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代表事迹材料(精选33篇)
小发同志出生于1951年,1969年参军入伍,1973年复员并就读于武汉铁路运输学校,1975年毕业分配到江岸机务段从事机车乘务工作(注:火车司机),1984年调武汉铁路分局机关工作,20xx年任武汉长江大桥桥工处工会主席,20xx年退休。
小发同志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位受党教育培养的老党员。他党性观念强,对党忠诚,用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旗帜鲜明抵制邪教,该同志向政府有关部门上交邪教光碟、书籍1000余份,有效地降低了邪教恶意宣传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他努力做到老有所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同志在任工会主席期间,努力为职工排忧解难,把慰问金慰问物资送到职工家里,为10多名困难职工申请低保,深受职工好评。该同志爱护小区一草一木,经常在花坛拔草、剪枝;对小区健身器材进行养护维修,以保证良好运着;积极带领居民开展健康向上的活动,打篮球乒乓球,并成立了小区“一见钟情”花毽代表队,“繁花绿你”志愿者队,组建了小区书画室。该同志连续5年在四美塘公园义务写春联,20xx年自费1000元购买春联专用纸、墨,精心写春联近300幅。他的这种把美好祝福送给别人充实自己的行为,受到街坊邻居的高度赞扬!
他非常热心公益事业,每天都在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关心支持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四美苑17栋前场地原是一片空地,凹凸不平,杂草丛生,给行人带来不便,尤其是晚上,有人在此处摔跤。于是他作为群众代表多次与有关部门联系,在大家的努力下,社区路面硬化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原先的.地方铺上了彩砖,既给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又美化了环境,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他又向社区居委会建议在此处安装健身器材,乒乓球桌,休闲桌椅等休闲娱乐设施。社区利用惠民资金安装了以上设施,成为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
他助人为乐与邻里和谐相处。住他楼上的陈师傅耳朵有点背,子女又不在身边,经常寄包裹过来,快递员送来的包裹在楼下喊破喉咙也无人应答。于是他便主动接过包裹签字验收。再上楼送到陈师傅家里,几年都是这样。
他还为本小区的大龄男女青年牵线搭桥,为下岗职工介绍工作,谁家有个吵架拌嘴的,他都上门去“多管闲事”。他自觉打扫楼道公共卫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他常说:“社会文明需要我们每个人力所能及从点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积小善才能汇集大爱,让我们携手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家园”。
以良好家风教育子女,传递正能量。
小发老人总是对子女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贯”。子女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了行家里手。这正是“良好家风传后代,影响子女早成才”。
一、家庭和睦,邻里团结
杨国强夫妇家庭多年来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乐于助人,是镇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家庭".生活当中,每当发生摩擦时,他们都能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从而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妻子既是事业的好帮手,又是家庭主妇,把家庭照顾的细致入微。长期以来,她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侍奉老人,教导孩子,料理家务,受到邻里的高度赞扬。夫妇两人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每年特定时候,杨国强夫妇就会带着孩子一齐来到敬老院,探望老人,跟老人闲谈家常,送上礼品和慰问金,让孩子们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的过程中,传承着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他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快乐。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风。
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邻居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同舟共济,事业有成
杨国强夫妇是鹤山市知名的鞋材企业家。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在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杨国强安心的放开手脚大干事业,1993年他通过市场调查后,决定"下海"从商,设厂加工鞋材,一边经营鞋材,一边照顾家庭。叶洁芬担心丈夫一个人太劳累,也坚持要求去厂帮忙,夫妻俩遇到事情一起商量,遇到困难一起解决,生活上共同照顾双方老人,事业上互扶互持,二人互相理解、尊重、关心、支持,从来没有因生活琐事而吵架。由于夫妻俩诚信经营,本分做人,鞋材加工很快打开了销路,一年纯利润可观,家庭收入翻番的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夫妻俩成为了该村的致富带头人。,夫妇找准时机,拓展业务,转换经营项目,扩大规模,成立鹤山市三峡鞋材有限公司,又取得了成功,家庭收入再上一层楼,生活提前步入了小康行列。
三、勤俭持家,崇尚环保
他们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他们时常教导儿子:"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家里面的每样东西能修复利用的,从来不轻易地丢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平时做到人走灯灭,养成随手关灯的`良好习惯,只要家里或办公室没人就关掉一切电源,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这一勤俭节约的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热心公益,助人为乐
致富不忘饮水思源,杨国强夫妇非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作为鹤山市政协委员、古劳商会副会长,杨国强多方面沟通镇属企业老板,宣传镇委、镇政府的政策法规,在依法纳税、做好社会公益事业及协助镇中小型企业招收员工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杨国强积极支持镇政府多方筹措资金解决工业区厂区道路硬底化。07年上半年他搬迁新厂房时,自己拿出3万多元将厂房前的道路硬底化,并营造好绿化、美化环境,为过往车辆和行人提供了方便。07年中秋节,杨国强夫妇偕同厂办公室人员来到镇慈善敬老院慰问,给老人们送上慰问金和慰问品,并花费1万多元为该院完善办公设备。四川汶川地震,杨国强慷慨捐出1万元善款,同时积极发动员工献爱心,捐款4000元。多年来,夫妇热心家乡建设,共捐款18万多元用于学校建设、修桥筑路、兴建文化室和龙舟赛事等。
牵手相伴二十个春夏秋冬,杨国强夫妇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一同克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夫妻俩从没因生活琐事红过脸、吵过嘴,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善良和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杨国强一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女,1985年7月出生,繁昌县新港镇克里村大克组村民,中专文化,家庭人口6人,该同志在“五好文明新家庭”的创建中,以形式多样的行动,不断增强家庭美德建设,体现了时代特征。在日常言行中,她爱国守法,模范遵守廉洁家庭行为公约,使家庭成员有较强的廉洁意识、法律意识及自警意识,尊老爱幼、团结邻里、互助亲朋,热心公益,在邻里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并是邻居的学习榜样。
一、自主学习,提高廉洁家庭认识
她刻苦学习,在中专文凭的情况下,毫不放松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在20xx年,她自己报名电大培训班学习和积极参加繁昌县20xx年度举办的青年妇女创业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学习回来后,她主动找到了村妇女主任乐凤梅同志积极协调,于20xx年9月16日在村人口学校开展了一次妇女创业的相关知识讲座,让全村更多的妇女对妇女创业的知识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为她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她还以学习先进典型的氛围在邻里开展了“家庭助廉”活动,自觉当好反腐倡廉的宣传员,有效地促进了“家庭助廉”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家风的一个重要举措,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家庭环境,在全村树立了廉洁家庭的良好形象。
二、尊老爱幼,家中模范
是一名家庭主妇,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作为媳妇,她恪尽孝道,对老人嘘寒问暖,还经常陪伴老人谈心,做她们精神上的支柱;作为母亲,她慈爱但不溺爱,在照顾好孩子生活的同时,还担负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为妻子,她是“贤内助”的最佳代言人。不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充分发挥女能人的本色,处处以身作则,在完成自家农活的同时,只要邻里有锁碎的事务,她都能及时的出现。
三、积极响应计生号召
在国家大力提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政策的影响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育思想观念不断改变的大背景下,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主动放弃生育二孩,领取了光荣证。洪村组滕小胜、李思强夫妇,虽然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但总想再生个儿子,得知后主动陪着村妇女主任上门做通了她们夫妇的思想工作,放弃生育二孩,落实了长效避孕措施。在村里她积极协助村计生专干向育龄妇女宣传:“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线,利用人口学校、宣传标语等形式”,在村形成全民宣讲文明生育文化氛围,有效地促进家庭和谐、邻里互助、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四、热爱公益事业
走进平坦洁净的水泥进村路上,村党组织书记陈兴华说:“多亏了,前两年来村民存在的‘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柴草乱放、粪土乱堆’等现象,已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这里也有一份功劳啊!平时能积极主动与村干部一起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家庭卫生习惯,不“乱搭乱建、乱丢乱扔、乱堆乱放”,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她还经常和村保洁员一起清扫村道两旁、村庄周围、水塘周边和房屋周围的卫生死角,还根据村里的自然条件,进一步抓好绿化美化工作,引导邻里从美化家庭环境、提高家庭文化品位入手,自觉树立与时代发展相符的新思想、新观念,更加自觉地参与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五、协调发挥组织优势,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在新形势下她积极配合村妇代会和团组织的领导,促进和活跃农村妇代会团组织的工作,积极参加村妇代会组织的文艺演出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们,丰富了敬老院老人们的业余生活。村开展综治维稳工作中,她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环境,面对赌博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在春节赌博已经成为农民休闲时间里主要的“娱乐”活动。她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普法宣传,自愿做治安的耳目,勇于担负起公益宣传的责任,她经常陪同村干部一起大力宣传国家禁赌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教育广大村民自觉抵制和检举赌博行为,有效地强化了警示效应、提高了生活质量。
该家庭在家庭及周围群众中广泛开展亲情助廉教育活动,能积极投入到廉洁家庭创建活动中,发挥了表率作用,将家庭助廉教育活动工作具体化、形象化、实事化。充分发挥了把家庭助廉活动引入到精神文明建设中,用榜样的力量推进了家庭反腐倡廉的前进步伐,为“端正党风政风家风,共建廉洁和谐平安”做出积极的奉献!
