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整理的微课设计(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微课设计 篇1

关键词:优质;微课;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37-01

目前国内对微课定义比较多,焦建利先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百度百科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通过这些微课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微课是通过微视频教学的课,要能在学生短短的几分钟大脑高度集中的时间内将所讲述的内容表达清楚,这就体现制作者要在知识点的设计上下足功夫。

微课,内容上“精”,形式上“微”,整体效果追求“妙”。这是我对微课的总体印象。

一、微课要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

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去观看。如设置疑问、引入悬念、也可以用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你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在讲述时,要内容结合语言,以及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都要生动,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由于微课的时间只有5-10分钟,每一个细节都要是为这个微课的核心而服务,不能有多余的东西。如果将“微课”视频等同于普通的课堂录像,简单地用视频记录来反映教师的上课过程,成为传统课堂教学实录的翻版,讲述死板单调,形式过于简单,使观看微课视频的学习者尤如一个旁观者,就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

二、微课要短小精悍,简单实用

“微课”不是现实课堂中一堂课的浓缩复制,不能讲得太泛,讲得太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语言精炼而简明。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要短小精悍,把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借助情景式教学、实验演示等手段展示出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疑问、兴趣就行了。

另外,微课题目不能太大,包含的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和众多,否则在短时间内难以讲清。微课制作者应该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灵活掌握时间划分,精心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确定微课的标题,包含的知识点、技能点要足够细,学习内容要精练,确保在一段“微课”上能讲清讲透。

三、微课要融合多样形式,让学生易学乐学

微课主要采用视频形式,原因是视频教学具有画面生动形象的突出优势,相对于其它媒体方法,视频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容量比较小,方便学生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和下载资源,并能适应移动学习方式,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媒体形式。同时,“微课”也必须融合多样化的媒体形式,配套“微教案”、“微课件”、思考与评论等资源,将授课视频、PPT课件、相关音视频资料、讲课字幕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教师本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与观看“微课”者的眼神交流、鼠标画笔拖点配合解说、得体的着装仪表等,有效提升与“微课”学习者的亲和力,尤如学生与教师面对面地学习指导,从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作为完整的教学资源,还可包含其它配套材料,师生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视频,还可查看教案、课件和点评信息,既可供学生自主学习,也可用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所有资源都能灵活方便地在线播放或下载保存到各种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播放器等),适应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四、微课中注重小结,体现完整性

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

五、微课必须处理好三种矛盾

一是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型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二是要处理好“多”与“少”的矛盾。内容过多,未免庞杂;内容过少,未免空洞。“庞杂”则显重点不突出,“空洞”则显内存不丰厚。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型课,板书都是必需的。只不过在微型课上“多”与“少”的矛盾尤为突出而已。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微课设计 篇2

《优化》是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本课以“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通过讨论烙饼时如何合理安排操作最节省时间,让学生体验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但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最好的突破方法就是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优化的思想,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烙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家务劳动,但学生实际操作的经验比较少。如果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动手操作会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先演示再让学生操作,课堂时间又会比较紧张,尤其是在探究烙3张饼的最优方案时会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跟不上节奏,难以消化理解。

基于这些考量,笔者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将本节课制作成微课程,设计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制作了两段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时使用。

设计

运筹思想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中,笔者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烙饼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重在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因此,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笔者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将达成目标设计为: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总结出烙饼的最优方案以及时间规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初步体会优化的思想,并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笔者将课堂学习的达成目标设计为:①经历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②通过解决简单的生活优化问题,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③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为了把达成目标落到实处,笔者精心设计了七个学习任务,它们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①在观看教学视频前的学习任务有两个,分别是准备学具和动手实践。根据“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笔者鼓励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前先动手操作尝试探究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达到在动手操作中体会优化思想的目的。②观看教学视频1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三个,分别是探究新知、提炼新知和理解新知。这三个任务层层推进,可以让学生对优化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从而把握学习重点。③观看教学视频2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两个,分别是“举一反三算时间”和“活学活用・巩固新知”。在“举一反三算时间”任务中,笔者让学生通过计算并观察烙1张、2张、3张、4张、5张、6张饼的时间,猜测、验证烙饼的时间规律;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在“活学活用・巩固新知”任务中找到与任务难度相当的题目,适当“练练手”,同时检测自主学习的成效。

此外,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笔者还设有“困惑与建议”一栏,旨在让学生记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微课程的一些建议,以便课堂学习时与教师、其他同学交流。

制作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设置的学习任务,笔者录制了两段教学视频。微视频中用到的图片素材均取自教材和网络,笔者先将本节课的知识制作成PPT,然后使用Camtasia 8.4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和配音,然后利用该软件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渲染,最后以MP4的格式生成视频,时长7分51秒。

笔者从实际生活出发,提出在烙饼时遇到的问题,寻求学生的帮助,这种贴近生活的实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课主要的探究内容,即“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烙饼问题的时间规律”。

教学视频1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演示烙2张、4张、6张饼的最优方案,引导学生总结出烙双数饼的最优方案,第二部分通过演示烙3张、5张饼的最优方案,引导学生总结出烙单数饼的最优方案,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1,可以完成探究新知、提炼新知和理解新知三个任务。

教学视频2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探究烙饼时间规律的学习任务而设计的,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烙饼的时间规律。

这样,笔者通过设计一系列递进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探究烙饼问题的最优方案,以及观看、分析两段教学视频,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从而顺利达成预先设定的目标。

教学应用过程

学生在课前已经通过观看微视频完成了自主学习,初步体会了优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因此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合作探究活动,达到进一步正确理解优化的思想,并能从优化的角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目的。所以,笔者将课堂形式设计为四个环节。

