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最新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虽然“关爱留守儿童”这个活动只有仅仅一天的时间,可是令我获益匪浅,从中感受了很多,领悟了很多。我们知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邓小平说过:“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儿童就理所应当的成为我们的关切对象,在儿童当中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我们应该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他们从中便缺少父母的疼爱,我们这个社会更应该帮助和关心他们。
我们这个活动的上午安排是先进入自然村进。行城乡清洁工作。刚刚下车,一股农村,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尽情的呼吸着新鲜空气。依照之前的分组,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很快便手执工具做起了清洁工作。烈日炎炎,我们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了。农村中乱扔垃圾的现象较为严重,这无形中给我们的清洁工作增加了工作难度。我们组有人把垃圾扫成一堆,有人倒垃圾,有的地方还需要用铲子去铲,大家都很卖力。农村的阿姨叔叔还自动的借工具给我们,还和我们道谢,我们心里甜滋滋的。在我们的齐心协力之下,我们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干净了很多。
结束了清洁乡村的工作之后,我们便开展采访村干部的工作。按照之前订的是采访三个人,每个小组负责采访一个村干部。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村干部都始终很认真的回答我们的问题。采访进行的很顺利。采访结束之后,我想我们的农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洁净,越来越美。
忙活了一个上午,上午的工作终于圆满的结束了。匆匆忙忙的吃过午饭后,我们便投入到下午的工作当中来。
下午的工作主要是我们志愿者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玩游戏,然后结束以后发放一些我们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和糖果之类的给他们。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到了活动的目的地何家小学。在留守儿童都到齐了之后,团长便组织我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其中有一个游戏叫“网鱼”,游戏规则是“鱼”在被“网”捕到了以后便会自动归到“网”这边,大家一起手牵着手,直到成功捕到了所有“鱼”。我们和这些孩子玩的非常开心,传来我们一阵阵的欢笑声,孩子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游戏结束以后,我们便将带来的学习用品和糖果发给他们。在他们一一介绍完自己的姓名,年龄,班级以后,我们这些哥哥姐姐送上学习用品和糖果并叮嘱他们要好好学习,。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向我们说:“谢谢哥哥和谢谢姐姐”,“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都很享受帮助别人所获得的快乐。之后我们还一起合影留念,照相机记录下了我们今天灿烂的笑脸,留下了我们一份珍贵的回忆。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今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我们都依依不舍和他们告别,然后终究在催促声中上了车。我们内心都很不舍这些孩子。
今天的活动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些留守儿童自小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因而比童年人更懂得珍惜,更懂得感恩,也比同年人多一些成熟与稳重。从他们的眼里我看到了坚强,读懂了他们内心其实还是无比的想念父母。但是我们这个社会没有忘记他们,我们每个人都很关心他们,一样他们可以开心快乐的健康成长。
我镇地处偏远山区、库区,人均土地不到半亩,为了生存家长不得已进入城市谋生。由此,一个特殊的群体产生,这个群体就是留守儿童,他们也是最弱势的群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群体。大量“留守儿童”的产生不仅给农村教育、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问题,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在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许多“留守儿童”出现逃学、厌学、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情感淡漠、脆弱、无助感、被遣弃感、无价值感、性格孤僻、任性、内向、攻击性行为、退缩性行为、小偷小摸、自杀行为等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和溺水、触电、烫伤、烧伤等生命安全事故。正因为留守儿童缺失亲情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关怀与爱,他们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竭尽全力帮助这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现将本班的一个留守儿童进行分析。
一、个案现状
学生赵某,男,8岁,父母为了生计在他3岁就都出去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平时都有年迈的奶奶照看,溺爱,学习无人监督,日常生活无人更好的管理。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缺少亲情的关怀,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乱丢垃圾。
3、贪玩,有时逃课,甚至还带着班上的其他孩子去逃课。
4、调皮、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不服从老师管教。
二、问题分析
由于从幼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三、改进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
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赵某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
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赵某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
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全国目前有太多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让所有的关注、爱心为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托起一片蓝天,并让这片蓝天永远湛蓝。让我们的爱伴随他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随着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被留守,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缺失、缺少关爱、缺乏安全感、易受侵害等。据统计,丰溪镇有近200余名留守儿童,他们与父母聚少离多,饱受孤独寂寞。
毅然弃业铸就暖心巢
每当听到教师朋友谈及留守娃们的现状,小陆的心就被揪紧,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想法在他的心里慢慢生根发芽。2017年,他毅然放弃酿酒事业,决定建立一所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刚开始,没有政策和资金支持,陆志贵不得不自筹资本开始自己的“新事业”。他先后投入了20万元,在丰溪集镇建立了600余平米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这所新托管中心可容纳100余名学生,内设有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厨房餐厅、学生宿舍,并聘请了3名专业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教学辅导,以及专职生活阿姨照料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让留守儿童在托管中心享受家庭般的温暖。
真情真爱浸润娃心田
儿童托管中心建好了,应该怎么管理、怎么运行,才能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快乐和温暖,这又一次牵动着小陆的心。于是他上网查看资料、就地观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方法。小陆针对每个托管儿童建立了个人档案和成长记录袋,摸清了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并对儿童档案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更新;同时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成绩、日常活动、行为表现、心理状况记入成长记录袋,以便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小陆还让中心专职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学习的同时,关注孩子们生理、心理的教育和引导,做到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全面掌握学生情况,真正当好留守儿童的成长领路人,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并通过科学合理分配课外时间,积极组织开展课外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排解烦恼,建立自信,培育好心态、好品性。
