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最新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三峡》教案(最新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抓特征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辅助教具:计算机(数量1) 液晶投影仪(数量1)

投影屏幕(数量1) CAI课件 三峡风光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欣赏三峡风光片,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题解;作家作品简介。

四、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

五、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六、分析文章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归纳小结;课堂巩固。

八、指导背诵课文。

第一页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解表:

编号知 识 点学 习 水 平

识记理解应用

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抓住特征写景√√

4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5正确、流畅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学习水平描述表:

知识点学习水平描 述 语 句行为动词

1识 记记住郦道元、《水经注》常识记 住

2识 记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记 住

3理 解了解文中先总写地貌,再分季节、抓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领会归纳

应 用能多角度、抓特征对景物进行描绘(课外练笔)领会表达

4理 解了解字里行间作者流露的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领会归纳

5识 记根据文脉“总写概貌—夏景—春冬景—秋景”背诵全文记 住

第二页

三、媒体选用情况表:

知识点媒体类型媒 体 内容 要 点资料来源媒 体 在 教 学中 的 应 用使用方法

1投影长江三峡风光自选导入新课播放

2投影长江三峡相关图片自制理解标题显示

3投影范读课文自制有感情朗读全文播放

4投影文意理解自制从局部到整体理解文意、体会思想感情分析

四、板书设计:

第三页

五、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三峡》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学习重点:

课文诵读,文意疏通,语言品味,感受体验。

学习难点:

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课时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点拨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受呢?写的是三峡美丽的景色。

是啊,美丽的三峡吸引了多少人为之而摧眉折腰,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

二、基础知识

1、作者简介:郦道元(466—527),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看图)

2、读准字音

阙(quē)叠嶂(zhàng)曦月(xī)属引凄异(zhú)

襄陵(xiāng)沿溯(sù)素湍(tuān)沾裳(cháng)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一读:

①听录音

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3自读课文,互说译文

4、说一说:看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四、合作探究,品析美景。

1、看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色

明确:

⑴、总写三峡两岸山势的雄伟。

⑵、写三峡夏天江水之大,水流之急。

⑶、写三峡春冬的奇丽景色。

⑷、写三峡秋季的凄清景色。

2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看图)

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险峻、连、高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夏——急猛水涨 凶险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奔放美

春冬——多生怪柏素湍碧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幽美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凄婉美

3、文中写山水时应用什么表现手法?并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写冬春季节时,应用了动静结合.

4、归纳本文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秀丽,表现了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深厚感情.

5、小结

五、作业布置

①背诵翻译课文。

②做好《语文作业本相关练习》

③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三峡》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三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三峡的具体方位,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游踪顺序。

2.抓住景物特征,比较作者对三峡三个景点描写方法的不同之处。

3.品味文章的语言,训练口头表达。

4.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可爱,让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建设事业,通过自然景物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1.了解旅游景点方位并掌握游踪顺序,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2.让学生比较不同景物的不同写法以及作者渗透在文章中的感情,把握作者鲜明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从课文出发,了解游记特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以及描述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从课文出发,学会定点观察和移步换景,一般浏览和重点观察的方法,学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适当的表现手法向人们介绍景点。指导学生采用边看、边想、边说、边写的方法来学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三峡的影片资料,制作课件。

教时安排

2节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介绍三峡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1.古诗引入:

○1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黄昏。画图省市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潜在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三峡简介:

思考:

(1)这首诗所写的地点在哪里?

(2)他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行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3)白帝城是处于长江中的哪个地段吗?

(4)展示课件:有关三峡工程的图片、资料,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明确:巴东三峡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高山壁立,水流湍急,奇险异常,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大杰一篇介绍“巴东三峡”的现代游记,让作者刘大杰带着大家逆流而上,游览三峡。

3.作者简介:

刘大杰(1904—1977),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湖南岳阳人。研究专著有《托尔斯泰研究》《易卜生研究》,评论著作有《东西文学评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译作有《德国文学简史《德国文学概论》等。

二.积累运用

1.词语辨析:

渺小微小

渺小:指微不足道,尤其指感情色彩上的细小。例:与那些伟人相比,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渺小了。

微小:侧重指形体上的细小、轻微。例:植物细胞非常小,只靠肉眼是看不到的。

唱和应和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此唱而彼和,互相呼应”之意,主要区别在于:

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大多按照原韵)。例句:在刘三姐的故乡,歌手唱完后,别人一定是要唱和的。

应和:常指声音、语言、行动等方面相呼应。例句:小王在单位最会应和领导,领导说东他绝不向西。

2.词语释义

奇伟:奇特雄伟。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袅袅不断:(niǎo)形容烟气缭绕上升而不中断。

险峻:(山势)高而险。

峰巅:(diān)顶峰。

浣妆:(huàn)梳洗打扮。浣,洗、洗涤。

即景:就眼前的景物(作诗文或绘画)。

三.整体感知示范导游

小组讨论:

1.找出作者到过的地方,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按作者的思路文章可分几层?每层各写什么?

