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习的心得体会(9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学习的心得体会(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在幼儿园工作一年了多,一直以来觉得自己在教孩子方面也挺得心应手的,在实践中也积累了一点经验,但理论的支撑点在哪?我心里一直还是挺茫然的。由于本学期幼儿园要进行等级评估,在教研活动中,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学习后,我觉得自己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改观。纲要的理论知识是平时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内容选择等的支撑点,学习纲要知识,能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再迷茫,对于教育所遵循的发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标等都有据可依。我觉得幼儿园纲要这本书是新教师,也是老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海洋中的教育理论导师,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指引了方向。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这不仅为幼儿教育明确了根本教育目的和根本任务。也说明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的一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园幼儿的学习活动正好是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整和性、开放性和启蒙性的指导思想。回忆过去以学科式教学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我们今天所开展的主

题活动较以往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现在的这种活动形式更能体现《纲要》的精神。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符合了新《纲要》提出的激发孩子主动探求新知的要求。纲要中还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全面的、启蒙的,五大领域的内容要相互渗透。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作为教师,我们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学方向、目标、内容,做到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发面全面发展,就应该深入学习幼儿园纲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在不断学习中建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在不断学习中不断学会创新,在不断学习中提高业务水平,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为幼儿更能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努力!

幼儿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2

1 、主动学习的习惯

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

7、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要知道“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应该养成向别人请教的习惯。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幼儿时期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期,良好的幼儿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重要作用。作为家长都有不少的教育心得体会,下面谈一谈我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心得体会。

相信不少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都是以“包办”为主,担心孩子小,事情做不好,所以大事小事都由自己替孩子完成。殊不知,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要从幼儿开始抓起。父母过分的溺爱娇惯,会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适应能力较差,任性,怕苦等问题。幼儿阶段,父母可以试着培养孩子以下的生活习惯:

收拾自己玩具的习惯。如果从小就养成收纳习惯,长大后不仅做事有条理,还会有始有终,有责任感;

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餐前洗手、定时进餐、独立进餐、专心进餐、餐后收拾等。进餐是孩子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一日三餐直接关系到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它对幼儿的成长及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爱劳动的习惯。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性强,活泼好动,正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时机。家长要教育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并愿意为长辈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劳动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增强孩子的独立性。

以上是我的一点教育心得体会,最后还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时不要心急,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更需要家长的指导和配合。

幼儿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 篇4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从事幼教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着国家的一直重视幼儿教育,也为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引着方向。让从事幼教的我们更加的领会了《指南》的精神。《指南》和《纲要》相结合,都分为5个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在每个领域中又细化,从三个年龄阶段进行划分,随后还有“教育建议”。

每个年龄段的目标明确,主要的价值取向清晰。所有领域的目标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该领域特有的价值,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教育建议“主要可分两大点,一是点明该领域的教和学的特点。因为各领域的知识性质不同,幼儿的学习方式与会随之变化,教师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以提高教育学的效果。二是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

看了语言领域的第一点听与说的教育建议,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做到这些。如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我经常和孩子们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坚持给他们讲故事,一起看图书。并且我也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以前发现有孩子不够认真,我总是即时提醒,现在我说话相应放轻,语速放慢,让孩子们不由静下心来细细地听,这样也较好地养成了他们的倾听习惯。同时,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时,我总是注意说话的语气,总是能结合情景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特别是讲故事时,注意语音、语调,配上表情,尽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现得清晰,让孩子一下就能理解。这样操作,我希望能给孩子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也能爱说、会说。

再比如在表现与创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是: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唱歌、表演等艺术活动。经常和幼儿一起唱歌、表演、绘画、制作,共同分享艺术活动的乐趣。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如: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的艺术活动,赞赏他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 展示幼儿的作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或艺术品布置环境。这样的教育建议就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从事幼教行业,我们就应该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指南》为我们指明了今后几年幼儿教育的方向,是我们良好的工作伴侣和助手。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了解、领会其内涵,并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化理论为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幼儿园的课程学习心得 篇5

在使用《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之前,我们幼儿园采用的是建构式的教材。在使用整合课程后,不论是从观念上还是行为上说都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走入整合课程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思考,用新的整合课程的理念,对以前教学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在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中一天天认识整合课程,一层层深入地了解它。从某种意义上说,“整合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和提高,更多的是如何去看待儿童,如何去帮助其更好的成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开始了实践,而探索和实践带来的是更多的感悟,更多的思考。