张同志,是一名来自大英县纪委监委的党员干部。20__年1月,从县人民检察院转隶到大英县纪委,任第六纪检监察室主任,今年4月至今任中共大英县纪委常委。妻子周芋佳是大英农商银行的一名普通银行职工。夫妻二人都是外地人,但从参加工作那一刻起,夫妻双方就将大英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和谐新大英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爱的支持,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妻子是大英农商银行的一名员工,在家,她是贤妻,一个人任劳任怨,把家里打理的干净整洁。在单位,她是同事眼中的榜样,事事带头,对顾客热情服务,对同事团结尊重。正是有她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才有张同志放下顾虑,全身心的投入到他所热爱的纪检监察事业中。三年来,共计办理各类问题线索70余件,办理留置案件8件,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先后5次被市纪委监委抽调办理重大案件,得到市纪委监委领导的肯定。20__年,被市纪委监委给予嘉奖,20__年,被市纪委监委评为先进个人。
爱的叮咛,相互监督共同成长与进步
生活中,夫妇二人常常利用闲暇时间,一起探讨学习中央大政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始终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于党中央权威,自觉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始终坚持互相监督,在日常生活中,张同志常常给妻子上“法制课”,让她严格依程序办事,认真为群众服务。在妻子担任部门负责人后,他更是将警示教育融入茶余饭后,筑牢法治防线,当好她的“守门员”。妻子也常常提醒他,要坚守公平正义,坚守清正廉洁,拒绝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当好“贤内助”。
爱的理解,清廉家风不断影响
在生活中,他们互相帮扶,携手共进,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助互爱的文明家风。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办案,很多时候,都是妻子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但是妻子没有抱怨,反而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20__年1月,因为办理留置案件,张同志已经一个半月没有回过家了,一天晚上和妻子通话,她在电话里委屈的说到:“老张,多希望我晚上加班结束的时候,能看到你在我们单位门口等我的身影”。在电话这头,张同志沉默了,只能再一次给她说:“老婆,对不起”。她在电话那头安慰我说:“没事,工作要紧,我等你办完案子回来”。也许很多奋战在一线的'干部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可正是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成为张同志坚守岗位,战斗到底的动力。
在妻子的理解、支持与监督下,张同志始终持顾全大局,不争名、不揽权、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本部门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始终以身作则做表率,把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自觉融入自身的言行,严守党的各项纪律条例和检察人员职责,勤政廉洁,作风正派。严格落实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严守道德“底线”,不踏纪律“红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在思想上牢固筑起廉洁自律防线,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树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我叫,是xx县实验幼儿园的一名幼教。20xx年12月,我嫁进了这个家庭。当时家里有我公公、婆婆、丈夫和我。我们一家4口,相亲相爱,其乐融融。20xx年,我丈夫在下海的热潮中辞去了教师一职,一人到上海做生意,留下一个4岁的儿子以及两位老人给我照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xx年3月,对我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当年我的父亲在正月过世。我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我那一向乐观开朗的婆婆又被查出是肺癌晚期,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当头一棒。在丈夫的极力劝说下,婆婆终于答应到上海接受治疗。
婆婆在上海治疗期间。我因为孩子小,又要上班,没能去照顾,心里很是不安。只好天天给婆婆打电话问候,了解她的病情,婆婆总是乐观的说:“没事,好多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你在家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自己身体一定要多注意啊……”每次接完婆婆的电话,我总要大哭一下。她自己生病了,还不忘关心我。终于迎来了暑假,我把儿子寄在娘家喂养,整整两个月陪伴在婆婆身边。每天给婆婆讲些励志的故事,婆婆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为了更好的方便照顾,我们把婆婆从上海肿瘤医院转院回到福州肿瘤医院,于是,我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去看望她,安慰她,让她心情舒畅。看着婆婆那消瘦的脸颊以及脱落的头发,我总是偷偷躲进卫生间止不住的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日子,婆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只好带婆婆回。
可是,在家的每个晚上,婆婆总是全身痛的睡不着,但为了不影响到我们,她咬着被角强忍着不发出声音。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婆婆才肯住到xx医院。每天下班后,我总是换着花样,精心熬制各种营养汤送到医院,并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由于并发症感染,婆婆满嘴都溃疡了,根本无法张大嘴巴,我只好用吸管让婆婆慢慢的吸。
由于病情扩散,婆婆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婆婆是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床单、裤子。忙活完婆婆我再回家忙家务,忙孩子。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我就买什么,照顾的间隙逗老人说笑,婆婆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婆婆逢人便说:“有女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同病房的人也都说,跟亲闺女一样。
虽为婆婆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但婆婆最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迈的公公,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我的肩上。我一边工作一边尽孝,下班后忙买菜,煮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孩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晚辈应该做的,我们自己也会变老,这也是给我们的孩子做个榜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父女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并肩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
20__年新冠疫情突发,作为如东县疾控中心防疫消杀专家,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直面传染源,开展终末消毒。为确保消毒效果,积极查阅、学习、研究相关消杀资料,先后多次组织消杀人员、隔离点人员和相关单位人员进行消杀、疫情防控处置培训及现场指导,协调落实隔离点调配消毒物品,并对隔离点进行消杀。由于长期接触消杀物品,他的手部皮肤损伤严重,至今未愈。
今年,全国各地疫情多点散发,形势愈发严峻,又投入到抗疫队伍中。他既是消杀组负责人之一,又是流调组成员,经常在深夜接到消杀及疫情防控处置等相关电话,每每这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进行解答。为更好地追根溯源,防范潜在风险,他和流调组的同事们常常一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对密接、次密接行动轨迹进行周密细致地调查,并到现场进行核实,绝不放过一个可疑环节,这也为疫情后续精准防控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受父亲影响,作为如东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检验师,女儿也不甘落后。20__年疫情初期,大家都在恐慌时,毅然选择逆向而行,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发热门诊工作,对疑似人员进行采血检测。20__年3月,连云港疫情散发,再次主动请缨,赴连云港进行支援,在连云港疫情好转后,上海、南通疫情再次蔓延,她又再次转战南通,和所在团队一起参加上海、南通的核酸检测工作。每次检测都带着闷热的口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全副武装工作10多个小时,深深的口罩压痕,微湿的后背,发白的手指,疼痛的手关节,她早已习惯。
有人曾问夫妇“你们怎么舍得让女儿去到那么危险的地方?”他们夫妻俩说:“国家有需要,孩子勇担当,我们没理由不支持,同时我们也为有这样的女儿而骄傲!”像这样的抗疫家庭还有很多,他们用爱心和赤诚,守护着自己的家乡,传承的是热血,弘扬的是家风,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俗话说:“忠厚传家远,家和万事兴。”在,只要提起郑,没有人不打心眼里羡慕她、钦佩她。因为她和丈夫不但用勤劳节俭、诚实守信,让自己从一贫如洗走上了小康富足;更用温柔善良、尊老爱幼,筑就了一个相互尊重、温馨和睦的幸福之家!
信守诺言,不贪不昧,夫妇共筑诚信之家
郑xx1961年3月出生在xx县xx镇xx村竹叶山小山村。秀丽可爱的郑从小就传承了中国农民的特有本色——勤劳朴实、忠厚善良、诚实守信。
1979年12月,郑与县城的小伙子颜喜结良缘。但是,因为父母久病而向邻里乡亲欠下的3.7万元的巨额债务,郑并未感到太多的新婚之乐。这些借款,虽然没有打一张欠条,但郑始终计挂在心,并郑重承诺:不管生活有多难,她都要还!
此后,郑与丈夫一道,用了xx年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这xx年里,郑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保姆、泥土工、搬运工……虽然双手变得异常的粗糙,但郑如金的人格却也因此闪闪发光。
而在郑风雨人生中,不但恪守有借必还的基本做人准则,更不贪恋一丝一毫的非份之财。
1983年农历12月26日,郑在县乡镇企业局招待所做洗碗工,抹桌子时捡到了一个装有xx万元现金的钱包。按当时郑xx24元一月的工资计算,要干139年才能赚到这笔钱。但郑未动半点非份之想,立马将钱包原封不动地交到招待所办公室,使其物归原主。
xx年11月6日,郑在县城新世界电器商场结账时,发现银行卡上额外多出了196920元货款。夫妻俩分别查账核对到深更半夜,第二天一大早即将合作商不小心多汇给自己的货款如数归还。
谈到这些事,郑总是羞赧地说:还要多亏自己有一位同样勤劳不贪财的好老公,她不过是夫唱妇随而已。
勤俭持家,爱岗敬业,夫妇共唱幸福之歌
为了还债、谋生,1979年后,郑毅然去县城打工,保姆、泥土工、搬运工……什么累活、脏活都干。
1983年11月,郑在乡镇企业局招待所做了一名洗碗工。虽然一天要连续不断地干十几个小时,但郑从来不叫一声苦。在招待所干了5个年头,郑于1986年自己筹办了一个小餐饮店,靠着诚信经营,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xx年丈夫不幸下岗,但是夫妻俩并没有因此抱怨,积极努力,开始从事家电行业。不管是北风呼啸的冬天,还是炎炎的夏日,夫妻俩坚持亲自送家电下乡到户,赢得百姓的好评。现今,郑在南昌大学函授站工作,为了让函授站的学员能够家庭、工作、学习三不误,她比别人早1个小时上班,晚1个小时下班,早早的在函授站等待学员的到来,贴心的为学员办理报名、交费、领资料等。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
凭着夫妻俩的诚信经营、热情服务,生活渐渐的富裕起来。生活富裕的同时,郑夫妇从来不忘回报社会。她们经常去看望敬老院老人并为他们送上各种生活用品;为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送上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资助贫穷的孩子就学等等。荣获“全国城乡妇女爱岗敬业选进个人”、“上饶市劳动模犯”等荣誉称号。
科学教子,孟母三迁,夫妇共育成才之子
而更让郑夫妇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的,却是现在分别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和联合国环境署工作的两个宝贝儿子。在这两个宝贝儿子的身上,郑夫妇倾注了无数心血。
