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本文是爱岗的小编给大伙儿整理的3篇阅读对教育的重要性,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精读 生活
一、中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资讯,从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过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能力的好坏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阅读体现为一种对于信息、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摄取能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个体获取知识的方式很多,但谁也无法否认的是,阅读仍是一种最主要的途径。同时,阅读更表现为一个人外在的修养和情趣。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能够荡涤浮躁的尘埃污秽,过滤出一股沁人心脾的灵新之气,甚至还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支撑。
二、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阅读教学方式落后,缺乏创新
阅读教学方式较为落后是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由于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为薄弱,积极性较差。特别是对于文章的阅读,大多数教学的时候,只是照搬照抄、一味地进行文章思想的分析,或者进行专项的阅读题目的训练,这种死板的教学方法其实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阅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单一落后的阅读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走入错误的思维领域,他们的思维将会僵化。不利于他们语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只有不断地做到与时俱进,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才能够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教学需要。
2.阅读教学过于脱离实际
阅读教学过于脱离实际,是语文阅读教学中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是生活便是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所谓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即未必是教育。但是,由于阅读教学过于书面化和理论化,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就不容易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差异分析
忽视学生个性,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随着时代教育脚步的逐渐加快,忽视学生的特点是很多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语文的阅读教学来说,学生的阅读能力体现的是一种“虚”化的能力,不利于量化,所以要想做到因材施教也是相对困难的事情。所以说,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分析是目前语文阅读面临的较大问题,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足够方法上的引导,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不断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三、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形式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创新教学的形式,如个性化阅读、多角度阅读、多方法阅读并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化阅读――要善于将报纸、书本、杂志、多媒体阅读教学等教学方式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多方法教学――深阅读与浅阅读结合、博览与精读结合,通过博览开阔眼界,增长见闻,以阅读的广度求眼界的宽大,“水深则所载者重,土厚则所植者藩。”所谓的精读,就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本身反复地研读,对文章总体的把握和细节的认识都做到游刃有余;多角度阅读――重点把握文章整体、个别句子、词语等,提高阅读质量。
2.让生活和语文阅读建立广泛的联系
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的载体,而且是人的教育,故而教师必须重视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德国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的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生活世界是教育发生的场所,也是教育意义得以建构的场所。教育只有向生活世界回归才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真谛。把阅读教学的课堂延伸出去,与社会生活接轨,让生活化的教育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阅读教学有一个中心,这“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关注社会现实、体验日常的生活,从中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阅读即生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生活化的语言。结合现实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心领神会,更加清晰地感知整篇文章,明确语文阅读的意义所在。
3.尊重学生地位及个体差异
语文阅读的终极意义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每位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理解能力的不同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阅读水平高的同学,可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深度训练,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而对于阅读水平稍微差一点的同学,可以进行一步步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规范阅读方法。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结语
阅读的意义是多重的,它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还能够塑造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阅读教学方式落后、缺乏创新,阅读教学过于脱离实际,缺乏对于学生个性差异分析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所以,必须要对症下药,改进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教学形式,让生活和语文阅读建立广泛的联系,尊重学生地位及个体差异,让语文阅读教学更加人性化,推进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胡蓉。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思考[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2]杨桂萍。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文学教育,2014,(04).
【关键词】 大学生 阅读教育 阅读倾向 阅读观念 分级法
阅读教育是大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收集信息资料、攫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教育包括:阅读书籍的调查与研究、文本的评价与选择、阅读的方法、阅读的过程和管理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
1 大学生阅读现状和阅读特征
阅读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式,大学生的求知欲在阅读教育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阅读能力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更需要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阅读能力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1 大学生阅读现状
大学阶段是性格塑造、行为养成、观念形成和知识面拓展的关键时期。要想提高自身素质建设,阅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今,很多大学生都整日在图书馆里“读书”,甚至有些学生常常熬夜“阅读”。大学生的确在认认真真地“读书”,但不容忽视的是他们所读之书大多以应试和放松为目的,而前者尤为突出。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在阅读专业类书籍的同时,对于文学作品类、成功励志类、历史传记类、也颇为关注,阅读内容呈现出多元的趋势。但是,大学生对经典著作的阅读趋势有所下降,整体阅读趋于快餐式,部分阅读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休闲、娱乐、消遣的态度。同时能够进行系统阅读的学生总量逐渐减少。而且,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英语读物所占比例较多,功利性读书的倾向极为明显,存在赶时髦、随大流的现象。
1.2 大学生阅读特征
当代大学生阅读目的不明确,消遣性阅读表现突出,阅读内容显得很宽泛,虽可以开阔视野但却不利于专业能力的提高。阅读兴趣广泛但不专注,喜欢阅读却没有计划,阅读过程大都随意,对读物价值的判断能力较差,对读物不能有深度的思考,只能是浅尝辄止。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文献信息载体变得越发多样化,不但有传统的纸质读物,又有现代的多媒体资源,这都为大学生的阅读带来了多种选择。网络阅读具有方便、快捷、容量大、信息广等特点,所以广受大学生的青睐,很多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但在那里,大部分上网学习的学生并不是读书或是查看新闻,他们更多的是聊天或者打游戏。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钟情于网络阅读,网络阅读是一种只有广度而没有深度的阅读,会造成大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不利于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生观的养成。所以对阅读多样性的合理选择也同样是一门学问。
