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金银花栽培技术与管理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关键词夏季;西瓜;丰产;栽培技术
永安市小陶镇是福建省西瓜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过去只采取春种夏收一年一季种植模式。为了延长西瓜供应期,满足市场需要,几年来小陶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了夏播西瓜品种的筛选和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全镇夏播西瓜面积达200 hm2,平均产量在52.5 t/hm2左右,高者达75.0 t/hm2。现将夏播西瓜丰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通过2007—2009年的品种筛选及示范推广证明,在小陶镇的气候条件下,采用特大黑美人、夏丽、金皇后等中早熟种,作为夏播西瓜品种,适当早播,可以生产出高产质优的西瓜,于国庆节前后上市。
2选地施肥
2.1选地
要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条件良好、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
2.2施肥
夏季台风多雨肥料易流失,因此应以有机肥为主,田块翻犁后,施用优质土杂肥75 t/hm2、45%三元复合肥300~450 kg/hm2作基肥,再整成宽1.6~1.8 m、高15~20 cm、沟宽25~30 cm的龟背形或拱形坡式高畦。畦面要有一定的坡度,可以增加受光面积,提高夏瓜的光照利用率。
3播种
以上品种在7月1—10日播种,既可使开花坐果期避过雨季,又可以在国庆节前后成熟,是夏播西瓜的最佳播期[1]。如播期过晚,虽然产量稳定,但不易争取高产。播前2~3 d进行浸种催芽,当主胚根长达0.5 cm时,播于营养钵中,每钵2粒种子。苗床搭上小拱棚,盖上薄膜防雨,两边及四周掀开通风,在晴天的上午10:00—16:00,在苗床上用稀草帘或遮阳网覆盖,以防幼苗徒长,并注意防治蚜虫及防止感染病毒病。出苗7 d后进行间苗,苗龄15 d左右,二叶一心期即可定植。
4银灰膜护根定植
夏瓜生育前期,正是高温多雨季节,易造成土壤板结和土壤流失。采用银灰膜地面覆盖,可提高土壤温度,稳定墒情,保持土壤疏松和透气,避免土壤板结和水分流失,有利于西瓜根系生长,从而增强瓜株生长势,是夏播西瓜丰产、优质的重要措施。另外,银灰膜有驱避蚜虫、防止病毒病发生和增加光照的作用[2]。据调查,覆盖银灰膜护根栽培,病毒病发病率为7.6%,产量67 620 kg/hm2,而露地直播发病率高达65%,产量仅17 925 kg/hm2。
夏播西瓜应合理密植,种植密度1.20万~1.35万株/hm2。定植时,在畦中间偏一边处按40~50 cm间距挖好长、宽、深各10 cm的定植穴,再覆盖银灰色反光地膜。将地膜在幼苗处开“+”或“T”形口,幼苗带土坨放入穴内,使幼瓜苗从破口处伸出膜面,然后用泥土封住膜口四周。用土稳固,浇足定根水。
5田间管理
5.1整枝
夏播西瓜植株生长十分迅速,应严格进行3蔓整枝,当主蔓6~8节长度约20 cm左右时进行摘心,促进基部侧蔓生长,选留其1~3节上的3条侧蔓齐头并进生长,较容易坐果。坐果后如营养生长仍过旺,可在瓜后留叶10片进行打顶。
5.2压蔓
西瓜夏播栽培因雨水多、田间湿度大,压蔓应注意防止伤口感染,开花坐果期如果植株生长过旺,为保证坐果,可在雌花前3~5节把秧蔓顶端埋起来。夏播西瓜一般压蔓4~5次,幼瓜坐稳后即不再压蔓[3]。
5.3追肥
夏播西瓜植株生长迅速,生育期较短,在肥水管理上与春秋西瓜不同。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前期(开花坐果前)应控制肥水用量,尽量少施或不施追肥,防止植株徒长,幼瓜坐稳后根据植株长势,如缺肥则适时追施速效化肥;坐果后期为防止基叶早衰,可采用叶面喷肥。幼苗期植株生长不整齐时可对个别弱苗增施“偏心肥”,每株用尿素20~25 g或磷二铵15~25 g,在幼苗一侧15 cm处开穴施入。坐果后,追肥量要适当多一些,并注意施磷、钾肥,可用45%复合肥375~450 kg/hm2或尿素150~225 kg/hm2,在垄栽2株间开穴施入。高畦栽培的在离植株20 cm处开一条深5~8 cm、宽10 cm的追肥沟施入肥料,埋土封沟。结果后期可叶面喷施0.3%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每隔5~7 d喷1次。
5.4排涝抗旱
西瓜根系极不耐涝,遭水淹后,根系易缺氧而导致植株死亡,因此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若遇干旱,须及时灌跑马水。
5.5保花
夏播西瓜开花结果期正处多雨季节,传粉昆虫活动少,授粉较为困难,加上雨多即使授粉也易被雨水冲刷,难以完成受精过程,因此采取护花保胎措施十分必要。具体做法是:根据天气情况,在降雨前的下午或傍晚将翌日开放雌花和雄花用纸帽套住,或用塑料薄膜盖好,第2天早晨开花时取下纸帽或塑料薄膜盖,经3 d后应及时摘除,以免影响果实膨大。在开花授粉时,若遇短时阵雨,可在雨后2 h选用较干燥的花粉授在雌花柱头上,一般授粉3 h后下雨,对花朵授粉受精一般无影响,若授粉后不足3 h遇雨,应补授粉1次。
5.6护瓜
夏播西瓜果实发育期正值高温多雨、日照强烈,易发生日烧病和烂果,因此必须采取如下护瓜措施[4]。
5.6.1筑台排水。当幼瓜长到拳头大小时,应结合压蔓,在幼瓜生长部位用瓜铲将土面拍成具有一定斜坡的平滑土台,使幼瓜在土台上生长,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地面不平而影响幼瓜果形,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排水,防止幼瓜因阵雨过多而被浸泡。
5.6.2铺草垫瓜。西瓜果实接触地面易感染疫病、褐色腐败病,并易受黄守瓜幼虫危害,因此在果实碗口大小时(约开花后15 d左右),可在幼瓜下面铺5 cm厚的稻草,也可垫一直径10~15 cm、高4~6 cm的草圈,使果实不会直接接触土壤。
5.6.3盖草遮荫防晒。为了防止烈日晒西瓜,在膨大后期至果实成熟期应在瓜上盖草或用树叶遮荫,也可用瓜蔓盘于瓜顶上将瓜盖住,防晒护瓜。
6病虫害防治
引起夏季西瓜栽培主要的病害有西瓜枯萎病、疫病、蔓枯病、***病,虫害有瓜蚜、黄守瓜、潜叶蝇。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轮作换茬,进行土壤消毒,尽量减少地上部和地下部机械损伤,对病虫选用对口农药喷雾加以控制。
7参考文献
[1] 张运磊。大棚早熟西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4,136.
[2] 刘生学。旱砂田地膜双覆盖西瓜集雨调温穴播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117.
