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稿范文(推荐【通用4篇】

公文 篇1

让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例子:

抗美援朝初期,由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展神速,加上敌人严密的地面、空中封锁,使我志愿军给养供应出现了严重的困难。当时,志愿军司令员同志亲笔给党中央拟写了一份仅有六个字的紧急电报稿:“饥无粮,寒无衣。”同志收到这份电报后,迅即责令同志采取紧急措施,大批军事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朝鲜战场,保证了二次战役的顺利实施。

公元前47年夏,古罗马共和国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恺撒,在率军攻克埃及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兵攻打叙利亚,仅用五天时间就击败了本都王子的军队,占领了面积广大的小亚细亚。恺撒此时兴致勃勃地挥笔给罗马政府写了一份战报:“吾到,吾见,吾胜。”

综上两例,彭总电报之精,让人叫绝;恺撒战报之妙,令人称道。二者可谓惜墨如金,言简意赅,堪称军事文书的楷模,也是我们当今公文写作者借鉴的榜样。

那么,当代公文的写作,如何铲除时弊、力求精短呢?

首先,力求主旨单一,切忌内容混乱

有一份市税务局主送区税务局关于免税的批复是这样写的:“你区灯泡厂生产的汽车灯泡,由于引进技术和上交管理费等原因,造成亏损。同意你局意见,对该项产品19年再继续给予免征工商税一年的照顾。期满后立即恢复征税,不得再报减免照顾。”接着,第二段又写道:“希协助该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扭转亏损。”这个批复显然是一文多旨。本来中心是对区灯泡厂申请免税的批复意见,在第一段已明确表明了市局的态度,此文即应结束。第二段与主旨无关,应该删去。

写作公文要一文一事,主旨单一。如果公文的内容混杂,一文多旨,必然使收文者不得要领,影响公文效力。因此,公文写作者必须在立意、炼题上多下功夫。

其次,力求开门见山,切忌绕山弯水

目前,有些基层单位的公文套话连篇,开头大段不着边际,动辄“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政策的指引下,在省、地、县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领导的亲自指挥下……”好像不这样写就不足以显示政策的威力和领导的重视,简直就象茹太素“万言挨板子”那样滑稽可笑。这样绕山弯水,还叫什么公文?别林斯基说过:“假如第一行落笔太远,那么这篇论文一定是度话连篇,离题万里;假如第一行就接触事件,那么这篇文章就是好文章。”这个道理,对公文写作同样适用。

“开门见山”是使公文写得集中、精炼、明快的基本技法之一。“开门见山法”又叫“倒悬法”,其特点是先论点、后论据,即从公文的开始,就把结果、结论、目的提出来,然后再讲过程、情况、理由。这种技法,不仅公文一开头要用,而且凡有若干层次或段落的公文,在每个层次或段落也要使用。如果只在公文开头用,而每个大的层次或段落却如“十月怀胎”,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才出现结果,这样,公文开头的“开门见山”效果也会大为逊色。

第三,力求干明叶茂,切忌十干一叶

相传北宋诗人王琪,年轻时很自负。一天,他来到竹园赏玩,但见青竹丛丛,枝叶翠翠,不由得望竹生意写出一联:“叶垂千口剑,干耸万条枪。”写后仔细玩味,颇觉得意,便拿给朋友看,得到夸奖后更是自鸣得意,于是将其挂于中堂,并夸下海口:“有能挑剔我一字者,愿以十金相酬。”几天过去了,竟无一人挑剔;王琪见状更是神气万分。谁知到了第八天晚上,苏东坡突然前来串门,看完此联后沉吟不语。王故作谦逊地说:“久仰尊师大名,如雷贯耳。晚生诚望指教一二。”苏轼开门见山地说:“好虽好也,十干一叶。”王琪一听,瞠目结舌,羞愧地摘下了对联。“十干一叶”的故事虽系传说,但苏东坡的批评却发人深省。

