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心得体会7篇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指导思想。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人为本心得体会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教育要“以人为本” 篇1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它不仅认为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强调人的因素第一,认为人的行为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人的解放、发展和完善,因此要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人格,强调对人的终极关怀。一般情况下,实现“以人为本”,主要在两个方面:对外,必须为人着想,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对内,关怀员工,依靠其积极性发展事业,员工也由此而实现自我价值。教育与一般事业有极大的不同,它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其成果是人的发展而不是产品的发展,而这种人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因此,教育“以人为本”具有更为深广的内涵。

一、理解、尊重、关怀所有学生,是“以人为本”的第一要义

教育对象的学生,不仅是一般的认知体,而且并首先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年龄有大小,启蒙有先后,进步有迟速,秉性有差异,但都有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一定要把他们当作大写的“人”来看待。因此,教育要充满人道、人情和人性;对成长中的孩子,尤其需要无微不至的关爱。须知:教育绝不是技术层面的操作,而是一种最富感情的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应”的互动。一位现代教育家说得好:“教育的全部内涵就在于一个爱字。” 教师应当“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以平等的态度互相交流,喻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任何对学生的轻视、歧视、强制、体罚或变相体罚、不公道处置,都是对学生人格和权利的不尊重甚至侵犯,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了。

二、培养合格的人,提高人的素质,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基础任务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须有自身的生产。这种生产既有数量要求,以求人类的延续:更有质量要求,以期人类的提高。教育就是提高人类自身生产质量的事业。教育首先要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培养适应社会的合格的人,以保障社会稳定发展,保障人类文化的薪火相传。在此基础上,教育要从积极方面,努力提高人的生理心理、科学文化、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每个个体人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人类更需要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需要创新和开拓的能力,需要社会在竞争和合作中发展,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达到空前的高度。培养适应时代的一代新人,教育才能对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生产力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基础;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因此,掌握知识,发展生产力,改造客观世界,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改造主观世界,知识并不是教育的一切。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当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由于物欲横流,使相当多的人情感物化,思想贫瘠,以至人性沦丧或异化。有人尖锐地指出:人类已经征服了世界,但是却在征途中的某个地方失去了灵魂。因此人类亟需人性的滋润,亟需精神文明的导引,亟需把握工具理性的价值理性,在教育上就要强化人文思想的学习和渗透。人性是人所有素质的底色,是人和谐发展的根本,教育“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素质,首先就要净化和提升人性。

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受教育者,它既是解放,又是约束。因为人只有通过教育,逐步认识主客观世界,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但教育的本质是使人社会化,如果这种适应空前膨胀,人的发展性必然受到压抑甚至扭曲,而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了基础的班级授课制,也使学生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有位学者曾说:“不论在科学领域,还是在哲学、文学、艺术领域,几乎所有的天才人物在学校读书时都不是‘好学生’,都有过与当时的教育制度作斗争的经历”,“他们的成材史就是摆脱学校教育之束缚而争得自主学习的自由的历史”。教育“以人为本”,就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创造条件。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开发解放学生的一面,减少约束学生的一面。教育不应该选择适应它的学生,而要创造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形式。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优势,开发潜能,实现他们具有个性特点主动而全面的发展。

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的特点。学生主观能动性能否发挥,发挥得怎样,不仅对他们一时的学习成效有明显作用,而且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为根据,外因为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是学习主体,教育成功与否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己;教师的作用,也必须通过学生的能动才能实现;教育的最佳境界,就在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好发挥。古希腊哲人普多塔戈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塞满的容器,而是一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要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通过成功的感受,充满人生的自信。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求知和创造的热情,成为持续前进不竭的动力。要强化教育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尤其是学生的主动,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教育“以人为本”,就要充分激发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

要实现以上要求,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事业和劳动,对社会和人类进步有巨大贡献,并有如下两个方面的特殊性:其一,由于他们直接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一个具体的而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因此教育不可能程式化,它与一般劳动相比,具有创造性。其二,由于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种影响又是通过教师的工作实现的,因此教师本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对学生也起着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作用,与其他创造性劳动相比,它具有自身示范性。由于这两个特点,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也要求社会更好尊重他们的事业和劳动,关怀他们的发展,让他们在事业发展中实现和超越自我。因此,更好地尊重和关怀教师,也是教育“以人为本”之本义。

