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朗读的重要性优秀9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一场普通的朗读比赛,在我看来是难忘的呢?你肯定不知道,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刚走进作文课教室,就看见黑板上写着四个大字——朗读比赛。虽然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看到这四个字,我还是十分紧张。我四下张望,有的同学像我一样很紧张,有的则很自信。
过了一会儿,朗读比赛开始了,郭老师让我们抽签决定谁先读,当我看到抽到的是三号时,我心里就像有一颗大石头一样。但就在这时,一个令人愉快的消息传入了我的耳朵:“当前一位同学朗读时,后一位同学就要给他打分。”嘿,还可以感受一下当评委的感觉,不错嘛!
第一位同学朗读的声音非常大,但有些不通顺。第二位同学读得也可以,因此我给他打了九分。忽然只听见郭老师大声叫道:“下面有请三号选手上台”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沉了下来。我忐忑不安地走上讲台,我读得是《岳阳楼记》,因为紧张,有些磕磕绊绊:“庆历四年春,……”但读着读着,我感觉胆子越来越大,便开始读得声情并茂了。很快,文章读完了,我抬头一看,有的同学正在呆呆地看着我,有的。托着腮,不知在想着什么,还有的正在热烈地鼓掌。
剩下的选手有的读得很流利,也有的很磕绊。
你以为比赛就这么结束了吗?错,因为有分数一样的选手,所以还要加赛几轮。
加赛的同学们读得都很好,但最终还是评出了几个优秀的比分,结束了比赛。
最终,我得了第四名,真让人高兴!这就是让我难忘的朗读比赛,它还让我明白了“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的道理,真希望明年还有这样的比赛啊!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国学圣贤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以上是我对国学经典一点感悟,希望对国学爱好者学习国学经典和国学圣贤文化有一定的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国学经典能成为世人的千古国学,让我们的民族精神永传下去。
作为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本周三,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独特的阅读比赛,我也参加了。
比赛前一天晚上,我做了作业,认真准备明天的演讲。我先把演讲的内容全部背下来,然后站在镜子前,一遍又一遍的调整自己的阅读态度和语言的速度节奏,让爸爸给我指导,我以为可以睡觉了。
今天是星期三。我和张璐一下课就聚一聚。她也将参加比赛。我们可以给对方一些建议,这将有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张璐经常在课堂上举手。她很喜欢朗读,老师经常夸她朗读好。但我是一个“沉默如金”的人。她也这么说我,我一直不服气。现在机会来了,我要和她竞争!
下午第三节课,王先生走进教室,大声说:“这节课是读书竞赛。请到教室右侧排队!”
我心平气和地去排队,那里的人挤在一起,一直往后退。我被他们推到了前面。我想成为第一个。我没什么好害怕的`。我迟早会上去的。我要拿出勇气,挑战自己!想到这,我站起来,勇敢地排在第一。
王老师说:“请上来第一个学生演讲!”我看了看四周,见没人上去,就自告奋勇上去了。其实我心里有点忐忑。王老师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鼓励道:“金纪灵很有勇气。她是第一个发表演讲的人。让我们为她鼓掌,好吗?”下面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突然变得更加自信,没有了恐惧。
我走到讲台上,向它敬礼,大声说:“大家好!我给你背的题目是《朱自清散文精选》中的两段……”这时候我的心就像一只小兔子在“扑通扑通”跳,但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眼神,很快就自然了。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了这两段精彩的话,感觉很好。
虽然不知道最后的结果,但是我已经尽力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打败了自己!
