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是个静态时间中的动态空间概念。历史学是由历史、科学、哲学、人性学及其时间空间五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小编演员帮大伙儿整理的5篇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
戊戌变法
一、背景
《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未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代表人物:梁启超、严复(进化论思想)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1898.6.11——9.21
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失败原因: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六、历史意义
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突出)。
七、启示
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屠杀“戊戌六君子”。
2、原因:主观——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即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客观——(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顽固派势力强大
根本原因——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想使国家富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和平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这是当时的中国国情。
意义
1、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2、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治;
3、在社会上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4、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第1课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全部***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3、中国近代的第一场战争: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1842年英国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关天培——虎门海战)
4、《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必须同英国商定。***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 ***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1、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战争。
2、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了北京城,并抢劫、火烧我国的建筑艺术精品——圆明园。
3、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让了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4、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组成“洋枪队”镇压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战斗中,天平军击毙“洋枪队”统领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内战烽火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方针早就定了。但是,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他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
2、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第3课收复新疆
1、阿古柏侵占新疆
(1)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都虎视眈眈地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
2、左宗棠收复新疆
(1)“海防”(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之争。
(2)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讨伐阿古柏。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
(5)1884年,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6)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