1.3 社会因素对大学生阅读的影响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中,这就需要更多的掌握更高技能、更有实用价值的高素质人才。但与此同时,高校不断扩招则使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就业的巨大压力无可避免。因此,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在校大学生不得不认清现实,努力为就业谋划,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所以大学生们不得不狂啃书本,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掌握和提高就业的素质和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且在社会发展的同时,财富意识也已经逐步渗入了大学生的意识之中。他们注重实际,讲求实效,必须务实。这种情况大多出于两方面的动机,贴补生活和锻炼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了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他们就必然会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阅读材料。这样,社会因素也就迫使大学生阅读,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提高自身。
2 大学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开展阅读教育是信息社会对人们读书学习所提出挑战的基本需要。开展阅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施终身教育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1 阅读是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点
大学生想适应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阅读。阅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使其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阅读选择能力和阅读评价能力以及阅读效率能力。在信息化社会里,需要大学生具备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途径就是阅读。
2.2 阅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良好的校园环境构建了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积极的校园精神组成了一个激励的阅读环境;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一个陶冶人的校园空间。阅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何能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大学生阅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求。
2.3 阅读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能力
阅读是教育的根本,是大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途径。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同时阅读课可以使大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新的学业。高等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摇篮,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跨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阅读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是传承人类知识经验的重要手段,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
3 提高大学阅读教育的措施和几点意见
复旦大学哲学系张汝伦教授曾说“人的素质只靠学习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针对大学生的阅读倾向,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采取相关的应对策略。
3.1 分级法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缺乏自学的能力,学习方法也不适应,对他们进行阅读教育,重点在于突破原本固有的阅读观念,改变教育考试中的教科书和参考书模式,探索新的阅读理念。安排新生进行必要的入馆教育,让新生亲身体会图书馆的悠远宁静,以及浓郁的书香,使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明白图书馆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懂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从而使新生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为同学们进行一次讲座介绍学校图书馆中的具体构造和功能。使新生对图书馆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其更加喜欢馆内的环境学习于其中。
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他们已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也渐趋稳定,绝大多数学生对学好专业知识都充满信心。在阅读倾向上明显少了许多盲目性但面对市场双向选择,毕业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式使学生将精力放在应付各种过级或证书考试上,大部分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是为了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目的就是取得一些证书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这也是导致其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原因,所以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使得就业更加困难。这就需要高校采取有效形式,培育其自觉拓展专业知识面,构建专业知识体系的内在机制。
大四的毕业生,他们几乎已经掌握了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要做完最后修读未修完的专业课程的同时都忙于毕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且面临毕业后如何选择就业方向的问题。因此,他们的阅读既是为了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也是为了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和为毕业后的择业搜集、积累资料。在阅读倾向上带有比较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所以,图书馆应对其毕业设计或论文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信息检索课,对毕业生的论文和设计进行有针对性的文献信息检索指导。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阅读教育是对大学生阅读行为和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令他们具备良好的阅读思维能力、选择能力、评价能力和效率能力。我们可以在阅读教育中开展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研究、知识的教学、能力的训练、阅读态度的培养及阅读活动组织与管理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提升大学生阅读兴趣。亦要建立大学生读书社团,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自主阅读意识。指导学生处理好阅读经典名著、学术专业和休闲读物、时尚或流行读物的关系。也可以在活动中重点推荐一些阅读书目,特别是引导新生按要求阅读书籍,可以降低阅读过程中的浅尝性,全方面把握学科专业的知识体系,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
3.3 建立大学生阅读教育制度
阅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如若要有效的开展则必须有制度为基础。第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成立学校层面的大学生阅读教育工作机构,全面研究、指导、协调全校的大学生阅读教育工作,让新生从第一天起就收到阅读的教育,让阅读融入到新生的生活中去。第二,可以开设阅读教育课程,指导学生正确阅读。这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如加强阅读教育的师资力量,增强教材建设的内容,使专门的研究机构确立目标,研究大学生阅读的心理,从而找出提高大学生阅读的方法。第三,可以建立阅读激励机制,以促进学生阅读。在阅读教育中,可以有目的阅读,例如开设“阅读之星”等方式来激励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大学生可以自主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主动性。第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广播、校报、宣传栏作为媒介,来宣传阅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引起全校师生的重视与关注,使大家能重视阅读、关注阅读、参与阅读。
3.4 加强图书馆建设
尽管多数大学生具有自主性学习能力,但是部分学生还缺乏理性剖析自身素质的洞察能力,其阅读倾向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对大学图书馆的管理方式和服务意识作出相应的调整,图书馆员不能定位于“管书”、“守摊”的层次上,而该成为知识的加工者和传播者,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图书评介和优秀图书推荐工作,在培养健康的阅读习惯上发挥出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举办读书比赛活动;馆员开展优秀图书导读或评介活动等。图书馆员的指导与推荐在大学生阅读教育中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总之,大学图书馆要加强服务意识,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担当起“知识输出”重任。
4 大学生阅读教育的思考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在以往中小学学习的时候就已经进行了大量的阅读训练,但是根据调查显示,他们的阅读能力仍然较低,以致于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要求,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更需要提高大学生的阅读能力。这就需要让大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它属于读者的意识活动,是读者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大学生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不一定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必须对他们进行阅读观念教育,使之真正认识到阅读活动的意义,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阅读心态,以更好地掌握阅读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白明凤。大学新生阅读教育之思考[J].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26卷(4期):100-103.