为了让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郑夫妇三次搬家,演绎了一出现代版的“孟母三迁”,甚至不惜放弃赚钱的生意。郑于1986年创办的小饭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但一年后,郑发现,由于自己的忙碌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管理,正在上小学和初中的两个儿子成绩大幅下滑。为此,夫妻俩毅然关掉了生意正红的小饭店,专心照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出身农村的郑,虽然不懂高深的环保理论知识,但夫妇俩却一直教育孩子从小就要保护环境,教导孩子节约粮食、随手关灯,不乱丢果皮废品,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风雨数十年,郑夫妇俩用自己的勤劳、善良,筑就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之家,也用自己的诚信、大爱,谱写了一曲令人赞叹的和谐之歌,郑也因此而先后荣获“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好人’”、 “感动十大优秀母亲”等称号。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出亲和力;困苦时,家和出亲情;悲伤时,家和出慰藉;重压时,家和出力量;沮丧时,家和出坚强。家是甜蜜,是温馨和浪漫,更是人生旅途的驿站。我的家是温馨幸福的五口之家:爸爸、妈妈、爱人和我,还有一个女儿今年9岁,正上小学二年级。我的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于助人,家庭和睦,邻里和谐。我们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五口之家,还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夫妻遵守计划生育,婚后只生育了一个女儿。在生活中我们互相照顾,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在家里时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遇到困难互相开导,共同的生活经历使我们的心贴的更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当我们的意见不一致时,总是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去沟通,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引来邻里和同事的羡慕和称赞。
我想构建和谐家庭的首要条件是做到心中有爱,有爱才可倾力营造家的和谐,家的温馨,有爱才能同享甘甜雨露,同抵狂风暴雨。每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们总能够相互协商,共同面对。我想这都是缘于爱的支撑吧,爱是奉献,爱是付出,爱是承诺,爱就是要让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快乐、幸福,那么我就必须尽心尽力为这个家着想,难免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别人多付出,来维持我们这个家的和谐。
家庭成员彼此宽容体谅、互相体贴关心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另一重要条件,宽容体谅是构建和谐家庭的润滑、调节剂,体贴关心是促使家庭和谐平衡的重要砝码。心与心沟通交流,在家庭生活中处处以礼相待,以诚相待,家庭生活才会温馨幸福,安定祥和,充满欢声笑语。
构建和谐家庭的最后一个条件是孝敬长辈、关爱老人。孝敬长辈是处理人际关系的第一台阶,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待家中老人要主动关心其温暖,时刻关心其健康,主动分担其忧愁,充分理解其絮叨。
马克思说:“父母的行业是教育子女。”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子女都有着言传身教、陶冶习染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父母应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努力为孩子树立起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孩子懂得诚实诚信、孝敬老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我的教育带动下,女儿变得懂事了,在日常生活中也知道关心老人了,她会把洗好的水果先拿给爷爷、奶奶吃。而我平时不在家的时候婆婆也经常帮我收拾家务,我忙的时候,她会帮我带孩子,陪孩子一起玩耍,当我听到孩子清脆的笑声,我的累便一扫而光。婆婆经常对我说:“孩子,找了你,是我前世修来的褔呀,我老了,帮不上你的忙,反而给你添麻烦,这个家真难为你了。”这一刻,我明白老人已把我当女儿看待了。
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对自己家人要关心、关爱,而且还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邻居们也要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助。我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时邻居朋友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多年来,我与邻居和谐相处,相互间彼此尊重,也结下了很好的人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平时生活中我还注意以身作则,敬老尊长。自结婚起,双方父母离自家很近。对双方老人我和丈夫都十分尊敬和孝顺。不仅在生活上予以照顾,家中大小事也征询他们意见,使他们觉得受尊重,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女儿礼貌懂事、健康活泼,小小的年纪就非常为大人着想。一家人相亲相爱,再大的困难和风雨都不算什么,我为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庭而深感安慰。
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父慈子孝、相信相爱、其乐融融,生活在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使我更有动力努力工作,严于律己,用自己的言行去带动更多的人,建设我们和谐的大家庭,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叫小多,今年59岁,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可是我们全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我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忙。我们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自20__年9月妻子因病导致下肢瘫痪,我就担负起家里的一切事情,为了不让我被家中事务分心,我主动承担起了照看妻子日常起居,做家务、做饭等很多事情,家里家外操持得有条不紊虽然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不足以挂齿,但它就象催化剂使我们的感情日益融洽、家庭和睦、欢乐。许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家庭如此融洽?”我认为,只要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妻子还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德育人。我说应当是“有一个和谐的家庭”在支持。在我的这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可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构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礼貌家风。
邻里和睦,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我们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们都热心帮忙。我们一家人都期望经过自我的微薄之力,用自我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勤俭持家我们的家庭倡导礼貌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消费、勤俭节俭。虽然此刻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我们家注重美化环境,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一个幸福、欢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仅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仅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马文莉家庭,梨树县泉眼岭乡东泉村二社,家庭成员8人。马文莉,女,1977年8月22日出生,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也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的家庭成员有8口人,其中包括她们可爱懂事的儿子,辛勤劳作的公公婆婆,还有她大哥一家三口人。近几年来马文莉一家把营建绿色家庭,践行绿色生活,作为家庭的主要目标,希望通过她家的带动,让绿水更绿,家园更美,让邻里之间更加和谐健康,引领乡村生活新风尚。
勤俭节约,共建绿色生活。作为黑土地上的农民,马文莉家庭深知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都是农民的'汗水的结晶,也是重要经济来源。尽管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但依然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坚持要勤俭持家、艰苦奋斗,积极响应“光盘”行动,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每次淘米做饭时,婆婆郭秀芝定量按需准备不留剩饭,还把淘米水留下来,浇花、浇菜地。平时把洗衣服不用的废水留起来二次利用,用来拖地、抹厨房灶台,擦桌子、椅子。就连平常家里孩子喝的饮料瓶她都给利用上,留着春天系秧苗用。家里有这样的模范婆婆,自然一家人就都被带动。马文莉一家对室内室外环境都特别注重,她们都特别喜欢自家的大院干净整洁,平常都是养鱼、养花、养草等,净化空气还陶冶情操。
携手同行,共建和谐生活。夫妻俩孝敬公婆,平常家里有重活、累活、脏活,夫妻俩都抢着干,从来不让公公婆婆受累。家里有好吃的,好喝的都是第一时间拿给老人吃喝。屋里屋外、庭前院后也打理的井井有条,对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马文莉和妯娌之间也相处得亲如姐妹,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氛围熏陶下孩子们相处的也十分融洽,她以宽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团结邻里,共建健康生活。马文莉一家不仅做到家里和谐,邻里之间也相处的十分融洽,村里不管谁家有困难她们总是伸出援助之手,经常自发的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慰问贫困妇女、儿童和独居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和爱心。她们一家人特别爱好舞蹈文化,家人们决定自发组织带领妇女群众跳广场舞、健身老年舞、大秧歌。村里的妇女群众在她家的带领下踊跃参加,从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队伍越来越强大。每个人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转变成舞蹈精英,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自信的笑。村里跳舞的人多了,打牌的人少了,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文明乡风。
20xx年,马文莉家庭获得四平市“最美家庭”。20xx年,获得吉林省“最美家庭”标兵。
小家庭秉承严谨之律、遵从廉洁之纪,用一言一行践行着清正廉洁的良好家风。他们夫妻工作十多年来,始终牢记“以廉律己、以勤治事、以公处人”的古训,一直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清心内敛、廉洁务实。一家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当好反腐倡廉的宣传员、未雨绸缪的监督员和抵御诱惑的守门员,甘于清贫,淡泊名利,倡导清廉则无畏、秉公则无私,不越法纪红线,守住廉洁底线,把家庭建设成抵制腐败的“坚固防线”,用真心和行动赢得了组织和同事的信任。
作为X市农科院的办公室主任,负责着办公采购、车辆管理、会务接待、建设维修等这些关键工作,发挥着上传下达、沟通各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他始终将“三服务”理念牢记心头,主动在一线了解诉求,解决了农业科研人员在工作实施、后勤保障中遇到的多个问题。他秉持公心,立场坚定,坚守廉洁底线,不拿服务对象一针一线,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他时常提醒自己和家人,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珍惜组织交给的工作机会,必须把握“三个务必”:一是务必要心底纯净,双手干净,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诱惑坚决说不;二是务必要处事公正,为人坦荡,对同志们的需求和服务对象的要求要不偏不倚;三是务必要尚俭戒奢,勤俭节约,为单位干事创业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同事们都听说过他为了给单位采购节约经费,货比三家,与商户讨价还价,惹的商户老板一脸嫌弃的“糗事”。
妻子作为X区实验学校的校办主任,夫妻二人的职责中有不少“相似点”,他们时常在家里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如何提高工作服务质量,遇到困惑相互提点,互帮互助。同时,他们也是彼此的廉洁“监督员”,时刻吹吹家庭“廉洁风”、经常算算家庭“廉政账”,真正做到不取份外之物、不收义外之财,从未接受过服务对象的礼物、礼金和宴请,一起构筑了一道家庭清正廉洁线。打开他们夫妻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多篇关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文章映入眼帘。
作为父母,他们也注重对孩子从生活细节上进行廉洁教育,时刻提醒要“戒奢戒贪戒惰”。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尊重师长、勤俭节约、不贪不占、不慕虚荣的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吃菜根淡中有味,守清廉梦里不惊”,海同志以知足、感恩之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努力追求精神境界的不断提升,用党员的初心呵护起“廉洁”这片净土,使他的家庭真正成为冷暖与共、正气满满、幸福长久的港湾!
