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结构(精选7篇)

古筝,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但不一定都了解,那么如何初步入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古筝的结构(精选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学习古筝技巧 篇1

1、“分合分合”

就是在弹奏新乐曲时,一般要先单手——后双手——再单手——再双手这样的反复多次地练习。分手练习能集中地体会弹奏方法是否正确,也容易注意到乐曲的各个方面。在分手练习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双手弹奏时,运用正确的弹奏方法,尽量把音乐处理得比较完整。对于初学者,要注意左右手的力度层次,一般情况下要突出主旋律。单、双手练习之后,再分手弹奏也很重要,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双手练习,对于弹奏方法和乐曲的处理,肯定不会表现全面,所以再次单手练习时,还需要集中注意力,争取更加准确、细致地表现乐曲。对于复调音乐作品,仅仅分手练习还不够,还要进行分声部练习 。

2、“零整零整”

就是在练琴时,从部分——整体——再部分——再整体地反复多次练习。“零”有两个含义:首先开始练习时,要把乐曲划分为段落,练熟一段才能练下一段,直到练完全曲为止,千万不能从头到尾总是一遍一遍地弹,表面上节省了时间,其实到头来是一无所获。再有,就是要针对自己最薄弱的地方有目的地加强训练。之后,再完整地弹奏乐曲。如再发现不足还要集中进行训练,这样反复数次,难点克服了,就意味着你有了长足的进步。

3、“慢快慢快”

就是在练习时,按照慢速——快速——再慢速——再快速这一规律进行反复练习。慢练既可以纠正技术上的不足,还可以注意到乐谱上的音符、对位、指法、表情记号等。一味地快速练习,会使手变得很僵硬。在弹奏是极容易造成吃音、虚音的毛病。所以,一定要先慢练,等到弹熟后再快速弹奏,之后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慢练,之后的慢是为了更好地快。所以你要记住:不会慢练琴就不会弹琴!

4、“看背看背”

就是在弹奏乐曲时,通过看谱——背谱——再看谱——再背谱这样反复练习,达到完美表现音乐的目的。看谱演奏能更容易注意乐曲的各个方面,在把乐曲弹奏熟练的基础上,为了达到表现音乐的更高境界,还需要背谱演奏。一味地看谱,不容易做到音乐的融会贯通;一味地背谱,随着时间的推移,更不容易把音乐表现完美。要反复多次地看谱练习和背谱练习,做到技巧上的准确无误和更好地再现作曲家真实的艺术风格。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以上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应当活学活用。如果你坚持按照“十六字诀”这种科学的方法练琴,持之以恒,让它成为你良好的练琴习惯,一定会终身受益的。

古筝正确的弹奏方法 篇2

1、肩膀大小臂放松,自然下垂。一般是松到胳膊用的力与其受的重力相等即可,切莫高于此重力,(除非需要开发大小臂的力弹奏乐曲)。正确的感觉是胳膊将要掉下而没有掉下的感觉。胳膊只起方向盘的作用,弹弦时的力是放协调并集中到指尖或手掌上。如此弹出的音色明亮、结实。

2、选择相应的弹弦速度练习。通常用爆发力弹弦时,音色清脆、透明、干净,但如果初学者使用这方法,手臂肌肉便会紧张,练一会便会发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端着肩膀弹琴”。这时就可变快速为中速进行弹奏训练,且每弹一音后间隔一秒再弹。肌肉便会自然放松下来。音色也随之松驰、悦耳。

3、选择恰当的弹弦力度练习。如同许多人一窝蜂似地挤公共汽车,每个人都很累,如果排排队,则上车的过程就舒服多了。弹弦力度控制也要如此从容不迫,力度并非是越大越好,硬“塞”到弦上的力度会产生刺耳或太紧的声音。通常用的力度是抛开人为的过重或过轻的力,也就是不要故意重或故意轻。如此弹弦。就会产生圆润、饱满的音色。

4、选择“轻快”弹弦法。如果弹弦速度慢、力度轻,类似人在摸弦,而不是弹弦,则会产生虚弱、暗淡的音色。如果速度快、力度大。使肌肉紧张,则可采取弹片离弦的“轻快”弹弦法。即弹弦的速度是快的,力度是轻的。尽管此法产生的声音弱,但仍旧是有亮音的。人再瘦,也是有骨头的。用这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肌肉便会放松,音色也随之结实、明亮。

