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严谨的学术性交流,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很严谨,包括文献参考!那么文献参考怎么写呢?这次为您整理了研究文献范文精选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一般工作方法的描述与工作经验的总结上,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构筑一门学科的。因为无论任何事物,只有对其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高度的理论升华,才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
地方文献工作属于文献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地方文献工作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即利用科学方法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开发利用。
地方文献学是文献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地方文献的形成发展及开发利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以地区文献与文献工作作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学、目录学与情报学的。原理为基础,探讨地区文献如何系统开发。科学整理。有效利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即地方文献学。地方文献学的内容和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研究与揭示地方文献的内容、特点,掌握地方文献的分布与存贮规律,为做好地方文献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要研究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区分文献的类型与探讨地方文献的工作规律,使之迅速转化为新的知识或生产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2.1 对地方文献概念的认识
概念是事物内在本质属性的反映。要科学地表述事物的概念,必须要对事物的本质特性作全面地分析与了解。只有深刻了解地方文献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从概念上对地方文献的认识达到统一,形成共识。
地方文献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对地方文献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地方文献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当地的文献资料,包括书籍、地图,画片以及其他资料。美国――地方文献包含某一地区生态变化的文献,这些生态变化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影响,人与变化中的环境和人与一些政治行政集团权力范围的影响以及人与自然区域的影响;如果出版物中指导、记载、分析或总结着以下几方面,那么它们在内容上就是属于地方性的出版物:①在某一地方范围内所观察到的现象;②在某一地区范围以外所观察到的,但是由于这个地方的力量的活动所产生的现象;③在某一地方范围以外所产生的但为了影响或研究某一地方而由与这一地方无关的力量活动所造成的现象。
国内对地方文献的研究始于杜定友老先生。他在《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中指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地方的一切文献资料,包括地方史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人物及著述。近几年来,国内不少学者对地方文献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表述。如北京的常林、广东的张耀年、广州的骆伟等。概括起来,笔者认为地方文献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①地方文献首先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特定文献,并有不同的载体形式;
②反映一个区域的变化及影响(空间所存在的自然、社会、人群的变化及影响);
③记录一种延续和进程(时间上的顺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定义:地方文献是记载一定区域内自然、社会和人群存在、发展变化及影响的特定文献。
2.2 对地方文献范畴的认识
范围的划分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更好地探求地方文献工作规律,进而有效地开展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开发利用。从概念的表述中不难发现,地方文献无非是一个地区存在的和生产的事实的记载,它应包括:地方事实、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物及著述三部分。
2.2.1 地方事实。指一定地区(自然的或行政的)内存在或发生的自然或社会现象。它包括各个领域和各个时代的精神产品,这是地方文献中的主要部分。
2.2.2 地方出版物。由地方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地方内容的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
2.2.3 地方人物及著述。人物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民族素质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状况。有关地方人物的选择指籍贯在本地或对本地有贡献的外地人,他们的作品内容凡涉及这一地区的并有一定影响的均在收集范围内。
2.3 对地方文献性质的认识
地方文献具有独特的性质,因而使之区别于其他文献而独立存在。它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区域性。地方文献中一个最基本的、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区域性(或地区性。地方性),即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限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这种范围可以是行政区划,也可以是自然区域)。一定区域自然和人文社会的特色创造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地域的特色,它也可以是地理的、历史的、民族的特色。
2.3.2 权威性。在地方文献的形成过程中,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固定的官方机构和一批有一定声望的人来编辑整理,如司马迁的《史记》等,因而,地方文献中的数据、事实多经过实际的调查、采访,有比较确切的统计数字,资料翔实、可靠,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3.3 综合性、真实性和史料性。地方文献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具有真实(比较确切)记载人类历史进程的特征。某一时代的地方文献必然会反映那个时代该地区的历史或现实的发展动态。同时,地方文献的内容繁杂,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载体形式多种多样,有手抄的、印刷的、声像的、缩微的,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这是其真实性,史料性和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如果把不同时期的地方文献集中起来,就能大致呈现出各个不同时代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轮廓以及学术思想、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发展轨迹。
2.3.4 公开性。地方文献作为公开的、无限制查阅的资料,不同于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收藏。它既无密级也非文物,可公开面向大众开放。
3 提高工作水平的几点建议
当前,地方文献工作已成为社会和图书馆界所关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杜定友老先生早在50年代就率先提出“省图书馆是地方史料的宝库”,“研究乡邦文化,发扬民族精神”的口号,并大声疾呼“各地的图书馆,对于保存地方文献尤为专有之责”。为此,一些省市图书馆均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工作来抓,有的馆专门成立了地方文献研究室,设专人管理,如黑龙江省图书馆,首先制定了各种工作《细则》,从1991~1995年,设立了地方文献征集网络(三级),并在网络中建立了三种关系,即联络关系、呈缴关系,赠送关系,现已征集文献资料990种,近3000册(份),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结合实际就如何提高地方文献工作水平淡一点个人看法。
