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民间故事【10篇】

小雪节气过后,大雪节气一点一点走进我们了,那么大雪节气的民间故事都有哪些呢,为了方便大家了解大雪节气,这里是整理的大雪节气的民间故事【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篇1

鄂西山区的高山密林里,生长着一片片珍贵的珙桐树。每年春天刚过,它就开花了。花又白又大,有两片花瓣伸出,略略张开,真像一只欲飞的白鸽登在枝头上,所以人们都叫它鸽子树。这树上的鸽子花,可有个来历哩!

两千多年前,汉元帝刘把宫女王昭君,许给了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这一天,昭君出塞远嫁,就要从京城长安上路了。她坐在窗前,遥望故乡,正在想念香溪的父老乡亲,忽然窗外白光一闪,飞进一只雪白的鸽子,轻轻落在昭君身边。昭君一看,原来是自己在家时喂养的那只小白鸽“知音”。

她高兴极了,连忙捧在手里问道:“知音,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我可真想念你啊!”

知音说:“姑娘,我也一直想念你。听说你要出塞去和亲,我飞了七天七夜 ,赶来与你同去,你答应吗?”

昭君一笑,微微点头。小白鸽知音就地一滚,化作一支小巧玲珑的白玉簪。昭君把它斜插在发髻上。

昭君到了匈奴,被封为宁胡阏氏,做了匈奴的王妃。一晃三年过去了,昭君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得很幸福。她还 教给匈奴人编织刺绣,琴棋书画,深得大家敬重。昭君常常思念家乡,每天早晨要向南祝祷;逢年过节,要朝南三拜。

一天夜 里,昭君做了个梦,回到了故乡——兴山宝坪。她打水的楠木井,还 是那样清清亮亮;她梳洗的梳妆台,还 是那样清爽雅致;西荒垭的灯还 是那样明;纱帽山的树还 是那样青;只是二老爹娘头上的白发增多了,脸上的皱纹加深了。昭君一觉醒来,思乡之情深切,就写了一封平安家信。可是交通不便,关山隔阻,这封信怎么送回去呢?

这时,白鸽知音说话了:“昭君阏氏,我给你把信送回去吧!”

昭君一听,真是高兴极了,只是感到山高路远,阴晴多变,知音身单力弱,能受得了吗?她虽然没有说出来,知音已经了解了她的心思,就说:“昭君阏氏,你放心吧,我带领我的子孙一起飞,一定把你的平安家信带给宝坪亲人!”昭君感动得眼含热泪,把家信给知音白鸽系好,又嘱托了一番,才送它们上路了。

一群白鸽,在知音的带领下,向南方飞来,一路上穿云雾,,搏风雨,飞过了高山,飞过了大河,到底飞到了兴山万朝山。这一路,可把白鸽们累坏了,听说到了昭君的故土了,就成群地落在树上休息。知音看到这番情景,就说:“你们在这儿休息吧,我再飞五十里,把昭君阏氏的信送给乡亲!”说完,就朝宝坪村飞去。

宝坪村的乡亲父老,听说白鸽知音从塞外送回了昭君姑娘的家信,个个喜出望外,东家请,西家接,想留知音在村子里歇息。后来,大家听知音说,它要和其他白鸽一起在万朝山树上休息,第二天就都赶来看望。不料树上的鸽子,已经都变成了朵朵白花了。

从此以后,人们就给珙桐起了个名字,叫鸽子树。这个故事越传越远,连外国也知道了,他们也给起了个名字,叫中国鸽子树。

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有一棵两人合抱不拢的参天大核桃树,传说是昭君亲手栽种的,树下就是她家的宅地。在树荫掩蔽的地方,有一眼铜镜般的圆井,楠木作盖,楠木镶边,楠木垫底,楠木护口,和一般的水井实在大不一样。井里的泉水碧澄碧澄,像块无斑无痕的大宝玉,清甜清甜,胜过陈年的老香醇。暑天里,不管天多热,地多旱,来到井边就凉 气袭人;喝一口井水,五脏凉 透,暑气顿消,浑身上下不长痱子。冬天里,不管天多冷,地多寒,井上总是蒸气腾腾,井水总是温温热热。用井水擦个手,洗个脚,一个冬不生冻疮。这口井就是千百年来远近闻名的楠木井。

很早以前,宝坪本没有水井,只有一个小泉坑,从岩缝里渗出一线线的泉水,勉强供全村人饮用。

不料有一天,天上的一条小黄龙,卷起一阵黄烟,飞落到泉坑里来洗澡,看上了这泉坑周围的风景。它一摆尾,一打滚,搅得黄泥烂浆直滚直翻,把个岩缝也堵得死死的,渗不出半滴泉水来。从此,泉坑成天黄糊糊,脏稀稀的,成了一摊死水。那小黄龙还 常常在坑里吐口水,打喷嚏,拉屎拉尿,弄得水面上整天浮起一层黄锈。那坑水又浑又腥,又苦又涩,乡亲们喝了,一个个上吐下泻,病倒一大片。连泉坑附近昭君栽的那棵核桃,也枯了枝。

泉坑被小黄龙霸占了,人们不得不到宝坪山下的溪河里去背水。昭君姑娘从小也跟乡亲一道,每天上坡下坎地背呀背呀,累得腰酸背痛,上气不接下气。乡亲们常常唉声叹气地说:“唉,老天爷怎么降下这么个妖怪到宝坪呵!”“嗨!要有一眼清泉水井,那我们宝坪村就真是宝坪喽!”

昭君听到乡亲们的叹息,暗想:美不美,家乡水。家乡要是有一眼千年不干的泉水井,那才好呢。我何不跟姐妹们一起,齐心合力,把那黄泥坑水戽干,把黄龙赶走,再掘深一些,掘成一口泉水深井呢!