__金银花标准化生产经验探索
近年来,__县充分发挥__金银花的品牌优势,紧紧抓住国家第三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区机遇,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思路,加大金银花标准化生产力度,扎实助农增收。目前,全县已有17个乡镇建设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8800亩,辐射带动全县33个乡镇、371个村、31873户种植金银花8.4万亩。20__年全县金银花产量达151万公斤,产值达5126万元,花农人均增收420元。(一)强化宣传引导。一是编印技术资料。县质监、农业、科技等部门把金银花标准化生产技术要领改编为广大农民易懂易记的可操作性文本,并纳入全县农民工培训授课内容。二是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以每年开展的送科技下乡、农技宣传月等活动为载体,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举办金银花标准化栽培技术培训班,积极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传播标准化信息,力求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家喻户晓,每户至少有1-2名技术明白人。三是深入现场指导。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传授种植技术,指导农户严格按标准育苗、栽植,采摘和加工,并按技术标准抓田间管理。三年共印发金银花栽培技术标准资料4万册,举办培训班20班次,培训技术人员1.1万人,现场指导1万余人次。
(二)完善管理体系。一是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按照“借鉴、结合、创新、发展”的原则,结合国家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标准,邀请省、市有关专家修订编制我县农产品标准,制订和完善了《__金银花茶》、《__金银花栽培技术规程》、《金银花品种及良种苗木技术规范》、《__县金银花采摘加工工艺技术规范》、《药用金银花分级规范》、《药用__金银花采摘、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等6个系列标准。“__金银花”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标准体系已基本完成,“__金银花”系列标准成为巴中市地方农业标准。二是健全农业标准化实施推广体系。从制定和实施金银花系列标准入手,积极创办“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为基础,以利益为核心”的农业经济实体,按市场运作方式加快金银花产品标准的实施推广,建立了以县金银花发展中心为主体,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为基础,农村金银花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为补充的三级标准化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培训了一批以乡镇农技人员为骨干,村农技员、示范大户和农业企业科技人员为主体的标准化实施队伍,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推广网络。
(三)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县委、政府把实施推广金银花标准化生产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来抓,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__县金银花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技术服务组、农资供应组、标准化工作组等三个具体实施机构,全面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优质无公害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管理规划》、县人大制定了《__县金银花产业化发展管理办法》,县、乡、村、农户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把农业标准化工作纳入了政府目标管理。每年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金银花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发展和技术上的难题,县上专门成立了__县金银花产业发展中心和__金银花研究所,为我县金银花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在种苗、化肥、农药、地膜等农用物资的管理和使用上,严格做到统一标准、统一供应、规范管理。在育苗技术上,解决了扦插育苗过程中的难题,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扦插育苗技术,以赤溪乡活水村为基地,建立了标准化扦插育苗示范苗圃,育成合格苗80万株,扦插成活率80以上,实现了扦插育苗技术的新突破。同时,成功利用种子繁殖技术,保证了来年金银花种苗需求。在金银花加工、销售上,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按标准生产,积极拓展流通渠道,努力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经济效益。三是健全资金投入保障体系。县财政将银花标准化生产项目经费纳入每年财政专项预算,保证了资金投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优化发展环境。县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规范整治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农资打假力度,开展了“查农资、保农业”专项打假工作,严格查处无标生产、无标上市。在农资打假到乡村活动中,执法人员深入区乡走访农户,宣传法律、法规,调查农资使用情况,传授农资产品的真伪识别知识,共出动执法人员350人次,散发宣传资料20__余份,现场受理举报和投诉案25起,查处销售不合格肥料625吨。同时,与企业联合,利用销售网点,广泛收集打假线索,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农资市场安全,为金银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障碍分析徐秋良
3.高油大豆冀黄13栽培技术侯继华,王瑞华
4.超早熟短季棉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常金梅,王彦立
5.优质甜玉米栽培技术岳红霞
6.冀东南盐渍化土壤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李东惠
7.优质高产青饲料新品种——高丹草刘建成
8.豇豆双膜早熟丰产栽培技术高巨,刘,王彦伟
9.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河北农业科技 冯淑波
10.如何防止玉米秃尖的发生赵志洁
11.抗虫棉吐絮期的管理孙锡贵
12.节水型玉米种植技术刘秀丽,郭品
13.热芹菜夏播栽培技术孙丽敏
14.如何防止西芹空心及叶柄开裂李鑫娥,冯韧
15.矮牵牛栽培技术王慧,刘军霞
16.莴笋——尖椒高效栽培模式赵克丽
17.日光温室秋冬茬甜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高小芹
18.棚室番茄越夏栽培技术要点侯兴军
19.夏白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寇小尊,贾士文
20.『能饲一号甜高粱栽培技术魏志敏,杜瑞恒,籍贵苏,侯升林
21.无公害梨病虫害防治技术赵会英
22.天鹰椒病害的识别与防治王娟,朱增改,王书辉
23.夏玉米播种期和苗期病虫草害综防技术焦素环
24.温室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潘雅文
25.垂柳的病虫害防治赵军红
26.草莓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吴秀玲
27.温室番茄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张伟亮,申海江,刘荣青,杨美胜,王拉娥
28.无公害蔬菜的病虫害防治董玉霞,刘素敏,周树梅,黄庆华
29.黄瓜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王世俊,仇海红
30.大白菜主要病害的防治袁林
31.如何防止秋大棚番茄空洞果的发生李冲,董淑銮,孙学增
32.棉蚜的发生与防治技术李海欣
33.桃树流胶病的防治谷丽敏
34.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陈晓亮,王兰欣,田剿,王福刚,陈晓亮
35.夏季园林树木病虫害防治刘晓超
36.盆栽的矮化栽培技术申翠平
37.家庭养花该如何选择花卉刘月平,刘桂芹,张亚莉
38.家庭养花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刘桂芹,刘月平,张亚莉
39.葡萄管理五忌宋小婕
40.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李博涛
41.玫瑰香葡萄二次结果技术丁艳杰
42.葡萄避雨栽培结合果实套袋技术要点张于安
43.板栗丰产栽培管理技术王光明
44.果树整形修剪技术要点杨卫军,张坤朋
45.石榴繁殖技术张俊爽
46.彩叶绿化树种——美国红栌侯月敏
47.仙客来栽培技术张淑敬
48.苹果树的夏季管理技术毛海芹
49.河北农业科技 黄冠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赵红珠
50.金脉单药花栽培管理技术李红,李永文
1.2006年河北种植业产销形势分析与预测袁庆芳
2.坝上节水农业的发展与土地经营模式的思考赵平,高芳
3.小麦繁种后期管理技术杨伟玲
4.小麦新品种轮选987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田赶成,王双菊,赵福增
5.冀北地区可试种高淀粉玉米品种武月梅,赵俊兰,王瑞华,周艳华,候继华,姜力
6.水稻旱直播技术王翠花
7.冀东地区谷子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高金平
8.特用玉米的主要类型及其利用张彪,姜力,赵俊兰,侯继华,周艳华,贾永奇
9.春花生高产栽培六环节王淑芳,程月生
10.越夏番茄栽培技术马卫东
11.夏季香葱栽培四措施张悦静,冯广全
12.草菇栽培与加工技术梁中钦hHTTp://
13.懒谷1号及其简化栽培管理周汉章,程如宏
14.绿豆新品种保942-34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王秀梅
15.花生珍品--"彩色花生"系列新品种王保圣,王子峰
16.白三叶草坪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高智芳
17.棉花枯黄萎病的识别与防治郑福敏,杨金春,许丽萍
18.大棚韭菜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张爱军
19.麦田野杂麦的特征及防治措施李吉朝,冯立辉,刘强,李娟如
20.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防治李瑞敏
21.枣缩果病的发生与防治滕传亮,李贵明
22.棉花除草剂药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时金晌,邓淑霞
23.旱作集雨水窖技术应用及效益分析--迁安市技术应用范例刘向辉
24.科学使用粪肥吴军彩
25.硅肥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作用付振全
