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好事新闻【精选9篇】》由精心整编,希望在【好人好事新闻】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贴近生活 形式活泼
对于社会新闻,业界和学界有不同的说法。西方新闻界把社会新闻称为“软新闻”,以区别于题材相对严肃、写作手法单调、刻板的政治、经济、科学、学术等方面的新闻。所谓“软新闻”,一是题材有生活味、鲜活味,二是写作手法活泼的新闻。
我国新闻界对社会新闻有不同的说法,社会新闻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反映当前社会生活的新闻。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带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关、广大群众共同关注的新闻,都是社会新闻。从社会新闻不同的理解和涵义中我们归纳出几个特点:一是社会性,强调社会新闻的宽泛性,题材的多样化,它所反映的是丰富多彩的、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社会风貌和社会生活。二是事件性,强调社会新闻的突发性、时效性、鲜活性。三是群众性,强调社会新闻的大众化、利益化,注重社会效果和教育意义。四是趣味性,社会新闻的表达方式灵活,语言生动、鲜活,富有人性化、人情味,具有关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社会新闻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主旋律社会新闻,反映社会风情风貌,特别是反映社会新风貌、新道德、新风尚,反映新型人际关系,体现社会正气、主流,总体基调是向上、向善、温暖、温情。(2)动态性社会新闻,反映社会动态和趋向的社会新闻,告知社会出现新变化、新事物、新人物等。(3)批评性社会新闻,揭露、批评某种不良社会现象或社会生活中不好的人和事。(4)探讨性社会新闻,某个社会问题引起人们关注、思考和探讨,采取述评形式、夹叙夹议、反映事实、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总体基调是理性和建设性。(5)事件性社会新闻,报道突发事件或事故,或新闻的事件化,事件的人物化,人物的故事化。(5)特异性社会新闻,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特异现象或者异常的自然现象,能带来某些新的信息,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
对于社会新闻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都市报表现的比较充分,都市报从“小”处着眼,做活了社会新闻、市井新闻、服务新闻,其短、活、鲜、辣(批评报道),特色鲜明。晚报前辈赵超构说:“社会新闻正是晚报的潜在优势。”可以说,没有社会新闻,党报“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喉舌”。那么,对晚报而言,社会新闻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是晚报抢占市场、攻城拔寨的利器。社会新闻适合晚报特点,其特有的地域性、接近性、趣味性、可读性,使读者喜闻乐见,因而其效果更好。
坚持导向 把握原则
最近一个时期,不少同志在谈论社会新闻的转型,我认为也对也不对。说它对,首先是因为我们对突发事件新闻,比如车祸、抢劫、火灾、凶杀、盗窃等***过多、过于集中,报道大多就事论事、鸡零狗碎,缺少人性关怀,缺少深度挖掘。这类新闻太多,会影响一个地区的形象和投资环境。其次,凶杀、暴力和低级趣味的稿件充斥版面,会招来有一定文化层次读者的反感,这些简单重复的信息不会给他们带来阅读上的、情感上的触动、审美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提升,反而让这类社会新闻成为无聊和低级趣味的代名词。这类社会新闻的确面临转型,而且必须转型。说它不对,是因为有些同志对社会新闻的理解过于狭隘、片面,社会新闻好像都是车祸、抢劫、火灾、凶杀、盗窃等之类的负面新闻。其实不然,社会新闻面很宽,负面新闻只是其中之一,我们应该用全面的眼光看社会新闻,说整个社会新闻都要转型是不准确的,要说转型也就是那些负面新闻应该转型。我认为, 做好社会新闻,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全面理解社会新闻内涵,以更宽的思路做好社会新闻。
做好主旋律社会新闻。我们的社会是美好的,是前进的,呈现在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占主导地位的是这类主旋律新闻,这是理所当然的。2008年6 月19日,我们《郑州晚报》在一版上刊登了一个发稿启事:“一个巡防中队一年为辖区居民修电器500多件 , 这样的郑州人您身边一定也有。希望拨打67659999告诉我们,我们会把他的故事讲给郑州人听!”通过这个栏目,晚报把新时期郑州的人文风貌展示出来,这就是典型的主旋律社会新闻。
做好“人物”新闻。郑州晚报2007年11月策划的“寻找亲妈妈”系列报道,抓住了人物命运的悲欢离合,打动了不少读者,得到群众的好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做好社区新闻。郑州市有460个社区、300多万人,每天会发生许多鲜活的新闻。晚报记者的视角应当深入到社区,并开设社区新闻版面,挖掘社区内的社会新闻。
做好服务新闻。晚报在社会新闻的服务性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郑州晚报的“郑州读者”版的招物联盟、换客联盟等栏目,为了提高质量,多次搞活动,把它作为晚报的一个品牌来经营。在做法治新闻时,设置律师在线,解答百姓关心的法律问题。健康新闻、教育新闻多为知识性、答疑性和故事性的内容,不断强化为读者服务的意识,不断增强新闻的“延展”意识,增添新闻的厚度和宽度,增强服务性。
做好气象新闻。有调查说:“气象新闻”是读者最为关注的新闻。一些知名的报纸每天都有气象新闻版,图文并茂,做得很精致。要做好气象新闻,一要做好日常气象新闻,努力为各行各业服务,二要做好出现重大变故的新闻,比如雨、雪、冰、霜、风等,这些新闻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读者也非常关注。
做好情感新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情感生活的质量;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也使人们的婚恋和情感世界面临诸多问题。这就为新闻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拥有了广泛的读者群。有的晚报开设婚恋版,关注婚礼、婚恋消费等内容,很受读者欢迎。在当前人们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的报纸还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问题,专门成立了心理访谈室,并与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医疗机构合作,刊出一系列感人的报道。此外,有的报纸还开辟了宠物专版、逝者专版,也吸引了一些读者。
其二,对突发事件、负面新闻要注意导向,切莫有闻必录。 我认为,社会新闻在指导思想上要树立三个观念。
社会新闻要注重导向。社会上出现负面新闻并不奇怪,关键是我们的媒体要帮忙不要添乱,在搞好舆论引导的同时要配合党委、政府做工作。同时要通过典型正面的社会新闻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正确向上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道德观、新型的人际观,这是做好社会新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以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做好社会新闻。媒体新闻应当使社会各阶层之间、人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多鼓劲、多帮忙,积极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为维护社会的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要有主流心态和主流视野。社会新闻的方向是主流化,而主流化必须有主流心态和主流视野。主流的心态,是一种理性、建设性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是一种平和的、阳光的心态。有了主流心态,做新闻的出发点就能以对社会负责为己任,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胡乱炒作。指导思想明确了,就有了使负面社会新闻转型的基础,也就能把握正确的原则,从而做好社会新闻。
