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优秀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六年级数学教学案例【优秀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篇1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发展学生能力,实现教育面向未来的需要。先人有“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的经验之谈。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也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法,学生必然采取相应的学法。教师应当研究学法,改进教法。 学前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学生在“玩” 中学,“趣” 中练,“乐” 中长才干“。”赛“ 中增勇气”。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 、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 、“摘苹果” 、“帮白兔收萝卜” 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 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 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 、“数的分解” 、“数字歌” 、“找邻居” 、“找朋友” 、“送信” 、“争当优秀售货员” 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儿歌“2 字像小鹅,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 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 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如“找兄弟” ,学生拿着数字卡片“6” 说:“我今年7 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 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5” 说:“我今年5 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因此学前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来。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计算。

2、掌握根据比例尺求图上的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中感悟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套,学具图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在音乐中朗诵描写奏的诗歌,音乐停,师问: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感受到春的气息,想去旅游)

2、揭示课题: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首先要做什么呢?(找地图,了解城市情况)从地图上可以获取哪些信息(比例尺、图距、实距、方向)师:比例尺的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运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自主探索

1、谈话: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想去的地方,老师想带你们到南京玩一玩,你想吗?(想)

2、出示下面地图,思考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3、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到想去的地方的方位,比例尺是多少,可以看出居住地及旅游的线路

4、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假设我们到南京旅游,住在金陵饭店,想去南京博物馆参观,你能计算出从金陵饭店到南京博物馆的距离吗?试试看。

(1)学生讨论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要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解比例尺的。方法做,也可以用其它公式做)

(2)学生试做,并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采用不同方法解答,说一说每一种方法思路及注意点)

5、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1)出示:已知南京博物馆长600米、宽300米,现在做成比例尺是1:10000的平面图,你能求出南京博物馆在图上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吗?

(2)学生讨论解决方法,然后小组代表发言,集体交流。(可以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用比例的方法解答,也可以用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解答)

(3)学生试做并板演。

(4)集体订正,说一说,每种方法的思路及注意点。

6、学生看书3738页,提出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三、反馈提高

1、学校的操场长300米、宽100米,要把平面图给制在作业本上,你认为选用哪个比例尺比较合适?(1)1:1000 (2)1:2000(3)1:5000 (4)1:10000

选第(3)个最合适,让学生说明原因

2、量一量下图中小明家到学校公园、商场的距离各是多少厘米,然后算一算小明家到学校、公园、商场的实际距离各是多少米?指名板演,并说一说列式的依据及解题思路。

3、根据条件绘制金山镇镇区平面图(1)金石路在繁荣路和开发路之间并与两条路平行,距繁荣路300米()(在图上画出金石路)(2)金山小学在金中路东侧,在开发路北100米处,(标出金山小学位置)

四、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内容?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测量出学校的实际长和宽,然后选用适当的比例尺一出学校平面图。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案例 篇3

教学内容

比例尺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求实际距离和求图上距离的解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些方法解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例尺的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世界、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复习

1、 复习提问: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相邻的进率是多少?

2、 什么叫做比?

3、 化简下面各比。

0.4/0.6 1/4:8 10厘米:100厘米 2米:140厘米

一、 导入新课

出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

师:地图或其他平面图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或方大一定的倍数画面的。利用这张地图,我可以很快告诉你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间的实际距离呢?请同学们出题考老师。

学生提问,老师用直尺在地图上量出图上距离,再心算出实际距离后回答。

师:仅靠这把直尺是早不出两地实际距离的,还要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去计算。地图的这个尺与手中的尺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上的尺――比例尺。(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就能掌握老师刚才的本领了。

二、教学

1、 教学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 读题、理解题意。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什么意思?图上距离是多少?实际距离是多少?它们的比呢?长度单位相同吗?单位不同怎么办?

(2) 学生边口答,师边板书如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0米/10厘米=1000/10=100/1

1、 归纳总结:根据刚才例4,说说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是一个比,它不带计量单位。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和实际一定要先化成同级单位后再化简。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如例4的比例尺应写成1:100或100/1。有时放大的比例尺后项为1。

3、练习。

(1) 下面这段话中的各比,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5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一幅平面图上,长画25厘米,宽画5厘米。那么图上长和实际长的比是200/1;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200/1;图上周长与实际周长的比是200/1;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40000/1;实际宽与实际长的比是5/1;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200 :1。

(2) 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练习后讲评。

4、教学例5。

(1)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怎样得用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用方程解,X该设什么单位?为什么?列式时,比例尺要用什么书写形式?