26.城区绿化大树移栽配套技术姚玉军
27.优良观赏植物--香蕉树曹朝银
28.草坪中的优良草种--日本结缕草祖秉民
29.介绍几个日本的樱桃品种鄢新民,李良瀚
30.叶子花栽培技术河北农业科技 冯蕾
31.提高枣树栽植成活率三法高冬景
32.草鱼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并发症的治疗高庆余
33.春末夏初易发生"羊肠毒血症"王桂香
34.青年蛋鸡新城疫与鸡毒支原体病混合感染的诊治郭金和
35.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和治疗许素爱
36.初生仔猪饲养管理要点尚翠荣
37.发展特种养殖业需注意的问题陈艳军
38.大棚蔬菜喷爱多收增产又增收李大江,林合发,昌群
39.夏玉米备种原则张淑丽,石晓燕,郝淑花
40.我省主要野菜的食用价值闫凤河
1.农村经济人才队伍状况调查与思考--以平泉县为例滕秀娟,董东栋
2.蔬菜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尹立红,祁力钧
3.夏甘薯后期增产技术王淑芳
4.高产棉田的中后期管理李科江,曹彩云
5.晚薯高产栽培技术刘伊明
6.无公害玉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雷永庆,惠胜敏
7.日光温室秋延西红柿栽培技术王颖丽
8.小型南瓜两季栽培高产又高效曹连志
9.夏秋季黄瓜生产技术郝荣月
10.百合--黄瓜轮作技术焦永刚,董灵迪,石琳琪
1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高惠芳,曹桂凤
12.室内观赏蔬菜综合栽培技术梁玉芹
13.秋冬茬西红柿--甘蓝栽培模式王翠花
14.秋莴笋高产栽培技术牛月改
15.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李树生
16.温室黄瓜花打顶的原因与防治张友青
17.看叶相识别大棚黄瓜病害王更申
18.作物微量元素缺乏症及矫治白申科
19.大棚秋延后西红柿病毒病的综合防治钟少宁
20.露地青椒结果初期易发病害的防治王晓燕,孙学增
21.多效唑及其在果树中的应用崔新凯
22.冀东水稻种传病害的发生及防治韩民利,祁开利
23.美国白蛾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祖秉民
24.河北农业科技 警惕玉米病害危害蔓延杜香丽
25.大棚番茄枯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武刚
26.玉米空秆发生原因及对策杨伟玲
27.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王胜爱,何力剑
28.设施蔬菜土壤盐害的防治任会芳
新形势下中国种业面临的危机及其肩负使命分析魏良民 (9)
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与展望董文召 汤丰收 陈钦勇 (1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现状张明 (15)
周口小麦生产发展历程与展望李应权 于海飞 (17)
浅谈藏区青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夏晓梅 (19)
我国农产品主要质量认证体系比较石旺鹏 (21)
拓展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凌海市为例朱东海 刘海 于艳茹 (23)
“十一五”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以贵州9县/区为例李啸浪 梁颖 蔡承智 (25)
提升植保水平 服务设施农业孙春来 朱渼萍 (29)
新型农民培训助推农业主导产业增效案例分析邵洁 张健 (31)
古蔺县农村产业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张黎妮 郭晓军 (34)
水稻种子检疫证明编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徐善忠 钟珺 吴来泉 刘祖星 邓顺民 杨春明 (36)
湖北省2008年-2009年中稻区试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贺丽 田甫焕 尤莉 李绪清 张祖玉 (37)
啤酒麦芽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柳小宁 潘永东 张华瑜 徐银萍 包奇军 (41)
鲜食甘薯产量比较试验赵海红 王慧瑜 张晓申 李晓青 (44)
超级杂交稻Y两优3218“3414”肥效试验初报张圣喜 陶光球 张昌文 张军 (46)
优质杂交水稻宜香3728氮肥利用率试验研究刘定友 彭涛 王志 杨伟 项祖芬 赵兴龙 (48)
马铃薯稻草覆盖施肥栽培技术比较研究初报颜小文 乐美旺 饶月亮 肖运萍 周红英 颜廷献 (50)
氮素后移技术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研究任丽杰 吴刚 郭彦泰 宋伟 王婧 (54)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周吉红 刘建玲 刘国明 冯万红 张歧明 (56)
春玉米抗耐粗缩病品种的筛选陈康 姜常松 王婧 于国进 (59)
抗盐碱制剂处理食用向日葵种子提高幼苗期抗盐能力研究魏良民 刘文杰 张小勇 莫海涛 (62)
向日葵白锈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廖国江 陈卫民 杨莉 王华 马德成 管辉 (66)
南方大豆新品种丰产试验研究黄灵全 毛巴向 卢荣显 韦目阔 (69)玉米擢升为中国“谷物之王”佟屏亚 (5)
十年玉米育种实践与展墼 张淑琴 李光发 李福林 张建 曲刚 邬生辉 徐宝峰 (7)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武术兰 李林 (11)
引进优良新品种 改变致富老观念是促进农民创收的关键——赴东北、华北的考察报告刘锦旗 郝哲 高亚琴 黄绥平 王建国 高杰 (13)
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服务“三农”张少泽 甄志高 (16)
浅谈夏玉米高产示范田创建的体会胡占菊 (18)
河南省花卉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马玉周 王艳红 (20)
甘肃省甜糯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探讨张立荣 郝凯 周积兵 (22)
关于推进“黄三角”莱州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考王海英 邹明江 (24)
呆山市透心绿蚕豆产业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议杨和团 (26)
黔西北特色蔬菜发展实践及前景展望唐映军 赵维 马杰 (28)
浅谈汉中市一村一品发展成效及经验 王涛 李小玉 任汉文 屈斌 赵新荣 回阿霞 程涛 (31)
浅谈岐山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萍 张同兴 祝军岐 潘雯 (32)
尹犁河谷粮食增产潜力分析与对策艾山江.阿布都拉 阿依努尔.阿德力汗 艾力买买提 (35)
河西地区制种玉米值得重视的弯孢霉叶斑病检测技术研究周积兵 (37)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张志国 梅艳 先新 (41)
小麦新品种华建60—1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及推广前景分析周晓东 (44)
天祝县金强河高寒地带马铃薯覆膜试种研究徐长林 (49)
国颁二级优米新组合宜香3728的产量特性及示范效果项祖芬 侍守佩 刘定友 王志 赵兴龙 (52)
合成锌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常芳 曹建涛 王宝玲 (54)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包奇军 潘永东 张华瑜 柳晓宁 徐银萍 胡生海 (57)
玉米新品种抗旱对比试验研究罗起善 覃利仙 牙昌东 陆东 韦目阔 (60)
高产玉米新品种浚单28丰产稳产性分析 鹿红卫 徐国举 张素娟 卢瑞乾 张晓春 张素芬 李宝峰 (62)
西瓜穴盘育苗基质筛选试验许逢美 陶先东 (64)
播期对夏玉米间作的芸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赵媛媛 张静 赵立宏 (65)
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在单季晚程生产上的示范试验倪中应 石一珺 黎青 汪亚萍 华富林 (67)
DTOPSIS法综合评价芝麻新品种(系)的初步研究阚跃峰 段莹 崔向华 石明权 (69)
抗病虫高品质杂交棉主要性状研究施尚泽 (72)
芝麻品种驻芝15号打顶试验研究孙联合 许卫平 夏洪滨 崔向华 (74)
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林华 (76)
耐Pb、Cd真菌对污染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王春雷 (79)
杜邦普尊TM50SC防治十字花科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赵胜荣 彭震 俞雪关 高宇 (83)
龙飞***有机无机生物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易卿 赵跃进 赵跃民 赵跃文 刘晓东 (85)
苦荞麦的营养与开发应用前景万丽英 (90)
新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马福杰 陈卫民 蔡吉伦 马德成 管辉 (92)
有效利用生态与生物调控技术科学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刘卫国 (95)
滨海苔草的草坪地被应用价值张旭乐 黄建 钱仁卷 杨燕萍 刘洪见 周庄 (97)
木槿及其园林应用价值分析刘波 (99)
社旗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技术对策程相如 魏德永 张性庚 (101)
杂交谷子引进示范效果及增产因素分析张杰 刘博 张功友 张伟 李平 赵继艳 李玲 (102)
应用平衡施肥技术 保护基本农田质量徐瑞英 江田田 (104)
控制化学氮肥污染,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张海芝 (106)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郭希敏 (108)
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973的选育常云龙 宋秀珍 连培红 刘彤 王金花 王国庆 (110)
玉米杂交种良玉318的选育与应用宋雷 宋雨 缪玲敏 宋协良 郎梅 唐磊 李楠 (112)
从小麦区试数据看南阳小麦品种利用趋势张明辉 马琳静 (114)
中熟杂交中稻新组合645优238高产栽培技术胡龙湘 肖建平 全庆丰 (116)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袁卫球 扶利民 贺升华 任新华 罗亮 王新民 (118)
辐香优98在广西桂中北稻作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向花香 刘海秀 覃瑞德 莫武平 唐莉越 沈峰杰 (120)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综合防治刘存亮 (122)
浅谈玉米单粒精播的技术陈国立 贺飞 秦小龙 (123)
夏玉米粒期倒伏对千粒重及产量影响与补救措施张风影 樊书允 张琴 (125)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0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童孝年 李洪胜 张强 袁明山 李继辉 (126)
高山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张世洪 程定军 郭晓红 蓝玉梅 肖飞 (128)
