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用到通知的地方越来越多,通知有时是告知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的平行文种。为了让您在写通知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整理的死亡通知单范文(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阴阳道上”一路畅通,很快就到达“地府”,立刻被要求喝下“孟婆汤”忘记“阳世”一切,准备来年投胎转世。他想着这一世就这样结束,禁不住失控狂啸。睡午觉的“阎王爷”被这突来一举吵得辗转难眠,揉着惺忪睡眼起身,不悦问道:谁这么吵?
他一脸委屈,逮住机会诉苦,陈述自己在阳间的功勋,质疑“生死簿”铁定“黑箱作业”。阎王一脸正色:“不!我们可是按规矩行事的,马虎不得,谁都一样,报到之前都会发出三张通知单,难道你没收到吗?”年轻人摇摇头,说他一点也无印象。阎王不信,嘀咕着:“生死簿早e化了,怎么可能没收到?”他轻轻一按,开启电脑,快速查阅,指着显示器告之年轻人,通知单如期发出。第一张发于五年前,内容:腰酸背痛;第二张,发于三年前,要旨:头昏脑涨;第三张则是死前三个月发送的,注明:全身都痛,请小心。
年轻人弯下腰阅读一笔笔数据,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早早收到三张带有“善意”的通知单了,他竟浑然不觉,任由“改邪归正”的机缘错过,落得人生告终。阎罗王听了也跟着不舍,轻叹一声,频频安慰年轻人,记得这辈子的错,下辈子别再重蹈覆辙了。
这个故事同时让我悚然一惊,这样的通知书,我一度收过,所幸开悟得早,懂得思考如何将惨白、饰着“阴气”、有鬼魅的召唤——退件。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写到,快意之快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给了醍醐灌顶的方策,一群纵情山水的好友适时出现,领着我爬山、溯溪、泡温泉、打球等等,最爱漫无目的闲游。
友人称呼这个团体为“山友团”,最大的特色是假日不出团,我们选择人潮最少的周一和周四成为我们的山水日,能来的就来,不能来的就请假,一切自由。
我猜想许是这些事,让我忙碌工作积累的腰酸背痛得到缓解,第一张通知书“退件成功”,还给阎王爷了。
近两年来,我养成了禅坐习惯,只是没有门派,胡乱静心调息而已,比方说,夜里抽出闲散的半小时,盘腿低座,运气丹田,深呼吸几口,让白天纷乱的思绪得以平静下来,效果不错,它俨然成了我忙碌一天后的美好休息。
头昏脑涨的症状因而得到适当缓解,慢慢的,我把“阴曹地府”写来的第二张通知书也给退件成功了,现在偶有头昏,不再脑涨。
在一般人眼里,旅程是动态的,但我深知灵性的静态旅程更美,我早早养成观赏展览的习惯。神秘的异国风情展出,怎能放过,再忙也要抽出几小时仔细浏览一回;还有各种文物展、风土人情展、名家画展……我一样盛装赴约,都非常精彩,我不会错失这么美好的文化处方。
我爱音乐,家中满满一柜,几百张CD,多数是空灵音乐,它早成了我忙里偷闲的音疗系列。工作回来,打开音箱,让曼妙的乐音川流出来,清心自在很如来。
赏花也是一个美好旅程,不必去远方,不必等假日,有花即可。我在家营造一个小小的、足以让人驻足欣赏的花园,种了梅花、樱花等等,尤爱梅,大约早早在课本中读到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的傲骨而动容吧。我家的梅长得极好,当花盛开,搬椅坐于其下,展书阅览别有一番风情。
这些静态的灵性处方,让我得以向阎王申请上诉,取消全身都痛的控告,一并把第三张通知书给退回了。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早已发现,由于传媒的兴旺发达和信息的超速流通,实际上3周岁的幼童大多已接触到“死亡”这个词。他们可能会在跟小伙伴的交流中提及“死亡”,并对其感到既神秘又恐惧。不过孩子一般要长到10岁左右才能理解“死亡是永恒的”(即人死了就不能复活)这样深奥、抽象的道理。
对于儿童提出的“死亡问题”,美国家长总是作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尽量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此外,他们也较少利用神话或宗教中的诸如天堂、地狱之类的传说来对死亡作出解释。因为他们认定,尽管作出这样的解释也许最为简单轻松,但要是孩子长大了并不相信这些,那他就必然会陷入更深的无所适从之中难以自拔。
当然美国人更不赞成将“人死后都会变鬼”这样的“黑色迷信”作为知识,传授给天真的孩子。他们认为:要是同时还把“鬼”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副作用可能就会更大——这样的“解释”除了可能误导孩子外,还会增加孩子做恶梦的可能,并人为地加大了孩子的恐惧感等其他种种心理压力。
绝大多数美国家长是将“死亡”视为一种“情感知识”存入孩子的“知识库”的。当碰到死亡事件时,孩子便能动用他所需要的“情感知识”来理解他将面临的深深悲伤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2.非市劳动局直接监察的企业重伤、死亡事故,由区、县劳动保护监察机关负责填报快报表,五日内报送市劳动局。
3.《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调查统计快报表》各单位根据劳动局规定表式可自行印制。
4.《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调查统计快报表》自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区、县劳动局原执行的《北京市职工死亡事故快报表》同时废止。
附件一: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调查统计快报表(略)
附件二: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调查统计快报表填报说明
一、国民经济类型代码
100 全民所有制
200 集体所有制
210 城镇集体所有制
220 乡村集体所有制