1.第一环节:基础知识检测

在此环节,笔者设计了课始检测和进阶作业两个小环节。课始检测中的题目是为了检测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后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学习成果,随后,针对学生“困惑与建议”部分中提出的疑问与建议,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在确认绝大多数学生具有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的能力后,再让他们完成进阶作业。进阶作业中的题目加深了学生对“优化”的理解,培养了他们从“优化”的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2.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

本环节,笔者给出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须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协作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进一步加深对“优化”的理解。

3.第三环节:班级分享展示

本环节分为三个步骤:①组内成员交流个人学习收获以及存在的困惑,并整理本组协作学习的成果;②各组展示本组协作学习的成果以及困惑,其他组可以对展示提出质疑或帮助解答困惑;③教师引导点拨,解决存在的疑难问题。

笔者希望通过展示质疑的环节,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优化的同时培养他们合作交流、逻辑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4.第四环节:师生归纳总结

此环节,笔者给出的建议是利用XMind软件创建思维导图,梳理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完整有效的知识网j,整理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微课的对象是学生个体,因此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设计,在课前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中要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关于本节微课程,笔者认为有以下几处设计亮点:①达成目标简明易懂、指向明确。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的拟定上,笔者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结构特点,尽量避免抽象、模糊的字词,采用简明易懂的语句,明确提出总结烙饼的最优方案以及时间规律、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找出最优方案这一目标。这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②学习任务层次清晰、步步提升。在“学习任务”栏目中,笔者总共设计了七个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对于烙饼问题笔者打破课本常规,不是先求1张、2张、3张……而是求完2张之后,接着求烙4张、6张这些双数饼的最优方案,再求烙3张、5张这些单数饼的最优方案,从而突破自主学习任务的重难点。③教学视频思路清晰、简洁鲜明。微课不同于新授课,不是从零开始,它着眼于学生在自学教材基础上的解惑。所以,笔者设计的微课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学教材能学会的少讲,学生易错易混的进行重点讲解。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也便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笔者认为本节微课程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①视频应该录制得更有趣一些,这样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在课堂学习任务单中,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应该选择一些更具有合作探究意义的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在具体细节上应该处理得更细致一些。

微课正在改变传统的数学授课模式,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深入研究学习并不断反思教学,不断地尝试微型课研究,用微课增加数学学科的魅力。

评委印象

赵老师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烙饼问题》时,创新设计了微课程,以烙饼的实际问题为载体,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猜想、操作、验证等过程,使他们在深度的学习体验中,学会解决问题的优化方法,感受运筹思想,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规律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本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亮点。

1.实践操作与视频学习互补

学生在进行微课程学习时,先研读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在教师提供的配套学习视频的帮助下,初步习得了相关知识。赵老师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明确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前,动手实践操作,制作学具,并利用学具对相应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随后,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学习视频,调整自己先前的操作方案。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前,对烙饼问题有了充分的  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视频学习才显得更有意义。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与观看视频学习互补的方式,把自己的烙饼方法与视频中介绍的方法进行对比,对烙饼优化方法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从而走出仅依靠观看视频的被动学习困境。

2.分类学习与突破难点共进

在对烙饼问题的探索中,赵老师巧妙地将饼的数量进行分类:只烙1张饼;烙2、4、6张饼,这些饼的张数都是双数;烙3、5张饼,这些饼的张数都是单数。这样的分类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烙1张饼需要用的时间很容易算出,这不仅能为烙双数张饼打好基础,更能为探索3、5等单数张饼的优化烙法埋下伏笔。烙2、4、6张饼可以充分利用每锅放两张的条件,每次可以烙两个面,不浪费时间,问题也并不复杂。当烙到3、5等单数张饼时,怎样优化烙法,使所用的时间最短呢?这是学习烙饼问题的难点所在。赵老师借助视频及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学习难点,提高他们对优化方案的理解与接受。

3.总结规律与应用实践同步

赵老师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问题引导、任务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对烙饼问题的探索中,对烙饼张数、烙饼时间等数量信息进行整理,从而发现烙饼张数与烙饼时间相关联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简化,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烙饼(1张除外)需要用的总时间。这样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逐步抽象、数学化的过程,从烙饼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优化的数学模型,并将抽象出的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优化方法,充分感受到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微课设计 篇3

在科学课上,我们如何设计适合学生微学习的微课程呢々微课程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说:“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我们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本文,我们将简单地分析“微课程”的设计策略。

在哪里挖掘知识

学生注意力时间短,适合微学习。微课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内容,目标单一、陈述清晰,使学生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微课程的学习,体现了“微”的特色,短暂、高效。虽然学生每次只接受少量的新知识,但这样更易吸收,且能以此为契机,不断滚雪球式增加信息量。移动设备,包括iPhone、iPad、iPod等,都能让学生进行微学习,草坪、汽车……都是微学习的场所,学习将无处不在。微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时间”,是一种及时、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

微课程的“微”特征,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随需”展开微学习的要求,但微课程的设计必须要能够促进学生对概念体系的深入理解,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需要挖些什么

只有深挖微课程细节,加强互动,才能提高学生微学习效率。我们要深挖微课程细节,设计体系完整的微问题,加强微课程互动,提高微学习目标精准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微课程要重视细节研磨,设计能够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完整的、短小精悍的微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无论是知识讲解还是疑难讲解,都要不断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微问题。在建构微课程时,我们应该用系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整体策划,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把一些课时较长的重点内容划分成若干小主题,把内容相关的微课程组织成小专题,供学生选学,使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权重,集中精力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微课网(http:///website/course/info/T006210295811056)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样本,设计者对教材进行整体把握,对细节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讲解,制作成了“微视频”,把单一的知识点点透,促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展开学习,可以选择“听课、做测试、提问题、帮别人”。主讲教师应用深入浅出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透彻地分析,抓重点,咬难点,字字珠玑,声声入耳,促进学生细节学习,加深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微学习的有效性。