3. 1 地方文献在征集和收藏中要制定地区重点
各地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上都制定了一些规则,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地方文献收集与保藏工作的正常开展。但存在的问题是《细则》不细,没有落实到各重点领域或方面。因此,在征集中应本着“宁宽勿窄,宁松勿紧”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有计划、有目的、多途径、全方位地征集到位,以保障地方文献入藏的连续性、系统性、完整性。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文献的收藏应有重点,以体现地方特色,形成特色馆藏。要根据本地自然、地理、物产、民族、风俗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收集和入藏重点,如陕西的名胜古迹、桂林的山水、云南的少数民族等。我馆则根据本省所处地理位置,确立北大荒文学及版画、鄂伦春民族文化等作为重点收藏内容。
3.2 要建立一个地方文献协调中心
该中心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协调地方文献的收集人藏工作。在图书馆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可通过这样的机构来弥补立法的不足。
3. 3 在管理上要采取特殊政策并灵活掌握
地方文献的读者群区别于一般读者,他们往往为特定的目的来查找资料、核对数据,如撰写史志、决策咨询、文化交流等。为此,可在管理上灵活掌握。如在阅览时间、阅览制度上尽量倾斜,最大程度地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条件。对建立呈缴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可以采取特殊政策,如提供优惠卡、免费证等。在地方文献的加工管理上,要有别于一般馆藏文献,如在分类、排架时,可加上地方标志。湖南省的一些县市如慈利县、双峰县在分类号前加地区缩写或邮政编码,如慈利共产党――CLD2、慈利文化事业――CLG2、慈利史志――CLK29,《双峰县县志》4115K29、《涟源县志》4176K29,《娄底县志》4170K29等。其他地方也做了类似的尝试,这些都给地方文献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新的工作经验。
3. 4 增加现代科技的含量
80年代美国学者曾预言:在今后十年内,技术将在图书馆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地方文献将成为图书馆馆藏的主要成分。进入90年代,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加快,络化的实现,信息资源已可以在全世界流通。因此,只有民族的和特色的信息,才会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我国有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成果以及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大进展,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地方文献,需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进行有效开发,进行电子化、数字化存贮利用。在计算机走进图书馆各个业务环节的同时,地方文献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只有充分运用现代技术,地方文献作为特色馆藏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也才能使地方文献资源的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并成为网络环境中的主流。
总之,只有开展理论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方文献工作的水平;而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只有面向实际,才能有效地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骆伟。论地方文献。广东图书馆学刊,1988(3)
2、刘子明等。我国地方文献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图书情报论坛,1994(3)
3、刘子明。新中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经验和思考。图书情报论坛,1993(4)
4、诸佩瑜。浅谈地方文献。图书情报论坛,1994(4)
〔出处〕 图书馆学刊 (2)
网络是计算机的群体反映,是由众多计算机组成的。这些计算机则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互连在一起,并在彼此之间交流信息。一般说,互连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计算机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电话线、光纤等有形通信介质连接;另一种是通过激光、微波、地球卫星通信信道无形介质互连。现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的登茨博士正在研究以光速处理信息线路取代常规的电子线路的光子计算机,有望使计算机的运转速度再增加100倍。而这一切,将会使社会的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处理、各种计算机资源的共享等应用要求能推动计算机技术朝着群体化方向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更紧密结合。计算机网络属于多机系统的范畴,是计算机和通讯这两大现代技术模块相结合的产物,它代表着当前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面。
图书馆的网络化是指广义的网络,是把区域、跨区域和跨国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通过通讯线路连接,形成图书馆系统的区域网络和广域网络。这种网络是开放性的,除各种子系统之间可以互访外,还可同其它网络互联。系统外部可通过任一节点作为入口进行访问。因此,信息化的图书馆已不是信息孤岛或信息群岛,通过网络它已和其它信息行业融和在一起。
但是,如前所述,正如建筑设施是图书馆赖以存在的外壳一样,网络本身只是一个承载体,只有网络 信息才具备实用意义。其实,网络 特色文献信息和网络斗信息的开发程序是一样的,只是这个程序具有特色而已。已经完成的舟山市图书馆网站的主页(即上传的数据库)程序为:舟山市图书馆简介、读者须知、舟山市图书馆学会简介、4个文库简介、地方文献书目及Flash版海洋大观、信息之窗、书友茶室、新书介绍、馆长信箱、友情链接等,首期共编制200网页。其意义在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长期赖以运作的特色信息与特色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以及它赖以生存的特色信息交流与传播环境,用数字化向网上提供虚拟图书馆服务。具体表现为:首先,在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自动化系统方面,它强调以特种用户为系统主要服务对象,逐步突破图书馆原有常规服务和工作方式的局限,对图书馆业务和组织结构进行重组,用以支持特种用户对网络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其次,在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打破了单一图书馆的界限,以Z39.50协议(美国国家标准“信息检索:开放系统互联的应用服务定义与协议”)以及各类电子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致力于建立特色化、虚拟化、覆盖数字资源并能提供动态扩展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再次,在以网络为基础的数字化信息体系方面,对支持基于标准的文本、图像、影像及整合性资料的数字化获取和格式组织、支持超大规模特色数据库的存贮、检索控制和数据挖掘提供了指向性的方便;第四,在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的重组方面,将引发重新定义社会群体信息环境的参与者及其社会角色地位,将为调整信息环境中维系和发展公共信息服务的核心作用、重新设计信息服务的方式和运作模式提供条件,用特色文献信息服务来增强图书馆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 Richard 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 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
1.期刊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王xx.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xxxx,21(1):56-58. [2]夏xx.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xx(1):46-52.