深入研究 精心制作
要真正做好社会新闻,还要深入研究,精心制作。
要分析新闻背后的东西,理性地把握其实质。2008年6 月19,郑州晚报A05版有个热点新闻《居民旁听审案就能学习防盗知识》,说的是一个叫罗安平的人,先后在郑州市流窜作案10余起,入室盗窃总价值3万余元。对这个新闻, 晚报没有就案写案,而是用了一个副题《夏天来了开窗的多了,什么样的防盗网容易招夜贼,请大家看图防备》,正文中的三个小标是“ 横杆较稀的防盗网容易撬开,厨房成最好下手地点”,“ 下水管道容易攀爬, 装防盗刺让贼没辙”、“电子狗防盗效果不错, 一有动静就发出警报”,这样的新闻比单纯的案子有价值得多。
创新角度,讲究写法。社会新闻的写作越来越讲究角度的创新,同一条社会新闻,不同的记者做出来有很大差别。2008年7月10日,郑州市东大街紫荆山路口附近,一根天然气主管道被施工人员挖断。11日晚报的标题是《闻着味儿不对,老陈喊上工友跑了》;副题是《东大街天然气管道被挖破,类似事故现场两点要注意,开车的别靠近,过路的司机别打手机》。而当天大河报的引题是《挖掘机野蛮施工,挖断燃气主管道》,主题是《受株连,近万户居民晚饭断炊》。从对这个新闻的处理来看,晚报更贴近,大河更锐利。
版面的新闻类型搭配要合理。编辑做版是很有讲究的,编辑像个厨师,厨艺有高低,一个高明的编辑通过调配各种新闻,做成精美的版面,让读者赏心悦目。搭配合理,要做到平衡,把握好度,包括新闻类型的搭配、长文、短文的搭配,文字与图片的搭配、版面区间的搭配,特别是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搭配更要慎重,
关键词:新闻策划 新闻宣传 效果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08-01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报道本身的设计和谋划,是一项关于新闻或者新闻需要而进行的设计和谋划工作。在进行新闻策划时,一般要求要立足于事实,做到实事求是,同时,策划本身就是事情发生之前的设计和计划,所以新闻策划要求有一定的创新和前瞻性,同时要围绕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和事情来进行设计。总的来说,新闻策划的作用是在对新闻资源进行最优配置和充分发挥出新闻报道社会功能的前提下,让企业取得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 新闻策划的现状
1.1 缺乏创意
策划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新闻策划也不例外;可以说,创意的好坏和民众的注意力是成正比的。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在互联网技术的普遍以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策划工作逐渐走向了泛滥的方向。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阅读者自然很容易就产生了厌烦心理。在读者阅读新闻的过程中,无论是新闻的板式还是新鲜感,都已经有一种陈旧的感觉了。这样不仅使读者的阅读兴趣降低,还会导致大量读者的流失,影响新闻品牌。另一方面,由于新闻策划缺少了创新性,导致了新闻内容本身缺少新鲜感和时代感,精品内容也大大减少了。
1.2 新闻策划的观念不清晰
现在的新闻策划人员有很大一部分甚至连新闻策划的概念都还没有搞懂,甚至把新闻策划等同于策划新闻。实际上,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新闻策划,是指对新闻的报道的策划,策划的作用是让所报道的新闻产生新闻本身应该具有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但是策划新闻是指对新闻本身的事实进行策划;这是一种对已发生或者即将要发生的具新闻价值的社会事情的主观能动上的反应,策划的重点是判断事情本身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由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独家新闻和一些所谓轰动效应事件的追求已经使得无论是策划新闻还是新闻策划都发生了一些变味。甚至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虚假新闻或者为了制造新闻而故意进行某一些行为的现象,这些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新闻的工作原则。
1.3 新闻策划的工作不到位
在进行新闻策划的时候,无论是策划一组报道还是一个选题,都必须要对策划本身的可行性以及能够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和论证,同时要对策划中的各项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比如报道本身的难度、报道时机以及各种物质条件都要进行周全的考虑。但是,目前很多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策划时,这些工作往往没有做到位,甚至在做调查工作的时候也马马虎虎,没有深入进行。这就导致了很多新闻策划的效果并不明显,新闻策划的工作自然是受到怀疑了。
2 新闻策划对新闻宣传效果的重要性
新闻策划对新闻的宣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好的新闻策划能够让新闻本身创造出一种更好地向读者提供新闻信息的环境,使新闻的传播价值更大
在信息时代中,由于新闻本身呈现出了多元化的发展,同时信息又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趋势。在众多的信息当中,有很多信息是读者反感、厌恶或者对读者来说根本没有意义的信息;而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过分融入这些信息的话,无疑是会带来致命的结果的。在每天大量的信息中,要做好新闻传播,要在众多的信息当中做到大浪淘沙,在报道中突出新闻的主要内容,要让新闻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必须进行严密的新闻策划。在策划中,针对读者的喜好策划新闻的内容,将读者涉及较少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等内容传达给读者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获知权。
2.2 做好新闻策划,能够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用新闻来创造出一个促进多方合作和共建新闻事业的平台
作为传统新闻载体的报纸,在促进多方信息沟通的同时,能够促进多方的思想观念上的交流,从而带来各种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或者技术上等等方面的合作与发展。做好新闻策划工作,还能够通过新闻来促进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从而达到一种共赢的局面。新闻媒体本身就具有一种能够将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的功能,在使用市场机制以及手段来进行各方面资源的整合的同时,通过构建起一个发展平台,能够让政府、企业和报社本身都能够获利。这听起来很抽象,但是,想想新闻存在的价值就很容易明白了。
2.3 做好新闻策划,除了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应,还有利于塑造独家报道,写出更多的精品内容
在新闻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对新闻的追求也越来越激烈了,往往在新闻发生的时候,谁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谁就拥有了报道的主动权,“抢新闻”也已经成为了业界公认的事实。对于读者来说,能够在第一时间知道事情的真相也是一种信息获取的刺激感所在。所以,在这一现象没办法改变的前提下,进行新闻策划,有利于形成比新闻内容本身更具有价值的社会评论专栏。虽然在我国,报社的社评部分严重缺失,但是社评是一个报社的灵魂,这是世界报业公认的事实。