5、运用手掌发力弹弦。特别是弹大撮时。如果寻找“握”的感觉,如同婴儿握大人手的感觉,音色将厚实、明亮。此法,在传统意义上也称“抓筝”。

古筝上下滑音技巧解析 篇3

筝的滑音很丰富,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连线滑音、上回转滑音和下回转滑音五种。分述如下:

a.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进行按弦,在按弦的过程中使音产生滑动,滑到一定的高度而停止(保持音高)。

b.下滑音:左手先行按弦,按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住,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抬起向上滑动,将弦松回原位或松回到一定的音高。

c.连线滑音:用加箭头的弧线把两个或几个音符象连线记号似的连接起来,表示从第一音符依次滑奏到最后一个音符。

连线滑音并不特别强调某一个音,它所强调的是每个音的准确音高,准确时值和均衡音量。对连线滑音的要求是:滑而不乱,连而清晰,在音的滑动中把每个音符连贯而准确地演奏好。

d.上回转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瞬间将本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再转回本音。

e.下回转滑音:左手先行按弦,将弦音按高大二度或小三度(有时是小二度),然后右手拨弦,随即左手放回再按下,按至原按音音高。

除了以上五种滑音外,在筝上还有一些特殊的滑音,如颤音滑音,压弦特殊滑音等。

滑音的作用在增加音乐的色彩,使之生动地表达乐曲的内容,让乐曲更富于歌唱性。不同流派风格的筝使用着不同技法的各种滑音。

古筝如何换弦 篇4

古人常说,断弦是遇知音,相信大家都有知音。今天就为大家讲一下换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先将断了的琴弦分别从两端抽掉。

2、根据缠绕在弦钉上琴弦的圈数,用扳手逆时针松相应的圈数,将弦钉上的孔和垂直于调音盒的底面。

3、选择同一型号的琴弦,从“S”形出音孔穿过,经过面板从岳山右侧的穿弦孔进入,经过弦钉的孔,超过约1.5CM。

4、将超过的部分压倒紧紧贴在弦钉上,并将多余的弦全部抽到调音盒内部,由弦钉的上部逆时针将琴弦由外向内绕在弦钉上(1-5弦3-2圈。6-16弦,2-1圈17-21弦1-0圈)。

5、用手指由内向外拧成一个圈套在弦钉的最里侧,另一只手提着琴弦,用扳手顺时针将弦钉紧紧至适合位置即可。

古筝的基本入门知识 篇5

一、入门知识的讲解

1、古筝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

(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

(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 学生练习佩戴义甲,老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时的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 。

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 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

(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二、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 怎么样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古筝一共有21根琴弦。分为两种颜色:白色、绿色。绿色琴弦唱“5”(sol),一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时通过老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来,进行认弦的练习。

2 古筝的演奏方法主要分右手技法和左手技法。

右手职弹,用大、食、中、无名四指弹弦发声,控制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左手司按,用食、中两指按抑筝弦,控制音高和弦音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音韵,左手司按为其技法主要特色,同时也要职弹,职弹技法与右手相同。

3 古筝的弹弦方法

筝的基本弹弦方法有两种:夹弹法和提弹法。 夹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发青厚实,音质饱满。弹奏时往往是无名指自然依放在筝弦上,使手有所依托,保持手型自然松弛。夹弹法是初学弹筝的基础弹法,也是传统技法的基本弹法。 提弹法:手指弹弦方向是从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发音清脆,音质干净。弹奏时往往是无依托,悬手弹。基础训练时切忌手型紧张,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松弛状态。提弹法是快速练习的重要弹法。

除这两种基本弹弦方法外,触弦的深浅,触弦角度的调整,触弦速度与力度的不同都给筝的发音带来极大的变化。在基础训练中要学会掌握不同的弹弦方法,学会调整触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运用到乐曲表现中去。

4 下面对几种摇指的技法及弹奏要领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一类叫做扎桩摇,其中又有大指摇和食指摇之别,就是用小指或无名指扶在前梁右边用手臂带动手指的一种摇奏法;另一种叫做“悬腕摇”,其中也有“腕动摇”与“肘动摇”之分,这是去掉一切形式的扎桩,弹奏时将腕部悬起来的一种指法。

使用“悬腕摇”弹法时应掌握以下几点:

1).大指与食指应掐紧义甲根部,触弦时要求甲面与弦呈垂直的角度,要把臂的力量直接集中于触弦点上,不可将手浮起来。

2).手掌中间成圆形、半握拳状态,各指掌关节不可塌陷,除大、食指外,其余三指自然向内弯曲,也不可捏成拳或上翘。

3).腕部稍下垂与小臂成抛弧线状。运动腕关节来带动手指是悬腕摇的关键,因此腕部必须充分放松,不可僵硬,在它摇动时,要将臂重、掌力通过手指运输送到触弦点。但在使用“肘动摇”奏法时,腕部应相对保持稳定,肘部运动是摇奏的关键。