总之,由于教育事业的特点,“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怀教育工作者,要关怀它的成果对人类的意义,而且要关怀这一事业的对象――广大学生,因为它对人类的深远意义以及教育工作者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要通过这种关怀才能获得体现。

以人为本心得体会 篇2

以人为本心得体会

篇1:学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心得体会

“党员干部要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最根本的是要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教育,打牢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使广大党员干部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转变成自觉行动。

在刚刚过去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新成效、积累了新经验,同时也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比如,权力集中部门和岗位腐败案件依然多发,资金密集领域和行业商业贿赂、内幕交易等现象严重,土地和矿产资源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监管薄弱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屡禁不止。这些情况表明,只有打牢党员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要求、行为准则和衡量标准,才能从思想源头上拒腐防变,建树良好党风政风。

打牢党员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关键就是要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教育。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加强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牢固树立和自觉坚持正确政绩观,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加强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理解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凡是对人民群众有利的事情都要全力做好,凡是对人民群众不利的事情都坚决不做。

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干部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尊重信任干部;只有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亲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群众、脱离群众,都要为了群众、服务群众,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表率。这样,党员干部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篇2: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以人为本

这篇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以人为本的关键词是心得体会,十八大报告, 在胡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中,“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

败之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

标准”等执政理念话题几乎贯穿始终,作为一个普通网民,通过聆听总书记的报告,心中油

然而生出一种难以名状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党要赢得群众的真心拥戴,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都是民本思想。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

对群众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 计,而是根本要求。是心系群众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群众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党

员干部政治上合格不合格,作风上过硬不过硬的分水岭。只有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以

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坚持求真务实。党要有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以人

为本、执政为民实绩,就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树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全党勇于实践、勇

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古人曰:“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

负责的精神,是领导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一个领导干部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经常是

反映在本职工作上,简单地说就是在具体环境、具体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模范行为。唯有如此,领导干部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党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必须把廉

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

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

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树立以人为本、执

政为民的理念,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要求。修养好廉

洁就要知足。

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

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真正做到操守可比

寒梅、品格赛过修竹、气节重于泰山,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篇3:以人为本——心得体会

以人为本,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土城镇中心学校 张先弼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本人通过系统的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使我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了教育和谐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构建和谐校园,有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是我们广大教育系统干部、教师都应该深刻思考、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构建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学校和谐发展的前提

首先领导要身体力行。要认识到学校领导是团队的核心人物,是员工心目中的榜样。因此,领导要身先士卒,严以律己,在教学、科研乃至出勤等方面都要走在教师的前头,为群众做出好样子,充分发挥良好人格的激励作用。古人语:“民非畏吾能而畏吾公。”一个廉洁奉公、先公后私,甚至公而忘私的管理者,他的人格上表现出来的自然影响力远远超过权力影响力。他的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自然能在学校管理中发挥很大的效能,甚至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其次要完善管理制度。一个优秀的团队需要有严格的管理,严格的管理必定有着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因此要综合考虑学校各方面的情况,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便于实际操作,人人能够遵守,对学校的良性运转切实起到保障作用的管理制度,实施依法治校,做到校内事事可循。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内部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请假制度、考核制度、奖教奖学制度、结构工资制度、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是科学管理的具体表现。而且让每一个教职工通过学习、讨论,在理解、赞同的基础上执行制度,这样既方便于管理者的检查督促,又能够减少领导与教职工的摩擦。

第三要关心教师发展。学校领导要经常利用课间和业余时间,经常到各办公室“串门”,与教师谈心,同时通过召开定期的民主会、各种形式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为教师提供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场所,广泛听取教师的看法、想法、意见、要求,以求掌握教师思想状况。学校领导要到教师家里“家访”,做到有困难给予帮助、有生病给予慰问、有成绩给予祝贺、有纠纷给予排解。学校领导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并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要知人善用,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创造力,为教职工营造个人发展的良好空间。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提高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创造性潜能的开发,为他们积极营

