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汇编15篇)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

一、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脱节的原因:

1、教材原因:初中教材重在定性研究,高中教材重定量研究;初中教材简单、直观,高中教材复杂。

2、教师原因:少数高中教师往往对现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缺乏了解,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内容安排上按部就班,教学方法简单化。特别是刚送走高三毕业班回头教高一的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以高三的标准要求高一学生,用教高三的方法来教高一,而使学生难以接受,增加了学习物理的难度。

3、学生原因:初中教材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注重学生的直观感觉。学生到了高中学习方法上就跟不上,只习惯形象思维,不习惯抽象思维;只习惯背,不习惯分析、推理、归纳;只习惯模仿,不习惯独立思考;只习惯慢节奏、小容量,不习惯快节奏、大容量。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对策

1、教学理念要更新

(1)学习新课改理念。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是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强调课程结构要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课程评价强调要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管理方面,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2)注重情感教学,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宽容,不能随便批评学生,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这样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学生在学习中就会变被动为主动,顺利跨过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

2、教学方法要改进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1)加强直观性教学。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要求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实施探究性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受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传授,养成了依赖心理。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材已开始强调科学探究,使学生在历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与交流等环节后思考、研究问题,为高中生自主而独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新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构建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过程要讲策略

(1)熟悉初高中教材,循序渐进地教学。高一教师要利用暑假通览这一届学生的初中教材,以便对初高中相应的.内容衔接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减缓初高中知识内容衔接的坡度,对初中所学知识要进行查漏补缺。其次,在高中新课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各阶段教学要求达到的水平,循序渐进,不能一步到位。如矢量运算是学习难点,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理解矢量运算与代数运算的区别,引导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画矢量图,在计算方面,只限于同一直线上的和可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求解的情形,不要随意加深。举例时千万不能一讲就是高考题,否则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起始教学过程中要放慢速度,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合理的预习方案和练习方案,使大多数的学生尽快树立起学习物理的信心。

(2)加强学法指导。学生进入高一后,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分析原因,主要是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要在理解上下功夫。从学习方法的角度来讲,因为初中的内容比较少,所以反复地训练,记忆的成分多一点;但是到了高中,时间就不像初中那样充裕,不可能做大量的练习,这就需要做题时要有针对性,注意归纳,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物理的问题。要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

(3)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布置作业不能一刀切,全班学生做同样的作业。这样往往会出现成绩好的同学“吃不饱”、成绩差的同学“吃不消”的情况,导致成绩好的难以提高、部分成绩差的只能选择抄作业。布置作业可分“必做”和“选做”两种层次。“必做”一般为基础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同学都能完成;“选做”则在难度上有所增加,学生可视自己的学习情况量力而行、自主选做。这样可使成绩好的学习劲头更足,而成绩差的抄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当然这要求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选择不同层次、有针对性的题目。

总之,只要我们认真掌握初高中物理学习中衔接与过渡的特点,切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学生就一定能实现初高中物理学习的自然过渡,为整个高中物理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2

当我踏入晨光中学时,心中带着好奇和恐惧。这是一所怎样的中学?我该如何面对未知的中学生活?然而恐惧是多余的,平易近人的戴老师用亲切的话语打开了我的心扉。她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就为我们讲解安全知识,并教会我们如何适应初中的生活。选好校服,借着中午吃饭的时间,我结交了几个新朋友,他们各有特点,我们很快就成为了朋友,相处得很愉快。老师还叫了一些同学自我介绍,让他们能有一个锻炼自我的机会,这样的老师正是我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下午,老师还叫同学们“自荐”当选班干部,锻炼他们的自信与勇气。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参加了一场考试,考试之后新书终于发了下来,我捧着新书立马看了起来。老师开会去了,所以我们一直在看书,可是不一会肚子开始“抗议”,好在很快就下课了。我一边吃午饭一边与同学交流,心中不断的想——有朋友的感觉真好。下午三点多,我们参观了一中的展览馆,里面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不禁让我感慨万分!

