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心得体会【通用7篇】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校本教研心得体会【通用7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1

校本教研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研,对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什么校本教研?要如何开展教研工作?作为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我们,长期以来却一直对校本教研的概念模糊不清,存在着很多困惑。

我参加了州校本教研的活动,让我在教育教学上有了很大的认识,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通过学习,使我对“校本教研”有不同的理解,从中也使我意识到以上的理解都是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观点。我认为“校本”即学校生存之本,即学校的人文环境,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在此基础上用创新的理念去开发学校资源,研究学校发展方向,总结成功经验,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去挖掘老师工作潜能,去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学校好比一个工厂,它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为有用之才,这才是校本教研的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用先进教育方法,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教师通过教学去发现自己长处和不足,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育方法才是教研的主旋律,“校本教研”去研究什么,研究学校的优势和劣势,研究学生综合素质如何提高,研究如何用创新的手段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去研究如何利用所存在的一切资财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研究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去镀金,抄袭几篇文章,获得这称号哪称号,去自我标榜,如果教师脱离了学校之本,就成为了无源之水不可能有新的发展。所以我认为“校本教研”,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喊空洞的口号,邯郸学步,盲目追捧别人,没有自己创新,如果是这样,只会是作茧自缚,最后也将被社会所抛弃。

金主任的关于小课题研究方面的报告,使我明白了“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树立“我的问题我面对”的意识,立足教学实践,选择真实而具体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小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辅助措施,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用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已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其实,我们的校本教研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通过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懂得了什么样的课是新课程的课,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懂得了如何评价新课程的课。在实践中不断转变教师的角色,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利于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同伴协作能力。使教师能在实践中反思,在尊重中交流,在领悟中调整,在合作中成长。校本教研真正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沃土”。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2

3月14日,我和学校全体教师参加我校组织的教研会学习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有三位老师向学校和全体老师做了相关的汇报,全体老师认真聆听并学习。其后,校领导做了总结。

近年来,我校一直立足于校本教研,把校本教研作为育人、立人之源,把校本教研作为塑师、兴师之举,把校本教研作为立校、强校之纲,在校本教研的大道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校各项校本教研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周全计划,突出重点,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

而本人在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收获颇多,我逐步认识到:不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没有研究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没有研究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在校本教研活动的过程中,作为英语组教研组长的我,本人具体的做法是:

1、定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案例研讨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教育教学案例研讨活动,每位教师应注重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案例的搜集与整理,并在案例研讨活动开展时将自己搜集的典型案例提交,大家辩析讨论。

2、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教学诊断活动,每位教师应树立强列的问题意识,及时搜集和整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组教师围绕重点问题,实施共同研究和集体诊断,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开展集中型教学切磋,坚持集体备课然后个人上课,每次上完公开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讨论、评课,深入研究,分析比较教学观念对实际教学的指导意义,再尝试实践。

4、开展读书、认真反思。本人自己结合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定期按时按质写好读书笔记及案例和有关论文及自我反思的撰写情况,确保理论水平的提高。

5、外出学习,开拓眼界,为了吸纳外校的经验,我校多次派本人参加州级县级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多次参加县级赛课以及县级、州级听课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我真正认识到:教学是一种理性的实践活动,教学需要研究,教师需要参与研究,我们应该潜心教育研究,矢志教学改革,努力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3

教研组是教师群体进行校本教学研究的基本单元,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正在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在一些老师的观念中,始终有个错误的想法,教学是教学,教研是教研,出现了教而不研,研而不教的学科教学与学科研究相分离的现象。如何使校本教研活动能够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校本教研的一些做法。校本教研围绕着活动的实效性展开,形式上一改以往集体备课中面面俱到为各个击破。具体做法为:各个备课组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定活动的重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在深度上有所突破。主要是在抓常规的情况下,着重建立、并逐步完善了以集体备课体系为主要载体的校本研训活动。

二、有效校本教研的建议。

1、教研活动不在乎形式多样,主要在于是否有效。传统的听课和评课,如果组长多动点脑筋,调动组员的积极参与性,那一定会很有成效的。集体备课也一样,要翻新,不落俗套。

2、应从调动老师的积极性着手,让老师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而不是几个老师发言,完成任务。同伴交流,团结互助很重要,这就要求教研组长能根据自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校本教研内容,引发老师的思考,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

3、校本教研的主题选择不能依靠教研组长一个人,而要充分发挥草根的力量,根据实际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来确定比较合适的研究小课题,并且讨论制订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在实施中不断小结、跟进、再尝试,再研究,让真实的小课题不断地滚动,逐渐接近要研究的比较大的疑难问题。

