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我的母亲 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的母亲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对这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归类二次发散,教给学生深入思考的方法,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作,整理思维成果,解决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

重难点

归纳思维方法,整理思维内容深入发散。

乐学善思

办法诗、歌、名言对抗赛。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展示、搜集到的有关母亲节的相关资料及有关赞美母爱的诗歌、名言。

2.导出课题。

二、自主思考,发散思维

1.由母亲节你想到了什么?(生说)

2.围绕母亲节让你想到的,尽可能的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写在本上。(至少5条,写出5条为优秀,5条以上为最佳)

3.小组内整理思维成果,组内交流。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相同的思维点,别人说过的,不再重复)

5.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6.诗、歌、名言对抗赛。(以大组为单位,诵读赞美母亲的诗篇、名言或演唱有关母亲的歌曲)

三、教给方法,深入思考

1.师生共同把思维成果归类。

2.围绕母爱的无私,深入探讨母爱有多伟大,又该如何学会感恩。

3.生汇报,师点拨。

四、运用思维,轻松写作。

1.主题

2.生练写

3.读作品,师生评议

五、总结

《我的母亲》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品味老舍自然朴实的语言,体会从生动的细节中流露出的母爱;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从语言上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母亲勤俭诚实,吃苦耐劳,待人宽容的优秀品格,体味自己得到的母爱。

2、通过探讨母亲对作者的“生命教育”,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

学习重点

把握母亲的精神品质。

学习难点

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问题导学法

学习过程

(一)播放歌曲《母亲》

(二)课文导入。

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无数可歌可泣的母亲,有她们伟大而无私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母亲”就是歌曲中所唱的那个“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的人。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作者,疏通了字词,并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脉络,这次课我们就细读课文,深入的挖掘一下文章的内涵。

法国作家漠泊桑说过:“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请问:老舍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阅读课文。(提醒:同学们浏览的时候用笔在每一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并适当的圈点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学生活动:四人一组互相合作:(1)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特征的语段或语句;

(2)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理解的母亲形象。

学生一:文章第三自然段写道“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学生二:第八段写道“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

第十段“好客的习性”。

第十一段“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师:这两位找得很准确,其他同学还有自己的理解吗?还有其他地方能体现母亲的性格吗?

学生三:还有第十一段“她宁吃亏,不逗气”。

师:(鼓励)很好,很细心,在文段的中间也能准确的找到。请大家继续补充!

学生四:第十二段开头“母亲并不软弱”。

师:同学们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找到了以上说的那些句子,这些句子从各个角度来阐释了母亲伟大的性格,下面我们来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勤俭诚实 做事认真 (第8自然段)

热情好客 (第10自然段)

乐于助人 不怕吃亏 (第11自然段)

软而硬 善良坚强 (第12自然段)

师:性格“软而硬”的母亲,在生活中善良的让人心痛。默默地注视着母亲,我们可能会从母亲身上挖掘出更加不一样的东西。而这些东西会让作者终身受益。

(板书:母亲形象——伟大的性格)

师:既然母亲具有这些伟大优秀的品质,那母亲这些性格特点跟伟大作家老舍有什么关系吗?让我们看一段视频(播放“妈妈洗脚”公益广告视频)

学生看视频。

师: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而作者也认为第7页12自然中“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付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作者对这位伟大的母亲心存感激,那么,母亲给了“我”哪些方面的“生命的教育”?请四人一组互相合作。

学生各自看书,合作,找要点。

学生一:文章第九自然段写道“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师:很好,请坐,请大家继续!

学生二:第十自然段“到如今如我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

学生三:第十二段“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采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了自己画好的界限。”

师:(鼓励)找得相当准确,还有没有?