三天的适应期已过了大半,最后一天我们如期参加了军训。这可比我想象中还要艰苦,教官十分的严格;太阳无情的炙烤着;汗水不停地流淌。但是这一切我们都熬了过来!渐渐的,我想我明白了校长的用意:他要磨练我们的意志,让我们把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运用到学习中去。虽然在检阅中我们只获得了第二名,但是我相信下次我们能做得更好!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认识了同学、老师还有我的学校,同学们一个个活泼可爱,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老师平易近人,学校更是处处为我们着想,在这种环境里,我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3

女儿今年6周岁了,准备9月份入小学,“是否应该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两种想法一直让我犹豫不决左右矛盾,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课程我怕孩子在正式进入小学后,因为老师讲的知识都会了,不认真听课,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如果不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又但心孩子上学小后跟不上班级课程的进度,从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信心。《“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中提到的现状无论是角度还是观点,正是我们作为家长重点关心的问题。下面谈谈我通过阅读《幼小衔接》所得到的启示及心得。

通过阅读了心理学家格塞尔著名的双胞胎爬楼梯实验结论同时也参考了“三年级效应”我个人认为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让孩子提早学习过多的小学课程相比要重要的多,另外有好奇心的孩子会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知识。

“孩子对成绩、分数是没什么概念的,也不知道分数意味着什么”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其实真正在意分数的是我们长家,我们对成绩和分数认识,决定了孩子对成绩和分数的认识和看法。孩子考不好的原因有很多,可是因为粗心大意。也可能是学习方法不对等原因,因此我们家长首先要保持淡定,然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最后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阅读《“幼小衔接”特别策划》为我做好孩子进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我也在根据《“幼小衔接”特别策划》指导,查找自己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有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作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吧。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4

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这句话的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当我第一天进校门时,我就下定决心:妈妈把我送到这么好的环境读书学习,我一定不能辜负妈妈的一片心,我要好好学习。之后,进了教室,老师教了我们许多,例如:晨光中学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晨光中学卫生管理规定;晨光中学学生奖惩条例等。

我第二天来到学校之后,老师告诉我们上午要考试,下午参观学校的校史馆,同学们都兴奋得不得了,我当然也一样。

第二天的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因为明天要军训了,我很兴奋地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心目中的军训:心目中的军训充满了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艰苦与紧张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的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闪现在我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识的最佳时期。心里虽然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这烈日炎炎下的暴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第三天开始了为期一天的训练。教官一遍又一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还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

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的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将使我终身受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其实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应该印满一条自己脚步的路,即使那路到处布满荆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泥泞、那样的坎坷,也得让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进行!我想那样的路才是真实的自我写照,决无半点虚假伪装之意。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5

在现行的教育条件下,初中物理的学习大多以物理现象的识记为主, 而高一物理一开始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力学,习惯了形象记忆的高一新生就如同堕进了云里雾里,连方向都找不到就更别说如何学好了,所以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物理学习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初高中物理教学台阶的形成的几点原因:

(1)初中教材对许多物理问题只作定性分析,即使有定量计算也非常简单;而高中物理教材绝大部分问题不但要定性分析,而且要进行大量的甚至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初中到高中是从定性到定量的跳变。

(2)初中绝大多数的物理知识的掌握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的,而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绝大多数上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主要体现在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上阶梯很高。

(3)不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解题是形成台阶的重要因素。高中阶段数学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必要手段,尤其是力学部分大量运用三角函数、直角坐标系、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矢量等,让学生一下适应确实不易。

(4)呆板学法的`“惯性”对高中物理难学的结论的形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初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习惯于背牢记熟,而对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过程分析极少考虑。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学法的飞跃,也是一种能力的飞跃。

根据高中物理台阶形成的原因,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谈一下,帮助学生走出误区,降低台阶的方法: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台阶。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二、加强物理直观性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多种媒体的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批出:“有许多聪明的开赋很好的学生,只有当他的手的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通过实验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开始于疑问与惊奇,问题启动于思维。”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联系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授新课时采用导、悟、练、思的模式,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四、化大台阶为小台阶,降低台阶的高度。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层次必须分明,决不能搞一步到位的教学法。我先用朴素的语言讲清基本知识,让学生感觉通俗易懂,然后再利用严密的物理语言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高一物理的瞬时速度的学习中,先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指明瞬时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通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不同长度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分析比较引出反映瞬时运动快慢的描述物理量——瞬时速度,最后给出或讨论出瞬时速度的概念、物理意义。这样化大台阶为几个小台阶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