4).托劈力度要均匀,决不可有强弱之分。

最后是过弦问题。过弦问题解决不好,演奏中就会出现短暂的停歇,听起来使人感到音乐缺乏惯性。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善于利用过线中间进与退的惯性旋律,多练音阶上、下行的走向,同时肘关节的运动必须自如,在音程大跳时能够急伸急曲。

学习古筝的几个注意点 篇6

一,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学好古筝的关键

任何一门学科想要进步都需要技术。学习古筝也不例外,对于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如果是错误的演奏方法,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严重地影响训练和表演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了解正确的姿势、手形、运指方向和弹奏方法。姿势以坐式为多,一般坐在琴的右侧,身体正中心对准一号琴码坐正,腰部与面板同高。身体离侧板一拳左右。双腿分开呈“稍息”状。手形为半握拳状,就像婴儿睡觉时的手形。弹奏时运指方向与筝面平行,要求义甲正面触弦,各指的弹奏方向与筝弦平面基本垂直,发力点在指关节。

二,丰富的表现力是学好古筝的必要条件

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优秀的古筝表演者往往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人身临其境,情景交融,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如何提高音乐表现力?个人以为,首先要有正确的古筝演奏技法,对于音准和节奏的正确把握以及左手揉、滑、按、颤的技巧运用。特别是传统乐曲,每个流派的风格都不一样。要想细腻地表现出各个流派的特点全都靠左手的按弦。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较高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听辩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入表演者对乐曲的理解,对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乐曲所表达内容的了解,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我建议学琴的小朋友一定要多看一些人文艺术方面的书籍,以扩大自己的视野,有条件的话,最好也学学舞蹈、绘画等相关学科,做到内外兼修。

再者,丰富的表现力还要求表演者应有丰富的肢体语言,做到举手投足都给人以美感,因为古筝表演是视听艺术,观众不只要听觉的享受,还要有视觉的美感。

三,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好古筝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赶不上醉心于它、以它为乐的人。推而广之,学琴也是一样。

兴趣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动力,学古筝的关键是培养孩子对弹琴的兴趣。一般孩子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新鲜,再加上古筝的音色也很优美,所以兴趣容易培养。但时间一长,总练一些练习曲,再加上左手按弦按的手痛,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如何把孩子短暂的兴趣培养成稳定的兴趣呢?可以在教学中加进一些孩子们熟悉的小曲子,如《小燕子》、《南泥湾》等,让孩子学习后回去弹给父母听,满足孩子的表现欲。另外,让初学的孩子定期观看同龄小朋友的精彩表演,用榜样示范法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这样也可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练琴时间是学习古筝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我也听到过许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同时学琴,悟性也差不多,为什么别人能弹六级的曲子并且弹的很好,而自己的孩子刚弹到五级,还不太熟练,其实这就和孩子练琴的时间没有很好的保证有很大关系。

古筝练琴5个小技巧 篇7

一、保证时间

若想弹得好,一定要保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因为许多技术都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的,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通常情况下,建议每天至少能够保证一小时的练习时间,周末、假期酌情增加,倘若碰到课业紧张的情况,可以适当缩减,但还是要保证每日练习,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习时,要做到中间不休息、不喝水、不上洗手间,充分利用时间。

二、精神集中

弹古筝可不仅仅是手指的活动,要想练得更有效率,全身都要参与进来,保持精神集中的状态。大脑要思考,要“指挥”手指和其他部位的活动;非背奏情况下,眼睛需认真看谱,这点在新学习一首曲目时尤为重要;耳朵要仔细听,弹出的声音是否正确,音色是否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精神集中很重要!

三、目标明确

给自己定一些阶段性目标,这个星期要把哪首曲子练熟,练到什么样的速度,有明确且可操作性的计划,这样练习时就有了方向就不会盲目了。

四、解决问题

学琴时,往往会碰到自己一时无法克服的难点,这时便需要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每次弹到难的地方就选择放慢速度、生疏地弹过去后便视而不见了。对于自己弹不流畅的地方,可以以一个小节、一个乐句、一个短落为单位,反复练习,直到熟练掌握技巧,克服难点,解决问题为止,要有不弹好,不罢休的心态。

五、讲究质量

多练几首曲子当然不是坏事,但同时也要讲求质量,如果不能质量较高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宁可练习内容少一些,一页一页、一段一段精练,力求做到无错音、无中断,加以艺术处理,积少成多,日积月累就可以把每首曲子高质量完成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