明确:

本文以作者游踪为顺序,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游览顺序描写三峡。而描写西陵峡时又分成条理清楚的四段场景:第一段黄猫峡;第二段灯影峡;第三段崆岭峡;第四段米仓峡。文章开头引用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渲染了三峡一带险恶、悲凉的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同时渗透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讴歌之情。整篇文章环环相扣,引人人胜,荡人魂魄。

第一部分○1:凶险三峡,紧张异常(高、曲折、急、变化)

第一层○2总写三峡

第二部分○2○9黄猫峡

描写三峡灯影峡总分结构

奇险秀丽第二层○3○6西陵峡崆岭峡

米仓峡

第三层○7○8巫峡巫峡山水

巫峡之云

第四层○9瞿塘峡(最短)

第三部分○10通过三峡,身心轻松

第二节

现在请你做导游,带领我们细细游览三峡。

四.文段精析(小导游解说分析)

小组讨论:

1.第一段引民谚开篇起什么作用?

明确: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

2。“险恶”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险恶”一词直接为全文张本,为奇山异水反衬一笔。

3。如何理解文中“凝望”“山崖”“怒吼”的表达作用?

明确:“凝望”表明作者为此景而感慨。“山崖”“怒吼”动静结合,令人赞叹不已。

4。“没有不感到”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明确:“没有不感到”用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人们对三峡奇伟的感觉。这是议论性语句。

5。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过于”?

明确:两个“过于”连续地强调作者讴歌美好河山的情感,使语言也显得和谐并富有节奏感。

6。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开头有何特点?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引民谚开篇,写三峡一带险恶异常,并交代作者的情绪及心理变化,为全文定下基调。

7.如何理解第二段“就”“高”“最”几个词?几个“最”能否去掉?

明确:“就”有“立刻”之意,“高”隐含着“险峻”之意。连用四个“最”的排比短句,既生动活泼,又明快有力。

8.这段概述千里长江三峡最险,用了哪些词来形容?

明确:这段是第二部分第一层总述三峡山水的险恶形势。用“高、曲折、急、变化”来渲染其险恶形势。

9.西陵峡共分几段?各段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初出西陵峡的第一段是并不凶险的黄猫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狭。

灯影峡:江北险峻无味江南景色秀丽(黄陵庙)

崆岭峡:凶险可怕

米仓峡:群山万壑

10.“虽……然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虽……然不”用两组对比短句为下文三峡的很险、很狭作伏笔,以达到前后呼应的效果。

11.作和如何写灯影峡?他有什么特点?找出段中想象的句子。

明确:“枕江”以拟人手法将古庙存在的位置写活了。“潇洒的竹子”“倒悬”的花,形象逼真地展现出三峡中少见的生机。“红色紫色”与“悠悠的钟声”运用视觉、听觉等描写使人身临其境。

“好像自己”一句以想像的方式写自己情绪的暂时放松,但此刻的神定气闲是否预示着一种波澜呢?这种以静写动的手法使本段有声有色,画面搭配和谐,极富立体感。让读者如同在两段急促的音乐间隔中暂时放松了绷紧的神经。

灯影峡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略带江南韵味的黄陵庙,它的美丽景色使人暂时放松了紧张的心态。

12.第5段描写什么?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描写了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一方面与上段做对比,另一方面也为下文巫峡的描写作了铺垫。

13.折断如何具体描写牛肝马肺峡和崆岭滩的凶险可怕?

明确:“突然”写出形势急转直下,紧承上文“不到两三分钟”而来。“极曲折极窄的门”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将船在江中的难行呈现在读者面前。其中两个“极”字也强调了危险的程度。“倒注”让人联想到船从高处下落的危险情况,以点带面地把水从石滩上倾泻而下的可怕形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14.第6段如何写米仓峡?