总之,从实际出发,分析初高中教材的衔接和可能存在的台阶,探究合理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探索优化物理知识的教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坚持以体验、互动为主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就一定能使每个学生很快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6

来到晨光的这三天体验中,我分别有三种不同的体验。第一天,因被老师误会而尝到了酸;第二天,因有同学帮助而品到了甜;还有第三天,因为一天的军训而感到特别的苦。这三种体验分别给我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感受,也让我对晨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酸——第一天下午,我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正为老师布置的作业而苦思冥想,这时,我听见了一句话:第五组第六个,当我认为本组又有哪个倒霉蛋时,同桌突然叫我上去,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是当我数了数座位时,发现自己就是第六个。于是我慢慢地走上去,一路上思考着老师要叫我做什么事情,到我走到老师面前时,他却问我为什么要说话。此时我心里吓了一跳,我根本没有说话呀!于是我向老师解释道:“老师,我根本就没有说话呀!”就这么一句话,除了她再次向我确认一次之外,就完全相信了我,此时我心里特别的惊奇。而她却说我是个好孩子,她相信我,希望我以后做得更好。到此,我心里因被误解而产生的酸楚和老师对我的充分信任冲突了,我止不住自己的眼泪,便借故很快地走出了教室。

甜——第二天,我要在学校里住宿,由于我是刚来的,所以什么事都不懂,我在整理东西时,他们都过来帮助我,我的东西忘带了,而他们就主动借给我。糟糕的是那晚洗澡,洗到一半时,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在宿舍没带出来,心想完啦,这回糗大了,正值我尴尬之际,同学手中竟然拿着我的衣服,塞到了我手里。在学校,我一旦有什么不懂,他们都会主动教我。虽然这都是些小事,但却让我明白了同学们之间甜蜜的友情。

苦——这是我们上学后的第三天,也是新生教育的最后一天,还是我们最累的一天。因为这一整天,我们都在军训。上午,我们班的排好队跟着教官走到了一中的大操场上,练起了军姿。清晨的一中显得格外凉快,可是到了后来,太阳慢慢地升了起来,天气也变得异常的热,我们学习的动作越来越难,好几个同学都晒晕啦。到了下午,情况就好多了,而且教官也没有那么严肃啦,反而时不时跟我们说笑起来,到五点时,校长来了,我们都认真起来。因为每队都要在校长面前表演,并且表演后还要进行评奖,所以同学们都拿出比训练更多的精力来对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只训练了一天,但我们都十分努力。后来,在我们的努力下,终于获得了一等奖,为我们班获得了很大的荣誉,班上的同学都十分高兴。

总结——酸,让我明白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和关爱;甜,让我明白了同学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苦,让我明白了只有经历过苦才能获得到甜。在晨光的这三天,我真的感受了很多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很多。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7

很多初中生的数学成绩很优秀,但是这些学生到了高中,数学成绩却出现大幅度下滑,这使得意志较为薄弱的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从自身找寻原因,探索解决办法,主动学习,循序渐进地提高数学成绩。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成因

首先,相比初中数学,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上有较大变化。按照高一的数学课程安排,学生一开始就要学习集合、函数、映射等定义,这些知识的抽象性明显加强,论证严谨且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这对于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同时,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会应用很多特定符号和图形,这对学生而言也是较难理解的。

其次,进入高中后,学习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也和初中数学有较大差别。在初中,学生往往利用一种定式思维解决数学问题,例如解方程式时,学生可以按照固定的步骤逐步解决。但是,到了高中,数学语言的抽象化特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尽快从经验型抽象思维转化到理论型抽象思维。

最后,高中数学的知识量较初中数学有明显增加。例如,在高中数学的第一章中,有34个基本概念和22个数学符号,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在步入高中学习数学时很容易出现成绩下滑现象。

