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的诗雄鸡经典6篇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该页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李贺的诗雄鸡经典6篇,欢迎借鉴。

李贺经典的诗 篇1

马诗 李贺

马诗二十三首·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译文】

龙马脊毛图案像连接着的铜钱,

银蹄奔驰白色一片如踏着云烟。

可是没有人为它编织锦绣障泥,

又有谁肯为它铸就饰金的马鞭。

【赏析】

李贺的《马诗》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开头一个“龙”字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奇特外观,银蹄踏烟之矫健体格,定是良马。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诗以龙脊银蹄的骏马自比,慨叹纵有千里马但却没有识千里马的伯乐,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抱负不能施展的抑郁与愤懑之情。

马诗二十三首·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译文】

寒冬腊月里,草根也发甜,

京城道路上,白雪撒如盐。

不知自己嘴,是硬还是软,

就是碰蒺藜,也要去吞衔。

【鉴赏】

李贺《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共二十三首。这是第二首。这首诗通过骏马在寒冬腊月里无草可食,饥肠辘辘,只能到白雪覆盖的土里寻找草根,这时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就算是碰到了带刺的蒺藜,也要把它吃掉。此诗表现了有志之士的穷苦困顿的遭遇和倔强不屈的性格。

【诗人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诗 篇2

李贺的诗大全

马诗二十三首·其四

唐代:李贺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梦天

唐代:李贺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

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将进酒

唐代:李贺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金铜仙人辞汉歌

唐代: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苦昼短

唐代: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致酒行

唐代: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附加阅读:《致酒行》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长安,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心情。诗人以不得志的人的身份作客饮酒,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寂寞的处境。这三层的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大致地表示以酒解愁的意思。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语)的特色。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善良的主人。而紧接着,似乎是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但诗笔就此带住,然后以下两句作穿插,再引申出“零落栖迟”的意思,亦显得委婉含蓄。“主父西游困不归”,这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故事。而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诗人以他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无限辛酸之情。而古人多因柳树而念别。“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再写出诗人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笔。引古自喻与对面落笔同时运用,都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经过这两句的跌宕,再继续写主人致词,诗情就更为摇曳多姿了。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年轻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他的处境比主父偃更为狼狈。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看似无理,实际上极能尽情。马周一度像这样困厄难堪,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唐太宗十分高兴,予以破格提拔。“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说的就是这件事。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但这番语言却很富于启发性。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乎是:政治出路不只是有一种途径,“囊锥”终有出头之日,而科场受阻也不能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被唐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在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这四句以古事对古事,话中有话,极尽循循善诱之意。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用语独造,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伤心行》)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旧我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颇具兴发感动的力量,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平直叙写。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的话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却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李贺式的锦心绣口。

李贺的诗雄鸡 篇3

李贺的诗 雄鸡

李贺这首《致酒行》诗就是李贺酒宴上明志之作。“致酒”即劝酒之意。“行”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全诗如下: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

致酒:劝酒。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拿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赏析

开头“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两句,在叙述中突出了自己的处境“零落栖迟”。“零落栖迟”就是说诗人潦倒闲居,飘泊落魄。“捧觞”即举杯奉觞,也就是“敬酒”之意。“客长寿”,这是敬酒时的祝词,祝身体健康之意。首句是说,诗人正处于落魂潦倒,困守京都处境中,这酒宴上的一杯酒,就正好借酒浇愁。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平淡的叙述中,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愁情,也表现出诗人对朋友感激之情。接着“主人奉觞客长寿”,叙述主人举杯祝酒,愿客人(指李贺)长寿。这一句表现了主人对李贺的深情,以及对李贺处境的同情。

接下来的“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这几句承上“主人奉觞客长寿”而来,具体描写了主人在祝酒辞中的劝勉之意。这里,主人先用汉代主父偃的故事。 “主父”,据《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这句的意思是说,你久困不归,就像主父偃困守长安那样,家人盼你归去,大概要把门前的柳枝都攀折了。这里充满了对客人的同情、关怀,洋溢着人间温馨感人的情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紧承上而来,“马周”,据《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 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注:贞观五年为公元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