[2]马春时。略论阅读的基本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1).
[3]赵鹤龄。21世纪的教育:学习时代与关心人类的命运[J].北方论丛,1994(1).
[4]苗春德。宋代教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451.
[5]张明霞。浅谈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教育。昆明大学学报(综合版)[J].2004(2):85-87.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
阅读作为学生个体化行为,应该让学生主动积极发现问题,加深理解和体验,并从实践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应有的思想启迪。
一、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作为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关系到个卜视野、人文修养的培养、健康个性的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等各个方面,而这些多数体现在中学阶段。因此,在整个中学教学阶段,阅读教学占据着十分秣的位置和地位。且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学生的基础能力,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显得更为重要。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但是目前的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这也当前最为普遍也最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强制训练对整个教学形成了巨大的冲斥,导致学生讨厌阅读,甚至于厌恶语文,进而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迅速萎缩,乃至人格也弃之不顾,导致学生整体发展严重失衡。而解决这种现象的最为根本的途径和方法就是实施发现教育,加强主体对阅读教学的体验、思考和实践,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二、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的思路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发现教育改变教学现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现学习理论,按照一定的规则、原量理,发现更多的内容,发现教育的具体实施思路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文意的发现
通常而言,根据人们的常规认识,阅读最为根本的任务就是读懂文本,也是最普遍的任务,但是在教学中如何读懂就成为研究的主要问题,传统的阅读教学认为阅读只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接受,所谓阅读理解就是对文本的意义有一具客观的把握,而现代阅读教学则认为,阅读就是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各个文本之间以及文本与个人经验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为此,从本质上讲,可以把现代阅读教学观点定位于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内容,要求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理解,要富有创意,通过理所当然的发现原意,得到个性化的理解,即发现创意。一是方法,即对于阅读要求从浅知到深知,是一个阅读探索的过程。
2.知识的发现
随着人们对阅读教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高度警惕。阅读教学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最终达成共识。因此,不可否认的是,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要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特别是对于知识的活化的掌握,因为只有在具备一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将自己知识储备转化为能力。而阅读发现教育就是通过发现和获取优质的语言知识,并将其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对教学进行归纳和定义。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教育背景下,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记住和接受现成的阅读知识,而在参与知识的发现与形成,并且在学生过程中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且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
3.自我的发现
在语言教学中,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确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互统一,这也是语言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同时,现代语文课程还明确其具体的人文内涵,这对于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且十分广泛的。因此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文性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要始终关怀学生的成长、发展、关注内在生命与灵魂的成长。为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训练,发现语言的内在气韵、内在感受,以及语言所传达的精神,通过学生主体在阅读实践中的主动认识与发现,明确学生的理想和追求。
三、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的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对文本一种读解活动,承载着人类生活、文化的理想与追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力,最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提示人的自我存在,去探寻人生的根本意义,展示对现实生存的理解,以实现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学语文阅读发现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里主要针对实施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1.基于主体发现教育
阅读发现教育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因此,它主要强调的是主体的独立性,因此,其教育目标的实现就在于立足于主体,依靠主体,为了主体,在充分主体需求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并且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智力以及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适度的讲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生的发现。
2.基于课程发现教育
课程教学作为发现教育的主要载体和核心,是主体协调发展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形成的,因此,阅读发现教育除了要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学习外,还要注重实效学生理性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审美情感,通过理性知识、审美情感的获得,形成认知学习与情感学习相互统一的一种学习方法和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和认识的眼光。同时,在教学中,将发现作为某个阶段教学阶段的目标所在,尽量做到求真、求美、求善,进而推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价值的相互统一。
3.基于实践发现教育
发现教育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因此,要求阅读发现教育必须要以实践为主体,主张阅读权、话语权、思考权,相信实践,这也主体发现和发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在教学中,可以强调先学后教,借助于情景教学、问题导向、讨论组织、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策略,保障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引导学生自主联系生活,关注情感,真正地进入到发现教学中。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学中,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重视发现教学,根据现代阅读教学的不足,实现能力的发展和态度培养的相互统一。
参考文献:
[1]杨岚。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