4、作为校本教研我们确实应该着眼小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发现小问题、解决小问题的途径来提升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三、总结校本教研开展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从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校本教研开展得好的教研组其教学能力整体很强,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差异不大,即使是刚毕业的新老师也能显示出较好的综合实力。而且,活动中教师们能畅所欲言,不同的观点在这里不断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

校本教研的心得体会 篇4

知识经济信息化的今天,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随着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基础教育的校本教研工作也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和热点。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现有的传统的教育水平上,“井底之蛙”的工作思路和“照猫画虎”的做法只会让新课程的实施“山穷水尽”,工作也只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样势必会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时代的发展“脱节”。只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钻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开展切合学校实际的教研工作,才能使新课程顺利扬帆起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不是“花架子”或‘时装秀”,而是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面临新的教育形势,如何切实有效地搞好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呢?在这里,本人结合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情况,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统一思想,观念务实。

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这是不变的真理。只有让全体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性,认识到校本教研不搞不行,势在必行,才能发挥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家齐心协力、发挥潜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消除教师对教研工作片面的认识——一种行政性的指令性的工作。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指导校本教研工作,利用辅导区会议和校例会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上级相关文件,领会精神,明白其重要性。充分借鉴外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成功案例,组织教师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校本教研的重要作用。

2、组织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培训活动,使大家认识校本教研的意义及基本的工作方法和活动内容,做到心中有底,知道其工作目的是什么,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后干什么。

3、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网站等媒介大力宣传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典型事例,形成人人关心教研、人人参与教研的氛围。

二、健全制度,考核务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基于校本教研工作刚起步,不能一开始就搞一些肤浅的特色和花样,只有当教师有一定的学习意识和研究意识、学校教研管理业已步入规范化之时,教研特色才会悄然形成。否则就会出现“费了力、不好看”的局面。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教研教改的系列制度,才能切实落实。

1、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教研机构,如成立课改领导小组、指导小组、校本培训小组和片区教研组等机构,聘任教研组长和兼职教研员,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充分体现教研机构的指导、研究、服务职能。

2、同时要对教师的考核制度进行局部或全面改革,把教研工作按一定比重纳入年度考核。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师教研工作考核细则》《教研组工作考核细则》《教研工作奖励制度》等,做到全面细致,定量定性适度,只要沾手工作都纳入考评,且便于操作和考核,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和激励功能。采取教师与教研组、教研组与教研室、教研室与学校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的办法,因为通过签定责任书能使教师起码知道自己在校本教研工作中该做什么、怎么做。还可以采取教师的教研工作直接由教研组或教研室进行考核的方法,这样做能使考核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实事求是。

3、注重过程管理,实行校本教研工作月抽查和通报制度,加强对辖区学校的检查力度和检查次数。抽查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促进工作的改进。在检查中要做好检查记录,记录中要能体现整改措施及期限。

4、教研管理要体现公开、公平、民主原则。要经常性深入教师内部,了解情况,利用开展教学教研开放日、建立网站论坛、教代会等,给教师充分提建设性意见的机会,逐步修订相关制度,使之更合理、规范、科学。校本教研工作是一种开创的工作,是智慧和理性的结晶,只有充分尊重每个教师价值观和和发展观,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潜力,使教研工作有长足发展。如采用创建“教研园地”、教研网站等形式进行管理公开和成果展示,实现经验共享。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使“管理”由外在的强压变为个人内在的自觉意识,而且可以树典型、立模范,培养教师的学习交流意识和荣辱观。

三、加强培训,指导务实。

新课程强调教师要逐步转变成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的教师,而要使一直受传统教育观念约束的教师具有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非一朝一夕能达到,没有来自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新型的教师队伍很难形成。同时,学校教研机构是一种科研型、学习型的组织,参与校本教研的教师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很难从事一边教、一边学、一边研的教育常态工作。只有教师不断参与学习和培训,才能充分实现校本教研的功能。因此,需要在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校本培训,这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培训各学校负责人,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教研发展观,清楚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环节,以便协调学校的各项工作,发挥其工作的职能作用。其次,要培训教研组长和兼职教研员,使他们具备有效组织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工作思路和能力,明白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和首要任务,基本掌握校本教研各环节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能结合实际开展好组内教研工作。同时要培训和指导学科带头人和课改骨干教师,使他们具备比其他人更先进的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发挥其示范、带头、引领作用。然后要调动上述人员的积极性,培训和指导全体教师学会自我反思,学会交流学习,学会与同伴协作互助,学会开展深入课堂教学的行动性研究。

四、遵循原则,活动务实。

校本教研活动是推进教研工作的主要载体,是落实“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新型教研制度的关键。然而其活动不能滥而要精,要有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不会成为教师口中的“累赘”。

