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边事原文、翻译、赏析【通用2篇】

书边事原文、翻译、赏析 篇1

《书边事》

作者: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戌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解】:

1、调角:犹吹角。

2、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韵译】:

号角划断宁静清秋,

征人独自凭倚城楼。

昭君青冢春风吹拂,

夕阳西沉边城梁州。

广袤荒漠无兵阻扰,

边疆重地有人旅游。

蕃民之情长如此水,

千秋万代永向南流。

【评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安宁,征人安闲无

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伸述民族团

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

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阔

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

书边事原文、翻译、赏析 篇2

原文:

书边事

朝代:唐朝

作者: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

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

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

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注释

⑴调角:犹吹角。断:占尽。

⑵戍楼:防守的城楼。

⑶春风:指和煦凉爽的秋风。青冢:指西汉王昭君的坟墓。

⑷白日:灿烂的'阳光。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⑸大漠:一作“大汉”。

⑹穷边:绝远的边地。

⑺蕃:指吐蕃。情:心情。似:一作“如”。

赏析:

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公元851年(宣宗大中五年)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公元857年(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此诗的写作背景大约是在上述情况之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