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凉州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活着归回?
夜光杯:白玉制成的酒杯。
催:这里指催人出发的意思。
① 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② 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③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④君:你。
⑤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⑥催:催人出征。
⑦凉州词:“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⑧欲:将要。
⑨征战:打仗。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解】: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4、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5、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6、万仞:一仞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7、杨柳:指“折杨柳曲”,是一种哀怨的曲调。
8、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作者简介】:
王之涣 (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皆有文名。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纵酒谈乐,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中年才悔悟而立志向学。对于参加科场考试没有兴趣,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担任过主管文书簿记的小官,后来因受诽谤而辞职,过著游山玩水的生活。存诗六首,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韵译】:
黄河发源于黄土高原,高入白云之间,矗立漠北的一座孤城,背倚万仞高山。
莫须埋怨,羌笛吹奏折杨柳的悲调曲,谁还不知道,春风历来就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评析】:
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
“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其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远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远上”为“黄沙直上”。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根本不可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远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天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
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的。久住“孤城”,不可能没有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愁杀行客见”的《折杨柳曲》,其思家怀乡之情已明白可见。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说“怨杨柳”。“怨”的内容,从结句看,是怨杨柳尚未发青。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于加深对这个“怨”字的理解。诗意很婉曲:闻《折杨柳曲》,自然想到当年离家时亲人们折柳送别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亲人折柳的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便想到故乡的杨柳早已青丝拂地,而“孤城”里还看不风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开,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因作结。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黄生《唐诗摘抄》云:“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诗是可以从多方面理解的。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 恩泽不及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李锳《诗法易简录》进一步指出:“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这首诗是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二者统一于短短的四句诗中,引人遐想,耐人寻味,全诗句句精采,情景交融,妙绝千古。从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所载的“旗亭画壁”故事看,这道诗脱稿不久,已传遍四方,推为绝唱。
《唐诗正声》:吴逸一评:神气内敛,骨力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
《升庵诗话》: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
《唐诗镜》:此是怨词,思巧格老,跨绝人远矣。
《汇编唐诗十集》:唐云:一语不及征人,而征人之苦可想。
《唐诗训解》:句奇,意奇。
《唐风定》:字字雄浑,可与王翰《凉州》比美。
《唐诗摘钞》:王龙标“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李君虞“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与此并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须”二字略略见意故耳。
《而庵说唐诗》:此诗只要说玉门关外之苦而苦见矣。风致绝人,真好诗。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一瓢诗话》:“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苦思妙响,尤得风人之旨。
《唐诗别裁》:李于鳞推王昌龄“秦时明月”为压卷。王元美推王翰“葡萄美酒”为压卷。王渔洋则云:“必求压卷,王维之《渭城》、李白之《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
《诗法易简录》:神韵格力,俱臻绝顶。不言君恩之不及,而托言春风之不度,立言尤为得体。
《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蕴藉。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前二句之壮采,后二句之深情,宜其传遍旗亭,推为绝唱也。
《卷盦书跋》:诗句有一字沿讹为后人所忽略者,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前见北平图书馆新得铜活字本《万首唐人绝句》,“黄河”作“黄沙”,恍然有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着落,第一联写出凉州荒寒萧索之象,实为第三句“怨”字埋根,于是此诗全体灵活矣。
《唐人绝句精华》: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且首句写关外之景,但见无际黄沙直与白云相连,已令人生荒远之感。再加第二句写其空旷寥廓,愈觉难堪。乃于此等境界之中忽闻羌笛吹《折杨柳》曲,不能不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怨词。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表现了守卫在西北边疆的将士们的离情别绪,抒发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委婉地批评了朝廷对他们的冷漠。
第一句写作者极目远望黄河上游,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作者视线随着河水由远而近,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就在此时,在这雄伟而荒凉的环境下,传来了《折杨柳》的笛声,它如泣如诉,悠悠不断,仿佛迷漫在西北的旷原荒野之中,怎不令人心碎!后两句作者好像是在劝慰派遣,实际上却使这种幽怨更为含蓄浓烈,直接批评了封建统治者从不关心将士的疾苦。全诗写得苍凉悲壮,深沉含蓄。
黄河自天边奔腾而下,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过玉门关外的。
译文3:
黄河浩渺直上高高的白云天际,一座孤城兀立在万仞的丛山之中。凄楚的羌笛何必吹弄《折杨柳》的哀怨,那暖暖的春风都不愿吹过寒苦的玉门关。
其一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其二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1. 《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 夜光杯:雕琢精致的玉杯。 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