[3]Heider,E.R.&D.C.Oliver.Thestru 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Foreign Langu 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xxxx,(3):62–67.
2.专著类
【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举例】[4]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42.
[5]Gill,R.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M]。London: Macmillan,1985:42-45.
3.报纸类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举例】
[6]李xx.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xxxx-12-27(3)。
[7]French,W.Between Silences:AVoicefrom China[N]。AtlanticWeekly,198715(33)。
4.论文集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
【举例】
[8]伍xx.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
[9]Spivak,G.“Canthe Subaltern Speak?”[A]&L.Grossberg(eds.)。Victoryin Limbo:Imigism[C]。Urbana:Universit yofIllinoisPress,xxxx,pp.271-313.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新进展文献综述
石平秀
(上海师范大学,上海34)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飞速发展,教学设计技术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国内外对教学设计研究多方面、多层次,本文尝试从近十年来国内外教育学者以及教学一线人员的研究结果出发,按三大主线索分析英语学科教学设计研究的分野,并指出英语教学设计研究将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核心走向教学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趋势。
关键词:英语教学设计;认知心理;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整合
作者简介:石平秀,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一、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R.M. 加涅将教学设计界定为系统化(systematic)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是对资源和程序做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设计系统中。因此可以看出,教学设计不是单纯指教学活动的安排,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包括分析、设计、设计评价全过程。教学设计技术本身具有自成一体的理论体系:首先,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过程,有系统方法理论;其次,分析教学内容及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指导,包括一定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最后,随着科学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而产生的丰富的教学手段技术也是教学设计理论的补充。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学技术理论甚至反过来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学与教的过程,如现在国内外风靡的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信息技术使教学从电化走向信息化。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可以由下图1所示,认知主义、行为主义、建构主义共为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起于20世纪代左右,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起,行为主义强调行为的环境决定性。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是反对行为主义的,把思维归结为问题解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兴起的建构主义则基于情境、基于社会文化背景。与建构主义有关的研究是近年来我国外语界最热的话题之一,几乎涉及外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其中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最多,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国知网中“多媒体”为关键词的英语教学设计论文与论文总数的比例达2/15,约14%)。
英语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也是源于三大学习理论的,图2为英语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构成学,其中语言学习理论在西方研究比较多的是二语习得理论,M.S.Troike在《二语习得导论》分别从语言学、认知心理、社会环境三大角度来解释二语习得过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英语教学设计研究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最初相对简单的语法-翻译教学,发展到一个整合心理、认知、社会、文化和管理的多维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左右逐渐成熟的二语习得理论使得英语作为二语(second language)和外语(foreign language)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具体的理论依据。其应用和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场国际化的行动,遍及各种级别学校的课堂学习以及专业教育。本文尝试从英语教学设计的三大主线来粗略总结最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
1.体现差异化,因材施教---认知心理学为主线。
国内:主要是在班级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如小班教学、作业分层、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英语项目化教学等。其中基于多元智能的英语项目化教学研究从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了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在项目教学法中的现实化。研究认为不能单凭某种标准测试的分数或几门书而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而应重点培养并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初步创造的能力。在我国外语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形势下,多元智能理论和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会为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思路,从而推动我国英语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国外: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认知心理学,是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维果斯基强调学习者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维果斯基提出的社会文化理论中的符号中介、最近发展说、内化学说都在二语习得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主要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二语教学设计作为主要方向,如David Numan在《The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一书中阐述了如何以学习者为中心,分析学习者的需要、兴趣等一系列方法技术。国外许多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尝试用多种辅助方法从母语对外语的正迁移作用来编排教学程序和内容,促进学生高效地习得英语这门外语,如TOMAK・N・Ercan在土耳其两所小学英语教学中将英语和土耳其语有意义地混合在一起,类似我国香港等地,一句话中中英文夹杂,结果表明土耳其的小学用这种方法取得了成功,特别在人称代词和be动词的学习上。