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这里,主人以遭遇与主父偃相似的马周推进一层来说。就是说,科场上失败了并不要紧,人们的成功并非只有一种途径。我听说马周在新丰客舍时,受店主人的冷遇,处境就更加狼狈了。这里,诗人用了“天荒地老”一词,极富想象之能事,不但夸大了马周处境的因厄,而且也反衬下文“请恩泽”的顺利。在历史上,无论主父偃,抑或马周,他们共同点是曾经都潦倒穷困,最终凭着给皇帝上书而得到赏识、重用。主人借此劝勉和激励李贺,希望诗人不要灰心,通过多种途径去获取自己的出路。

以上通过对主人语言的描述,不但给读者塑造了一位和蔼可亲的谆谆长者的形象,而且表现出主人对诗人的关切和真挚的慰藉。

接下来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是诗人对主人劝勉的回答。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这里,诗人李贺用“迷魂”一词是自谦的说法,其实就是诗人的志向。“招不得”意思是难以改变。虽然现在诗人不知道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但是,诗人总是相信前景是光明的。所以,下句“雄鸡一声天下白”,含蓄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分的信心,充满了希望。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云”即高举入云。“呜呃”即悲叹。这最后二句的意思是说,少年人应有高远的理想,可是谁能想到我却如此凄凉寂寞呢?诗人以豪迈的气魄,不可遏制的激情作结,不但表现出自己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志向,也把读者带进了积极情绪的境界。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话,不但塑造的两个艺术形象(主人公和客人),而且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志向。同时,典故的运用,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和审美意蕴。

诗人介绍

李贺,字长吉,福昌县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年仅27岁。李贺自小聪颖,才思横溢,善工诗文,名震京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其诗,风格瑰丽奇峭,意象繁密浪漫,用字坚锐狠重,给人以力的震撼,梦的神往,美的享受。是唐诗,乃至我国诗坛中的一枝奇葩,为我国古典诗歌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一代伟人毛泽东尤爱李贺诗。

多种版本的李贺诗集,如《李长吉歌诗集》、《李长吉集》、《李昌谷诗集》、《李昌谷诗选》等,几乎每本都被毛泽东圈划过。至今传世的李贺诗共240余首,毛泽东圈过的就有83首,有的多达四五次。毛泽东在五十年代一则有关王勃的批注中,称李贺是“英俊天才”,但“死时二十七”,“惜乎死得太早了”。在五十年代末,每次提到历史上年轻有为的人物时,总是提到李贺,称他多才而短命,有特殊成就。

创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安史之乱后,大唐盛世急转直下的唐代中晚期时代。

唐贞元十年,因时任陕县令的父亲李晋肃被贬西川,五岁的李贺跟随母亲郑氏回到故里昌谷。昌谷是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山村。连昌河日夜不停地吟唱,故行宫连昌宫神秘诡异的色彩,南园、北园稻青竹秀的美景,纯朴自然的风土人情,滋润着李贺童年的心田与梦想。他常常带着小奚奴,背着锦袋,徜徉在昌谷的山山水水间,寻章摘句,吟诵歌唱。

十三岁那年,在时任陆浑尉皇甫湜的大力举荐下,李贺以诸王孙的身份进入东都洛阳国子学读书。在这里,他结识了权贵子弟,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于頔之子于季友、于敏兄弟俩,以及入蜀为官多年的房式之子房次元及官宦子弟王恭元等。

由于聪明好学,天分极高,且极具个性,少年李贺在赢得那些权贵子弟的友好和尊重的同时,更为自己赢得了诗名,一时间,十五岁的他诗名远扬,名震两京。期间,与洛姝真珠的相遇,使他第一次感到了爱情的美好。

永贞元年,西川节度使韦皋死,被其强留西川十几年的朝廷官员陆续还朝,而李贺之父李晋肃却音讯皆无。为此,年仅16岁的李贺便单人独骑踏上了寻父之路。

经蓝田,他雨夜遇险,被善良的采玉老人石伯父子救起,亲眼目睹,亲身体验了生活在社会底层劳动者的困苦;过巫山,他巧遇被贬的“黑白子”(王叔文),与其伴而行,得以有惊无险,顺利度过瞿塘峡,抵达渝州。在这里,他收留了孤儿巴童,两人相扶相依,一路西行,共度难关。