明确:借杜甫的诗及昭君的典故来写米仓峡群山万壑的雄奇壮丽。

15.文中的“便”与“赴”有何作用?“一层一层”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山便低平”中的“便”字让读者仿佛沉浸到历史故事之中,而感觉不出“山崖却更加高峻”。“赴”字不止写出了活力,更写出了三峡群山的雄奇生动。“一层一层”将群山前叠后连的动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小结:

第二部分第二层○3○6:写作者游览西陵峡的经过。侧重写山势之高低,水势之缓急。

16.第7、8段是第二部分第三层○7○8:写作者游览巫峡的经过。侧重写山水的奇险美丽、云雾变幻多姿。请找出○7段总述巫峡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如何写出其奇险美丽的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别找出一个排比、拟人和比喻句。

明确:“最奇险最美丽”中两个“最”总述了巫峡的特点。作者连用四个“险”字来写水,句式短小活泼,而且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四个“最”构成了内在的呼应。“围”“咬”等动词勾勒出群山簇拥环抱的情态,表明了巫峡山峰的险峻,无路可走,连鸟飞过这里都感到茫然。

不单调的山与奇险美丽的水构成了天下独绝的巫峡。本段浓墨重彩地详写了山峰,正是承接上文的群山万壑,才给人“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①排比句:“江水的险,险在窄,险在急,险在曲折,险在多滩。”这个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滩”等词,突出了江水的险。

②拟人句:“这个峰很高,那个峰还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还有一排,后面的后面,还有无数排,一层一层地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这个句子突出了山峰的特点——高。

③比喻句:巫山的云“有像牛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状,应有尽有”。这个句子生动地写出了云雾的奇幻多变。

17.作者没有看到巫山的云却还要写他有何好处?

明确:没看到巫山的云但却使读者浮想联翩,给人天高云淡之感。

庐山风景秀美,而巫山更让人魂牵梦绕。“秋高气爽”给人的感觉是空灵纯洁,配以“极高的峰巅”真是天碧云淡,再加以红花倒悬于褐岩之上,色彩的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

第二部分第四层○9:最短的瞿塘峡虽山水险急,但作者却将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这些景观融到两岸的山川景物中。

第二部分○2○9:写作者游览三峡的经过,突出表现了三峡的奇险、秀丽。

18.第9段“突起”给人什么感觉?找出文中冷色调的词语,给人什么感觉?那句话与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突起”有突兀之感,不仅是地理位置的突然,行文上也让人忽然转到人文景观上来。“瓦白色”“斜阳”“苍冷”“遗迹”“凄凉”这些冷色调的词语叫人感到“英雄落泪游子思乡”,这与文章开篇的民谚“猿鸣三声泪沾裳”也极好地形成了前后照应。“大概”在不确定之中又隐含着肯定之意。

19.读第十自然段。找出游完山峡后,游客们的心情怎样?抓出文中关键词语。“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什么感觉?“好像一个人……”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这段作者的情绪与前端有何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愉快、轻松。“三峡算是走完了”这一句给人如释重负之感。“好像一个人……”此句并不是比喻句,而是一种比照。“放下心来”“舒舒服服”等词不仅把紧张情绪化为轻松心态,且再一次反衬刚刚走过的三峡的险恶。水平岸阔人轻松,走完三峡后满船的人都很轻松。

小结:

第三部分○10:写走完三峡,满船的人都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侧重写心情的放松,反衬出三峡的险恶。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讨论:本文写作有何特点?(写作技巧)

(1)抓住特征,详略得当。

介绍西陵峡的四段时简单地抓住了各段的特点。而写有名的巫峡则详细地描写了其山水的奇险、美丽。记叙瞿塘峡时,侧重记叙了两岸的人文景观。

(2)移步换景,秩序井然。

写游记首先要交代清楚观察点,否则会乱成一片,看不清个数。其次要随着观察上的变化,将所描写景物最突出的地方表现出来。如游巫峡时,将其奇险的山水描绘出来;游瞿塘峡时,细致描写两岸的人文景观。再次是不仅要把看到的写出来,还要把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如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看到灯影峡的黄陵庙时,就想到了江南的秀美景色,并与之相对照。只有这样,才会层次分明,形成立体效果。

(3)以情为线,首尾照应。

思考:

好的文章结构常常是严谨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心理情绪变化来描写三峡的?