2.关注情境,基于问题解决---建构主义为主线。
国内:中国知网以“英语教学设计”为标题的学位和期刊论文,关键词含“任务学习”、“情境”、“互动”、“交际法教学”等与建构主义相关的词语的论文数量占4/15(约26%)。
“基于任务”的教学设计研究是这类研究的主力,因为其更具实践性,许多一线英语教师倾向于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英语教学期刊中任务型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数量占13%(不完全统计)。“基于问题学习”是建构主义所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交际法教学”更是今年来流行于中国英语教学界的话题,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张伊娜曾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做过一个调查,了解交际法在中学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师对交际法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82%的老师认为交际法是目前最先进的教学法,超过半数的老师自认为是在使用交际法。国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自诞生之日起迄今已有四十多年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在80年代中期趋于成熟,其标志是韩礼德《功能语法导论》的出版。在基本理论趋于稳定和完整的前提下,近二十年发展迅猛,在世界语言学发展潮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英语教学设计方面则表现为主流的教学设计方法---交际法教学,如John Munby的《交际法教学大纲设计》,交际法强调语言是通过交际获得的,同时也强调向学习者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国外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非常盛行,特别是将信息技术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掀起又一潮改革大浪,全面刷新人们的师生观、教室观(教室不再拘泥于学校,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网络)。在下文的第三点将具体介绍最新动向。
3.网络技术用于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应用带来新活力。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教学领域也发生了巨大发展,突出表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研究近年来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教学技术运用及研究。国际英语教学会议的主题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用于英语教学游戏设计”。在阿拉伯国家召开的第四次国际英语教学会议则将语料库作为E学习的内容,网络应用于英语语料库的研究。近来风靡教学界的“翻转课堂”,重新转换课堂内外时间的安排。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后完成自主学,教师则采用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共同研究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身经验建构知识体系。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而“魔灯”(MOODLE)则更进一步,它是依据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而设计的课程管理系统软件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翻转课堂又催生了“慕课”(MOOC),即大规模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最初是国外大学开始尝试制作由知名教授讲课的视频开放课程,以后发展迅猛,以至于现在由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的EDX所提供的免费开放课程,已经吸引了大约6000名大陆学生。我国也积极致力于抓住国内教学阵地,清华近期将开发30门新一代在线课程。207月,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签约“MOOC”平台Coursera。
三、未来研究趋势
随着我国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育学理论研究重心的不断下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教学工作者着手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研究。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热点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在宏观层面上,探索课程领域的理论发展走向;同时对学科教学设计统整评价、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师教学能力对教学的影响等课题进行探究。(2)微观层面上,基于新课标,从目标倒推教学内容的设计改革;细分英语学科部门如普通和专门英语等。(3)对国际经验的反思与借鉴,探讨前沿课程理论与课题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英语教学课堂将会变得更加高效、更加丰富,借助现代技术的帮助,积极参与并赶超国际上关于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发展,在实践领域进行实证研究。
美国芬瑟曾写过一本著作《学校是一段旅程》,其实,教学也是一段旅程。教学设计则是布局:我们如何带领学生在获得知识(经验)的旅途中比较顺利高效地领略“大自然的魅力”,需要完善制定出行目标、路线、时机、方式等。在教学之旅,不同的教学设计可能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学“风情”,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就可能让学生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景”。在学习之旅,教师和学生都是风景的领略者,导游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环境自身,而学习者对意义进行个人或社会合作建构以及解决问题,其内容纵向涉及问题解决的不同过程,横向涉及不同的问题解决类型,将二者融于一体,并在一个框架之中整合出现了一个个成功的典型案例,为理论与实践搭建桥梁。日本学者以“未来的英语教师---一名充满革新、基于网络多媒介环境的研究型英语教学者”(My English teacher-An envolutionar,web-based,multi-Agent environment for AcademicEnglish teaching.)为题,勾画出当今时代英语教学的新变化以及对英语教师的挑战。未来英语教学设计研究也将着手于这种新变化下的重新整合。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名著译丛[M].王小明,庞维国,陈保华,汪亚利,译。皮连生,审。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严育洪。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美]查尔斯・赖格卢斯。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第2卷[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M].刘婧,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6][美]罗伯特・D・坦尼森,等。教学设计的国际观:internationalperspectives[M].主编任友群,裴新宁,主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7]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9]吴剑平,赵可,等。大学的革命:MOOC时代的高等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10]David Nunan.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1]M.S. Troike.二语习得导论(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8.
[12]杜亚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13]鲍静。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设计[D].鸡西大学学报,2008.