然而,当他们一路艰辛,历尽磨难,抵达西川时,却遇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谋反,扣押了欲归朝的十几名朝廷官员。李贺被困其中。“西山日暮青狸哭”,他沦落到了人生极其凶险的境地。但天无绝人之路,后朝廷派高崇文率军平蜀,李贺与其他被困人员里应外合,粉碎了刘辟的阴谋,得以脱身,并如愿找到了父亲。在蜀期间,李贺不仅经历了平叛黄洞蛮的惊心动魄,还结识了一代才女薛涛,为自己的青春岁月再添一抹亮色。

在西川滞留数月,元和元年秋,李贺随房式回京。途中,房式被任命为宣慰使,出使河朔三镇。李贺随行。但出师不利,在宣慰第一站成德镇王承宗幕府,李贺与房式被乱军冲散,仓皇中,带着两名歌舞伎北逃至幽州,不期而遇同族名人李益。期间,在经受了平生第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后,李贺创作出了《雁门太守行》、《马》等诗作。

元和二年春,李贺自塞北返回昌谷。而此时,他的父亲李晋肃已经去世数月。青草凄凄的坟头,他悲恸欲绝,烧纸祭奠。纸烬翻飞,灰蝶悲舞。而这只是痛苦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三年丁艰期间,他不仅目睹了嵇伯的惨死,更经历了小奚奴的逝去,给他带来的撕心裂肺的痛楚。但是命运对她还是眷顾的,稽伯之女兰香、当初那个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孩,已经长成了大姑娘。她的柔情与琴声渐渐愈合了亲人离世给李贺心灵留下的创伤。

元和四年秋天,守孝期满的李贺,前往东都参加河南府试。在皇甫湜的引荐下,他拜谒了韩愈,受到赏识,并在接下来的秋试中得隽。然而,就在领取进京解状时,却因有人举报家讳问题,他被拒发放解状。韩愈、皇甫湜极力为他辩解,却无收效。失意之际,李贺愤而离洛。

途中,巧遇始任河南尹的房式。在房式的帮助下,李贺顺利取得解状,首途赴京。敷水驿,目睹中使侮辱朝廷官员元稹。出于义愤,李贺和其他举子,阻止了中使的暴行,捍卫了朝廷官员的尊严。元稹感激涕零,急匆离去。他要面见皇上,举报房式的`不法事。而所谓的不法事,正是房式无视家讳,为李贺发放进士试解状之事。对此,李贺一无所知,依然雄心勃勃奔向京城,奔赴考场,并一举中第,圆了自己的进士梦。曲江游宴,杏林探花,皇宫蹴踘,平康寻欢……今朝谁是拗花人!李贺深深地沉醉在这个无限风光的春天。

春天的脚步,总是那样匆匆。不知不觉中,春已过半,领取春关的日子到了。这是进入仕途最关键的一步。领了春关,就已进入吏部的籍册,剩下的就只是任什么官职的事儿了。领不到春关,你就只能在“官”门之外徘徊。不幸的是,李贺最终没能领到春关,原因依旧是“家讳”问题。倔强的李贺不服输,炎炎烈日下,他像一匹坚忍的马,四处奔走,呼吁申诉。

然而,曾经的酒朋诗友,不是人微言轻,爱莫能助,便是因为妒忌自私而远远躲避。悲愤无奈,迫于生计的李贺,只得在秋天来临的时候,穿着来时的那件麻衣,默默地离开了京城。

回家看望过母亲,李贺随即去了东都,却惊闻真珠被掳河阳幕府。为了寻找真珠,也为了谋生,李贺在韩愈的举荐下投奔了河阳幕府。为君唱起长相思。和真珠在一起的日子幸福而安宁,李贺一度淡忘了创伤和梦想。他想就这样在河阳,和真珠和和美美地度过一生。

然而,很快,这种宁静被打破,真珠被逐,一辆破车将她拉到了大山深处,再也没了踪迹。这时,普宁公主和于季友河阳行猎,在普宁公主的鼓动下,李贺再赴京城,重拾旧梦。这次,他实现了梦想,参加制举拔萃科试,并获得太常寺奉礼郎一职。尽管只有从九品,但毕竟步入了仕途。一段时间内,李贺心态平和,生活安定。