想到这里,昭君马上召来众姐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们。这些经常跟昭君一块背水、采茶、绣花、弹琴的女伴们,平日就最尊重昭君,年纪小的称她昭君姐,年纪大的称她王嫱妹。她们听昭君这么一说,没有一个不乐意的。大伙连忙卷起衣袖,系起罗裙,从家里提来水桶,拿来绳索,站到黄泥坑边戽起黄泥水来。姑娘们一气戽了三天三夜 ,眼看黄泥水快给戽干掏尽了。

第四天,姐妹们正干得起劲,突然狂风大作,黄尘蔽天。霎时,只见一条黄褐色的长蛟“呼”的一声,腾空而起,直奔天边而去。姑娘们见黄龙被赶走了,一个个乐得直蹦直跳,乡亲们也纷纷奔走相告:

“嗨,昭君姑娘办下大好事了!”

“哎呀!宝坪村出了金凤凰了!”

赶跑了黄龙,昭君和众姐妹争着从家里拿来锤子、凿子,“叮叮当当”地凿泉眼。好心的父老们要来帮忙,被昭君她们谢绝了;热情的小伙子要来相助,被昭君她们婉言打发走了。她们只邀请了村东头九十九岁的“老寿星”爷爷,来帮她们出出点子。

姐妹们的腰酸了,昭君唱支歌,姐妹们的腰就不酸了;姐妹们的腿麻了,昭君说个笑话,姐妹们的腿就不麻了。姐妹们的手打起泡了,昭君采来草药替她们敷上,第二天就好了;姐妹们的臂震木了,昭君伸出双手给她们轻轻搓揉,马上就复原了。

就这样,一连掘了七天七夜 ,终于掘成了一个圆溜溜、直通通的水井。昭君拿着铁钎,在井底岩缝里一挑,只见碗口粗的清泉水,从岩缝里真往外冒,冒呀冒,不到三个时辰,井里就注满了清滢滢的泉水。这一下,大家可高兴了。可是昭君却皱起了眉头,在一旁沉思着什么。

姐妹们过来问道:“你有什么事不高兴呢?”

昭君说:“我在想,要是那条小黄龙又跑来捣乱,可怎么办呢?”

姐妹们一听,全愣住了。可不是吗?小黄龙再来洗个澡,宝坪村就又要遭一场大灾难呵!

大家正焦急不安,忽听得人群里发出一串响亮的哈哈声。姐妹们回头一看,原来是“老寿星”。他捋捋那花白胡子,对昭君说:“老话说,‘青龙住水井,吉祥降宝坪’。只要请来九天青龙下凡长住井底,那黄龙就会被降服,不敢再来。再说,有了青龙,就莫愁井水不清,泉水不甜啦!”

昭君一听,喜得眉开眼笑,忙问:“那——如何请得青龙下凡呢?”

“老寿星”不住地跺着拐杖,说道:“莫着急,莫着急,只要有一位相貌俊美,心地虔诚的姑娘,肯上纱帽山向九天拜请七夜 ,那九天青龙准会飞出天界,降下井来。”

姐妹们叽叽喳喳议论开了。有的说:“哎呀,相貌最美,心地最虔诚的只有昭君啦!”

也有的说:“夜 里山上有野兽伤人,那可不行呵!要去,我们姐妹们都去。”

“老寿星”说:“人多了不行,天神要厌烦的!”

昭君说:“姐妹们不用担心,只要能请来青龙,保住水井,我什么野物都不怕!”

就这样,昭寺劝阻了众姐妹,当天夜 里独自上了纱帽山顶。

第一天,不见动静;第二天,第三天,不见动静;第四天,第五第六天,还 是不见动静;倒了第七天夜 里,昭君正在拜请,忽然月亮边积起了一堆乌云。霎时间,风声骤起,一道青光刺破天空,把昭君的全身照得明明亮亮。接着只听见青光里一声:“来了!”一条青黝黝、金闪闪的长龙,左摆右转,翻腾起舞,从九天直奔宝坪。

眼看着青龙下凡,昭君、“老寿星”和姑娘们一起拥到井边。

“老寿星”说:“好喽!好喽!‘青龙住水井,吉祥降宝坪。’黄龙再也莫想来捣乱了!”

这时,天亮了,姐妹们拥着昭君,在井边一起下拜,愿青龙长住井中,为民造福。这时,乡亲们也来了,看井里的泉水清灵灵,明晃晃,跟昭君的心一样。有人便把这井叫做昭君井,也有的叫它做青龙井。从此,乡亲们再也不用到山下的溪河里去背水了。

有一天,昭君急匆匆地跑来找姐妹们,说昨夜 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井里的青龙要回到天上去了。这一去,怕再不回来了。

姐妹们急坏了,赶忙跑去找“老寿星”。

“青龙要走了,怎么办呢?”

“小黄龙说不定又要来捣乱啦!”

姐妹们叽叽喳喳,把“老寿星”的头都快吵昏了。

“莫着急,莫着急,让我想想……”“老寿星”捻着银须,沉思了半天,才开口,“嗯!办法是有的呀,可难办啦!”

昭君赶紧问:“快说,什么办法?”

“早闻蜀国峨眉山出产一种楠木宝树。这树身高十几丈,腰围六七人合抱。纹细木坚,清香四溢,千年不腐。这宝树可以定龙拦虎。”

姐妹们忙问:“‘老寿星’爷爷,蜀国峨眉山离宝坪远吗?”

“远啦!远在天边,怕无人去采呀!”

昭君说:“你看我能去吗?”

“你?!……”“老寿星”眨眨眼打量着昭君,半天没有作声。

姐妹们急了:“昭君姐去,那怎么行呢?”