首先我们碰到的第一个困难是制订整合课程周计划,感觉不知如何入手:如果按照书上的教材进度。那么一周中各领域涉及到的内容就会不平衡。一周之中各种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平衡,否则幼儿该学的没有学到,会导致知识和经验的缺失。而整合课程强调幼儿的学习是整体的学习,反对将各领域学习内容割裂开来或简单拼凑。那么我觉得我们可以将一些必要的内容整合进主题活动。

比如说数学,课程指南中指出:“学习活动强调综合性,充分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内容间有机联系,互相渗透,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开展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数学无所不在,它支配着各行各业与每天的生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也到处充满数学。吃多少食物(量);玩什么样的玩具(形状);排队(序列)等等。

例如:在现阶段开设的“神秘洞”主题里,我让幼儿对自己的五官进行观察以后,发现我们脸上就有七个洞:眼睛是洞,鼻子是洞,嘴巴是洞,耳朵也是洞,而且他们的大小、形状都是不同的,使幼儿获得了“用各种感官主动感知事物的特征”的经验。这样很简单的就把生活中的数整合到了主题活动中。

我们老师头脑中要慢慢形成“主题教学”的观念,努力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目标的整合。这是迈向“整合”的第一步。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活动整合课程实施要渗透到区域游戏活动中,因为区域游戏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让幼儿自主学习的活动,有利于各种能力发展不一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爱好美术的幼儿可以在美工区中尽情的'发挥他的创造才华;酷爱表现的幼儿可以在表演区积极地展示他的表演天赋;对数学情有独中的幼儿可以在他的数学海洋中自由的遨游;喜欢读书的幼儿可以在语言区中悠闲地阅读,讲故事,读儿歌;总爱问为什么的小问号可以在科学区中探索他们心中的神秘世界;区域游戏活动为每个幼儿的独特发展提供

多方面的机会。每个主题活动开展时,老师都应有意识地布置各个区域,将主题中的内容有机的容入区域游戏活动中,这样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就能得到迁移和巩固,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从而起到更好的复习作用。老师在游戏活动时,要合理安排各种活动,使活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整合课程也有它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就是需要不断的探索、质疑,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幼儿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6

每天的户外活动是孩子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刻,孩子们在这个时段可以无拘无束的做自己最喜欢做的运动,但也是老师们最为担忧的时候,每次活动一开始,我就非常担忧孩子们的安全,经常站在角落时刻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在我的眼皮底下活动。

一天下午,我带上了沙包、风车和尾巴等材料让幼儿自选并在大操场上玩耍,孩子们有的拿着沙包投掷,有的拿着风车绕着操场跑,有的三两个结伴一起玩“揪尾巴”的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我在一旁看着他们玩,随时提醒孩子跑的的时候注意安全,不把沙包扔到小朋友脸上。这时,淼淼小朋友走到我身旁,昂起她可爱的小脸蛋,问我:“老师,你怎么不跟我们一起玩呢?”我说:“我要看着小朋友。”她一脸困惑的问着我:“为什么啊?”我回答道:“我怕你们出现意外啊。”“不会的,老师,你跟我们玩,我们会更加开心的。”为了不扫孩子的兴,我加入了孩子们的行列,和他们一起开心的玩着“揪尾巴”的游戏。……此时,孩子们的心情似乎特别好,他们的动作技能也得到了发展。

其实孩子多么期盼我们老师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能和他们玩在一块,我们教师应该做“老师”也做“孩子”,进入孩子的童心世界,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幼儿(儿童)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篇7

幼儿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1.学习对象和内容生动形象,而不是抽象。例如学习“水”,需要真实的水作为对象,而不是读或写“水”字几十遍。2.学习时间要符合幼儿注意力集中特点,幼儿由于皮质兴奋大于质疑,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现象,所以活动时间安排要3岁左右15分钟左右,4岁20分钟,5岁25分钟。3.活动方式要动静交替,原因如上。4.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容易被扼杀;5.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一般从兴趣出发; 6.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7.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8.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9.对环境的依赖性大;10.个别差异性显著。

第22题 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

(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

第23题 学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试题解析:

(1)道德感。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

(2)美感。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

(3)理智感。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

网友解析(0)第24题 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试题解析: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幼儿园教育目标对体、智、德、美各个方面都有相关描述,其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第25题 如何正确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别?