学生继续在文中寻找,没能找出要点。

师:其实在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一句总结性的话语“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这一句话是个综述性的话语,对前面已经涉及到的影响和未涉及到的做了一个总结。好,一起归纳一下:(出示投影)

A、9自然段——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B、10自然段——好客的习惯

C、12自然段——软而硬的性格

D、12自然段——做人做事讲原则,做人的道理

E、17自然段——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师:母亲不识字,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她给“我”的教育不是语言上的,而是行动上的。不是通过言传而是通过身教,她在生活中默默地影响我,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在习惯、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给予“我”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板书:生命教育——母亲如师)

师:母爱是伟大而又无私,这种爱不是说母亲给了我们多少的物质,多少的金钱,买车买房,而是体现日常生活的小事之中,作者的母亲如此伟大无私,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伟大无私的爱的呢?分角色配乐朗诵第13段,思考文中写哪三件事情来表现母爱的伟大无私。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描写,用笔画出来。合作完成。

播放音乐,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归纳:(1)写母亲筹备“巨款”, 送“我”上学。

(2)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师:很好,概括的很精练,很到位。本段在写这几件事情的时候,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说到细节描写,比较经典的应该是朱自清先生在《背影》里描写父亲给我买橘子的场景,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齐答)有

师:有谁能简单的给大家复述一下那几句话吗?

学生:……身子左倾,腿往上缩……

师:好,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背影》片段)。大家一起读一下。

学生齐声朗读该片段

师:(总结)这个片段通过对父亲为我买橘子的描写,充分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不舍与爱意。而这种浓浓的父爱的艺术效果主要是通过几个动词的连续使用来达到目的的,在本段文字中也有类似的写作手法,请大家找出来,并体会这种效果。

生:在母亲送三姐出嫁的描写中提到“……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里也是连续运用动词,把母亲送女儿出嫁的不舍表现的淋漓尽致。

师:找的很准,说的很好。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这种手法,以期获得最佳的艺术效果。

(板书:细节刻画——母爱如海)

师:老舍的母亲为她的儿女劳作了一生,给了儿女无私而伟大的爱,我们的母亲何尝不是这样。请大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父母给了自己怎样的关爱。

学生一:初三时,因自身原因,很严重地违反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要约见家长。我妈妈是东凤一间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上了一个夜班,刚刚回到家中得知了这个消息,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疲惫,转了几趟公交车来到了学校,当时我看到妈妈眼睛里都是血丝,脸色也很不好。自己感到无比的羞愧,从那以后,我变了很多,知道妈妈不容易,也更多的理解了妈妈的苦心。

师:妈妈不辞劳苦,目的只有一个,为了自己的儿女。而你也能从中理解妈妈,妈妈应该是感到欣慰的。

学生二:我的家在沙溪,来东升读高中,第一天来报到上学的时候,其他的同学都有爸妈送,而我爸妈都没有送我,他们说,现在长大了,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能老是依赖他们,而且沙溪到东升有直达的公交车,没有必要送我来学校。我当时心里很生气,觉得他们不在乎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总是要独立的,我很感谢我爸妈!

师:天下的父母没有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子之心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方式。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办法让大家一一发表意见了,但是我相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这种血缘亲情是配得上任何字眼的。

甘甜如水的母爱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在生活中风雨无阻。沐浴在伟大母爱的海洋里,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更应该善待我们的母亲。学习了老舍的《我的母亲》,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情感。

(珍惜亲情,感恩母亲)

师:(总结)本文语言朴实浅显,通俗易懂,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塑造了一位勤俭诚实、做事认真、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忍让朴实,不怕吃亏,软而硬,坚强又善良的伟大母亲形象,体现了母亲对儿女伟大无私的爱,表达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我们要学习作者这种运用细节描写,以小见大,从亲身经历生活的小事,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

课后作业

体验母爱,体验亲恩。

回家主动为母亲做一件事,比如帮忙洗洗碗,为她夹菜等,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将这些记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的母亲》教案 篇3

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者的语言特色:

一、分析课文内容第6节、第8节:

第6节:反复说“我”,是感情激动的反映,前一个“我”,一字一逗,表示心情的难过,饱含心疼母亲的感情。

第8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一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

“她作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一黑一白,色彩对比鲜明,从对比中显出母亲作事认真。

“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杰出,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二、讲析第12节:

指名朗读第12节,思考:可分几个层次?写母亲什么样性格品质?语言特点如何?