昭君道:“怕什么!远在天边,不也有边吗?我飞峡江,上蜀国,登上峨眉山,定能采来楠木宝树!”说完,打点行装,就要启程。

“老寿星”见昭君这样勇敢、善良,万分感动,忙对昭君说:“既然如此,我实话告诉你们,我是仙翁下凡,这回让我亲自给你们跑一趟吧,姑娘们且等着!”说完,驾起青云一朵,直奔西天而去。

不到一个时辰,这仙翁扛着一根长长的紫红楠木,从云中冉冉降下,到了井边,用羽扇轻轻一扇,那楠木顿时变成了一根有棱有角的大木梁。接着,乡亲们七手八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它放在井底中间。那楠木泡在泉水里,长年不腐,吐放清香,山泉水变得更加清净,更加甜美了。

井内的青龙被楠木一压,再也不能出来了。井水碧绿澄清,长年不断。连那旁边的核桃树也长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从此,宝坪村的乡亲们又把青龙井叫做楠木井。

一些老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用楠木井里的水做汤,汤格外鲜;用楠木井的水做酒,酒格外醇;用楠木井的水泡茶,茶格外酽。千百年来,乡亲们喝着楠木井的清泉水,深深地怀念着美丽善良的王昭君。

中国民间故事 篇2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传说大全★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篇3

在屈原的故乡,每当皎洁的月夜 ,后山小溪边的岩洞里,便会传来微妙的声音,仿佛是男低音在唱着一支古老的歌。这歌声,有时轻柔委婉,悠扬动听;有时凄恻幽怨,如诉如泣;有时又高亢激越,气势昂扬。人们不知道这种奇特的溶洞,每当山风吹来就会发出这种声音,却流传开了一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屈原少年时候,在山下的乐平里读书。每天总是牛羊下山鸡上笼的时候他才回到家里。家里人和乡邻们都为他担心:路上遇着野人婆怎么办?掉到溪涧里去怎么办?因此,屈原的妈妈常要姐姐女去书屋接他。

一天,天快黑了,女唤着弟弟的名字,奔向林莽错落的乐平里,一问塾师,才知道屈原背完晚书,第一个离开了书房。她又回到家里,屈原还 没回来。妈妈可急坏了,便和几个乡邻去溪涧和后山寻找屈原。

鸟雀儿归了巢,天完全黑下来了。妈妈和乡邻们惶惶不安地回到家里,却见屈原端端正正地坐在屋里,就着烛光读书。大家又喜又惊,便问他放学后上哪儿去了。屈原抿着嘴巴只是笑,不肯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第二天下午,女怀着好奇心,在放学前就到了乐平里书房,等屈原背完晚书,背着小藤包回家时,悄悄跟在他后边吊着线儿。小路曲折,出了林子,便是一条小溪。只见屈原的身影在溪边一闪,立刻就不见了。女隔着树丛没看清楚,以为弟弟过了小溪回家去了。她三步并作两步赶到家中,听妈妈说屈原并没回来。女异常惊奇,只得回头去找屈原……

屈原到哪儿去了呢?原来他背着小藤包,钻进了小溪边的一个天然石洞里。石洞虽然不大,但洞中另有天地,景象挺别致。洞壁像是刻满了浮雕图案,花鸟草虫,千姿百态。从洞顶悬下的钟乳石,如同朵朵白莲倒挂,晶莹玉洁,煞是好看。岩浆水就像朝露在顺着白莲花瓣一滴滴地落下,叮咚叮咚,比珠落玉盘还 好听。小洞里幽静清凉 ,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屈原来到这里,支好石桌石凳,就把塾师不准在书房里读的“野书”,什么《巫风》、《丧歌》、《断尾虎》、《小脚神》之类从小藤包中取出来,低声地吟咏。他哼着哼着,渐渐地情不由己放声朗读起来。他觉得这些野书比塾师教的古经陈文生动有趣得多了;不但内容丰富多采,耐人寻味,读起来也琅琅上口,优美动听。他读得津津有味。洞中那滴水的声音:叮咚叮咚,像琴声一样有节奏地和着他的读书声,在洞中回荡着。读着读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屈原双手托住腮帮子,双眼疲倦地闭上了……

恍惚间,屈原听到一个轻微的脚步声。一抬头,看见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洞壁石缝中走了出来。她提着彩裙,飘飘悠悠地来到屈原的身旁,舞着长袖,向他施礼,然后捧出一叠厚厚的简策,跪着献给他。

屈原细细一看,来的竟是一位仙姑,献给他的是一部天书。他知道自己的学问还 很粗浅,如果得到天仙的点拨,能通晓天地间的学识,那真是求之不得。他低头看看自己手中的野书:又残又破,少篇缺页,再看看仙姑捧献的书:银缕金箔,光彩夺目。他急忙拜谢神女,接过天书一看,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楚声》。什么《渔夫歌》、《樵郎谣》、《蚕花曲》、《五谷调》、《二南》、《越人歌》等,尽是楚国各地的民歌俚曲。屈原暗自惊疑:“怎么这种人间烟火的事上天都知道了,而且刻了书简?”他分外激动,再次参拜仙女,恭敬地问道:“好诗向谁求?请仙姑赐教!”说完,就低头静候仙女的指点。过了一会儿,还 是悄无声息,他抬头一看,眼前的天仙已不知去向,自己手中的天书也无踪无影了,却听得从空中传来了仙子的声音:“真诗在民间!”

屈原揉揉眼睛,原来竟是一场美梦。可是仙女的话,“真诗在民间”!却深深地铭记在屈原的心中。

“真诗在民间!”一个银铃般的声音传到屈原耳里,把他搞懵了:难道自己还 在做梦?难道仙女还 在身旁?他连忙回头一看,原来是他姐姐女寻他来了。女见弟弟在乱石堆中睡着了,,手上还 攥着一册竹简,口里在叽叽咕咕地说着梦话,她便学着,说了这么一句,这才使屈原从朦胧中完全清醒过来。

女一边责备弟弟,一边帮他收拾好小藤包,拉他走出山洞。

到了洞口,对面仙女山上传来了叮叮当当的伐木声和山歌声。屈原央求道:“好姐姐,我们在这儿听听吧!”女陪弟弟走到小河边,两人坐在一块岩石上,静静地听着:

高高山上去砍柴,

一砍砍上蟒蛇寨;

蟒蛇不怕棍棒打嘞,

樵哥不怕虎狼来!

高高山上去砍柴,

刀儿磨得溜溜快;

要砍就要砍上顶嘞,

莫在半坡把刀甩!

高高山上去砍柴,

杉树柳树我不爱;

要砍就要砍檀木嘞,

它是山中材中材!