微课程要加强微互动。交互型微课程不仅能促进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结构,而且能使学生精准把握学习目标,从细节对微课程进行深度开发,从而深刻而有效地理解概念。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制作成学生自己能进行多媒体模拟的微动画,能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体会技能训练的精髓。交互型微课程要对学生进行巧妙引导、点拨提示,渗透学科思想方法,提高微学习的有效性。

探索者在线仿真实验室(http://省略/)就提供了在线互动操作的模拟实验。例如,我在教学“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就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图1)。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各个步骤都通过人机交互清晰地进行了展示,即使是取药品的细节也无一遗漏,使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有了直观的印象,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学生将能更有效地动手实验,掌握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如果学生感觉对实验操作要领还不甚了解,可以在课后继续进行模拟实验。

微课程把规范性实验操作步骤制作成可交互的微动画,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反复操作、反复揣摩,获得对实验操作具体的印象。在小学科学课上,有大量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这是微课程与科学教学整合的极佳切入点,可以制作成惟妙惟肖的微课程,精心设计的每一步实验操作,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人桃互动的微动画能帮助学生主动探究、理解基本概念。可交互的微学习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只有开放的微课程才能不断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才能为教学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灵活性。

怎样对学习进行监督

微学习需要自我监督和教师督促,才有利于学生对微课程的学习。微学习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程监督,并提供参考意见。信息时代的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微学习有助于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

微课程要引领学生通过关键词快速查找课程、问题、实验,进行微学习。微学习平台根据学生的账户识别教学进度,主动提示相关联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偏好或薄弱环节,推送相关学习内容,主动帮助学生提高选择学习内容的效率。教师为学生创建“有源”的学习环境,根据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不断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获得长足发展。微学习提倡的协作是微学习的点睛之笔,微交互将是微课程协作学习的核心。教师根据学生的微交互反馈的问题,补充微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顺其自然、合情合理。

例如,韦博英语的“微口语”就是微学习的鲜活案例(http://省略。on/news/detail/news_1525111002.aspx)。它能实时判断发音正误,帮学生精准调整语速、语调,随时随地做学生的“口语陪练”。进入“我的课程”,选择“相亲记1”,微课程就请学生跟读,得到81分!飘出了一个柔美的声音:“说得好,你还可以改进。”在跟读中,I和Dates两个单词打了6分,表示鼓励;当读完所有句子,微课程打出71.2分,念得好的音节有63个……(图2)

“微口语”细致入微,把每个人的发音剖析得无比细致,促进学习者口语水平的提高。

微课程要构建即时互动的学习社区,方便微学习用户实时在线、及时交流,实现信息沟通,构建学习共同体;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把学习、提问、解答、评价等学习活动转化为积分和勋章,使学习活动更容易被监督。

微课设计 篇4

关键词 高职 艺术设计类专业 微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25

Abstract As a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icro teaching is a new way and tren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also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explored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major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design specialized student analysis of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 class and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iniaturization, with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effect and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Art Design Specialty micro class design principle is proposed. Describes the micro design course from course target decomposition to teaching effect feedback and improvement of five steps, and constitute effective micro lesson eight elements, for art design specialty in teachers' micro class design to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art and design majors; micro class design

1 微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偏低、教师的辅导工作量重。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资源形式,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便捷,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都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拥有感,它弥补了现有在线视频课程冗长拖沓的不足,也能更加适应现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①所以,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将起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扩展学生学习空间的作用,对于进度快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预先观看微课视频提前学习课程的新内容。对于进度慢的学生,则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微课视频,以掌握、巩固学习内容。教师则可以根据不同进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微课学习内容,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辅导上。在微课的补充下,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更加准确、有效,对提高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2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微课设计的原则

2.1 微小化原则

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时间短,一个微课视频的时间最好是控制在5~10分钟。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思维跳跃性强,注意力难以集中较长时间,不适应长时间地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微课视频时长比较短小,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在短时间内对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有趣味性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解决学生注意力的问题。②

2.2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服务学生学习为目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是衡量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微课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坚持帮助学生成才,就是对目标学生群体的普遍思维个性、情感特征和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和掌握。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其学习能力上有一些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1)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惰性。美术考生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主要生源,他们的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产生畏难、厌学情绪,需要教师多加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2)个性强烈,强调自我感受,排斥传统的讲授型课堂教学。对于感兴趣的课程还能主动学习,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要么是人在心不在,要么干脆旷课。(3)习惯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接受新鲜事物。手机和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当下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不能离身、不管场合有空就看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4)文化基础相对本科学生较为薄弱,轻视史论类课程的学习,不喜欢记知识点,艺术设计理论掌握薄弱。(5)喜欢动手操作类型的课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更容易对能够出成果的动手操作型课程产生较大兴趣,也愿意投入精力和物力。充分了解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才能有的放矢,在微课设计中有针对性地将理论知识点通俗化、易懂化,将技能点详细化,要注意运用“表扬”在高职学生学习中的激励作用。

2.3 实效性原则

在微课设计中,必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学什么”和“学得会”的问题。“学什么”本身就是一个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让教学内容直指具体问题,在面对教学任务或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首先要告知学习者在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后能够做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他们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微课设计者要把创设问题作为设计的重点,使问题成为推动学习者去思考和探究的纽带,成为其他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中心和保证。③“学得会”是实效性原则的关键问题,在微课设计时要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选择最适合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学习需要的表现形式。学生能够学得会,才是衡量微课价值的标准。