[14] 张伊娜。 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04)。
[15] 慕课崛起,大学的未来在网络?[EB/OL].MOOC学院。
[16]Altalbe,A.A.;Wilkinson,B. .Designing games for learning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D].Computer Applications Technology(ICCAT),
[17]Alqadoumi,O.M. e-Learning “Best Practices in Management,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Courses:Standards ofExcellence and Creativity”D].2014
[18]TOMAK・N, English Subject PronounsAnd To Be Verbs in the Turkish Texts [J].The TurkishMethod. Journal of Graduate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2014Vol.18 No.1 P.203-228
1.资料性文献。例如地方志、文史资料等,史料、年鉴、统计资料、政府出版物(白皮书、蓝皮书等)。在我国,历代纂修的各地区资料性文献很丰富,广西省1988年出版的《广西方志提要》,收录1950年以前出版志250种。广东省1950年以前历代编修的地方志达800多种, 80年代以来新修省、市、县地方志已出版1000多种,规划出版专业性地方志5000多种。
2.论文、论著包括地方研究丛书、丛编、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和会议论文、调研报告、论文集等。例如有关南海及南海诸岛的《南海海区综合调查研究报告》、《南海海洋生物研究论文集》,据不完全统计, 1993-1994年南海海洋科学方面的70多篇论文,发表在20多种期刊上。此类文献很多是全国或省市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科研成果,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例如,《广西社会经济情势考察研究报告集》一书是国务院下达的《西南地区国土资源综合考察和发展研究》项目中的广西部分研究成果。广西壮族自治区制订广西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时,采纳了《广西对东南亚开放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出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3.政策性文献和法令法规例如,地方性党政会议及文件,领导人讲话、文章等,地方法令法规也可在此范畴内。这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政策法令依据,是重要文献类型,一般全文收入。
4.新闻媒介的消息报导随着地方报刊的种数与版面激增,中央和地方新闻媒介大量报导各地的各类消息,例如《广州日报》设立珠江三角洲的专版,《南方日报》设立广州的专版。此类信息内容广泛,时间性强,及时报导要闻以及地方不同阶段的热门话题。
二、地方研究文献的主题
地方研究文献的主题与文献的类型、文献的内容、数据库收录范围及库容量等均有密切关系。
地方研究文献的类型多样,信息量大,文献的主题包含历代社会的内容,更多的是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与学科(或专业性)文献以及新闻信息相比较,其主题范围更广泛,而且年代更久远。另一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有异,文献内容即论述、报导的问题有较强时效性,有的信息的生命力也有时间限制。例如,香港新机场建设和运营之初,引起社会极大关注,一个月内香港出版的报章杂志报导有关新机场的消息与评论数百条,现在这方面的报导就很少。
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既有书目数据库(数据形式为书目、索引、文摘),也有全文数据库,而且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发展很快,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数据库建库方式,同一数据库中数据的形式等均发生变化。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应比较全面地反映该地区社会的发展,包括历代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自然现象、历史事件、地理及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以及机构、人物等。数据形式包括二次文献、全文以及图像(包括地图等)、音像。用户可按需要查阅、下载或打印数据库中某一主题的全部文献。建库方式的变化,既可从某一文献部门自建库,也可联合建库,甚至跨地区、跨国合作建库。
文献资源数字化建设,文献数据库建库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文献检索的需求的变化,对检索语言、文献主题的处理技术以及MARC格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量文献、建库速度与质量的提高,要求录入和主题处理技术有较大的突破。目前汉字录入和扫描技术的进步,录入速度大大加快。但主题标引已成为建库的“瓶颈”,加上主题表编制与管理技术的滞后,直接影响建库的速度和质量,难于满足文献检索的需要。为此,张琪玉、侯汉清、张涵等国内著名专家和同行都在探讨解决的办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例如大量编制自然语言词表;设计分类表――叙词表转换系统,实现网络环境下情报检索语言兼容互换;利用主题表开发研制自动标引检索系统,实现自动标引等。这些建议都是有益的探索,对于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库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有重要参考价值。
笔者从事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建库工作多年,结合建库实践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三、地方研究文献主题处理技术的改进措施
文献主题的处理技术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主题标引工作;二是词表的编制与管理。
1.主题标引工作
目前的文献主题标引工作人为因素太多。首先是标引规则的限制,几乎每个文献数据库都制订主题标引规则,内容包括:选用的信息和标引的内容范围;标引深度(标引多少主题词,主题词的汉字数目限制等);标引词的选择,主题标引方式(自由标引还是选用主题表);对文献主题采用整体标引或分析标引;标引词的著录方式;不同类型或题材、体裁文献的标引规则;人名、地名、时间因素等有关规定……为了保证同一主题标引一致性,规则的制订尽量详细具体。这样一来,标引人员工作时受到很大制约,需熟记标引规则并按此处理文献主题。标引是为了检索,然而如果表达文献内容远远超过标引规则的规定(例如规定15个主题词),不但造成标引的困难,而且主题或标引词选取不当将影响文献的检索利用。
