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到底应如何拟定事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好媳妇事迹材料(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家住周家乡核桃峪村第一村民小组的周秀琴,现年46岁,全家现有四口人,母亲、丈夫、儿子和她自己。周秀琴1981年9月经人介绍,嫁给核桃峪村小伙杨元。多年来,她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忙里忙外、任劳任怨、默默履行着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为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了解她的人都称赞她既是一位孝顺的好媳妇,又是一个新时期的好妈妈,将来肯定还是一位好婆婆。她的平凡事迹一直被村民们赞叹不已。2008年,她的家庭被评为“遵纪守法户”、“双文明户”和“十星级家庭”。
一、孩子说她是好妈妈
周秀琴有两女一男三个孩子,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全乡和全校前茅。当时小学生的功课重作业多,大量作业要拿回家完成,特别是晚上的家庭作业需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除寒暑假外,她坚持每天晚上手里那个针线活,按时和孩子们“做功课”,孩子每遇到难题,她就深入浅出的帮助解题,直到完成作业后才和孩子们入睡。就这样,她成为孩子们名符其实的家庭教师,邻居们都夸她教育有方。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孩子们的穿衣住行也随之提高,甚至出现攀比心理,她经常教育孩子们:“不要和别人比吃穿,要和别人比学习,从小吃点苦,将来才能成为有用的人”。除了逢年过节给孩子们买些新衣裳,她一直亲手把大人穿过的衣服裁剪做给孩子穿,衣服虽旧,但很合体,经常勤换洗,孩子们也非常乐意。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着一个做母亲的义务,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们。
二、丈夫说她是好妻子
婚后二十多年来,丈夫一直在外搞生意,每逢春节才能回家,家庭重担自然落在她一个人肩上,伺候老人,照管孩子,洗衣做饭,种地收割等内内外外的活全靠她一个人挑着,一不叫苦,二不埋怨,结婚时买的几件衣服穿了很多年,丈夫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每当给她买件新衣服,她总要报怨好一阵,平时也舍不得穿,只有逢年过节或走亲戚时才穿。多年来,她没有逢集上街的习惯,说是上街就得花钱,平时对用水、用电也十分节俭。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她除了照顾老人、教育子女,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还种植中药材、烤烟等经济作物,年收入2万元以上。即使在紧张繁忙的烤烟季节,她也常劝丈夫不要回家,说她一人能行。就这样,她成了丈夫的贤内助,减少了丈夫的后顾之忧,丈夫疼她,她更体贴丈夫。
三、老人和邻居说她是好媳妇
周秀琴对“孝顺”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儿女花钱为父母买好吃的、好喝的、好用的东西是“孝”,而不让老人生气、担心则叫“顺”。人到老年,老人不太讲究吃穿什么的,只要心气好,比啥都重要。她刚结婚不久,婆婆就到县城给几个上学的弟弟、妹妹做饭去了,家里留下个80多岁的爷爷,她一直照顾爷爷到下世,后来,公公因病去世了,她又和年迈多病的婆婆生活到现在,二十多年来,她没有嫌弃过爷爷,更没有同婆婆“红过一次脸”,而是默默地赡养着老人,爷爷和婆婆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她听到后却说:“公公已去世,几个弟弟妹妹都在外工作,我不养活谁养活呢,再说人人都会老的,我将来也要给我的儿子娶媳妇呀”。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二十八年的媳妇生活,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顺”二字。不仅家里的关系相处的和睦,邻里关系相处的也很融洽,她对待老人以孝心,对待家庭以爱心,为邻里热心帮忙,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如今,在周家乡核桃峪村说起周秀琴,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夸她是“标兵媳妇”!