2.4 系统化原则

一个微课不能代表一门课程,更不能解决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学习问题。一个课程的微课开发必然是设计出一个系列的微课,在设计微课的时候同样需要明确各个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承启关系。系统化的设计使得碎片化的微课教学内容之间保持了连贯性和逻辑性,保证了学生在由简入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中保持学习热情以及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把握。

3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微课设计的流程

微课设计的流程要基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分为“分解课程目标、确定微课内容、学生定位、微课呈现形式设计与制作、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五个主要流程。

第一步,分解课程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小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分解知识点和技能点时,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要是相对独立且便于学生学习。微课设计者要对课程目标的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到位,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难易程度和学习方法进行细致的描述。

第二步,确定微课内容。课程的每一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是一个微课的内容。微课的短时间特征限制了内容的容量,要求在5~10分钟内将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讲透彻即可。在确定微课内容时,一定不要求全求大,要整体的分析微课之间的逻辑关系,各个微课的内容要做到既独立又前后连贯。

第三步,学生定位。奥苏泊尔和加涅等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的成败关键。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进入学习活动前所具备的一般特征,给学生从事课程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情况进行定位,并据此进行微课设计。

第四步,微课呈现形式设计与制作。微课呈现的形式是由课程的类型决定的。不同性质的课程具有不同的适应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方法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制订。④根据微课的呈现形式可分为PPT录屏式、可汗学院式、动画演示式、课堂实拍式、实景拍摄式、软件操作录屏式、录播室拍摄式。理论类课程可以采用PPT讲授录屏、录播室访谈拍摄、课堂讨论实拍;动手操作类课程多采用实景演示拍摄、动画演示;设计软件操作类课程常用软件操作录屏。在一个微课里并不限定表现形式的种类和数量,只要是符合微课学习的需要,就可以大胆地选择和组合。

第五步,教学效果反馈与改进。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可以直观地判断出微课设计的效果。教师应注意收集、分析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则可能是微课制作的效果太粗糙或者内容太难或太易,且讲述不能清楚到位;学生不能迅速掌握微课的教学内容,则可能是在微课设计时对内容没有进行最优化的设计,重点难点不突出,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收集和分析出微课的问题后就要及时改进,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来促使微课设计制作的进步。

4 微课组成的要素

微课的组成要素包括片头、题目和简介、主要内容、字幕、配音、总结、习题、答案。

片头是出现在学生面前的第一个画面,好的片头设计可以提升微课的整体档次,也能使同课程的所有微课产生系列感,便于学生识别。接下来的题目和简介是告诉学生本微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要点难点在哪里,学习方法、注意事项有哪些,让学生做好开始学习的准备。主要内容则是微课学习的重点,主要内容占整个微课时间的75%左右。字幕和配音是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准确地接收学习内容信息,字幕的进度要配合画面和配音,字幕的字体一般选择简体的黑体字。配音需要普通话标准、语速适中、语音清晰,对学生的调研表面,优美的配音比画面更能获得学生的好感。主要内容结束后还需要对此微课进行总结,再次强调学习的内容和要点,起到巩固作用。最后的习题数量不宜多,一般3~5个比较合适。习题的设计最好是客观选择或判断题,并附有正确答案,不宜是需要花较长时间的主观论述题。通过习题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测试,让学生对微课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如果不能正确完成习题就需要重新观看微课,以此保证微课学习的效果。

5 结论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形式,其快速的发展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面向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中有很多已经不能适用,微课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相对接,对提高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作用明显,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帮助。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而展开的微课设计将是广大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注释

① 丁彦。高职艺术类专业微课程资源建设应用现状与思考[J].艺海,2015(12):118-119.

② 瞿新忠。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6):36-39.

微课设计 篇5

关键词 微课程 视频 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微课程定义及必要性

我国最早从事微课程研究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5~8分钟的微视频,以此视频为核心,整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五个配套资源,共同组成微课。五部分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成完整的课堂,也可以单个分拆出来使用,满足师生的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它们以一定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①而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家厚教授将 “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②

综上所述,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的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集教学前端分析、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支持服务以及评价与反馈为一体的,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育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教育信息十年化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③随着颠倒的课堂(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新概念的普及,微课程作为颠倒的课堂的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要载体,受到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同时,人们开始反思过去教育部和各级教育机构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开发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的不足,微课程在全国各地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2 微课程视频应用现状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与内容分析可知,目前人们对于微视频在教学领域中的研究很少,国内近几年才有相关的研究文献,而且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对微视频教学资源的特点分析和资源设计、微视频的制作和基于微视频的教学模型设计及其效果分析等方面。其中文献中记载的课程微视频的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视频录播软件对教学内容的知识单元进行重新录制和编辑;另一种是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将原有的视频资源一个或若干个整体文件切割为多个视频片段文件,再按照设计好的教学知识单元,把视频片段和其它教学资源的微型学习串联起来,形成连贯有序的课程知识体系。第一种制作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微视频的特点在内容上做灵活的处理和提炼,但需重新学习制作软件的使用,而每堂课的内容都得做成若干个微视频的话,教师的投入太大,造成以前已经录制的课堂优质教学视频资源的闲置;第二种方法虽可避免原有优质资源的浪费,但需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熟悉视频编辑软件的使用,且切割成的视频片段对原有的视频画质、音质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某些视频处理工具在切割时间定位上也会有一定的误差。同时如果多个教学方案要使用同一视频媒体,或同一教学方案要使用多个不同的视频媒体,则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分割与串接,则会造成视频内容的冗余。④