试题解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

(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 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昧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

(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 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志的努力。

(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 增大。

(4)学校实行升留级制,学习程度以分数衡量,分数的高低会受到周围人们的评价和成人 的奖惩,儿童之间存在竞争,必然引起压力、紧张和情绪上的恐惧。

(5)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超过1小时。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上课l-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间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

(6)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进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

(7)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第26题 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试题解析:

(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

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

②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

③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

网友解析(0)

四、材料分析题(15分)第27题

星期一,A老师埋怨说:“萱萱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8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萱萱.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

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试题解析:

(1)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基本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在园所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主体地位的原则,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2)分析和评论:在A、B两位老师的观点中,教师是教育的权威,家长则是受教育者、受指责者和幼儿园命令的执行者。其实质是否认了园所与家庭的伙伴关系,否认了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因此,他们的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3)园所与家庭相互配合都应遵循的原则:①尊重家长和他们正确的育儿方式。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幼儿教师必须了解这种差异,从而了解家长对幼儿、对幼儿园的态度。②注意教师与家长及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家长与教师在教育幼儿的活动中是互动的过程.二者都有相同的目的;家长直接的沟通交流也可能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③开拓家长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幼儿教师需要通过一些常规的沟通活动,如通过接送时间与家长的言语交流、家长联系簿等,取得家长的一些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开放日,请家长来参观和参与教学活动,理解教师的教育努力,取得支持与配合 第28题 围绕我的家园这个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

试题解析:

一、这是我的家乡(搜集整理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与青海有关的图片、照片、书籍、磁带、影碟、物品等使幼儿在亲自参与中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家乡之美。

2.指导和协助幼儿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类,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家乡的美,从而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豪感。

活动重难点:

指导和协助幼儿给所有的物品进行分类。

活动的形式:

1.此活动延续的过程为两周。

2.此活动不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要求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做有心人,去搜集材料,内容可以是挂历、图片、书籍、音像资料、实物等。

3.在活动室内设置四个展区,及时协助幼儿将搜集到的物品进行分类。

4.鼓励幼儿课余多到这四个展区参观,可以对实物进行操作,组织幼儿品尝特色小吃,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进一步了解展品,并不断鼓励幼儿充实展区的物品。

5.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协助幼儿分类,并请家长予以配合,多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如果发现展区内的物品不够全面,教师应给予帮助。

二、“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知识竞赛阶段)

活动目标:

1.通过竞赛活动.巩固幼儿在第一阶段所了解的知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在竞赛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亲子的快乐。培养竞争意识。

3.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活动准备:

记分牌四个 人手一套绘画用品 小奖品若干 布置竞赛环境 邀请幼儿家长参加

活动形式:

1.幼儿自由选择代表队(按颜色分类)。

2.围绕展区的内容设置题面。表现形式多样:说、唱、跳、画、写。

活动过程:

(一)总结第一阶段的活动

1.让幼儿分组简要讨论展区中的内容。

2.提出任务。(师:小朋友们都很能干,在这里都一定了解和认识了许多关于青海湖、塔尔寺、互助土乡、孟达天池、海北油菜花海等的知识,你们看到这些丰富的展品,都有些什么感受?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

3.在幼儿表述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我们的家乡青海的确很美,那我们每个小朋友就更应该关心、爱护自己的家乡)

(二)“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

1.师:今天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中间,我们一起来向他们表示欢迎。他们要和老师一起来考考小朋友,看看大家对家乡有多少了解。

2.教师提供四个队标,幼儿自由组合,教师提供协助,成立四个队。(红队、黄队、绿队、橙队)。

3.教师向大家介绍竞赛规则。

本次竞赛分3轮,第一轮为必答题,每队有两次答题机会,自己答不上来可请爸爸、妈妈帮忙,若还答不上来则由其他队答题,答对者得一面小红旗;第二轮是“我说你猜”,我们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家长看到题面后不能说出题面上的任何一个字,只能用语言表达,每组共三道题,每题的答题时间不能超过1分钟,第三轮为抢答题,听到“开始”后方可抢答。自己不会的可以请家长帮助回答,违规的扣除一面红旗,以红旗多的队为获胜队。希望小朋友踊跃答题。