糯玉米新品种西星黑糯2号的选育和应用贾春兰 刘少坤 徐书兴 张学信 王均邦 于淼 (129)
高抗条纹叶枯病粳糯稻品种津糯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陈洪金 王福霞 姜志永 赵学东 (131)
尤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程星 秦海英 亓晓光 张国发 (132)
如何解决杂交玉米制种质量问题李向前 (134)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许科一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赵土岗 朱秀华 郭志竣 田源 姜灿伟 (135)
玉米新品种三北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吴金平 吕晓丽 范会民 白宏伟 孟昭伟 (137)
玉米空秆秃顶和缺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齐思泉 (138)
夏玉米登海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辛靖宇 韦洪银 王涛 (140)
轲仁地区超级稻高产示范栽培技术谢小燕 (141)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王世刚 (143)
平鲁区莜麦高产栽培技术孙炬仁 杨翠花 (144)
玉米紫红苗现象分析和解决方法初探王飞雪 刘焱 谢富欣 (147)
望奎县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黄丽芳 (148)
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改进与应用效果黄洪明 吴美娟 (150)
北方寒地水稻壮苗培育技术孙秀杰 (153)
超级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李梅 (154)
永春县甘薯小象虫发生成因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刘振东 (156)
玉米杂交种——伊单1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艾拉努尔 刘强 (158)
湿热地区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康艳琼 (159)
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龚志宏 覃瑞德 (162)
杂交水稻新品种金稻2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肖红旭 陈亮 王小红 (163)
大豆新品种濮豆20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王晓莲 王文娟 杨彩云 范彦英 于兆成 (166)
棉花高密度高标准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阿布力孜 尼亚孜别克 (167)
花生新品种商研965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吴继华 李可 苏锐锋 (169)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171)
寒地大豆45cm双条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姜洪彬 (173)
庆安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李奇伟 (174)
大豆新品种长农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徐晓艺 程延喜 张伟 王伟 高悦华 齐秀云 刘敏 (176)
湘杂棉17号高产栽培技术刘茂秋 张雪林 王秋枫 王占伟 (177)
黄瓜、丝瓜不同规格穴盘基质育苗及栽培试验梁朝晖 陈慧 谢燕青 王毓 粟少林 冯继开 (180)
高寒地区无公害西兰花标准化栽培技术边永芳 (181)
绿色甜菊蔬菜农产品生产技术文连臣 李瑞锋 张秀莲 (183)
枣庄“白花早”豇豆大棚早春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孙晓飞 王洛彩 (185)
辣椒品种二金条的栽培技术王明霞 雍洪俊 李峰元 王芳 (187)
黔西北山区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吕丽丹 范厚明 (189)
黄皮洋葱连葱7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陈振泰 王建荣 缪关华 薛萍 杨海峰 (190)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王旭 闫丽娜 齐力 杨丹 (192)
北方茄子黄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潘淑霞 (193)
六盘水市秋番茄栽培技术杨淑华 路西竹 陈霖 (194)
冬春茬辣椒覆膜无公害栽培技术冯丽芳 (195)
“荣木”液体有机肥料在西红柿上应用试验初报刘鹏云 (198)
冀西北越夏番茄的栽培技术栗建叶 (199)
高产生姜播前土肥管理及播种技术龚梅 董克锋 许关荣 张锡玉 (201)
加工番茄果实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王佳武 韩海 李艳萍 (202)
保健蔬菜枸杞的开发利用杨巧英 贾东坡 (203)
美国西芹引种试验研究刘岩 李慧杰 姜惠丽 陈重义 张素侠 王志彪 张季华 (206)
高海拔地区豌豆新品种草原22号高产栽培技术何胜君 (207)
马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徐希玉 (209)
南方地区生菜无土栽培管理技术任淑梅 谢河山 林沛林 李一平 (211)
地膜菜豆问作魔芋种芋的高效栽培技术杨辽生 (212)
柑橘小食蝇在郑州地区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段罗顺 汪卿 (215)
草莓地膜覆盖标准化栽培技术杨贝贝 李淑萍 杨敬先 于莹光 孙桂玲 (216)
有机桃标准化生产技术张娟娟 (218)
雪莲果有机标准化栽培技术王仁华 陈钦宏 俞爱英 吴增琪 周泽华 陈冬莲 (219)
葫芦岛市果树冻害调查分析与对策李红心 赵旭伟 李子辉 董飞 (222)
大棚樱桃高产栽培技术胡剑训 涂震环 (224)
猕猴桃育苗嫁接技术刘建明 梅文汉 (226)
西瓜田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张俊 黄春燕 陈中庆 (227)
西瓜萎蔫病的病原与防治林燚 杨喻斌 王驰 朱伟君 柯夏生 (229)
洛阳红牡丹催花栽培技术焦乐勤 (231)
油菜新品种——南农油1号管荣展. 盖钧镒 张红生 (233)
玉米新品种——浚研158刘光华 王建民 秦艳琴 刘春堂 刘天柱 (233)
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种子产业化浅析贾刚民 王保勤 (5)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高新楼 (9)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杨青林 盖颜欣 季志强 袁文利 赵其鹏 (12)
河南省辣椒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赵香梅 申爱民 (15)
认证——种子质量管理的一次飞跃程秀楠 刘艳红 (17)
高度重视花生产业发展 加速辽西北花生产业化进程李茉莉 崔天鸣 吴国民 杨镇 (19)
运用科学发展观收集情报资料 促进芦笋雄性两性株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张元国 柴树桔 张东起 刘英 (23)
浅谈红河州农科所玉米科研育种现状与展望陈秋良 严文伟 乐自祥 李海谦 吴学有 (24)
攸县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刘亦亮 周跃恒 刘志辉 (26)
伊犁河谷小麦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艾山江·阿 沙吉旦·玉 艾力买买提 刘强 (29)
海安县设施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于宝富 (31)
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庞建新 (34)
加强蔬菜种子管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张其升 (36)
引起种子质量纠纷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江振武 (38)
土壤—水稻体系总锰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高岐 窦宪民 (41)
变量施肥对改善玉米土壤养分差异性的评价分析唐岭峰 (43)
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高丽辉 左豫虎 台莲梅 刘淑霞 (45)
国审小麦品种濮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高洪泽 (48)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硫元素复合肥——硫酸钾镁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及评价侯志恒 (51)
国内玉米骨干系回交选育后茎腐病抗病性鉴定分析陈晓旭 王作英 岳辉 (53)
施用不同粪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张永峰 祝延立 那伟 (55)
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秦海英 程献云 谢文芳 姚利娟 (58)
2009年湖南省中稻高产组区试邵阳点试验初报贺淼尧 刘光华 (60)
玉米新品种新单29及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唐振海 洪德峰 张学舜 彭东 刘俊恒 马毅 魏锋 (63)
合成硼肥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曹建涛 王宝玲 (65)
玉美头168优化制种栽培技术探讨谭华 郑德波 黄爱花 韦新兴 陈国品 吴永升 黄开健 (67)
铁皮石斛穴盘育苗基质的优化筛选孔德栋 黄冲平 周建华 沈伟桥 (70)
泛棉杂8号简化栽培密度试验姜金 姬跃辉 (72)
高水肥条件下对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宋英博 (74)
不同播期对郑杂棉2号的生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刘书梅 贾新合 李宾 李平 (76)
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可湿性粉混用对水稗草防除效果试验孙国庆 张冬丽 李开俊 张春阳 (78)
当归开花授粉特性和繁育系统的研究梁守翠 漆燕玲 李玉萍 王宏霞 (80)
冀西北食用向日葵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杨素梅 杨德智 白苇 霍阿红 付永斌 张宝英 (85)
新宾县大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张成华 李精华 徐霆 吴跃祖 (90)
马铃薯稻草覆盖覆土栽培技术试验蒙懿 卢扬 刘伦 (93)
陇西县玉米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研究毛正云 (95)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张忠敏 王春 刘金梅 (98)