明确:作者一起笔就将自己惊异的情感展现在读者面前。如“两眼凝望着那些刀剑削成一般的山崖、怒吼着的江水,只有赞叹,只有恐怖”。

随着山川形势的变化,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而变,有时惊惧紧张,有时则轻松舒畅。

如游西陵峡的第二段时,由于此处山水风光秀美,“先前紧张的情绪,现在突然变得很;松很悠闲了”。再如结尾写走完三峡后感到一种“脱去危险”的愉快,显出了“一阵轻松”,“放下心来”,“舒舒服服”,这些心情的描写,也反衬出了三峡的险恶。

这种严谨首先就表现在首尾的呼应上。《巴东三峡》即是如此,全文以紧张的心情为开篇,结尾又以心情得到放松来对应,而描写:峡之险峻又暗含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赞叹。

五.积累知识,拓展迁移

1.联系全文,说说在游览三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

2.本文还引用了许多诗句、谚语、典故,并把它们与景物描写融为一体。请找出来并展开讨论,说说它们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由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今天的三峡。

(可参看《地理》书48面,“长江三峡工程”介绍。)

4.布置作文——《畅想三峡》,写好后先在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三峡》教案 篇5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注释:

自:在,从。

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阙: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非: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xiāng):冲上,这里指漫上。

陵:大的土山,这里泛指山陵。

沿:顺流而下(的船)。

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时候。

王命:皇帝的圣旨。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县东。

朝:早晨。

虽:即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驾着,驾驶。

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

疾: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素:白色的。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

巘:高峰。

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急流冲荡。

漱: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荣:茂盛。

良:甚,很,实在,的确,确实。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刚刚放晴的时候。

霜旦:下霜的早晨。

肃:肃杀、凄寒。

属引:接连不断,连续不断。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响:回声。

哀转久绝:声音悲凉婉转。悲哀婉转,猿鸣声很久才消失。

绝:消失,停止。

转:通“啭”鸣叫。

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沾:打湿。

裳(cháng):衣服。

《三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并熟读成诵。

2、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3、欣赏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钱币被称为“国家的名片”,钱币上的风景往往都是一个国家最值得去的地方,你们有没有留意过人民币背面的风景?

有谁知道十元人民币背面选的是哪个地方?

——的瞿塘峡。

瞿塘峡,两岸如削,岩壁高耸,大 在悬崖绝壁中汹涌奔流,郭沫若过此发出了“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赞叹。

你们知道,“三峡”指哪三峡吗?

2、欣赏三峡风光,带着问题:“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长 在这一段要称为“峡”呢?

明:大家看这个“峡”字是“山”和“夹”相合而成。

看这几幅由高空拍摄的三峡照片,两山相夹,一水流过,形象地给我们说明了“峡”的含义。(二山夹一水称之为“峡”)

3、三峡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真可谓“万山磅礴一水通,惊涛轰鸣气势雄”。我们虽然不能亲自到三峡一游,但读郦道元的《三峡》一文,定能领略三峡壮丽的自然风光,发出“ 山如此多娇”由衷赞叹!

二、简介作者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

1、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四生朗读课文,师强调生字词的读音,齐读每一层。

3、自由读、互读,注意字音和句子的停顿。

4、齐读课文。

5、结合书下注释和字典,合作疏通文章大意。(目标:通过讨论,大致读懂文意。

方法:口头说文章大意,遇到疑难处查字典,书下简短注释可先写在文中,长的翻译不写。)

四、深入研读课文

(一)研读“自三峡……不见曦月”——两岸的山

1、两山相夹,一水流过,称之为“峡”,由此可见,写三峡肯定要写到——山和水。

作者先写的什么呢?来看第一层——齐读

明:先写了三峡两岸的山。

2、写“山”抓住“山”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明:连绵不断:

山长:“七百里”

山多:相连无缺、“略”

山高、山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描写)

“自非”一句【侧面烘托山峰高峻、两山对峙(相对而立)、 面狭窄。】

3、自由读、齐读、背诵。

(二)研读“至于……不以疾也”——夏水

1、这里字字扣住了山,句句突出了峰,只字未提到水,但明处写山,暗中却包含着水。既写了山势的险峻,又写了 面的狭窄, 面狭窄,水势会如何呢?来看——第二层,齐读。

2、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水?(夏水)

3、有何特点?

明:凶险:“襄陵”、“阻绝”

迅疾:“朝发白帝,暮到 陵”、“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对比,更现其迅疾。)

补充:我们学过的哪首诗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写出了水流之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 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李白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 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 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

联系背景: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绝伦。)

4、再读,体会“夏水”之凶险和迅疾,读出那一泻千里的 水的磅礴气势,读出惊心动魄、豪气万丈之感。

5、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来写?而要先写“夏水”呢?