3 微课程视频设计策略

3.1 资源设计的前瞻性分析

对于有具体教学目的的微课程学习视频资源的设计,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中包括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分析、内容分析及设备分析。微课程的学习资源的开发,重点还是在于对不同的学习者能够提供满足其学习需求的个性化教学服务,从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微课程学习的优势。微课程的学习资源开发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从而分析出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要,确定具体的资源内容,并依据移动设备确定资源的呈现方式。

3.2 重视视频资源的丰富性

因每个课外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都不尽相同,仅此在设计微课程学习视频资源时,要考虑视频资源的丰富性,既要有整体性、系统性的视频资源,同时还要设计包含针对性和凝练型的知识点视频资源,做到兼容并蓄。因此,在微型学习资源建设时,既要注意资源的整体性,又要以系统化的观点统筹。⑤

3.3 视频资源呈现的多样化

微课程是现代教育价值观与现代教育技术共同发展而形成的新型教学形式,因此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为发挥出微课程时代性的技术优势,使学习视频资源适合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应该多样化。目前微型学习资源的类型有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在资源的设计和开发中,因重视多种资源类型的配合,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

3.4 教学视频资源的开放共创性

微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开放的学习资源系统,在这个开放的学习资源系统中,每位学习者都可以与外界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开放共创、共生的学习资源。学习资源的开放性越高,资源的更新速度越快,学生利用资源的效率也会越高。

3.5 必要的练习、评价及反馈系统

在课外,往往因为没有练习、评价和反馈,学习者不能了解自身的习得程度,同时也影响了下一段学习的展开。因此,在微课程的视频资源设计中,可以针对上一段的视频学习知识提供课后练习,并将学习者的习得程度进行范围划分,让学习者对自身掌握知识的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以方便查漏补缺,并促进下一段学习的进行。

3.6 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学习中,必须要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开放课堂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更加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创设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情境。在视频设计中,要注意创设直观的、知识性的、协作式及创造性的情境。

4 结语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主流价值观,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不断提高,微课程的出现和发展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个人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具有深远的发展潜力。

注释

① 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诉。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

②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

③ 中央教育部。教育信息十年化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2.

微课设计 篇6

关键词:互动;微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4-0061-04

一、引言

2011年,胡铁生老师率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他认为“微课”的主要载体是教学视频,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1]一节微课还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反思,方便供学习者对微课内容或知识点疑问做进一步的理解,营造了一个知识分享与学习的环境。简单地说,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

在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举办的首届微课征集活动上,共收到1700多个微课作品,胡铁生老师从这些微课中进行分类统计发现:讲授类和探究类的微课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是23.7%、22.3%,其次是合作学习类、问答类、实验类、练习类微课,几乎没有互动类微课作品。[1]2014年3月,教育部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共收到3790个微课作品,其中有12个会计类作品决赛获奖。在12个获奖作品中,有5个作品互动较好,其余作品几乎无互动。[2]

可见,现在微课主要是以教学视频与录像为主要载体,互动也仅限于评论、讨论等,练习都是线下完成的,互动性较弱,和传统的在线学习无根本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讲授,容易造成课堂乏味,且由于学习者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当中,难以引起学习者认知冲突。如果能在视频片段间加入一些互动练习、测试、思维引导、设疑解答等将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练习和测验不仅有助于学习者检验自我学习目标是否达成,更能起到强化所学知识点,帮助吸收和持久记忆的作用。因此,展开对互动型微课的研究,对提高微课视频互动性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互动性”微课的内涵与特征

1.什么是互动性微课

互动,在社会学中的定义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信息的传递而发生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课堂教学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所以说教学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学参与者之间通过教学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社会交往活动。[3]经过以上对微课和互动教学的介绍,简单地把“互动性”微课概括为基于教学过程中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一类微课。

互动性微课囊括了一般微课的教学功能,更加注重增添互动环节,使互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变为一个双向交互的过程。互动性微课从注重技术表现逐步过渡到注重互动教学设计、互动教学内容上面。

2.互动性微课的特征

(1)深度沉浸的学习情境

互动性微课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启发学习者对问题的思考。互动性微课使用与真实环境相关的材料进行学习,便于学习者接受与理解。

(2)多维度的教学互动

一是互动性微课有语言对话的互动。在录制微课时需要两位教师(最好一男一女)配合,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剖析,将教与学活动互动起来,集中学习者的注意力。二是互动性微课有练习测试的互动,包括小测试、通关练习和思考题等习题,设置这些交互式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和巩固知识。三是互动性微课存在在线互动,微课是一种在线教学视频,学习者可以通过学习社区、即时通讯工具、网站论坛等方式与同伴、教师、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彼此之间的知识和经验。[4]

(3)及时的学习诊断与反馈

互动型微课中包含交互式的练习题,这些交互式练习题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检验该知识点是否学会了,而且能帮助学习者强化巩固该知识点内容。基于互动型微课的学习,学生能随时学习、随时得到及时的反馈,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

三、互动性微课与一般微课的比较

主要围绕教学内容讲解、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互动方式展开对互动型微课与一般微课的比较,从而突出了互动型微课的重要性。两者比较如表1所示。

四、“互动性”微课设计的基本流程

“互动性”微课的设计,既要体现出具有微课的特点,又能充分体现出互动教学的特点。下面是互动性微课设计的基本流程。

1.选题

在进行互动性微课的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主题要突出、目标要明确,通常一节微课仅仅围绕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在讲授某个知识点时要有一条清晰的知识点线索,形成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明确。