……

屈原听了这悠扬婉转、新颖动人的樵歌,心中像喝了一杯蜜糖,甜丝丝润滋滋的:“果然是‘真诗在民间’。”他恳求女说:“好姐姐,您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就回家。”女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屈原,可是一看他听歌的那个傻劲儿,似乎九牛二虎也拉他不动,再说女也十分喜欢弟弟这种傻劲儿,就叮嘱了几句,独自先回去了。屈原这才心满意足地坐在小河边,一面听着山上传来的樵歌,一面记录。记完了又回到石洞中去整理吟咏,直到很晚才回到家中。

流不尽的水,唱不完的歌。就这样,屈原常常去找樵夫、猎户、渔翁、蚕女、巫师、庙祝,向他们采集民间歌谣,又在小溪畔的石洞里记录、整理、吟诵。汗水浇花艳,勤奋出天才。屈原吸收了大量民间文学的营养,就“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创造出了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的骚体诗,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乡里人为了纪念屈原小时候苦读勤学的精神,便把小溪边的石洞取名“读书洞”。说也奇怪,千百年来,秭归三闾的乡人们都有这么一个感觉:每逢皎洁的月夜 ,就听见从读书洞里传出了读书声;这声音时隐时显,时高时低,比歌声还 动人,比琴声还 好听,传说这是屈原正在读书洞里刻苦夜 读呢。

雷劈石

左徒屈原,经常四出访查民情。

有一次,屈原带上他的陆离长剑,和两个随从,由郢都出发,绕道汉北,来到夷陵。他一路察看山川地理,风土人情,进入西陵峡后,碰上了两桩怪事。一件是他在归州城外访问三老时,听说他的老家出了蛟龙,发了特大洪水,乐平里被淹没了。屈原听了心中一震,问明详细情况,立刻决定回故里去看一看灾情。他正要和随从一起出发,又碰上了第二桩怪事:只听得从不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金鼓唢呐声。在这涝灾年头,谁还 寻欢作乐呢?屈原停步一看,只见从归州府里走出一队人马,中间有一乘官轿。轿前是旗幡、乐队、武卒;轿后是马队、遗老、跟班。队列整齐壮观,热闹非凡。屈原派随从一打听,才知道是新州官上任,强令州人庆贺三天,这已是第四天了。这天新州官要到乐平里去观赏八景。

屈原带着随从不动声色地跟在队列后边,踱着虎步,心中惦记着乐平里的灾情。他刚走到香溪口,就遇到从七里峡逃出的一群灾民。灾民们一见是地方官来了,赶忙向州官禀报了乐平里的灾情。州官听了却下令调转轿头,想溜回州府。这时屈原才走上前邀州官同去乐平里察看灾情。州官一见是左徒大人,吓得面如土色,连忙下轿叩拜,硬着头皮跟随左徒同行。

渡过香溪,走进七里峡,刚要出峡口,却见两山飞砂滚石,峡口已被阻塞,山洪漫积成泽,淹没了乐平里的村落田地。一群群灾民见了左徒屈原,如见久别的骨肉亲人,都来叩拜诉苦,呼吁求救。

屈原叫随从把所带盘缠全交给州官先去接济灾民,又叫随从领了几十个青壮汉子疏通河道,引洪排涝;他自己径去民间查访崩山塌方的原因。

屈原登上驼峰山,找到了一个牧羊老人。老人对屈原说:“那是三天前,听说归州城里有个新官上任,要来我们这里观赏八景;他下了一道急令,要乐平里的庄户人家献出美女双三,肥猪双七,壮羊双十,母鸡双百,新谷双千,用来作办栈花消。庄户们喊天叫地,盘空家底,凑足了五个‘双数’。谁知州官还 未启程,乐平里便起了蛟龙,连下暴雨,平地水涨八尺,一条孽龙吞云吐雾,呼风唤雨,从乐平里顺流而下,到了七里峡口一回身,两岸山摇地动,把洪峰给锁住了。眨眼之间,乐平里的村舍、庄稼都淹没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归州出了两害:州官刮,孽龙淹,农夫只有喊黄天!”

屈原听了牧羊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把这事记在心上,拜别老人,往峡口走去。一路上,屈原急步匆匆。当他走入一片疏林时,突然从不远的地方传来“平儿!平儿!”嘶哑的喊声。人道是“做官莫打家乡过,三岁的娃儿叫乳名。”屈原循声看去,前边荆棘丛生的小径上,坐着一个老婆婆,正向他招手。屈原忙迎上去,施了礼,问老人有什么事。婆婆说:“我喊您的乳名,没喊您左徒大人,您不见怪吧?”屈原回答说:“老妈妈,您没疏远我,我很高兴!”老婆婆听了,便毫无顾忌地对屈原说:“您千万莫回香炉坪老家,听说新任州官今日在您家里设筵,为您洗尘接风,哎,那是五个‘双数’办成的血肉筵呐!”屈原感激地说:“老妈妈,屈平一定不去。”

婆婆又叮嘱说:“那州官是拔一根毛也比咱腰粗的人呀,您可要小心!”

“放心吧,老妈妈!”

屈原辞别了老人,走了一会儿,忽然又有人喊:“平儿!平儿!”屈原抬头一看,前边石崖畔坐着一个老头儿,正向他招手。屈原忙迎上去,施了礼,询问老人。老爷爷说:“我叫您乳名,没喊您左徒大人,您不见怪吗?”屈原点头说:“老爷爷,您没疏远我,我很高兴!”于是,老人对屈原说:“您千万莫去降钟山,听说新任州官在那里赶造一座官邸,接待您去行乐。那是乡里人的骨头架撑起来的呀!”屈原感激地说:“老爷爷,屈平一定不去。”

老爷爷又叮嘱说:“那州官是伸个指头就能捅倒我们房子的人呀,您可要小心!”

“放心吧,老爷爷!”