二、初、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解决对策

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有效解决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需要学生主动学习并积极克服苦难。为此,学生要为自己量身制作一套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学生要充分考虑该项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在制定之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学习任务。

进行课前预习是高效接受新知识、取得优秀成绩的基础。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新课程中的问题,从而调动其听课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寻问题的答案,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准确地把握课程重点并突破课程难点。

课堂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认真听讲,及时记录教师讲授的重点知识并认真理解。

课下知识复习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阅读教材并翻阅相关学习资料,加强自身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强化自己对知识的记忆。然后,准备一个总结小本,将新学习的知识和与其相关的、以前学到的旧知识相联系,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并进行比较和分析,在复习的同时探究出新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独立完成作业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掌握得不够牢固的知识点。

为了解决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学生要培养自己锲而不舍的精神,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要一再探究,对于有问题的作业,要改正之后重新做一遍,以此来加深印象。并且,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拿出来进行反思,把曾经不懂的知识切实收纳进自己的知识库中,方便日后灵活运用。

2.循序渐进,切忌急躁

由于年龄的关系,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成绩不理想,做题的正确率较低,就会急躁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还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贪多求快,想要依靠几天的学习或者做几套题就使自己的`数学成绩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这都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体现。要知道,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决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因此,学生要努力巩固好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在阅读、书写、运算等方面的能力,在看到问题时能够发散思维,主动联系各个知识点,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探究学科特点,优化学习方法

数学这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阅读观察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

另外,学习数学一定要思维活跃,只看书不做题不能提高数学成绩,只做题不总结也不能提高数学成绩。因此,对于课本知识,学生既要能利用又要能摆脱,在做题过程中要综合利用课本上的相关知识点,在做题之后要及时摆脱书本,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切勿盲目照搬其他同学的学习经验和书本规律。

4.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处理

初、高中数学教材有很多重要的衔接点,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应先详细复习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然后将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进行解决。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龙头"函数,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对以后的学习指、对函数及三角函数图象的研究有"半两拨千斤"的功效。

三、结语

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也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衔接,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对学习的敏感程度,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主动进行改正,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罗成。对初中和高中数学学习衔接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学教学方法,20__(09).

[2]张立新,王旻。浅析初中和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和如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J].河北学习期刊,20__(08).

[3]王海玲。高中视野下的初中教学衔接[J].教师经验,20__(07).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8

自从地理再次成为高考科目之一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受到重视。而初中地理作为非考试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掉。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教师、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而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将初、高中地理知识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呢?下面浅谈我的教学观点,与广大地理教学同仁商榷、共勉。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与融合

初、高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阶段,这两个阶段跨度比较大。升入高中的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都要有一个质的飞跃,才能适应高中学习要求。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迅速转变对知识学习的态度与方法,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1)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

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初中,各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不一,因此首先可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及对地理的认识与态度,寻找学生地理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告诫学生遇到初中学过的知识,千万不要有 “轻敌”与“骄傲”情绪;要通过新课讲解让学生看到,新知识是怎样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发展获得的;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不同要求与不同学习方法。如气候知识,在初中只要求掌握主要气候的主要的分布区域,而高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规律,还要根据文字描述或图表等相关资料,分析、判断和推理气候类型、形成原因、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在原有基础上适时对学生加以正确地引导,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协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否则学生会渐渐感觉学习吃力,特别是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他们对于地理的学习,还处于一种摸索阶段,如果能及时进行适当的诱导和点拨,他们将很快适应高中知识的学习,并可能会受益终身。

(2)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地理知识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联系交融,在讲课时不仅要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地图册、挂图等,还要利用其他学科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身心愉快的学习氛围。如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用来印证;“正午太阳高度角测量”,运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大气热力环流”,又涉及到物理理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学上的知识来解释等。这些让学生发现,原来各学科知识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理知识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

比起其他学科,地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许多地理现象与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相关课本知识,多联系社会实际,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如教师在讲到大气逆辐射时候,可以结合早春的寒潮到来时,如何防止作物冻伤等实例入手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从而达到了培养能力、提高兴趣的目的。