3 做好新闻策划
做好新闻策划,需要从这几方面入手:选择所要报道新闻的内容;对宣传方式进行策划;统筹规划,把握大局。
3.1 选择报道的内容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进行新闻策划首先要具备很高的新闻敏感性和社会责任感,在选择新闻的时候要选择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来进行报道。所谓具有新闻价值,是指事情要满足新闻的特点要求,如时效性、新鲜感等等。所以在选择新闻的时候,首先要做好这一点。通过选择那一些老百姓和社会真正关注的事实来进行报道,也是新闻工作者所必须坚持的新闻理念。
3.2 在选择好所要报道的内容之后,就要开始选择新闻的宣传方式了。
宣传方式是新闻相关人员为了能够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充分了解到新闻报道内容而从事的工作。为了适应现在人的生活习惯,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了。在进行宣传方式的选择的时候,要注意新型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在进行策划工作时,只有充分做好了策划工作,才能在各方面进行创新,让工作分工落实到个人,策划工作才具有可操作性。
3.3 统筹规划,把握大局
除了做好上面工作之外,要特别注意让两部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整个工作都不能脱离最原始的目标,不然,就会出现很多无用功了。其次,对于策划所能取得的效果和策划本身的情况,策划者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和判断。在对新闻策划工作做到统筹规划时,才能提高策划的可实施性,让新闻的传播效果达到计划中的状态。
参考文献
[1]王玉岩。新闻策划:企业报新闻宣传中的一把利器[J].甘肃科技纵横,2009(6).
[关键词]新闻故事化;内涵;途径
故事的莫言得了诺贝尔;讲故事的李安再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讲故事的柴静,更是掀起一阵舆论狂潮。他们就真的比其他的作家、导演、记者更具思想光芒吗?无非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更易被接受罢了。
曾经,报纸靠着垄断和摊派卖内容;现在,报纸靠着发行与零售渠道卖广告;将来,一定会再次成为内容提供商,能够出卖的只有新闻。什么样的新闻才是有市场的?首先,一定要先给读者一个好看的故事。
新闻需要故事化
新闻是故事,任何一条好新闻,它必然是一个好听的故事,人类从有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那天起,都在讲述故事。讲故事是一门学问,新闻的故事更是如此。哥伦比亚大学的萨伊德在他的《报道伊斯兰》中说,新闻是一种知识形态。记者通过把自己采访的素材赋予意义和重要性,使其采写的故事娓娓动听。在真实的世界里寻找、发现新闻主题,发现戏剧性的故事、有人性的细节,把貌似单调乏味的普通人变成一个个充满了人性味的感人故事。
社会新闻故事化体现的是新闻的人性化,是新闻界的一种进步。故事这种叙述方式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接收喜好,能调动观众的接收兴趣,容易与观众形成情感互动以至达到共鸣;而且故事化新闻能更好地维持受众接收信息的积极性,进而将这种积极的情绪转移到媒体上,有利于媒体培养观众的“情感忠诚度”。
近几年来,关于新闻的故事化,学者们研究了很多,也总结了很多结论性的东西,有些人坚决反对新闻的故事化,认为它把新闻报道引向虚假、浅薄和媚俗;相反,有些人认为新闻故事化不仅让观众更乐于、更容易接受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而且可以让观众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具有启迪性和情感性的东西,从而使新闻更具有人文色彩。其实争论的焦点在于新闻的主体,只要把握好和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不让故事细节冲淡新闻主体。
怎样理解新闻的故事化
传播学者李希光所说,“新闻记者的核心任务是做好邮递员,准确无误地传送信息。但是,传递信息的新闻报道仅仅是完成了记者的一半工作,另一半工作是在这篇报道里讲一个能渗入读者或听者灵魂的好故事。深入读者的灵魂,也就是打开读者的心灵之窗,需要记者把新闻写作当艺术那样……用人性的观点和一套娴熟、敏捷、精确的手法采写你的作品。”
对故事化的含义,“是指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事实的过程中着力挖掘新闻事实发生过程中与众不同的细节、情节,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改变新闻作品长期以来平板无趣的模样,引起受众阅读(收看、收听)的兴趣,进而达到他们喜欢、可读的目的。”也就是说,新闻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他是建立在新闻事实基础上的“故事”,是新闻基本要素俱全的“故事”,确切地说是以故事的手法对社会新闻事实信息的处理。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这样定义新闻故事化—— “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客观实践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平面化和现场感不强是时下报纸宣传的缺憾,而新闻故事化写作方式借用了文学化的表现手法,用形象的事实说话,尽可能地寻找实践中蕴含的戏剧性或含有幽默感的情节和细节,使得社会新闻报道变得丰满而立体,极大地增添了新闻报道的魅力。
有研究者认为:“以说故事的方式向人们提供的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因为这种方式让人放松,让人觉得有趣。以这种方式整合过的新闻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观众。因为观众看到的不再是干巴巴的事实罗列,而是真实的生活。”故事是观众接受信息的天然“桥梁”,它真实、亲切、生动、令人兴趣盎然。
如何让新闻故事化
悬念和冲突是故事的基本构成因素,新闻故事化重描述、冲突、情节。故事化新闻与一般新闻报道的区别在于一般新闻报道只注重新闻事件的结果,而故事化新闻不仅关注事件的结果,而且更重视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悬念,加上记者别具匠心的讲述,一条普通不过的新闻题材,就能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
故事要好看需要有冲突、悬念和高潮,而要使社会新闻的故事更具有戏剧化,就要靠细节来一一串起,新闻的表现力和生动性全靠细节。日常的生活是平淡的、琐碎的,这就要求从普通中发现亮点与细节,注重展现新闻故事的情节,挖掘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人物的个性,捕捉生动传神的生活细节,从而增强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可视性,使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记者在采访中应注意寻找感性的细节,尽量采用那些能引发观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真实。
“细节”单从字面上看,就知道它太小了,不经过仔细、认真地观察,一般是不容易发现,要把新闻做得丰满、好看,就是要把容易被别人忽略的细节捕捉到,而这些细节往往在新闻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做出与众不同的新闻。
究竟是新闻故事又或是故事新闻,这种纯概念上的争论并不重要,也毫无意义,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做去把握,制止新闻故事化中出现丝毫的虚构,防止使新闻流于浅薄的危险,更要避免可能因过于追求情节而损害新闻的真实性。
