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回顾这段时间的教学,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一起好好总结过去这段努力的时间吧。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形式喔,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高一地理的教学总结【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一、教学方面
重新来到高一年段教学,让我有了想要突破以往模式的欲望。第一年是懵懵懂懂的,不知所措的,那么经历了两年教学和一次会考后,我会有什么不同了?我自信了,想改变,想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想知道不同教学的操作方式和效果会有什么不同。为了改善教法,我积极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借鉴他们的教学成果和多年的经验,从课堂的把握,语速、时间的安排,作业布置,批改到平时的抽查,努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力争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时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善方法,如:上课时,语言不够精炼,话过多,容易导致听力疲劳,也容易听力混淆,所以我应注意语言尽量简练不过多重复,不过多解释。学生不会太笨,只要有看书没什么大问题。重点集中在课堂的前半段时间,而把次要的知识点放后面,还可以穿插些幽默的片段和基础练习。这些其实以前就有经常提,但总以为课程内容较多,没多少时间剩余。而事实上,讲多讲少其实没多大差别,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吸收的就那么多,讲多了也没用,还不如把重点讲清了,其他的略讲,或练习时再讲。语速放快,简练,清楚了就可以了,也不用担心剩太多时间,可多些课堂练习,让学生学得轻松,他们才愿意学,这才是最重要的。作业布置方面,题量不要太多,应适量删减,留时间给预习作业。抽查方面,可利用每节课前十分钟小测。利用本身的自习,在走动时,主动给学生解答疑问,提点方法等。如果要使教学更加行之有效,除了教学有度外,教师课外也需要做许多工作,如整合习题,提纲,,材料,课件等等,回归到最原始的一句话就是:勤能补拙。
二、自身学习方面
工作之余,我也没放松个人的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和教学研讨学习,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不断的阅读教育教学著作。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通过网络学习,培训交流等不断 学习教育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组织教学。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收获颇多,让我倍感欣慰;但看到结果,差距仍然存在,又颇感路途漫漫,其修远兮。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需要努力,希望下学期会有更大的进步。
20__年8月开始我担任了学校二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经过半年不断的努力,和与同事们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积极参与课改,把好的经验和方法不断融入到自己的 教学工作中。促进观念转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的培训使我们对国家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策略、步骤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论学习的加强是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重要关口。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切切实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力争全部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钻研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2、每一个星期的教学进度、课时安排每堂课的大致上法从而保证十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师上俩次公开课取长补短教学相长。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4、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措施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主动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任务性”活动设计各种真实的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达到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
认真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特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课程资源。
四、走出困惑,寻求发展
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
这届高一涉及新教材、新选科、新高考三大主题,每一项都值得研究,它们之间又相互作用,不能孤立来看,要做整体规划。
高一上学期教学的主要思想:
1、教给学生地理思想
“地理,即生活!让我们用适应环境的智慧让生活更完美,用追求梦想的智慧让精神更完美。生长智慧由智及德,地承理蕴奥妙无穷。”(暑假作业单中有呈现)
每一节纸质版导学案、固学案上都有这样两句话:用地理眼看世界,追问行走的意义;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无处不在。
2、经过课堂给学生一个真实的地理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地理,要在备课上下功夫,课堂要控制“度”,如深度、难度、容量,习题要控制难度,坚持“中上”要求。绝不能像教材那样“跑面”,要在促进学生“理解”上下功夫,辅以习题训练。
3、教学要服务于选考生
新教材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但教学不能这么干,因为我们的目标是高考。所以,我们的教学要为选考生服务,不能让他们在高一浪费时间,要帮忙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对选考地理的学生负责,不辜负学生对我们信任。此阶段教学不宜过快。
现将主要工作简单汇报如下:
一、依托学案构建问题导学课堂
编写学案的目的就是自我用,学案质量关系教学质量。我们的学案有自我的模式,针对高一新授课,我们将一节课资料概括为九个问题,命名为“一堂课的九个问题”。未来我们要从“启智”的角度,构建多样化问题导学课堂。九个问题,就是一堂课,是要提前布置给孩子们自学的资料。
注意,我们不是在推行一种课堂模式,我们要培养的是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本事,展示与合作,搭建的是本事培养的平台。我们将九个问题呈现给教师,教师们怎样使用这九个问题,怎样设计这堂课完全是由教师去创造,空间很大。但无论怎样做,学生课前要充分地自学是必须的,也必须有教师的指导和参与。经过师生的努力,让自学成为一种习惯,最终孩子会所以获得一种本领,这也将会影响人的一生。
九个问题的设置有什么学问?
