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阳了”后转阴好了,那么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二次感染新冠症状会更严重吗?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二次感染比例究竟有多高【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感染后会再次感染吗?”“首批阳过的同事又阳了,是二次感染吗?”近期,二次感染是网友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首先要明确的是,那种几周内再次检查出阳性的基本不是“二次感染”,而是通常所称的“复阳”,即尚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其体内感染的病毒没有完全清除,会出现核酸或抗原阳性的情况,但基本没有传染力。
二次感染,是指在一定时间跨度后,感染者康复后再次出现新冠症状、体内病毒量回升的现象。
相较于复阳,二次感染者体内病毒量相对较高,ct值一般低于35,而复阳者一般高于35。
此外,二次感染的时间跨度较长,一般在3个月以上,但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多,时间跨度也将缩短。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报告,第一次和第二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79天(48天-119天),第二次和第三次感染间隔中位数为65天(43天-97天)。
那么,与此前毒株相比,奥密克戎导致的二次感染率更高吗?重复感染带来的影响是否会更大呢?
奥密克戎更易二次感染
根据15篇相关学术报告,奥密克戎更易导致二次感染。
以意大利费拉拉大学今年7月底发布的报告为例,研究者收集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等数个国家91项研究数据,时间跨度为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包含1500万名参与者数据。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二次感染率在逐渐提高,早期毒株alpha的二次感染为0.57%,德尔塔的二次感染增加至1.25%,而奥密克戎的二次感染率是alpha的5.8倍,达到3.31%。
但即使这样,也有最少约85%的民众不会二次感染。
从实际数据上来看,英国在进入奥密克戎阶段前(2022年前),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并不多,截至2021年12月13日,累计二次感染人数为9.7万人,占当时总感染数的0.1%。
而进入2022年后,二次感染人数激增,截至2022年12月7人,累计二次感染人数已达到137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6.75%。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在逐渐减少。
英国二次感染主要集中在第一波奥密克戎阶段,峰值曾达到2万人,即一天内便有2万人二次感染。而在后续几波疫情中,二次感染的新增人数逐渐下降,目前平均每天有1千人。
相同毒株二次感染机率小
哪些因素会增加二次感染的机率?
首先,与首次感染的毒株有关。
由于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不同谱系毒株间存在一定差异,同一毒株引发的二次感染机率较小。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便是奥密克戎ba.4/ba.5,再次感染这一毒株的人群占比仅为0.7%。
但若感染者首次感染的毒株为德尔塔,或是奥密克戎ba.2,那么再次感染奥密克戎ba.4/ba.5的机率便较大。
抗体有效性随时间递减
其次,二次感染风险和感染时间也有关系。
根据12篇相关学术报告,距离首次感染时间越远,体内抗体的保护作用越弱,便越容易发生二次感染。
根据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今年9月在《柳叶刀》发表的论文,在感染奥密克戎3到5个月间,体内抗体的保护性为51%,而当距离首次感染6个月后,体内抗体的保护性已低于25%。
此外,与alpha、德尔塔相比,感染奥密克戎后抗体保护性的下降幅度更大。
在感染alpha、德尔塔后的3至5个月,感染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仍分别达到86.6%、91.3%,此后下降幅度有限,最低值依旧在60%以上。
特定职业更易感染
二次感染的风险还和职业有关。
常暴露在病毒环境的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更易二次感染,
在《柳叶刀-区域健康(东南亚)》今年8月发表的相关论文中,调查了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25日印度医护人员 (hcw) 的感染和再感染密度。
据统计,学生、行政/文职人员的二次感染率为15.4%,与之相比,护理人员的二次感染率最高,占统计人数的40.8%,医师的二次感染率也达38.6%。
相较于学生、行政/文职人员,医师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其2.71倍,而护理人员的风险则达到2.89倍。
性别对二次感染的影响较小。
年轻人更容易二次感染
而从年龄上来看,根据8篇学术报告,相较于老年群体,年轻群体更容易二次感染。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在今年3月发表的论文中观察了法国2021年3月2日至2022年2月20日二次感染情况,据统计,累计二次感染人数达到58.4万人,占总感染人数的3.1%,其中99.1%为二次感染、0.9%为三次感染。
而在二次感染的患者中,18岁至40岁的占比最大,为51.1%,其次是低于18岁、41岁至60岁人员,二次感染的占比分别为23.6%、20%。而老年群体的占比较低,61岁至80岁的占比仅为3.8%,而大于80岁的占比为1.4%。
从美国华盛顿州发布的10月12日发布的报告来看,18岁至34岁也是二次感染的主要人群,占比为37.8%,而65岁以上人群仅占7.4%。
需要解释的是,年轻群体更易二次感染,不是生理原因,而是与其社会活动情况有关。
美国俄亥俄州护理研究中心(cvcr)的学者解释,相较于老年人,年轻群体的社会活动更频繁,更容易暴露在有病毒的环境中,因此二次感染的机率更大。
疫苗能有效降低二次感染概率
那么,如何降低二次感染的机率呢?