4.宣布“我爱我的家乡”知识竞赛活动开始。

(1)第一轮:必答题

(2)第二轮:游戏“我说你猜”

(3)第三轮:抢答题

5.统计场上的比分,给获胜的队颁奖。

三、角色游戏:小小旅游团(知识运用阶段)

活动目的:

通过旅游观光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加深对青海文化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学习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幼儿爱家乡、夸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课前练习各风景点解说词,四个风土人情图片,实物展区,小小导游证(编号l—6),彩色小旗3面。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兴趣:听说今天会有许多旅游团来我们青海游玩,现在需要几个能干的小导游,不知道小 朋友们愿不愿意来帮忙?

(二)选导游

1.讨论:怎样才能当一名好导游呢?

2.幼儿自由报名,进行小小竞赛选出6名幼儿。要求参选的幼儿必须介绍一个风景点.由大家选出语言表述清晰、大胆的幼儿。

3.按编号给小小导游发小旗、导游证。

(三)组成3个小旅游团,每队由2名导游带队。提出游戏要求:导游要负责向游客介绍美丽的风景、有趣的风俗、优美的舞蹈、土特产和特色小吃。

(四)幼儿开展游戏,教师客串角色指导。

(五)集体作画:鼓励幼儿把自己最喜欢的或印象最深的景象画出来。

幼儿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必将带来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一系列革新,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幼儿园组织的学习,领会了《纲要》的基本思想,掌握《纳要》的基本内容,以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

改革开放20xx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如教育部基础局副局长朱慕菊所说:“变化是全方位的,但观念的变化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深刻的。”我觉得《纲要》在以下传统观念中有所突破。

1、传统儿童观的突破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我们往往把幼儿视作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这些要求鲜明地阐明了现代幼儿教育倡导的先进儿童观,表现出对传统儿童观的突破。

2、传统教师观的突破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新的教师观引发出新的师幼关系,这是一种平等、友好、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教师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促进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上。

3、传统教育过程观的突破

传统幼儿教育重结果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体验、操作和探索。《纲要》指出,要“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展的乐趣。”由此可见,《纲要》提出的幼儿教育过程不再单纯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机械记忆的过程,而是教师引导幼儿参与活动,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幼儿好奇心,让幼儿乐于观察、乐于尝试、乐于体验、乐于合作,形成师幼积极互动的过程。

幼儿园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9

五月十二日、十三日,我参加了江油市教师进修校举办的幼儿园骨干教师班的学习。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通过班的学习,让我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过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师幼关系观,即转变传统教育工作者中“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幼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把儿童看成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又具备与儿童沟通、交往的能力。其二教师应通过观察记录,熟悉每个儿童的个性特点,主动和儿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儿童的个性特点,主动和儿童交流、合作,在平等互动中促进儿童的发展。第三,做反思型教师。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已的活动过程,分析自己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

二、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注重个体差异

我们要真正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不要为了体现活动结果而只是提问能力强的孩子,忽视个体差异教育。如在观摩活动中,我们要以平常的心态组织孩子活动,让各种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甚至要让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样能力差的孩子才有安全的活动环境气氛,自信心十足,才会获得成功和满足。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尽可能让每个孩子有着表现自己的机会,不要只追求结果而放弃过程中尊重幼儿发展水平与个体差异教育的统一。

三、教师应注重综合性和课程的整合。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儿童的多个发展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发展整体,就像杜威所说的:“出现在儿童世界里也并不把他的经验按学科分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儿童也并不把他的经验按学科结构来分门别类,而且儿童也并不足分门别类地去感受、去认识他所经历到的事物。分科课程与儿童生活的统一性是冲突的。”因此,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应是综合的,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以促进学习迁移。在教学实践中,要综合各领域的知识进行活动设计,力求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经验。

四、教师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孩子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话的音量要适中,不要大嗓门;尽可能蹲着和孩子说话,用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如“我认为你这样做比较好”,并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和益处,这时孩子会自觉地按你的要求去做。要尊重孩子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孩子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孩子,应给于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五、教师要学会终身学习。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次,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再次,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学前儿童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不断扩大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以及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和专家的合作探讨,教师要秉承终身学习和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