鬼故事)
师:好,大家知道的很多,那么是否也知道一部谈狐论鬼的书?
生齐答:《聊斋志异》。
师:谁能介绍一下这本书的作者呢?
生A: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号柳泉居士。
生B:蒲松龄据说还在路边设亭,请路人免费喝茶,讲一个鬼故事。这样收集了许多材料,才写成了《聊斋志异》。
师:非常棒,看来同学们课前都十分注意搜集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习题,相信大家一定可以坚持。那好,今天我们也将来学习一篇蒲松龄的大作……
生:《劳山道士》。(师板书)
师:对,下面就请同学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如果有的同学知道的,也请你将自己的答案与同学分享,好不好?
(同学将疑难问题提出来,并由师生苍茫同解答)
师:大家的疑难都解决了,那么请几位同学试着将课文串起来译一遍。
(几位同学译课文)
师:假设,你有个弟弟,要让你给他讲个故事,你要将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你会怎样讲?我想请个同学先在这里试讲一下,就把我们当作你的弟弟。
(师环视全班)
师:可以一个人讲,也可以几个人配合讲。
(三个学生配合复述课文,师适当评点。
并板书:情节: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
师:王生的这种行为可取吗?
生:不可取。
师:那你们应该从王生身上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小组讨论5分钟)
生A:我们宜“洁身自守”,不可骄傲自大:王生学习了穿墙术,回家就向妻子吹嘘,结果出了丑。
生B:不劳无获:王生不愿意下苦功砍柴,只想马上学仙术,结果什么也没学到。
生C: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王生去学仙术,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
生D: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王生想回家,看到道士的仙术,就留下来了,留下来又不能吃苦,又回家了。
生E:只须不畏艰辛,一个人才能取得某种成就。
生F: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生G:九九分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才等于成功。如果不肯会出,有再聪明的头脑也不会成功。
生H: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
师: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了这么多和道理,也许我们同学也一定从中受益不少吧?那么,就把你的或者他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共勉好吗?
师:我先来吧!我曾经想学画画,可是画画需要重复一项固定的基本功的练习,可我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就没有耐心了,而且觉得画画太繁杂了。也就不愿再学画了。所以到现在仍是一个画盲。现在想起来,才觉得后悔末及啊。所以现在学什么东西我都不敢再放弃了,而且也很努力,很用功。
生A:我是一个不愿付出劳动,却想收获的人:背英语单词,要花许多时间,我每天都背不了几个。因此,我常驻幻想,我出生在美国多啊!而且经常想偷看。现在想起来,我最后也一定会像王生一样出大丑。我一定要花功夫去背,不管多累多艰苦我都要坚持。请同学们监督。
生B:我想说,一次小组合作采访,我们都十分积极地调查、统计、写报告,但你却不参与,可是最后你却要我们写上你的名字。你不想付出劳动,却想占有别人的成果。我希望你也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
师:我们同学都很诚肯地找出了自己或者帮别人找出了缺点。那我们今后一定要努力改正,包括我,让我们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反思与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此文很有教育意义,主题与本单元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相似:要成大业,就要先吃苦,经历种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折磨,锻炼意志。利用两课的内容进行一次思想品德教育。老师的点拨,学生的积极反省,课堂气氛非常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 故事,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兴趣。首先应抓住课文的环节,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效果。本文是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言文,而且是同学们喜欢的聊斋鬼故事。因此就引导学生讲鬼故事。这样就刺激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 质疑,发挥主动。
课堂质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课堂上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并发现问题,而且利用课堂提出来,由师生共同完成。这样学生课前就有动力,也会积极主动去完成。只有“疑”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创新的思维火花,也会随之迸发。
三、 教师示范,调动气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老师的方方面面都很感兴趣,因此只要老师一作示范,学生的兴趣随之也被调动起来。这样只要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课堂的气氛就活跃了,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发言,思维也就打开了。
让每一个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拥有主动发展的权力,获得主动发展的机会。
长沙市井湾子中学 石丽
教学目标 :
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揭示的中心。
2.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
3. 注意文中“乃”“其”“尔”等虚词,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重点难点:
本文叙事采用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既使情节曲折离奇又喻教于事。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要求
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尽量读通读懂课文,并能讲述此故事。
二、导入 课文
最近同学们中流行看鬼故事的书,其实神鬼怪的故事在古代也颇盛行,比如〈〈聊斋志异〉〉,就是一部谈狐论鬼的书。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其中的一篇《劳山道士》。
三、简介作者和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像,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四、正课
1. 检查预习
请一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2. 朗读课文,试翻译。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词类活用:
请师之 月光辉室 诸门人环听奔走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乃以著掷月中
“而”的用法:
蓦然而踣 不过早樵而暮归
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 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
3. 提问:我们讲述故事,按情节总是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这则故事的呢?请用几句话概括故事内容。(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端(第一自然段):王生慕道,求师学法。
发展(二~四自然段):看师演法,师父教法。
结局(第五自然段):王生回家,演法失灵。
求师学法,看师演法,师父教法,演法失灵—这就是本文的线索。
4.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王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找出原句说
明。
明确:王生是一个想学法又怕吃苦,有了一点本事便忍不住要炫耀的人。这就是文章的一条暗线。
5. 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
可)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总有不少想不劳而获的人,并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你对此有何看法,写成一篇400~5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