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经常是地理试题的切入点,也是调动学生情感的调料,而热点、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关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社会热点,并切实将热点、焦点问题与教材相结合,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素材,用学科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到“西北地区”时,可联系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优势。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问题,并能意识到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一些传统的热点问题,如合理开发能源、优化资源配置(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三峡工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生态农业”等问题,在学习时要求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这些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解释、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加强环保与发展意识。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9

一、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在教学程度上存在衔接问题

新的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在课程的改革上落实得较彻底,使相应的高中数学在课程内容上也有了很大变化,而为增加高中数学同大学数学间的联系,使得高中课堂的很多内容都对大学数学的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引入,比如极限、导数等。现在多数高校数学课程的设置和教师们普遍认为有关数学学习内容方面的强化在高中阶段进行就已经足够,相对应的忽略了在大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很多内容的讲解。在大学数学中,出现的关于复数和数学归纳法这些方法不会再像新知识那样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数学教学内容方面的脱节也造成那些对于学生而言应当着重学习的内容却并不了解等问题。大学数学同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脱节也使得学生对于学习的连贯性受影响,以及学习难度的加大,也使得学习数学方面的兴趣降低。而在教学内容上,因为学生知识的脱节也使得后续课程不能很好的进行接收。

二、关于大学数学和高中数学在教学上衔接的几点建议

1.大学开始阶段做好数学教学的方法指导

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义务将高中数学的知识进行衔接,来帮助新生快速的进入大学的学习状态中。要让学生在大学数学课堂的第一节课就意识到大学数学同高中数学本质上的区别,并指出这两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联系,并简要的概括大学数学课堂所要学习的内容,争取让学生对于大学数学课堂的学习充满兴趣,以此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举个例子,在高中阶段对于函数的学习实际上是为高等数学中初等函数做准备,在大学数学课堂,将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的拓展学习。此外,大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介绍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整体结构,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专业,来进行相关介绍,以此来帮助学生意识到有关大学数学方面学习的.意义,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在教学课堂上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改革其重要点之一是有关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这将是高中数学教学和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都要遵守的原则[3]。而对于数学教学方面的理论以及逻辑性强的特点,使得多数学生在解题时都无从下手,特别是对于一些证明方面的题目。这个时候教师要使用科学的方法给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参考一下相关资料里面类似题型的解题方法,而教师要谨记不能够直接把解题步骤给学生,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有关解题方面的思考,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更好的在今后学习中学会自己进行题目的解决。而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时需要强调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做好适度的衔接大学数学内容,并且尽量给学生安排一下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课下思考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更进一步的讨论。事实上,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方法很多,无论是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还是对于大学数学教学方面,都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实践,并做好其教学内容衔接方面的探索与应用。

三、总结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其教学过程都是一种连续系统的,特别是对于数学的教学过程而言尤其如此。所以在对于数学教学课程的改革,仅仅考虑自身的教学改革是不够的,更要注重前后阶段其教学内容的衔接问题。而高中数学同大学数学在教学过程的衔接既要靠大学数学教师的引导,又要靠编制的教材、顺承教学方法、教学中审视学生地位等方法进行综合。而高中数学同大学数学在课堂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作为当前教学研究的一项重难点问题,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各级的教育部门积极的进行探索与规划。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0

一、引言

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它与高中阶段的基础教育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育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入学之初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因此,如何做好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一直是教育界比较关注的话题。传统看法认为,高中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主要是大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其实,既然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的互相连接,那么高中教师,特别是高三年级教师,对解决好这个问题也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高中教师能关注并协助大学教师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少走一些弯路,事半功倍。有专家通过对大学新生情况连续调查研究发现,对大学新生做好入学前准备,即社会适应方面的准备和学习适应方面的准备,能够使学生在生理、心理情感、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

二、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即大学新生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所学专业的迷茫