900 其他各种所有制
910 外商独资经营
930 中外合资经营
950 中外合作经营
310 私营
二、国民经济行业代码
非矿山企业
010100 农场
010400 畜牧场
010500 渔场
021500 木材及竹材采运
021600 自来水生产、供应业
022200 纺织工业
022800 造纸及纸制品业
023400 石油加工业
023500 炼焦业
023600 化学工业
024500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024800 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
024900 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
025300 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
02560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46910 土木工程建筑业
047000 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
047100 勘察设计业
057300 交通运输业
057400 邮电通讯业
060000 商业、公共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130000 其他行业矿山企业
020800 煤矿
020900 石油和天然气
021000 黑色冶金矿
021100 有色金属矿
021151 金矿
021160 稀有金属矿
021210 建材矿
021220 化学矿
021290 其他非金属矿
036710 地质勘探
130009 其他
三、隶属关系
1.中央直属单位(中央部属企业)
2.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单位(省属企业)
4.地、省辖市、盟、州属单位(地(市)属企业)
5.地辖市属单位
6.县及县以下单位
四、企业规模
1.特大型
3.大型一
4.大型二
5.中型一
6.中型二
8.小型
五、事故原因分类
1.技术设计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安全设施缺少或有缺陷
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5.个人防护用品缺少或有缺陷
6.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7.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
8.劳动组织不合理
9.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挥错误
〔关键词〕大学生;死亡教育;生命意义;向死而生
1死亡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1.1死亡教育的内涵。长久以来,各国的临床医学、法学和社会传统观念都是以呼吸、心跳停止的心肺死亡标准来判定人的死亡,这是生物学层面的死亡。在精神层面,当人缺失精神、情感和追求时,“活着而不知道为什么活着,该怎么活着,一切没有根,没有源。”[1]这是精神层面的死亡。本文所讨论的死亡范畴是生物学层面的死亡。随着医学发展,传统的心肺死亡标准逐渐转向脑死亡标准。当前中国临床医学和法学界正在努力推进我国脑死亡立法。19世纪初,由“死亡学”概念催生出的死亡教育在美国开始发展。死亡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方式帮助人们获得死亡与濒死相关的知识,理解死亡本质和意义,缓解死亡焦虑和恐惧,以坦然面对生死。死亡教育从“死”出发,落脚于“生”,其本质是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人们如何死,而是由死观生,明晰生命规律和存在的意义。1.2死亡教育的意义。第一,理论意义。死亡教育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人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积极有为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提高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死亡教育有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死亡教育实则是一种探讨生命价值的人生观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人之生与人之死不仅无法截然隔开,而且在非生物学意义上,死而后生的意义更深刻,更富有伦理价值。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很少涉及死亡教育相关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整性和教育实效性。第二,现实意义。死亡教育有利于人们提高生命意识,正确应对突发性伤害事件。世界卫生组织的《2019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自杀是继交通事故后,造成人们死亡的第二大“夺命杀手”[3]。当人们面对各类突发性伤害事件时,死亡教育能帮助人们缓解心理恐慌,作出正确判断,例如,在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积极开展灾后重建,接受心理疏导;在疫情暴发时期配合社区、街道做好疫情防控,学习科学防护知识,正确理性看待疫情。死亡教育有助于缓解医学面临的社会性问题,我国公民去世后遗体捐献率仅为0.6/100万,是世界上捐赠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许多患者因等不到供体抱憾而终。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推进器官捐献、遗体捐赠和遗体解剖的发展。开展死亡教育,将对医学教育、科研和临床治疗具有现实意义。