在xx市xx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民组有这样一个家庭,20xx年里,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婆媳、夫妻始终和和睦睦,被当地人们传为话。
一走进、李家,就会看到:院内整洁有序、窗明洁净,室内的摆设虽然不很豪华却收拾得井然有序。82岁母亲杨善秀老人正坐在沙发上,高兴地看着电视节目。
每当客人、邻居和老人谈起她的儿媳李时,老人特别满足地说:“结婚就在一起住,20xx年,我这儿媳没的挑。这20xx年里洗洗涮涮都是她的事,亲闺女也比不上她。有好吃的他们就吃一顿,然后留下来我多吃几顿。”李,今年38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脱贫致富,用贤惠体贴关爱家人,用正直和善良帮助困难乡亲,终于赢得了家和、民富、万事兴,树立起新时期农村青年妇女的新形象。
1993年,李嫁到了xx街道办事处行政村xx村村民老李家,当时面对她的是这样的状况:3万多元的债务,上有公婆、下有小姑子和5个哥哥……邻居们在背地里议论:“老李家里里外外一大堆操心事,老的老,小的小,苦日子在后头呢,过不了多久,新媳妇就得分家另过。”然而,善良、正直与不服输的个性使李勇敢地接受了这一切,并知难而进。她要与全家同甘共苦,共谋富路,让日子一天天过得好起来,创建出一个文明富裕的家庭。
老李家原有两亩葡萄田,李利用自家的这一条件,把脱贫致富的目光选定在发展葡萄种植业上。她通过到外地学习取经,到市场考察行情,意识到要使种植葡萄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必须更新品种,选择产量高、口味好、适合市场需求的葡萄。她的想法开始曾遭到婆婆和家人的坚决反对,他们满足于老品种带来的既得微薄经济收入,生怕李搞新品种砸了锅。在李一再说服下,家人最后同意留出三分地做实验田。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向娘家借了4000元钱,买来了新品种葡萄苗,一头扎进实验田里,精心栽培,细心管理,同时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她还在葡萄档间种上百合花等矮棵作物,当年便收回4000元的投资。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新品种结出的葡萄果粒大、颜色正、味道好,一上市便供不应求。葡萄给家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但还清了3万多元的债务,而且还建了5间房子,整套的家用电器也搬回了家。日子越过越红火,真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
在家庭美德方面,20xx年如一日,李精心伺候着老人,从不嫌脏,毫无怨言,老人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
当谈起家庭和睦的原因时,李觉得这是父母给了他们一个良好的传统,而尊老爱幼的言传身教又影响了下一代子女。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1994年的春天,、李女儿李出世了,看着活泼可爱的女儿,、李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他们商量着响应国家号召,只要一个孩子,于是在婆婆的支持下他们很快领区了《独生子女光荣证》。婆婆杨善秀每天照看孩子忙忙碌碌,儿子儿媳心里非常感动,这更增加了这个大家庭的亲情。从此以后,这个大家庭里又多了一份天伦之乐。现如今的李是个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的六年级学生,担任六年级中队的中队长。从入学以来,她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她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她热爱劳动,积极带领少先队员参加少先队开展的各项有益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她求知欲强,课堂上,她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从一年级至今学习成绩均能保持在班级的前五名。几年来,李xx同学多次获得表彰,自一年级以来,每学期都荣获学校“三好生”的称号,还几次获学校“优秀班干部”的称号。此外,她还多次在校级的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在成绩面前,她从不骄傲,仍然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标准。
20xx年里,在、李记忆中,全家人始终都互相关爱,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遇到事情就坐下来共同商量。这样幸福和睦的家庭不仅让全家人感到温暖,同时也带动了全村108户家庭争创文明家庭的积极性。
小张是xx市x村下13组的一名普通村民,一直在家务农,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村干部和村民普遍认可的好同志。其妻子刘素娥平时为人低调,待人和善、有礼,自结婚以来恪守妻子本分,尊老爱幼,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夫妻俩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辛勤劳动,带动致富。
种植双季稻、花生10多亩面积,在村里起带头致富作用,乡、村干部吩咐的事均能按时完成,是村里、队里的好榜样。
二、真心待人。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村民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勤俭持家,弘扬家庭美德。
积极倡导男女平等,在村民代表会议中积极提议,并始终维护广大妇女同志的权益,为广大妇女同志争取在村里的各种应有的权利。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互相支持,互相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
四、孝敬老人、教子有方。
家里有一位80多岁的老父亲,是50年代开始在村中担任村干部的老同志,现已退休在家,平时的生活都是小张夫妇照顾。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具有独立人格,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小张夫妇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教育和感化自己的子女,虽然家庭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竭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全面发展。他们有两子一女,从小要求严格,并教他们待人处事的道理。子女均待人有礼貌,性格温和,从不在村里和人吵架闹事,成年后,在外学习开车技术等,挣钱贴补家用。去年上半年全家买了辆代步车。
五、妻子生病照顾细致周到。
小张妻子刘素娥自去年下半年开始,被查出有严重风湿病,一直在邵阳进行治疗,但效果不是和理想,手脚不便,生活不能自理。小张不离不弃,一直细致照顾,在医院时陪床照顾,在家也伺候的很周到。今年年初,小张一家转院去长沙治疗刘素娥的风湿病,目前情况得到了一些控制,但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需要坚持。从去年到今年,治疗费用已经超过5万元,今后还需要更多。小张一句话没说,取出全部积蓄,另外,子女均拿出钱补贴母亲的住院费和治疗费。女儿虽已嫁出,但经常回娘家伺候母亲,帮助照顾年迈的爷爷,并经常开导母亲刘素娥,增强她战胜病魔的信心。
综上所述,小张家庭事迹典型,各方面表现突出,特评他们家庭为“最美家庭”,同时也愿天下所有家庭都能成为最美家庭,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更加美丽。
小袁,是xx乡xx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虽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来,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她勤劳致富彰显女性本色。她生长在农村,扎根农村,深刻领会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她不失时机抓住发展的机遇,顺应市场需求和政府需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广开门路,多种经营,走出了一条勤劳致富路。1998年,小袁她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带头退耕还林,帮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护工程 100余亩,承包村民山林300亩发展竹产业,现竹产业已经成为xx乡的支柱产业,农民因竹产业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xx年荣获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称号。
她乐观向上从容面对生活。她只有一个小学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却经历着一些不平凡的事。当初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持她。乡亲们也冷嘲热讽,认为她一个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实际了。可她为了自己的信念,不顾丈夫的反对和乡亲的嘲讽,把3个孩子丢给了丈夫,一个人跑项目,找资金,签合同,还经常一个人上山植树造林,并吃住在山上。后来丈夫被她的执着感动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还林项目,还帮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项目,乡亲们也被他们一家的坚定信念感动着,当初嘲讽她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小袁真了不起。现在,她每天都乐观的生活着,在50岁时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入乡里的文艺队,自导自演"十八奇",她的乐观精神感染着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她教子有方教会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现与儿子和儿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顺、懂事是她这辈子的收获。两个女儿经常回家看望双亲,儿媳更是把他们当着亲爹亲妈一样的孝顺。在她的感染下,初中毕业的儿子现正自考大专,他说,因为曾经的年少不懂事,放弃了学业,现在自己已成家立业了,要多学习才能赶上时代的节拍,不让自己的人生留遗憾。小两口经营着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两口在农亲时节就帮助他们打理店面,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着他们的孙子出世。
她团结邻里助推社会和谐。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小袁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小袁说:"她们现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带动当地的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儿子准备结合赤水的旅游产业,在xx乡开一家农家乐,带动旅游发展,带动乡们就业,共同增收致富。
他们是夫妻,共同守护着一个家,撑起一片天;他们是战友,疫情来临,同请战,上前线,在防控前线鏖战病毒,不胜不归;他们也是知己,危难时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相知相惜,相扶相持,携手共渡难关,并肩共担风雨。
和这对党员夫妻,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演绎着别样的精彩故事。
妻子是如东县中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作为一线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冲到最前线,在医院门诊做好预检分诊、测温、咨询等工作,并组织科内人员学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制定应急预案。面对企业招工、体检人员来源复杂,每日进行防控督查,加强并落实二次测温,保证每一个防控细节落实到位。随着上海疫情的不断扩散,她主动请缨参加上海核酸采样。踩着月光去上海,披着星光回如东,连着几天凌晨三点起床、穿上纸尿裤、全天不吃不喝,进入上海浦东高东镇各个小区进行核酸采样。负责的是是密集人员特殊的几栋楼,没有任何迟疑和退缩,坚持爬楼上门采样,连续采样12个小时,高强度强耗能,颈椎狭窄伴突出,腰椎侧弯的老毛病让她头昏眼花,但是坚强的意志支撑着她,高质量完成采样任务。
丈夫是县公务用车管理服务中心主任,负责车管中心日常全面工作,同时还要对重点人员、隔离人员转运用车等进行疫情防控保障用车调度。在当下这时刻,始终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投身在抗疫第一线,无论防疫物资发放、环境消毒、车辆消毒、司勤人员的用餐,还是在县高速卡口核酸标本转运中人员、车辆的排班、与卫健委各点位之间的配合、车辆行驶的线路等等,他都是事无巨细,亲自把关。
4月1日晚在海福特宾馆人员转运点带班时,不慎摔跤造成左胸第11肋骨骨折,为了方便工作毅然拒绝住院治疗,而是选择在单位值班室进行一边休养一边工作,用他的话说:“我的腰虽然不能动,但嘴和手还能工作呀!”摔伤的第二天,正好接到医院派往上海浦东核酸采样的任务,去还是不去,成为纠结的心结。“你放心去执行任务,我能照顾好自己,放心吧,我是打不倒的战士”!张小阳为妻子宽心,全力支持出征上海。重伤不下火线,值班室的床就是他24小时的工作岗位,在他的床头柜上,一部对讲机时刻与调度室、安全组同志保持联系。只要卫健高速卡口工作群里有工作指示,立即安排解决。并且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合理的建设性意见,制定了一系列要求和工作提示以便各环节人员无缝对接。
王,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我们齐七小区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王家庭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为丰富小区居民健康快乐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退休以后的王夫妇俩,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也是文明小区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仅是小区的文艺骨干,还在周家渡各小区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他们一家,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看书、看报、制作科普宣传版面、写读书笔记、收集整理各种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们的一大爱好。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闲暇之余,家庭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使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共享学习乐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台。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过家庭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小区组建了老年“读报小组”。她深知小区内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粮而难与人沟通的困惑,动员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读报小组”中来。使小区老年朋友有了一个了解国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谈天说地侃新闻、倾诉心里话的场所。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学习需求,王阿姨备足了功课.如:通俗易懂的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纠纷问题等。如:“5.12”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地震来临如何避险?”教会老人们如何应对地震小常识的同时,也动员他们一起参与慈善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她的“读报小组”,曾被周家渡街道评为“优秀读报小组”的光荣称号。
十年前,为抵制陋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也与小区居民共享由新科学带来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觉肩负起小区普及科学文化的重任,在楼道里设立了“科普园地”。把科学生活的理念以宣传版面的形式传递到每家每户,每月一期刊登在楼道的“科普园地”上。大到世博、奥运、文明礼仪知识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内容包罗万象。如:使用家电节能的小窍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防止肥胖也应该从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时机结合突发事件及时编写科普小常识。如:浦三路加油站发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题“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的宣传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传规范文明行为的漫画系列插图,挂在楼道内。
年高79岁王阿姨和她81岁的老爱人,为了使科普宣传版面做得既图文并茂又美观大方,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学剪纸、学绘画、练写仿宋字、学写毛笔字,每一块科普宣传版面都凝聚着他们夫妇俩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妇俩,你来写字我磨墨;你来剪纸我画画。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传版面总能吸引居民们的眼球,更是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十年来,使科普文化知识从楼组传播到小区十个楼组乃至整个小区。
十年来,王阿姨夫妇俩制作的宣传版面,共有167块;十年来,王阿姨自始至终辛勤地耕耘着她的“读报小组”、“楼组文化”象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小区科普事业上,难能可贵!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实!
