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细心的小编飞白给大伙儿找到的3篇小学教育学重点,仅供借鉴。
【关键词】德育教育体育课程评价渗透
不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在社会教育中,德育教育都占据这非常重要的位置。陶行知曾说过:“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体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小学体育教育对德育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此两者是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使学生的思想更成熟,意志更坚定。所以体育教育促进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又影响着体育教育。
一、让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中
在小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教育教学意义的教材还比较多,如:在身体素质训练过程中可以通过耐力和力量的训练,则可以磨炼其意志力和锻炼刻苦耐劳的品质。另外组织各样的集体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及集体责任感,所以在体育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的利用德育教育题材,并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的渗透,以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在课程的开课前,可以有效的针对此次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及制定好教学活动的规则,以便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可预见性的事情进行合适的评价及及时的引导则是德育教育最好的渗透和体现,正应了“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将教育的引导性原则充分的体现出来。
二、至关重要的教学评价
在小学教育中,课堂教学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教学手段,而且在评价过程中也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教师灵活多样的评价,能使学生感觉如沐春风。积极正面的评价以及温和的教导式评价都对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是一种呵护和滋养。所以要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就离不开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在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能不断的完善自我。不过一味的鼓励和表扬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将鼓励表扬和批评指正适时合理的结合起来,并抓住时机的运用,才能让学生更为清楚的认识自己,才能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升自己。
三、树立榜样渗透德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所以榜样教学就给小学生提供了既直观又鲜明的学习模板,让学生在模仿中不知不觉的学到技能获得技巧,从而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播放奥运冠军选手平时训练过程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每一位金牌获得者的辛苦付出,汗水与泪水的交织,让孩子们也认识到成功的喜悦背后总是有挫折和伤痛一路伴随,并且明白想要取得成功就需要百折不挠的坚持。不过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实际上是最好的榜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拥有的存在感非常强。所以教师需要十分重视自身的修养,在言谈举止中,在行为规范上都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从而达到德育的教育目的,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待人谦逊,热爱学习,身体力行的为学生做好表率。在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上,自己一定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真正的成为学生可学习的模范,不论是在教育教学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能成为学生发展之路上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词;古诗文;课堂教学;拼音
汉语言文字是我国文化的基础媒介,从小学开始学好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古诗文、拼音和字词是语文学习的三大重难点,如果可以将这三个重难点攻下,语文的学习就会事半功倍,更加出色!
一、古诗文的学习
古诗文的学习相对于好动好玩的小学生来说是十分枯燥无味的,所以,我们要在古诗文学习中采用趣味学习法,打造乐知者的学习态度,得到出色的学习效果课始“引趣”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欣然诵诗,采取“引趣”的方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对这堂课有了开始的兴趣后,这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就要注意课中的“持趣”,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最后,就到了课堂结束的时候了,此时课末“增趣”是十分重要的,它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
二、拼音的学习运用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的影响。重中之重,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图中的哪些部分和字母的形相似,通过观察画面,说出本课要学的字母或音节,要充分地利用这些图画培养学生们自主发现拼音字母的发音和形态。还可以将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整合。音节的拼读是小学生拼音入门的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的难点。如,让学生拼水果名、蔬菜名、动物名、教室里的物品、家里的物品,可以拼家庭成员的称呼等,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还可以把学生的姓名做成卡片,一面写汉字,一面写拼音,让学生在拼拼读读中认识全班同学的姓名,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又提高了拼读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然后便是拼音的运用,举个例子――识字,识字是学生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教材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拼读音节读准汉字,阅读儿歌。这部分内容的儿歌只要让学生读熟即可,这样即可以将所学的拼音知识巩固,又可以给语文拼音学习增加趣味性。
三、字词的学习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识字教学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加之小学生爱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思维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所以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注意抓住“引发兴趣,乐学乐记”这一环,采取多种字词教学方法逗趣激发小学生学习识字,收到满意效果。
一、坚持读题是认真审题的基础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解答作准备。但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只用眼睛很快地扫一下题目,就急于动笔了,凭着自己的主观经验,或者是学习中的一种错误定势,感觉到这个题目就是这样做,结果犯错了,而且有时甚至是一种低级错误。比如:在中低年级,出现一题中有两个问题的,学生就会出现只解答其中一个问题的现象;在已经知道一个数和谁比谁多多少或少多少,学生往往见到多就用加,见到少就用减,结果错了。如果让他再去重新认真读一读题目,往往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容老师指导便能正确解答出来,可见此种错误甚是可惜。
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不仅是文字类的题目,还是计算题都一样,形式上可以指名学生读,或者集体读,或者自己轻声读、默读等等,如此坚持训练,培养学生自觉养成一种读题的习惯。
二、对比训练是强化审题的方法
对比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对比,才能找到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出一些对比性的练习,比如同一类型的题目,但条件不同、或问题不同、或方法不同;有时不同类型的题目,但数字或符号相近,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受到题目的多变、方法的多样,从而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比如,在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中,根据不同的规律,我安排了这样一道对比性题目:河岸边有一条大道,全长 120米。在大道的一边栽树,每隔8米栽一棵。①如果大道的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②如果大道的一端不栽,另一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③如果大道的两端都不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在审题中突出“两端都要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要栽”这三种情况,从而理解并应用不同的规律进行解答。让学生的审题能力又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主客体错位的现象,只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而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且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的“导”超前,即在学生还没有去主动探索知识之前,或者还没有遇到困难之前,教师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所学知识,过早地给予铺垫,过早地给学生解难,引路,没有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其次,教师的“导”过多、过细,教学中教师大包大揽,讲解过多、过细,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太小,这样的教学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养成了学生依赖的心理习惯,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信心的培养。
三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1.创设生活式的问题情境
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熟悉事例,创设生活式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建构数学知识,可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之前,把原教材中关于生产的例题,大胆删去,让学生在学习前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收集信息,把“步行街”、“美食街”2000年7月到12月的人流量变化、税收增减数等各种数据和两街管委会所做的各种统计图作为学习的载体素材,使学生认识到折线统计图有关知识很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探索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伊始,许多很实在很有探索价值的问题已在学生的脑海中油然而生,如“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呈现了什么信息?”“什么是折线统计图?”“学习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用?”“怎样制作折线统计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态度积极主动,探究欲望强烈。
2.创设矛盾式的问题情境
教师从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矛盾式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围绕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进行探索。可以促成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师先出示两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要求同学们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们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出在用数方格、重叠割补、目测等方法中,只有数方格的方法才能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师又提出计算平行四边土地面积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吗?矛盾冲突出现了,怎么办呢?学生们带着这样一个欲解不能的问题兴致勃勃地进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环节。
四要提供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