1、分两层:

第1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记叙母亲在兵荒马乱中表现出的坚强个性。

第2层(“这点软而硬的个性”……)写“母亲”对“我”的人格影响。

2、写母亲的坚强,既概括又具体。

⑴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

⑵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

⑶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

3、写母亲对我的影响,这处是归纳起来写。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生命的教育”,说得何等精辟。所谓“生命的教育”,就是教育“我”怎样做人,“我”的生命渗透着母亲的熏陶。也可以说母亲在为人处世、习惯品德方面给我的影响。

三、讲析第13节:

齐读第13节

主要写三件事:

1、 写母亲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 写母亲送三姐出嫁。

3、 写除夕之夜母亲送“我”返校。

这三件事的内涵在于表现伟大的、无私的母爱。①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罡,“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母亲知道后不但不怪“我”,还想方设法筹齐了“保证金”,“含泪把我送出门去”。这里作者没有对母亲作具体的描写,而是把镜头对准了这令母亲“作了半个月难”的保证金上,这笔“巨款”岂止是母亲全部的爱,也是母爱对儿子的全部希望。②三姐结婚,如同割去母亲的右手。文章将母亲的爱女之情凝聚在一个细节中:“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特写镜头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支撑母亲的全部力量,那就是她的一颗炽热的爱女之心。③第三件事作者重点写母亲的神态和语言。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只一个“笑”字,就将母亲见到儿子的那种喜出望外的心态和抑制不住的激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当听说“我”还要回校时,她先是“愣住了”,然后是半天才“叹出一口气来”。这一“愣”一“叹”里包含了丰富的心理活动,反复咀嚼,令人感动。临走时,母亲递给“我”一些花生,说了声“去吧,小子!”母亲的这句话听起来极普通,仔细品味,却别有深情,这里有母亲的理解,母亲对儿子全部的爱,令人潸然泪下。

四、品味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例如上文提到的“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这一句中,“挣扎”“咬”“扶”“看”一系列的动作隐含着母亲送女儿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内心活动。而“去吧,小子!”这句话中又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潜台词。

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白描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它是不着颜色,只以“墨线”勾勒形象的“轮廓”的一种画法。作者描写人物形象时也采用了这种方法。如“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这句精彩的白描具体而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终年”二字突出了母亲一年到头的劳累,“鲜红微肿”则将母亲辛劳的程度逼真地展示了出来,再如“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这一处白描从一个侧面表现母亲的勤劳,平实的语言中透出几分鲜明和生动。

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老舍的语言浅显通俗,自然流畅,他善于将那些大白话、大实话调动得千变万化,意蕴丰厚而富有韵味。如“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这一句连用四个“怕”字,表现内心的恐惧,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语言表达则十分朴素。再如“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句中“找饭吃”写得通俗极了。“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一句充满了感情,但语言却是大白话。

五、讨论:

“情”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是一篇文章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本文语言朴实但却情深至诚。我们在学习在学习文章之余,品位作品的语言之后,对这份深厚的母爱亲情,又有什么感想呢?

提示:可以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来探讨如何来对待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伟大无私的母爱(结合毕淑敏的散文

绘本《我妈妈》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植物妈妈有办法

1、会认12个生字、2个多音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4、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重点

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难点

1、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分别指的是什么。

2、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识写生字

本课包含构字方式较复杂的字(如“旅、离、察”等),宜放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随文识记。先逐段出示课文,让学生根据拼音将课文读熟练;再隐去拼音,让学生读正确、读连贯;然后隐去熟字,留下带生字的词语或者短语认读,如第1节中的“如果、四海为家、植物、旅行、靠什么”;最后留下单个生字认读。其中识记仍有困难的生字,可以重点教学,例如结合音、形、义,先反复认读,再组词。

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法、识、娃、她”4个字左窄右宽,左右齐平,需要注意的是“女”字作为偏旁的时候,第3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如、知”2个字左宽右窄,右部“口”包紧。“脚”字是左中右结构,教师提示书写要领:结构紧,错落有致。“它”字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毛、更”是独体字,书写时要找主要笔画,字的重心就体现在这一笔上。“毛”的关键笔画是竖弯钩,行笔过程中,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更”的关键笔画是撇和捺,重心要平稳。

2、朗读课文

把握句内停顿,注意句末押韵,读出诗歌应有的韵律美是本文朗读的重点。可以运用“阶梯式朗读”与“问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把握句内停顿。阶梯式朗读:从短语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从一句到一段,由简到难,层层递进,逐步增加句子的长度,训练学生将句子读连贯,同时通过范读、辨析等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诗歌特有的韵律美,在正确辨析、反复模仿练习中,读好诗歌。