2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内容
单就大学生群体而言,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内容应从认知、情感、价值三方面入手,以此涵盖查尔斯•科尔博士所强调的四个中心主题:限制与控制、个体性与群体性、脆弱性与坚韧性、生活品质与意义探索[4]。因此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内容有:死亡认知、死亡态度、情感以及死亡信念。2.1死亡认知。死亡认知首先应该包括死亡的一般知识。例如,死亡的涵义和标准、死亡的过程和方式、濒死体验和死亡文化知识等。死亡认知还包括对与死亡有关的特殊议题的认知。如安乐死、器官(遗体)捐献、自杀等话题。在平时看来,这些内容距离生活世界较远,但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在未来遇到。在一项社会调查中,有85.79%的医学生对器官捐献持赞同意见,但在个人观念或者实际操作中存在顾虑[5]。2.2死亡态度和情感。死亡态度和情感首先包括对死亡权和优死权的认知。死亡权本质上是“天赋人权”,是一个人出生之后自然拥有的权利,具有自主性、不可剥夺性和相对性。每个现代人都应该避免丹尼尔•卡拉汉描述的“野性死亡”,在还能“自主”时为死亡做好准备,真正做到“属人的死亡”。更进一步,优死权是死亡权的细化,死亡权意味着人可以选择自己如何死亡,优死权意味着人可以选择自己如何有尊严的死亡。死亡是人生最后一个环节,它同优生、优育、优教、优老等其他优化环节一样,都是人类理性意识的自我调控和觉醒,是人类自身文明发展的历史必然[6]。死亡态度和情感应包括对临终关怀与缓和医疗的认知。临终关怀(hospice)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院或家庭的医疗及护理,以减轻其疾病的症状、延缓疾病发展的医疗护理,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维护患者生命最后的尊严、减轻患者家属的身心痛苦,并帮助其能在亲人离世后尽快回归正常生活等[7]。而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是一种手段,能改善面临与威胁生命疾病有关问题的患者(成人和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缓和医疗的对象包括晚期或者慢性致命性疾病患者。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开展,且并不排斥与其他旨在延长生命的治疗手段配合开展。2.3死亡信念。领悟死亡意义。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认为,我们的房间应该要有一扇可以俯视墓地的窗户,那会让一个人的头脑保持清醒[8]。面对不可逃避的死亡,思考死亡意义,足以让人们保持清醒和理性。欧文•亚隆曾提出“觉醒体验”,他认为人们通过经历动人心魄或难以平复的体验或重大事件,脱离日常琐事,进入本真存在中,从而作出积极、有意义的改变。正确认识生死辩证关系。生与死是相辅相成的自然存在,死是人出生就具有的内在因素,死亡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于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虑的[9]。因此,必须把死亡领会为贯穿全部生命的过程。体会死亡价值。许多人在面对死亡时,呈现出“鸵鸟心态”。只有正确认识死亡,缓解焦虑和恐惧,才能真正面对生活磨难和困苦。人是社会之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复杂的人际联结中,不论其精神品质还是道德品行,若能给他人启迪,便使死亡这一世界上最孤独的事情变得有意义。
3大学生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
目前,我国开设死亡教育课程的高校不足30所,死亡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尚存在较多不足。3.1政府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死亡教育。转变陈旧的死亡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间习俗中忌讳死亡。为了做到“突破传统生死观的牢笼,改变对死亡话题的忌讳,排除逃避生死恐惧死亡的心理障碍,让生死的研讨走向开放”[10],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转变传统落后的死亡观念,揭开死亡神秘面纱,让人们逐渐正视死亡教育,这是所有教育措施实施的前提条件。做好充分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死亡教育较多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仅有部分高校和医学类院校有相关课程。针对于此,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同时,还需要教育部门密切关注死亡教育实施的进度和各类困难,做好政策性指导和调整。此外,应成立专门的死亡教育机构或下设专门委员会,落实宏观指导、实施和监督工作,真正将死亡教育落到实处。3.2高校是开展死亡教育的主阵地。第一,死亡观教育课程设置。综合考虑死亡教育的普及性和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以死亡教育通识教育公共必修课(以下简称“通识课”)为主,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打造“一主-两辅”的课程体系。通识课的课程设置。一是采取专题讲授方式。通识课作为死亡教育的主要课程,应结合实际,划分学习单元和专题,并设计情景模拟、小组研讨等互动式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参与感;二是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互通。