屈原告辞了老人,他一手按住腰间的陆离长剑,急步向峡口奔去。到了峡口,几十个汉子在屈原随从的带领下,正在尽力挖沟排洪。可是缺口被巨石堵住,无法打开,情势非常危急。屈原就亲自下河查看险情,选择排涝路线,又手持鹤嘴锄,开沟排洪。

四方乡里一听说左徒在亲自参加排洪,都带上农具赶来开河。人多势众,眼看河道就要疏通了。这时州官从香炉坪赶来了。俗话说:唢呐里吹出笛子音,想(响)的全不一样。他来,是想邀左徒大人去赴筵洗尘的。

大家一见这位州官,都没理会他。

州官看见屈原浑身是泥,惊诧万分,躲在一旁不敢作声。

屈原看见州官,忍住心头的怒火,把一柄鹤嘴锄递给他。谁知这州官是个纸糊篾扎的花架子,使不了几下鹤嘴锄,便四肢酸软,眼冒金花,一屁股坐在地上,干不动了。这时候,洪水猛涨,一个浪头打来,把这个不顾人民死活的州官淹没了。就在州官被淹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块像房屋般大小的石头,堵住了河道,眼看洪水暴涨,恶浪在向人们扑来。屈原怒斥道:“龙多不治水,官大不办事!”他抽出长剑,猛地朝浪头砍去。只听得一声怪叫,偌大一个东西溅到流水的豁口,立即又变成一块房屋般大小的石头。两块石头,紧紧地塞住河口,阻死了洪水。大家惊奇地走上前去,用木杠拗,用麻辫拉。可是两块巨石纹丝不动。屈原气极了。他再次抽出陆离长剑,在剑刃上哈了一口长气,然后走到巨石旁,一剑劈在一块巨石上,一声炸雷,迸出一阵耀眼的火花。就如快刀截豆腐一般,两丈多高的石头,整整齐齐被劈作两半。屈原又走到另一个巨石旁,挥剑劈去,又是惊雷乍起,巨石两开。洪水这才平静下来,乖乖地顺着屈原劈开的石缝流了出去。栗木拗不过鲁班斧,箩筐拗不过铁扁担,巨石也拗不过左徒的除害决心!

相传峡口这两块石头,一个是兴风作浪的孽龙尸骨,一个是胡作非为的州官尸骨。如今这两块巨石还 整整齐齐、一破两开,摆在峡口两岸。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治洪除恶的功绩,这两尊巨石就叫剑劈石,也叫雷劈石。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篇4

张飞开了一个猪肉铺,把肉系在门口一眼井里,用千斤石板盖上,石盖上写着:“能举此石,割肉白吃。”

关公贩粜红粱绿豆,赶着两匹小驴儿,走到张飞的肉铺门口儿,见了那石盖上写的字,走向前去,一手掀起千斤石,一手提出肉来,一声没言语就赶着驴到集上去了。可巧这时张飞没在家,张飞的太太看见关公伸手取肉,知道他的力气不小,并没有敢言语。等张飞回来了,她就一五一十的把这件事儿一一告诉。张飞一听,气得跳起来,立刻追到集上去。

张飞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他想自己明明写着“能举此石,割肉白吃”,要向人家理论,自己先占不住理;但是要不给他个厉害,以后他要老是白吃肉,那也不像样儿。他于是想定了这么个主意:他走到关公的粮食摊子上,用两个指头去碾他的粮食粒儿,碾了一个又一个,不大的功夫,把关公的一簸箩绿豆都碾成豆面儿了。关公一看,认得他是张飞,知道他是不服气自己白吃了他的肉,故意的来找碴儿,就说:“朋友,你要买多少绿豆,买回去再碾成面儿好不好?”不想张飞正在气头儿上,听了关公的话,,举起拳头就给了他一下子。关公一见张飞动手,气得胡子都抖起来了,把外衣一脱,就去迎敌。这两人拳打脚踢,由东街打到西街,由西街又打到东街,把劝架的踩也不知道踩死了多少。直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

这时刘备也来赶集卖草鞋。他见这两条大汉大打特打,却没有一个人去拉架,他就想去解劝。别人说:“瞧你这瘦巴郎,你活腻烦了吧?你上前去,还 不是一样被他们俩给踩死?”刘备不听那一套,上去就把他们俩给拉开了。一手支住一个,关羽和张飞急得干跺脚,谁也捞摸不着谁。

关羽和张飞虽然打了一顿架,可是彼此都佩服对方的力气好,经刘备一调停,两人便成了好朋友,在桃园结成三义。

经典民间故事:曹冲称象 篇5

古时候,有一个聪明的小孩叫曹冲,他的父亲曹操是一个大官。有一次,别人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就叫手下的官员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

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的动物,怎么称呢?那时候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官员们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正在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嘴里不说,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一时也想不出来。他父亲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牵了大象,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父亲,还有那些官员们都想看看他到怎么个称法,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一些。曹冲说:“齐水面在船帮上划一道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大船就往上浮起一些来。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说:“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

接下来曹冲叫人挑了石块,装到大船上去,挑了一担又一担,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行了,行了!”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块又一担一担地挑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记号上,可见,石头和大象是同样的重量;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得到的总和不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吗?大家都说,这办法看起来简单,可是要不是曹冲做给大家看,大人还真想不出来呢。曹冲真聪明!

中国民间故事 篇6

阿凡提的故事(维吾尔族)

会生“儿子”的锅

一天,阿凡提向一个放高利贷的人借了口锅。一个礼拜后,阿凡提在锅里放了一口小锅还 了回去。放高利贷的得了便宜,非常高兴,可是又觉得奇怪,便问道:

“这口小锅是利息吗?”

“不是。”阿凡提说,“你借给我的是口怀孕的母锅,到我们屋里两天就生了这口小锅,所以,我把它们母子都还 给你。”

“往后用锅,你尽管来拿好了!”主人高高兴兴地把两口锅收下了。

过了两天,阿凡提又来借锅。放高利贷的一听,马上很痛快地把他家里最大的锅借给了阿凡提。

一个礼拜过去了,两个礼拜过去了,一个月都过去了,就是不见阿凡提来还 锅。放高利贷的忍耐不住了,干脆到阿凡提家来讨要。

阿凡提眼泪汪汪地诉起苦来:

“这真是天数呢,你那锅到我们家两天后就死去了。我是想过了四十天维吾尔族习俗,人死后第四十天举行一次宗教丧仪式,至此事告结束。再去给你报丧。”

“胡说!”主人一听就火了:“你别想骗我,锅是生铁做的,能死吗?快拿出我的锅来!”

“你好不讲道理呀!”阿凡提说:“你既然相信锅能生儿子,怎么就不相信锅会死呢?”