水稻基肥不同肥料品种施用方式试验研究吴弦业 王英日 (100)
复合防腐—抑芽剂对净装马铃薯保鲜效果的研究李梅 李守强 颉敏华 田世龙 刘刚 李继明 (103)
腐殖酸水溶肥在辣椒田上的肥效研究李效民 杜磊 卞公明 付志伟 (105)
黄瓜幼苗耐热鉴定指标筛选李红斌 王世恒 方百富 (107)
黄瓜弱光耐受性鉴定方法初探李愚鹤 李加旺 张文珠 (110)
2009年橡胶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郭芳祥 刘公民 丁传 (113)
磷钼混合肥在大豆作物上的应用吴军 (115)
植物激活蛋白在作物中的应用吴丽丽 (116)
宁夏中部干旱带设施产业发展初报秦小军 (118)
海城市农业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刘海玉 (120)
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淑辉 (122)
作物抗旱机制和农业抗旱对策分析李正祥 (123)
绥化地区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薛英会 (126)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和绵麦185的选育李生荣 杜小英 李太军 任勇 李茂有 (127)
水分胁迫对玉米主要生理指标及遗传方面影响樊伟民 (129)
马铃薯脱毒原种一年制供种快速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戴清堂 黄大恩 沈艳芬 田祚茂 陈家集 李卫东 (133)
杂交水稻Ⅱ优59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李春寿 黄福灯 向永新 董莉清 (135)
黑糯玉米新品种濉黑糯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周素英 (137)
水稻新品种通粳889的选育赵世龙 黄文 杨银阁 曲海霞 (138)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凡军洲 (140)
桂中北稻作区稻瘟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向花香 覃瑞德 莫武平 杨慈 韦忠训 (141)
甘薯新品种恩薯四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徐怡 戴清堂 颜学明 (143)
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厚明 (144)
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84产量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苏保 (148)
国审玉米品种濮单3号夏播栽培技术规程胡占菊 李文竹 (150)
水稻节水精量高产栽培技术罗正东 张兆麟 (152)
杂交水稻甬优9号在邵武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温玉珍 (153)
高产优质多抗夏播高粱新杂交种商粱六号的选育孟 张福娟 侯雪梅 陈敏菊 (155)
Ⅱ优航1号在闽西南作早稻栽培高产技术罗胜奎 (157)
玉米杂交种明玉3号制种技术陈明 (158)
小麦新品种邓麦99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晓丽 赵霞 李阳飞 (160)
糯玉米新品种彩香糯8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武金燚 陈莉 杨英茹 (161)
小麦冻害类型与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调控关键技术张平 (162)
辽西地区蛴螬的发生与防治詹海燕 于艳茹 (164)
冀北山区大豆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季志强 盖颜欣 杨青林 王奇 梁秋华 丁贵江 王艳芝 (165)
食用吊瓜嫁接栽培管理技术许立新 陈华夫 郦平 童培银 傅金松 (167)
冷凉地区烤烟地小春优质小杂粮多样性种植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子炳烈 (168)
麦套夏花生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郭慧 靳艳革 (170)
大豆单产提高的限制因素及高产高效途径张光远 (171)
花生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茹德平 (173)
高蛋白高脂肪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于会勇 刘素霞 于兆成 (174)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赖立彩 董夫凑 (176)
稻田移栽油菜免耕覆草高产栽培技术杜旭光 蒙天竣 (177)
花育25号在丘陵旱作区的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王玉红 (179)
甘蔗木薯间套种植矮秆早熟作物的栽培技术叶陧 王善华 (181)
改良花生品种海花1号高产栽培技术薛彦霞 (183)
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谢幸华 (184)
无公害桑园科学施肥技术苏少华 (186)
花生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赵祉强 何群 赵淑玲 (187)
鲁西南林菇间作高效栽培技术探讨周东升 侯恒军 薛美丽 李广贤 (189)
莴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于绍山 (190)
秋季西葫芦优良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刘艳红 李炳华 陈军 卢振宇 刘超 王敬民 李敬华 (192)
特早熟印度南瓜良种——铜笋瓜1号的栽培技术杨辽生 (193)
青海高原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芹种植技术喇成寿 (194)
彩色蔬菜品种及其特性赵建社 张兰英 李敏霞 魏祯 (195)
大棚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探王蓓 (199)
台湾番石榴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王振辉 吴翠荣 (201)
成龄巨峰葡萄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欧伟 杨秀勇 王明霞 (202)
砂梨病虫害安全防控策略刘先琴 李先明 涂俊凡 杨夫臣 朱红艳 秦仲麒 (204)
枇杷高位嫁接换种配套栽培技术范映珍 丘志海 李汉清 (208)
温室桃丰产优质的花果管理技术冯孝严 里程辉 孙乃波 (210)
“龙油一号”油桃在拉萨日光温室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张华国 (212)
维多利亚葡萄在金衢盆地的优化栽培技术钱东南 钭凌娟 (213)
沙田柚无病毒苗的栽培试验小结杜小珍 谢岳昌 黄海英 钟进良 张雄基 饶小珍 (215)
瓜类砧木嫁接技术要点卢振宇 陈军 李敬华 刘艳红 刘超 王敬民 (217)
浅谈寒地西甜瓜病害防治技术王丽波 (218)
高产型哈密瓜新品种金蜜十号的选育袁士臣 刘兹萍 岳一兵 田向东 (220)
厚皮甜瓜穴盘育苗技术梁建娜 (222)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刘焱 谢富欣 王飞雪 张文菁 (71)
葡萄加肥灌溉对肥水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初探荆淑香 刘尚雷 于文涛 彭钦德 王志葵 (73)
西兰花对氮磷钾的需求特性及施肥效益分析飞兴文 张翠萍 王树明 王文智 陈桂芬 龚跃华 (75)
可溶性硅源制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抑菌防病效果研究高臣 刘俊渤 徐宏书 (77)
水稻苗期防虫网覆盖控制条纹叶枯病研究赵德华 王孝兵 沈宝祥 许海霞 周小丽 储海平 (81)
黄瓜冲施腐殖酸水溶肥的试验研究覃慧玲 (83)
潮土区夏玉米增施沼肥增产效果研究王美娟 (84)
高粱高产品种形态特征的探讨孙英 (86)
醋糟栽培白灵菇的研究侯东辉 赵守贤 侯国亮 程灵芝 (89)
喷施不同叶面肥提高扁桃产量质量试验研究张志恩 李帼英 (91)
青海互助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许正辉 李世兰 阎彦梅 (93)
广西水果套袋技术提高果实外观和品质研究分析李仕强 黎明盛 (95)
从丘岗区鄂杂棉28果枝的产量与品质分布探索其合理栽培技术贾琳 陈金湘 王建龙 贾先勇 (100)
花生坏种原因及对策和生产建议张季华 刘岩 姬广伟 王志彪 姜惠丽 张淑侠 (105)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冯建文 (107)
豫中南部芝麻草害调查吴鹤敏 张仙美 郑磊 刘立峰 (109)
浅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施肥问题张舒琪 (111)
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项忠兰 傅金平 袁祥 张荣荣 (112)
红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解析与对策探讨付业春 唐映军 高启杰 董程明 赵彬 (114)
枣庄二季作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杨玉田 (117)
淄博市夏玉米备耕、生产问题及对策 卢振宇 刘超 刘艳红 陈军 李敬华 王敬民 成英姿 (120)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金凯3号选育及创新思考张立荣 郝铠 黄有成 周积兵 吴国菁 饶赛华 (122)
高产优质广适粳稻新品种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崔建民 李彦学 (125)
高产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陇单6号选育寇思荣 何海军 周玉乾 刘忠祥 杨彦忠 李志明 王晓娟 (127)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郭国锦 卢华兵 吕桂华 徐秀红 陈合云 杜龙岗 (128)
杂交玉米新品种一丰11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唐海涛 张彪 谭君 陈洁 曾龙全 何文铸 康继伟 (130)
玉米新品种农乐16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王伟莉 袁全意 李宏壮 刘冬云 程学元 (133)
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建刚 韩卫红 马翔龙 周新 李小东 郭党 林静 (134)
糯玉米新品种燕金香糯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袁瑞江 (136)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瑞登糯208选育及栽培技术刘碧源 廖红艳 (137)
两系早籼型水稻新品种陵两优942的选育与应用贺德高 龙天健 杨远柱 向太友 舒铁生 (139)
关于高温干旱地区玉米自交系人工授粉技术的探讨汪来田 杨国华 陈苍 杨文霞 连小荣 郭瑞红 (141)
驻大麦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郜战宁 王树杰 赵金枝 冯辉 (143)
浙江鲜食甜玉米引种及栽培技术楼肖成 赵福成 王桂跃 (144)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许培 (146)
高产晚稻早熟新组合中21优691的选育及应用黄小林 黄桂珍 鄢祖林 (148)
