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白、杜牧和骆宾王,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但他们还有好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有趣小故事。这次为您整理了古代诗人的小故事【优秀4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杜牧相比骆宾王和李白两位机智的少年诗人就相比平庸了,他弱冠成名,先是考中了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又制策登科,当时的心境可谓“心花怒放”,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诚不为过。
一天他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览,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杜牧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所能望其项背。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名姓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
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作为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深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庙宇作为精舍,自应是清静之地。杜牧所遇,实为得道高僧,难怪杜牧肃然起敬;反观当今,处级和尚、局级方丈大有人在,严守清规戒律者寥若晨星,追求尘世荣华者如过江之鲫,又是委员又是代表的,在红尘滚滚中乐不思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诚可叹也。
杜牧过而能改,注意反思和低调,足为后世法。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要低调,避免盛极而衰、自取其辱’的人生道理呀!
杜 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
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
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李 白
李白(701年-762年)[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2],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3],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3
据传,聪慧的骆宾王自五六岁起就已熟记不少诗文,并在祖父的指导下能吟诗作文,至七岁时就已名声在外。
本县有一颇具声望的学者,得知其人其事传说后却将信将疑,觉得一个或许还拖着清鼻涕的黄口小孩,何来这等才智学识?所传诗文,或许是由大人捉刀代笔也未可知。因此,有心要当面试其真伪。
这一天,学者特地来到骆宾王家,家人知其来意,却毫不介意,边热情接待,边叫来骆宾王配合面试。
客人见骆家门前有一口大池塘,放眼望去,但见清沏的塘水碧澄如镜,几只白鹅悠然自得地在塘中游荡嬉耍,红红的鹅掌,在清沏见底的水面下悠闲地划着,水面荡起串串涟漪,并不时传来“嘎、嘎、嘎”的欢叫声——好一幅白鹅嬉水图!
目睹此情此景,客人灵机一动,便指着池塘中嬉耍的白鹅,嘱骆宾王以鹅为题即兴赋诗一首,满以为可以当场难住这个年仅七岁的小男孩。
孰料,骆宾王稍加思索,便脱口而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客人闻听,大为诧异,方知尚未及龆年的骆宾王能诗之说确非虚言,不由得连声夸赞:“果真是个神童!”
此后,骆宾王七岁能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并被人们誉为“江南神童”。而这首即兴所赋的《咏鹅》诗,则更如春风一般,很快就广为流传,并成为千余年来儿童极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一直流传至今,并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骆 宾 王
(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2
杜牧相比骆宾王和李白两位机智的少年诗人就相比平庸了,他弱冠成名,先是考中了进士,进士及第之后又制策登科,当时的心境可谓“心花怒放”,用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长安花”,诚不为过。
一天他与友人到长安城南文公寺游览,发现里面静悄悄的,一个老僧拥褐独坐,一副超然物外的世外之人风采。杜牧与之交谈,觉得此人玄言妙旨,远非一般僧人所能望其项背。老僧反过来问杜牧的名姓和职业,与杜牧前来的人赶紧大唱赞歌,说杜牧如何出身名门,而今名满长安之类,谁知老僧微微一笑,言到:皆不知也。
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作为出家人讲究四大皆空,深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庙宇作为精舍,自应是清静之地。杜牧所遇,实为得道高僧,难怪杜牧肃然起敬;反观当今,处级和尚、局级方丈大有人在,严守清规戒律者寥若晨星,追求尘世荣华者如过江之鲫,又是委员又是代表的,在红尘滚滚中乐不思蜀,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诚可叹也。
杜牧过而能改,注意反思和低调,足为后世法。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做人要低调,避免盛极而衰、自取其辱’的人生道理呀!
杜 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