3、背诵积累

这是一首科普诗歌。学生对于文中出现的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比较陌生。因此,第2~4小节应重点指导背诵。教学时可以先帮助学生厘清关键点:植物的名称,植物种子藏在哪里,种子靠什么的帮助进行传播;再指导学生借助关键词的提示进行背诵。

学生的背诵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插图背诵等。

4、迁移运用

《植物妈妈有办法》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中将植物的种子进行了比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诗歌第2~4节句式一致,教学时可出示相关植物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它的种子在哪里?种子像什么?帮助它传播种子的是谁?厘清以后,再照着第2小节的形式练习说话,迁移到认识其他的植物。这样的说话练习,既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又激发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1、预习提纲

(1)借助拼音读课文,认读本课的14个生字。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境,随文识字,认识“植、如”等14个生字,会写“法、知、识”等10个生字。

2、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句内停顿、句末押韵”的方法,初步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感受诗歌的音律美。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出示花、草、树的图片,同学们知道这些总称叫什么吗?

课件出示:

出示词语板书“植物”,指名读。指导“植”字的读音:“植(zhí)”字是翘舌音,这个字是形声字,左边的“木”字表义,右边的“直”字表音。学生齐读。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3、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①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②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

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设计意图:

上课伊始,让学生通过图片很快地了解了植物,让学生借助图片了解常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生字“植”,读好这个字的读音,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去记忆这个字的字形,这样的导入扎实有效。“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题目是文章的灵魂,经常利用题目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便于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带着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课件出示:

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准备

观察 炸开 蹦着跳着 底下 带刺

如果 知识 粗心

2、交流反馈, 读准字音。

(1)自由读,同桌互相认读。

(2)指名读、正音。重点指导:“旅”是边音“l”;读准几个翘舌音的字“如、炸、察、识”。

(3)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1)现在,课文的拼音都已经消失了,你们还会读吗?

(2)交流识记方法。重点指导“刺、察、旅、离”,谁能给这几个生字组词?

提示:教学“刺”字,可借用仙人掌图片引导学生组词;教学“察”字,可借用人物观察事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组词,让学生了解“察”的意思是仔细地看;“旅”和“离”可联系学生生活组词,例如“旅游、旅行、分离、离开”等。

课件出示:

带刺 刺猬 观察 察看 视察

刺骨 刺绣 考察 警察

设计意图:

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还是识字、写字,本课包含与学生日常生活距离较远、构字方式较复杂(如“离、察”等)的字,所以放在语境中随文识字。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隐去拼音,让学生读正确、读连贯。这样一来,识记仍有困难的生字,可以结合音、形、义,反复认读再组词教学。

三、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读好长句子的停顿。

课件出示: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1)谁能读读这句话?

(2)提示:有标点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停顿。可是,没有标点的句子内也有停顿,我们应该怎么停顿呢?

指导学生“停”后能“连”,这样既能读出停顿,又能连续地读好长句子。

(3)课文中还有这样的长句子,你会读好停顿吗?

课件出示: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①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读一读?

②送回诗歌里,还能读好吗?一起来试试。(齐读)

2、读好押韵。

(1)师读课文第1小节。

比较一下每行诗歌的最后一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旅行又用什么办法?

(2)要点:出现在每行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大、家、法”的韵母相同,都是“ɑ”。诗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叫作押韵。告诉大家一个朗读小秘密,押韵的字语速放慢,声音延长,就能读得更好听。

(3)找找诗歌中其他小节的押韵的字,圈出来,试着读读。

小组内试读,组内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模仿、辨析、反复练习,把握句内停顿,了解押韵,读出诗歌的韵律美,为读好诗歌打好基础。 第一节教学生找押韵的方法,再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找找其他小节的押韵。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注意关键,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女字旁”的字。

①课件出示:如、她、娃。

课件出示:

②指导学生写好“女字旁”的字,注意左小右大。“女字旁”撇点收在竖中线,折处不顿,点画要长,第三笔横变为提,要“避让”右边部分。

③出示田字格中的“它、她”,注意结构,老师范写。“它、她” 都是第三人称,“它”一般指动植物,女生用“她”,男生用“他”。在课文中找找这两个字,注意它们的不同用法。

