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优秀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征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优秀8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历久弥新。如今,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中国,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东方。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象征着民族的崛起,更是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这举世灿烂的历史文明,从来没有中断过,一直绵延至今。

古人常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好像体会到了古人宏伟的政治报负,炽热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必趋之”的报国情怀;仿佛看到了古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发现了古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一句又一句象征着古人美好胡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作为青少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孩子更应该学习和发扬。

一批又一批的中华瑰宝涌入历史,四书五经:四书分别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分为《诗经》、《礼仪》、《易经》、《春秋》,这些都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不仅是道德根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道、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孔子的《论语》今我印象最为深刻,由孔子的弟子们所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技巧,不能只记不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读完书必须要复习,才能将知识牢记于心;“言必行,行必果”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信守承诺于他人,“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告诉我们如何交益友……这些经典名句揭示了我们的学习日常生活应该如何完善,也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值得品味和学习。不过,我最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也做不到!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人生教材,仔细翻阅会感觉像是开启了一道又一道的智慧大门,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热爱文学,那么这个社会中便多了几百个,更多的是几千个几万个心中充满文学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从此刻开始,每个人都接近文学,都感受中华的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吧!每个人都有责任都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让更多人感觉到文学的传播!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2

浩浩青史,浓缩了几多历史的文化;渺渺哲史,阐述了几多历史的经纶。翻开历史的书页,本本经典让人对它不赞一词,更耐人寻味。从《诗经》、《论语》至《史记》、《资治通鉴》。我生来就受它们的熏陶,就像我生来就是一个黄种人,生来有它们的熏陶,就像我生来就是一个黄种人,生来有它们的踪影,生来就有转身忆经典,抬头悟国学的传统。

咿呀学语,离不开“人之初,性本善”的引导;钻研学习,必谨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克服困难,心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保持良好的心态;漂泊在外,“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萦绕耳边;望见父母,便心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些让我明白了从小到大,由内及外,种种都离不开国学及经典的导航。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它让我明白了事情过后的美好邂逅;“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它让我明白了默默奉献的惬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它让我明白了心里有她的暖暖。这些让我顿悟:作学问的三重境界。作为一名中学生,心中有经典,心中有国学,走在黑暗处,也会有一片光明。

和他人交友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和他人合作惊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了解他人,别人会心念: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慨世事,解剖是非,才有:识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些让我明白了国学与经典的无处不在。步入深世,有它们,足矣。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勾起丝丝愁意;“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引起屡屡伤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便触发了心中无限的过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更形象具体地表述了我的情绪。这些牵挂着我愁,挂着我的情,是国学,是经典,搭起了这有形的桥梁。

经典史册,见证了几多历史的变故;国学长河,浓缩了几多历史的文明。国学经典,带着我的情,我的人生,更领着我,走向未来。

儒家孔孟,经典数部;大师梁纪,国学数千。悟今世国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忆当年风华正茂,还看今朝经典,永垂不朽。她引领着我,步入了人生殿堂。

走着,走着,心生感悟:忆经典在转身后,悟国学在抬头间。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3

中华上下五千年,多少文人墨客各领风骚。传承文化,学习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历过全盘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后,我们应思考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当代人对民族文化的精神与特点的认识,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构建未来中国的民族文化。

这周周五的晚上,我抱着极不情愿的心态观看了山东少儿频道的“国学小名士第三届诵读大赛”。刚看时,我十分心不在焉,想着赶紧看完好去睡觉,可渐渐地,我便被这个节目深深的吸引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参赛者中年龄最小的王澈的自我介绍。他虽然年仅十一岁,但却知识渊博。面对他,我自愧不如。当十二道题目全部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只对了3道题目。看完这期节目,我的感受颇深,我深刻的领悟到了中华民族的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时我们学习古诗,仅仅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古诗原文及注释背过,却从来没有认真的体会过古诗之美。我们读一首古诗,不仅是把它记住,而是要体会它的韵味,理解它的含义,做到身临其境。当我再次翻开课本上的那一首首古诗,看到的并不是乏味的方块字,而是诗人作诗的情感和所描述的画面。从诗中,我体会到了屈原的爱国精神、曹操的宏大抱负、毛泽东的革命情感;感受到了李白的浪漫气息与岑参的英雄气概。在那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古诗的独特魅力。

诵读古诗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性情,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内涵。从现在开始,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古诗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每天坚持读一首古诗,一年下来就会掌握365首古诗。假如我是风筝,那么古诗就是风,带着我在蓝天下飞行;假如我是一个在夜晚迷路的人,那么古诗就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当我们的国家失去了灵魂,会是怎样?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就要肩负起为国家注入灵魂的责任。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古诗之美,体会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国学经典继续在更大、更闪耀的舞台上放射光彩!