一个立足小区、发挥特长,用满腔热情为我们齐七居民区普及科学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王家庭,在崇尚科学文化的今天,无疑是我们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无量!
家庭
家训:
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为先
爱人是北京老年医院消化科的护士长,当抗击疫情的号角吹响,作为北京市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员,甄护士长与135名同事第一批出发,驰援武汉协和医院西院。
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为了不让远在前线的妻子分心,他担了全部家务,照顾老人、辅导孩子、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抗疫前线的甄护士长一刻都不曾松懈,35间病房、50张床,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她尽己所能帮助患者解决输液困难问题,保证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利用休息时间为大家指导防护知识。
还在读小学的儿子范宇然虽然很想念妈妈,知道妈妈的工作很忙后,便很懂事的把对妈妈的想念放在心中,偶尔的通讯联系中也是全力支持妈妈的工作,让妈妈不要担心。
在历经了65个日夜的艰苦鏖战之后,北京援鄂医疗队胜利归来。作为家属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北京日报也登载了他们的事迹。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小明和小美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xx年,小明小美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小明与小美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小明,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xx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让小明欣慰的是,婆媳关系这个千古难题,在他们家却不用烦扰。18年来,他的妻子从未与公婆拌过嘴红过脸。他的母亲今年63岁,父亲67岁。20xx年父亲患了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父亲出院后,他们便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小明是个大孝子,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他不惜代价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工作多么累,压力多么大,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父亲能早日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小美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儿园的事情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微薄之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关照下,小明的父亲如今已经能够左手拿勺吃饭,拄着拐杖去遛弯了。
小明的弟弟20xx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小美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小明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xx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小明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小明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小明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小明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新北市一名许姓男子,因为碎碎念被妻子回嘴,竟将她拖到地上重压颈部,造成她四肢瘫痪,过程还被年仅7岁的女儿目睹,令她终身留下不能磨灭的阴影。家庭暴力的事件,不但在印度发生,在香港也时常发生。在20xx年,全港家庭暴力个案多达7,725宗。为甚麽会有这麽多的家庭悲剧呢?
这类家庭有两种特徵——隔膜和磨擦。只要在厚厚的隔膜上加上少许的磨擦,便很容易造成家庭惨剧。隔膜的成因包括有科技丶忙碌和疲倦。彼此埋怨,吵架和批评都是磨擦的导火线。科技可以令人沉迷,上瘾,不能自制,令家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减少,造成隔膜。都市人的忙碌使人身心俱疲,失去耐性与宝贵的家人沟通。隔膜慢慢堆叠,便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厚。欠缺包容与体谅,便容易与家人造成冲突,形成磨擦,继而演变成悲剧。以下,我会给大家两条钥匙去打开和谐家庭的大门。
第一是彼此尊重。爱给我们信心和安全感。但是,如果没有顾及其他人的感受,我们便会「好心做坏事」,说错话丶做错事,伤害了家人。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家人的感受丶空间和意愿。在尊重中,我们不会随便冒犯家人。俗语有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彼此的尊重会把家庭紧紧的维系起来。
第二是多聆听对方的思想和感受。良好沟通是和谐家庭的一个明显特徵,家庭成员相互间乐意和倾听对方心声,便会不知不觉间了解对方的思想和感受,而不会随便作出任何伤害家人的批评。在聆听中,让家人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的尊重,自然会把家人的关系紧紧扣在一起,就像磁石异性相吸一样。
家是讲爱的,不是单讲道理的,因此爱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彼此尊重和体谅。每天都要抽时间和家人谈话,甚至一起游戏,才能维系一个美好的家庭。家庭和谐的好处多不胜数,有了家庭成员的支持,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会得到鼓励,工作充满活力,处理任何事情都能有无比的推动力。当人们完成一天繁忙的工作後,带着疲累的身驱,回到温暖自在的家时,家人的关怀就能帮助自己回复精力,就像手提电话充满了电力一样。和谐家庭是值得我们用一生的精力去维系的。
有句歌词唱到:回家的感觉真好!一提到“家”,总会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家”,是人生的起点,是成长的避风港和归宿。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在这里,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福建省xx县浦源派出所所长詹家便是这样一个温馨小家。从1992年踏上工作岗位,后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至今23年过去了,詹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默默无闻地为群众办实事,献爱心。从警20多年,没有刀光剑影的殊死格斗,也没有惊心动魄的警对决,在平凡的岗位上,詹只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不放过每一个事关群众冷暖的细节;只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作为家中五个子女中的幼子,詹就小就体会到年老的父母将他养育成人的含辛茹苦。
结婚后立马将年老体弱的父母接到身边照顾。现在其父亲已95岁,母亲86岁高龄了。目前一家五口挤在仅六十平方米的小套间内,小学四年级的女儿还和两夫妻同睡一个房间,即使在住房条件这么紧张的情况下,但夫妻俩毫无怨言,默默配合照顾好两个高龄老人。平常要是家中老人(不论是自己父母还是岳父岳母)有个头疼脑热的,他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左右,寻医问药。
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让詹常常早出晚归,工作繁忙时,几天几夜不着家更是家常便饭。对于这一切,作为一名xx县邮政局普通员工的妻子周叶容,她毫无怨言。众所周知,邮政局日常工作紧张忙碌,时常加班加点,但是她从来不觉得苦,回到家中,看到孩子天真的笑脸,听到老人温暖的关怀,她觉得一切疲惫都消失了。结婚十多年来,丈夫对待工作的认真努力,她看在眼里,体谅在心里,在她心中认真工作的男人最有魅力了。不仅如此,她对待工作也从不轻忽,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20xx年更是被评为省级优秀营销员。
孝顺老人,教育孩子,认真工作,这已经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对妻子的辛苦,詹满怀内疚,他常说老婆跟着我吃苦了。家中的两位老人更是常跟左邻右舍夸:“儿子孝顺,更难得的是媳妇孝顺,跟女儿一样呢。”老人家来自农村,手脚勤快,为人淳朴善良,体谅儿子媳妇的不容易,常常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家中唯一的独女,既听话又懂事,成绩优秀,父母加班不在家时,孩子自己乖乖在家学习,给夫妻俩省了不少心。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才能让辛苦抚养自已长大的父母安享晚年,才能培养教育好孩子,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王美丽,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我们齐七小区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王美丽家庭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普及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张泽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夫妻俩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们的努力也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夫妻俩用孝心,爱心、真心演绎了小家庭最温馨的幸福,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朴实的珍贵,幸福的最真实内涵。
王美丽,一个普通人的名字,在我们齐七小区居民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震撼作用,这种震撼不是来自“轰轰烈烈”的壮举,而是来自王美丽家庭长期以来默默无闻为小区居民普及科学文化、为丰富小区居民健康快乐的业余文化生活,所作出的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退休以后的王美丽夫妇俩,是小区志愿者队伍的成员,也是文明小区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女婿王尚杰,不仅是小区的文艺骨干,还在周家渡各小区文化生活的舞台上,留下了熠熠生辉的足迹。他们一家,温馨和睦、其乐融融。看书、看报、制作科普宣传版面、写读书笔记、收集整理各种健康科普等信息是他们的一大爱好。倡导终生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正是他们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闲暇之余,家庭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使家庭不仅是生活的港湾,更是共享学习乐趣、提高生活品味的舞台。
十年前,王阿姨正是通过家庭学习的心得体会,在小区组建了老年“读报小组”。她深知小区内有些老人因缺少精神食粮而难与人沟通的困惑,动员老年朋友一起加入到“读报小组”中来。使小区老年朋友有了一个了解国事、天下事的窗口,提供谈天说地侃新闻、倾诉心里话的场所。为了满足老年人特殊的学习需求,王阿姨备足了功课.如:通俗易懂的国内外形势的宣讲,和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科普新理念,或解答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子女的纠纷问题等。如:“5.12”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大地震的消息传来,“地震来临如何避险?”教会老人们如何应对地震小常识的同时,也动员他们一起参与慈善募捐,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她的“读报小组”,曾被周家渡街道评为“优秀读报小组”的光荣称号。 十年前,为抵制陋习、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同时也与小区居民共享由新科学带来健康新生活的成果,王阿姨自觉肩负起小区普及科学文化的重任,在楼道里设立了“科普园地”。把科学生活的理念以宣传版面的形式传递到每家每户,每月一期刊登在楼道的“科普园地”上。大到世博、奥运、文明礼仪知识方面,小到一日三餐的`饮食起居,内容包罗万象。如:使用家电节能的小窍门、人人养成健康行为、防止肥胖也应该从娃娃抓起等。并不失时机结合突发事件及时编写科普小常识。如:浦三路加油站发生爆炸事故,出了主题“在加油站不能使用手机”的宣传版面。并不定期刊登宣传规范文明行为的漫画系列插图,挂在楼道内。 年高79岁王阿姨和她81岁的老爱人,为了使科普宣传版面做得既图文并茂又美观大方,花费了很多心思在里面。学剪纸、学绘画、练写仿宋字、学写毛笔字,每一块科普宣传版面都凝聚着他们夫妇俩大量的汗水和心血。在王阿姨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夫妇俩,你来写字我磨墨;你来剪纸我画画。一期期精美的科普宣传版面总能吸引居民们的眼球,更是得到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十年来,使科普文化知识从楼组传播到小区十个楼组乃至整个小区。
十年来,王阿姨夫妇俩制作的宣传版面,共有167块;十年来,王阿姨自始至终辛勤地耕耘着她的“读报小组”、“楼组文化”象一颗螺丝钉,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小区科普事业上,难能可贵!她的家庭是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名副其实! 一个立足小区、发挥特长,用满腔热情为我们齐七居民区普及科学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王美丽家庭,在崇尚科学文化的今天,无疑是我们周家渡社区科普示范家庭的杰出代表,功德无量! 最美家庭事迹材料3
小杨,家住成县纸坊镇代塄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自己,爱人,儿子和年迈的婆婆,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经过夫妻的共同努力,建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勤劳善良,儿子懂事聪明,婆婆热心爱人,受到了乡邻们的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小杨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丈夫是一名爱岗敬业的村干部,平时一直忙于村上的工作,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小杨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每逢农忙时,她往往从凌晨四五点就要出门,一直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她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里的老人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她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
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她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发家致富,他的丈夫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妻子并不埋怨他,看丈夫为村民办实事,她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丈夫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在家,都会主动积极地帮助妻子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都与妻子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为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的非常融洽。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理念,邻里之间他们会主动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他们认为只有大家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小杨经常告诫自己好和丈夫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家人和乡邻亲友,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我叫小羊,来自xx省xx县xx镇长龙村委会长龙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和我,还有三个活泼懂事的子女。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子女热情上进,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我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六百多株橡胶和几亩水田。每逢割胶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虽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我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我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我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我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在20__年,村里办了一个竹编企业,我很幸运地成为了竹编厂的技术骨干,并且有幸接待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我的经历也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努力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追求。