(2)指导书写“更、它、毛、脚”。

①课件出示“更、它、毛、脚”。

课件出示:

②老师引导学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示:“更”,撇和捺舒展,重心平稳。

“毛”,独体字,最后一笔竖弯钩,竖画向左挫进,弯处要圆转而无棱角。

“它”,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宝盖头”先写点,再写左点,然后写横钩。

“脚”,左中右结构,结构紧凑,错落有致。

(3)指导书写“法、知、识”。

课件出示:

提示:“法、知、识”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齐平。2.老师示范并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

提醒规范姿势:请端正坐姿,做到“头正、肩平、身直、脚放平”;注意“眼离纸张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指离笔尖一寸”,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4、写完一个字后对照范字观察、点评。

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3、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能仿照课文说说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2、课文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她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学生回答,可以说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板书:传播种子)

二、指导朗读,理解词句。

引读第1小节。

1、理解词语“四海为家”。

(1)“四海为家”是一个成语,猜测这个成语字面的意思,请一个同学来说说。

(2)教师点拨:“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之后“四海”就泛指全国各地。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3)教师小结:我们根据字面的意思可猜测词语的意思,这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指导多音字“得”。

课件出示:

dé děi de

1、马儿跑得( )可真快!

2、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 )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3、我的作业得( )到了老师的表扬。

3、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点读、评价读、同桌读。

4、自由读第2~4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她们的办法画出来。

5、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朗读中,采取各种方法去理解词语。如“四海为家”根据字面意思去猜测词义,“纷纷出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样的教学策略多样化,符合课文的特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

2、填一填。

蒲公英是靠_____来传播种子的。

3、出示课件: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降落伞”。

(课件出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画面或视频,最后特写一株蒲公英从而理解降落伞。)

4、理解“轻轻”“纷纷”。

(1)做动作理解“轻轻”。

(2)理解“纷纷”。

①师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在风婆婆的帮助下,蒲公英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

②你能用“纷纷”说一句话吗?

课件出示:

_________纷纷___________。

_________纷纷___________。

预设: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

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

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③教师朗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④说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

⑤学生发言后全班齐读。

5、创设情境,训练表达。

你们看,这就是蒲公英,风儿轻轻一吹,蒲公英的娃娃就纷纷出发,他们飞向天空,落到了森林里,落到了校园里,落到了田野里——他们飞啊飞啊,想一想,他们会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

课件出示: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蒲公英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

6、朗读体会。

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呀!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同学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二)学习第3小节。

1、收集资料,认识苍耳。

(1)指名读第3小节。

(2)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介绍介绍?

(3)老师带来了几个苍耳,小组同学摸一摸,感觉感觉,谁来说说?

预设:①苍耳有小刺,摸着扎我的手。

②苍耳的外皮硬硬的。

③苍耳能挂在毛茸茸的衣服上。

2、学生质疑,理解“铠甲”。

(1)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2)查字典理解“铠甲”。

(3)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大家真会学习!“铠甲”是指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那在文中这里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铠甲 苍耳

3、角色体验,拓展想象。

(1)苍耳妈妈就是这样保护自己的孩子的,你们猜猜:苍耳妈妈会请谁来帮忙带走自己的宝宝呢?(小猫、小狗、小羊……)

(2)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小组的同学演一演苍耳宝宝离开苍耳妈妈的情景好吗?

(3)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

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来到田野、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四海为家。

4、朗读诗歌,体悟情感。

(三)学习第4小节。

1、指名读。

2、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

课件出示:

播放豆荚炸开的视频,并出示词语:炸开。

3、比较理解,积累运用。

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们离开妈妈。

(1)比较: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预设:“啪的一声”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蹦着跳着”写出了孩子们离开妈妈时的动作及心情。

(2)指导朗读。

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

(3)想象说话。

小豌豆离开妈妈,他们可能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预设:①妈妈,您放心,我长大了,我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②妈妈,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您要照顾好自己,我会想您的。

(4)点读,评价,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豌豆的活泼可爱。

4.齐读这节诗歌,练习背诵。

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设计意图:

大量的句式训练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更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第2小节教学时,让学生说“蒲公英娃娃飞啊飞啊,飞到( ),( )就是他的家”来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每一小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有的是通过语言训练来加深理解;有的是通过角色表演来加深理解;有的是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学生自主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指导学习文本,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四、拓展阅读,迁移运用。

学习第5小节。

1、引读课文,理解词语。

(1)看来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学生读后面的诗句)

(2)理解“观察”。

①填空练习:观察______(观察小动物、观察大自然、观察云朵、观察生活……)

②那你理解了什么是“观察”吗?

