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思树》讲述的是一对军婚夫妻之间,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爱情故事。
全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影片末尾处嫂子在给夏小雨的信件中写到的那两句话。“不是只有你在付出”,“只要思念还在,相思树就在”。的确,在夏小雨思念着范晓罗的时候,范晓罗也同样强烈地想念着她。这份痛苦,是双方都在承受的,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范晓罗也一样想和夏小雨一直呆在一起。
但是,他是连长,是一名边防战士,守卫边疆,保家卫国是他的责任。就如同当年的张忠良一样,甚至没有机会为自己的孩子庆祝一次生日。这些边防战士如此用心的照料着相思树,我想除了对老连长的怀念,对嫂子的尊敬之外,或许,他们也在借由这棵相思树,表达着自己的相思之情。
影片用唯美的草原画面,悠扬的蒙古配乐,插叙的拍摄手法,讲述了一个平凡而伟大、质朴且高尚的军嫂的真实故事,叫人潸然泪下。
影片中,张忠良一家为祖国边防事业做出的牺牲与奉献使我们肃然起敬,而张忠良与诺丽丽如哈拉哈河水一般纯洁至真的爱情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伟大的模样。后来我才得知,诺丽丽的原型竟是我行内蒙古兴安盟分行员工郭凤荣,而她的丈夫是三角山边防连连长李相恩,一时感慨万千。我们如今的国泰民安、岁月静好,是无数军人家庭舍小家为大家,用默默坚守换来的,他们的爱国精神与责任担当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和学习。
电影《守望相思树》讲述的都是真人真事,抒发的都是真实情感,全片中无不跳动着一个“真”字。
故事中的“相思树”有形或者无形,让人产生无限联想,这树到底可以指什么,我想应该是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坚贞爱情。影片以不同时代的军嫂对话方式徐徐展开、环环相扣,讴歌了一代代边防军人保卫家园、履职尽责、无私奉献的初心使命和思想情操,让人们从中看到军嫂的伟大、理解军嫂的艰辛,懂得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军人家庭的竭力承担和无私奉献。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男主人公带队巡逻时,部属劝阻他水大不要过河,但他面色坚毅地说“边境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和老蔫儿都是新兵,经验太少。我和巴图先探一下,你们等着。”这些细节不仅彰显了边防军人对每寸国土的敬畏与担当,也侧面展现了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还有女主人公丽丽怀孕生产后,男主人公父亲埋怨道“忠良太不像话,让丽丽和孩子足足等了一年也不回来”,此时岳父却替女婿解释“忠良这是在保家卫国,这和平年代,边防部队尤为重要。”这反映了军属对国家安危的关心牵挂,对边防军人的理解支持。这些片段,都让我深感这部电影在质朴无华里处处浸润着真实,洋溢着真情,映衬着真心,闪耀着真知。
“抗旱耐瘠的樟子松,我们要像你一样,在北国的风雪里傲然挺立,在日月的轮换间见证历史,在祖国的怀抱里巍然屹立,我们一定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民族的崛起中抛头颅、洒热血……”走出电影院,我的眼前仿佛还是一队边防官兵与军属面向一棵名叫“相思树”的樟子松宣誓的画面,如此坚定,如此让人震撼。今天,我在慈利县信访局党组的组织下观看了影片《守望相思树》,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过来的感人影片。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时任内蒙古三角山哨所连长张忠良带队巡逻途中在哈拉哈河突遇险情,张忠良为救战友巴图英勇牺牲。他的妻子诺丽丽抱着年纪尚小的儿子赶到部队,却连丈夫的遗体都未曾见到。于是,她在丈夫驻守的哨所旁种下一棵樟子松,独自抚养幼子长大,2010年诺丽丽因病去世前,特意嘱托儿子张心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哈拉哈河,继续陪伴丈夫守好祖国北疆。影片最后,张忠良的儿子也成功参军,成了父亲的接班人。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平凡却又做着不平凡的事。爱情和婚姻是每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课题,但张忠良却选择了保卫边疆、守护祖国,与妻儿聚少离多;其妻诺丽丽在丈夫死后没有一蹶不振,独自一人辛苦拉扯大儿子,照顾好家中四位老人,多次看望丈夫的战友,甚至将丈夫的抚恤金全部捐给了部队;儿子张心因为父亲的原因,向往部队,在因视力不合格入伍被拒后没有放弃,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被特招入伍,踏上父亲曾走过的路。这部影片紧密融合了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坚贞爱情这两大主题,将亲情、战友情、军民鱼水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讴歌了一代代边防军人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让我们从中看到军嫂的伟大、理解军嫂的艰辛,懂得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军人家庭的竭力承担和无私奉献。