比国王早死两天

阿凡提有一次和国王宠爱的一位大臣开玩笑,说他明天就要死了。谁知第二天,那个大臣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真的死了。国王知道了这件事,气极了,马上派人把阿凡提抓来,怒气冲冲地喝问:

“阿凡提,你既然知道我心爱的大臣的死期,那你知道你自己的死期吗?要是说不上来,今天就是你升天的日子!”

阿凡提扫了一眼国王身旁提刀仗剑的刽子手们,不慌不忙地说:“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死的前两天,就是我的死期。这是真主的旨意。”

国王怕杀了阿凡提自己的死期也会跟着到来,心想还 是让阿凡提活得越长越好,就把他放了。

赵世杰翻译整理

狗也讨厌

阿凡提养着一只狗,夜 里它总是在院子里溜达,白天才钻进狗窝里睡大觉。

一天大清早,千户长挺着肚皮、晃着脑袋来到阿凡提家里。狗看也没看他一眼,就溜进了窝里。千户长瞪着大眼睛,咧开嘴巴,嘿嘿地笑了笑,说:

“瞧,阿凡提!你的狗多么怕我呀!我一来,它吠也不吠一声地就夹着尾巴进窝啦!”

“不,阁下。”阿凡提瞪着千户长说:“我的狗并不害怕你,而是讨厌你哩!”

种金子

国王和他的侍从打猎经过一片沙滩,看到阿凡提坐在沙地上用筛子筛金子,觉得很奇怪,问道:

“阿凡提,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阿凡提回答说:“陛下,我在种金子呢。”

国王听了,愈加惊奇,说:

“快告诉我,聪明的阿凡提,金子种下去会怎么样呢?”

“你怎么不明白呢?”阿凡提说:“今天,我把一两金子种在这儿,主麻日就可以收获十两金子。”

国王一听,眼睛都红了,心想:这么便宜的肥羊尾巴能不吃吗?他连忙堆下笑脸跟阿凡提商量起来:

“我的好阿凡提,你种这么点金子,能收多么点?咱俩伙种吧!缺种子到宫里来取,长出来我只要八成就行了。”

第二天,阿凡提到宫里拿回了一秤金子。过了一个礼拜,给国王送去十秤金子。国王一看,金光闪闪的金子,亮得耀眼。他立刻吩咐手下的人,把库里的金子全都拿给阿凡提做种子。阿凡提把金子拿回来之后,统统分给了村子里的贫苦人。过了一个礼拜,阿凡提空着一双手,愁眉苦脸地到王宫里去。国王见阿凡提来了,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说道:

“哎,阿凡提,怎么啦?金子长得如何?”

“陛下,真主老是不下雨,咱们的金子都枯死了!”阿凡提说着伤心地哭起来了。

国王勃然大怒,从宝座上直扑下来吼道:

“胡说八道!我不相信你的鬼话,金子岂有枯死之理!”

阿凡提干干脆脆地说:

“陛下,这会儿你比我还 糊涂。你既然承认金子种下去能长出来,就该承认金子缺了雨水会枯死。”

国王无言对答,只好看着阿凡提走了。

世界的末日

几个毛拉毛拉:伊斯 兰教中对有学问的人的称呼。商量好了,要骗阿凡提的羊来吃。他们来到阿凡提家里,一齐嚷道:

“完了,完了!世界的末日明天就到了!你还 经心经意地喂你那只肥羊干什么呢?为了不让它白白糟蹋掉,我们今天帮你吃了吧!”

他们拥上前来,不由分说,七手八脚地把阿凡提的绵羊宰了。

“好吧!”阿凡提说,“既然世界的末日明天就到了,还 留着羊干什么呢?请你们先休息一会儿,我来当厨师。我用羊骨头熬汤,肥肉做烤肉烤肉:即烤羊肉,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食品。,你们看好不好?”

毛拉们高兴地同意了。他们脱下外衣,到后院果树下乘凉 聊天去了。

毛拉们走后,阿凡提赶快把肉和油送进屋去,,把干骨头架子煮在锅里,把毛拉们贵重的外衣塞进灶火里烧了。约摸肉快熟的时候,毛拉们回来了,他们找不见外衣,就问阿凡提:

“我们的外衣哪儿去了?”

“尊敬的毛拉们,”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外衣烧火用了。明天就是世界的末日,我的肥羊都不要了,你们还 要外衣干什么呢?”

毛拉们面面相觑,无话可说。

中国民间故事 篇7

很久以前,有一个穷汉叫张三,为人足智多谋,好打抱不平,善于捉弄地主老财。财主总是吃他的亏,上他的当,十分恨他。为了败坏他的名誉,在张三面前加了个“谎”字。后来,人们都称他“谎张三”。

吃米粑

谎张三的岳父是个大财主。他爱财如命,对穷人十分刻薄。但这人还 见人三分笑,满口仁义道德。人们都说他是老虎戴佛珠——假充善人,所以背地里都喊他“假善人”。假善人早先把女儿嫁给了谎张三,待自己成了财主,就看不起谎张三啦,有时还 向谎张三背后捅刀,因此,谎张三十分恨他,有心狠狠地整治他一番,也为穷人出口气。

一天,谎张三给假善人砍柴。他背着柴回来,又累又饿,进院里时,假善人正在堂屋里,烤着黄生生的米粑,蘸着蜂蜜,吃着又香又甜。假善人看到女婿进来,急忙把米粑埋进炭灰里,把装蜂蜜的碗藏在屋门后。谎张三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我辛辛苦苦给你砍柴,你还 这样不把我当人看,我今天非把你的米粑吃了不可。于是,他走到假善人身边,连连喊道:“饿死我啦!饿死我啦!爹,给我点儿吃的吧!”假善人口里说着:“辛苦,辛苦!”把双手一摊,做出为难的样子:“唉!张三呀!你赶迟了一步,我们刚刚吃了点儿剩饭。不过,贤婿呀,你再去砍一背柴回家,不是就吃晚饭了吗。”谎张三憋了一肚子气,但装出和气的样子,说:“爹呀!小婿等不到吃晚饭了,还 要回家下地去呢!”假善人听了一愣:“嗨!农闲时节,下什么地呀?”“唉!您老人家不知道,我这几天正在犁荒地。你看,就像这样:耕过来,犁过去。”谎张三说着,拿起扒火棍,在火盆里翻起来,把假善人埋在炭灰里的米粑全翻出来了。谎张三拿起米粑,假善人暗暗叫苦。这时,一只大公鸡在房门后“喔喔喔”地叫唤起来。原来它发现了碗里的蜂蜜,在招呼院里的大母鸡呢!假善人一听,可急坏了,连忙奔过去。谎张三问他:“爹,这是什么呀?”“这……这是面糊。”“是呀!这面糊给鸡吃了多可惜,我把它吃了算了。”说着,从假善人手中接过蜜碗,拿起米粑,蘸起蜂蜜,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假善人瞪着一双牛眼睛,气得说不出话来。

