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很多古人诗词相当有哲理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经典古诗词【精选10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古诗原文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翻译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绿的柳丝更带着淡淡的春烟。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没有打扫,黄莺啼叫闲逸的山客犹自酣眠。
注释解释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烟:指清晨的雾气。
家童:童仆。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犹眠:还在睡眠。
创作背景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此诗是其中一首。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王维后期的诗,主要写隐居终南山、辋川的闲情逸致的生活,。
诗文赏析
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与孟浩然的五绝《春晓》相似。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有同样的艺术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小至》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翻译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赏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作者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最后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
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烘托,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热爱生活的不俗体现,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上饶的西面。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鸣蝉:蝉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赏析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1、《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2、《南园》
方领蕙带折角巾,杜若已老兰苕春。南山削秀蓝玉合,
小雨归去飞凉云。熟杏暖香梨叶老,草梢竹栅锁池痕。
郑公乡老开酒尊,坐泛楚奏吟招魂。
3、《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4、《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王安石
柔桑采尽绿阴稀,
芦箔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
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释:
【1】柔桑:嫩桑。
【2】芦箔:用芦苇或芦竹编的养蚕工具。
【3】聊:暂且。
【4】风俗:这里指年景、收成。
【5】凶饥:凶年饥岁。这句说:(你们养蚕人)这样勤劳辛苦,为什么还闹饥荒呢?
作品赏析:
本诗先写桑叶采尽,蚕茧肥密,这是蚕农大获丰收的喜悦之景。这本是令人欣喜的,诗人也欲借此机会与蚕农分享收获时的快乐心情。于是他随便问了问农家的生活,结果却让世人困惑惊异:农人长年勤苦,生活却一贫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饥岁。
诗人在作品中并未写出疑惑的答案,但是他一定也和作者一样心知肚明:正是统治者的残酷盘剥,让百姓愈劳愈贫,最终民不聊生。
本诗首联“稀”字用法巧妙,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与后文“尽”、“密”、“肥”互相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颔联中“密茧肥”连用两个形容词修饰蚕茧,更突显蚕农丰收的场景,为后文的疑问埋下伏笔。后两联主要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将养蚕农民的辛苦劳动、丰硕的劳动成果与他们依然像荒年一样凄苦的生活形做出鲜明对比,在如闲话家常般的语句中,在只问不答,而答案尽在问中的含蓄技巧下,体现作者对对劳动农民深深的同情、对统治阶级剥削的不满及作为封建官员的自责。
这首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寓深刻的社会现象于朴素平实的语言中,反映作者对民生的关心之情。
本诗印证了颜习斋对王安石的如下评论:“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
[唐]韩偓
鹅儿唼喋栀黄嘴,凤子轻盈腻粉腰。
深院下帘人昼寝,红蔷薇架碧芭蕉。
【注释】:
韩偓用一支色彩浓重的画笔写景咏物,创作出不少别开生面的作品。《深院》是其中之一。由为大自然山川的浑灏的歌咏,转入对人的居住环境更为细腻的描写,似乎标志写景诗在唐末的一个重要转机。从此以后,我们就要听到许多“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歌唱了。
“深院”之“深”,似乎不仅是个空间的观念,而且攸关环境气氛。一般说,要幽才能“深”,但诗人笔下却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闹春的小景:庭院内,黄嘴的鹅雏在呷水嬉戏,美丽的蛱蝶在空中飞舞,红色的蔷薇花与绿色的芭蕉叶交相辉映……。作者运用“栀黄”、“腻粉”、“红”、“碧”一连串颜色字,其色彩之繁丽,为盛唐诗作中所罕见。“栀黄”(栀子提炼出的黄色)比“黄”在辨色上更加具体,“腻粉”比“白”则更能传达一种色感(腻)。这种对形相、色彩更细腻的体味和表现,正是韩诗一种特色。诗中遣词用字的工妙不止于此。用两个带“儿”、“子”的缀化词:“鹅儿”(不说鹅雏)、“凤子”(不说蛱蝶),比这些生物普通的名称更带亲切的情感色彩,显示出小生命的可爱。“唼喋”(shàzhá煞扎)、“轻盈”一双迭韵字,不但有调声作用,而且兼有象声与形容的功用。于鹅儿写其“嘴”,则其呷水之声可闻;于蛱蝶写其“腰”,则其翩跹舞姿如见。末句则将“红蔷薇”与“碧芭蕉”并置,无“映”字而有“映”意。(一本径作“红蔷薇映碧芭蕉”,则点明矣。)凡此种种,足见诗人配色选声、铸词造句的匠心。
看到这样一幅禽虫花卉各得自在的妙景,真不禁要问一声:“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二首》)了。但这境中真个“无人”?否,“深院下帘人昼寝”,人是有的,只不过未曾露面罢了。而正因为“下帘人昼寝”,才有这样鹅儿自在、蛱蝶不惊、花卉若能解语的境界。它看起来是“无我之境”,但每字每句都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表现出他对这眼前景物的热爱。同时,景物的热闹、色彩的浓烈,恰恰反衬出庭院的幽静冷落来。而这,才是此诗经得起反复玩味的奥妙之所在。
这种热烈的外观掩饰不住内在的冷落的境界,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衰落时代中知识分子的典型的心境。韩偓在唐末是一个有气节操守的人,以不肯附“逆”而遭忌,在那种“桃源望断无寻处”的乱世,这样的“深院”似乎也不失为一个逋逃薮。我们不当只看到那美艳而平和的景致,还要看到一颗并不平和的心。那“昼寝”的人大约是中酒而卧吧。也许,晏殊《踏莎行》的后半阕恰好是此诗的续境:“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小池
杨万里〔宋代〕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阴一作:荫)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注释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里。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
三、四句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初夏风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
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且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
1、树木从生,百草丰茂。东汉曹操《观沧海》
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唐杜甫《绝句》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青玉案》
宋·苏轼
三年枕上吴中路。
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曾湿西湖雨。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4、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0、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1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1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1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5、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16、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王冕《墨梅》
17、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18、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2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21、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22、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3、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4、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25、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卜算子·咏梅》
26、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2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8、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卜算子·咏梅》
2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0、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李商隐《赠荷花》
31、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2、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33、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王维《田园乐七首·其三》
3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3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6、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37、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8、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9、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4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41、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4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4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4、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4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4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47、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9、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50、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51、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5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5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55、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5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57、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8、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5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6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61、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6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64、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