学生尝试练习后,对照课本检查。指名板演后,讲解。强调设实际距离是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要再变成千米数。

(2) 练习: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练后教师讲评。

三、巩固练习

例5有其他解法吗?怎样解?

提示:实际距离等于什么?图上距离等于什么?

四、 总结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比例尺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比例尺的意义。难点:运用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学具准备:多媒体、笑笑家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你们对地图熟悉吗?现在老师这里有两幅地图,看谁最认真观察,地图有哪些有关数学知识?(比例尺)比例尺与尺不同,它的作用可大了,例如:建房子、教学楼设计,地图都必须用上比例尺,那什么是比例尺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笑笑家的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并说说:

(1)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你想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讨论)学生说后,教师补充(比例尺1:100,是指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3、比例尺的意义。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比例尺的前项为1。

4、即时练习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50米,画在一张图纸上的距离为1厘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过程要求:

(1)学生尝试求出比例尺。

(2)教师巡视课堂,了学生解答情况。

(3)反馈说明板书: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50米,50米=5000厘米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前、后项的单位一定要统一。)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0页的第2题。完成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2、课本第30页的第3题

(1)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的思路。

①先测量房子上的长与宽。

②再计算房子实际的长与宽。

③最后计算房子的面积。

(2)动手操作、计算。

(3)请一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3、第4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在图中找出正南方向。

(3)在平面图上标出窗户位置及长度。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检验。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优秀教学案例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第1~3题,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的

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能较熟练地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成正、反比例的量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使学生再一次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成代数问题的过程,体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根据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整理复习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理

1.说一说你在本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在小组内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对本单元的知识作一回顾,教师给足学生说的时间,再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的发言(即各知识点)板书在黑板上.

2.完成知识结构图.

这些知识在我们的脑中比较零散,不便于记忆和运用,请大家用你认为好的方式对这些知识加以整理.分小组讨论整理.

3.用实物展示屏进行展示交流.

4.揭示课题:这节课复习前两部分的知识.

二、复习

1.下面式子中,哪个是比?哪个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8 4∶9=12∶27 7∶32=35∶10 0.25∶0.8

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叫解比例?解下面的比例.

∶=x∶20 =

= 3.9∶4=2.6∶x

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指名板演.学生练习后讲评.

3.什么叫比例尺?怎么求图上距离?怎么求实际距离?

课件出示:在一幅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昌与北京的距离是20.5厘米,北京与南昌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4.小山看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下表是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两种量相对应的数.

每天看的页数 3 5 8 10

所用的天数 40 24 15 12

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叫什么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5.课件出示:4个同学去买圆珠笔.下表是他们购买圆珠笔的枝数与总价两种量相对应的数.

购买圆珠笔的枝数 2 3 5 8

总价 0.50 0.75 1.25 2.00

表中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有什么规律?这两种量叫什么量?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6.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骤:

(1)先找出三种量,其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

(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作出结论.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填空.

(1)妈妈用10元钱可以买3千克鸡蛋,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比值是( ).

(2)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比值是( ).

(3)因为14∶21与0.8∶1.2的比值都等于( ),所以可以组成比例,( )∶( )=( )∶( ).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6∶2=0.9∶0.3写成乘法形式是( )×( )=( )×( )

(5)一幅设计图上注明的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长8厘米的线表示实际( )米;图上表示实际距离400米的线段长( )厘米.

(6)观察表中总价与本数的关系,并填空.

数量(本) 2 3 5 6 8 9 10

总价(元) 0.9 1.35 2.35

2.选择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1)时间一定,所行路程与速度( ).

(2)正方体的体积和棱长( ).

(3)全班人数一定,出勤率和出勤人数( ).

(4)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 ).

(5)一篇文章的总字数一定,每行的字数与行数(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不成比例

3.判断下面各题中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x与y( )比例;x=,x与y( )比例.

(2)3a=b,a与b( )比例;=,b与a( )比例.

(3)x-y=18,x与y( )比例.

4.独立练习.

完成练习六第1~3题.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篇6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篇7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笔算的方法与前面的相同,所以本节课我采取的是正向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的。

首先我复习了几题加法口算和一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题,请学生说说它的计算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回忆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我又利用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发现并找出问题,引出今天所教学的内容。

出示教学内容后,我并没有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独立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算出结果,再指名演板,结果多数学生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了巩固计算方法,我还重点请学生讲解计算过程,交流在计算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这是一节计算课,所以整节课感觉很简单,课堂气氛还可以。但是作业做下来,却不尽人意,错误率很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多数学生没有加到进位1。

计算教学看似简单,教师在平时还是多多要加强训练,以切实达到提高全体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