《淮南子》中有一句话“大乐必易”,伟大的作品,一定是普通人能听得懂的,新闻也应这样。在不违背新闻真实的基础上,调动一切手段,将社会新闻中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制作得更适合观众的收视需求,更符合新闻的规律。让观众都看懂、想看、爱看,并与之产生互动,充分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才能将传媒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畸变的媒体。李希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美] 威
廉·E·布隆代尔。
关键字 新闻记者;合格;新闻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1-
在新时期,受到科学技术的影响,很多高科技的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使得信息化进程迅速的发展,信息化产品越来越多,如手机、微博、微信、博客等等,这些信息化产品成为目前广泛存在的信息传播方式。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种信息,而面对信息传播的新形式,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加大,新闻记者如何在满足传播环境的情况下,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群众,做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新闻事实
对于新闻记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尊重新闻事实,能够以正确的舆论来引导群众。新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弄虚作假的新闻是永远站不住脚的,作为新闻活动的传播者,新闻记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尊重新闻事实,以此来获得群众对新闻的信任。假的新闻有可能会为新闻当事人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关乎性命。前一段时间,由于讹诈事件相继在网络上曝光,人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见义勇为,同时在北京发生了一起外国人骑摩托车撞人事件,短时间内经网友在网上曝光,说路人对外国友人进行讹诈,一时间,负面消息充斥着被撞路人的生活,人们不断的谴责和批评,使新闻当事人的身心受到了很大的创伤。然而经过调查,这起撞人事件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网上谣言所说的“讹诈”,最终撞人者受到了应有的制裁。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不能听风就是雨,必须要有并且遵守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写真实的新闻来反应事件的始末,从而向社会传达正能量。
二、在进行采访前要提前做好准备
(1)提前准备资料。准备资料是新闻记者进行采访前必须要做的事情。对新闻记者来说,准备的资料越充分,对问题的认识就会越清晰,才能更好的制定出周密的采访计划,从而在采访中掌握主动权。在准备资料阶段,新闻记者要收集有关采访题目的资料和采访人的相关信息,收集有关政策性的信息,以便在采访中能表现的游刃有余,写出更加有深度、更加生动的新闻报道。
(2)提前准备好现场。纸媒记者对采访现场的要求不高,而广播、电视、网络等在进行采访活动时对采访现场有较高的要求,新闻记者要提前准备好录音、录像的相关设备,检查设备是否可以正常工作,保证采访活动可以顺利进行下去。对于一般可预见性的事件,要提前做准备,同时新闻记者要提前进入新闻现场与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从而了解采访现场的活动环境,以便为采访活动做准备,从而获得宣传的主动权。
三、要深入基层,挖掘基层新闻
新时期,有关文件呼吁新闻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新闻是有群众构成的,群众生活中有很多真实的事件、新闻,它们都生动、直接的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中发生的新闻事件、优秀代表人物等。新闻人物是新闻的见证人,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人,为了在基层挖掘出新闻,新闻记者必须要深入基层,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故事,将真实的群众生活进行反应,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要具有极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吃吃苦耐劳的能力,从而才能更好的发动群众的力量、发挥群众的智慧,获得更多有利的信息。
新闻记者在写新闻报道时,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群众真实的生活,让群众在新闻报道中找到认同感,从而扩大新闻对群众的影响力,并促进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活力。真实和真情实感是新闻的生命力,只有充满生命力的新闻才是好新闻,才是能打动群众的新闻。
四、新闻记者要将笔头对准普通人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组成了新闻事件,新闻工作也是为了让群众了解社会和政府,并将群众的生活向党和政府进行反映。新闻记者是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纽带,必须要将群众的生活进行真实的反映,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需,客观反映事实,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新闻事件就发生在我们普通人的身边,新闻记者对普通人进行报道,才有了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等一系列发生在普通人生活中的事情。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新闻事件中,我们读到了真诚、奉献、无私与伟大,这些事件都是我们生活中正能量的来源,鼓舞着我们不断前进,提醒着我们不断付出。
五、能够顶住身心的压力
为了更好的做好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新闻记者出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为了挖掘一手的新闻题材,新闻记者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甚至有时会持续穿梭在多个事件现场,停下来的时间又要不停的写报道来向群众传达事件的发展情况,作息完全没有规律。遇到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只要收到通知,就会立刻奔赴现场,即使有危险也不会考虑,继续去做前线报道。地震、台风、洪涝、冰雪灾害等事件发生后,合格的新闻记者会不顾自身的危险,持续为群众带来前方的报道。面对类似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新闻记者要经得住考验,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为群众带来更多、更优秀的新闻报道。
六、结语
情感是连接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而新闻记者是联系社会与群众的桥梁,新闻记者y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对群众充满感情,以客观真实的角度反映事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群众的生活、以真情实感来表达感情,才能够引起群众的共鸣,时刻为人民服务的新闻记者是新时期的要求下合格的记者。
参考文献:
[1]夏素红。 浅谈新时期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J].时代报告:传媒文苑。2011(10):247.