精心呵护一解后顾忧▍
小陆为了不让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出现家长角色缺位,还定期邀请家长参加不同形式参与亲子活动,通过这些亲情连线活动,让得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常态化,使家长能准确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让孩子们也能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爱。丰溪镇留守儿童托管中心通过课业辅导、亲情连线、康体娱乐等方法,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感受关爱、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良好结合,让疏于照看孩子的家长们不再因为孩子而烦恼,免除了务工的后顾之忧,能更好地释放劳动力,专心致志搞发展,一心一意谋脱贫。
目前,托管中心招纳留守儿童80余名,小陆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全镇的所有留守儿童都能在自己这里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长期生活在教育、亲情缺失的环境中。尽管目标看起来很遥远,但是小陆相信,终有一天他会实现!
梁业圣同学是我校二年级学生,他从小得不到家长的呵护,稍有错误就受到家长的训斥打骂,久而久之,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你越说,他越烦;你越打,他越硬,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交流,不能沟通。7岁那年,他因为要去广东打工的父母与爷爷奶奶闹了意见而被寄养在姑妈家,并在那儿读书。过了一年,父母又与姑妈闹翻了,又把他托付给外公外婆,就这样他成了我校二年级的学生。外公外婆年老多病,既要照顾孙子孙女,又要照顾外甥——他。在这种情况下,他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常把这种心态带到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遇事毫不冷静,经常无故旷课,成绩始终无法提高。有时还同老师顶撞„„老师进行多次家访,也毫无改变之心。
分析: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若没有足够的关心,就可能使他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仇视父母,与老师作对,甚至在同学身上寻找报复。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一、最好的做法应先拉家常,谈谈自己的过去,不论成功还是失败,甚至有时还抖抖“丑事”,缩小心灵间的距离,并做到心平气和,以诚交流。和这样的学生谈心,我们切忌用“你自己想想„„,是不是,对不对”等话语。如果赢得他的一句“老师,我和你好相似”,
说明他把你当成朋友了,把你当做可以倾述的对象,那么以后的工作容易多了。
二、当他们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
三、把他们身上的“侠义”之气激发出来,让他们时时刻刻为你着想,为他的朋友想着
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抚养、教育,在一定时期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严重的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文章主要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表现,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对策,以提高心理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空前频繁。在人口大量流动的过程中,历史遗留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一系列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使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无法将子女长期带在身边照顾。因而他们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托付给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
留守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的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以及缺少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甚至会因此走上犯罪道路。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由于亲情缺失,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情绪不稳,性格孤僻,自卑等。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隐性,不易发觉,但影响深远。
(一)自卑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爱和母爱,留守儿童有种被遗弃之感,陷入深深自责中,极度自卑。他们害怕别人同情的目光,强烈渴望父母亲情,由于无法得到满足,长期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而自惭形秽,怕被别人看不起,不敢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生活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
(二)盲目反抗或逆反心理
留守儿童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有些留守儿童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由此形成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的作风,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性格。
(三)消极模仿,盲目从众心理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加上亲友的溺爱和放任,等同的倾向性和相同的环境使这些学生容易通过密切交往而形成一个非正式的群体。在群体中,他们不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是比谁穿得好、吃得好,消极模仿大众传媒中的“孤独英雄”,从而形成心理的误区。
(四)虚荣心理
由于无法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父母宁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想方设法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以为这样便可能补偿对孩子的爱。殊不知,孩子的虚荣心正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孩子
无法体会父母的艰辛不易,也不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反而心安理得的坐享其成,他们在同学面前显阔,用虚荣心来掩盖自己孤独的心。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原因
(一)家庭因素
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缺失了父母亲对其在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人格、品格及情感等方面的教育,特别是基本缺失了对父母亲的心理归属和依恋,因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了。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个体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其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这种感觉的建立,保证了儿童成人后与人顺利交往。相反,早期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乏,会使儿童逐渐形成一种孤独、无助的性格。
(二)学校因素
农村办学条件、教育理念、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许多农村中小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心育。农村中小学校教育现在仍是应试教育占主流,素质教育疏于形式,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
(三)社会因素