1、遵循可行性原则,开展自我反思活动。自我反思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剖析自己在工作中的得失,很多教师在新的教育形势面前忙不开手脚,空余时间少,同时也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如果定少时定大量地进行反思,势必使教师的反思草草了事或粗糙肤浅,只投完成任务罢了。所以在组织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中,注意考虑时间是否充分,指导和检查是否行之有效,教学反思可以形式多样,不一定非要长篇大作。

2、遵循针对性原则,开展对话交流制度,解决课改实际问题。利用教研例会,组织教师提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大家在一起进行研讨,找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在形式上要不拘一格,可以是沙龙式、也可以是辩论式、或者中心发言式等等。但一定不能随意,事先无目标无计划无准备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失败的,需按照“问题——计划——实施——反思总结——再实践——再提新问题”的循环模式进行。在提出问题及相关的计划建议或措施时,不可大而空,要切合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遵循科学性原则,开展同伴互助活动。“他山之石,功己之玉”,需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科学活用,不能全盘搬来就用,或简单的模仿,这样的互助学习只会是“东施效颦”。如在开展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时,对于研讨课要随机抽查,充分体现课堂的真实性和研究价值,不能“走过场”;对于观摩课要精选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使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示范性,不能“做秀”,必须求真务实。

4、遵循实用性原则,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是检阅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平台,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开展竞赛活动不在于多,要实用,易操作,具有一定的价值,否则就是多此一举,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比如适时组织教师开展赛教、信息化展示、实验课教学评比、教研成果评审等活动,都是目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亮点工作,是实用的、有价值的。

五、开发资源,服务务实。

校本教研的职能之一就是服务于教育教学。资源和智慧是知识的源泉,如果没有更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资源,那么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也将会逆水行舟。因此,开发教育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

1、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于乡下。如定期组织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到辖区学校上公开课、开讲座、参与村小教师研讨活动等。要明白在指导别人的`同时也是自己学习别人长处的机会,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不可有随意、轻率的思想,要结合实际进行指导,效果实实在在。

2、开发课程资源,服务于教学。优质的教学资源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充分借鉴远程教育资源、网络优质资源及本地人文资源,组织骨干教师开发资源,自制课件和教学具,开发校本课程,编制校本课程纲要,建立学校教育资源库,把优质资源及时推荐给教师。但资源是死的,思维才是活动,开发资源要选择教师最需要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材,使用资源要有目的地灵活使用,不可滥用。同时开发资源的教师不能为使用者包办代替,课程资源的选择和与学科有效整合主要靠使用者自己。

3、开发信息资源,服务于教师。目前我们大多数学校已经具备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充分利用远教设备进行信息化建设是服务于教师的最便捷的手段。如建设和应用学校网站、电子备课室等。但不是说学校网站越多越好,技术含量越高越好,实质不在于形式,关键在于用途和教师的使用程度。因此,在开发信息资源时,关键要调动广大教师的参与兴趣和使用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全员学习、全员受益。

以上属个人拙见。总之,校本教研工作是一项常态工作,只有使其科学化、规范化,在工作中求真务实,才能发挥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否则就会南辕北辙,成为学校工作中的“宠物”。它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钻研、改革创新,坚持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5

通过《校本教研的实践与创新》的学习以及我对相关资料的查找与研究,我有了一些深刻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以开设教学讲座论坛形式的专题性教学研究

在校本教研中,以“教学问题”为研究内容,开设各种讲座、论坛,是行之有效的形式。在我校开设的讲座、论坛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因此,讲座、论坛学习也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我们认为,每个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教师完全可以承担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这种全新的讲座,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在论坛活动中,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认真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新课程问题”,积极撰写论文投稿参与论坛活动。

二、以“传帮带”为补充形式的个性化教学研究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改革意识强,作风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这些教师有的已步入中老年,但老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丝毫不减,当年在教育改革的战场上冲锋陷阵的雄风犹在。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我们把他们作为依靠力量,签订“师徒合同”,一帮一带领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老教师除了毫无保留地向青年教师传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外,还甘为人梯,不辞辛苦地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不厌其烦地听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试讲课,为青年教师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乃至细节,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共同学习新课标,领悟课改的精神实质,默默无闻地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路搭桥。

三、以案例分析为载体的灵活性教学研究

通过分析某一个校本教研的案例,某一个教师从事研究的案例,可以真实地使教师认识在研究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案例可以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反思的方式。在校本教研中,提倡案例研究,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结合。我们及时交流老师们在教学中的案例反思,使教师彼此之间逐渐体会和领悟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课例中,所蕴含的课程发展理念,重组、修正各自的认知结构及专业理论,进而获得建构理论和专业成长的机会。