学生在高考后选择专业时呈现盲从性特点。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中学教育阶段未曾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致使学生因缺乏职业和专业选择意识而迷茫,不知所措。大部分学生选择专业时主要依赖家长和老师,因此,在入学后对所学专业认识模糊。例如,历史文物修复专业的新生认为他们的任务是考古与文物的实践修复,古文字学与历史文化等课程于他们无用。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造成一部分学生所选专业与兴趣相违背。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对专业没有兴趣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的懈怠。

(二)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教育模式方面,高中的应试教育是以考试为手段,单纯以分数为标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模式;而大学教育是以学生自主学习模式为主导的素质教育,其教学的目的是强调学以致用、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宽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然而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自学能力,又没有家长与老师的强制监督,一下子觉得学习压力小了很多,从心理上逐渐感到学习没劲,动力不足,也就不再把努力学习作为主要目标了。

从教学方法来看,高中阶段是以教师为主的精讲多练,每节课讲的内容少,例题多,练习多,在精讲多练中达到举一反三、掌握知识的目的。大学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广讲博学,学生要想理解课堂上理论性强、容量大的学习内容,必须大量阅读相关的课外读物和参考资料,这样才能跟上老师的思维和进度,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学生若不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方法的改进,必然会在学习能力上与他人拉开距离。一些在高中阶段适应应试教育、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面对来自各地同样优秀的学生,以前的种种优越感就会逐渐消失,甚至失去继续好好学习的信心。

(三)校园生活的不适应

中学对学生实行的是严格的学习生活管理模式,学生的考试成绩是学校、家长关心的焦点,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管理也非常细致周到。在中学阶段,班主任像一个多面手,包揽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一切;家长则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为了孩子的学习,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导致一些孩子只知道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校内有老师的督促,在家有家长的监管,外力的监督使得学生们不得不集中精力自觉学习。而大学则是相对宽松的学习生活管理模式,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自己管理、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辅导员主要是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指导,专业教师则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较少过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和学生交流过少。因此,大学生获得了相当的自由度,他们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而刚刚脱离了中学管理模式的大学新生由于受习惯性心理定势的影响,再加上部分学生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自己约束力,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之间互相攀比的现象较为普遍,家境殷实的学生不仅日常生活消费水平较高,而且有实现学习或者生活目标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贫困的学生却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学习需求,其他任何多余的消费都是奢侈的想法。各种各样的差别存在于学生之间,如处理不当,会使他们产生距离感,导致隔阂,以致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四)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高中生活比较单调,同学之间没有地域差异,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即使同学之间有矛盾,班主任也能及时发现并调节。而大学环境相对较为复杂,来自于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背景的大学生从个人智力、是非辨别能力到社会化程度、交际能力、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大学生社会交往设置了不同的障碍。从生源地来看,城市新生的人际交往障碍小于农村学生,因为大学一般都设在大中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信息相对闭塞,视野不开阔,且城乡生活方式与习惯存在较大的不同,城乡差异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更多的自己适应、情绪适应等主观方面的适应不良;从性别来看,女生比男生能更快地适应新集体,因为女生更注重情感上的联系,容易在倾诉中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和他人进行良好而及时的沟通,因而在人际关系方面要好于男生。

三、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有效衔接的策略

要解决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问题,需要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密切配合。

(一)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而规范的职业生涯指导

针对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到迷茫的问题,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年级就应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而规范的职业生涯指导,使学生在高中阶段就能获得职业探索的绝佳机会,实现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促进,学会策划自己的人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上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培养对未来合理规划的潜在能力。高中阶段还可以开设选修课或兴趣课,在内容上与大学课程接轨。在高中阶段开设选修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提前了解大学专业的相关学习内容,为他们日后准确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提供帮助。进入大学后,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系部领导应对本系部的情况作详细的介绍,要突出专业思想教育;各专业的教师应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使新生对所学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知识结构有清晰而慎密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奋斗目标等,明确学习方向,增强学习动力。