丹东地区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廉洪喜 李洋 (150)
2010哈尔滨种业博览会——与种业同行,展行业风采 (152)
南方马铃薯夏繁技术研究与可行性浅析郭昌永 韦祥新 韦宇宏 韦目阔 (153)
玉米品种平全13的改良研究张淑琴 李光发 李福林 曲刚 邬生辉 徐宝峰 许正学 (156)
无公害高产高效谷子栽培技术李君霞 (158)
地膜马铃薯玉米蔬菜高产高效间套栽培技术王向东 杨瑛 李拴曹 杨雪竹 林金财 (160)
淮北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和演变及综合防治对策张伟 李卫兵 李光森 王锡红 刘彦东 (162)
伊犁河谷玉米秃尖缺粒的发生及防治刘强 艾合买提江 (164)
夏玉米高产栽培中播种和肥水管理技术孔素娟 (166)
玉米新品种三北2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范会民 吴金平 左春光 闫志武 (168)
山区谷子生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模式仝文凯 (169)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及用途徐晓艺 刘敏 郝明远 齐秀云 高尧 高杰 (171)
武陵粳1号生育特性及其优质稳产栽培技术徐平 殷琴 朱晓燕 (173)
无公害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陈效庚 (175)
高β-葡聚糖昆仑13号青稞新品种栽培技术任又成 王显萍 吴昆仑 段瑞君 (177)
冬小麦全程控旺防冻优化栽培技术薛秀玲 李瑞锋 (178)
影响夏直播玉米一播全苗的原因与对策张宗祥 孙明英 吕富华 张秀云 李启明 丁丽梅 (180)
南疆棉花出苗率的影响因素和一播全苗关键措施蔡素珍 (181)
春油菜高油9号及丰产栽培技术梁秀芝 刘根科 冯学金 (183)
豫东棉田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苗友顺 张枫叶 刘卫星 石秀云 刘水仙 (184)
优质专用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王溯 刘岩一 朱彤丹 (186)
花生新品种锦花10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于艳茹 詹海燕 康树立 (189)
新疆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操作细节曹阳 严玉萍 冯振秀 张燕 朱波 郭海玲 方瑞 (190)
棉花优质抗虫丰产杂交组合SG231的选育施尚泽 (193)
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4号张立军 (194)
金银花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郑娟 徐新生 王光明 (195)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越夏高产栽培技术程栋 陈军 李炳华 刘艳红 李敬华 王敬民 刘超 (197)
旱坡地线辣椒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阎玉让 杨叶 杨彩霞 王红莉 张娟丽 徐乃林 (19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症状识别与监测方法江冬 (200)
茼蒿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赵元森 (202)
甘蓝新品种瑞甘48早春小拱棚栽培技术王建华 毛忠良 戴忠良 (203)
有机肥料在大棚蔬菜高产中的科学施用许美荣 董克锋 (204)
地黄瓜与波斯菊高效轮作繁种模式及栽培技术姚悦梅 潘跃平 戴忠良 毛忠良 王建华 (207)
大棚早春茬青椒——秋延后黄瓜高效栽培模式杨平 孙梦红 李玖 王美娟 郭向敏 (208)
番茄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要点栗淑芳 张雅莉 (210)
无公害草莓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武术兰 李林 王术平 孙玉凤 (212)
人参果脱毒苗育繁技术吕生全 袁保文 李有财 王志泰 赵明 (213)
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要点任宏伟 王丽辉 高剑利 耿金川 陈兰贵 于蕾 张春博 (216)
早熟西瓜——棉花套作双优双高栽培技术刘卫星 孙剑 李艳萍 (218)
三峡库区沿江河谷带麻竹栽培技术冉崇富 周伟 王树国 (219)
刚才,同志们都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就金银花产业链项目问题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金银花产业链在我市南部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金银花产业是我市继花椒、柑桔之后的一大特色产业。市委、市政府把金银花产业列入了我市的重点产业项目,规划到2010年全市建成金银花基地10万亩。我市10万亩金银花产业化项目,经重庆市政府批准立项,列入重庆市“十一五”小康规划,该项目由重庆市渝欣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牵头组织实施。计划5年投资12633万元,在南部山区建设建成10万亩金银花绿色食品和GAP生产基地,建成5个干制金银花加工中心、1个绿原酸提炼加工中心、1个金银花饮料加工厂。项目建成后,当地农民每亩可增收1500—2000元。我市南部山区种植的灰毡毛忍冬金银花质量好,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按亩栽银花150株计算,3年后开花投产,亩产银花15斤,8年后进入丰产期,亩产银花300斤。按今年最低市价(20元/斤),第3年亩收入300元,丰产期亩收入6000元;按近年市场均价(10元/斤),第3年亩收入150元,丰产期亩收入3000元;可以这样说,南部山区发展金银花,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南部山区商品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充分认识我市发展金银花产业的优势
1.较好的群众基础
南部山区群众种植金银花尤其是种植灰毡毛忍冬金银花的历史悠久,据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当地群众已基本掌握了金银花的育苗、栽培、病虫防治、采收、精加工等过程的技术。柏林镇现已发展金银花1.5万亩,拥有先进的烘干技术和加工设备生产线。制定了《金银花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建立了金银花信息网站。农户对发展金银花产业已经形成了共识,企业切实解决了农民卖花难的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与花农建立了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
2.有独特的品种、资源优势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承担的国家“六五”攻关项目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的药用金银花种类中,我市分布的灰毡毛忍冬金银花的有效药用化学成份绿原酸、异绿原酸、挥发油含量比其他种类高一倍以上,药用活性强、毒性低。研究结果还表明,具有工业使用价值的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我市南部山区,适宜大量推广种植。我市种植的金银花品种树冠大、枝叶茂、花期长、产量高,丰产期亩产达150公斤。同时,南部山区位于大娄山余脉富硒地带,花、叶富含人体必须的重要生理活性微量元素——硒,其药用功效高,临床疗效好。在南部山区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市中药材产业的档次,带领南部山区群众致富。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南部山区光照条件好,土地连片集中。境内没有大型工厂,无化工企业,空气质量好,水质清洁。大气质量、土壤质量、农田灌溉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当地农民很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土壤无污染,非常适宜建设金银花GAP生产基地和建设绿色食品金银花生产基地。同时,南部山区海拔高,坡度大,土地贫瘠,种植粮食及其他作物产量低、效益差,而种植金银花,比种植其他作物每亩可增收1500元以上,比较效益十分明显。
4.市场前景广阔
金银花是国务院确定的70种名贵中药材之一,也是药食兼用型植物,属于中医临床最常用的药材,是清热解毒的首选药物。全国对金银花的年需求量在1800万公斤以上,但目前全年产量不足500万公斤,存在大量缺口。随着人们对传统药物的重视和中国加入WTO及以金银花为原料的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其新功能和疗效的不断发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发展金银花生产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5.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支撑
重庆市渝欣牧业公司于2002年11月落户江津柏林镇,投资300万元建成金银花加工厂,鲜花收购价格每斤2.5—5.0元,干花销售价格每斤50—300元,加工增值5倍以上,花农人均增收150元。20*年加工鲜花80万斤,销售干花16万斤,生产的优质富硒金银花系列产品已通过绿色食品A级认证。金银花通过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后,供不应求,销售价格上涨了30%。目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金银花基地近2万亩。公司在牵头发展金银花产业的过程中,依托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的教授、专家进行金银花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金银花新品种的选育、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可以这样说,我市金银花的栽培管理技术、烘干技术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有重庆市渝欣牧业有限公司等业主参与金银花基地建设以及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较好地解决了我市金银花的销售问题,实现了花农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投入严重不足。由于金银花主要分布在我市南部山区,该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遗留原因等的影响,农民并不富裕,业主农业起步迟,金银花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完善,发展进程特别是基地建设较为缓慢。