明:因为前文写山势的高峻、 面的狭窄,因为山势高峻、 面狭窄,夏水才如此凶险、迅猛,先写夏水紧承上文山高 窄而来,这样,文章更为流畅、自然。

(由此可见,前文写山势险峻、 面狭窄,是为下文写夏水的凶险迅猛作铺垫的。)

(三)研读“春冬之时……良多趣味”——春冬景色

1、写了三峡两岸的山和夏水之后,作者接下来写了什么季节的景色,齐读——第三层。

2、抓住哪些景物来写的?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水:清澈(“素”、两个“清”、“绿潭倒影”)

湍急(“湍”、“漱”)

山:高峻(“绝”、“峻”)

树:奇(“怪柏”)

【追问:为什么会“绝巘多生怪柏”?

(1)曲体向阳:因为“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阳光太少了,而树木都有向光性,所以就长得歪了,怪了。

(2)峡窄风猛:柏树被风吹怪了。

(3)柏树长在岩石上,地势险要,泥土缺少,就长歪了。

师:原来,松柏为了生存,必须依悬崖峭壁之势生长。另外,从美学角度讲,只有“奇形怪状”的才可能具有美感。

像黄山迎客松,不就是形状不同于一般的松树,我们才觉得它美么?再如灵璧石,不就是因为它“奇形怪状”,才成为奇石爱好者梦寐以求的藏品么?确切地说,这“怪柏”才是这悬崖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昭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注了一股生命的活流!】

茂(“荣”)

草:盛(“茂”)

3、再读,思考:此处写三峡春冬之景,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明:动静结合:“素湍回清”为动、“绿潭倒影”为静;

“绝巘多生怪柏”为静、“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为动。

视角变化:俯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仰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色彩鲜明:白色的浪花、碧绿的深潭、青山、绿树、绿草

虚实结合:“回清倒影”

一字一景:“清荣峻茂”,简洁概括、精当确切。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仅仅八字,但留给人的遐想却是无穷的,你能用优美的语言给大家描述这种情景吗?

(提示:可从多种感觉角度去想象:视觉、听觉、触觉等)

明:大的瀑布:远离瀑布还有好几里,先听到丘壑雷鸣,再看到雾气从林中升起,走前去一看,只见一股洪流直冲而下,在日光映射下,像是悬空的彩练,珠花迸发,有如巨龙吐沫,瀑布冲到潭水里,激起了沸腾的浪花,晶莹的水泡。大大小小的水珠,随风飘荡,上下浮游,如烟如雾,如雨如尘,湿人衣袖。上有危崖如欲倾坠,下有深潭不可迫视。轰隆的巨响,震耳欲聋,同游伴虽想交谈几句,也好像失去了声音。

悬泉: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布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如烟似雾的水屑随着风不时撒在我的衣上,湿润润的雾气轻轻地舐着我的手、脸,悄悄地浸湿我的衣履。偶然有几点送入我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瀑布三折而落,跌下深潭。水碧蓝澄清,喝一口甘甜清凉,沁人心脾。

5、作者笔下三峡的春冬景色,似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难怪作者发出了“良多趣味”这样由衷的赞叹!齐读——

(四)研读“每至……泪沾裳”——秋天景象

1、来看最后一层,一生朗读,思考:此处写景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哪个词语直接点出了季节?

明:“晴初霜旦”:秋天早晨一般有霜。

2、读作者笔下的三峡秋景,你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气氛?

明:“林寒涧肃”——清冷寂静

猿啸“凄异”——凄凉(以声衬静)

空旷山谷里久久不绝、悲哀婉转的回声——悲寂、凄凉

(与描写春冬之景渲染的欢快明朗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作者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了什么?——渔歌

4、何意?

5、为什么会“泪沾裳”?

(三峡的风光是那么壮丽美好,神奇多娇,但当时三峡两岸的劳动人民为什么那么愁苦哀怨呢?)

明:因为那时的三峡未经整治,它水流急,河滩险,暗礁多, 湾杂,无情的 水不知吞噬了多少船只与生命。

你看:“夏水 陵,沿溯阻绝”,一旦“王命急宣”,也要舍命冒险而下。千百年来,数不清的船工因劳累、饥饿而惨死在这条三峡的航道上。

那凄凉的猿鸣,总是很自然地引起了人们对死者的追忆和生者的担忧,因而眼泪止不住簌簌落下。

现在三峡已经发生了巨变,的长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当今世界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完成了三期工程,2009年已全部竣工。

6、“巴东……泪沾裳”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岭连、 窄水急给世世代代居住在三峡的百姓带来不便。特别是渔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冒着生命危险下 捕鱼。他们命悬腰际,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确实值得人们的同情。

“泪沾裳”把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侧面表现了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流露了作者对当时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7、齐读这一层。

五、课堂小结

文章仅仅155个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景象。

语言的简练是本文的特点。

论时间,春夏秋冬四季齐全;讲风景,山水草木面面俱到;“重岩叠嶂,隐天蔽日”,8字写出山之高峻;“朝发白帝,暮到 陵”,8字表现 水迅疾;“素湍绿潭,回清倒影”,8字展现一幅动静相宜的山水图;“清荣峻茂”,4字即现: 水清澈、树木繁茂、群山峻峭、花草茂盛。

字数如此之少,容量如此之大,语言的简练由此可见。

再次齐读,背诵!