四、以增强了解相互学习的教学观摩研究

作为研究主体和实践主体一身而两任的教师,较之于纯粹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具有一笔独特而有待深入开发的研究资源——这就是教师长期参与教育教学实际活动而获得的丰富经验。教师在课堂教学特殊情境中所累积起来的感性经验,往往包蕴着值得回味的教研价值,需要教研主体梳理、分析、感悟、升华。这中间,教师自身多层面、多向度的“反思”,是开掘研究资源的主要和重要方式。因此,教学观摩便成为了校本教研的常用形式。

五、校外学习培训的教学研究

学校提倡校本研究,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学习研究。在当今的信息社会,校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相关的学习培训仍是一种校本教研的有效方式。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可以得到一些文字材料上不能表达的信息,特别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以及观念领域的东西。教师广泛参与外出学习,接触新事物,开阔眼界,提升认识高度,形成一些新观念、新方法、新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总之,立足于学校,立足于教师,立足于教学,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基础。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协商、交流和合作,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倡导科学精神,营造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资源共享;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并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备研究的职能和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型组织,从而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校本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一、重视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1、注重学习型团队的打造和教师终身学习力的激发

教师只有始终保持继续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把不断更新观念、汲取新知、开阔视野作为适应形势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必须,才能正确把握学校教育发展的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近年来,学校把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作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来抓。

我们精心讨论制定了二期课改精神的学习方案,引领教师把握新课程改革的内涵,并通过教师成长袋的形式激励教师静下心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

如今,本校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论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对校本研修中的重要环节校本研修所要遵循的几个环节自主反思、伙伴协作、专业引领更是津津乐道,为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自觉实践新型的教学行为提供了可能。

2、帮助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我们把指导和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作为校本研

修的重要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不断提高教师对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意义的认识:每个教师都明确,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是不能退的底线,以牺牲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健全身心的培植做代价来换取的语数外学科成绩的提高是不值得的,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一种教育道德的沦丧。

其次,我们从学校发展规划的角度,对质量观作了如下的界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学校的综合教育质量达到中上水平。

在日常的教学常规管理上,每学期,我们对任何一门学科都进行质量监控,从整体上来把握学校的教学情状况。

二、校本研修要重视倡导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

1、校本研修的内容选择要根据学校中教师的原有基础、工作现状和实际需要而展开,充分体现校本研修出它植根于学校的特征。

由于学校中教师发展的不平衡,培训的内容必须体现具体性、针对性的。

如:我校教师队伍中原先存在着出力不讨好的现象教师有良好的意愿,也肯付出,但有时急功近利,方法简单,从而导致家长、学生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不开心的状况。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曾作了专题的培训,不仅从法律意识角度帮助教师完成角色意识的转变,而且,从为师者的责任、目标、从形成教育合力的角度帮助教师转

变观念、掌握让学生真心顺从、让家长理解的技能(如:与家长、学生沟通,谈话技巧的培训)。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自己的反思中提到了这方面的转变。

特别是近年来每学期的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会上对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率非常高。

特别是一些转学而来的学生及家长更是对我们的教师赞不绝口。

2、校本研修中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必须与其实际的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认为,工作与学习的不可分是设计校本研修的具体活动的原则之一。

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应当之无愧地成为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和根本点在这种探究与研讨的过程中,每个参加的人员都经历着学习的过程。

而往往这种培训更易受到老师的认可和欢迎。

我校语文组在工作中发现作文教学难于把握,大家就此问题作为学习研究的专题。

总之,几年的实践,带给了我们走向成功的信心。

尽管我们尚没有产生过跨越式的飞跃,但我可以自豪地说:这种立足于教师不竭动力挖掘、立足于学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校本研修,却使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感到扎实。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 篇7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教育科研已经走出科研院所,走向中小学校,不再是专家教授的专利。中小学教师开始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与实际行动。更进一步加深了对什么是校本教研、开展校本教研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是广大教师借助相关教育理论,运用相应的科研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

校本教育科研工作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科研与德育工作、教学工作一样,已经成为当前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通过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到了许多新的教育理论,掌握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改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创新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是一件值得广大教师思考与探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教育科研的现状,加强教育科研必须以学校发展为本的教研方式,强调教育科研工作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通过解决现实问题为学校发展服务。同时,校本教研还要注重以人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教研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科研的主人、成为反思的实践者。通过教育科研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教育科研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反对形式主义。要结合中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与学校具体实际,营造一种新的既有科学性更具操作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行动研究,从学校实际及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的本职工作出发,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校本教研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对教育教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如何使这种推动作用得到尽可能发挥,需要对教育本身进行研究与创新。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中小学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对学校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立足于学校的发展、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等为主体,结合学校具体特点与条件以及可利用与开发的资源所进行的课程规划、组织、实施与评价的活动过程。“以校为本的教研模式”所遵循的就是校本课程的校本理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积极参与校本教研,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对教育问题进行反思、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就是对教育事业的最大贡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