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淡水鱼的正确养殖方法是什么(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鱼的护卵方式和产卵数呈反比。越高明的护卵方式,产卵数越少,反之亦然。
鱼卵
鱼的卵分为浮性卵和沈性卵。
浮性卵-浮于水面。
沈性卵-沈于水底。又分为三种:黏著型、附著型、分离型。
黏著型
卵膜黏附于一起。
附著型
卵膜外有丝状物体,可附于其他物体上。
淡水鱼的卵大多为这类型。
分离型
毫无机率般散播在水底。
护卵方式
鱼护卵的方式有四种。
直接产卵于水中,不做任何保护。
守护著鱼卵。
把卵产于水底石上,雄鱼、雌鱼轮流昼夜守护。
把卵置于口中。例如:慈鲷。
把卵置于育婴袋。例如:海马。
卵胎生型。
鱼卵在雄鱼体内成长后直接以小鱼型态生出。
例如:腔棘鱼。
建巢
将产卵场用嘴打扫干净。
用嘴或鳍传送水流以免鱼卵缺氧而死。
雄鱼吐出泡沫,制成泡沫巢,提供孵卵场所。
以水中盐份浓度分类
最常用的分类法初级淡水鱼
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33.1%,约8600种。
例如:鲶鱼、罗汉鱼。
次级淡水鱼
一生大部份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或栖息于半淡咸水、海水中的鱼类。占总全球鱼类8.1%,约2100种。
例如:吴郭鱼、大肚鱼。
周缘性淡水鱼
栖息于海水或半淡咸水,其生活史亦会在淡水中生活,或进入半淡咸水中活动的鱼类。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及偶然进入河川生活的海水鱼。占总全球鱼类0.6%,约160种。
例如:蛇鳗、牛尾鱼。
按洄游性分类
一生都生活于淡水中且无洄游性的鱼类。
无洄游性纯淡水鱼
例如:鲶鱼、罗汉鱼。
生涯史中,某段时间生活于淡水、海洋等不同盐度的水域。包括溯河性鱼类、降海性鱼类。
因地理而与海洋隔绝的陆封性洄游鱼类。
例如:樱花钩吻鲑、香鱼。
又可分为两类:淡水域洄游鱼类、河海洄游鱼类。
淡水域洄游鱼类
淡水鱼的生涯史中,包括洄游,都在淡水中进行。
例如:埔里中华爬岩鳅。
河海洄游鱼类
其生活史中,会经过不同盐度的栖息地。河海交界处是它们洄游必经之地。
例如:日本秃头鲨。
河口性鱼
所有生活在淡咸水交会区及海水的鱼类。
例如:棕塘鳢。
根据中国淡水鱼分类
软体鱼类。
低等鱼类。
骨胳全为软骨,鳞片为细小盾鳞,肠内有螺旋瓣。
软骨硬鳞鱼类。
硬骨鱼类。
骨胳系统为软骨性,原始鳞片为骨质菱形,尾鳍为歪形,肠内有螺旋瓣。
真骨鱼类。
现代最普通、最多、最繁盛的鱼类。
中国1050种淡水鱼中,除少数13种外,其余全为真骨鱼类。
白皮病
白皮病亦称“白尾病”,细菌性鱼病之一。该病主要是水质不好、使病菌繁衍,或是在养殖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病菌趁机侵入引起的。
病原体:白皮假单胞菌,大小为0.8X0.4微米。
流行情况:是花鲢、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病症: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死亡。
病程:病程短,发病时来势凶猛,流行地区广,从发病到死亡仅2~3天,死亡率高,鱼种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每年5~8月为流行期。
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一、池塘要彻底清塘,发病季节要挂药篓或投药饵预防;二、夏花苗应及时分塘,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发现体表有寄生虫时,应及时杀灭;保持鱼池水质清洁,不使用未发酵的粪肥。
预防:1)彻底清池消毒,定期喷洒霉菌净25ml/亩·米或二硫氰基甲烷25ml/亩·米;
2)内服:氟苯尼考粉或鱼畅欢+高能免疫VC拌饵投喂。连用5-7天。
治疗:上述方案加倍量。
(1)充分利用水体
水库和池塘的水体是-个立体空间,特别是池塘,大多数面积小,深度浅,一般只有水层区和水底区之分。在投放鱼种时,根据养殖鱼类各自的生活习性,合理搭配各种鱼种、鱼龄的放养比例使养殖水体中呈现"池塘如楼房,层层鱼游荡"的生动活泼的景象,使水体得到充分使用。
(2)广泛利用饵料
淡水鱼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水体中的天然饵料为浮游生物、底栖动物以及底生藻类和有机屑三大类;人工投喂饲料为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要达到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水中天然饵料和提高人工投料利用率的目的,就必须在同一水体同时养殖各种食性的鱼类,以确保各类饵料资源都能分别为各种生活习性鱼类所利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3)利用鱼类共生
淡水鱼混养可以以草鱼为主,兼养鲤鱼、白鲢、花鲢、鲫鱼、罗非鱼、鳝鱼、甲龟等十几种鱼类,这些鱼类混养在同一水体中除投喂一定的饲料外,还可以通过"自体施肥"来获得食料。因以养草鱼为主,投喂的日粮主要是牧草。草鱼吃剩下的碎渣沉淀到水底,成为鲤鱼、罗非鱼等杂食性鱼类的饵料,而草鱼、鲫鱼、罗非鱼不断地排出粪便,增加了水质的肥性,促进了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鱼,鳙鱼提供了饵料。鲢鱼、鳙鱼摄食浮游生物,有效地防止了因浮游生物过多而导致水体过肥,为草鱼的生长提供了保障。黄鳝、甲鱼等在养殖过程中能够翻松底泥,加速有机质分解,为鱼类提供饵料。
(4)节省育种费用
混养成鱼的水塘,实行异种、异龄鱼不同规格套养,既不影响成鱼的生长,又可扩大鱼种来源,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鱼种供应问题,节省购种费用。而且,这种养殖不需要增加鱼种池和管理人员,省地、省工、省成本。
(5)效益好
淡水鱼混养,不仅年均鱼产量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且上市的鲜鱼品种也明显增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