《三峡》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做到能背诵第2-5自然段。

2、理解“刀砍剑劈”、“缠绕”、“嘶鸣吼叫”等词语的意思。

3、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评画、改画、画画,画出三峡风光的美。

4、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二、教学课时

第2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活动

欣赏几段祖国优美的风景,每看一段用“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西湖)!来赞美一下你眼中的美景。

同学们,祖国的山山水水是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有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有空去好好饱览每一个风景优美的好地方。老师相信这会对你有帮助的!

(二)教学过程

1、听写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校对,指名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2、过渡:是啊,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有一位小画家被这风光优美的景致所征服,用自己的画笔勾勒出三峡中的形态奇特的群山,组成了一幅奇山图,大家瞧。(贴图画)

同学们课文中哪一段在写三峡的山?请你读读这一段话,再边赏这幅作品,也评一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有一个要求必须从课文中圈出重点词语,作为理由,再来评画?(根据学生评画情况随机进行教学)

①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山有。

刀砍剑劈怎么理解?(说明夔门非常陡。)

那么夔门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把视线聚焦到大屏幕。

学生欣赏夔门的片断录像,老师简介夔门,夔门又名瞿塘关,在百帝城下,两岸高山凌江夹峙,是长江从四川盆地进入三峡的大门。夔门两侧的高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则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设的大门。景色十分壮观。

领略了夔门的风光,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②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

评画:

①没有画出云雾缠绕。云雾就这么重要,非画不可吗?该怎么样,请学生上来添。

②“一座山峰一个模样”中你体会到什么?

课文中只是例举三种形态的山,其实三峡的山真可谓千姿百态,你们瞧……

出示各种山的图形。

用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_。有的像____________,还有的像__________________。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想象后进行句式练习)

配乐读这段话。

小结:山峡的山色真是旖旎多姿,一座座形态各异的山就像一件件工艺讲究的艺术品,难怪有人赞美三峡的山,山奇美如画。(板书山奇美如画)

小结学法:

我们通过寻找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来赏评我们小画家所画的图画,在读读、议议、评评、改改中领略到三峡山的奇美,说得好不如做得好,莫老师说评得好不如画得好,请同学们在三峡的水和船中选择其一,读一读这段内容,抓住重要的词语,画出水或船的特点来。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画水、船。

学生学习后交流:展示,说说你是根据课文中哪些词语把它画好的?

①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

野马奔腾换成马儿奔腾行吗?

大家听到过长江水的声音吗?我们来听听各种流水的声音,到底哪种是长江水的声音?

哦,我仿佛看到了。

②它撕咬崖峰,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请圈出动词,撕、咬、拍、打,这些动作原本是表示什么?(说明三峡水的急)

小结:长江水似狂奔的野马,江水湍急浩浩荡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长江水,那就是水急似奔马。(板书:水急似奔马)

过渡:大轮船可乘坐数百名乘客,可你这儿为什么画得这么小啊?

出示句子: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漂,像要碰着山壁。

像摇篮:摇得厉害,竹叶:轻,说明船非常险。

三峡的船在那汹涌,湍急的江水中,确实十分惊险,船险于江上,不能不说这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板书:船险于江上)

三峡的景美,我们已从动手画中感受到了,让我们再来完整的欣赏一番三峡风光。(配乐:齐读课文)

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想亲身领略一番三峡的奇山,大江吗?(欣赏三峡风光篇)

三峡的风光太美了,如神话般神奇,不比神话还美丽,我们说它是美景胜神话。(板书:美景胜神话)

用“啊,百里三峡,!”赞美你看到的三峡。

同学们,瞧在黑板上也有一幅大家一块儿创作的三峡山水画呢?领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美吗,我们说三峡风光如诗如画,画在了,诗呢?哦,原来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还为三峡作诗一首呢?题诗名,谁愿意诵吟一番。请学生把这首诗提写在自己的山水画上。

作业:仿照下面的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三峡》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所描写的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2.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4.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5.引导学生在想像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难点: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峡》。

二、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下面老师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已掌握的情况。先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评价:同学们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停顿掌握得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来做两个题。)

哪位同学来说说下面几句话的含义?