由于课程内容涉及医学伦理学等医学知识,需要打造一支由医学、伦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组建的专业教师队伍,发挥各自学科优势,专题讲授不同内容。考虑不同类型高校水平差异,同行政区划的高校,可以在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专门委员会指导下,组建“死亡教育教学联盟”,邀请临近学校优势学科教师到本校讲授,做到联盟内师资互通。三是面向医科类院校、综合院校的医学院学生,以及国内目前仅有的5所殡葬服务专业学生,可在开设通识课之外,将死亡教育融入日常课程教学中。四是对于开设通识课存在困难的高校,学校可以设置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在课程时长、学分、开设班次、选修人数方面,区别于其余类别的选修课,让学生能够应选尽选,学有所获。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在原本课堂内容讲授上,将死亡教育内容渗透其中,着力增强学生对死亡态度和情感、死亡信念的认知和理解。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用,发挥课程在心理沟通和疏导,心理调适方面的优势,辅助死亡教育开展。第二,各类实践活动与体验式教学。“一主-两辅”的课程体系可以有效保障学生的课堂学习,创新体验式教学,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感和实践性,提升教学效果。组织开展“向死而生,感悟生命价值文化周”系列活动。通过举办死亡特殊议题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死亡教育现状,普及安乐死、临终关怀、缓和医疗等内容。开展系列征文活动,或举办“生命意义和价值”交流分享会,鼓励学生运用生命叙事法,在与他人交流中,阐述自己的死亡认知和曾经有过与死亡相关的重大事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不但可以给学生提供表达机会,更能帮助有死亡焦虑和困惑的学生缓解不安情绪。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开展死亡教育书籍和影视作品展播,向学生推荐生死相关的优秀作品,例如:《存在与时间》《直视骄阳》《最后的舞蹈:关于死亡》以及《寻梦环游记》《入殓师》《人间世》《急诊室故事》等优秀影视作品。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开展死亡教育。结合学生实际和高校所在城市资源,带领学生到殡仪馆、革命公墓、安宁病房等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感受死亡的肃穆庄严。此外,还可以开展写遗书、立遗嘱,撰写墓志铭、生命卷轴复写、“模拟葬礼”等体验式教学;同时,也可以呼吁学生参与临终关怀志愿服务和社会调查,加深学生对临终关怀的理解,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贡献力量。3.3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是开展死亡教育的起点,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死亡意识。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每年中国死亡人口在890万左右,如果按照每个人有10个亲属来算,有8900万人会遇到死亡问题和死亡事务处理,大学生也不例外。大多数孩子处于父母荫蔽之下,较少孩子会面临死亡场面,或者参与葬礼等,父母这一做法看似保护孩子,实则不然。没接受过死亡教育的孩子,大多数不懂得如何表达哀痛和处理悲伤情绪。因此,在家庭中,父母应该引导孩子面对亲人离世的现实,正确对待死亡,缓解离世之悲。社会教育是死亡教育更加广阔的平台,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及民间组织的作用,配合学校实施死亡观教育,加强宣传和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13年,北京生前预嘱推广协会(LWPA)成立,主要任务是向人们宣传和推广生前预嘱(livingwill),填写《我的五个愿望》。此后该协会通过微信推出“掌上我的五个愿望”。近两年在武汉、沈阳、上海开设了一些死亡体验工作室,让人们亲身感受死亡过程。此外,中国内地自2014年起,借鉴西方“死亡咖啡馆”模式,在上海、北京、昆明、西安等地开始举办各类主题的死亡咖啡馆活动,取得很好的社会反响。死亡体验工作室以及死亡咖啡馆活动,形式不尽相同,但目的是一致的,旨在帮助人们反思如何好好活、尊严死,也在努力转变讨论死亡的社会氛围。二是新媒体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对自杀等恶性伤害事件报道时,应避免过度渲染细节,坚持正面报道。各类网络平台应注意对不尊重人、不尊重生命的评论和信息进行监管和处理。只有营造出兼具人性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才能使社会成员懂得尊重生命。
4结语
死生一体,死原本就包含在“生”中,它是生存的界限,也是生存的归宿,是每个人不能逃避的话题,也是教育不能逃避的话题。生命是一个礼物,死亡也是,面对这样的礼物,关键取决于我们如何接受它,打开它,赞美它,享受它。“生与死:同属一个核心/谁了解自己本来的家世,/谁就会将自己酿成葡萄酒/投身于最纯粹的火焰。”[11]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找寻自己,发现生命意义,直面死亡,向死而生。
〔参考文献〕
[1]张文初.死亡默想[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45.[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9.