今天,在公文写作中,仍然不乏那种空讲道理、空提任务、空表决心、空下结论的文稿。类似有干无叶或干多叶少,使人看来干瘪无味,不着头脑。所以写作公文一定要处理好“干”与“叶”的关系,做到干明,即主旨明确,脉胳清晰:叶茂,即有血有肉,富有生机。这种“叶”,应是充分显示活力的绿叶,要对所占有的材料,无论是整体材料、典型材料、背景材料和对比材料,都下一番精心筛选、裁剪、搭配、装点的功夫。切忌罗列现象,开中药铺。如能这样,即可消除“十干一叶”之弊,达到“干明叶茂”之效。

第四,力求语言简明朴实,切忌种种套话

在一些基层单位的公文中,令人头痛的是套话太多。如象泛滥成灾的“在……下”,层出不穷的“结合”,没完没了的“依据”。言过其实的“亲自”,屡见不鲜的“大力”、“狠抓”、“认真”、“十分”……。某刊物上曾有这样一则关于某电站施工指挥部工程进度简报的《报道》的笑话:“在张指挥长的亲自带领下,整个工地热火朝天,进度加快。工程师、技术员亲自下工地,搅拌工亲自搅拌灰浆,浇注工亲自浇灌坝基,驾驶员亲自运送物资,炊事员亲自炒菜做饭,并将热腾腾的饭菜亲自送到工地……。”此虽是笑料,但在实际中类似的赘语常不乏其例。

莎士比亚曾说:“摹拟算得了什么,猎犬也会追随它的主人,猴子也会效法它的饲养者,马儿也会听从它的骑师。”郑板桥也说过:“学者自当树其帜”。撰写公文,不可能不参考手头占有的各种资料,但不能照抄照搬,只能重新“组装”,寻求文字的最佳组合方式,即自个的东西。公文写作,就是要下一番这样的功夫,而不是老在书报、文件、资料堆里打转转,爬格子,满足于照抄照套,尽搞些“童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第五,贵善遣词造句,切忌叠床架屋

在公文写作中,常见的另一种现象就是叠床架屋。重复累赘。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内涵不明导致的叠床架屋,如“各位同志们”、“涉及到”、“必须要”、“大浩劫”、“继续进一步”等等;二是外延不明而导致的叠床架屋,如“反映了情况和问题”、“学习有关政策的规定”等等;三是语法意义不清导致的叠床架屋,如“最最坚决拥护”、“非常非常热爱”、“对重大问题要尽快查处”等等;四是非语病的叠床架屋,如“通过学习以后他已认识到……”、“仅一年时间内就实现……”、“截止五月底为止已完成……”等等。这些叠床架屋现象,其病因就是在遣词造句上欠精度和力度。

有两句老话说:“关门闭户掩柴扉,一个孤人独自归。”这话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造句巧妙,用意幽默。但前后二句各三个词组仅分别说明了两个意思:“关门”、“一个”。它是专门用来讽刺那些行文叠床架屋、重复累赘的,而这种弊端实乃公文写作之大忌。

第六,力求一字千钧,切忌洋洋洒洒

有些文字秘书总是习惯于写长文,一下笔总是洋洋数千言、数万言,仿佛不长,就说得不透彻,讲得不全面,不能解决问题,就显不出自己的开阔思路和写作才华,因而不被上级部门重视和得到领导的青睐。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冗长繁杂的文章是深恶痛绝的。他曾给伊克叶诺夫写过这样一段话:“你是否可以设法,送一份关于你们机关情况的简短报告……和你们的简单工作计划。请写得短些,采用电报文体,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另加附件。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这句话,应该作为秘书工作者写作公文的座右铭。

公文 篇2

精神依据是指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国家的法律、法规,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以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

事实情况包括直接发生的和间接转引的。公文中所反映的情况主要指直接发生的、发现的、总结概括的事实情况,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遇到的问题、发生的事情(过程、动向)、工作的进程(作法、经验)种种。它在公文里表现为具体事例、现象概括、数字统计等形式。这种直接发生的事实情况,是第一手材料。此外,公文的事实情况里也包括间接转引来的事例、概述、数字、经验、成果等。

无论哪一类材料,都要求做到真实、准确、可靠。“情况确实”,是写好公文的基本要求。这在新旧两个《办法》中是一致的。为了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我们在材料准备上一般要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占有、筛选、核实、加工。