(对他们的答案,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

(1)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内容。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2)既然写四季的景色,那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3)的确,郦道元写文章正是为了突出三峡的特点。那这篇文章到底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呢?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看出来的?

(4)郦道元抓住特征,仅仅用155个字,就为我们展现三峡无穷无尽的美景。这篇《三峡》被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先导,被誉为千古美文!今天我们就要反复朗读,来品味它的美,最后要有感情地背诵它。

(过渡)要想品味文字之美,就必须学会运用想象,领略文中美景。做到“目中有景”。(板书:目中有景)

2、 品读三峡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色,准备用“三峡的    美”说一句简单的话。

(1).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

(2).如何描写三峡山的?抓住了山怎样的特点?

(3).如何描写三峡的水的?

(4).概括三峡不同季节的美。

三峡的水美。三峡的秋色美。哪位同学来说说?

三峡的春冬美。你看,雪白的急流,回荡着粼粼的清波;碧绿的深潭,晃动着秀美的倒影。还有那绝壁上的怪柏,苍劲嶙峋;还有那 “悬泉瀑布”,水声阵阵,细沫飘洒,让人心驰神往。

3、赏读三峡:

三峡美景让人赏心悦目。请同学们带着对美景的想象,出声朗读课文。

(1).写景是为了抒情,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在写山、水、四季的时候,文中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3).知道本文动静结合。摇曳多姿的写作风格

(4).体会语言准确,精炼,富有表现力的特点。

4、吟诵三峡:

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不过,要想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读的时候,一定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心体会山的高峻,水的湍急,春冬的静谧,秋的凄凉,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情”。

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背课文。

三、拓展练习:

水是三峡的灵魂,请仿照文章写景方法描写你见到过的最美丽的水。(50字左右)

《三峡》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

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

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

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

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

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式:

启发讨论、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多媒体屏幕:一幅两岸高山,中间流水的三峡图)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同学分组讨论评价,选出最佳“三峡小画家”和“三峡小作家”。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请获奖者和小评委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特别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突出了三峡山水的什么特点。

(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基础学习。(多媒体内容随具体情况而定)

1、其实,远在北魏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曾经描述过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看他是怎样写三峡的。

2、学生看注释,主动获取有关郦道元、《水经注》的知识。

3、检查预习情况:阙嶂曦襄溯湍……并找一找这些词在哪些句子里,说说含义。同桌之间可交流讨论,共同解决。

4、听录音,指导学生朗读,从整体把握课文。(可单个读,可分男女生读,可整体朗读)

划分句间停顿点拨:第1自然段: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五、课后练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疏通文意。(多媒体显示疑难字句)

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点拨引导,集体解决疑难字句。

(二)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多媒体显示思考题)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表示。

(三)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

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

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1)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2)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3)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5、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水的语句。

6、给学生一定时间,独立温习背诵全文,最后齐背。

(四)结合自己的作品,谈谈对本文的感受,然后试着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导学生从语言运用、材料安排、结构布局等方面分析。

①本文语言精练,仅用百余字,却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诸多气象。

②语言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三峡的千姿百态尽在眼前。

③描写顺序先大后小、先总后分,层次分明。

④选取极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几笔,使读者身临其境。

⑤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⑥笔法多变,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工笔刻画,有全景鸟瞰、特写镜头等等。

学生可各抒己见,只要有理有据,都值得鼓励。如学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师补充讲述。

学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师要及时关注、指正、鼓励。

(五)拓展思路,展示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有关三峡的古今诗词、歌谣以及三峡工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六)课后练习。

1、背诵课文,摘抄精彩词句。

2、补充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余秋雨的《三峡》,比较三者之间的异同。

《三峡》教案 篇10

目的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重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巴东三峡的壮丽景色。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扫清生字生词。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浣妆:

玲珑:精巧细致

二、导入

1、作者简介

刘大杰,现代学者,作家,翻译家,1904————1977年,湖南岳阳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研究院,。回国后,历任安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大东书局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教授兼中文系代主任、全国文联常委、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国文学发展史》。还著有《魏晋人物思想论》、《红楼梦思想与人物》、《德国文学概论》等。

2、三峡简介

长 三峡,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四十佳旅游景观之首,是长 上游最为雄伟壮观的峡谷,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三峡跨湖北、重庆两省市,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

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内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我们于七年级所学习的选自北魏郦道元所著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课文《三峡》,就是对三峡雄奇风光的生动叙述。古诗有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思是说:见过汪洋大海的人,对别处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山那五彩缤纷的彩云,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见巫山云彩景色之绝美。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早发白帝城》,诗句也出色地描绘了船行三峡,瞬息千里的壮观景象。

现在的三峡,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三峡旅游区优美风景众多,除了险峻的自然风光外,较著名的人文景观还有刘备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葛洲坝大坝工程等等。

三、朗读课文

下面,就让一位同学来朗读刘大杰的这篇游记《巴东三峡》,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刘大杰笔下的三峡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的风光,并请同学思考:三峡给了你怎样的一个印象?