二是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延长。我市现有的金银花加工产品,尚属于初加工产品,而初加工产品销售市场有限,必须加快金银花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拓展金银花消费领域,延长金银花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几点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柏林镇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金银花产业的重要意义,把金银花产业链发展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市中药材产业化领导小组,负责金银花产业化建设的组织、指挥、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要抓住当前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契机,形成金银花产业链工作责任制,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真正实践党员先进性。柏林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实施,把金银花产业链工作纳入镇、村、社干部的目标考核,确保金银花产业链项目的顺利实施。
2.狠抓宣传发动
市级有关部门、柏林镇要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经济效益及具体的做法,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投入金银花产业链建设。要搞好技术培训,印发相关技术宣传资料,聘请专家和教授讲解金银花GAP建设的具体做法。要派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的金银花栽培管理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栽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金银花种植一次性成功,并且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搞好江津金银花产业链门户网站的建设,将江津金银花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3.按GAP要求搞好基地建设
一是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二是病虫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和矿质农药为主,尽可能不用化学农药,严禁使用毒性大、残留期长的化学农药,强化农民“绿色”和环保意识;三是对杂草防治要坚持以人工除草和生物防除为主,减少化学除草剂的用量;四是防止有毒污水和其他有害物质进入种植金银花的土地,确保生产环境不受污染;五是保证金银花在采收、摊晒、贮藏、运输等过程中工具和用具不受污染。
4.龙头企业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
一是要加快技术的研发力度,使金银花品质不断提高,尤其是要加强金银花GAP基地建设的工作,发展绿色产品,拓展国内市场,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二是要继续依托科研院所搞好金银花深加工的研究工作,以延长金银花产业链,拓宽其使用范围,扩大消费领域。三是让利于民,企业要把基地建设作为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作为发挥龙头企业带头示范作用的重要举措。要认真组织好金银花的收购工作,防止生产、销售环节脱节,充分调动花农的生产积极性,确保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5.提高花农组织化程度
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进业主,组建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大户、业主、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把分散的花农联系起来,有效提高金银花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6.各部门齐抓共管
一、繁殖技术
1. 种子繁殖:8~10月间从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或枝条上采收充分成熟的果实,采后将果实搓洗,用水漂去果皮和果肉,阴干后去杂,将所得纯净种子在0℃~5℃下层积至翌年3~4月播种。播种前先把种子放在25℃~35℃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在室温下与湿沙混拌催芽,当30%~4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苗床播种时以100g/m2为宜。
2. 扦插繁殖:扦插可在春、夏和秋季进行,雨季扦插成活率最高。扦插时,取1年生健壮枝条(或花后枝)作插穗,每插穗上要留有3~4对芽(或叶),去掉下部叶片,扦插于苗床即可。也可用50mg/kg~100mg/kg NAA作为生根剂,以促进插穗生根。扦插后要注意经常喷水,插后2~3周即可生根。春插苗当年秋季可移栽,夏秋苗可于翌年春季移栽。
3. 压条繁殖:6~10月间,用富含养分的湿泥垫底,取当年生花后枝条,将其用上述肥泥压上2~3节,上面盖些草以保湿,2~3个月后可在节处生出不定根,然后将枝条在不定根的节眼后1cm处截断,让其与母株分离而独立生长,稍后另行栽植。
4. 分株繁殖:可在早春或晚秋进行。由于分株后会使母株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应只在野生优良品种少量扩繁时采用。
二、栽培管理要点
1. 中耕、除草与培土:金银花种子苗或无性繁殖苗定植后,要在每年的生长季及时进行中耕和除草。在冬季寒冷地区栽植时,入冬土壤封冻前应结合松土向根际培土,以防根系受到冻害。
2. 施肥、排灌水:在早春或晚秋将腐熟厩肥和过磷酸钙等配合施用。施肥时可采用环状施肥法,即在植株四周开环状沟,施入肥料后覆土填平。另外可在花前、有花芽分化时,叶面辅助喷施磷酸二氢铵等。
3. 整形修剪:整形是在定植后当植株30cm左右时,剪去顶梢,解除顶端优势,促使侧芽萌发成枝。在抽生的侧芽中,选取4~5个粗壮枝作为主枝,其余的剪去。以后将主枝上长出的一级侧枝保留6~7对芽,剪去顶部;再从一级侧枝上长出的二级侧枝中保留6~7对芽,剪去顶部。
除整形外,在栽培金银花时还需结合冬季和生长期修剪措施调整植株。冬剪即在每年的霜降后至封冻前剪除病枝、弱枝和枯枝;生长季修剪是剪除花后枝条的顶部,促使结花母枝提早抽生新枝,开第二次花。
茶树品种槠叶齐树冠结构动态变化的数学模型探讨罗军武,唐和平,黄意欢,LUOJun-wu,TANGHe-ping,HUANGYi-huan
毛竹枯梢病综合防治的研究蒋捷,张文勤,JIANGJie,ZHANGWen-qin
经济林产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现状分析研究丁之恩,胡芳名,DINGZhi-en,HUFang-ming
重金属铅和镉对土壤与作物的危害及防治李湘洲,LIXiang-zhou
银杏-黄花梨不同复合经营模式生长效益的研究经济林研究 林锦仪,马华明,陈增华,LINJin-yi,MAHua-ming,CHENZeng-hua
湘西南低海拔区早熟苹果新品种栽培试验丁建国,王耀辉,廖秀娥,DINGJian-guo,WANGYao-hui,LIAOXiu-e
银杏叶中营养成分的测试及饮品的研究岳红,胡小玲,苏克和,管萍,YUEHong,HUXiao-ling,SUKehe,GUANPing
银杏二年生开花结实萌蘖枝叶营养成分的研究韩宁林,郑挺杨,HANNing-lin,ZHENGTing-yang
澳洲坚果育苗技术试验研究黎先进,曾平安,叶勇军,樊则飞,段建华,LIXian-jin,ZENGPing-an,YEYong-jun,FANZe-fei,DUANJian-hua
ACC合成酶基因技术在培育延熟保鲜果品上的应用何业华,官春云,林良斌,熊兴华,HEYe-hua,GUANChun-yun,LINLiang-bin,XIONGXing-hua
青梅果疮痂病的研究初报何立平,居解语,魏百聪,张良平,HELi-ping,JUXie-yu,WEIBai-cong,ZHANGLiang-ping
假毛竹引种栽培技术研究张新明,杨光玉,ZHANGXin-ming,YANGGuang-yu
方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连华萍,林庆富,马华明
阿月浑子嫁接技术尚新业,石玉琴,何健,吐拉克孜,SHANGXin-ye,SHIYu-qing,HEJian,Tulakezi
竹炭烧制技术初探毛招鸿,袁亚平,杨思新,钱汝明,MAOZhao-hong,YUANYa-ping,YANGSi-xin,QIANRu-ming
玉屏县板栗低产林经营改造措施杨远春,吴德辉,YANGYuan-chun,WUDe-hui
李新品种--黑琥珀引种初报梁通尧,LIANGTong-rao
吉首市果树推广所一千多万株果树苗任你选用致富
山西省干果优良品种分布及今后发展意见张俊宽,周长东,ZHANGJun-kuan,ZHOUChang-dong
陕西李树资源及发展前景吕平会,张志成,LUPing-hui,ZHANGZhi-cheng
洞口野生兰类资源初报王臻,WANGZhen
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新世纪经济林发展问题学术研讨会在河南西峡召开
浅谈西部山区多种经营基地(开发)中的问题及其对策马泽斌,MAZe-bin
种植金银花在隆回县北部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刘佳佳,马社军,肖和平,刘国顺,LIUJia-jia,MAShe-jun,XIAOHe-ping,LIUGuo-shun
发展木本食油壮大山区经济项伟,朱晓颖,XIANGWei,ZHUXiao-ying
湖南省经济林产业化发展问题探讨文亚峰,WENYa-feng
常山胡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仲山民,ZHONGShan-min
桉树纤维原料林实施"技术储备战略"的若干思考莫晓勇,MOXiao-yong
在西部开发中经济林大有可为何方,丁宇真,HeFang,DingYuzhen
美国黑莓的主要品种与栽培技术王俊鸿,李芳东,杜兰英,傅大立,WangJunhai,LiFangdong,DuLanying,FuDali
竹笋膳食纤维开发和主要功能性质的研究谢碧霞,钟海雁,谢涛,李安平,江年琼,XieBixia,ZhongHaiyan,XieTao,LiAnping,JiangNianqiong
竹林抚育与笋和新竹主要性状关系的研究刘桂华,钟家铎,LiuGuihua,ZhongJiaduo
黑荆树栽培技术的研究赖抗星,LaiKangxing
南方经济林经营管理策略陈世清,颜文希,ChenShiqing,YanWenxi
闽南毛竹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潘金灿,PanJincan
低丘林果营造技术及效益评价研究陈旭岷,朱晓英,杜国坚,杨在娟,ChenXuming,ZhuXiaoying,DuGuojian,YangZaijuan
新郑枣区氮磷钾配方施肥效果研究宋宏伟,宋小菊,孙晓薇,周琳,孙文奇,SongHongwei,SongXiaoju,SunXiaowei,ZhouLin,SunWenqi
欧洲栓皮栎种子催芽试验佘远国,SheYuanguoHtTp://
6-BA对猕猴桃叶片衰老的调节作用李顺文,鲁旭东,刘殊,LiShunwen,LuXudong,LiuShu
美国红地球葡萄引种成功的关键技术庄瑞林,金根清,金广生,ZhuangRuilin,JinGenqing,JinGuangsheng
橄榄早实丰产栽培试验古锦汉,池辉云,陈如强,吴雄光,陈燕玲,GuJinghan,ChiHuirong,ChenRuqiang,WuXiongguang,ChenYanling
改革果园清耕制推广果园生草、覆草技术赵之峰,陈爱昌,师法萍,陈学贵,赵春磊,ZhaoZhifeng,ChenAichang,ShiFaping,ChenXuegui,ZhaoChunlei
大板栗夏季嫁接苗培育方法初探杨远春,吴德辉,YangYuanchun,WuDehui
核桃繁殖途径周泽胜,ZhouZesheng
梨树套袋后的病虫害防治王艳芳,黄景云,WangYanfang,HuangJingyun
水果树林资产评估探析林鸿兴,蔡荣华,黄佳惠,林菁,LinHongxing,CaiRonghua,HuangJiahui,LinJing
河南辛夷一新优栽培变种傅大立,FuDali