造尽情释放创造才能的工作空间,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让她们学以致用,个人才能得到肯定,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对有经验的中年教师要知人善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各个层面上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优秀传统得以传递,发扬光大。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保证 首先教师要有爱心。爱学生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爱学生就是要爱所有的学生,在我们的心目中学生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亲疏之分。爱学生就是要乐于奉献,把教育学生,照顾学生当作头等大事,要把学生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里,时刻提醒指导学生学习服务自己、保护自己;爱学生就要钻研业务,把每一个教育活动变成学生开心时刻,引导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情感,获取知识,开发智力,提高能力。

其次要有耐心。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爱好兴趣。这样和学生相处时教育孩子就会有的放矢。特别是对于个别学习后进生和行为问题学生,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慢慢克服缺点,急于求成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表扬鼓励,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他们的不良学习、生活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的 身心和谐健康成长。

三、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后盾 家长是学校潜在的巨大社会资源,只有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让这个特殊的社会资源成为学校工作的强大后盾,学校才能顺利地向前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才有助于社会稳定,家庭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学生往往是每一个家庭的核心,是每一个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学校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要面对着一个较为庞大的社会群体——家长。这些家长们在社会上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这些家长无论职位高低,赚钱多少,学生在学校是否安然无恙快乐健康无不例外无时无刻不在牵动着他们的心,孩子安全了、健康快乐了自然能有效地解除家长的后顾之忧。因此我们要充分重视安全教育,全力构建安全的校园环境,让所有的孩子在安全健康成长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职责。我们要认真仔细地做好家长工作,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会议,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要通过家长访校日活动等的开展,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各班主任要与家长建立家校联系卡,通过家访或电话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相互沟通教育方法,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聘请专家讲座,让家长讨论交流,使家长进一步了解课程改革的内涵,向家长介绍良好的家教经验,统一家校教育的步伐。

以人为本的议论文 篇3

1.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现代企业在自身文化建设中应融入人本理念,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维护员工个体利益,为其实现个人价值创造条件,并以此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只要员工找到归属感,企业组织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确保拥有持久的战斗力。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四点:首先,在人本理念指导下构建企业组织结构,形成内化机制,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其次,将员工作为组织的核心要素,让员工参与到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其积极创造性;再次,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注重引入和培养人才,是人力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开发;最后,应注重发挥企业的协调作用,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为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

2.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机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化竞争的需要,现代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机制,这可以从以几点入手:第一,建立人才管理机制,在人本理念指导下,改变传统的用人方式,注重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才的培养,要考虑到才能和品质两个方面;第二,建立企业与员工的沟通机制,通过对员工的了解以及对员工建议的利用,尊重员工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合理利用,做到人尽其才,保证人才的合理流动;第三,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尊重员工权益,通过员工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

3.建立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内企业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推行人本管理过程中也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应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深化改革,通过建立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来扭转现阶段企业管理面临的发展困境,如改革工资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企业能够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篇4

摘 要:学校教学管理实施期间,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教学管理,并没有完全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也并没有在工作实践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导致教学管理工作很难在实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从以人为本的概述、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两方面,研究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校教学管理。

关键词: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学生;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20-01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就需要充分体现出“人”的本位性,将人摆在制度的前面。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将学生、教师作为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并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人的创新能力,以便全面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校教学管理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概述

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教师,这些主体均属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就表明其本化性的过程。因此,教学管理工作不应当被理解为命令性、强制性的工作性质,而应给予师生充分的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可充分体现在其内在潜能与发展潜能上,并充分表现出其在社会中所应得的尊重与鼓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当先满足人的自然发展的属性,然后才能够发展其社会属性。如管理者将学生和教师单纯理解为管理对象,就会僵化该项工作。管理者要充分尊重师生,调动师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师生的被管理者的角色地位。而且师生属于独立存在的个体,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满足师生教学相长的同时,还应满足其精神、心理与情感上的需求,进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管理者将以人为本引入到教学管理中,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并在教学管理的各方面体现出主导性地位,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施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如沿袭传统教学理念,那么教师与学生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形成。管理者只有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师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此来推动师生的全面发展。同时,管理者只有使教育人性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基于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学校教学管理途径