(二)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可以定期聘请大学教授以专题报告、讲座等形式介绍大学的教育教学特点,便于学生及时了解大学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实现高中和大学教育的链接。高校教师要参与到中学的教学中来,定期去中学听课,和高中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将大学提倡的自主学习精神和理念等传播到中学中去,同时将中学里好的学习精神和管理方法带到大学,形成良性互动。例如,保定学院每年都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去中学听课交流,每年寒暑假都组织高中各科骨干教师和班主任进行培训,对高中学校在课程设置、学生培养模式等环节上的改革进行指导。此外,针对大一新生缺乏自学能力的情况,高校对大一的课程要安排得紧密些,以后再逐渐减少;教师在教授课程时,要照顾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让刚升入大学的新生有个缓冲期,逐渐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

(三)对学生进行大学校园生活的指导

在高中教育阶段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形成较强的`自主生活能力。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也要适当地放松,要让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自己管理和约束能力。大学新生入学的前两个月是习惯培养巩固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让新生熟悉学校概况,了解本校的历史、建设、发展情况以及物质和人文环境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分析有利于个人成长的积极因素,摒除不利于个人成长的消极因素。如果学生在新的环境中能将学习和生活能动地统一,将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个人的积极因素紧密结合起来,那么在学生实践活动中,必将获得一种良性的适应。此外,教师还要帮助新生设计新的合适的目标体系,获得学习、生活的动力。在新生的适应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老生的传、帮、带作用,挑选高年级的优秀学生进行培训,让老生担当起知心大哥大姐的角色,担任入学新生的学生导员,从新生入学开始,从生活到学习,从校内到校外,每一步都积极协助辅导员指导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实践表明,学生导员的传、帮、带作用显著,同龄人之间的沟通会更加有利于新生快速适应学校环境,能帮助他们顺利地度过心理适应期。

(四)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的指导

高中教育,尤其是在后期阶段,应注重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很好的认识,要引导学生建立大学中类似成人的人际交往模式,与周围师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指导,使高中生逐渐摆脱以自己为中心的缺点,学会尊重、理解、信任,能够容忍他人的过失,尊重不同的观点,做到宽容豁达,为进入高校后顺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在大学阶段,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个性化的心理和性格特征,要想和谐地生活在一起,就必须遵守集体生活的准则,具有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学习和生活中的集体活动,协调、统一、锻炼他们的思想意识和集体主义行为,让他们认同集体,对集体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针对个别存在交际障碍的学生,学校应该及时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引导他们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善于发现自己优点和欣赏他人的能力,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关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教育的提升。

四、结语

大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尽快地进入角色,开始科学的学习与生活,是每一位大学生的迫切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而且也影响着他们人生观和择业观的树立。大学教师和高中教师密切联系、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在生活、学习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实现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顺利衔接,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1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来到了xx幼儿园,随着时间飞逝,实习生活的结束,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幼师的不易。这次实习也让我收益颇丰、受益匪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进园实习初期,我感到了很大困难,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工作,面对性格各异的孩子,的'确很难。我觉得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哪里下手,看着师姐们轻轻松松的带着宝宝开展各种活动,做着一个又一个的游戏,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热情高涨的小脸,我深深地被感染着,我努力地去学习,尝试独立带孩子,经过几次之后,我的紧张心理才逐步退去,慢慢的融入这个小集体当中。

在实习过程中,让我懂得了要因人施教,面对不同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差异,有自己独立的内心小世界,而作为他们老师,要想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小世界,不积极去了解去发现捕捉他们的闪光点是不行的,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可爱之处以及不足之处,要想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不仅要关心和照顾幼儿,和幼儿家长的沟通也非常的重要,在实习期间我试着与家长打交道,与他们交流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各种表现,实习让我获得了很宝贵的东西。

在教工幼儿园的每个教室都有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时间表及主班配班老师的工作分工,在实习期间我严格按照时间表,配合所在班老师认真做好一日生活常规工作。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2

幼小衔接一直都是人们普遍注重的话题,如何实现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学习生活,幼儿教师、小学教师都应该作出相对应的努力。

xx年10月17日上午,我参加了磐石市进修学校举办的“幼小”教学衔接专题培训。

聆听了吉林市教育学院叶波老师的精彩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转折期。

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引起注重,使孩子尽快适合这个学习环境,家长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配合老师为孩子顺利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