随着时代的步伐,我们迈进20xx年,建国六十周年终于来临。今天,为了庆祝祖国的六十岁生日,学校举行了诗文朗诵比赛,我们这群“龙的传人”早已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就连班中几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传人也早早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开始了准备。
来到风雨操场,人山人海,虽天公不作美,外面还秋雨绵绵,但依然浇不灭我们这群“炎黄子孙”的无限热情。但当我一进场,欢悦的心情立马被紧张代替了,看着各路“武林高手”齐聚一堂,跟华山论剑可有得比了,看来为了庆祝祖国六十大寿,大家可下足了功夫啊!一位同学发现了我的异样,问:“是不是紧张了?”,我想了想,可不能涨敌 www.huzhidao.com 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啊!我便拍了拍胸膛说:“紧张什么,我们都是老江湖了,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而心里想的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孙大圣啊,保佑我们吧!我一边画着十字,一边想着。
终于到我们了,我抛开杂念,全身心投入到了“战斗”之中去,我和另外六名领读的同学站到了舞台前开始朗诵。我们表演得天衣无缝,每一段的间隔和朗诵的声音都十分完美。当我沾沾自喜时,突然,身边的小鸿竟不小心说错了词,大家顿时紧张起来,他也开始乱了手脚,小鸿马上随机应变,终于,化险为夷,但我们还是功亏一篑。算了,失败是成功之母,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安慰周围的。同学。是啊!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后,换来的却是失败,这种痛苦又有多少人能忍受呢?
时间是治疗痛苦最好的良药,只有学会忘记,才能真正成长起来,失败往往不过是一道可以跨越的墙,但如果在失败中无法自拔的话,那失败便是一道永远跨不过的墙。
场外,雨渐渐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乌云慢慢散开了,夕阳照亮了一切,我的心豁然开朗。
作为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传统文学作家,麦家曾凭借谍战小说《暗算》摘得中国传统文学最高奖项“茅盾文学奖”,由他的每一部小说都被改编成影视剧,曾一度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的狂潮。
虽然麦家凭借作品在业界和读者群中获得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在生活中,他行事低调内敛,极少在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个人生活。此次,在《朗读者》节目中,麦家是第一次公开分享自己与儿子的父子故事。
“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你已在我万里之外,我则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们太小了,但我们不甘于小,我们要超过地球,所以你出发了。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致信儿子》是一封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信件,字里行间,不但有麦家对儿子的叮咛嘱咐、有对生活感悟的分享、对人生的探讨、也有不吝表达的切切爱子之心。
茅奖作者也曾头疼儿子的青春期
周六播出的《朗读者》以“选择”作为主题。而麦家关于“选择”的故事,关于自己当时正处在叛逆青春期的儿子。“很多人的青春期都有叛逆难弄的一面。面对这种有问题的青春,父母应该怎么办?是选择放弃还是坚持?忍耐还是放任?”以父亲的身份,麦家分享了自己与儿子的点滴。
采访中,麦家说:“我的儿子青春期可以说是特别的作、特别的叛逆。”麦家直言,青春期来了就是“鬼敲门”,高中开始,儿子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三年全部待在家里,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上网、聊天、恶作剧。对于儿子,麦家无数次想放弃,因为忍无可忍,但是最后又无可奈何。
“我们始终不放弃,每天把老师请到家里来,但很多老师上了几天后就劝我,麦家,还是算了。”儿子气走了家庭教师,麦家却仍然不放弃寻求让孩子可以继续接受教育的途径,甚至一度自己掏钱开了一家培训机构,只是为了让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然而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但麦家一直未停止对儿子的陪伴,他说:“年轻人,或者说青春期就是一个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坚韧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的这样一个阶段。”
终于,麦家的儿子到了本该高考的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看到曾经的小伙伴们都开始努力读书,纷纷准备出国读大学,孩子突然意识到和朋友们的差距。“他本身英语基础很好,人也聪明,努力了半年,靠着他的童子功过了英语关,通过了6所美国那边大学的申请。”当有一天儿子告诉麦家,自己被一所大学录取了,麦家一度完全不信,经过确认才喜出望外,“他申报了八所学校,陆陆续续过了六所,包括他现在正在读的费城艺术大学,还给12000元(美金)的奖学金。”麦家提及儿子,似乎在庆幸自己当初选择陪伴儿子,“现在他的情况也比我期待得要好,学业不错,也交到了朋友。其实儿子虽然话不多,但是为人大方,受人欢迎。当初我的选择,就是用我的力量来保护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
在本周星期三,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读比赛,我也参加了。
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做好了作业,精心地准备着明天的演讲。我先将要演讲的内容全部背下来,然后站在镜子前面,一遍又一遍地调整自已朗读的神态和语言的快慢节奏,还请爸爸给我指导,自以为可以了才去睡觉。
星期三了,我和张露只要一下课就会凑在一块儿,她也要参加比赛,我们可以给对方提点儿建议,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自已的水平。张露在课堂上经常举手,她很喜欢朗读,老师也常常表扬她朗读好,我却是个“沉默似金”的人,她也这么说我,我一直不服气,现在机会来了,我要与她一决雌雄!