2.教学对象分析

为了能设计出对学习者最合适的微课,教师必须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互动性微课的应用面广,通过对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分析,可以确定适合使用互动性微课的学习人群。

3.教学内容分析

一节课有很多个知识点,教师首先要把这节课中的知识点罗列、归纳出来,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这样也就解决了哪个知识点先学和后学的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高效率的知识传授效果。互动性微课选择的内容是某个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疑点,学习者利用互动性微课能更好地掌握该知识点。

4.互动语言设计

在视频制作中加入一些趣味互动元素。加入趣味互动元素的目的是为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思想上开小差。具体的做法有:①灵活使用卡通人物,吸引学生注意力;②恰当使用字幕,用闪烁的文字或下划线方式突出重要语句。

5.教学策略设计

互动性微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步骤、规律来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学习者通过互动性练习题巩固某个知识点,碰到疑问时可以通过学习社区评论,这些疑问可以在学习者相互回复中得到解决。学习者在解决问题时各抒己见,可以相互分享、借鉴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促使学习者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5]

6.教学活动设计

游戏导入,寓教于乐。游戏比较适合为低年级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导入与知识点相关的游戏,逐步引出该知识点。互动练习测试是检测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情况,用Flash软件制作具有交互功能的练习题,并附上练习题的答案反馈,有助于学习者巩固知识和得到及时的学习反馈。

7.互动方式设计

互动方式除了有线上、线下互动外,我们可以在互动性微课视频中增加互动元素。游戏导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互动解决问题。在互动性微课中设置相关知识点的交互式练习题,学习者可以自主做题、自主纠正错误。

五、“互动性”微课的教学设计实践

本节微课内容选取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认识轴对称图形”这一课内容,[6]围绕“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识点进行了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微课围绕“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知识点的讲解,把实际生活事例和数学问题相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对象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知识储存量还比较少,抽象思维能力弱,喜欢接触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有动感的事物,如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因此,本节互动性微课要创设与轴对称图形问题相关的情境,设置一些互动练习题,让学习者得到即时的反馈信息,促使学习变得更积极主动。

3.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微课的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什么和如何找出对称轴,疑点是容易把轴对称和对称轴两个概念相互混淆。学习者先对轴对称图形有个感性的认识,发现轴对称的特征,引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4.互动语言设计

教师通过问答对话的互动语言加深学习者对轴对称图形内容的理解,教师有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互动性微课视频中出现了字幕语言提示,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短时记忆。

5.教学策略设计

在讲解轴对称图形知识点时运用了启发式和自我反馈的教学方法,教师用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设置互动性的练习测试,由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闯关,自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从而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6.教学活动设计

(1)游戏导入,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引入猜图游戏,实现“寓教于乐”效果,让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在微课中显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例如飞机、蜻蜓、蜜蜂的一半形状,教师引导学生猜出完整的图形名称并要求说出是怎么猜出的。教师开门见山地导入新课,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情境的创设是互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微课用图片引入了猜实物的游戏,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游戏互动中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7]

(2)动手对折图形,自主发现对称

教师通过微课中的动画演示对折,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在一起。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动手对折,自主发现对称。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使学生理解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含义。通过动手对折图形,初步认识到“完全重合”就是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 “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

(3)学生发现对称特征,揭示概念

特别强调重点,把疑点讲清讲透,学生容易把轴对称和对称轴两个概念混淆。轴对称指的是一个图形,而对称轴指的是一条直线(用字幕注明),从而引出概念。经过了前面的相关互动活动,教师采用对话问答的互动方式,用引导性的语言揭示概念知识。

(4)巩固练习,加深体验对称

教师可以在轴对称图形微课中设置一些交互式的习题(见图1),学生学完一个知识点后通过练习测评检查自己掌握的程度,这些交互式练习题可以把评测信息立即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练习的积极性。设置交互式练习题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对了进入下一环节的内容学习,做错了重新学习该知识点,直到学会了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内容学习。

(5)联系生活,感受对称图形之美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被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并且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是一个知识与情感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过程,在微课视频中通过演示剪纸、脸谱、建筑等对称图片,学生充分体验到“对称”在生活中运用的广泛性和对称图形之美。

(6)小组讨论,知识总结

学生在观看完轴对称图形微课视频后及时记下自己的疑惑,回到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把疑问汇总,最终由学科教师进行解答。解答完疑惑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内容,构建出清晰的知识内容框架。

7.互动方式设计

本节微课设计的主要互动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在微课视频中用图片创设了猜实物游戏的情境,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便提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问题,有了问题,学生通过自行探索或相互讨论的互动方式,很快完成了游戏中的任务。

其次,视频展示了图形对折动画,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动手对折实物的互动活动,加深了对“完全重合”含义的理解。互动性教学语言始终贯穿在轴对称图形的微课视频里,用对话问答、引导性的互动语言揭示了概念知识。为了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学习讨论,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遇到的疑问。

最后,设置交互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有答案反馈,学习者可以随时做题,自主发现、纠正错误。

六、结束语

从微课的应用前景看,互动性微课的推广和应用呈现出广阔的空间。王竹立教授认为微课的未来在网上,[8]这意味着要加快形成高效的网络交流微课平台,促使互动性微课资源的建设。教师是互动性微课资源开发的主体,这也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的微课资源开发能力培训迫在眉睫。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而互动类型的微课所占的比例又甚少。因此,互动性微课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教育从事者积极地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2-63.

[2]吴珍琳。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会计类获奖作品分析[J].轻工科技,2015(3):143-163.