我的丈夫是村委会书记,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连续三届当选村委会书记以来,团结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用心做实服务,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联合当地群众办起了一个集养猪、养鱼为一体的养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万元,带领着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我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我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我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丈夫能够有机会为村民服务而感到荣幸,希望我的支持能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希望我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会的工作做得更优秀、实在。虽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我,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我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我育有一子二女,说起儿女,是我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子女们非常地听话懂事,平时他们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不用我操劳,若是碰上割胶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主动地去帮我收胶水,大儿子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一起去割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儿子20__年考上了政法学院,大女儿幼师毕业后边工作边自学函大,小女儿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冲刺。虽然儿女们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他们总是常打电话回来提醒我和丈夫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我们。看到孩子们都如此孝顺和有出息,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我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其实我也没什么诀窍,但我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我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我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一走进宝山屯,就能看见一座砖瓦房,养满鸡鸭的院子虽然看似拥挤,但被收拾的干净整齐,走进房子,窗明几净,各种家电一应俱全,一位年近80的老人正坐在炕上看电视,这便是家,炕上的老人是公公。每当有人与老人谈起儿媳妇的时候,老人总是得意的说:“洪梅嫁到我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跟我们老人红过脸,早些年条件困难,有好吃的,洪梅他们三口人从来不舍得吃,都留给我吃,我体不好,洪梅就借钱带我看病,买补品,跟我的亲女儿一样。虽然我现在去讷河老儿子家生活了,但每年春夏,我都会回来,要不太想他们了”她叫,今年46岁,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她依托科技致富,用贤惠关爱家人,用善良和正直帮助邻里乡亲。
19xx年中专毕业的和丈夫朱振喜结连理,两人是中专的同学,青梅竹马,婚后便定居在了宝山村宝山屯,刚结婚的时候,家里条件特别困难,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结婚的婚房都是借住在别人家,平常就吃馒头咸菜,夫妻俩现在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依然眼中饱满泪花,那真叫一个苦啊。但是苦难并没有打倒夫妇,小两口借钱承包了几亩农田,开始种植黄豆,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还要洗衣做饭,日子虽然辛苦忙碌,但是小两口却乐在其中。可是现实没有想象的美好,那一年的黄豆遭了病,收成一落千丈,不但没有赚到钱,欠的债务也没有还上,雪上加霜的是公公生病急需人照顾。面对这些困难,没有退缩,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她安慰受打击的丈夫,同时把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来赡养。秋去冬来,为贴补家用,和丈夫朱振上山砍柴,再用爬犁拉到山下贩卖,黑龙江的冬天漫长而又寒冷,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30多度,漫天的大雪,刺骨的寒风,都没有阻挡住对家人的爱,她用自己的`双手,靠着卖柴解决了冬天家人的温饱。那个冬天白天砍柴卖柴,晚上回家给公公洗脚按摩,换洗脏衣服,夜深了,等公公熟睡后,她还要和丈夫研究大豆的栽培技术,希望来年的收成可以好一些。就这样,一年过去了,19xx春节过后,怀孕了,即将为人母的她,高兴之余多了一丝担忧,孩子出生后会不会有好日子过,黄豆能不能丰收,公公的病能不能好起来。但是很快,她就重整精神,重新振作,因为她知道只要努力的生活,一切都会变化的。果然,黄天不负有心人,在悉心照料下,老人的病康复了,身体变得硬朗起来;在乡农技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大豆也有了好的收成;19xx年是难忘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和朱振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健康的大胖小子,夫妻俩给孩子起名朱小磊,希望儿子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随着小磊的长大,家的日子也有了起色,盖了新房子,虽说房子不大,但那也是属于自己的窝,自己再也不用住在借来的房子里了。生活好了,有人劝再生一个孩子,一儿一女凑成个“好”字,但是没同意,她说:咱们得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一家只生一个好,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让他受教育,长大后回报社会。这是心声,也是理想,她为这理想努力着。她在种地和照顾老人、孩子之余,开始饲养鸡鸭,起初搞养殖只是想用鸡鸭蛋给老人和孩子补补身体,但是后来她发现,乡里的饭馆,都是从农户家购买鸡鸭,往往还供不应求,她决定把规模扩大,由原来的几只,发展到了几十只,这样既保证了家人的健康,又补贴了家用。19xx年农村集体分地,家的农地变多了,种起来没有原来那么轻松了,往往要在地里一呆就是一天,远在讷河的小叔子一家看到嫂子的辛苦,决定把老人接去讷河照料,但是不肯,在小叔子和老人的一再要求下,最终达成协议,每年的春夏两季老人要回来家,让继续尽孝道。很快小磊到了上初中的年纪,宝山乡没有初中,要读书只能去县里上学,那意味着家里的开销又要变大了,很多人劝,小孩子读完小学,认识几个字就足够了,别念什么初中了,下地干活,还能给你搭把手。反对的说:我不仅要让我孩子读初中还要让他读大学,只要他想读,我就一直供下去。抱着这个信念,种地,养殖,栽木耳段,日子是过的越来越红火,不仅给家里盖了大砖房,更把小磊培养成了大学生,去年小磊顺利从大学毕业,现在成为了信用社的一名工作人员。而仍在努力着,劳动着,她要让好日子一直继续下去……
这是一个祖孙三代同堂的大家庭,互敬互爱,和睦平等,母慈子孝;夫妻遇到事情主动商量配合,互相关心扶助,理解沟通,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就是小汪和小王的家。世间万物因和谐而美丽,因和谐而温馨。社会是这样,家庭也是这样。他们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他们是万家灯火中最平凡不过的那一盏,但他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努力创造自己的生活,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20__年,小汪小王家庭获得上饶市最美家庭提名奖。
一、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建幸福乐家园
小汪与小王于1997年结婚,夫妻两18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敬如宾,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有困难共同面对,出了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成为人人羡慕的模范夫妇。小汪,1971年10月27日出生,1991年7月登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5个年头,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深受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并赢得同事、领导的认可。
在农村,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给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不系统、不专业的,而且现在有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的看护和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于是,深受丈夫园丁情怀感染的汪春梅萌生了办幼儿园的想法。20__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她开办了李宅乡贝贝乐幼儿园。这些年来,靠着他们勤奋的双手和对孩子们的满腔爱心,幼儿园渐渐走上了正轨,众多的留守幼儿在这里得到关爱与欢乐。
除了事业上的进步,他们的家庭生活也非常温馨幸福。最让小汪欣慰的是,婆媳关系这个千古难题,在他们家却不用烦扰。18年来,他的妻子从未与公婆拌过嘴红过脸。他的母亲今年63岁,父亲67岁。20__年父亲患了脑溢血后,留下了后遗症,半身不遂,瘫痪在床。父亲出院后,他们便把两位老人接到家里一起生活。小汪是个大孝子,为了使半身瘫痪的父亲能尽快恢复健康,他不惜代价四处寻医问药。不管工作多么累,压力多么大,他都坚持每天下班后为父亲按摩手脚,帮助父亲做运动。他使出浑身解数,让父亲能早日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看到丈夫那么累,小王疼在心里,她在忙完了幼儿园的事情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抢着为公公端饭送水,以尽儿媳的微薄之力。苍天不负有心人.值得庆幸的是,在两夫妻六年如一日的悉心关照下,小汪的父亲如今已经能够左手拿勺吃饭,拄着拐杖去遛弯了。
小汪的弟弟20__年在外打工时落下了一身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今年已37岁还单身一人。于是,小王与丈夫商量,把小叔子接到家里,悉心照顾。现在他们家祖孙三代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二、携手创办普惠园,热心公益报社会
小汪经常对妻子说,和谐家庭不但要求在家庭中家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上也必须做一个对社会有益,追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文明公民。因此,无论是他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有困难,他们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一份爱心相送,积极参与社会捐献爱心活动。20__年,宗儒源头的小宇杰不慎烫伤,需要多次作植皮手术,医药费不少于八万元。这简直是给本来就贫穷的农村家庭一个致命打击。小汪夫妇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四处奔走相告,呼吁兄弟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小宇杰渡过难关。仅第一次便为小宇杰募捐一万八千多元。如今小宇杰已基本恢复健康,又来园里上学了。小汪两夫妻商议,每学期都为其减免保育费,且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小宇杰,让他忘记痛苦,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三、爱国守法懂诚信,为梦汇聚正能量
在日常生活中,汪王俩夫妻积极维护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积极执行居委会有关规定,配合居委会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他们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促进农村地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为实现大家共同的梦汇聚正能量。
在小汪看来,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只有做到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幸福的家庭。小汪认为,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他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他的努力也让他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他希望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家就像根,永远是落叶的归宿;家就像一件大衣,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代替的温暖;家就像是一瓶陈年佳酿,融进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包含了更多的生命内涵。
她叫盛,1973年10月出生,1995年10月参加工作,在光山县国土资源局工作。她参加工作19年以来,始终坚持勤奋学习、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被她丈夫所在单位的市级局机关多次评为“好媳妇”。盛丈夫刘在县直事业单位工作,他们结婚18年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夫妻间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一、互敬互爱,家庭和睦
盛丈夫是一个有极事业心的人,他工作上的事情比较多,家中事情几乎顾不上,为让丈夫安心工作,她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活,包括教育儿子,孝敬父母。为料理好家务,长期以来,她养成了中午不休息的习惯,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丈夫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她也不例外。盛和丈夫从结婚到现在共同牵手走过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虽然没有那种轰轰烈烈的爱情,但他们彼此相敬如宾,恩爱有加,孝敬老人,任劳任怨。兄弟姐妹之间团结和睦,有困难互相帮助,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也得到邻里的赞扬。
二、尊重老人,奉献爱心
家庭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婆媳关系是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也是关系家庭和睦、幸福美满的要素之一。有人说:天下的婆媳关系最难处,是一对天生的矛盾无法解决。盛从来不这么认为,而且在与公婆的相处中得到很多很多的温暖。结婚十几年来,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入到一家人的身上,从结婚到现在,从没和公公、婆婆红过脸,吵过架,彼此尊重,相处融洽,盛用自己的真诚,孝心换来了家庭的美满、幸福。
深知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组成一家既是缘份,能够和睦相处更是不容易,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是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家可以不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温馨的,还有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坦诚相待等等。“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是所有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缘份。”盛经常这样说。所以,她也经常告慰自己要知足常乐,善待家人。
妻子,中共党员,是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丈夫是太原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他们是同学、是夫妻、更是战友。
清明假期,像晓田两口子这样的双医生家庭,可以同时休息3天陪伴年幼的孩子是件难得的事情。但是4月3日凌晨,两人的手机同时传来急促的电话铃声,立刻取消休假,随时待命。
在“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感召下,有8年多党龄的妻子积极请战,加入市二院应急核酸采样队,随时准备投入工作。丈夫也同样加入市中心医院核酸采样队。为了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他们将幼小的孩子托付给长辈照顾,虽然都心怀不舍与歉疚,但是身为党员和医者,他们心有灵犀:舍小家顾大家!