到了下午第三节课,王老师走进教室,大声说:“这节课是朗读比赛,请参加比赛的同学到教室的右边来排队!
”我很镇定地去排队,那里的人挤成一团,一个劲儿地向后退,我被他们推到了前面。我本来就想排到第一个来的,有什么好怕的,反正迟早要上去的,要拿出自已的勇气来,挑战自我!
想到这儿,我挺起胸膛,勇敢地排在了第一位。
王老师说:“第一个上场演讲的同学请上来!
”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人上去,就自告奋勇地走了上去,其实我的。心里也有一些忐忑不安。王老师似乎知道了我在想什么,鼓励道:“金玲吉同学很有勇气,第一个上来演讲,我们给她鼓鼓掌,好吗?”下面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顿时信心倍增,毫无胆怯之心。
我走到讲台前,敬了一下礼,大声说:“大家好!
我给大家背诵的题目是《朱自清散文精选》中其中二段… …”此时,我的心里就像有一只小兔子“扑通扑通”地跳着,但我看到同学们鼓励的目光,很快就自然了,一字一句,顺顺利利地背完了这精彩的两段文章,感觉良好。
我虽然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但我已经尽力了,我感到高兴,因为我战胜了自我!
不止一次在梦里见过未来的我们,当初林荫道下的身影都在岁月的激荡中浓缩成了沉淀,像一场无声的黑白电影,虽然短得只有三年。
时光都在那一刻,脸上还充满着稚气的我们蹦跳地进入了校园,我们在教室里大声地晨读,我们在操场上发疯般地奔跑,我们为了老师读错了一个字而笑得不可开支,我们因为有体育课一天都那么兴奋,那时的我们,童真、率直,每天都充满着梦想和希望,每天都是那么快乐。
然而时光的年轮在转动,当初的我们还是那样吗?还是那样,但我们多了责任和担当,我们会竞争,会每天熬到深夜学习,我们各自在理想的征途上奋斗,我们会相互合作,会在午后一起探讨题目,会因为某一问题的答案而争执个半天,我们的思维在发展,脚步在加快,思想在变得成熟,我们会充满斗志地诵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会体会李清照婉转的词风“昨夜雨疏风骤”,我们会思索范仲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忧伤情怀,我们也会品味毛泽东“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兴奋之情,太多的过往,太多的记忆,太多的舍不得,那些陪我们一起成长的文人们给予我们太多,也是在这些给予中,我们成长了太多,也充实了太多。
现在的我们忙于学习的奔波,再也无当初的冲动,思考数学问题,背诵语文文章,似乎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主旋律,我们会在夜晚的某一时刻对着虚空的某一处微笑,幻想着成长中的我们未来的某一天相遇,我们会在繁重的学业后互相倾诉,我们会在跑步时大声背诵《岳阳楼记》。在赶考的路上,我们也在嬉笑着唱着班歌,我们会把《陋室铭》改编,我们会给每位老师取绰号,我们也会对老师倾诉衷肠,那些如同阴霾天气后放晴的点滴瞬间,我实在不知道未来的我们会多么想念这些青葱岁月,会多么怀念班级琐事和那些熟悉的灿烂笑靥。
风起之处云涌,水盈之处泉生。人生万事,都是在积累中才会变得愈加珍贵,而我们也是在成长中才会渐渐发现,成长的过程中往往都伴随着失去和得到,也是在这些弥足珍贵中才体会得到,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我也曾幻想着,我们正如班歌中那句歌词所说的,在某一角落,瞥见了那熟悉的校服;我也曾梦想着,多年以后,在某一所大学相遇。每每想到这些我都会嘴角上扬,那毕竟是我们的记忆,不是吗?