[3]马光仲,蔡F君,王君。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应用的理论基础――教学交往、交互及互动概念辨析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3(9):99-109.

[4]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4):56-62.

[5]王玉龙。基于百度文库的微课资源社区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2):73-78.

[6]黄慧芳。“对称”教学设计[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2(9):21-22.

微课设计 篇7

关键词:微课设计;微课制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0-0102-03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及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微课教学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实践。微课可以作为学生课堂外的学习内容,也可以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内容的展示,即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实现对整个课堂的教学安排和学生技能素质的训练与提升。

笔者从微课设计流程出发,重点对微课教学设计、微课制作方法、微课视频拍摄、PPT制作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微课建设思路

制作一个完整的微课需要经过微课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素材制作)、视频拍摄与录制、视频剪辑和成品输出等6个环节(如右图)。

在课题选题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程性质、教学任务,选取适合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在教学设计环节,主要围绕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线索、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展开思路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来设计,教学设计关系到教学内容讲解和微课效果,它是微课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主要由教师完成;课件制作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微课内容所设计的知识点进行素材制作,一般包括PPT及美化、处理图片等内容;视频拍摄与录制是微课设计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课件内容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包括现场视频拍摄和PPT录屏等内容;视频剪辑与处理是根据教学设计内容,利用视频处理工具对视频拍摄和录制内容进行剪辑和视频处理,以达到微课设计教师的设计要求;视频成品输出是对编辑处理好的微课进行微课视频的输出与生成,以达到教学平台对视频的要求。

微课教学设计

1.微课教学设计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授课教师姓名、微课名称、适用对象、设计思路、片头片尾信息和微课设计方案。微课设计方案是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在微课设计方案中,教师需要注明微课的每个过程、场景中出现的教学设计、图画、解说词等内容,明确微课的课件制作、视频拍摄与录制、视频剪辑的具体步骤和实现效果。

2.微课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优质的微课设计,其内容要符合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所以,教师在微课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①微课教学设计时,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不能把微课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

②一个微课虽然只讲一个重要知识点,但需要相关知识做铺垫,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以内。

③微课设计要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完整的教学步骤;同时微课展示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在必要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或总结性信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④微课视频既可以在课外学习,也可以作为教学视频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使用,所以在微课设计时,教师要注意它与课堂其他教学环节的配套。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提示学生查找相关信息、训练相关技能,实现学生技能的掌握与提升。所以在微课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提问、练习、技能训练,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考。

⑤和传统课堂教学一样,在微课结束时,教师对重点、难点的内容要做简短的总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⑥在使用字幕时,教师要明确使用目的。对一些重点、难点、说不清楚的部分可以使用字幕,而对容易理解的部分尽量少用字幕,这样不仅可以实现重点内容的提升,也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微课制作的方法

当前,微课制作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录屏软件录制模式、可汗学院模式、摄像机拍摄模式等。

1.录屏软件录制模式

录屏软件录制模式主要对课程PPT教学内容进行录屏,辅以录音和字幕生成教学视频。其常用的录制工具包括计算机、话筒、耳麦和视频录像软件。当前使用较多且简单的录屏软件有Camtasia Studio、SnagIt等。

使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课步骤如下:①选定适合制作微课的教学内容;②检索相关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③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设计微课,并制作教学PPT课件;④设置计算机分辨率(1024×768),打开视频录像软件和教学PPT,调整好耳麦和音量,开始录制;⑤在录屏过程中,环境要安静,设计者边演示边讲解,并配合标识工具重点展示教学内容;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片头、片尾及其他特效的处理和美化,输出符合要求的视频格式。

2.可汗学院模式

可汗学院模式与录屏软件录制模式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增加了手写板、画图工具等配合教学的硬件设备,使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教学环境。

可汗学院模式主要实现过程为:①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制定教案;②安装手写板、麦克风等工具;③通过录屏软件把利用绘图工具和手写板的教学演示进行录屏;④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片头、片尾及其他特效的处理和美化;⑤输出符合要求的视频格式。

3.摄像机拍摄模式

摄像机拍摄模式是通过对教学过程摄像、情景剧式情景摄像、PPT(插入FLASH/3D模型)录屏,按照微课教学设计思想利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视频剪辑生成微课视频。其常用的录制工具包括摄像机、黑板、背景幕布、无线耳麦及其他教学演示工具。

摄像机拍摄模式主要实现过程为:①选择微课内容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形成教案和PPT演示文本;②利用黑板或PPT演示展开教学过程,利用摄像机进行现场或课堂录像,利用录屏软件对教学PPT内容进行录屏;③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片头、片尾及其他特效的处理和美化,输出符合要求的视频格式。

微课素材的准备

1.微课视频拍摄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经常有人物出境、现场环境展现、现场设备操作等内容,这个过程就需要摄像机进行素材的获取。为了获取较好的拍摄效果,降低后期视频处理难度,在实施拍摄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选择的拍摄场地,要与微课内容相符合,如相应的实验室或教室等。同时,拍摄环境须干净、整洁、无其他杂物,须在充足自然光环境下拍摄,避免逆光拍摄。

②微课声音录制须在安静、无杂音的环境下进行。

③出镜者要注意仪容仪表。如着装须干净整洁、得体大方;忌佩戴戒指、手链、手表,或者涂指甲来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讲解前,教师应熟练掌握讲解内容,做到胸有成竹;讲解时,教师须脱稿面对镜头,时刻注意教态,适当与镜头互动。

