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网上授课工作心得(通用3篇)
20__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步伐——但是,这肺炎疫情并不能扑灭我们学习的热情,这不,教育部一声令下,学校就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网课筹备工作,老师、学生和家长纷纷“转行”,为我们的学习保驾护航。
老师忙:无名主播不好当
说到网上授课,战斗在一线的一定就是我们的老师了。一夜之间,无数光荣的人民教师,竟全部转行为十八线主播。老师们各显神通,纷纷下载直播软件,平时几乎不用这种软件的老师们可是一头雾水,没有了往日在讲台上的那种怡然自在。时不时就会来个卡顿、掉线,这时候老师们就慌了,“同学们听得见我说话吗?”“看得见课件吗?”“不说话是啥意思?”;要不就是老师家的小孩子跑了进来,老师只好向家人请求支援,不一会便听到老师背后传来叮叮咣咣的声音,不用说,一定是小孩子被连拖带拽地出了房间;想和我们互动,却发现我们不在身旁,可连麦又是那么困难!老师们心中实在是苦不堪言啊!
收作业时,老师在各个群里面吆喝,不交作业的组实在是愁死了人!
课下判作业的难度更不用说,老师们只能对着小小的屏幕一个个看,看完了给学生反馈,学生再反馈回来,甚是不易啊!
学生忙:敢问组长哪家强
既然是“网上授课”,那么其他有关学习的项目也无疑是“网络一条龙”了,收作业的媒介变成了微信群,这时,我们小组长便要上场了,每天在小组群里督促组员们交作业,同时在各科组长群里向老师汇报作业情况。别看说得简单,实际上完美地完成这项任务,可不太容易做到呢!组里面总会有那么几个“失联分子”,作业迟迟不交,而且还不回组长消息,这让我们非常抓狂。再看消息界面,“有人@我”的红字提醒不下五个群!一面在各科组长群里“承受”着老师的“轰炸”,一面在本组群内刷屏呼喊“失联分子”,甚至我们还要处理个人的学习任务,这怎一个“忙”字了得!这时我是多么想变成三头六臂啊!组员若不现身,只得放弃。组长群的消息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遂向老师请罪,便来日再催。
但是要问组长哪家强,那我必须得是单方面承认的最强组长!在网上收作业进行了一天后,我就发现我们组的问题实在是不小,凭着我组长的威严,我大笔一挥,发了一大段超长的群公告,指出了本组的各个问题,严格规定了交作业时间和奖惩制度,不得不说,效果甚好,以致第二天我们组在五点多就交齐了作业。其实啊,忙不是问题,重要的是我们组长的安排能力。只要我们有所作为,再忙乱的局面也可以改善。
家长忙:健康打卡不能忘
如果说老师们是前线的战士,那么我们的家长应该都是后勤部长了。家长们不仅自己有办公任务,还要照顾我们这群小崽子,像我们家这种有二孩的,家长们则忙得更焦头烂额,量体温早晚都要量双份,再轮流向老师汇报情况;一日三餐要保证我们的健康;晚上妈妈还要看着二娃写作业;睡觉前妈妈再给我俩量一次体温,虽说不用打卡,但是健康要对我们自己负责!
真希望山花烂漫时,我们各家各户都可以打开大门,那时华夏大地的街道上便会充满了欢笑声。
收笔,眼前浮现出的是各行各业工作人士们在家办公忙碌的身影,但最令人感动的,是我们奋斗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们!相信20__年的暖春一定会如约而至!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在这个特殊时期,我始终坚持“学生事无小事”原则,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作为辅导员,我需要掌握210名同学的信息和健康状况,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做好学生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梳理,加强和每一位同学的联系,了解掌握每位同学目前的学习、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状态,并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疫情,科学防护。
作为学院学生防疫工作联络员,我从1月23日就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第一,做好上传下达,作为学院联络员,我充当重要中间作用,及时传递汇总信息对工作效率有着较大影响;第二,充分发挥学院辅导员微信工作群功能,所有信息都及时向领导汇报、与同仁沟通;第三,建立网格化摸排机制:“学生——宿舍长——班长——辅导员——学院联络员——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的排查机制,形成了一张大网,确保能够及时的收集到每位同学的信息。我每天需汇总核实来自9位专兼职辅导员收集的来自35个行政班的学生信息,一共1182名学生(其中1176名在校生,6名休学学生)的信息需准确无误的上报至书记及学生处,工作量非常大。从传达通知到搜集信息再到形成日常工作机制,目前自己的抗“疫”工作已经日常化,24小时手机就在身边,工作紧张忙碌,但又觉得充实和有价值。
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学生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和老师就能完成的,还需要社会、家庭一起形成教育合力,构建立体式教育。其实,辅导员工作也是一样的,要改变思路从“辅导员—学生”的单一模式变成“辅导员—家长—学生”、“辅导员—社会—学生”的立体工作方式。相比于学生,其实家长更愿意也更希望与老师与学校交流,我们也能通过家长了解更多的信息,便于我们更好的开展工作,这就是一个互惠互利的过程,也会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更有温度。班上有个学生,感冒吃药最后到住院治疗前后差不多20天了,自从掌握了这个情
况,便与之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刚开始还好,但是后面我发现:频繁的询问,学生开始表现的不耐烦了。我便适时的改变策略,不直接与学生联系,转而与其父母联系。其父母表现的十分愿意并且希望与我们沟通,我也再一次将学校的关心和问候进行了转达,他们非常的感动,感谢到有组织(学校)的关心,让孩子和他们倍感温暖。工作是我们的职责,但是通过工作将学校的温度传达到学生、家庭和社会,这也是作为高校的社会责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