自4月3日以来,夫妇跟随所在团队,从最初的小店区到晋源区、万柏林区等,都留下了他们的脚步和汗水。虽然辛苦,但他们觉得能利用本职技能冲锋在抗疫一线,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是这个时代最幸福的事情。
我叫小要,来自海南省xx县xx镇长龙村委会长龙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爱人和我,还有三个活泼懂事的子女。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爱岗敬业,事业有成,子女热情上进,受到了乡邻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里,我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同时协助丈夫管理好家里种植的六百多株橡胶和几亩水田。每逢割胶时,往往从凌晨三四点就要出门,一忙就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虽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对于家里的老人长辈我都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我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我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作为一名农村妇女,我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共同发家致富。在20xx年,村里办了一个竹编企业,我很幸运地成为了竹编厂的技术骨干,并且有幸接待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妇女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时我的经历也鼓舞和带动了更多的农村妇女努力提高素质,实现自我追求。
我的丈夫是村委会书记,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连续三届当选村委会书记以来,团结带领着村两委班子,用心做实服务,帮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联合当地群众办起了一个集养猪、养鱼为一体的养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万元,带领着全村村民发家致富。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我并不埋怨他,看到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到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我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我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为丈夫能够有机会为村民服务而感到荣幸,希望我的支持能成为他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希望我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会的工作做得更优秀、实在。虽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会主动地帮我,承担起丈夫在家应承担的责任,对于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总会主动与我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我育有一子二女,说起儿女,是我和丈夫最大的骄傲。子女们非常地听话懂事,平时他们在家,扫地、做饭等家务都不用我操劳,若是碰上割胶的时候,他们也都会主动地去帮我收胶水,大儿子有时候还会主动和我一起去割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大儿子20xx年考上了政法学院,大女儿幼师毕业后边工作边自学函大,小女儿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冲刺。虽然儿女们在家的时间少了,但是在外的他们总是常打电话回来提醒我和丈夫注意身体,每当节假日回家时总带些好吃好用的礼物回来孝敬我们。看到孩子们都如此孝顺和有出息,自己心里总是美滋滋的。乡邻们有时会问起我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其实我也没什么诀窍,但我觉得言传身教,做好行动表率非常重要,与其说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认认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们当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资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时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会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争取做到任劳任怨、勤俭持家、肯于吃苦以及尊老爱幼,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许多,但是也可以获得许多幸福。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我们全家人都一直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我们知道的,就一定会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去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我经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愿每一天都增加一个“最美家庭”,使得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乡亲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我原来工作的村卫生室有4名医生,活不多,我们都觉得这里更需要我们。”小谢说,船上的日子确实很苦,20xx年以前连电视都看不了,家里的收音机不知道听坏了多少台。“开始几年熬不住的时候也想过离开,可是乡亲们需要我,我和乡亲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离不开他们了。”20xx年,小谢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分管妇联和计生工作。
小谢告诉记者,刚到船头咀时,湖上常有大风大浪,让她这个“旱鸭子”很不适应。“有时候一个浪拍过来,立马浑身就湿透了,我就紧紧地把住船沿儿,一刻也不敢松手。之前那个皮质的药箱落到水里散了架,我就自己用木头重新做了一个,到现在用了十多年还好好的。”记者注意到,只要一坐到船上,小谢就始终把药箱紧紧抱在怀里。
如今,小谢的兄弟姐妹几乎都外出打工,哥哥一家人一年能赚上7万元左右,而小谢夫妻俩一年的收入还不到2万元。她说,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能出钱把村卫生室再好好修缮一下,再给配备一艘专供出诊用的小汽艇。“这艘船屋已经好几年没修过了,下雨天还会漏雨。”
“她就像我的亲人一样”
顺着村卫生室的后门走出去,记者来到了村民段秀的家。段秀说,自己患有比较严重的关节炎,需要定期到村卫生室就诊。今年洪湖水小,出门不方便,就干脆把船靠过来住了
记者见到小谢时,她正要去村民董继财家。今年59岁的董继财去年12月做了肺叶切除手术,恢复期需要定期打针吃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来回颠簸,小谢便定时送医上门。今年洪湖大旱,水浅的地方,机船无法通过,她就从老乡家里借了一条更小的船,一路用竹篙杆撑了过去。小谢说,为了挨家挨户发放净水药品,她特意准备了胶鞋和探路棍,到了船过不去的地方就换上胶鞋,拄着拐杖走过去。
说起董继财,还有一个小插曲。小谢说,原本老董是坚持自己上门就诊的,有一次该就诊了却迟迟不见人来,她便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老董因为在卫生室欠了账还不上,不好意思再来了。此后,小谢往老董家跑得很勤。
小谢说,去年涝灾、今年旱灾,渔民的收成受了很大影响,欠账总是难免的,可不能因为他们手头不方便,就耽误了给他们治病。在小谢家里,记者看到了她的记账本,截至去年年底,没收回来的医药费总共有11903元。这其中,还不包括由于一些渔民的迁移而留下的8000元死账。而令谢感动的是,每到年底,渔民们总是给她送来自家养的鱼,即使她一再谢绝,还是会有人趁她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鱼放在卫生室门口。
记者离开村卫生室的时候大约是19时。在返回岸边的途中,天色渐暗,湖面变成黑漆漆的一片,记者乘坐的小船竟迷失了方向,在水上打起了转转。
6月9日20时左右,小谢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洪湖下雨了,这会儿正在关窗户呢。她说,之前洪湖也下了雨,但降雨量只有10毫米,洪湖水位还不高,船还是划不起来,那也得出诊呀。打电话时,她刚出完诊回家不久……
我叫张,是周宁县实验幼儿园的一名幼教。2019年12月,我嫁进了这个家庭。当时家里有我公公、婆婆、丈夫和我。我们一家4口,相亲相爱,其乐融融。2019年,我丈夫在下海的热潮中辞去了教师一职,一人到上海做生意,留下一个4岁的儿子以及两位老人给我照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9年3月,对我来说是灰色的一年。当年我的父亲在正月过世。我还没从悲痛中走出来。我那一向乐观开朗的婆婆又被查出是肺癌晚期,这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是当头一棒。在丈夫的极力劝说下,婆婆终于答应到上海接受治疗。
婆婆在上海治疗期间。我因为孩子小,又要上班,没能去照顾,心里很是不安。只好天天给婆婆打电话问候,了解她的病情,婆婆总是乐观的说:“没事,好多了,过几天就能出院了,你在家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自己身体一定要多注意啊……”每次接完婆婆的电话,我总要大哭一下。她自己生病了,还不忘关心我。终于迎来了暑假,我把儿子寄在娘家喂养,整整两个月陪伴在婆婆身边。每天给婆婆讲些励志的故事,婆婆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为了更好的方便照顾,我们把婆婆从上海肿瘤医院转院回到福州肿瘤医院,于是,我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孩子去看望她,安慰她,让她心情舒畅。看着婆婆那消瘦的脸颊以及脱落的头发,我总是偷偷躲进卫生间止不住的泪流满面。接下来的日子,婆婆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医院发了病危通知书,我们只好带婆婆回周宁。可是,在家的每个晚上,婆婆总是全身痛的睡不着,但为了不影响到我们,她咬着被角强忍着不发出声音。在家人的极力劝说下,婆婆才肯住到周宁医院。每天下班后,我总是换着花样,精心熬制各种营养汤送到医院,并一口一口地喂给老人吃,由于并发症感染,婆婆满嘴都溃疡了,根本无法张大嘴巴,我只好用吸管让婆婆慢慢的吸。由于病情扩散,婆婆全身不能动弹、大小便失禁。婆婆是个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给老人换好几次床单、裤子。忙活完婆婆我再回家忙家务,忙孩子。休息日全天伺候,婆婆爱吃什么,我就买什么,照顾的间隙逗老人说笑,婆婆的心情也好了很多,婆婆逢人便说:“有女儿不如有个好儿媳,我家媳妇待我比亲闺女还亲。同病房的人也都说,跟亲闺女一样。
虽为婆婆花费了巨额的医疗费,但婆婆最后还是撒手人寰,留下了年迈的公公,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我的肩上。我一边工作一边尽孝,下班后忙买菜,煮饭,收拾屋子,照顾老人孩子,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我也没有任何怨言。
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晚辈应该做的,我们自己也会变老,这也是给我们的孩子做个榜样。
杨爱莲,家住成县纸坊镇代塄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拥有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自己,爱人,儿子和年迈的婆婆,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来经过夫妻的共同努力,建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丈夫勤劳善良,儿子懂事聪明,婆婆热心爱人,受到了乡邻们的称赞和好评。