一、详尽占有材料

写好公文必须详尽地占有材料。材料是形成观点的基础,事实、数字,这都是公文表达出来的“干货”,当然十分重要。“譬如大匠操斤,无土木材料,纵有成风尽垩手段,何处设施?”(清·刘大:《论文偶记》)写公文如巧匠有具有禾无材无料也做不成东西。以上是从形成与表达两方面说的。

所谓详尽地占有材料,一是要“尽”,就是尽可能广泛地占有材料,“贪多务得”、“竭泽而渔”、“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二是要“详”,就是详细具体。一件事情的起因、过程、结果、多种因素的干扰、正反影响效果;一件工作的动因、背景;一个问题的正反观点、来龙去脉,都要尽可能详细具体地占有,写出来的才有说服力。

占有材料,就公文写作而言,有三条途径:

1.平时积累,就是积学储材。平素注意学习、观察积累,用时才能厚积薄发。古人所谓“积学”,指的就是这个道理。“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清·袁守定:《占毕丛谈》;“占”,看;“毕”,简册),说的是一个道理。平时学习、观察积累丰富,知识面广,写作时其构思就容易触类旁通、思路开阔,择优而用,妙绪泉涌。

2.受领任务后,查阅文件,搜集资料。这样得来的材料,就是间接材料。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与撰写任务、与公文主旨的相关性,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方向、范围。操作方法是首先学习相关的中央文件,进一步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查阅上级领导机关所颁布的相关政策、规定,最后翻阅手册、年鉴等工具书及报刊、杂志上相关的情况报道和国内外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中,始终应注意查阅、收集围绕本单位工作的各项统计数字以及信息、简报、总结、报告、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做到:上下通达,全局了然于胸,命笔瞻前顾后。

3.构思之前,实地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般情况,也要调查了解,不仅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而且可以发现新问题、新经验、新动向;重点情况,尤其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实践证明,组织召开座谈会、调查会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方法。如果发现实际调查的情况与撰写者已经掌握的情况有出入,可以修正;出入较大,要尊重实际。即使发现实际情况与领导意图相抵触,也要尊重客观实际,采用恰当的方法,妥善协调。这是唯物主义者应有的态度,也是党性的表现。

二、严格筛选材料

调查、搜集、积累而来的材料,不是堆砌在写字台上,而是要不断地分类整理,分析研究,爬梳剔抉,进行筛选。筛选材料,贵在一个“严”字,重在一个“新”字。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标准:

1.材料的相关性

这是以写作要表现的主旨,即写作意图和逐步形成的观点为依据来区别对待不同材料的。与公文主旨有关联的材料,取;无关的材料,舍。在已经选取的材料中进一步筛选: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十分有力、紧密相关的材料,要详,要具体、充分;与表现主旨、说明观点虽有关系、必不可少,但是关系又比较一般的材料,要略,要概括。有的论者提出“实则详,虚则略;新则详,旧则略;特点详,一般略”;或主张“重则详,轻则略;近则详,远则略;点则详,面测略”。这些来自实践经验的认识,是颇有见地的。材料的取舍、详略,对于公文构思十分重要。不经过这一步,就很难搭起架子。

2.材料的典型性

这是要求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来表现主旨,说明观点。典型一词,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含义,在公文写作中就是指代表性强。一份材料,它在自身所属的某一类事物中,最能体现该类事物的总体本质特征,并且预示着该类事物总体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份材料就是典型性强、最有代表性的材料。只有筛选出典型性的材料,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材料,才能使公文的观点鲜明,主旨突出,增强内在的说服力。所以,筛选典型性强的材料对于构思公文十分重要,它可以使公文的文稿在下笔之初就标定出质量的较高起点。所谓“七分材料三分写”,指的就是材料的质量对于整篇公文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3.材料的新颖性

这是要求筛选材料时应先注重选用那些在现实发展中出现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也可以是亟待重视的新典型、新经验或者需要摄取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新见解,总之是一切新事物,特别是那种代表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对于已知的材料,采用新视点来“烛照”,也可能会发现它具有现实启发意义,这也是新颖的;“熟知未必真知”(列宁),从新的角度对常见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也可能会有新的发现。这同样是新颖的。应当注意到一个时期领导和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敏感点”,也往往是行政领导研究工作的“兴奋点”、“新鲜点”,作为负责公文起草的秘书人员、公务员都要重视选用这些新颖的材料。惟新颖,才引人。构思之初,就要考虑到这种≮≯“收视率”。