管理者要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认识到以人为本对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施教学管理,以此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者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在维护和实现教学根本利益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此期间,就需要管理者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为教师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服务,充分尊重教师和学生,有效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管理者从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出发,解决教学活动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管理者应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精神,尊重教师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促使教师和学生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此来调动教和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2)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要求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断探索教学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实施教学管理工作期间,管理者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以此来提高管理水平。要想教学管理工作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需要管理者建立完善的科学管理制度,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校教育与时展保持相同的步调。同时,管理者要借助现代化科学信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对教师和学生的系统化管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便捷性。管理者只有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才能实现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3)坚持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并非是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约束。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要不断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又要不断完善为学生服务的保障机制。管理者为学生提供服务时,可从经济、精神以及就业等各方面予以支持,以促使教学管理工作在校园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同时,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将心理指导与资助学生作为主要内容,加强与他们的精神沟通。针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管理者要予以安慰与疏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教师和学生有实际困难,管理者应给予一定的资助,从多方面关心教师和学生。

三、结束语

总之,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既有利于良好校园氛围的创建,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管理者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而且对学校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篇5

一、以人为本价值观念为引导

幼儿园是一种教育人、培养人的机构,以人为本的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而要完成这样的目标,关键的是提高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

(一)树立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

努力促使教职员工把实现自我价值与本园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培养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树立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奋发向上的意识,把为幼儿教育作奉献作为教职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高追求。同时,要注意教职工个人的精神追求与集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和谐与互动。一方面要鼓励、提倡教师尊重自我,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主见。有自主、自动、奋发的精神,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教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共同的精神需求。

(二)加强教师的道德建设

教师的人格力量和魅力是儿童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应该以高尚的、美好的人民教师形象去影响、熏陶年轻一代,成为儿童心目中良好的榜。

(三)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是实现儿童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幼儿园文化品位的重要条件。为此,一方面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统一的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也要鼓励教师根据工作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自发的业余进修,真正落实和实现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以人文关怀价值为基础

(一)以了解为前提,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要了解教师的需求、个性、爱好、特长、能力水平等等,要能切身去感受教师这一岗位上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在尊重、信任、依靠教师的基础上,重视和激发教师成就感的需要,做到依据教师特长特点,采取扬长避短的管理策略,尽量使每一个教职工都能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又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力互补、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得到发展。

(二)在尊重、平等的基础上,形成和谐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在在执行幼儿园管理制度时,要尊重老师,老师有权利找领导反映情况,对某些事情做出解释,提出意见和建议,领导有义务耐心倾听,帮助她们排忧解难,听取老师合理化的建议。管理者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宽容和大度,批评和指责的同时,也应该有安慰和倾听,给予教师相应的鼓励。这样,才能平息老师心理上的焦虑和不安,形成正向合力,推进幼儿园的各项工作。

(三)以优质服务来构建教师发展平台

幼儿园管理者要树立管理即服务的观点,把幼儿园管理构建成教师发展的平台,认识到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主体,要使老师们有主人翁意识、归属感、集体荣誉感,多挖掘她们的潜能,为她们的发展做好服务。老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幼儿园要努力为教职工创造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

三、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为保障

幼儿园在制定一系列制度的时候要时刻考虑到制度是为教师的发展服务的,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事实上,也只有从以人为本出发来建设制度,才能使文本化的制度,内化为幼儿园全体人员的共识,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实现制度效能的最大化。

(一)上、下级有效衔接

制定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的工作,它发挥着调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因此,制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管理者和群众双方的意见,要上下结合,互相理解,共同认可,做到人人有责,事事有制。

(二)具体操作性强

管理者要根据教师的基本任务制定言之有物、行之有效的制度,不搞花架子,制定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如把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作为基本条例,在服务承诺中使用“不求家长办私事、对晚接孩子家长一个样”等明确要求的语言等。

(三)注重日常工作的细节

幼儿教育工作,看起来是小孩的吃喝拉撒玩学,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细微、繁琐、至关重要的,只有把细小的事情件件做好了,才能确保孩子在园的健康安全,快乐成长。所以制度中要对涉及安全、饮食、行为规范等方方面面的细节加以关注。

(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人性化制度应该是站在老师的立场上制定的,出发点是让老师们快乐地工作,只有老师们快乐了,孩子们才能快乐,才能提高保教质量,所以管理制度一定要从有利于发挥各位成员的积极性出发,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公平合理、一视同仁、奖罚适度,在制定考核制度时,以端正老师思想为主,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为重点,而不能让制度成为束缚教师的工具。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的管理是一种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包含在管理方法、手段、思想、体制等内容中,幼儿园管理者如果能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去管理幼儿园,就会极大地发挥幼儿园全体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园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幼儿园的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参考文献】

[1]姜素梅。试论人本管理原则在幼教管理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12).