其次是标引人员对文献内容理解及主题分析等方面的限制,标引规则要求标引人员主题分析和给标引词等均应考虑用户的检索需要和检索习惯。事实上没有一个标引人员能够全面了解用户的检索兴趣和要求,更无法预计将来用户的检索兴趣和要求。例如文献中标引人员可能认为某一内容不是中心内容,论述或研究的主要问题不进行标引,可是这部分内容对于某些用户却十分重要,在历史研究或历史人物研究等方面,往往根据文献中的不显眼的线索(几句话或一张照片)溯根寻源,得出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是主题的描述,由于主题表的使用和标引规则(特别是组配规则等)的制订,描述主题的词语与文献使用的语言、检索者使用的词语往往不一致,在同义词和复合概念的表达方面尤为突出。当前文献量激增,文献主题及用词变化较大,增加了标引工作的难度,影响主题标引的速度和准确程度。
因此,主题标引工作的改进势在必行。对于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来源,全文检索本身可自动抽词,二次文献库也可采用自动(或半自动)抽词与词表调控相结合的方式,标引时不硬性规定主题或主题词数量,而是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所谓词表调控,主要是语义控制和分词的人工干预。
2.词表的编制与管理
检索词和标引词的一致,同义词的。规范,以及主题的扩检功能是文献数据库检索效率的重要保证。从这个角度考虑,词表对于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仍是十分重要的。然而目前词表的编制和管理技术已远远满足不了建库的要求,必须进行改进。
①改变词表内容滞后于文献主题发展的状况
词表的编制到出版使用需要一段时间,在我国词表的修订起码经过三五年时间,而文献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学术研究的进步变化很大。笔者1992年赴香港进行文献研究及编制港澳研究主题表达四个月,利用80年代至1992年香港报纸杂志收入主题词3000多个,以及数以千计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经过检验(词频统计),该表基本能满足港澳研究文献主题标引的需要。然而在建港澳研究数据库过程中,经过三年左右,新增主题词达个,表中部分主题词则甚少使用,说明香港、澳门社会发展对文献主题的影响。因此需及时对主题词表进行调整,提高词表的即时性。
主题词的增删调整可应用统计方法加上人工干预。首先应统计主题词的使用频率,同时考虑时间因素,因为每一地区都有时效性很强的社会现象或信息,有的信息生命力很弱,主题标引用词的时效性也相应很低。
②词表管理技术主要是语义控制,例如全称与简称、外来语与中译名、标点符号的使用、同义词和上下位概念的处理等。词表管理应有专人负责。笔者对港澳研究主题词表的编制过程中,特别对同义词和英汉对照的处理进行大量工作,由于港澳方言特殊化,语词规范显得特别重要。
③词表结构的改进,词表中相当部分的主题词比较稳定,这部分词应作为第一层次(第一级)的词,不需经常调整,对于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第一层次的词比较容易确定,应作为规范化词语,第二层次(第二级)的词是有可能调整的词,词表管理人员应及时对这一层次的词进行技术处理,例如与第一层次的词作同义词对应,或上下位属的显示等。
地方研究文献数据库的建设,词表(包括标引技术)、检索软件和索引是三个重要因素,其中文献主题的处理技术对文献检索影响尤为突出。许多技术问题尚待改进。
〔出处〕 一代宗师――纪念刘国钧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
(摘要)我国地方文献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发展时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地方文献有关理论的研究,以便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地方文献作为人类社会珍贵的文化和知识遗产,在整个文献资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一个地区长期以来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创造的结晶,是一个地区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文明的体现。建国后尤其是三中全会以来,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各地区已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地方文献藏书体系,在当地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地方文献工作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其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已初露端倪。本文立足于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对地方文献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1 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现状
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第一时期:1949~1965年。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地方文献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周总理在1956年视察云南省图书馆时曾特别指出:“图书馆应将本地区的地方志尽可能搜集完全,对其他有关本地区历史。地理的文献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地利用地方文献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时期,地方文献工作成为省市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了阅览、展览、咨询和书目索引等项工作,并注重地方革命文献的收集。对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始于杜定友先生的《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使用》。
第二时期:“文革”十年。地方文献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第三时期:1977年至今。尤其进入80年代,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它的重要标志是1982年文化部颁布的《关于省(自治区、市)图书馆工作条例》中对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利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地方文献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恢复井蓬勃发展起来,地方志的编写走上正规轨道,现代化技术逐步应用于地方文献工作中。这些都有利地促进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深入开展。地方文献的理论研究正在走向成熟。