三、认真核实材料

对于材料的核实工作,贯穿于材料准备过程中的占有、筛选、加工等各个环节。这里集中研究一下是必要的。

一切虚构的、生编乱造的、未经核实的材料,包括情况、数字、引文等都不能用于公文。新《办法》特别提出,材料中的人名、地名、数字、引文等一定要准确。一旦发现疑点就要更正或删除,这是件严肃的工作。否则一字之差,后果不堪设想。惟其如此,才能保证做到材料可靠,情况确实。

联系近年来一些公文中出现的差错,更会使我们认识到核实材料的重要意义,体会到核实工作要由始至终,要全方位,无论反复几遍但都须态度认真,抱着强烈的责任心,这一要求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我们还要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分析方法。例如,一件事情的发生,有其起因、背景、过程与影响,有多种因素与内在联系,这都要核实;一件工作的动因、作法、进程与效果,有其主观与客观因素,有其远因和近因,这在核实中也必须予以注意。再如,一个统计数字,不能仅仅停留在它的计算是否准确、精确度是否一致、是否能在公文中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而且还要核实一下真假与误差:它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合乎中国的当代的现实,用在某一地区、某一专业或行业是否适合,等等;它的统计口径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涵盖该种类对象特征,是否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否有所遗漏或隐瞒,等等;它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经常采用的“算术平均加权系数”的界定,是否准确合理,在反映差别上是否科学恰当,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能够反映现实中的差异和问题,等等。无差异即无信息,信息量当然与信息价值成正比。一个材料无信息、无价值,用它干什么!而且,在数字的运用上,能否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则是比较复杂的核实工作了,那需要在审核文稿阶段进一步核实。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当前有些上行公文以及工作总结调查报告中,不仅情况不确实,而且数字也不准确,站在这样不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很难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四、合理加工材料

选定材料经过核实之后,还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然后再用到文稿里去。实际操作中可以对材料进行三个方面的加工:

1.适体剪裁加工

通读材料,删削冗赘,化长为短,变详为略,将交待过多、议论过多的无关的描述、罗嗦的废话去掉。套话、空话,一律删除。

变换体裁角度,将描写、抒情及无必要的议论改写为叙述或说明,在表达方式上变“曲笔”为“直笔”,直述不曲才适合公文体式。

2.合并提高加工

同一问题,散见于若干材料中,可以摘取概括,变为概述,或者保留一个“点”的材料,把其他相似材料综合成“面”,点面结合。

同类数字,可以相加,抽取合并后变成一个综合数字。

变换角度“提高”原材料可用性。例如,某一活动,在工厂写的材料中是工人资金短缺,向银行贷款后“借鸡下蛋”,搞活全厂;而在银行的材料中是贷款给工厂,“放活水养肥鱼”,提高了使用率,盘活了存款。将这两个材料放在一起,针对同一活动,从行政机关角度去分析,则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效果。

公文稿 篇3

本合约双方当事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及兼职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乙方)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兹因甲方业务需要,委托乙方翻译书稿资料(以中文为主),经双方协商达成以下条款:

一、合约有效期间为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_日起至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__日止。

二、规格:乙方交付甲方Word文件翻译稿,格式、标题、字体,除甲方有特殊规格之要求外,每页(A4横式)不得少于三十行。

三、价格:乙方须按议定单价(详见所附议价单)计价,不得任意调整价格。

四、文件:乙方须按照甲方交稿时所约定的时间内完成翻译文稿,并经甲方核对。如有错误,应由乙方负责实时改正。乙方如有延误交件,甲方得以书面定期促请乙方改善、如乙方逾期仍未改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约。

五、收件时由乙方出示签认验收单,载明交件时间、张数、规格、金额(单价、总额),乙方完成翻译经核校无误后,由甲方核对验收签字并安排支付50%余款。

六、寄件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七、资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若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的人员,超过三天每天扣50元,超过五天每天扣100元,超过十天我们将不给剩余的工资。(这点规定望翻译人员特别注意!)