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关注不够。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如责令当地的中小学校关照其教育问题,但多停留在形式上,实际解决其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多,而且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关注较少。
三、对策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及各种社会群体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管理等各个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政府方面
政府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庭附近就业的机会,从而缩短农民工回家的周期。同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教学设施差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教育投入,真正重视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二)学校方面
首先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学校应定期与与父母交流沟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
(三)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在家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监护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四)社会群体方面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如设立爱心电话;资助和扶持对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组织各种会议、研讨,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并争取获得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容易引起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民工潮,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犯罪现象呈不断递升趋势,少年犯罪团伙也日益突出,成为令人头痛的严重社会问题。因而要极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每一个人为给他们关爱,解决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成为构建和谐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因素。
小徐同志自2019年4月至今任长兴县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两年来,该同志坚持“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理念,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组织力量在全县扎实开展了儿童福利“三服务”活动、在抗疫中深化儿童“三服务”活动、“两兜底双结对”留困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等,取得广泛社会效应。在她的带领下,业务条线连续两年在湖州市考核中获得第一。
一、克难求进
注重加强学习。任科长伊始,针对各级各方面的政策法规,该同志明白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通过边干边学,加班加点学,下基层调研学习,与一线工作人员探讨研究学,迅速掌握了政策,摸清了情况。为提高科室成员的业务水平,还组织科室成员一起学习研究,促进了工作,2019年,长兴做法在全省儿童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交流。
深入开展宣传。为了更好地推动“政策宣讲进村(居)”,她第一时间收集、梳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出台的政策文件等,编写了《儿童福利工作相关政策解读》,进行儿童主任培训20余场次,入户走访了500余户,通过面对面宣讲,取得明显成效,及时新增困境儿童273人,清退不符合条件61人。
努力开拓创新。面对工作任务重,工作头绪多,她带领科室成员迎难而上,设立重点、难点工作项目清单,挂图作战,2019年度创新工作6项,新建、完善和强化儿童关保护机制8项,2020年度创新工作10项,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二、善作善为
主动攻坚。在2020年示范型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中,她主动作为,筹措建设资金,认真谋划建设方案,指导基层规划设计和运行服务活动的开展,确保了儿童之家建设的顺利推进,到年底建成并运行了24家,超额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数4家,长兴的做法受到上级的肯定,并在全省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
善于协调。2020年为高质量推进阳光暖心工程三年行动计划,该同志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协调5个部门单位和3个社会组织为全县342名困境儿童改造了卧室书房。该项目获得湖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热心服务。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儿童关爱服务,她自我加压,与县慈善总会合作推动成立了长兴县“小橘灯”困境儿童关爱基金,筹得善款1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由众公益社会组织开展关爱服务工作,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小橘灯”困境儿童成长计划,通过家庭探访、外出参观、红色教育、团建拓展等项目,两年来共有300余名留困儿童受益。
三、初心不改
甘于奉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该同志迅速制定深化儿童“三服务”活动方案,每周上门督导儿童福利院落实防疫要求,组织力量开展对留困儿童重点保护,每天督导落实关爱保护措施,同时她主动协调链接防疫资源,组织开展社会关爱服务2000余次,实现了100%全覆盖。
勇于担当。为解决儿童关爱服务相关工作运行缺规范、评估少标准的'问题,该同志不怕困难,在上级领导机关的指导下,通过考察学习和政策研究起草了《儿童之家运行与服务规范》、《困境儿童监护风险评估与社会干预规范》两项标准,2020年通过市级地方标准审查并发布实施,为相关工作提供了规范和评估依据。
乐于坚守。儿童福利工作岗位是平凡的,作为一名基层儿童福利工作者,常年坚守在一线岗位每天面对着艰苦细致的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坚守的精神境界,针对存在的纷繁复杂的困难问题该同志总是不厌其烦,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工作不到位不放手,以真挚情感、真心关爱、真诚服务使1400余名留困儿童充分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
亲爱的朋友们:
您是否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一年中难得回家一次,让留守在家中的他们倍受思亲的煎熬,他们就是儿童中那一股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儿童,本应该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们,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谋取生活,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他们却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那样欢绕在父母膝旁,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 ,他们渴望与父母沟通,他们梦想在父母的教诲下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因此,我们组织了 “关爱孩子传递爱心 共享和谐”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并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奉献您的爱心,牵手留守儿童。
你可以做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教观念、知识和方法;也可以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你可以为一个或几个孩子开通“亲情电话”,给他们书写“亲子书信”,说一些安慰幼小心灵的话;也可以做特困留守儿童生活上的资助者,甚至可以通过一餐便饭,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许你的微笑会给他们信心,也许你的话语会给他们希望;也许你的资助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许你的一封信就可以改变他们对世界的看法!……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留守儿童同欢笑,共奋进,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为积极构建和谐化州做贡献!