南洞庭湖区域经济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梁文斌,张合平,何平,戴枚斌,LiangWenbin,ZhangHeping,HePing,DaiMeibin
南洞庭湖沅江"名、特、优"植物产品开发张新明,何钢,何平,张合平,ZhangXinming,HeGang,HePing,ZhangHeping
山苍子天然林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陈卫军,ChenWeijun
河南太行山区经济林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经济林研究 魏玉君,WeiYujun
大果沙棘及其开发前景王太明,房用,刘德玺,WangTaiming,FangYong,LiuDexi
甘肃经济林发展初探赵密蓉,姬孝忠,ZhaoMirong,JiXiaozhong
湖南猕猴桃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途径龙成良,LongChengliang
板栗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易润华,吴光金,YiRunhua,WuGuangjin
适合陕北枣区的良种选择研究李新岗,同金霞,孙文杰,王鸿哲
锥栗栽培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差异的分析宋爱云,陈钦,雷日平,陈辉
湖南省主要经济林树种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佘济云,陈建华,罗勇
美国山核桃嫁接与栽培技术研究傅松玲,吴照柏
生态学分类研究何方
掌叶覆盆子种子特性与发芽试验研究付顺华,吴家森,佘永清,朱玉球,潘明明
土壤容重与杏生长和结果的关系吴思政,柏文富,禹霖,陈白冰,聂东伶
人工辅助授粉对猕猴桃晚熟品种金魁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蒋超
古丈毛尖茶限制性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黄启为,黎星辉,唐和平,傅冬和,禹丽君,肖文军
大冬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房敏乔,侯国泽,刘玉光,苏大涛,邢建环,田欣,孙吉林,栾向东
辽西半干旱区大扁杏低产园改造技术试验梅秀艳,孟宪武
大樱桃丰产栽培技术吕平会,李淑琴
苹果幼园的滴灌技术效应师法萍,刘士勇,宋红日
中国黄连木播种育苗技术徐金燕,石玉琴
几种野生木本油料及其经济价值的研究杨志玲
栲胶原料新品种--马占相思树皮利用研究赵绍文,粱伟克,秦武明,陈文军,刘运华,王凌军
佛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何云芳,金晓玲
西洋参中生理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丁之恩
经济林实生选择育种龙光生
浙江省经济林发展科技策略的初步探讨姚小华,楼新良
21世纪新疆发展精准高效经济林产业的分析与探讨崔卫国,管文轲,文倩
试论城乡绿化中经济树种的应用前景付美云,聂绍芳
国有林场发展经济林的新模式张连水
美国山核桃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张日清,何方,吕芳德,栗彬
三台核桃的开花习性观察张琴,刘德良
会议
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和稀土对锥栗产量促进作用的研究陈辉,何方
枣苗培育技术研究陈建华
杜仲高技术产品产业化的研究与开发杜红岩,王俊鸿,杜兰英,卢绪奎
闽东南肉桂适生性的研究苏金德
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仲山民,胡芳名
中国古代生态意识何方
凹叶厚朴树皮量及影响因子的研究经济林研究 刘寿强
桂西北引种肉桂与间作冬瓜的经济效益分析黄承标,黄弼昌,黄德运,余朝建,秦义健,邓绍林,农必昌
南岳药用真菌的初步研究宋光桃,周国英,刘君昂
板栗良种及综合丰产配套技术徐波
测定维生素C的两种方法王丽霞
台江县金秋梨基地农业环境质量现状情况和建议刘君昂,李先,何钢,姬武兴,唐成万
贵州省台江县金秋梨产地环境质量性状评价研究何钢,周国英,唐成万,王平
贵州省台江县绿色食品发展战略研究刘君昂,李先,赵思东,姬武兴,唐成万
金秋梨主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无公害防治周国英,何钢,刘君昂,唐成万,姬武兴
金秋梨无公害生产施肥技术的研究周国英,何钢,唐成万,姬武兴,刘君昂
金秋梨果实套袋技术的研究何钢,周国英,姬武兴,唐成万
车前草水溶性膳食纤维(SDF)提取工艺的研究谢涛,谢碧霞
杜仲叶中绿原酸的提取与含量测定陈乃炽,汪洪武,刘艳清,汤敏燕,孙凌蜂
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岗地经济林肖正东
中国生态区划分与评价和保护建设的研究(Ⅳ)何方
新疆早实核桃集约栽培模式的研究王国安,崔卫国,艾力,田宝远,杨俊杰,吴清芳
应用Weibull分布研究毛竹林分直径结构规律张贵,陈建华
生态因子对麦黄草休眠芽萌发的影响经济林研究 彭映辉,简永兴,倪乐意,李仁东,陈家宽
紫玉兰组织培养繁殖研究周丽华,许冲勇,曾雷,王振师
甜柿早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中间试验--国家林业局中试项目实施总结龚榜初,邵新华,汪剑林,朱文胜
几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幼龄板栗生长及结果的影响杨剑,刘先葆,王爱新,谢普清
阿月浑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宋锋惠,李康,史彦江
银杏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王义强,陈喜龙
筛选油茶优良品系的试验研究姚克平,李建荣,范振富
五味子的栽培与利用雷发斌
香椿的栽培及经济价值杨为燕
湖南省林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的研制Ⅰ.系统分析与设计陈彩虹,赵达淼
我国天然食品添加剂森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谢碧霞,谢涛
桑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易诚,杨军衡,宾冬梅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开创经济林分会工作新局面胡芳名,黄晓光,文亚峰,李建安
花药(花粉)培养及其在经济林品种改良中的应用经济林研究 李建安,胡芳名,谭晓风,杨伟
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金晓玲,杜红岩,杜兰英,李福海
关键词:金银花;生长习性;栽培技术
1 金银花的生长习性
金银花适应性强,对气候要求不严,喜温暖、喜光、耐阴、耐涝、耐寒冷。5℃萌芽,15℃新梢生长迅速并开始孕育花蕾,35℃以上高温能正常生长。对土壤不挑剔,耐贫瘠、耐盐碱,pH值在5.8~8.5之间的地块均能生长, 当然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土壤生长势更强,故其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
2 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灌溉方便、有水源的地方。选地后深翻土壤30cm以上,打碎土块,整平耙细,施足基肥。然后做成宽1.3m的高畦播种育苗或扦插育苗。栽植地可利用荒坡、地边、沟旁、房前屋后零星地块种植。先深翻土地,施足基肥,整平耙细作高畦或高垄栽植。
3 育苗
金银花无性繁殖能力很强,因此平均气温5℃以上均可进行扦插育苗。选1~2年生健壮枝条作插穗,截成长16~18cm, 按株距2cm、行距20cm、密度249 万株/hm2扦插,覆土以刚露出1对芽为宜,然后踏实灌水。1个月后,分2~3次追肥,施尿素75.0112.5kg/hm2。待新梢15~20cm 即可摘心,促发新枝,连摘3~4 次。每株可有4~8 个分枝,即可出圃移栽。
4 适时移栽与合理密植
于早春萌发前或秋冬季休眠期进行移栽。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150cm、株距120cm 挖穴,宽深各30~40cm,宜栽3 750~4200 穴/hm2,每穴施入土杂肥5kg与底土拌匀。然后每穴栽壮苗1 株,填细土压紧、踏实,浇透定根水。成活后,通过整形修剪,使匍匐藤形成直立单株的矮小灌木。增加分枝,扩大树冠,由1年1茬收花变为1年3~4 茬,可大幅度提高产量。金银花群体结构的合理化一般通过前期密植、后期修整,使群体内植株对光温水气肥的竞争调整到总体效益最大化,以提高群体的通风透光性和水肥利用率。
5 中耕除草
移栽成活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1次在春季萌芽发出新叶时;第2次在6月;第3次在7~8月;第4 次在秋末冬初进行。中耕时,在植株根际周围宜浅,远处可稍深,避免伤根,影响植株根系的生长。第3年以后,视杂草生长情况,可适当减少中耕除草次数。中耕除草后还应于植株根际培土,以利越冬。
6 肥水管理
每年早春萌发后和每次采花蕾后,都应进行1次追肥。春、夏季施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或硫酸铵、尿素等氮肥,于株旁开浅沟撒入,施后覆土盖肥;冬季每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5kg、尿素50g、过磷酸钙150g,在花墩周围开环状沟施入,施后用土盖肥并进行培土,厚5cm。花期若遇干旱天气或雨水过多时,会造成大量落花、沤花、幼花破裂等现象。因此,要及时做好灌溉和排涝工作。
7 整形修剪
移栽成活后,每穴只留壮株1 株,修剪培养成伞房形直立小灌木。栽后的1~2年内主要是培育直立粗壮的主干。当主干高度在30~40cm时,剪去顶梢,促进侧芽萌发成枝。第2 年春季萌发后,在主干上部选留粗壮枝条4~5个,作为主枝,分2层着生。在冬季,从主枝上长出的1级分枝中保留5~6对芽,剪去上部。以后再从1级分枝上长出的2级分枝中保留6~7对芽,剪去上部;再从2级分枝上长出的花枝中,摘去勾状形的嫩梢。如没有这种嫩梢,则不要摘除。一般入春后在2级分枝中或原来的老花枝上萌发出的节密而短、叶细的幼枝均是花枝,应予保留。通过整形修剪,金银花便从原来缠绕生长改为枝条疏朗、分布均匀、通风透光、主干粗壮直立的伞房形灌木状花墩。由于金银花具有当年新生枝条能发育成花枝的特性,通过上述修剪措施,能促进多发新枝,多形成花蕾,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每年冬剪于霜降后至封冻前进行,同时还应剪除枯老枝、病虫枝、细弱枝、交叉扰乱树形的长枝等,使养分集中于抽生新枝和形成花蕾。
8 病虫害防治
8.1 褐斑病
防治方法:①秋末清除病株落叶,集中烧掉;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②发病初期喷1∶1.5∶300波尔多液、50%多菌灵6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500倍液等药剂2~3次,间隔10~15d。
8.2 柳干木蠹蛾
幼虫喜为害老弱茎秆,大多从旧虫孔蛀入,2年发生1代。防治方法:①加强抚育管理,适时施肥、浇水,促使金银花生长健壮。②幼虫孵化盛期用40%乐果1000倍液喷枝干,或用40%乐果或杀生螟松按药水与水1∶1,配成药液浇灌根部。
8.3 蚜虫
主要为中华忍冬圆尾蚜和胡萝卜微管蚜。防治方法:用50%抗蚜威1000~1500 倍液或40%乐果1000倍液防治2~3次,最后1次用药需在摘花前15d进行,以免农药残留而影响金银花质量。
9 采收加工
9.1 采收
金银花开花时间集中,必须抓紧时间采摘,一般在5月中下旬采摘第1次花,6月中下旬采摘第2次花。在生产中应采收花蕾上部膨大、青白色的、未开放的花。
9.2 加工
金银花采下后要立即晾干或烘干。将花蕾放在晒盘内,厚度以3~6cm 为宜。以当天晒干为原则。若遇雨天应及时烘干,要掌握烘干温度,初烘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以30~35℃为宜,烘2h后,温度可升至40℃左右,鲜花排出水汽;经5~10h后室内保持45~55℃,使花迅速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