身为人妻,人母和人媳的杨爱莲一直坚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孝顺和勤劳,尽心尽力地做好一切照顾好老人和孩子,关心体贴丈夫。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她的家庭变得更加温暖。丈夫是一名爱岗敬业的村干部,平时一直忙于村上的工作,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工作,杨爱莲会主动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务。每逢农忙时,她往往从凌晨四五点就要出门,一直忙到中午,虽然劳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她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长辈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对于家里的老人能尽责尽孝,每当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脸,她心里如同吃了蜜糖一样的甜。
作为一名农村妇女她一直主张主动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发家致富,他的丈夫工作非常积极努力,严肃,敬业,奉献是群众对他的评价。由于工作比较繁忙,丈夫照顾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但妻子并不埋怨他,看丈夫为村民办实事,她的心里也非常骄傲,心里更多的是一种喜悦和幸福。对于丈夫的工作,她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丈夫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只要一有空在家,都会主动积极地帮助妻子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都与妻子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为生活琐事而吵架,两人相处的非常融洽。
幸福美满家庭的建立离不开和乡邻们的和睦相处。在对待邻里关系上,他们全家人都坚持着“邻里关系,亲如兄弟,情同手足”的理念,邻里之间他们会主动帮助大家,为大家排忧解难,他们认为只有大家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他们总结出了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杨爱莲经常告诫自己好和丈夫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家人和乡邻亲友,他们的努力让他们收获了幸福和温暖。
在凌源市三十家子镇姜杖子村葛家沟组,有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25年前,父亲含辛茹苦将女儿养育成人;25年后,父亲患病,女儿放弃高薪的工作和大城市的优越条件,义无反顾的回到偏僻的小山村全力照顾身患脑出血伴股骨头坏死的父亲,不离不弃,用孝心演绎着一段没有血脉亲情,但却有着骨肉相连的那一份难以割舍的人间真情……
25年前,经历婚姻和家庭变故的葛,在宋杖子镇抱养了刚出生5天的女婴,取名葛。从小懂事孝顺、聪明勤奋的葛在20岁那年,被沈阳大学食品检测专业录取,毕业后被大连金州区金华中外合资大酒店聘为员工。葛暗下决心,等工作稳定后,就把父亲接到身边照顾,就在葛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父亲高血压并发症脑出血伴股骨头坏死突然发作,生命危在旦夕。接到亲属的电话,葛急速赶回来直奔医院,所有的亲戚都在医院等她回来决定手术的事,当时有个姑姑和她说,你爸病情这么严重,做手术也不一定咋样,家里也没什么积蓄,不然就别做手术了,葛果断的说,那可不行,无论结果怎样,我都必须给我爸做这个手术,她边哭边说,没有爸爸,我就没家了,她当即在手术单上签了字。做完手术,葛在医院里昏睡了7天,虽然从死神里把他拉了回来,但是左侧身体失去了知觉,生活不能自理。面对残酷的现实,想着含辛茹苦的父亲将自己养育成人,还没享过一天福就病倒了,葛心如刀绞。她想,如今她就是这个家里的顶梁柱了,她要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无论如何她也要把父亲照顾好。于是,她毅然放弃了工作,决定在家全力照顾父亲。父亲刚出院的一个月,她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父亲躺着睡一会,就让给抱起来坐一会,父亲身体很胖,每次抱父亲坐起来她得费好大的劲。刚想休息一会,父亲又说大腿疼,还得给揉。一会又要拉一会又要尿的,总是反复的折腾。就这样,在葛没日没夜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有很大好转,一个月后,就能搀着拄拐下地走路了,由于父亲一条腿没有知觉,葛就想个办法,在父亲脚上拴个布袋,她在前边拽着这个布袋,父亲往前迈步。本无多少积蓄的葛连父亲的住院费都不够,但是为了让父亲尽可能的恢复好,她四处筹钱求医问药。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父亲终于自己拄拐能走路了。父亲由于病情所致,性情发生了改变,稍不顺心就发脾气,每当这时,葛既心疼又委屈,心疼的是父亲刚53岁就重病在身,委屈的是,势单力孤的她过早的经历人生的磨难。想想自己刚24岁,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在这个小山沟里困着,她有说不出的委屈,有时自己郁闷的时候,也想过把父亲送到养老院去,但是又有许多的不舍。
孝心能感天动地,上天很眷顾这个孝女,正当她身处窘境、孤单无助的紧要关头,她通过网络结识了在三十家子高速服务区工作的黎江,在两个人的交往中,了解到葛处境,她的孝心打动了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深深的爱上这个无助的女孩,他决定和葛一起,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黎江的举动得到了父母支持,母亲表示儿子媳妇结婚后,让儿媳带着她父亲一起到婆家来生活,这样全家人可以一起照顾葛父亲。婚后,女婿就把岳父接到家中,专门腾出一间屋子让他住,全家人都以葛父亲为中心,尽量让他尽快适应这个大家庭。每年冬天,由于天短,加上家里有个买卖,葛婆家都吃两顿饭,今年,由于葛父亲在这里,尽管生意再忙,他家也吃三顿饭,葛父亲见一家人对他这么好,对于给这个家带来那么多麻烦有些于心不忍,在那住了一冬,现在暖和了,执意要回自己的家,老亲家一家再三挽留,葛还是执意回了家。无奈葛婆婆让儿媳先陪父亲回家住一段,让她给父亲做工作,尽早回到她们家,大家一起照顾葛,也能给葛减少很多负担。
葛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贴、相互关爱,生活美满幸福,婆婆待媳妇如亲生女儿一般,婆婆说,从小到大喊的第一声妈是我,我理应把她当亲生女儿对待。葛从小没享受过母爱,如今她在婆婆身上得到了,她把婆婆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啥事都和婆婆说,遇到不顺心的事,婆婆就安慰她。葛丈夫在妻子孝心的感染下,对岳父也是精心照顾。葛玉强是幸运的,上天赐给他一个大孝女;葛是幸运的,上天赐给她一个疼她、爱她、理解她的好老公的同时,还赐给她一个如亲生母亲一般的好婆婆,正所谓“好人终有好报”。
小明是大通区洛河镇淮建村村委会主任,同时还是淮南市绿佳园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他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不仅是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成绩,还因为他和他的家人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自觉维护公共环境。“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是小明一家的响亮的口号,他们不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树立环保意识,节能环保从点滴做起
小明是做园林工程的,所以他有极强的环保意识,这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小明和他家属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经常提醒家庭成员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生活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
他们平时注重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并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购置电视机选择防静电产品,电冰箱也是无氧的绿色冰箱。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冲淋浴时站在洗澡盆里,节省下来的水用来冲厕所,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用他的话说,这是“废物利用”。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他要求家人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降低白色污染,他坚决不使用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他是这样做的,并且时时提醒身边的人,向别人宣传节能环保知识。
二、将“绿色”引入到淮建村经济发展中
淮建村有三十多年蔬菜种植历史,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余亩的基地规模,是淮建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主要来源。但是多年来,菜农们一直沿袭旧时的蔬菜种植技术,旱了就漫灌,大量的施化肥、喷洒农药,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而且这样种出来的菜还卖不上价。这个问题急坏了一直以“节能环保”为宗旨的小明,他经过苦思冥想,多方打听解决方案,最终带领群众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引导菜农施绿色肥,到淮南农场拉奶牛粪便制作绿色肥,不仅能减少污染,还能减少农药对人体的伤害;他请来市农委和农科所的专家,教授如何通过物理方法解决病虫害的问题;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他多方筹资,为蔬菜基地修建了石渠,并引导菜农采用科学方法浇灌蔬菜。如今淮建村的蔬菜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市场,注册了“淮建村”品牌,还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蔬菜”,淮建村被认定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三、大力提倡沼气池建设,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
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池:能有效地节省燃料,据统计,建造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以解决一家5口人的日常生活所需燃料,农户每年累计节省燃料费用约1500元;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一座沼气池年产沼肥约27吨,相当于尿素300公斤,磷肥500公斤,硫酸钾200公斤;能提高土壤肥力,施用沼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降低生产成本;能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沼气后,农民用沼气代替柴草为燃料,从而换来了青山绿水,促进林业生态的发展。总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改善农村公共卫生环境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明在了解了建沼气池的好处后,他大力提倡村民“改厕、改厨”,走村串户宣传建沼气池的好处,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经过他的宣传发动,淮建村有50户村民建立沼气池,并在使用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淮建村建设绿色环保新农村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小明一家,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时刻牢记“节能环保”的宗旨,并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是不少村民的模仿、学习对象,为我们村百姓养成节能绿色的生活习惯做了一个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