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八年级物理教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常识性了解照度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照度对视力影响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选学内容,我们知道照明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学校、家庭学习环境照度达不到标准,危害学生眼睛健康,为了提起人们对此关注,为保护视力,国家规定了照度标准,以保证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好条件。因此照度作为常识介绍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教材通过把光源设置在不同位置,观察桌面的明暗程度给出照度的概念和单位,然后介绍了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和国家规定标准中的学校用房的平均照度。最后通过实验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法建议
1)通过实验观察与测量加强学生对照度的感性认识。
2)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教室各位置的照度,判断是否达到国家标准。从而使学生增强“标准”意识。
3)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最好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得出。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照度与光源距离、与光照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
教具:照度计、点光源、每个同学带一个手电筒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实验:用手电筒垂直照射桌面,改变与桌面的距离,观察桌面明亮程度的变化,引入照度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1、照度的概念
给出照度的概念后,介绍自然界中典型情况下的照度,以及国家规定的照度卫生标准。
让学生感知照度:给出国家规定的教室桌面的照度标准,通过改变教室内灯的个数,来达到桌面的规定照度标准,若教室灯的亮度不够,可采用手电筒辅助照明。
2、影响照度的因素
提出问题:照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学生可能猜测出很多方面,如与光源有关等,正确的给与肯定。属于本节课实验探究活动范围的不予判断。
设计实验:
实验探究:
限定条件:同一光源
研究内容:
1)照度与光源距离的关系
2)照度与光照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学生交流分析得出结论:
对同一个光源来说,光源离光照面越远,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小;光源离光照面越近,光照面上的照度越大。
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
进行眼睛的保健卫生教育。
三、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调查学校教室里的照度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
制订测定计划和测定方法;查阅收集相关材料;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备注】
1、要有计划和测定过程记录,通过数据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2、给学校提出改进照度的建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教学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
•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
•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
[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
[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
[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
[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
[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
[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二、新课教学
1、速度
(1)概念
[想想议议]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
[放录像]
•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
[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
[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
[放录像]
•2__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
[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
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__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
[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
[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
一名同学板演
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100m=8.33 m/s 12s
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
[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
[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
[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
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s t
[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单位
[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
指导思想
⑴“以全体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
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⑶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科学探究。
教材分析;
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就如同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能够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用电器,电灯、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可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教材经过图画,文字,激发学生探究“电”奥秘的兴趣。本单元由“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节资料构成。教材中采用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即电荷→电流→探究→应用的过程,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坚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经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一些基本测量,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本事,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遵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章节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资料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头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忙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进取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进取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经过学生自我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单元资料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所以在讲解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异常强调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例如,第四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的设计就是为了避免过分强调知识的结论而忽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完成形学生从被动理解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其中将科学探究的各要素较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相似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教材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进社会”。提倡多动手,增加实践机会。
学生分析
我所承担的是2个班的物理教学。2个班共有58人,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其中共10人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有50%的学生基础薄弱,有些学生厌恶理科学习,经过了解测试后个别学生小学科学知识都未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作业马虎了事,抄袭作业严重且作业格式不正确,书写不认真。部分学生学习虽然刻苦,但十分吃力,效果不好,这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方法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构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抓好基础知识,是物理教学工作的重点。
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异常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进取实践 m. ,积累经验。把课堂还给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学生的双眼,让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让他们能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让学生进取参与,自主发言,自主探索,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课堂上,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有组织,有目的的互学、互教、互帮、互查活动。学生首先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解,理清他人讲解分析的要点,并作出指正、选择和评价,还要学会交流,阐述自我的观点,组长督促学困生自学,学困生不懂就问,不要消极等待。各组记录员在自修课上整理当天重点资料,便于小组和全班同学查阅。
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本事,初步的分析,概括本事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本事;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教学措施:
1、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从第一堂课起就应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生动趣味。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开展自主学习方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善和创新教学方法,构成自我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3、进取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景,以便改善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必须的时光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物理单元评价检测的工作。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工作,做好期中学业和期末学业检测工作,全面完成教学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1、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2、密度定义:
计算公式: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kg/m3)m————千克(kg)V————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3、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反思。
4、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5、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
(1)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