[2]李霞。 打铁还需自身硬――新闻自律与记者的职业精神。记者摇篮。2010(01):129-130.
[3]胡天然;胡怀庭。 新闻工作者道德价值取向与媒体公信力。新闻与写作。2011(10):87-88.
[4]马克・迪耶兹;周俊;李玉洁。 新闻是什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身份与意识形态的再思考。国际新闻界。2009(12):56-57.
关键词: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对策
一、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媒介竞争市场的激烈竞争,这对新闻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虽然国有很大一部分从业者具备了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但是,随着文化与价值观的多元化,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多利益,经常出现违背职业道德以及触犯相关法律的现象,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着很不好的影响。
二、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1、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缺失。为了占据市场以及获得更多的利益,许多新闻从业人员采用煽情的手法进行炒作,“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点,有许多新闻从业人员已经忘记,他们不尊重事实真相,编造虚假新闻,反复炒作或者报道一些毫无社会效应的新闻。其目的就在于博取观众眼球,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吸引受众,获得更多品牌的青睐,从而获得赞助赚取更多利益。在追求高速度的当今社会,由于一些记者自身技能不够,对相关专业知识不了解,或者盲目追求新闻时效性,在采访过程中不深入事件本身,捕风捉影,未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认真检查与核实,缺乏一名新闻从业者的严谨态度,敬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缺失。
2、新闻事业现存的发展机制存在问题。首先就我国长期形成的新闻媒体的“机关报”和“人民台”体制来说,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党报很难在竞争中取胜。为了能够继续发展,党报不仅依靠国家拨款,还依靠自身的特殊社会地位向社会索要。[1]同时,由于受权力制约等影响,新闻从业人员不可能完全自主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往往很被动,缺乏公正性和独立性,为了更快的获得利益,也有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盲目追求高效率,忽略了质量。
3、新闻事业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关于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国很多法律条例中都有相关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刑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着作权法》等。[1]但是,我国新闻业专门的立法工作却相当滞后,这对于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规范的工作形式有一定的阻碍。同时,我国新闻行业尚未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新闻自律监督机制,无法构成完整的监督体系,即使国家一些部门制定了相关法律条例,也未能行之有效。
三、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对策
1、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新闻从业人员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将新闻工作重视起来,树立良好的思想,坚持真理。[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群众,亲身实践采访,报道有价值的新闻,注重社会效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让新闻从业者意识到思想建设的重要性,自觉的建立良好的形象。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等指导原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维护新闻工作的严肃性和声誉,当好“无冕之王”,重视思想建设工作,保证我国新闻事业向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2、建立良好的发展政策机制。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在新闻行业建立以制度约束为本的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工作力度,对于长期形成的机关体制进行改正,让党报等机关拜托依赖思想,从内容上抓起,推出质量高的新闻作品。将不能达到要求的人员进行处理,增强新闻从业人员的危机意识。另外,创新新闻行业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要给与新闻从业人员一定的自,增强自主性,用先进的精神、作风、管理理念规范从业人员的各项行为。建立起新闻界的新闻批评监督机构,接受媒体和社会的监督,有效的受众监督机制对于提高公众监督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如果想要充分发挥社会大众对新闻监督的有效作用,新闻行业协会应当为社会大众提供方便可行的建议、反对、监督通道,将人民群众所反映的事情重视起来,严格查处,耐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对于违反规定的作者给予严厉打击,以此来杜绝此类行为。
3、加快新闻事业立法进程。道德约束对于规范新闻行业的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强制的制定法律来管理,只有将两者结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以西方为例,新闻法制的模式是新闻法律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强制性与新闻自律相结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3]制定出台新闻法律法规,一旦出现虚假新闻等情况,除了在社会上对有关舆论进行谴责,对从事的新闻工作人员也要进行处罚,不仅仅是对经济上的简单惩罚,因为这些处罚手段不足已对造假者形成威慑作用。还要在法律上对其严惩,大力加强新闻法律建设,这样才能对违法人员进行严厉的打击。因此想要杜绝虚假新闻,既要做到自律,更要有法律的约束。因此,在对于新闻事业的管理上,需要借鉴西方的管理模式,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和论述,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新闻从业人员思想建设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想新闻事业稳步发展,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养,需要各方的努力,国家要加强新闻立法,加大管理力度,为新闻事业提供一个良性发展空间;社会公众应提升媒介素养教育,具备辨别真伪的能力,积极监督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新闻从业者要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价值观,提高自身对于新闻业务的熟悉程度,呈现给受众高质量的作品。通过以上的方式,我国的新闻事业才能克服眼前的障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迎来自身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戴和平。浅谈新闻从业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A].2011.07:124-125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优势