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爱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有千万个留守儿童在期盼、在等待,等待你,也等待着我……
20xx年XX月XX日
朋友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们: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我们衣食无忧、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柔弱,却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无奈。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呵护和家庭的温馨,他们的学习教育、心理健康乃至人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尤其是XX5名儿童窒息死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带给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组织要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尽绵薄之力,为留守儿童带去关爱的温馨;留守儿童家长要勇于承担起孩子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职责,让家庭成为孩子品德修养与学习智慧的培训基地。在此,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伸出关爱之手,温暖孤寂之心,让我们携手撑起一片爱心蓝天,让留守儿童共沐阳光雨露!
我们诚挚期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踊跃奉献爱心,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完美的明天。您能够向留守儿童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加强亲子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您能够担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促进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品格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您还能够透过XX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资助特困留守儿童、捐建“留守儿童之家”,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帮忙孩子们实现一个完美的理想……也许您的点滴付出,将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许您的一分关爱,就能够点亮他们的青春梦想!
让我们齐心协力,将关注留守儿童转化为关爱,在您的参与关爱中,故事温暖,孩子幸福,秀丽。
基本概况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中国留守儿童约6683万人,包括城乡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和2000年相比,2005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2012年9月 教育部公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1260.97万人,这较之于2010年增加了93.79万。
随迁子女平等受教需一个过程
新京报:中央提出各地要在年底前提出解决“随迁子女”异地升学的办法,这会不会进一步扩大“随迁子女”的规模?
储朝晖(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我认为会扩大,北上广会适度地增长。上海等大城市要在放开了义务教育阶段门槛的情况下,要放开高中阶段教育的门槛了。
当然,现实中父母的流动还是因为哪里挣钱到哪里去,然后带着孩子出来了。现实中即便放开,山东青岛人也不一定乐意到外地读书,这里经济发展比较好。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得解决人与人之间权利和机会的平等,这样才能彻底缓解大城市的压力。
新京报:“随迁子女”规模的扩大,城市是否做好了接纳的准备,尤其是高中阶段教育方面?
储朝晖: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实行“流入地为主”,这样的政策出台这么些年了,但仍有一些地方做得并不好。这样“随迁子女”升学办法出来后,城市接纳随迁子女的高中阶段教育估计至少得五年。
新京报:虽然提出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升学办法的解决方案,但各地落实的前景会不会乐观呢?