炒 豆 喂 鸡

谎张三的妻子添生了,岳父岳母谁也没来看一眼。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哪来鸡呀蛋的呢?妻子对于父母的刻薄,非常伤心,谎张三安慰着她,并且想了一个办法,到假善人家里去要鸡。

谎张三来到假善人家里,向岳父岳母报了喜。但是,假善人一毛不拔,什么也不肯给他,只假惺惺地问这问那,要谎张三很好地服侍妻子。谎张三口里应着,眼光不停地搜寻着,看到假善人的那群鸡进院里来了,连忙说道:“爹,你家这群鸡好肥呀!一天收几十个蛋吧?”假善人以为谎张三想敲他的竹杠,要他的蛋了,忙回答说:“哪里,哪里!别看它们又肥又壮,却是一些不会生蛋的朦母鸡朦母鸡:因过分肥胖而不会下蛋的鸡。呀!”谎张三趁机说道:“呀,是朦母鸡吗?怎么不早说呢?我们家喂的两只母鸡,原先也不会生蛋,后来不但生了,而且每天一只鸡还 生两个蛋呢!”假善人心想:一只鸡每天生两个蛋,那这群母鸡都这样,不就发了吗!于是说道:“贤婿呀!你就告诉我吧。俗话说:亲戚望好,本家望倒。做丈人的有了,哪会缺少女儿女婿的一份呢?”谎张三神秘地说道:“这可是秘方呀!干万不可对别人说起!”“是是是!”“每天用炒豌豆喂,一只母鸡就能生两个蛋了,这可是一项不小的收入呀!”假善人忙叫谎张三去炒豌豆。

谎张三在灶堂里烧上大火,拿豌豆在锅里炒起来。火大锅红,,不一会儿,豆子就在锅里“乒乒乓乓”地炸起来,炒得滚烫滚烫的。谎张三把滚烫的豌豆向院里的鸡群撒去。鸡看到大粒大粒的豆子,“扑腾扑腾”地围了上来抢吃开了。鸡吃了滚烫滚烫的豆子,立即在院子里难过地奔逃起来,不一会儿工夫,就一只只伸直双腿死掉了。假善人急得跺脚捶胸,谎张三从地上拣起几只大母鸡,回家去了。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 篇8

传说,吴道子小时候并不聪明。他喜欢画画,但是画不好,一次画不好,二次画不好,三次还 是画不好……,最后连他自己也灰心丧气了,认为自己不是那个材料,永远也画不出什么名堂了。这一天,他怀着苦闷心情,没精打采地出门游玩散心。

他来到一座庙里,进了大殿,看见有两个妇女正在烙馍。年老的坐在大殿东头做馍,年轻的坐在大殿西头烧鏊子鏊子:烙饼的家什。。只见年老的把面团用小擀面杖擀成了薄馍,随手又用小擀面杖一挑,那馍就像长了眼睛一样,从东头飞到西头,正好落在那年轻妇女面前的鏊子上。年轻的妇女一面烧火,一面用竹片翻。馍熟了,她也像年老的一样,随手一挑,那馍就飞起来,一丝不差地落在大殿中间的一块木板上,叠得整整齐齐。吴道子看得呆了。

吴道子看了一会,就走近那年老妇女的身边,问道“奶奶,你看都不看,馍就会一丝不差地飞落在西头的鏊子上,这么难的事,你是怎么学会的呢?”那老年妇女看了他一眼,说:“这没有什么诀窍,也不过是天天烙,月月烙,专心一意,功夫练得久一点熟一点罢了。”她说完,又忙着烙馍去了。

吴道子一听,恍然大悟,从那妇女的话里,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作什么事,都要专心,都要下苦功,“功到自然成”是很有道理的。从那以后,他勤学苦练,见山画山,见水摹水,见人描人,见树绘树。天长日久,他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被人们称为“画圣”,他画的画也在人们的传说里成了“神画”

卧虎桥

唐朝时候,许昌称许州,城西北角有一汪湖水,俗称“小西湖”。每到夏天,岸边垂柳成荫,湖中荷花盛开,九曲石桥连着湖心凉 亭,不但风景秀丽,也是消暑胜地,不少文人学士常到这里流连观赏、吟诗作画。

大画家吴道子本是禹州人,他的画天下闻名。那真是画鱼鱼戏水,画鸟空中飞,画的树能结果,画的叫驴会拉磨。人们都称他为“画仙”。

那一年,皇帝把吴道子请到京里,让他在宫中作画。画一幅《天子行乐图》,画上的歌舞美女***;画一幅《百官侍宴图》,那杯中美酒,好像要流出来。文武百官交口称赞。皇帝也十分欢喜,要封他大官,让他留在宫中。可吴道子是山珍海味不吃,绫罗绸缎不穿,黄金美女不爱,骏马高官不受,一心记挂着乡亲父老。他辞谢了皇上,仍旧布衣草鞋转回家乡。

禹州本和许州搭界,吴道子回家路过许州小西湖,见这里风光宜人,是个作画的好地方。他一连游玩了几日,又看到这里民风淳朴,物产富饶,便爱上了这里。况且这里离家也不远。他就邀了几个朋友,在小西湖附近住了下来。他每天到湖边观景作画,或和友人谈古论今。他为人和善,从不摆架子,和邻里乡亲处得很好,生活上倒也逍遥自在。