在习文乡马辛庄村,有一位好媳妇名叫李,多年来,她孝敬公婆,体贴丈夫,照顾儿女,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赞扬。
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关系
多年以来,她将婆媳关系处理的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公、婆婆高声说过话,没有跟他们红过脸。他们逢人便说:“我家的媳妇知书达理,是个好媳妇,我们知足了”。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她与丈夫和睦相处,在处理家庭的大小事时,夫妻能平等对待,互相通气,共同商量,做到办每件事双方都心情舒畅,从来没有闹过别扭。
二、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
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的在外打工,她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除了忙完地里的活,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
三、孝敬公婆,体贴入微
她始终认为:“要想家庭和睦,媳妇一定要孝敬公婆”。
xx,一位名字简单,生活简单,热爱教育的普通乡村教师,土生土长的xx人。20xx年毕业以后,就走上了我们xx县神圣的三尺讲台,是xx县鲁河镇一名普通的教师。她出生在xx市杞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她们家是一个大家庭,家里兄弟姐妹x个,她排行老四,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一个弟弟,是家里的宠儿,有爸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关爱,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父母从小就教育她:百善孝为先。
20xx年9月——20xx年x月在xx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毕业之后因为热爱xx这个城市,所以选择留在这里,经过努力顺利的通过特岗招聘考试,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农村教师。20xx年x月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为人正派、有担当的男孩,品行端庄的两个年轻人在一起谈理想、谈追求,谈如何孝敬父母,一呼一应,心心相印,从相识、相恋到相爱,终成眷属,幸福的结合在一起。
公婆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 。20xx年xx月她与丈夫结婚,公公婆婆有两个儿子,没有闺女,她对公公婆婆说,“你们以前没闺女,现在我来了,我就是你们的闺女”。因为她的老公是老大,弟弟还在上学,所以为了相互有个照应,一直与公公婆婆一直生活在一起,相处这么长时间,一家人其乐融融,从未发生过矛盾和摩擦,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
可是好景不长,2019年大年凌晨四点,她的婆婆突患脑梗塞,公公和老公都没在家,听到婆婆的喊声,她一下从梦中惊醒了,立马跑到婆婆房间,看到婆婆靠在床边上,胳膊和腿都没有了力气,她自己试图将婆婆从地上拉到床上,可是她拉不动,就赶忙喊醒了还在熟睡的弟弟,他们两人一起把婆婆抬到了床上,她让弟弟准备去医院的东西,自己赶紧去开车。冬天的凌晨四点天还未亮,一向胆小的她此刻忘记了害怕,心里只想着要赶快开车送婆婆去医院接受治疗,送到xx市人民医院急救中心,医生检查之后,确诊脑梗,血压190多,她的头轰轰的,但是在心里她告诫自己,要挺住,要对婆婆有信心。在医院住了将近一个月,每天她都陪在病房,为婆婆按摩,喂婆婆吃饭,给她换洗衣物,协助她上厕所,同病房的就问公公,这是你们家闺女吗?公公笑了,他说不是,这是我儿媳妇,病友就说:真是太好了,很少见到这么好的儿媳妇,真羡慕。但是xx她并未觉得自己有多好,她觉得只是做了自己的本分而已,公公婆婆对她一直都特别好,把她当自己亲孩子看待,她只是人心换人心,做了她分内的事情。
出院之后,婆婆并没有完全好,还需要好长时间进行恢复,她为了让但她从未有过怨言,对婆婆精心侍侯,从不厌烦。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方方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xx走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妈妈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她说:“妈,别人都说我是一个好儿媳,但我却不是一个好女儿,这一生最对不起的人是您啊!”妈妈鼓励安慰她,好好侍奉你婆婆,妈妈会照顾好自己,况且还有你哥哥姐姐呢,你尽管放心。婆婆早日康复,经常陪婆婆练习走路,为婆婆梳头发,剪指甲,为了避免婆婆无聊,经常陪婆婆聊天,开导婆婆,让她保持好心情,放宽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老公说:她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xx夫妇,结婚几年一直互敬互爱,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在一起从来没有发生过争吵和打闹,老公在消防队工作,不能经常回家,她就很理解老公,让他安心工作,家里有她在,免了老公的后顾之忧。对邻居,对长辈尊敬、孝顺,真诚善良、平等待人、礼貌待客、互帮互助,从未与邻居发生任何矛盾纠纷,受到众乡邻的敬重。
xx夫妇几年如一日,一家生活俭朴,洁身自爱,勤劳致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位,做到老少不欺。她严厉教育两个儿子,让他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尊老爱幼、文明礼貌、礼让别人、勤俭节约。在众多的亲戚朋友关系中,他们做到以诚相待,对双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对兄妹的子女,他们均视如己出,积极帮助村里需要帮助的孩子。他们艰苦节约,不会因为追求时尚而乱花钱。
领导说:“她干工作一个顶俩”,她从事教师工作已经五年了,五年来,她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耕耘,以校为家,甘于奉献。宿舍是她幸福的小家,学校是她温暖的大家。在工作中发扬无私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想。同事说“她待我们情同手足”,她说“能在一起共事是缘分”,她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无论谁有困难她都毫不犹豫地去帮忙。
应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儿媳、妻子的职责”。明白她的人都说:她是孝媳、是贤妻,她在用自我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孝顺父母,她团结邻里,她勤奋敬业,她关心同事,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走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没有表白,不求回报。像xx这样的好媳妇何愁家庭不和睦、四邻不友好、社会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