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第一天,早上四点钟的时候被冻醒,起来加了个被子。必须得关心一下气候变化的问题了,长此以往,还能不能愉快地度过夏天了。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三伏天怎么调理身体【精选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生活中,人们注重暑天要清热解毒,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发汗跟利尿这两种方式来调节身体。利尿本身也是一个利湿发汗的过程。可以表现出清热去毒、利湿的食物,这个季节,在南方开始有莲蓬,有荷叶,然后有藕;北方现在的蔬菜里面也是很多样,比如冬瓜、玉米须。此外,还有红豆、西瓜、冬瓜、桃、香瓜等。
“三伏天”又闷又热是由于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 m.huzhidao.com 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冬病夏治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而且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
三伏灸 三伏灸,祖国医学的瑰宝三伏灸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祖国医学早在千百年前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疗法,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冬病夏治”的“三伏灸”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
伏天进补 民间有“头伏鸡,二伏狗,三伏甲鱼红枣肚”,韩国人也有在伏天吃参鸡汤、狗肉汤等进补的传统,徐州人说“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可见在不同的地域都有三伏天进补的习俗。三伏进补养生,一定要把握伏天的特点:温度高,湿度大,白昼时间长,人相对睡眠时间少。进补应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清虚实、对症补益,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随意进补可能会加重人体损耗、火上浇油。如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在伏天不能贪吃生冷食品,虚寒体质的人要少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冷饮等。
夏练三伏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是古代长期养生修炼的经验总结。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到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但是夏练三伏要辩证避开高温时段防中暑,医生提醒:这种锻炼方法对普通人不宜提倡,特别是年老体衰之人,或长时间生存于适宜温度环境的人和孩子,其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较低,所以,这些人在伏天中还是避暑气为妙。
入伏是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计算,意思是从夏至这一天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进入伏天,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中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即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作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时则为20天。所以,会出现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三伏天养生可以祛除体内湿气,调理脾胃,强身健体等,在三伏天女性可以适当吃一些莲藕,蜂蜜有助于安神,缓解失眠,在三伏天时女性避免长时间处于比较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以免加重体内湿气。
举措建议
平时还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或者做一些有氧的运动,比如打羽毛球,跑步,骑自行车等,使身体内的湿气随着汗液一起排出,在饮食上避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或冰冷的食物,比如辣椒,洋葱,冰镇的饮料等,在晚上睡觉前还可以适当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