九、罚责:甲方应按照议定价格付款,若有超逾应付款项,经乙方发现时,甲方除应予更正外,且愿处以该笔溢请款项之壹百倍罚款。

十、保密责任:乙方对甲方所委托之翻译文稿内容,应负保密之法律责任,非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私自利用或对外发表或揭露。

十一、本合约所涉及文稿的知识产权或相关权利归甲方所有,乙方完成翻译经甲方验收后,应将相关文稿一并返还甲方,不得私自留存。

十二、违约:除另行约定外,任一方若有违反本合约任一条款,另一方有权解除本合约,并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相关损失及费用(含律师费)。

十三、在未发稿之前,我们将附带简单的合约书,一式两份,乙方在其中一份合约书上签字后与甲方联系以确认其身份、地址及签约合同后应预付给乙方50%的工资即7500元。(注明:需将先完成翻译的一万字的Word文档上交甲方后可预领百分之五十的工资即7500元。)

十四、在乙方录入第一份手稿工作完毕后,应将其中一份合约书尽快邮回给甲方(可使用普通挂号信)以取得身份证明、管理档案,保障任务和工资发放的作用。

十五、译后署名权:乙方完成书稿翻译后,甲方会在出版时加入乙方署名,即所谓的译后署名权。(经署名将在甲方发行出版物时加入书中!)

十六、乙方必须申请加入甲方会员,并支付200元押金,此押金将在乙方接到手稿后返还乙方。

十七、近期甲主录入资料多为商务文稿和贵重手稿。安全起见,甲方将对乙方暂时性收取500元人民币作为版权保密金。等乙方工作完毕时,甲方将退还乙方该保密金。

十八、乙方要对甲方所委托翻译文稿内容担负保密的法律责任,非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私自利用或对外发表或泄露,否则500元保密金将不退还。

十九、 关于本合约产生争议,双方同意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第一审管辖法院。

二十、本合约壹式贰份,双方各执壹份,合约如有未尽事宜,应由双方再行约定。

甲方(公章):_________乙方(公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文 篇4

公文写作的要求很高,尤其是要求起草者具有工作实践的基础,懂得工作中许多微妙的关节,而在具体起草中要求较好的文字语言工夫。公文语言总的要求是庄重、平实、概括。公文语言功夫的核心是选词。选词一:要根据所反映的客观实际需要,二:要符合明晰、确切、简练的标准,三: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避免上下文重复而选择不同的词语,注意文中所涉及对象和阅读对象。多用书面语和文书用语,少用形象和描绘性词语和口语,不用方言土语,十分规范。

需要特别提出公文结构用语。一是开头用语,用来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伴随情况等。如:为(了)、关于、由于、对于、根据、按(遵、依)照、据、查、奉、兹等。二是结尾用语。如:为要(荷、盼)、是荷、特此通知(报告、函告)等。三是过渡用语。如为(对、因、据)此、鉴于、总之、综上所述等。四是经办用语。如:经、已经、业经、现经、兹经、办理、责成、试行、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切实执行等。五是称谓用语。有第一人称:我、本;第二人称:你、贵;第三人称:该。等等。

国家行政公文有12类13种,即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公文主文结构,是指除了公文格式(外部组织形式即文头、主文和文尾及其各项设置)之外的公文核心部分。

这一部分的写作,是公文写作的难点。

一、标题

1.规范式:三部分,即: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用于重要、庄重的公务

2.灵活式

A二部分:一是发文机关+文种

(以上标题下可加时间)

二是事由+文种

三是“转发+始发机关及原通知标题”

B一部分:只有文种

――常是不大重要的公务,带周知性

带发文机关的标题下面如写发文时间,则须用括号,公务须是重大的、庄重的。文后不写落款及时间。

二、正文

1.主送机关(面向机关全体人员或者社会群体的,公务是周知的、重大的,常常不写;注意工作实际中组织关系)

2.正文

A.原由:一是依据:

情况:叙述时间、单位、地点、人物和事件等;常用“目前…”类时间状语;简介人物及事迹

文件:常用“根据…”;往往是一句话

意义:议论:常用“是…”

作用:常用“将使…”

二是目的:常用“为…”

原由部分可省略,或只省略依据、目的之一。

B事项:(内容多而重要的分条列项即列出层义,或用小标题或用句子表达)