期间,他结交了权璩、张又新、李汉、杨敬之、沈亚之、沈子明等一批诗友;认识了谢秀才、缟练、朔客李氏等人,还遇见了女冠白瑶、才女上官叛儿、宫女阿甄等红颜知己。李贺一生,惜无家室,可他却拥有了美好的爱情。与此同时,他还见识了颖师高超的琴技,领略了申胡子异域风情的觱篥……生活在低吟唱和,花天酒地中,绚烂着,暗淡着,快乐着,痛苦着。

转眼已是李贺任奉礼的第三个年头,官场的黑暗,世道的不公,让他萌生了另寻出路的想法。元和八年暮春,天下大水,朝廷以为阴盈,出宫人二百车。阿甄得以还乡。此事引燃了李贺南下游历的决心,一为寻访阿甄,二为投靠亲朋,以期提携。

过石城,至江陵,李贺意外遇到了和二兄同事的元稹。一笑泯恩仇,在放下怨恨的那一刻,李贺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离开江陵,李贺沿江而下,前往昭关投奔十四兄,不遇,顺路去了金陵,淹留多日后,继续南下,经苏州,到杭州,不期而遇杨敬之。二人结伴同行,随浙东观察使孟简到会稽观水兵操练。之后,便取道浮山,永州,在柳宗元贬谪处小住,过洞庭湖,一路游历,一路艰辛地回了京城。

京城依旧,失望和病痛让李贺萌生归意。第二年春天,他毅然辞官回家。春天的昌谷,流露着干旱的表情,而繁杂沉重的课税依然如旧。迫于生计,为了梦想,在家休养半年,身体好转后,李贺再次踏上北上之路,弃笔从戎,投奔时为潞州节度使的郗士美。

“吟诗一夜东方白”。凭着横溢的才华,勤奋的态度,纯洁的人品,李贺受到了郗士美的器重。但这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对于李贺真正的愿望与渴求,郗并没放在心上而实实在在地去关注,解决。

李贺未免失望,但他依然坚持着。直到两年后,郗士美兵败,归朝另任,他只得再次整理行装,踏上了那条看不到尽头的奔波之路。北方的冬天,寒冷异常。幸得朔客李氏与缟练的庇护,李贺始感暂时的安慰。但现实与梦想剧大的反差,让他不能得过且过下去,他再次踏上漫漫长路,寻找心灵的归宿。结果只能是失望。身体和精神已不能支撑他继续走下去,无奈之下,他只有选择返回家乡。

路过京城,适逢斩首吴元济,严寒的世界里,李贺用诗歌描画出“大旗喜”的动人景象……而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痛楚在加剧,希望的火光却依然不熄。在一个秋虫鸣唱,桐风惊心的夜晚,他饮下了人生最后一碗药汤,安静地躺在床上,用铅水般的清泪,无声地告别了阿弥(母亲)、姐姐,随着绯衣人和仙姬,乘赤轧车,在仙乐袅袅中,向亲苍茫深处奔去。

李贺诗 篇4

李贺诗20首

1、《安乐宫》

深井桐乌起,尚复牵清水。

未盥邵陵瓜,瓶中弄长翠。

新成安乐宫,宫如凤凰翅。

歌回蜡板鸣,左悺提壶使。

绿蘩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2、《八月》

孀妾怨长夜,独客梦归家:

傍檐虫缉丝,向壁灯垂花;

帘外月光吐,帘内树影斜;

悠悠飞露姿,点缀池中荷。

3、《巴童答》

巨鼻宜山褐,庞眉入苦吟。

非君唱乐府,谁识怨秋深?

4、《白虎行》

火乌日暗崩腾云,秦皇虎视苍生群。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

玉坛设醮思冲天,一世二世当万年。

烧丹未得不死药,拏舟海上寻神仙。

鲸鱼张鬣海波沸,耕人半作征人鬼。

雄豪气猛如焰烟,无人为决天河水。

谁最苦兮谁最苦,报人义士深相许。

渐离击筑荆卿歌,荆卿把酒燕丹语。

剑如霜兮胆如铁,出燕城兮望秦月。

天授秦封祚未移,衮龙衣点荆卿血。

朱旗卓地白虎死,汉皇知是真天子。

5、《北中寒》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6、《贝宫夫人》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7、《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8、《昌谷北园新笋四首》