覆盖本节的全部资料,包括图像说明、课后习题。难度由资料定,有一些是同学们能够独立完成的,有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有的则需要教师讲解。问题设置要充分依托教材,瞄准本事立意,力求让大家对知识有获得感。
课后学习需要大家做哪些?
第一,进一步疏理九个问题的答案;第二,思考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从一个问题上升为一类问题;第三,尝试构建知识体系或某一问题分析的思维导图,有利于整体把握知识;第四,完成巩固练习,开启下一节的新课预习。
学生自学的一般程式是什么?
(1)记,不看资料,根据标题进行回忆,看看自我关于这个课题有了哪些认知;
(2)读,认认真真阅读教材,并勾划关键词,理解核心概念;
(3)研,重点研究本节涉及的地理图表、图像,体会不一样类型图像的判读方法以及其在本节资料中的作用;
(4)测,根据问题书写答案;
(5)探,经过网络、书籍等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提出自我问题,升华认识。
二、协调好各类训练互相补充
在预习环节,我们紧跟一个固学案,导学案与固学案是要在讲新课之前完成的,九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材,固学案是进一步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促进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的再认识,由知识掌握上升为本事提升。
在训练方面我们紧跟课堂还有:午测、限测以及课后习题。
午测的时间有20—25分钟,训练的模式是填空题,是教材资料的挖空,其目的是帮忙学生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学习教材的语言,学生做大题时不会用学科术语表达,主要原因是在阅读教材环节重视不够。
限测每两周有一次,第九节课属于地理学科限时训练,我们的训练主要是客观题训练,40分钟50道选择题,学生涂卡,直接出分,可比较学生成绩,有正答率,能够为讲评试卷提为供依据。与以往综合性测试不一样的,限时训练是针对一节资料的测试,在夯实学生基础上加大了力度。同时,因为题量大了,还能够让学生见见题型,见见难度。一个字,就是实。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知识。
新教材的课后习题难度差异较大,有的试题能够到达高考试题要求,本事考查特点突出,研究到学生未做分科,不能直接讲。我们采取的是印制课后习题答案,人手一份,学生自主学习,非选考生就能够不做。选做的同学有疑问的能够问教师。
高一月考是学习引导和构成学科认知的重要环节,我们实施难度控制、影响干预。大题量、高难度是命题的主要导向,40道选择题采用了一部分高三模拟考中的本事题,非选择题也是一改风格,原先是以填空填图为主,此刻直接于高考简答题对接,一是强调基础知识考查,比如我们在第41题设置了无材料简答题,直接考课堂知识,其余题目类似于高考的题型,给材料问答题,综合考查学生知识的运用本事和答题思维的模式化构建。在必须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对地理学科高考的认识。
三、以团体的力量尝试原创试卷的命制过程
命题能够融入太多的教学专业元素,对于教师的成长有很大促进,对教师的专业本事是一次综合考量。高一地理教研组在任务趋动下,作了一次原创试卷的体验式命制。
1、对山东地理试卷的研究。备考组首先要结合既定试卷进行研究,从主干知识分布到材料设置,从分值分配到题型设置,从中汲取营养。
2、广泛收集材料。好的材料是命制原创试题基础,我们的材料来源主要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知网、网络新闻、研究生论文等。
3、分配任务。由主持人分配任务与个人申报相结合,分头命制试题。在命题过程中相互审阅,补充意见,异常重视考查点的选取。
4、互相修改。参与教师对命制的试题进行试做和修改,经过打磨构成规范试题,进一步撰写解题过程,规范思路。此过程也包括对图的修改与重绘,以保证准确和清晰度。
5、合稿成卷。
经过此次原创命题的尝试,每位教师掌握了从选材到命题的过程,自身本事有了很大提高。每位成员意识到材料选取的价值。大家表示,今后若发现好的命题材料必须要积累起来,经过加工整合运用到命题和课堂中来,成为有价值的课程资源。
教研组工作中的不足:对每日教研坚持的不好,主题性不强。
每一份工作都需要坚持,每一项承诺都需要具体去做。我想,仅有从学生立场思考问题,才能将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主要经验和收获
1、积极深化课堂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理解地理知识。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着重启发式教学。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注重方法的传授。初中地理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地理概念和规律是地理知识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形成地理概念,掌握地理规律。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教学中应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帮助学生通过熟悉的现象理解地理知识。如昼夜在冬夏的变化规律,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关注天气预报等等。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信心。
4、通过读图、练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要做必要的讲解。做练习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结果进行分析、概况。
5、考核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重视考试的同时也要形成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而不能仅停留在成绩上。
6、适当课后作业帮助知识巩固。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但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完成不及时质量不高甚至拖沓抄袭的情况。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措施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如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教的有新意,有时内容讲解不灵活,没有吸引力,致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4、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绩。
一、学科的教学意义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更是一门基础的学科,是一门跨越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知识领域的综合学科。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国民素质看作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本策略,地理学教育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主渠道,异常的,在基础教育的所有学科之中,地理学教育是最适合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学科。