(3)理解“粗心”。试着给“粗心”找一个反义词。

2、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练读第5小节,指名背、齐背。

3、迁移运用,练习仿写。

(1)孩子们,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除了这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外,还有什么办法呢?(柳树靠风传播种子;睡莲靠水传播种子;凤仙花靠太阳晒传播种子)

(2)学生交流后,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3)帮助柳树传播种子的朋友是谁?

预设:风。和帮助蒲公英妈妈的朋友是一样的。

(4)你能照着课文的形式说说柳树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吗?

课件出示:

( )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 )。

只要( ),

孩子们就( )。

(5)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现在大家交流交流。

课件出示:

凤仙花、大豆、芝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花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杨树、柳树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4、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同桌交流仿写自编诗歌,然后上台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收集到的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来进行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仔细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另外让学生用一定的格式来仿写小诗,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拓展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诗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

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为体现这些新的理念,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揭示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提出来吗?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难点,我让学生自读自悟这几位植物妈妈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并用笔画出相关的句子,再自由说说喜欢哪位植物妈妈的办法。在学习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借助图片感悟,再通过评读、赛读、想象阅读、师生对接读等形式反复朗读体会。这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3、培养学生创编诗歌的能力。

在教学时,首先通过柳树传播种子的方法,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类文链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再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拓宽知识面,迁移运用,练习说话,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我的母亲》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编在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它的体裁是传记。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人生轨迹,选编的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历程,都是属于记叙类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在八年级上册的基础上继续了解叙事作品的特点,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2、教材特点:

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作者写童年,写母亲,饱含深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文章又极其自然、质朴,很好地表现了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3、教材处理:

教学本文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学生情感体悟和语文视野的开拓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为此确定本文教学的目标、重难点等。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 了解作者;

能力目标

1. 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

2.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学习本文自然、质朴而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亲情,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关心父母,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3)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4)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以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出发点,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来组织教与学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遵循“整体感知--局部揣摩--作品感悟--课外拓展”的学习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内容,最终实现提高品味语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

2、在教学中以竞赛活动、媒体演示引出课题,把学生朗读、默读、品味、积累、表达交流合为一体,在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文本的自然、质朴含义丰富的语言。

3、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模仿、游戏,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自行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教学过程及步骤: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四、教学互动过程具体如下:

(一)课前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课前布置)

1、默读提示及要求:

①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 摹画 眼翳 舔去 侮辱

②了解作者及相情况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②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抓住关键句、段。

③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二)课堂学习--细读文本,整体把握(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

2、检查预习:

(1)字词竞赛: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舔去(tian) 侮辱(wu)

(2)速读抢答:母亲在文中充当了三种身份,哪三种?文中哪些句子有提到?

慈母、严父、恩师

文中句子:第(4)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第(6)段“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3、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

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

表现母亲的慈母事情

(1)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2)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表现母亲的严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晚上,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表现母亲的恩师事情

A.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

B.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

--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

C.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表现母亲的“刚气”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2、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即文章最后一段。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课堂品析--品味语言,局部揣摩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作者当时已是大学者、大名人,却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这合适吗?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4、请学生再选择一些类似的语句并把相关词语标示出来。

四、课后练笔--我有话说,作品感悟

1、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2、请学生发言。

五、课外延伸--表达交流,综合实践

为把课文向课外综合实践延伸,结合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并结合农村学生和农村教学实际,教师布置学生分组,用一周的时间去准备以下内容:(综合性学习要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特点)

(1) 收集有关母爱的古代诗词;(古代诗词组)

(2) 收集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名人名言组)

(3) 收集有关母爱的歌曲歌词;(歌曲歌词组)

(4) 收集有关母爱的音像作品;(音像作品组)

(5) 收集有关母爱的感人事迹;(母爱故事组)

(6) 准备有关母爱的写作交流。(各生均需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