1.增强了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有声语言转瞬即逝,听众若不专注,只是伴随性地收听,一些信息就比较容易流失。加上广播缺乏画面语言,它的形象性远不如电视,这成了广播自身的局限。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使广播突破了自身的局限,将新闻变得有血有肉、生动立体,增强了广播新闻的现场感和画面感。
2.增加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有声语言是广播电视的主要传播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广播媒体本身更有“讲故事”的优势。用故事化的创作手段来呈现新闻能满足听众的好奇心,再结合有声语言的二度创作,如抑扬顿挫的语言、语气的承接与转换、重音和停连的设计、氛围的营造等等,就能够增加广播新闻的吸引力,使听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广播新闻如何讲好故事
1.巧妙设置悬念。“从受众审美的角度说,欣赏悬念被揭开的过程会给审美主体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心理上的,获得极大的满足……”①可见,悬念的设置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取得良好的收听效果。记者在采写编排广播新闻时,应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和人物矛盾的自然冲突巧妙设置悬念,以满足受众心理上的愉悦和。值得强调的是,记者应尊重新闻事实,巧妙运用文本、语言等元素设置自然悬念,而不是人为地策划和虚构。
2.注重同期声的运用。同期声作为广播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同步性,可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听觉魅力。在说明新闻事实的过程、揭示新闻人物心理的时候,应充分运用同期声,同时要合理安排好同期声在新闻故事结构中出现的频率和位置,要根据新闻故事的需要,错落有致地布局。这样一来,既能够充分体现广播新闻的载体特色,又能使新闻更具真实性和说服力,增强新闻故事的感染力。
3.捕捉好细节。细节可以避免新闻故事流于平淡,增强广播新闻的“视像感”。穆青就曾经说过:“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深刻得多,有力得多……”抓好新闻故事的细节,容易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形象立体地传递出去,在听众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如临其境,先声夺人。因此,记者在采写广播新闻时,应重视细节描写,弥补广播媒体视像不足这一短板,生动传神地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真相。
4.坚持内容为王。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唯物论的新闻本源观,尊重事实。节目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新闻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运用广播新闻故事化这种创作手段时,应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在新闻故事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中,都要力求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不能为强调趣味性和人情味而给新闻故事添枝加叶,甚至杜撰故事情节,篡改新闻内容。在当今媒介融合的时代,广播新闻难免会引用其他媒体的素材,在引用新闻素材时,记者和编辑应严格把关,核实新闻的出处和来源,确保新闻故事真实、全面、可信。
5.主持人应加强政治素养,锤炼语言基本功。首先,新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其次,要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去呈现新闻,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表达方式,传播的效果就会大大削弱。因此,主持人应加强政治素养,锤炼语言基本功。当今新闻节目中出现较多的读音错误,重音选择错误,停连过多、停连不当造成语言的支离破碎等问题,都是主持人基本功不扎实的表现。广播媒体本身对有声语言的要求较高,而广播的新闻播音又是所有文体中对吐字、气息等基本功要求更为严苛的,主持人的语言功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受众主体意识觉醒的当今,广播的“窄播”和“分众化”趋势已成为必然,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符合大多数听众的接受喜好,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听众的兴趣,为广播新闻的创作注入新鲜的空气和活力。在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掌握好分寸和火候,遵循新闻报道的客观规律,不忘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使新闻故事更有深度,让故事的解读更有力度,使广播新闻真正做到“既入耳,又入心”。
注释:
①李兴国 余跃:《在悬念中叙事――论电视节目中的悬念意识》,传媒学术网:http:///article.php?id=3471,2005年11月28日
参考文献:
【摘要】现代传媒行业在不断的发展以及更新,传媒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电视台新闻记者作为传媒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也就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将新闻采访以及编辑工作有效的做好,本文就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有效的做好新闻采访以及编辑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而给电视台新闻记者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访;编辑;做好
电视台新闻记者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将各类新闻资讯真实,准确并且及时的传播给广大人民,而新闻记者如果想要将有价值的各类信息传播给受众,就必须要有效的做好新闻采访以及新闻编辑工作,从而为广大受众提供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并且深受观众喜爱的一些新闻。
一、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如何做好新闻采访
1.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新闻事件的采访对象是目击者,当事人或者是一项相关的人员,这时候需要新闻记者首先将选题定下来,然后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从而可以有效的展开新闻采访,做到事先有准备,知己知彼的进行采访。新闻记者需要做的具体准备工作包括有相关政策,心理构建以及理论知识等,对理论知识进行准备指的是新闻记者需要充分的了解新闻事件的所有特点,通过理论知识的查阅可以清楚的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从而可以提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并且有意义的专业的采访问题。心理构建指的是提前对这个事情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针对恶性事件,在采访中很可能得到非常特殊的信息,这时候需要新闻记者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将采访工作顺利完成。政策准备具体指的是在进行采访工作之前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一些了解,从而有效的避免自己在采访中出现不合适的语言。
2.抓住主要采访重点。
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的过程中会涉及有多种素材,多种内容,这时候需要新闻记者拥有理智的判断能力,可以清楚的把握新闻事件的重点,明确自己采访的目的性以及针对性,从而对采访问题进行合理的设计,一定需要避免在采访过程中出现泛泛而谈的现场,而是需要把握采访重点,依据重点问题以及重点人物展开问题的提出,从而在将受采访者的兴趣提升的同时把握住新闻的重点,从而使观众可以了解真实的新闻真相。
