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商西周的兴亡》评课稿【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夏商西周的兴亡》评课稿
听了师傅初一历史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新课教学。对比我自己的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感触颇深。
首先,师傅在最开始讲评作业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把每题答案对一下,而是挑错的'多的题目来讲解,并且十分注重错别字的书写问题,比如“奴隶制”很多学生写成“奴力制”,还特意说明历史年代的描述方法,距今约四五千年应该写汉字,而具体年份比如说公元前2070年才写数字,这些小细节是我在讲评作业的时候未曾关注的。
其次,在讲述新课的过程中,师傅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提问的问题精准到位,与学生互动良好。在循序渐进的问题下,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主动参与其中。并且,对于初一的学生,初学历史可能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师傅在讲课过程中注意穿插有意思的成语故事,比如“助纣为虐”、“临阵倒戈”、“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非常贴合本节课的知识点,所谓一举两得。这些成语故事也是我在教学中容易忽略的。
最后,在全课结束总结环节,师傅展示年代表格,要求学生自主的将本节课的时间、人物、都城等信息填入表格,起到一个很好的总结归纳的作用。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
学科
历史
设计教师
教授内容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时间预设
1课时问题预设:1.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2.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3、我们常说“学史明智”、“以史为鉴”, 那么我们从夏朝和商朝的灭亡中得到什么启示?
4、当堂反思
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的分封制, 区别“世袭制”与“禅让制”。
2.通过分析分封制的内容理解分封制的作用。
3.对比夏商周的兴亡,认识到国家要以民为本,顺民心者兴,逆民心者亡。 【重点难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学习难点】对分封制的理解认识知识结构: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桀的通知残暴2、约公元前207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后,商朝统治稳定,史称“盘庚迁殷”。汤的统治残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公元前771年,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3、西周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展示内容:一、问题情景,认定目标引“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 他凭借日益增长的威望和权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二、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0~23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暴君夏商西周 任务二:阅读教材第24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思考下列问题1.西周为什么实行分封制?什么是分封制?起到了什么作用? 2.教材第24页西周的等级示意图反映了什么内容? 巩固达标: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有人因触犯法律而被投入监狱,你推断一下他不可能生活在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3.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击商朝的残余势力 b.发展社会经济
c.保卫镐京的安全 d.巩固统治
4.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
a.商汤伐夏 b.牧野之战 c.盘庚迁都 d.武王伐纣
5.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 )
a.黄帝 b.夏启 c.商汤 d.周文王
6.“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说明这句话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
a.国人暴动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实行分封制 d.盘庚迁都
7.暴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商汤 b.商纣 c.周文王 d.周武王8.夏朝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XX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c.公元前XX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9.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10.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c.王宫中摆放着一玉器 d.都城镐京商业繁荣
11.(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①______ ”。
材料二 禹死后,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②______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③_____ ”。
材料三 周初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⑴请你结合所学内容将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横线补充完整。
⑵材料二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朝代?写出一个你知道的反映这种现象的朝代。
⑶材料三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此项制度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归纳生成1.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建都阳城。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2.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XX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商朝又称殷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是有名的暴君(炮烙)。3.武王伐纣(1)西周建立: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强大。周武王继位后,公元前1046年,与商朝在牧野大战,商军阵前倒戈,商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2)分封制: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3)西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平民)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课后反思:应该感谢“插嘴”的同学,是他让同学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是他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学资源无处不在。 学生插嘴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它带给我们的或许是担心,或许是困惑,但更多的应该是欣喜与思考。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宽松、融洽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插嘴”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它不是“乱”,而是“活”,是新课程改革中一朵绚丽的浪花。当学生的“插嘴”具有挑战性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如何调整教学计划,如何让学生的“插嘴”变成一种学习资源,才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为其喝彩! 反思后则奋进。我们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多多反思,不断改进,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夏商西周的兴亡练习题
一、基础巩固:
1.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是在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商朝建立于()
A.约公元前2070年B.约公元前2046年
C.约公元前16D.约公元前771年
3.西周的都城定在()
A.阳城B.镐京C.鹿台D.殷
4.右图是把人当作坐骑的暴君,他是()
A.纣B.启C.幽王D.桀
5.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舜传位给禹B.禹传位给伯益C.禹传子,家天下D.汤战胜桀
6.下列内容属于商纣王所为的`是()
①无休止的征发百姓②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③监视平民的言论和行动④施用炮烙等酷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下面内容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B.诸侯服从周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C.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周天子纳税
2
8.“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目前我们的课本即采用了这一成果。据此,请你推算一下,夏商周三代各自统治的时间为()
A.470年554年275年B.4550年260年
C.450年554年275年D.470年550年275年
9.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B.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族诸侯D.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
族入侵
10.右图是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
A.黄帝B.禹C.伯益D.汤
11.通过自学讨论,按照下列表中提示,将知识归纳起来填在
12.读图1,回答:
(1)材料中的“太阳”比喻谁?