[2]许明仙。强化以人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03).

[3]欧阳朝元。现代幼教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J]音乐探索,2007(01).

以人为本心得 篇6

论“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那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如何贯彻实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呢?

一、创新教学模式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践的核心要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曾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这句话说明,人本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

1.重视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当前教育忽视个性、过分统一化的弊端,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成长十分不利。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所以,以人为本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让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学校根据学生特长和自愿,开设了各类兴趣小组:读写、数奥、书法、美术、剪纸、围棋、合唱、舞蹈、二胡、扬琴、古筝;组建民乐队,办文艺汇演、学生书画展等活动。

2.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引导

在学生丰富多彩的天性中,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愿望能够因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教育而不断得到强化。反之,在不适当的教育中也可能夭折,一道禁令,一声呵斥,乃至一丝无意识的嗤笑,都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终结。所以,人本教育首先要求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滚动的露珠一样保护好儿童的包括好奇心在内的各种天性,同时积极加以引导。

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需要,激励儿童的学习动机,为儿童创造各种能够发挥、表现和确信他们力量和创造才能的领域,让他们经常地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就一定能使所有的儿童不但在智力上,而且在道德上、情感意志上都能得到发展。

3.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改变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体制下,学生们习惯于把教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的话就是圣旨,毫无批判地全盘接受,学生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主体性的发挥了。在人本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的学知识到主动自觉的掌握知识。

学校要求教师们改变“满堂灌”方式,把教学变成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双向过程。教师在讲知识时,不能像过去那样,自己滔滔不绝、按部就班地讲解,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预习基本知识,收集相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知识,同学之间相互补充。接着,教师再纠正错误、补充说明、答疑解惑,然后,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让学生积极参加,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这样,抽象而晦涩的东西就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变得简单易懂了,学生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

二、美丽、和谐、人文的校园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环境保障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学生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校园环境。作为学校文化的窗口,校园环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重视校园物质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美丽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校园绿化良好,空气清新,肃静而不失典雅,校舍美观,干净,使人一进校园就能产生清爽、亲切之感和无限愉悦、恬美的感受。所以,学校认真搞好绿化,使配置的树种与花草构成一幅优美的画,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自然之美的熏陶。学校的主建筑及各种场所、各类设施,尽量体现自然美与传统美的结合,清新优美,富于丰富的教育性。

走廊摆放的花草,悬挂的标语,书画和名人简介及各班窗台上摆放各有特色的班花,都有利于清除生理疲劳,有利于学生形成优雅的气质,潇洒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学校可以在大厅正中设置整容镜,让师生以整衣冠,注重仪表,弘扬中华文明礼仪之风。所有学校工作成员的一言一行都文明、庄重,衣着仪表及为人处事都以身垂范,给予学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积极影响。

2.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建立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

社会人文环境对促进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影响着学生思想、价值观、意识等精神取向。

学校精神文化一般通过学校的办学目标、主题理念、管理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营造特色,对外宣传口号等等使其得以彰显,并使之形成一种潜伏、弥漫、浸染于整个校园的精神氛围。教风严谨踏实,学风勤奋刻苦,考风整肃而闻名,学生淋浴其中,久而久之,刻苦好学,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心理印象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建立为学生服务的群团,关爱学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实践的应有之义

所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营造优美、和谐、人文校园以外,还要做好学生在学习之外的心理健康辅导、爱心救助贫困生等学生服务群团。

学校要成立“关心青少年成长工作委员会”,排查、摸底,定期和不定期地组织各类学生谈心、学习、组织活动、心理咨询。设立校长热线电话,建议、谈心工作箱,及时听取学生、家长、社会和教师心声,排忧解难,调整工作。建立“经济困难互助会”、“献爱心基金会”、“市科技园”等组织,每年定期定向资助一批学生。建立“学生紧急援助中心”,专人专职,救学生之急。学校党员、骨干教师及志愿者,对经济困难学生长期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对学生进行资助。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优美、和谐、人文化的育人环境,建立为学生服务的团体,关爱学生,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以人为本论文范文 篇7