《守望相思树》是一部真实反映了边防军人家国情怀和生死爱情的军旅题材故事片,让观众看得既感动又内心充满酸涩,而它之所以能够如此感染人,也离不开演员们的成功演绎。整部影片中最戳中我泪点的,是诺丽丽在张忠良刚去世,她前往部队收拾遗物时,与其战友们一同用餐的场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饭盒,诺丽丽坐下后,环顾食堂,在架子上发现了一个没有人动的饭盒,她红着眼站起身,将饭盒拿下来放在自己的饭旁边,这个饭盒,正是她已牺牲的丈夫——张忠良的,她和着眼泪,和“丈夫”一起吃完了这顿饭。正是这种身边最常见的场景才更加真实,演员们将这种物是人非的痛苦感诠释出来:周围的一切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物品也照旧摆放着,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主人却怎么也回不来了。
《守望相思树》是建党10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不同于各种娱乐综艺、快餐式的电视剧电影,我们也及其需要这种富有思想内涵、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好作品来引导观众,近年来,不少类似于这种题材的爱国影片相继上市,票房连连创下新高,这也说明,国家近年来提倡的的爱国教育、党史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套用港台故事、追韩哈日的作品已不再受到人们的无脑追捧,我们国家自己的东西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反过来说,正是这种富有健康意义、积极向上精神的影片才能推动我国电影事业往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力前进。
《守望相思树》时长只有93分钟,但好的影片带给人的影响却不止93分钟,这部影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军人、军属的不易,祝愿所有的士兵军官都能够平平安安回家与家人团圆,不再有“相思树”,也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出现。
提起相思,最多想起的是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里对友人李龟年的眷恋,是幼时学的李白《静夜思》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里对故乡的思念,是纳兰性德的“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里对亡夫卢氏的深深悼念。但在昨天观看的《守望相思树》这一影片里我们感受到相思是全然不同的,这份相思里寄予了国与家,义与情,理解与包容,让我们在感动之余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次青涩的邂逅,大红花成了诺丽丽和张忠良之间爱情的纽带,一边是守卫国家的责任,一边是懵懂爱情的姑娘。张忠良去往了北疆,而他的丽丽生活在了故乡,春去秋来里,邮差寄去的是,一次次的等待,一封封的思念。
“你守望国家,我守望你的家”
在得知张忠良被洪水冲走后,诺丽丽并没有倒下,她坚信,那个承诺会回家的军人,一定没有离开,他只是迷路了,于是诺丽丽在丈夫驻守哨所旁的一方俯瞰河流的高地上,种下了一棵樟子松,时光里,那炽热的凝望,她希望丈夫迷路时能看到这棵“相思树”,找到回家的路,回到那个满是思念与期待的家。如舒婷在《致橡树》中写的一样“如果我爱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他们以各自的形式,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数年后,诺丽丽将幼子张心抚养成人,一个军嫂独自抚养孩子的困难我们无法想象。一幕诺丽丽独自扛着煤气罐爬楼梯的画面,让我不禁潸然泪下,照顾年迈的父母,抚养稚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担似乎一下子落在了她的肩上,即使岁月以荒芜和刻薄相欺,她仍与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但单薄的身躯最终没有经得住生活琐碎的磨打,在病逝后,将士们依照她的遗嘱,将她的骨灰撒在丈夫牺牲的哈拉哈河,永远陪伴丈夫驻守边关。在这段苦恋中,我看到了爱情最纯洁,最至真,最伟大的样子,诺丽丽不仅爱他伟大的身躯,也爱他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我的那心上人勇敢与善良,他骑着战马去了远方,远方的夜晚有明媚的月光,却没有我陪在他身旁。回想起旧日与你相处的时光,思念向江河流水,流向你日夜守望的边疆,流到那有你的他乡,我站在大风吹过的山岗,遥望你归来的方向。”华夏千载悠悠,无数过往随历史长河奔涌而去,只余下那份永不变更的军人爱国情怀,中印加勒万河冲突,祁团长向印度士兵张开双臂,将后背留给战士,留给祖国的背影;意气风发的陈祥榕写下的“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他们在以身许国的同时,是否牵挂着那个在等他凯旋归来的女孩,是否担忧着远方的亲人?而那些站在他们身后的,默默支持着的人也明白:懂比爱更动容,守比等更无私。
岁月流逝,那棵抗旱耐瘠的樟子松,依然在北国的风雪里傲然挺立,在日月的轮换间见证历史,在祖国的怀抱里巍然屹立……
《守望相思树》以真人真事为底本,讲述的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群体。他们卫国戍边,不计名利不怕牺牲。他们的家人担心牵挂,但又支持理解。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诺丽丽的原型是我们工商银行的的一名银行职员。她性格乐观开朗,执拗坚毅,因崇拜军人,爱上并嫁给了参军的高中同学张忠良。后来丈夫张忠良在边防工作中因公殉职,但是诺丽丽仍然坚守着诺言,种下相思树,克服种种艰辛乐观生活,将儿女私情化作家国大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临终遗愿是将骨灰撒在哈拉哈河,与丈夫永远在一起。
电影于细微处见真情,诺丽丽在丈夫所在连队食堂带头用餐时的坚强,在丈夫失踪的哈拉哈河畔深情呼唤,这些情节无一不打动我,电影表现了守望军人的那群军嫂们,她们有着太多的不易,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工作,她们默默坚守,她们平凡但伟大!