[3]WorldHealthOrganization.Worldhealthstatistics2019:monitoringhealthfortheSDGs,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EB/OL].(2020-04-28)[2020-12-20].
[4]CorrCA,NabeCM,CorrDM.Death&Dying:Life&Living[M].2nd.Brooks:ColePublishingCo,1997:17-18.
[5]林楠,陈嘉熙,李春梅,等.医学生生死观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0A):80-83.
[6]蒋涛.优死———人生的美满结局[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0,13(1):49-50.
[7]杨洪菊,杨晓雯,杨朝霞,等.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2):1487-1491.
[8]欧文•亚隆.直视骄阳[M].张亚,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36.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9.
[10]刘向辉.生命断裂处:让教育在场[J].江苏教育研究,2009(7):8-11.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但欧美与台湾地区对这个概念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我国内地学者对此概念定义也不尽相同。但人们都认同这样一点:“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青少年进行生命的教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在受教育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的爱心,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青少年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可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体验生命进而超越生命,能帮助大学生规划人生每个阶段独特的生命价值。同时生命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格,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
二、医学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意义
1.对于医学生本身的意义
医学生首先也是大学生,在接受医学教育之前,也未曾有过任何关于生死的教育。如今大学生学业及就业的压力大、负担重,很多学生感到活着没有意义、活的郁闷,有的人寻找刺激,如沉迷于网络、钟情于“死亡游戏”;有的人不尊重生命,如青少年早孕;有的人忽视生命,如不断有报道大学生自杀事件。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就是让学生自己明确生命的意义及价值、尊重生命个体,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2.对医学教育的意义
医学生从一年的人体解剖课开始接触到死,到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要面对生命的消逝,都会有恐惧和焦虑。生命教育就是让医学生对生和死有正确的态度,获得生与死的科学知识、技能,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尊重他人的态度,提高学生接受死亡的能力和为临床病人提供帮助的能力。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来,医务人员的职责就从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因此医务人员的工作除了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外,还要注重病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的需求,临终关怀既是这一理念的一项具体表现。生命教育可以让医学生明确死亡的本质、伦理道德,把握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诚心地进行劝慰、照料。能采用各种技能满足临终者及家属的身心需要,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以期能够平静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获得满意的的临终生命质量。
三、课程设计构想