储朝晖:当然首先得肯定这跨了一个槛,原来当地政府可以说随迁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不能轻易说“不能”了。但当地政府接受多少,多大范围地接受,还是一个问题。要让所有的随迁子女都平等地获得机会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具体情况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主要分布
1、年龄及性别分布
报告显示,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学龄前(0―5周岁)、小学学龄(6―11周岁)、初中学龄(12―14周岁)和大龄(15―17周岁)4个年龄组占总体的比例分别为27.05%、34.85%、20.84%和17.27%。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约3000多万。在全部农村留守儿童中,男孩占53.71%,女孩占46.29%,男女性别比为114:75。
2、地区分布
据介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十分集中,而且多数居住在中南各省。四川、安徽、河南、广东、湖南和江西6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中所占比例超过半数,达到52%。
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已近一个亿的规模。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中抽取的126万人口样本推算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全国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规模则达到3581万。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其中,四川、河南占全国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73%。其次,安徽、广东、湖南的,分别为7.26%、7.18%和7.13%。以上五个省份留守儿童在全国留守儿童总量中占到43.64%。可见,农村留守儿童广泛分布于中西部省份,同时也分布于江苏、广东等东部发达省份。
报告称,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一定数量的流动儿童,其中广东省流动儿童最多,规模达434万,占全国流动儿童的12.13%,远高于其他省份。流动儿童数量大、比例高的还有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上海市每10个儿童中有4个是流动儿童;北京和浙江每10个孩子中,3个是流动儿童。7-14岁流动儿童中,约1/3的流动时间在6年以上;0-6岁儿童中,自出生以来平均一半时间是在现居住地度过的。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校:高坝中心小学 姓名:吴会会
性别:女 年龄:十一岁 班级:四年级一班学生
二、个案分析
她是一位乖巧、听话的优秀学生。由于先天因素,她长得十分瘦弱,皮肤白白的,穿
着比较干净漂亮,梳着细细的小辫。她的身材比较矮小,只能坐在教室最前排。该女生学习成绩较好,书写工整,尤其是写作能力很强,常常受到同学的夸奖。不过,吴会会的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愿意与老师、同学玩耍。她性格内向,常常一个人站在教室里望着操场发呆。她的脾气很犟。今年第二周星期二,她的亲妈妈来看她,她居然躲在教室里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泣,我与数学老师费尽周折,才把她请出了教室,让她与妈妈见面。结果,她泪流满面地对我们说:“老师,我恨她。我不愿意看见她”说完,就迅速地跑回教室再也不肯出来。我们都感到十分惊讶,一个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不亲近自己的妈妈?让我们百思不解。我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决定走访该学生的家庭,了解她在家的具体表现。
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吴会会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孩子。在她7岁时,父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离婚,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她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从此以后,吴会会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顾下,渐渐长大了,也慢慢地懂事了。奶奶告诉我们:“她爸爸妈妈没离婚前,吴会会整天笑呵呵地,又会唱歌,又会跳舞,乖得很。我们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宝贝一样看待,哎,她爸爸、妈妈离婚后,她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爱与我们说话了,整天默默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孩子心思太重了,她的逆反心理太强,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就不吃饭,或者不去读书。她爸爸忙于生意也很少回家,偶而打电话回来,她也不愿意接电话。”就在我们家访时,吴会会在一旁默默无声地写作业,写完以后,又帮奶奶扫地、带小妹妹。
回校以后,我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悄悄话”写作活动。在日记中,吴会会告诉我,她恨妈妈。原因是:妈妈不该离开爸爸,不该扔下她不管,她觉得爷爷奶奶才是她最爱的人。每当她看见别的小朋友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更加讨厌妈妈。她说:“老师,我从不告诉别人这些话,你要保密哟。同学们知道后一定会笑话我。”看到她稚嫩的话语,我的内心掠过一丝沉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的今天,“留守儿童”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他们又有异于其它儿童的心理,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作为班主任,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采取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训家长。一开学,通过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进行友好交往,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对家长提出必要的要求,让他们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介绍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推荐一些教育方面的书籍,如《怎样教育独生子女》、《怎样使你的孩子更聪明》、《父母必读》等。过家长会集体培训通,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感受和方法,使他们懂得科学育人的方法。待他们远走他乡时,对家长提出要求:要求他们与孩子联系时,不要只打电话,多写信,这样孩子想念父母时,便可以读父母的信,感受父母就在身边,从而体验父母的爱;也要求孩子们常常给父母写信,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同学、老师,从而拉近父母、孩子之间的距离,消除“留守儿童”的孤独感。
然后,通过加强班级体建设来消除“留守儿童”的异常心理。在班级体广泛开展各种
集体活动,比如齐心协力体育活动,拔河,打乒乓球等形成团结奋发的集体气氛;故事演讲,手抄报等比赛促进同学们心理健康发展。加强日常管理,强化《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干好自己的事,管好集体的事,关心别人的事”。
第三,搞好学生的个别教育。作为班主任老师不断的给自己充电,丰富自己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提高学生个别教育的能力。在学生行为异常时,能及时了解其心理原因,对症下药,及时矫正。
通过这些工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