塞尔维亚伏伊伏丁那公共卫生研究所 (iphv) 学者表示,相较于年轻群体,老年群体之所以二次感染率较低,是因为他们通常优先接种疫苗,包括第三针加强针,由于疫苗接种率较高,二次感染的机率便下降。
根据意大利萨科等学者的研究,在意大利,未接种疫苗者的二次感染风险是已接种者的2.9倍。
并且,随着接种针数的增多,二次感染的风险逐渐下降。
根据5月发表在medrxiv上的研究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此前感染过非奥密克戎毒株的患者,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为44%;而随着疫苗接种计数的增加,体内抗体的有效性也不断增多,对于已接种三针疫苗且有感染经历的患者而言,抗体的有效性达到83%。
并且,接种疫苗也可有效降低二次感染的住院风险。
同上述论文,相较于未接种疫苗且未感染的患者而言,接种3剂疫苗后,体内抗体对于防重症的有效性达到91%。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与感染后体内抗体一致,疫苗预防二次感染的有效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根据意大利学者的研究,当疫苗接种超过120天(即4个月后),已接种者与未接种者间二次感染的风险缩小至1.53倍。
根据印度医学科学研究所今年8月发表的论文,完全接种两剂疫苗后,其有效性在14至60天内最高,为52.5%。而在疫苗接种4个月至6个月后,有效性仅剩29.4%。
二次感染重症率下降
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严重程度有所下降,包括住院率、icu重症率、病死率等。
根据康奈尔大学流行病学组今年3月发表的研究,严重的二次感染是很罕见的,只有0.1%的病例出现了严重症状,且没有一例出现危急症状。
根据雅典大学医学院今年9月发表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以轻症状为主,特别是在奥密克戎感染者,轻症状的占比达到99.17%,较为严重与紧急情况的占比则为0.78%、0.05%,都低于首次感染。
并且,二次感染出现合并症的机率也有所减少。
合并症是指与原发疾病同时病发的一种或多种疾病,包含生理与心理上的情况。
同样根据上述雅典大学医学院学者的研究,相较于首次感染,二次感染患者中无合并症的占比提高,出现多个合并症的占比也有所减少。
此外,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健康信息学研究所表示,即使是老年群体,二次感染所带来的住院风险都有所下降。
根据其今年5月发表的论文,在英国2264名长期护理中心居民中,再次感染患者的入院风险低于首次感染的患者,仅为首次感染入院的21%。
因此,对于二次感染,大家不用过度担心,落实好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并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二次感染新冠症状会更严重吗?
新冠感染在临床上是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在第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症状未必更严重。患者曾经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在康复后进行复查时又出现核酸阳性,若是被同一病毒感染则称为复阳,而第二次感染与复阳是不同概念,是指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并康复后,再次被不同的新型冠状病毒变种感染。第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种后具体的病情严重程度,通常与病毒的毒力、数量,以及人体自身免疫力、有无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新型冠状病毒有不同变种,如果患者自身免疫力较高,无基础疾病,且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种的毒力较小,感染数量也较少,患者可能是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只是轻型或普通型患者。如果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变种的毒力强,且感染数量也较多,患者免疫力差,可能出现重症病例。正常人发生第二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概率较低,但不排除再次感染不同新型冠状病毒变种的可能。第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的患者,与第一次被感染时治疗相同,首先进行隔离,其次根据症状给予相应治疗。如果是发热的患者可以给予退热药物治疗,如果是咳嗽、咳痰的患者,可以给予止咳化痰药物进行治疗。在进行对症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指标,以防止第二次感染后出现重症的情况。
患者第二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还需要注意增强免疫力、多休息,避免劳累、熬夜,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和高蛋白饮食,必要时可以口服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片等抗病毒中药,也可以口服利巴韦林片、盐酸阿比多尔片等抗病毒西药。但口服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肝功能,防止出现肝功能损伤。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做好防护,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防止反复被感染。
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后果与患者年龄、机体免疫力、感染病毒类型等因素有关,大多为轻症,体质较差者可能出现重症,导致肺部纤维化。
虽然新冠疫情治愈后体内会有抗体,但抗体并非持续存在,当抗体消失后,有可能再次感染。如患者体质较好,体内还有少量抗体时,二次感染的症状有可能比首次感染轻,积极治疗通常能尽快治愈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较小。但患者体质较差,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导致新冠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复制,患者体内病毒载量较高,可能会发展为重症,使肺部逐渐纤维化,常会影响正常呼吸,即使治愈后也可能留有后遗症。
因现在新冠病毒一直处在变异状态中,二次感染的变异毒株类型不同,对身体的危害也会不同。如感染奥秘克隆变异毒株,感染者症状较轻,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患者,患者可能有肌肉酸痛、无力、轻微咳嗽等症状,积极治疗预后效果较好。
新冠感染后24小时就会出现传染性。传染性的强弱主要和体内病毒的数量有关。
新冠病毒感染之后就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如果繁殖速度比较快,体内的病毒数量就比较多,一般24小时之后,体内的病毒达到一定的数量,排出体外就会有传染性。这时候排出的病毒比较少,传染性比较差,但是如果抵抗力比较低的患者接触病原菌之后,也有被传染的可能。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体内病毒数量越来越多,排出的病毒就会越多,这种情况下传染性就会逐渐增强。特别出现发热症状的患者,说明体内病毒数量比较多,传染性强。
所以一旦确诊是新冠疫情的患者,就要立即做好隔离,防止新冠疫情患者把病毒排到空气中传染给正常人。隔离是治疗新冠疫情,预防传染最好的办法。而正常人要防止被传染,就要注意戴口罩,避免近距离接触新冠疫情的患者。
目前,感染者要科学分类收治,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居家隔离期间加强健康监测,隔离第六、第七天连续2次核酸检测Ct值大于等于35解除隔离,病情加重的及时转定点医院治疗。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采取5天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第五天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