1.并列式。常见。一般写的是公务的横向的、静态的情况。各部分相互之间无紧密联系,独立性强,但共同为

说明主旨服务。能够省略某一部分。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概括面广,条理性强。

并列式内容之间的序码可用数字式,也可用分段式;段中并列的内容可用数字、分号(;),也可用句子并列式。

要求重轻有序:重要的放在前边,依次类推。

2.递进式。一般写的是公务的纵向的动态的过程或者事理。各部分层层递进,每一部分也不可缺少,前后顺序

也不能颠倒。这种方法的好处是逻辑严密,能说明问题。

在一篇公文中,两种方法可以互相交叉,即以一种方法为主,在某一部分即某一层次中用另一种方法。

注意:自此以下常运用序码。顺序是一、(一)、1、(1)共四层。

不重要内容分项可用分段甚至加分号(;)的形式。

C结尾:(可以不要)常见有:

一是各文种专用语如:“请予批准”、“特此通知”等。

二是希望、号召类。

从12类13种行政公文中选择出3种社会生活中常用的模式化如下。

请示模式

请示是向直接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必须事前行文,一事一文。上级应在一定的时限内批复。

【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公文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学校关于创办<校园文学>报的请示》。可以省去发文机关。

【主送机关】接受请求的直接上级机关,在标题下面一行顶格写起。

只写一个,如需同时送其它机关,应用抄报(在文末左下角写明)形式。

【正文】1.请求缘由。一写情况依据(往往用“目前”开头),二写目的说明(用“为。”开头)。

2.请求事项。分层分项写清具体要求,并说透理由,提出充足的事实和理论根据。同时,依据实际情况,提

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作为上级机关进行判断和指示的参考。

3.结尾。只是一句祈使性的话:“当否,请批复”或“以上如无不当,请批准”。

【附件】可有可无。是随同请求的有关材料、图表或其它文件。在正文之后(隔一行)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

【印章、发文时间】

报告模式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报告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和答复询问的公文。一般事后、事中行文。不要求上级批复,行文较长。报告和总结、调查报告的写法大同小异。常见单位部门的总结同时用于会议,成为报告。

【标题】一般是:“事由+报告”。

【主送机关】与请示相同。

【正文】种类繁多,正文内容有差异。为学习方便,把报告大致分为二种:

一是综合性报告正文,或称总结性报告。政府及机关单位都要在大会上作此种工作报告

1.情况简述:工作时间、地点、背景、条件或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这种开头称为概述式。此外还有结论式(议论判断)、说明式(用“为了…”)等。百字上下。公务员之家

2.成绩做法:这是主体。可以简要叙述一下工作过程。成绩常常通过数字、比较、事实来表现。安排形式有条陈式、小标题式、阶段式和贯通式。

3.经验教训:要有观点、看法和规律,又要有具体的典型事例以及理论分析。常常占五分之一篇幅。

4.今后计划。往往写成今后的工作计划。常常占三分之一篇幅。各级各类行政机关每年都要作这种总结式的报告。

二是专题性报告正文。着重汇报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特点是专项、特殊,一事一报。

1.概述情况。讲清工作开展情况,或问题发生的原委,事项的起因和经过。

2.说明理由、做法和反映。或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或说明工作做法,或写出群众反映。

3.提出意见。写基本看法,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

报告要用事实说话,以叙述为主,叙议结合。

【结尾】一般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等习惯用语,有的不写。如有附件,

与请求相同写法。

最后写发文机关或个人,盖章,写发文时间。

通知模式

通知是批转下级公文、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机关公文、规章、传达事项和任免干部所用的公文。它是最常

用的行政公文。根据其作用分为五种:性通知、批转性通知、事项性通知、会议通知和任免通知。

【标题】灵活,甚至只有“通知”这一部分(内容不大重要又是周知的)。但批转性通知的标题按照《办法》“准确简要”的规定,省略文种,即:“批转(或转发)+(始发机关)原文标题”。

【主送机关】直接上级。

【正文】

性通知和批转性通知的正文:“主体(或转发的文件)+批语”。如:“现将《***办法》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事项性通知:原由+事项+结语(特此通知)

会议通知:名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报道时间和地点、需带材料等

任免通知:格式固定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