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莫言优秀5篇

原文 篇1

莫言

我家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击那儿割草,我爷爷的镰刀磨得快,割草技术高,割下来的草干净,不拖泥带水。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剖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堤顶是一条灰白的小路, 路的两边长满野草,行人的脚压迫得它们很瑟缩,但依然是生气勃勃的。爷爷的步子轻悄悄的,走得不紧不慢,听不到脚步声。田野里丝线流苏般的玉米缨儿,刀剑般的玉米叶儿,刚秀出的高粱穗儿,很结实的谷子尾巴,都在雾中时隐时现。河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

田野里根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

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

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

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

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

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悲壮苍凉的歌声。听着歌声,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似乎就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

他带着我寻找老茅草,老茅草含水少,干得快,牲口也爱吃。爷爷提着一把大镰刀,我捉着一柄小镰刀,在一片茅草前蹲下来。“看我怎么割。”爷爷示范给我看。他并不认真教我,比画了几下就低头割他的草去了。他割草的姿势很美,动作富有节奏。我试着割了几下,很累,厌烦了,扔下镰刀,追鸟捉蚂蚱去了。

不知何时,无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大堤弯弯曲曲,刚走出里把路,黑云就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我竟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河堤下的庄稼叶子忽然动了起来,但没有声音。河里也有平滑的波浪涌起,同样没有声音。很高很远的地方似乎传来了世上没有的声音,天地之间变成紫色,还有扑鼻的干草气息、野蒿子的苦味和野菊花幽幽的香气。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幺?”

“风。”

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说着,他弯下了腰。

我们钻进了风里,听不到什么声音,只感到有两个大巴掌在使劲扇着耳门子,鼓膜嗡嗡地响。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

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车上半干不湿的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

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起腰。爷爷如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粱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

“爷爷,就剩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

“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我举着那棵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作者简介 篇2

莫言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潍坊学院名誉院长。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11年莫言荣获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的业绩,也使他当之无愧地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在2013年2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作品争议 篇3

《十三步》表现、剖析的对象包括教育问题、社会贫富差距、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的变相贬值、现代社会中个人境遇与磨难、夫妻感情问题、官场腐败、人性自私、性观念的明朗化等等。用魔幻、超现实的手法来表现现实中的诸如以上所述那些沉甸甸的社会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显得滑稽、轻薄。即这种表现手法不适合用来表现此类现实内容。形式和内容错位,必然产生滑稽感。这样的滑稽、轻薄语调减弱了关照的真诚、剖析的深刻、谴责的力度。这样就造就了众多读者的不理解或是对莫言的抨击,该作品也很少有人问津,但是莫言本人却还是对《十三步》持以肯定态度。

赏析 篇4

每个人都希望有这么一个知己,他(她)与你分享你的秘密,分享你的喜乐伤悲,快乐,痛楚,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爱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假设一个人很爱你,这只是开始,如果你们没有没有语言方面的,感情,是非问题的交谈。

爱你的人需要你说明,最怕拖泥带水让人莫名其妙。而爱你的人更需要你的解释,因为越爱你越在乎,就会在乎你的一切言行。

作品评价 篇5

中国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王西强:《十三步》是当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创新性叙事实验文本,小说通过极致化的人称转换、散点透视和元(小说)叙事,以高度叙事审美陌生化倾向的视角试验在叙事上实现了对传统叙事模式和人称机制的颠覆与解构,并创造性地赋予了内视角(限知视角)叙述者全知全能的叙述能力。

莫言:直到现在,《十三步》也是我登峰造极的作品。至今我也没有看到别的作家写得比《十三步》更为复杂。我把汉语里能够使用的人称和视角都试了一遍。

王学谦:就《十三步》而言,该小说对现实的剖析很欠力度,隔靴搔痒的意思。整体显得轻浮、浮浅,对问题的表现无论在深度还是范围上都不够。莫言适合用魔幻等手法写那些陈年的传奇旧事,在那儿,才能充分体现他的自由和放荡,无论在语言还是想象。《十三步》不算成功的小说。在语言的诗化和魔幻气氛营造上它不及《食草家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