二、学科的教学思路
挖掘地理美学,培养学生地理素养;掌握地理知识,养成地理行为习惯。
三、学生状况分析
基础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数学生初中阶段没有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求知欲望虽然持续性不强,但求知欲望强;自我展现欲望强,有较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四、学科教学实践
1、展现地理美学,激发学生价值观注意力
地理学的美学核心:人类与环境的协调美,人鱼自然的最高层次的和谐统一,追求古人提倡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人自身的关系;人际关系;人地关系寻求平和心境,寻求人际和谐,寻求人地和谐,经营和谐社会、经营可持续发展社会。
2、说明社会需要,明确地理素养
对地理环境有丰富、生动和正面的看法;感受自然与社会的相关性;有许多和地理技术密切相关的实用技能。
3、说明人生发展需要,明确地理行为习惯空间定位;空间格局的觉察本事;因果关系分析;过程分析与预测;野外观察与观测;调查;提出地理问题;地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整理。
4、强调思路和线索,每一章节都一一强调思路和线索,让学生养成按思路和线索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5、循序渐进,以专题形式补充学生初中地理知识。
6、根据学生实际情景,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
7、遵循提高就是优秀的原则,突出过程性评价作业每连续两次得A者加2分;单元测验每提高5分者加2分。
五、学科教学的反思与展望
分层教学,以先带后,承包互帮,展现学生个性风采,凸现团队式学习,建立学习型小组继续强化“思路-线索学习法”;继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和整体优化。
一、尽量营造好的课堂氛围
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持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不轻易给与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或者在讨论结束小结时,再一起指出,如果每错必纠,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评价时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许多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一是尽量多的设计好的问题情境。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二是要学会尽可能的欣赏学生。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二、尽量营造探索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课时,由石化厂在我校附近,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北海市石化厂异地搬迁问题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讨论搬与不搬对市区和对铁山港的影响,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学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
三、尽量多角度多层次评价学生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面向21世纪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材编写、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地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课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起色。但是由于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过于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响,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走入走入一些教学的误区,给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有的老师甚至已经有了困惑,课改到底在改什么?课改是不是失败的?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课,和对课标的解读和教材的阅读,以及学友们的聊天,略有收获。
一、课标在目标定位上,提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总目标。
新基础教育强调从培养21世纪现代人才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启度来确立教学思想,诚心诚意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十分明确。因此新课改把“在活动、实践基础上通过交往促进学生发展”作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因为为了体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精神,许多教师会自然的把小组合作学习用于课堂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在不需合作的时候来个同学间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时候也来个“自主探究”,在听课者看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活动也许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气氛也比较活跃,但实际上这是种“做秀”,完全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和认知规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种新的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本身。在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我们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为新课改并不是课堂上热热闹闹,也不是多上几节活动课。不能认为要将知识点的落实与过关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愿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但