综观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①开展比较普遍。特别在公共图书馆系统内。
②得到上级行政机构的重视。不少部门专门为此制订条例,发布文件,如文化部下发的文件、1990年黑龙江省颁发的《黑龙江省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采购协调实施细则》等。
③地方文献的地位、作用越来越明显。
④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开始走上现代化轨道。
⑤逐步摆脱了对工作经验的描述,开始注重地方文献的深层次理论研究。
以上可以看出,四十多年来,经过广大地方文献研究者的辛勤耕耘,我国地方文献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地方文献的研究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由于理论研究的欠缺,造成我国地方文献工作在某些方面发展缓慢,特别是工作质量不高。因此,地方文献要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方文献学,必须首先加强对地方文献基础理论的研究,明确学科概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等基本问题,以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地方文献工作的理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地方文献工作实践的盲目性。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标识论文中引用资料的来源,是作者对他人研究成果中的理论、观点、资料和方法的引用(含直引、意引等)和借鉴,能反映一篇学术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增大论文包涵的信息,间接展示作者观点所处的位置或角度等。参考文献作为对科研成果社会影响进行统计的一项重要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参考文献的标注与论文的撰写一样,也应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但从目前编辑部收到的稿件来看,由于作者对标注要求了解不够,提供的资料不完整、不规范、存在错漏等问题时有发现,尤其是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不规范之处就更多,给编辑后期加工带来一定困难。而现行的国家有关文献编写与出版的标准、法规文件的规定中,有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的规定也不甚明确,因而,有必要对此加以讨论,统一认识,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一、学术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按照现行规定,学术期刊中论文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在文内的引文处按引用文献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同一文献在一文中被反复引用者,用同一序号标示。这一规定使得所列文献简洁明了,应该引起论文作者注意。英文参考文献和中文参考文献一样,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与中文文献混合连续编码着录;英文文献用印刷体;英文书名、期刊名和报纸名等用斜体;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但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忌用中文叙述英文。其格式为:
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示例:[4] Lgnatieff,M. Keeping an old flame burning brightly. The Guardian,1998- 12- 20(12)。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的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示例:[5] Baboescu,F. Algorithms for fast packet class if ication.
http://www
lib.gl,2003.
二、关于英文人名的标注。
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人名如何标注未作明确要求,英文人名的标注较为混乱,有标注全名的,有标注时将名缩写、姓不缩写、保持原来顺序的,还有在姓、名之间加圆点的,后者是我国翻译作品中,中文书写外国人名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其实,标注英文人名是有章可循的,在国外学术着作的参考文献中,关于人名的标注已约定俗成为一种统一的格式,即英文参考文献标注作者姓名时,要求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之间用逗号隔开,姓的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不大写;名用词首大写字母表示,后加缩写符号圆点,缩写符号不可省略。由于欧美国家人的姓名排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在标注时必须加以调整。如Georg Paghet Thomson,前面两个词是名,最后一个词是姓,应标注为Thomson,G. P为什么要如此标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在应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进行英文文献检索时,以英文作者姓名中的姓作为依据之一,即以姓作为检索目标之一。
2、在欧美人姓名表达含义里,姓比名的重要性更强、更正式。用姓而不是名来代表作者,还有尊重、礼貌的意味。名缩写后加缩写符号圆点,也含有正式、尊重和礼貌的意味,缩写符号不可省略。
3、表示与平常书写姓名的不同,体现学术论文重要性、简约性和准确性的要求,符合科研论文文体风格。这种标注在英文学术着作、科技文献中已广泛采用,也容易被广大读者、作者理解、接受。
对于复姓情况,如Jory Albores-Saavedra等,在引用标注时,应将复姓全部写出,即Albores-Saavedra, J对于姓前带有冠词或介词的情况,如带有Mac,Le,Von,Van den等,标注时不能省略,应同姓一起提到前面标注,如Mac Donald,La Fontaina,Von Eschenbach,Van den Bery等。这里有个有趣的现象,对于北欧人常见的'姓Van den Bery,如Van的词首字母大写,表示它是姓的一部分,标注时应与姓一起前置;如果作者姓名书写为Graham van den Bery,其中van的词首字母v没有大写,则表示它不是姓的一部分,姓Bery前置时,van den仍留在原来的位置,并且不可缩写或省略,标注为Bery,G. van den.另外,对于“姓名+学位”的情况,标注时一般把“学位”删去,不要将其误认为姓或姓的一部分。