医学生首先也是大学生,应对其首先进行生命教育的元素教育,进而融入安宁缓和疗护知识教育。本人借鉴台湾学者及大陆学者关于生命教育的设计结合医学生的医学教育背景,预设计四个主题八个单元的课程。前四个单元以生为主题,即从哲学的角度取向强调人生观与人生哲学;从生命教育取向强调自我、人格与人际。后四个单元为死的主题,即从生死取向培养学生有关生死的智慧;重视生命终极关怀与生命意义的体现。前四个单元包括认知死亡、生命与信仰、挑战生命及爱与你我;后四个单元为由生到死、珍知生死、认知自我和安宁疗护。
以上的教学内容将会通过讲述、多媒体音频视频、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来切实体会生命的真谛。
摘要海明威的“哲学”是通过作品体现的“行动哲学”。他笔下的人物从不因耽于思考而延缓了行动,而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健壮无畏的“硬汉形象”,也可以清楚地感到其中蕴含的对人生价值和终极意义的追求和思索。
关键词:海明威作品 死亡主题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海明威从事创作的重要切入点是死亡主题
死亡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是大量、经常性地出现。所以马尔科姆・考利认为“他的大多数作品……一般来说都是专门以死亡为主题的”。赫・欧・贝茨则不无夸张地认为“其实海明威只有一个主题――死”。对于死亡与自己的作品的紧密联系,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也予以承认:“那时我在尝试学习写作,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写,而最简单的问题之一和最根本的问题即是暴力造成的死。死……是可以用来作为写作的主题之一。”
由此可见,死亡是海明威从事文学创作的重要切入点,他对死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思考。因此,为了我们更好研究海明威的创作艺术与思想,我们有必要探讨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描写。
二 生活经历和个性对海明威死亡主题创作的影响
海明威从小就关注暴力、死亡,并且在他的身上还存在一些暴力的潜在因素。当他走向文学道路时,更是竭力从生活中寻找死亡的素材,并在作品中表露这一主题。
战争创伤、多次事故、做噩梦等形成了海明威痛苦的晚年,其整个身体处于崩溃的边缘。而亲朋好友的接连逝世,文学灵感的不再,更让他的精神承受着难以忍受的折磨。最终,海明威选择了抛弃一切痛苦,让生命与死亡合二为一。
生活中的海明威一直认为自己是强者,自己不能战胜时,就用暴力方式报复。晚年的海明威经常向妻子发难,中伤妻子。他是由于自己沉浸在享受奢华生活当中,抛弃了未完成的事业,心中感到懊悔?还是对死亡有所惧怕,以愤怒疏解自己对死亡的恐惧?个中答案,除他外已无人能够知晓。但有一点是明白无误的,海明威在文学上是成功的,他把自己的思想成功地融进了作品之中。海明威竭尽毕生去体验死亡,辛勤创作,在生命存在中感悟死亡,在死亡中探寻生命的真谛。
三 戴着死亡枷锁的舞者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他正确地把握了战争和战后人们的焦虑、无所适从的心理,想设法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给人们以精神导向。所以他的作品在普通大众中产生极大反响。但他并没有为读者指出一条可行性的出路,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能给人们一个与众不同的解读空间,继而让读者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奋斗的方向。所以关于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的论述,就有许多不同方面。
海明威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曾在炮火与硝烟中品尝过死神降临的滋味;他又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也许正因如此,他一直关注死亡,并将“死亡”作为他文学创作的主题。
死亡是海明威的文学主题,而写作则是他摆脱对死亡惧怕的方法。在《死在午后》中他写道:“那时我开始尝试创作,写最简单的问题,而最简单的问题之一就是暴力造成的死亡。”海明威一生都致力于研究死亡的发展史,通过战斗,他看到了人类的杀戮,看到人类尊严丧失。通过死亡和暴力在斗牛和战争之间找寻共同点,感悟到英雄的斗牛士与凶狠的公牛在死神面前那珍贵的生命。在疾病与创伤中游离于死亡边沿,在作品中抒发着先行于死亡的感受。海明威是一个死亡超前体验者,也可以说是在活时就体会到死时的感受,但这种经历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只有创作才能削减他的内心痛苦,使其获得人生的真正领悟。海明威死亡观的形成与当时社会背景不能没有联系,但主要与他自己对生命死亡体会有重大关联。
海明威的死亡主题的积极意义,在于他把他的死亡主题,描述成一种理想,一种英雄主义。