有一天,吴道子在小西湖岸边临大路的一座小桥上歇息。这时,夕阳衔山,晚霞如火,清风徐徐吹来,湖水荡着金色的波纹。他正入神地揣摩着画一幅《小西湖落照图》,只见一个老汉匆匆走来,劝他赶快回家,说是最近有一伙歹人,夜 聚明散,拦路抢劫,污辱良家妇女,桥头成了是非之地。说完他就慌忙走了。吴道子听后微微一笑。他略一沉吟,便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画笔和颜色,在桥头山石上画了一幅画。

第二天,许州城内外便传开了,说是夜 里桥上卧了只斑斓猛虎。那虎两眼放光,像两盏灯笼;张着血盆大口,明晃晃一对虎牙,像两把利剑;尾巴一竖,像立一根旗杆。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附近村庄,人人谈虎色变。有十几个胆大的后生,带着刀枪弓箭,成群结队,吆吆喝喝地要到桥上看个究竟。远远的果见一只猛虎张牙舞爪,威猛异常。这伙人弓上弦,刀出鞘,大气也不敢出,慢慢地摸到跟前,仔细一瞅,原来是一幅画。这画画得也太像了,看着比真老虎还 吓人。所以,人人点头咂舌,,惊叹不止。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个老汉,他呆愣愣地看了一会儿画,猛然想起,昨晚上吴道子走得最晚,便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道:“这准是画圣吴道子画的,是吓那伙歹人的。”他一边笑着,一边十分得意地把昨晚上遇见吴道子的情景,一五一十说给众人听。这样一讲,消息不翼而飞,越发传得远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成群结队,争先恐后地来看这只画虎。嘿!大白天还 虎视眈眈令人胆寒,别说夜 里,不吓掉魂才怪哩!那伙儿歹人心虚,听说有虎,便逃走了。日子久了,卧虎桥的名字也就传下来了。

中国民间故事 篇9

有一回,包公坐了轿子出去办事,在大街上路过。

一个小孩子坐在一块青石板上,身旁放着一只竹篮,两手捂着脸。呜呜地哭着。

包公听见了这孩子的哭声,,就吩咐停了轿,把孩子叫到轿前,问道:

“孩子!你有什么冤枉,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

那孩子回答道:

“我是卖油炸糕的,今天早晨,在大街上卖了二百文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因为有人在这里变戏法,我就站在这块青石板上,看了一会热闹。我看过以后,往篮子里一看,钱就丢了。”说着,又呜呜地哭起来。

包公听了这孩子的话,在轿里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就对孩子说:

“你的钱放在篮子里,刚才又站在青石板上,钱没有了,这一定是青石板偷的。衙役!把孩子和青石板一同带到县衙去审问。”

包公要审问青石板,这件事情一传十,十传百,顷刻之间满街的人都知道了。许多人都非常奇怪,就跟到县衙里去,要听听包公怎么样审问。

包公进了衙门,升了大堂,叫人把青石板放在公案前面。小孩子就站在青石板的一旁,听审案的老百姓都围在大堂两边。

包公坐在堂上,开始审问:

“青石板,你偷了孩子的钱,若不照实讲来,就动刑拷打啦!”

青石板还 是青石板,一点动静也没有。

包公拍案大怒,就叫衙役动手打青石板。

堂前的老百姓听见包公叫衙役打青石板的板子,一个个想笑又不敢笑。只见两个衙役抡起板子,打了几下,板子就断了。这时大堂两边的老百姓,就忍不住哄堂大笑起来。

包公不但不笑,并且把惊堂木一拍,说:

“你们好没规矩,怎么敢在大堂上这样大惊小怪!衙役们,把大门关上。不准他们回去。”

那些老百姓看见包公动怒,就连忙跪下求饶。包公说:

“饶也使得,只是你们每人必须拿出一个大钱,才可放你们出去。”

包公就叫衙役抬了一缸水,放在大堂前边。老百姓来交钱,包公就叫他们把钱丢到水缸里,并且亲自站在水缸旁边看。一连有几个老百姓把钱丢到水缸里,都太平无事,放出了衙门。接着一个人,也把钱投进水缸里,包公向水面上一望,看见水面上漂起了一片油花。包公就对这人说:

“狗贼,你偷了孩子的钱,快快招来!”

偷钱的人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发抖。

包公又叫衙役搜查,结果就从那人身上搜出一百九十九文钱,连他投在缸里的钱计算在内,共是二百文。包公就把这二百文钱如数还 给那个卖油炸糕的孩子。包公接着叫衙役把偷钱的贼狠狠地打了一顿板子,赶出衙门

那些来看审案子的老百姓,到这时才知道包公为什么要拷问青石板,一个个都从心眼里敬佩包公。

大雪节气的民间故事 篇10

1、忌穿衣过多

如果衣服穿得过多、过厚,会使皮肤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多,从而增加散热作用,这样反而降低了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容易生病。

2、忌舔唇

有的人为了滋润嘴唇,常常喜欢用舌头去舔干裂的嘴唇,结果越舔越干,越舔越裂。这是因为唾液是用来滋润口腔和消化食物的,里面含有淀粉酶等物质,舔在唇上就好像唇上抹了一层糨糊一样,风一吹,水蒸发了,淀粉酶粘在唇上,使之更加干燥,甚至会造成干裂流血,引起感染化脓。

3、忌熬夜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作息有律、起居有常。养生非常重视形体和精神的调养,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良好的睡眠能补充能量、恢复精力,有“养阴培元”之效。为了适应“冬藏”,此时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提倡早睡,适当多睡,以达到养精蓄锐的目的。

4、忌常带口罩

为了御寒,很多人冬季戴上了口罩,其实这样反而会降低人的御寒能力,要是整天戴着口罩,鼻腔及整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还有一些人喜欢把围巾当口罩,由于围巾的原料多是羊毛、化纤织物,如果把围巾围在嘴上,呼吸时纤维和细菌等就会被吸入肺部,对人体健康极为不利。

5、忌关上门窗睡觉

关上门窗睡觉的确会使室内温度上升,但由此也带来了空气不流通的问题。冬季应每天开窗数次,以便空气流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