是要注意新课改并不是完全摒弃讲授法,讲授法中教师精彩的描绘、缜密的分析论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当然,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讲”和过去应试教育下课堂教学中的“讲”相比起来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角色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权威,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再是权威、知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和所教的学生同样水平、同样无知、同样充满了好奇心和创造心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生们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内容的变化。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重的是结果,所讲给学生的是生硬的知识,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向大家讲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在讲的内容上,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获得知识的过程。
三、课程在教材编写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精神的课程新体系。
在地理新课改中紧跟时代的节拍,利用现代的媒体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教材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高度重视多媒体网络地理专业教室的建设。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地理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但是要避免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学的独特功能。
因为在使用电脑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发课件时,对简单知识的制作,也会浪费教师的时间。在学生学习简单的知识时,充分利用“三板”教学的灵活性,留一些空间给学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因知识形象化而忽视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
板书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师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教学的有效方式。经过精心设计的地理板书,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精华,是构成地理知识的骨架。板图是教师凭借自己的记忆和熟练的技巧,用简单的工具和简炼的笔法在黑板上边讲边绘制成的略图或示意图,只要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即可。因此板图具有简便省时、随用随绘、形象生动等特点,恰当运用板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与学友们交流过程中,大家都感觉课改的配套辅助资料太少,课程资源开发无从下手,但是从崔准老师给我们播放的案例中可以发现,课程资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那样从网上四处收集资料,而是就教材图、阅读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相关学科知识等来完成教学任务与课标要求。每个学生其实就是我们的课改辅助资料与课程资源。
总之,作为本次课改的一线老师,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即将给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相信: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我一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1)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热衷于某项事业,才会主动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们讲应该努力培养对学科的兴趣。至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我想可以从这些事情上着手:搜集与课本知识相关的趣闻趣事,播放相关优秀纪录片,组织野外实地学习等等,总之,让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们。
(2)掌握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
(3)勤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地理概念、原理运用示意图,及有关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在复习中要记的概念、原理、规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还较相似,这就给记忆带来了麻烦。若能借助于示意图,很多时候十分简单的一幅示意图就会把有关概念、原理的本质反映的淋漓尽致、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4)地理复习的一般过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后了解地理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可以将这一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忆,记,翻,做,究。
(1)忆:就是对已学过的课本内容过电影,也就是重新回忆一遍,忆的内容主要是教材知识网络,可以对已掌握的内容了然于胸。
(2)记:是对一些主干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进行背诵和记忆,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是基础,很重要的准备。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
(3)翻:就是翻看平时做过的习题、考试题。平时做过的题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册,以供复习阶段使用。在复习课本同时,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题目,回忆一下当时做题时的情景,温习一下题目训练和考查的教材基础知识。
(4)做:是选择少部分以前做过的题目。尽可能少做、精做题目。可以选择以前做过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或者以前做错的题目,主要目的是温习做题的思路和方法弥补以前做题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细究错题。主要是找一下错在何处,是知识记忆还是知识理解有欠缺,是审题不准还是思路有偏差?通过细究以前的错题,可以明了自己以前在做题中的薄弱之处,以使备考训练更有针对性。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注意阅读一些报刊,关注一些相关新闻事件,有意识地收集一些与地理有关的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