1.1核心人才个人发展空间狭小

目前,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机制远远落后于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显现不出人才资源的价值,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在选拔人才时,往往会论资排辈,致使一些高素质的新人因缺乏工作经验而被排挤在外;在人才使用方面,由于企业为个人提供的发展空间不足,无法做到人尽其才,所以,大大降低了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无法才尽其用,大大增加了失落感和受挫感。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核心人才纷纷跳槽

1.2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如果企业要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关键在于必须充分体现人才自身价值,承认和尊重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大锅饭现象依然存在于我国许多企业中,企业、部门和项目的业绩与员工的工资并未直接挂钩,其待遇和地位也与个人的贡献不成比例。正是激励机制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没有制订有效的奖励制度,所以,严重挫伤了核心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致使企业员工流失。

1.3企业文化建设亟待加强

如果企业与员工的价值观一致,就必然会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可和满意,进而增强其归属感。虽然我国很多成功的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但是,由于它们片面追求统一化,重形式轻内容,教条僵化,所以,导致企业等级森严,员工的个性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最终,因为广大员工无法认同企业文化,不仅挫伤了工作热情,还会降低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导致企业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1.4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由于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内耗巨大,缺乏做大事的合力,加之,在国企中,相当一部分领导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这样,不仅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而且还使得管理手段和活动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2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2.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认识、尊重人和“以人为本”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本质。高速公路运营“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就是把人力资源视为最重要的资源,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只有搭建好这个平台,才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事业氛围,才能促进其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高速公路运营的过程中,之所以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未能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企业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具备强大的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必须以优质的服务、快捷的信息资源、先进的技术去抢占市场制高点,从而进一步拓展高速公路运营的发展空间。要想实现这一切,就必须依靠优秀的人才来完成。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以“以人为本”为首要原则。

2.2重视人文关怀,激励员工工作热情

事业单位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体现在其重视人文关怀方面。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还可以创造温馨和谐、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氛围。将“以人为本”始终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并将其与严格的工作制度结合起来,施行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才能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为员工创造出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事业单位只有管之以法,以德服人,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2.3建立灵活的薪酬制度

企业变革首先关注的是观念变革,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人力资源。在工作过程中,要树立企业第一资本是人力资本的观念,同时,还要摒弃传统的分配机制,尽快建立与企业现代化发展相匹配的薪酬管理制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通常采用以激励为导向的薪酬管理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目的,其主要具备以下3个特点:①对于个人就业的方向、起点和待遇,关键在于其拥有的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②为了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拉大知识、管理型员工与普通员工薪酬之间的差距;③员工薪酬由其能力、业绩决定,而不是取决于职务。具体来说,在此过程中,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通过股金、股权等方式鼓励管理和技术人员以资金、自身人力资本入股企业,从而获取企业发展红利;采取灵活的措施,薪酬按照资本、劳动和效率来分配。

2.4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工作

一旦拥有了人才,还必须对其进行长期的培养,以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要打造高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实现系统化和多元化,就必须将培训与项目结合起来,用工作带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主要可以采用异地交流、岗位轮换、学校教育、职务和内部、外部培训等方式。为了降低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实施培训赔偿机制,与员工签订协议,明确其接受培训后的服务期限和违约补偿。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档案,实行分级管理制度,设立初级、提高和晋升等类别。企业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人力资源所需成本。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获得应有的回报,不仅储备了优秀人才,还使企业得到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力。

2.5培养员工的情感,实现情感的升华

员工的创新能力来源于情感的创新,其行动往往取决于情感的信号和调节机能。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管理者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就能极大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管理者应时刻以员工为中心,充分理解和尊重员工,这样一来,员工才能从服从管理者转变为信任、认同管理者,并实现自身优化。对于高速公路经营,应着重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理念,树立“服务为中心”的意识,想司机之所想,急司机之所急,真诚服务,在实现自身劳动价值的同时,净化自己的情感。

3结束语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