在《老人与海》中,死亡变成了一种因果关系,体现悲剧色彩。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把它绑在船侧,表面上他是胜利者,但是他明白事情不是这么回事。此刻,老人已经预见下一个死亡的即将到来。大马林鱼的死给老人带来的不是幸运与富有,而是一场激烈残酷的战斗。老人在困难危险的时候把死当作美好的事物对待。最后,老人这种精神使他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努力抗争的男子汉。尽管许多文学评论家都认为海明威在开始创作时很少运用象征手法,但海明威作品中的象征元素是明显存在的,海明威自己承认他作品中是可以看出运用了象征手法。而恰恰由于象征手法给读者无限的解读空间,才使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充满了两难的境地。
《永别了,武器》有这样的描述:“那年树叶落得早,我们看到部队沿路行进,尘土飞扬,树叶被微风吹动,纷纷落下,部队继续前进,后来,路上空空荡荡,只有散落的树叶。”这段描述,读者看到的是尘土、落叶。树上的叶子干枯了,悄无声息地落下来,最终化为尘土,这些树叶和尘土象征着这些将士的未来命运还是象征着人类的精神状况?小说中的主角是否也与落下的树叶一样,最后归于死亡,重回大自然?这些全部有关死亡主题的展示,都在暗示读者们做出明智的决断和抉择。然而海明威无法、也不能给读者一个直接的抉择。海明威描述死亡主题,主要是想让读者去深刻感悟死亡的主题,去思考作品中主人公为何而死,去判断死得有无价值。这众多问题每一个都有各种各样的解答,人们很难判断哪种解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海明威不是一个哲学家,他的文学创作尽管有很深奥的哲理性,但是却不能把它与科学的哲学划等号,也不应将他文学作品中描述的战争的,死亡的、非理性的世界做某些格外确定的诠释。由此可以说,海明威是个戴着死亡枷锁的舞者。
四 海明威作品中死亡主题价值
1 消除了人们对生命有限的恐惧
死亡是人类生命历程中最后一个环节,是生命的结束。人们如果能坦然面对死亡,这就意味着人们对生命的理解中已经存在有超越个体生命价值的更高的最终价值。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正好导致了价值的形成,是人类更好生存、精神意识形态中的一个重大转机。
生命不仅是一个个体而存在,更是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若更好地领会到个体作为人类的存在,获得了高于个体生命价值的内在的坚定体之后,精神状态这一层面就消除了生命短暂的恐惧,打破了个体生死矛盾的边界,也就能在否定中保持肯定,在死亡中找寻永久,就可以用一种自己挑选过的死重新获得自我领悟和明确自身的生存内涵,把被死亡分裂开的生活、经验构成一个统一有机体,得以更加完善的人性的价值构成。
2 生命最终价值的构建
在海明威的精神世界里,他不仅清醒意识到自己作为单个个体的存在,而且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共同体的一部分,他人生的最终价值都会导向救赎行动的本身。
海明威以自己独特的精确的观察,把战争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深切地关注人类的生存,因此他也成了“迷惘的一代”的发言人。然而,海明威不仅仅是迷惘者的发言人,他同时也是一个驱赶迷惘的人。他在那个原来价值丧失的生活空间里,努力地找寻生命的、超越自然的本质,他描述的硬汉形象就是他自我灵魂的化身。他们挥舞生命之剑,在生与死激烈对抗的大潮中,高歌着一首首激情高亢的生命之歌,人类生存法则、道德的规则就在死亡威胁渐渐失去中得到拯救和升华。
《没有被斗败的人》中的曼埃尔・加西亚在斗牛场上,以自己病残的身躯去勇斗最凶狠的公牛。曼埃尔不惜牺牲性命为代价,博得了人类的尊严和赞许,也让海明威向人们展示了人类精神和价值标准能够被救赎的有力证据。
海明威一边在痛苦揭露人类的不堪命运,另一边又在以良好向上的热忱甚至生命去拯救人类精神价值体系,重生人类应有的正义、勇敢和尊重。在他风烛残年的时候,当记忆力和写作能力被医院电疗器彻底摧毁,当生活不再有意义的时候,他便无畏地迈向死亡,超乎寻常的死亡方式恰恰展现了他所梦寐以求的死亡价值观。海明威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他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灵魂。他的生命以及他对于生命最终价值的思考与关注已经成为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给予当代人深刻的启发。
五 结语
死亡与海明威的一生和文学创作融合为一体。也正是死亡激发了他对人类的艰难困境的认知和对抗,也促进他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存和死亡的关系进行深入关注与思索,促使他去探究人类的前途与命运。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把自己对死亡的认知、对社会历史的批判、对死亡之美的追求展现在读者的面前。他不是哲学家、社会学家或美学家,但他对死亡的认知因其独到而多样的阅历而让人们感到更加真实与深刻。
参考文献:
[1] 杨建芳:《超越死亡――海明威死之哲理》,《科教文汇》,2008年第7期。
[2] 胡涛:《海明威超越死亡的硬汉精神》,《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年第7期。
一、明确妇幼卫生年报统计及上报时限