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四、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1、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

文章采用先总写后分写,以时间顺序。

一(1、2自然段):总写三峡险恶。

二(3—10自然段):按游踪的前后,分别具体描写游三峡的见闻。

2、作者由宜昌到重庆逆流游三峡,沿途经过了哪些地方?

船从宜昌上驶

开始是西陵峡,共分四段:黄猫峡、灯影峡、崆岭峡、米仓峡,出峡有香溪。

船过姊归和巴东,进入巫峡。

过巫山即入瞿塘峡。

过瞿塘峡则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 岸。

五、认真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填写下表:

景物特点诗、谚、典故感觉

总说三峡:险恶、最为险恶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惊异

西陵峡:

黄猫峡山高不险、水急不峡紧张

灯影峡 北山险峻而干枯无味, 作者即景诗轻松、悠闲南山玲珑秀丽树木青葱可爱。

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山象刀剑削成,青滩叶滩不算滩极为可怕成窄门。崆岭才是鬼门关

崆岭滩:水从高处倒注

米仓峡水没以前急,山更险峻王昭君浣装(典故)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巫峡:水险、山妙、云奇有情趣

瞿塘峡:山势稍低平、水势仍险急刘皇叔托孤凄凉

白帝城、孙夫人庙;

松树、八阵图、钟声

走完三峡:山势平敞些、 面宽得多水势也平得多。轻松

六、小结

三峡是我国的风景胜地,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人文景观都令我们神往,三峡离我们现在所在地并不远,希望同学有机会能亲身感受三峡的神奇风光。

七、作业

1、字词积累解释造句。

2、课后练习四。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2、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重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难点:理解文章中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在小组交流,推举代表上台讲述想象的大坝建成后的三峡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诗句、谚语、典故的作用

1、民谚“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渲染了三峡一带的险恶、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下基调。

2、作者即景诗“黄陵庙下 南味,也有垂杨也有花”。

诗中“ 南味”“垂杨”“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黄陵庙一带山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黄陵庙的环境优美的特点

3、谚语“青滩叶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

表现了崆岭滩的险恶、可怕。前句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显现崆岭滩,后句中用“鬼门关”形容崆岭滩,其险可见,令人望而生畏。

4、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突出赞赏诗中“赴”字运用之妙,从而进一步表现了沿 两岸如群马奔驰的山势,诗的后句也赞扬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刘皇叔托孤”

文章一方面写白帝城树木青葱,玲珑可爱,另一方面写刘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惨故事,突出了三峡景色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耐人寻味。

6、归纳总结。

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诗、谚、典故结下了不解之缘,呈现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成辉的奇特现象。长 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其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 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三峡给历代文人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三、品味语言。

思考练习三:学生讨论、交流、归纳。

1、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水的险,四个排比短促有力,读起来给人以窒息的感觉。“窄、急、曲折、多滩”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齐又稍有变化,读起来和谐有趣。

2、抓住峰的多与高的特点,语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给人以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感觉。运用拟人的手法,以动写静,非常生动地表现出了山你追我赶,互比高低的情态,另外还使用顶真的手法“你围着我,我围着你,你咬着我,我咬着你”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受,很有情趣。

3、运用比喻“像牛马,像虎豹”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巫山云雾的变幻多姿。另外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巫山的云比庐山的更有趣。

四、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

1、文章按照作者的游踪,依次记叙、描写景物。层次井然。文中开始先总述,然后逆 而上,分别记叙、描写西陵峡、巫峡、瞿塘峡。记叙最长的西陵峡时,分四段介绍,条理清楚。

2、介绍景物时,能抓住特色,详略得当。

3、采用多种修辞与写作手法来描写景物,生动形象。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突出景物的特点,用烘托、对比、反衬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三峡的险恶。

4、文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谚语、及自己的即景诗句,收到了画龙点睛之效,言简意赅,渲染气氛,使游记增添了韵味。

五、作业

课后练习二、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