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

9、《昌谷读书示巴童》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10、《昌谷诗》

昌谷五月稻,细青满平水。

遥峦相压叠,颓绿愁堕地。

光洁无秋思,凉旷吹浮媚。

竹香满凄寂,粉节涂生翠。

11、《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12、《长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13、《嘲少年》

青骢马肥金鞍光,龙脑如缕罗衫香。

美人狭坐飞琼觞,贫人唤云天上郎。

别起高楼临碧筱,丝曳红鳞出深沼。

有时半醉百花前,背把金丸落飞鸟。

14、《嘲雪》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15、《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

16、《酬答二首》

金鱼公子夹衫长,密装腰鞓割玉方。

行处春风随马尾,柳花偏打内家香。

17、《酬答二首·其二》

雍州二月梅池春,御水欮浥白蘋。

试问酒旗歌板地,今朝谁是拗花人。

18、《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

入乡试万里,无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19、《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李子别上国,南山崆峒春。

不闻今夕鼓,差慰煎情人。

赵壹赋命薄,马卿家业贫。

乡书何所报,紫蕨生石云。

长安玉桂国,戟带披侯门。

惨阴地自光,宝马踏晓昏。

腊春戏草苑,玉輓鸣辚。

绿网缒金铃,霞卷清池漘。

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

时宜裂大袂,剑客车盘茵。

小人如死灰,心切生秋榛。

皇图跨四海,百姓拖长绅。

光明霭不发,腰龟徒甃银。

吾将噪礼乐,声调摩清新。

欲使十千岁,帝道如飞神。

华实自苍老,流采长倾湓。

没没暗齰舌,涕血不敢论。

今将下东道,祭酒而别秦。

六郡无剿儿,长刀谁拭尘。

地理阳无正,快马逐服辕。

二子美年少,调道讲清浑。

讥笑断冬夜,家庭疏筱穿。

曙风起四方,秋月当东悬。

赋诗面投掷,悲哉不遇人。

此别定沾臆,越布先裁巾。

20、《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李贺诗 篇5

李贺经典的诗

李贺,唐朝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下面让我们来欣赏李贺经典的`诗!

李贺经典的诗

1、《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3、《三月》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4、《代崔家送客》

行盖柳烟下,马蹄白翩翩。

恐随行处尽,何忍重扬鞭。

5、《蝴蝶飞(一作蝴蝶舞)》

杨花扑帐春云热,龟甲屏风醉眼缬。

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6、《唐儿歌》

头玉硗硗眉刷翠,杜郎生得真男子。

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

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

东家娇娘求对值,浓笑书空作唐字。

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7、《将发》

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8、《苏小小墓》

***,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9、《昆仑使者》

昆仑使者无消息,茂陵烟树生愁色。

金盘玉露自淋漓,元气茫茫收不得。

麒麟背上石文裂,虬龙鳞下红枝折。

何处偏伤万国心?中天夜久高明月。

10、《嘲雪》

昨日发葱岭,今朝下兰渚。

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

龙沙湿汉旗,凤扇迎秦素。

久别辽城鹤,毛衣已应故。

11、《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12、《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3、《三月过行宫》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14、《休洗红》

休洗红,洗多红色浅。

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

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15、《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16、《七夕》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17、《假龙吟歌》

石轧铜杯,吟咏枯瘁。

苍鹰摆血,白凤下肺。

桂子自落,云弄车盖。

木死沙崩恶溪岛,阿母得仙今不老。

窞中跳汰截清涎,隈壖卧水埋金爪。

崖蹬苍苔吊石发,江君掩帐筼筜折。

莲花去国一千年,雨后闻腥犹带铁。

18、《残丝曲》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沈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19、《七月》

星依云渚冷,露滴盘中圆。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

夜天如玉砌,池叶极青钱。

仅厌舞衫薄,稍知花簟寒。

晓风何拂拂,北斗光阑干。

20、《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

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杉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

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21、《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

一夕绕山秋,香露溘蒙绿。

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洛南今已远,越衾谁为熟?

石气何凄凄,老莎如短镞。

22、《竹》

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

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

李贺诗 篇6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李贺生平,有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还有朱自清的《李贺年谱》和钱仲联的《李长吉年谱会笺》、《李贺年谱会笺》可资参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