3.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新闻记者要采访的事件以及内容涉及面非常广,需要采访的人员在修养,性格,身份等多个方面也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具体的心理状态会存在有很大的不同,而新闻记者如果在采访过程中出现紧张,不安等情绪会直接影响到采访工作的质量。因此采访工作是一项双向互动的对话,需要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这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非常和谐的沟通,只有新闻记者心态足够平和以及冷静,被采访者才可以更好的放下压力以及警惕,对新闻记者产生信任,从而更好的展开新闻采访。另外新闻记者是否足够尊重被采访者直接影响着采访质量,例如,记者如果在采访过程中接电话或者S意走开就会严重影响采访进程,导致采访效果出现偏差。
4.培养良好的政治敏感度。
新闻记者和普通的八卦记者存在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新闻记者的观点采访事项是新闻,具有价值的可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新闻,目的是可以把各类新闻事件直接的展示给观众,发人深省,因此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备有非常良好的政治敏感度,对热点事件以及新闻事件保持一种热情,通过政治敏感度的提升来有效的抓住各类新闻事件,从而使新闻播报的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二、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如何做好新闻编辑
1.有效策划与沟通。
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包含有非常多的方面以及内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策划以及组织,因为在新闻中,原本追求的目的就是可以让新闻得到最大化的覆盖以及传播,从而可以获得价值更高的新闻,从而使新闻采访播报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效率。另外,具体的新闻内容是依靠通讯员和记者共同完成的,因此需要在进行新闻编辑工作时将沟通工作做好,真正的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从而将高质量的新闻传播给观众。与此同时,编辑部门也需要和观众增加沟通,了解观众的真实需求以及观对该新闻的评价以及建议,从而对新闻编辑内容展开有效的完善以及改进[1]。
新闻编辑必须要满足的一个首要条件是真实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报道内容就必须是古板僵化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保证编辑内容真实的基础上对内容展开创新。因为现阶段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很难静下心将完整的新闻报道看完,这时候也就给新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新闻制作时将新闻变得更加集中以及简化,从而使观众可以短时间内了解新闻播报的重点内容以及精髓部分,同时在展开新闻内容编辑时,还需要注重新闻的知识性以及新闻性,新闻播报一方面承担着信息传递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着知识传递功能,从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2]。
现阶段新媒体之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剧,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将自己编辑的表达形式展开创新,一定不能在形式上保持一种一成不变的状态,从而使观众的观看兴趣得以被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出新闻报道的意义。需要新闻记者注意,这个创新并不是指胡编乱造,而是需要建立在记者非常丰富的知识面以及非常敏锐的洞察力的基础上进行的,记者可以从标题或者是内容形式编排方面入手对新闻编辑展开创新,从而使受众乐于去观看,但是一定注意标题可以具有新意从而更好的吸引受众,但与此同时也需要保证内容的质量,不能出现标题和内容严重不符现象,导致受众感到受到欺骗,当然也可以选用滚动播出的形式,使新闻时效性得到增强,避免新闻播报的稍纵即逝现象发生,也可以选择多人情境播报的方式,增加互动的同时使新闻可以直观的传递给受众[3]。
4.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
无论是新闻采访还是新闻编辑,在这中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人,因此需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用心将新闻采访以及新闻编辑工作做好,保持对新闻的专注,认真以及负责的态度,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以及处理在新闻编辑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凭借着高度的责任意识将每一个新闻报道都做好。
三、总结
综上所述,现阶段各类媒体在不断发展,电视台作为一个传统的传播媒介,和广大受众有着非常直接并且紧密的联系,因此需要电视台新闻记者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的学习各类新闻理论知识,并且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以及综合能力,有效的将新闻采访工作以及编辑工作做好,从而给广大受众提供真实的有价值的新闻报道。
注释:
[1]引自期刊: 谢东华:《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载《山西青年》 2016年第14期第191页。
一、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倾向
新闻受众与传媒之间一直是既相互依存又矛盾冲突的关系。因此,电视新闻节目为了满足受众需求,转变通常严肃刻板、生硬老套的节目形式,逐渐呈现出故事化的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也容易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做电视新闻节目目的是为了给受众看,使节目内容更好地传播,而为了达到一种好的传播效果,电视新闻故事化是十分必要的一种手段。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对电视新闻故事化给出的定义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
一般来说,我们所关注的“电视新闻故事化”是指一种“讲故事”式的电视新闻叙述方法。故事化的新闻内容更易于被受众所理解和接受,而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也可以更好地吸引受众,从而达到一种更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了一种良性循环。
电视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的《60分钟时事杂志》栏目。1968年,已经身为王牌电视节目制片人的丹・休伊特设想创办一个黄金时段片长一小时的新闻节目。根据他的建议,节目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是一个故事,由一个记者出镜采访,并串联讲述,将不同风格品位的故事融合成一档节目。用当年丹・休伊特的话来说,就是既要让观众看到玛丽莲・梦露的衣橱,又可以让观众一窥***之父奥本海默的实验室。要让节目在保持一定严肃性的同时,又让新闻具有娱乐性和可观赏性。《60分钟时事杂志》后来成为美国电视黄金档有史以来播出时间最长的节目。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理念带入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
二、电视新闻故事化的意义所在
1.电视新闻故事化使新闻从业人员加强了深挖题材的意识,使创作者写作风格呈现多样化
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导致新闻节目在传播模式上的改变,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叙述新闻。新闻从业人员不仅在新闻的现场尽可能多地捕捉新闻信息,在题材上、报道重点上也都有所拓宽和转移,加强了深挖题材的意识,并尽最大可能把有用的信息以一种故事化的方式反馈给受众。
2.电视新闻故事化给传媒带来了新的面孔
一是改变了国内新闻媒介以往严肃有余的面貌, 津津有味地讲述着趣味横生的新闻故事;二是改变了原本枯燥直白的新闻表现形式。