④在现场设备操作拍摄过程中,操作速度要慢,避免遮挡仪器;拍摄中不宜更换设备,若使用双机位拍摄,两台设备型号及拍摄模式须一致。

⑤在现场拍摄过程中,尽量使用“三脚架”及其他支架拍摄,保持拍摄主体整洁、清晰,避免画面出现抖动、摇晃、模糊、倾斜等。

2.PPT课件制作

一个优美的PPT对后续微课制作、视频剪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降低后续视频制作、视频剪辑的工作量。所以,在制作PPT素材时,要注意如下问题:

①PPT的整体布局要合理,背景与内容要协调;同时,为了获取当前大多数显示屏的显示效果,页面设置为宽屏(16∶9);在整个PPT中尽量用一种字体,最好不要超过三种,配色时,尽量不要超过三种色系。

②在PPT内容排序和描述上,要注意微课内容的逻辑性,要符合微课教学设计思想;同时,要检查PPT的内容,避免错别字和病句的出现。

③在PPT内容展示过程中,尽量将文字图形化、数据图表化;为了体现条理性,PPT要设计标题栏、过渡页、标识、页码等。

④在微课制作中,动画不是PPT的必备要素,但PPT动画是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适当的动画(切换)能够提醒观众并使PPT更优美。PPT的动画设计无需花哨的技巧,一个简单的渐变效果稍加处理就可令文稿整体效果提升一个档次。在PPT动画使用过程中,强调PPT文字时,动画的播放速度不能太快;在制作动画路径时,要注意避免多个动画路径的混淆;在强调动画时,要注意动画设置的合理性。

微课设计 篇8

【关键词】职业学校;对话型微课;微课设计脚本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65-03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以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为例,赛程中的项目四“微课设计与应用比赛”,除了要有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要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出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笔者认为,教学大赛的核心在于微课设计及其教学视频,其呈现方法是通过撰写微课脚本,把教学设计变成主线清晰、目标明确、操作性强的视频拍摄与制作脚本,并包含互动测试、学生反馈记录、教学反思等内容。

一、微课教学对象的针对性

(一)微课设计以“生本”为主导思想

在设计微课之前,参赛教师要明白微课对谁而教,给谁用。微课需要教师对专业(学科)知识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更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我国台湾教育心理学家张春兴在所编的辞典中论述道:“无论从事何种教学活动,在理论上必须包括以下四大项:一是预期学生要学的内容是什么,即是知识技能还是态度观念(教学目标);二是在教学之初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课程的条件(始业行为);三是采用何种方法改变学生行为,使之按预期方向发展(教学方法);四是怎样才能肯定学生行为确因教学活动而改变(教学评鉴)。”职业学校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活动的载体也是如此。它需要回答六个问题:一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哪里(教学目标);二是学生从哪里出发(学生的起点知识、技能、态度);三是教师如何带领学生从起点过渡到终点(教学过程);四是教师应该创设怎样的学习条件(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习(教学方法、技术和媒体的选用);五是教师如何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结果测量诊断与评价);六是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怎样对学生进行补救教学。微课设计注重以生为本,也体现了教师对学习者的尊重。

(二)微课设计以“对话”为主要形式

从微课的形式来看,2016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大赛许多微课是在录播教室里拍摄的课堂实录,用电子白板、手机或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句话,学生配合得也很好,但这是微课吗?微课就是一段短时间的课堂教学实录吗?微课是说课吗?微课是示范课吗?微课对谁而教?如果微课仅是一段课堂教学实录,那么听者就是第三方,是个“场外汉”;如果微课是说课,那么听者是教师同行,目的是考查你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这里的对象都不是学生。

微课作品中“PPT录屏讲解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加上示范操作,再自问自答,最后总结。这种传统职业学校讲授型微课的弊端在于“一言堂”,即缺乏从学生角度出发开展深度对话和交流,从认识的规律上去考虑怎样一步步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因而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对话式微课的优势在于巧妙地将解释的过程以问答的形式表现出来,从一个个问题中发现“契机”,使观者不知不觉中跟随主角,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三)微课设计以“解惑”为实施主线

微课的设计要体现以“解惑”为主线的教学主张。对话型微课设计思路是以“解惑”贯穿其中的。以笔者参加大赛时的微课作品为例,该微课的设计是以两位动漫人物(两位同学扮演)对话的形式展开的,以8×8LED点阵怎么检测为线索进行“层层剥笋”,在思考中做,在做中思考。学生在经历了初识点阵、认知结构、理解结构、掌握原理、模拟仿真、动手测试、总结归纳等过程后,掌握了64LED的结构关系,对实际操作步骤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加上微课中动画仿真、两位同学的检测视频,很好地理解了这一器件的检测方法。最后的检测测试,让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形成正确的检测思路。这种问答法以学生已有认知为基础,一层层揭示问题,展开辨析和释疑,并动手测试验证,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微课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

微课内容选择一般涉及一两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内容虽然少,但自身仍然需要有系统性,仅仅有教学内容的介绍是远远不够的。

(一)微课设计的整体性体现在教学项目的系统性选取

微课针对什么阶段的学生讲授?属于什么课程、哪个项目的内容?有哪些实际应用?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以“单片机点阵的测试”微课为例,开场1分钟时间里,教师可以真人出镜,介绍单片机技术微课堂和单片机的三种显示电路(数码管、点阵和液晶显示),推出点阵在街头广告屏及大屏幕显示中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微课的结尾,教师再次真人出镜,展示4块8×8点阵显示屏的连接,20块点阵屏实物应用,激发了学习者继续学习拓展的兴趣,能迁移联想到下一个任务的学习,这样前后呼应,一气呵成。所以说微课并不是只讲一个知识点,它是一个系列化的设计。

(二)微课设计的整体性体现在核心内容的适切性选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