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文具,协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在孩子出错的时候,不发火,不急躁,有涵养,有耐心,但切记不要包办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字,以便于让家长督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认为家长在签字前应该和孩子说清楚彼此的责任,让孩子明白作业的对错自己负责,家长只负责签字完成老师的要求,如果家长负责检查对错,势必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不要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家长会轻松百倍。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3

一、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异

1、知识差异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四种命题、函数概念等。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在初中已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为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做好必要的铺垫,如: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像等等。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度—180度”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度和“负300度”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角。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的数学方法。初中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1,就使-1的平方根为±i。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将逐渐学习到。

2、学习方法的差异

(1)初中课堂教学量小、知识简单,通过教师课堂教慢的速度,争取让全面同学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课后老师布置作业,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堂内、外练习、课外指导达到对知识的反反复复理解,直到学生掌握。而高中数学的学习随着课程开设多(有九们课学生同时学习),每天至少上六节课,自习时间三节课,这样各科学习时间将大大减少,而教师布置课外题量相对初中减少,这样集中数学学习的时间相对比初中少,数学教师将像初中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就能达到像初中那样把知识让每个学生掌握后再进行新课。

(2)模仿与创新的区别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学生有模仿做题和推理思维,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己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初中学生大量地模仿使学生带来了不利的思维定势,对高中学生带来了保守的、僵化的思想,封闭了学生的丰富创造精神。如学生在解决:比较a与2a的大小时要不就错、要不就答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会分类讨论。

3、学生自学能力的差异初中学生自学那能力低,大凡考试中所用的解题方法和数学思想,在初中教师基本上已反复训练,老师把学生要学生自己高度深刻理解的问题,都集中表现在他的耐心的讲解和大量的训练中,而且学生的听课只需要熟记结论就可以做题(不全是),学生不需自学。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要教师训练完高考中的习题类型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科学在不断的发展,考试在不断的改革,高考也随着全面的改革不断的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在不断的多样化,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科学的发展。其实,自学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人生活的需要,他从一个方面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人的一生只有18---24年时间是有导师的学习,其后半生,最精彩的人生是人在一生学习,靠的自学最终达到了自强。

4、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就几何来说,我们都接触的是现实生活中三维空间,但初中只学了平面几何,那么就不能对三维空间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和判断。代数中数的范围只限定在实数中思维,就不能深刻的解决方程根的类型等。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使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将培养学生高素质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5、定量与变量的差异初中数学中,题目、已知和结论用常数给出的较多,一般地,答案是常数和定量。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大多是按定量来分析问题,这样的思维和问题的解决过程,只能片面地、局限地解决问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将会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采用对方程ax2+bx+c=0(a≠0)的求解,讨论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时的.所有根的情形,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对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另外,在高中学习中我们还会通过对变量的分析,探索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题所用的数学思想。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象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4

作为家长,经过多次的讲座学习,我逐渐认识到,幼小衔接的主要挑战在于培养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品质,使他们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更加多元的人际关系,更加积极的发挥自己的社会属性。幼小衔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应局限于大班,在整个幼儿园阶段,我们都可以培养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来让孩子更加从容得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建立自驱动力,要积极鼓励孩子,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通过列一份“放手清单”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不断拓展自身的行动边界;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和孩子一起设立时间规则、空间规则、物权规则等,让孩子感觉到与大人的相处是平等而自由的,从而内化为规则感;

四是要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诉求,不过多干涉孩子之间的交往,让他们在不断的磨合中学会正确的相处方式。

同时,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以及他们遇到的人和事,要客观描述,呈现事实性评价,不夸大,不贬低。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自己评价,良好的社会适应。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为我做好孩子入小学的准备指出了正确的方向,通过讲座我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方式,由方法的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做为家长让我们以平常心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简而言之,为了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多度紧张。家长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

2、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起到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力。

初高中衔接教育心得体会 篇15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都觉得高中物理难学,而学习跨度大是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要困难之一。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高中的物理内容有不少是以初中内容为基础而深入的。因此在备课的时候老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二、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习兴趣。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要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

三、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是要有效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平时应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