3.电视新闻故事化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好奇心
现在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电视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它不断满足着人们对新闻故事性的追求和渴望,还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电视新闻故事化为观众提供了一些轻松活泼的文化休闲方式,用讲故事、设悬念的手法带给观众信息。在故事化的过程中,新闻从业者应进一步挖掘故事背后的故事,寻找疑点,设置悬念,紧紧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在满足其好奇心的需求中把节目愉悦地看下去,这种富有悬念的故事化新闻使观众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而且更乐意接受。
因此,电视新闻故事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达到理想的收视率和传播效果。
三、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弊端
任何事物,当其有利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弊端也就开始放大和显现,新闻故事化也不例外。从新闻故事化的发展历程来看,“用好的方法讲一个好的故事”是节目成功的核心所在。怎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会吸引人?我们认为,冲突的情节和有趣的人物构成了好故事的基本要素,讲述一个变化冲突的,最好是有矛盾贯穿始终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有了一个相对好的故事,“怎么讲”便成了关键。剪辑的方式有千万种,但必须准备一个强有力的、醒目的开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瞩目并不再走开。所以必须把最精彩的放在开头,或是把次精彩的放在开头,把最精彩的放在结尾,包括最触目惊心的和最难见到的镜头和图像。以上所述,涉及新闻故事化的选题导向、内容提炼、技术手法等方面,一些弊端也随之而来。
第一,部分新闻工作者为了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过分追求故事性而轻新闻性,将故事化倾向过于放大,把一些暴力、血腥等场面放在节目开头,这违背了新闻本身的属性,甚至有黄色新闻倾向。第二,与新闻真实性原则背道而驰。电视新闻节目故事化之后,越来越重视“讲过去的事情”,越来越爱玩“情景再现”“真实再现”等方式。而新闻越来越多地“被制造”,这也为假新闻的出现创造了环境。第三,容易导致模式僵化,缺乏创新。在电视新闻故事化的驱使下,很多新闻节目都在向故事化转变,不仅是一种趋势,甚至是泛化。好的节目形式应该被模仿,但在模仿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创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中,应该做到适当的取舍,这才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深深思考的。
新闻策划主要是提炼新闻点。新闻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不单指报道策划,它是对新闻新闻传媒生存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报刊、通讯社新闻、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的运筹和规划;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即新闻业务中的“战役”策划,指新闻传播工作者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策划新闻又叫媒介事件和制造新闻,是组织的公关人员利用记者对于新闻的不断需求,而有计划、主动地制造出能够吸引记者报道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目的是引起新闻界和社会公众的注意,使组织的名字经常可以在新闻媒介中出现,从而达到提高知名度、树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目的。
二、策划新闻与新闻策划的区别
(一)涵义不同
“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虽然只有“新闻”与“策划”两个词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但意思却差别很大。“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
1.“新闻策划”的涵义。“新闻策划”中,“策划”作名词,“新闻”修饰“策划”,合起来讲意思是“关于新闻报道的设计谋划”。进一步说就是围绕新闻设计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新闻是目的,策划是手段。“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重点是解决做好报道的问题,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新闻活动的行为,仍然属于新闻活动的范畴。
2.“策划新闻”的涵义。“策划新闻”中,“策划”作动词,“新闻”是“策划”这个动作的对象,合起来讲意思是“设计谋划新闻”。进一步说,就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策划是目的,新闻是手段。“策划新闻”实际上是策划新闻事实,不属于新闻活动的范围。更类似于虚假新闻,往往是在事件发生之前,主观地进行制造新闻。
(二)运作不同
由于“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涵义不同,使得其运作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1.“新闻策划”的运作。新闻策划,既然是围绕新闻设计进行谋划,或根据新闻需要设计谋划,是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那么,在运作过程中,应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是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如设置报道议题,制订报道计划,做好采访准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新闻策划的运作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
2.“策划新闻”的运作。策划新闻,既然是依照设计谋划做新闻,或根据设计谋划需要做新闻,是对新闻事实的策划;那么,在运作中,应是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事实基础上,如新闻导演、炒作、造假等。这里,“新闻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策划新闻的运作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是新闻媒体被社会各种利益集团所利用,借助新闻报道以达到其利益扩张的目的,这一般被认为是新闻炒作而不是真正的新闻策划。
(三)性质不同
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真假之别。”从中可见,对新闻的定“性”是以真假作为区分,而不是以好坏作为区别。倘若硬要以好坏进行区别,也只能说:唯一的标准就是真假。依照这个标准,不妨也将“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中的“新闻”作一个定“性”。
1.“新闻策划”的性质。根据“新闻策划”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新闻事实后有报道策划,“新闻策划”建立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作为新闻的本源保持了其本身的真实,它遵循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新闻策划”的新闻是真实的,是真新闻。
2.“策划新闻”的性质。根据“策划新闻”的运作分析可知:先有策划活动后有新闻事实,“策划新闻”建立在策划的“新闻事实”的基础上,事实是人为制造的,事实作为新闻本源被歪曲或造假,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它违背了新闻报道的规律。显然,“策划新闻”的新闻通常是虚假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假新闻。
三、新闻策划和策划新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