省卫生厅规定,从*年开始,妇幼卫生年报及其它监测年报统计时限调整为“3+1”模式。即将上一年第四季度过当年第一、二、三季度合计为当年资料的统计年度。为保证县级报表能按时报市,请各助产单位于每年10月7日前将该年度妇幼报表报送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以便汇总上报。
二、明确妇幼卫生年报种类及其统计范围
(一)年终应上报的报表有:1、0一6周岁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2、孕产妇系统管理情况年报表;3、妇女病普查普治及节育手术情况年报表;4、县、乡镇妇保、儿保检员调查登记表;5、医疗保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情况核查表;6、出生医学证明作废登记表;7、广东省产科质量情况年报表;8、爱婴医院工作年报表;9、施行人工终止14周以上妊娠手术情况汇总情;10、梅州市各县流动孕产妇反馈登记表;11、梅州市各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反馈登记表。
(二)有关填表事项:表1一3的统计范围为该辖区内的总和;表4仅报助产单位中从事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的人员数;表5、6报本单位出生医学证明发放、作废情况;表7、8仅报助产单位工作情况,表8报爱婴医院或爱婴卫生院工作情况;表9为引产点必报;表10、11报本辖区内(或本单位)发现的梅州市内其它县(非本县)的孕产妇及儿童情况。
三、各助产单位应于每月7日前将上月妇幼卫生工作情况月报表和围产儿、儿童死亡报告卡、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死亡评审记录(附后)等报送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县级医疗保健机构还应将本院分娩的产妇情况以孕产妇系统管理保健手册的形式按月报送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由保健科负责反馈回各镇。
四、各单位所报报表须经单位负责人审核盖章和制表人签名后方可报出。
五、做好流动人口妇幼卫生信息统计工作
按省妇儿工委要求,将本省流动人口统计口径明确为——已在本县居住一个月及以上常住户口在本县以外的人。
请各镇在报送妇幼年报表的同时,将流动人口的产妇数、孕产妇死亡数、活产数、婴儿死亡数、5岁以下儿童数、出生缺陷数如实上报。
六、建立健全孕产妇死亡报告和评审制度
各单位要按要求做好孕产妇死亡的报告和评审工作。孕产妇死亡的首诊单位应填写《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病情经过,在产家死亡的由所在地卫生院妇幼组填写。对每一例孕产妇死亡病例都要做好科内、院内和县级评审,分析和掌握死亡原因,提出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孕产妇死亡,确保母婴安全。
七、建立健全围产儿死亡报告和评审制度
他静静地蹲坐到默河岸边,他的影子渐渐被虚渺所覆盖。他不敢回家。那土墙土瓦,裂开缝隙的土墩,破烂的篱笆,还有,还有他那老母亲……越想到那些,他就觉得内疚。他同所有落榜者一样,欢欣鼓舞地去考场,转眼,便失望而归。
他想起考试前一天的夜晚,他躺在老母的怀里。他分明看到了,老母满脸深深的皱纹,那双小眼睛,还有骨瘦如柴的下颚。他的目光是坚毅的,他愤愤地许下承诺-----自己一定好好考。老母没有多说什么,抚摸着他的额头,让他早点儿休息。他悄悄地缩在被子里,借着昏暗的灯光打量着那双老母为他纳的鞋底,辗转反复,他彻夜难眠。
第二天,他居然在考场上睡着了!一千多个日夜,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他居然睡着了!他梦到自己拿着一张录取通知单,兴奋地朝老母挥手。他的母亲一撅一拐地向他走来,就在默河岸边……
可是那一切毕竟只是梦。当他从虚渺中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张还未答完的试卷,他几乎要抓狂。他慌慌张张地拿起笔,但是那些题目让他找不到头绪。文科考试就在监考的呵声下结束了,他站定不住,有几次都差点摔倒。但是,试卷总是要交,监考将那张宣告他失败的试卷收走了。在接下来的考试中,他心神不定,做题总集中不了精神。
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挽回,必定要失败。但是,他无法拒绝老母那充满期望的眼神,考完回家,他故作轻松地对老母笑道:“我考得很好。”老母递过来一碗水让他喝,一边喃喃自语:“这孩子……”
领通知的那天终于来临,他在老母的叮嘱下离开了村子,忐忑不安地上了路。他全身冰凉,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了。他感觉自己正慢慢走向死亡,有好几次他都想掉头远走高飞,不想面对那张成绩单。最终,他还是把那张成绩单拿回来了……
默河上的野鸭在岸边摇摇摆摆地走动,他慢慢站起了身。同样是在默河,他将那张成绩单丢进了河里。他走到自家院子旁,老母正在喂鸡。鸡不是很多,但老母每次总是累得气喘吁吁。他沉默地走进院子,接过老母手中的瓷盆。老母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回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