三、关于英文参考文献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的问题。
发表(出版)时间是参考文献的一项重要内容,标示引用文献发表的历史时间位置,是判断引用文献新旧的一个根据,不可遗漏。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标注到年,这与我国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标注规定相同。国外学术论着中参考文献的发表(出版)时间的标注位置有标注在作者后的情况,并加圆括号,这是因为采用了“着者-出版年”制。我国学术期刊编排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采用“顺序编码”制,发表(出版)时间标注靠后,如示例[1]、[3],应按此要求标注为是。
四、英文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标注。
由于现行编排规范对英文析出文献和原文献的标注书写要求不够明确,目前有把析出文献名排成斜体,而把原文献名(论文集名或期刊名等)排成正体的情况。这种标注方式是不对的,混淆了析出文献名和原文献名的效力,正确的编排要求与此相反,国外的普遍作法与我国学者的论述[4]要求一致,因此这一现象值得编辑同行注意。
英文书名在英文文章中出现有排成斜体的习惯,论文集名、期刊名或报纸名与书名效力相同,故排成斜体,析出文献名相当于书中的章节标题,不具有书名的分量,故不可排成斜体。
文献类型不宜标出。文献类型是我国编排规范制定的标注要求,国外并未采用。在中文中标注醒目、自然,在英文中此一项目的标注容易产生误解和干扰。如果是为方便计算机在检索或统计时辨识,是技术上的要求,那么就应当统一要求标注,从“可不标出”来看,尚未有技术上的要求。因而,文献类型在英文参考文献中不作标注为妥。
五、出版地和出版社(商)的标注。
出版地和出版社(商)是参考文献的重要内容,标示版权信息,不可遗漏或省略。我国一部着作一般由一家出版社负责出版发行,出版地一般也就比较明确为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国外情况就比较复杂了,由于市场经济高度成熟,语言通用程度高,着作权被普遍保护等原因,一部着作可能由不止一家出版社(商)合作出版发行,出版地也可能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城市。当出版地有两处或两处以上、出版社(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应当一一标出,中间用斜杠分开。如Amsterdam/Philadephia:Ben-jamins,又如Den Haag:Sdu/DOP出版地一般是出版社(商)所在的城市,标注城市名,不可标注为国家名。
参考文献补充了文章的重要信息,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编辑部资料有限,在大多数情况下,编辑不可能一一增补遗漏的参考文献要素,因而,希望在修订现行编排规范时,对英文参考文献的标注作明确规定,以便作者写作和编者编辑时皆有章可循,亦使这项工作更加规范。笔者不揣浅陋,依据工作实践提出以上意见。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引用格式与参考文献】
1、 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插入作者、年份和页数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在论文中的引用采取作者和年份插入方式,如"Doe (2001, p.10) reported that …" or "This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previously (Smith, 1958, pp.20-25)。文中插入的引用应该与文末参考文献相对应。
举例:Frankly speaking, it is just a simulating one made by the government, or a fake competition, directly speaking. (Gao, 2003, p.220)。
2、 在文末参考文献中,姓前名后,姓与名之间以逗号分隔;如有两个作者,以and连接;如有三个或三个以上作者,前面的作者以逗号分隔,最后一个作者以and连接。
3、 参考文献中各项目以“点”分隔,最后以“点”结束。
4、 文末参考文献请按照以下格式:
a)。 如果文献是图书,书名使用斜体。如果是文献是书中的一篇文章,请参考举例(2)
举例: (1)Strunk, W., Jr., & White, E. B. (1979)。 The elements of style.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Chapter 4)。
(2) Mettam, G. R., & Adams, L. B. (1994)。 How to prepare an electronic version of your article. In B. S. Jones, & R. Z. Smith (Eds.), Introduction to the electronic age. New York: E-Publishing Inc. pp. 281-304
b)。 如果文献是期刊或报刊中的文章,文章名加引号,期刊报刊名不需要加引号,
期刊举例:Van der Geer, J., Hanraads, J. A. J., & Lupton R. A. (2000)。 The art of writing a scientific article.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s, 163, 51-59
报纸举例: Smith, Joe. (2005)。 3G Economy, Whose Economy: Report of 3G Century. Report of 21st Century Economy. 20 January 2005.
c)。 如果文献是网页,请尽量包括作者,年份,题目,网址和检索的时间。
举例:Smith, Joe. (1999)。 One of Volvos core values. [Online] Available: (July 7, 1999)
常见问题和错误
1、 在英文论文中,一定不要出现汉字和中文字符。如果出现,会在英文排版系统中出现乱码。
2、 一些标点中文和英文看上去相似,但在系统中却不一样,请注意不要在中文输入状态下输入这个标点:逗号,引号,冒号,句号,横杠,顿号,括号。
3、 为防止出现中文字符,英文论文完成后,请使用Word中“字数统计”功能查询,“中文字符朝鲜语单词”一项应该为“0”,如果不为0,表示英文翻译中存在中文字符,请检查修改。
4、工作单位的翻译首先到单位的网站查询英文名,当然所在单位若有自己的通用译法,按照通用的即可。一定要保证发表出来的单位译法科研处认可啊。
解释:APA 格式 ,所谓APA 是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的缩写,是学社会科学的人在写作学术论文必须要遵守的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