致敬中国军人!致敬军嫂!
“抗旱耐瘠的樟子松,我们要像你一样,在北国的风雪里傲然挺立,在日月的轮换间见证历史,在祖国的怀抱里巍然屹立,我们一定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民族的崛起中抛头颅,洒热血……”群山中,一队边防官兵与军属面向被誉为“相思树”的樟子松宣誓,电影《守望相思树》由此拉开军人和军属面对国与家、义与情的双向选择时,坚守精神高地的故事序幕。
该片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列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该片由电影导演丁荫楠担任监制,根据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军区三角山边防连长李相恩为救战友牺牲,妻子郭凤荣为寄托哀思在丈夫驻守的哨所旁种下樟子松,独自抚养幼子长大,用一生守候丈夫的真实故事改编。
爱情和婚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边防军人的爱情和婚姻更是与边境的安宁、军队的强大、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体现的是军人爱情及婚姻家庭的艰辛与崇高、深沉与宽广。唯美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是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是情感上的心心相印和生死相随。影片中军属诺丽丽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她将自己存放多年的抚恤金全拿出来交给组织,与亲人及官兵相继告别,把亲人的血肉情、战友的生死情、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情一一表现得栩栩如生。诺丽丽病逝前留下遗嘱,要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哈拉哈河,永远陪伴丈夫驻守边关,让人们在热泪盈眶和荡气回肠中看到军人的艰苦与牺牲,军属的隐忍与坚守;感受到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军人和家庭的竭力承担和无私奉献;懂得了有国才有家,国泰才能民安,有力地烘托和升华了影片的宏大主题。
拍摄卫国戍边的主旋律题材影片要求政治性强,思想鲜明。《守望相思树》从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入手,让观众在感人的故事和话语间感受时代内涵,用生动细腻的电影语言,把边防军人捍卫主权、履职尽责、牺牲奉献等初心使命和思想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一叶知秋的效果。尽管没有过多的渲染,但朴实的镜头更加有直抵人心的力量,一个动作、一句对白中都反映着军人亲属对国家安危的关心牵挂、对戍边军人的理解支持。影片中用了一定的篇幅,展现了连长范晓罗与夏小雨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经历,最终两人在坚贞信仰和英雄精神的感召下重归于好,让观众看到了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里,不同的人对爱情的不同理解与追求,真实地反映了当今社会中人们情感需求的丰富性。
《守望相思树》讲述的是真人真事,抒发的是真情实感,全片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真”字,在质朴无华中处处浸润着真实,洋溢着真情,映衬着真心,闪耀着真知。从编剧采写、导演创作,到演员表演、拍摄制作,包括特效的制作和音乐创作,每一处都是力求还原真实的细节,用真诚、真实、真情来讲述故事,这既是影片的看点,也是影片的泪点。这些细节能让观众全面立体地感受到真实的魅力,让人们在散文诗般的娓娓道来、挥洒自如中,看到在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上,一代代淳朴可爱的边防军人和军人家庭像界碑一样深深扎根在那里,用青春和生命履行着卫国戍边的坚定誓言。
回顾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的光辉历程,精神信仰高地始终像灯塔一样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指引前进的方向,汇聚起托举中国梦、强军梦的磅礴力量。《守望相思树》作为一部时间跨度近40年,反映边防军人家国情怀和生死爱情的军旅题材故事片,用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直击心灵,叩问灵魂,彰显了戍边军人对每寸国土的责任与担当,讴歌了一代代边防军人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为改革强军注入强劲动力和浓浓暖流。
近日,市审计局组织干部职工观看了《守望相思树》。该影片是一部弘扬时代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作品,观看后大家内心倍感震撼,对家国情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爱情、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棵相思树,代代戍边情。影片中,连长张忠良在哈拉哈河巡逻时突遇险情,为了营救战友,被卷入汹涌的洪水中英勇牺牲。在张忠良牺牲后,他的妻子诺丽丽为寄托心中的哀思,在哨所旁种下了一棵樟子松。在病逝前,她还嘱托儿子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哈拉哈河,希望自己能够永远陪伴爱人共同守护祖国的北疆。岁月静好,那是总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国泰民安的背后,那是无数军人家庭的竭力承担和无私奉献,就像樟子松一样扎根在那里,用青春和生命履行着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
小故事映射大情怀,家国情怀是世代流淌的血脉,每个人都应该为之奋斗不息。守望相思树,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坚守、都有一份值得自己用生命为之相托的“相思树”。审计干部纷纷表示,要向榜样看齐,为本职工作努力、为幸福家庭担当、为美好生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