(2)“太阳”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
13.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图2),结合学习P20~21灰色底网内文字,回答:(1)自上而下将各阶层的名称写在示意图的右侧。(2)这个等级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
3
参考答案:1A2C3B4D5C6D7D8A9B10B
13(1)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2)见教材P24页。
一、教学目标
1.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3.认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认识奴隶制的残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CAI多媒体课件(附后)
五、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旧石器时代人们被迫过着群居生活,新石器时代则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中国历史也由野蛮时代跨入到了文明时代的大门,其标志是什么? 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间的矛盾运动 一、夏朝的兴衰
揭示夏朝建立的重大意义
介绍历史学科的时间概念
强调世袭制这一重要制度的沿革
揭示夏朝的阶级性质
阐明人类社会的形态及发展规律 1.夏朝的建立及统治。回忆:夏朝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其性质是什么?教师强调: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仅稍晚于古埃及),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指出公元前2070年是公元纪年法,并介绍年和世纪之间的换算方法。禹死后,王位由谁来继承?教师总结:相传禹在世时,曾推荐伯益做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已有了强大的势力,禹不给伯益实权,使他得不到锻炼,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相反,启却利用禹的威信和禹给的权力,扩大影响,树立威望。在禹死后,启打败伯益,自己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种制度对我国后世影响十分深远,基本上确立了我国以后近4000年的君主政治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制度才结束。夏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从统治中心、都城、国家机构进行介绍,强调其国家机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维护的是夏朝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压迫剥削广大奴隶和平民。动脑筋: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
2.夏桀的暴政。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有何表现?其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说明得人心者得天下,贤君即能强国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说明失人心者失天下
由牧野之战的过程让学生自行得出结论 1.商朝的建立及统治。提问:概述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及性质。教师强调: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汤是一位贤明的君主,有何表现?重用人才,勤于政事,关心百姓,商朝迅速强大起来。
2.盘庚迁殷。其为什么要迁都到殷?殷这里面对黄河,背靠大山,自然条件好;盘庚“行汤元政”,政治也安定下来,商朝逐渐稳固了统治。这是商朝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次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商朝中衰到中兴的转折点,商朝由此走向发展和强盛,成为世界上的大国。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商(朝)。
3.暴君商纣。商纣王是历史上一个暴虐的国王。他用严刑镇压对他不满的百姓和王室大臣,如炮烙之刑。与夏桀是否有共同之处?奢侈残暴,众叛亲离。
4.武王伐纣。周文王在位50年,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周武王继承其父遗志,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于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结为什么会取得胜利?结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三、西周的分封制
学生自己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适当与后面知识联系
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由学生看图说文,提高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着名的文明古国。 重、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和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 学 案 学生活动及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读书独学、完成预习(要求:阅读教材20~25页,完成自学提纲并记忆。)
1.人物:
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继承父位,从此, 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
“家天下”
②____是夏朝最后一个国王。
③商朝建立者是____,他任用有才干的_______等人做大臣。
④商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是有名的暴君。
⑤周国君________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________等,国力逐渐强大。
⑥商朝灭亡,________建立周朝。
⑦商朝迁都的国王是__________。
2.地点:
①夏朝统治中心地区,在今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相传,把都城建在_______
②夏朝衰败时,_____ _的商国强大起来。后来商王将都城迁到____。
③西边______流域的周国发展起来,与商在______大战,商纣王逃到______自焚而死。西周建立,定都_____。
3.时间:
①约公元前______年,商朝建立。
②商、周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_______年。
③公元前________年,西周灭亡。
4.西周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 统治
②对象: 、 。
③内容:周天子把 和 、 分给 、 ,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 的命令,并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随周天子作战。
④作用:开发了 地区,加强了 ,成为一个 的国家。
三、组内交流独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四、课堂展示及合作探究:
1.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意为“去”),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读一读上面的材料,议一议,从材料一所反映的时代过渡到材料二所反映的时代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谈谈你的看法。
2.讨论:
五、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