愿成长中的我们更好,愿未来的我们在“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中更好!
太多宝贵的,需要跋涉才可以获得。
太多璀璨的,隔着夜空越光芒四射。
我鼓足了劲,晃动着脑袋,我的心“扑突、扑突”直跳,激动得好像要跳出胸膛。
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诵起来,心想:“我一定会超过妈妈。”我的心“扑突、扑突”直跳,激动得好像要跳出胸膛。
很快,我和妈妈都朗诵完了,爸爸开始点评:“雅文,朗诵要讲究高低起伏,停顿转折,要根据文章的内容调整语调,像唱歌一样有韵味。你的声音洪亮,普通话标准,吐词清楚,总的来说还可以。但是,求胜心切,心情过于激动,断句不很好,轻重急缓的'节奏把握得不太好。你妈妈发音不准,朗诵得不连贯,气势不够。”爸爸虽然作了点评,但是没有给出个高低,这可不是我想得到的结果。我说:“那好,我们再比一次,决一胜负!”
我早就知道爸爸的朗诵水平高,在一次朗诵比赛中他还得了个第一名,我决心请他助我一臂之力。我请爸爸为我示范朗读。爸爸先给我讲解了这首词的意境,然后开始示范朗诵。他的朗诵抑扬顿挫,流畅优美,我仿佛看到了美丽的雪国风光。我模仿爸爸的样子开始练习。在爸爸指点下我练了几遍,终于找到了感觉,我再次向妈妈发起了挑战。
我尽量控制住激动的心情,屏心静气,鼓足劲放声朗诵。只见爸爸半闭着双眼,头微微晃动,露出满意的笑容。读完此文,我感觉非常满意,心中充满了信心。接着妈妈开始了,她用她水坪的家乡地方口音朗诵,我调皮地说:“妈妈,你说的是“竹普”――竹溪普通话呀!”惹得我们一家三口哈哈大笑。
这一轮下来,毫无疑问,爸爸把冠军给了我,我心里乐开了花,我们一家都乐开了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我听着自己朗读的散文诗,对这次录音作业感到十分满意,便发给了老师。
老师发来评价:读得准确、流利,就是语速有点快了,失去了舒缓优美之感。
我明白,我读得虽然不完美,但我努力了,就很开心。回忆这次录音的经历,我感慨颇多。
开始录第一首时,我以为寻音这件事情十分简单,随便录一下就可以了。等到我开始录的时候,才发现想将朗读录好,的确是个不容易的事情。录的时候要么读音出错,要么突然卡顿了,要么读节奏断句没读好,听起来怪怪的',然后又要重头再来。
我录了五遍都没有成功,便想要放弃了。但是妈妈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多试几次,就成功了!”
于是,我重拾信心,认真读了三遍,把字音读准,重音读准,语调尽量高一点。再录,播放,居然一个字也没错,也没有卡顿。耶!完美!
我暗自窃喜,望了望妈妈,妈妈也为我投来信任的目光。
录冰心的《荷叶母亲》时,我吸取教训,做好准备工作。先疏通课文,凡是生字词都注上了拼音,重音打上小黑点,该停顿的地方画上换气符号。我大声朗读了三遍,才开始配音朗读。只录了两遍,就成功了!我默默地听着我录的这两篇散文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原来专注地把一件小事做好,会给人带来快乐——这应该就是成就感吧!
这次录音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有一颗敢于努力的心,即使失败,也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