通过这次的观看,我领悟到了很多。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学习国学知识,让祖国的国学知识长流不息,永不磨灭!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4

国学是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的高尚学术;是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所汇聚而成的文化瑰宝。大到治国安邦,小到智慧启迪。让我们一起来学国学,品国学,用国学,读有所悟,学有所得。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国学的魅力吧!

——题记

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让我感悟颇多。吐谷浑的国王阿柴身染重病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给自己的大儿子让他将其折断,大儿子不费吹灰之力轻松的将箭折断了,接着他又让大儿子将剩下的箭全部折断,大儿子这次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儿子们终是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们团结一心,致使吐谷浑王国日渐强大起来。

即使自己是一颗星星,也应明白一星独亮不算壮观,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块石头,也应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伟,高耸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应明白一船入画不算风景,千帆竞发才最壮丽。一滴水微不足道,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风中便会吹落远方,可汇聚成沙漠却绵延万里;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难有大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无数奇迹。阿柴折箭教子这一典故正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曾有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不会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海里。”这句话同样简短的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只有团结互助的集体才会有无穷的力量,反之如果没有团结,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枯竭。

团结是什么?我认为团结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协力;团结就是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的众志成城;团结就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同甘共苦。团结是五指紧握的拳头,是细线拧成的一股麻绳,是最美的音符弹奏出最动人的旋律。这就是这则典故所带给我的启发。

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长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间 的默契;团结,有的时候没有完美的结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团结有的时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艺,但它一定需要坚定的信念。这就是我通过这则典故所延伸得来的心得。

国学如海,团结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国学如山,团结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国学如歌,团结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学国学,品国学,悟国学,悟其深理,学有所得。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5

经过校内和网上的激烈角逐,我终于挺进第二届湖南省青少年国学大赛复赛。段考结束的第一个周日,李老师带着我和易皓澜一起来到广电中心参加比赛。

一进会场,我就被比赛那紧张的气氛感染了。大厅里已经座无虚席,湘潭、湘乡、韶山、湘潭县各个学校的精英都严阵以待。我看见了主要对手江声中学的选手,他们都穿着校服,初略数数,也有二十多人。我回头看看易皓澜,暗暗鼓劲:我们人少,但是我也会拼尽全力,一定要给母校增光!

按大会安排,我们的比赛比较靠后,于是,我们先坐在观众席观看其他人的比赛。

初赛阶段每个人的竞赛都分为三个环节:自我介绍、国艺展示和五道测试题。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场上的选手也换了一位又一位。终于,轮到我上台了。说实话,我的内心非常的紧张,感觉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毕竟,这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多人面前上台。但是,想起比赛前老师满含期待的嘱咐,我还是硬着头皮走上台去。很快,自我介绍和国学展示这两个环节都完成了。在之后的答题环节,我的运气不错,除了一道选择题外,其他的题目我都会。最后得分73。5分成功晋级了晋级赛。

第二天是晋级赛,学校就剩我一个选手,而江声中学仍然“人多势众”。我对自己说:“怕什么!就是一人,我也能战斗到最后!”第一轮是擂台战。选手们两两结对比拼,胜者进,败者退。不得不说我的运气是真的很好,与我同组的人积累比我差了一大截,完全不能对我构成威胁。所以我很轻松地进了第二轮。

第二轮限时抢答,我觉得我的好运气到此为止了:前面接连三道选择题我都摸不到头绪,只能快速喊:“过!”也许没有见过选手这么快喊过,赛场上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不能耽误时间!这是我唯一的想法。最后三题里,我有一题答错,只答对两题。但因祸得福,我答题的速度是最快的,所以顺利晋级第三轮。

可惜的是,在第三轮时,我犯下了一个低级错误,连“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种简单的诗句都没答出来,错失晋级的好机会。最后,我得到了大赛第七名的成绩。

这一次比赛,我积极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赛前积累,勇敢地面对了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对手。在大型比赛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学习临危不乱,为母校增添了光彩。我相信,这一次比赛的失误,定会成为我下次比赛努力的动力,加油!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6

“雨从季节的深处淋过,带走尘埃的灰暗时光。”

芳草碧连天,知交半零落,悄带起风的一些微凉,撩动着日光下的树影,动征铎,踏着国学的脚步走。

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平野尽,汇入大荒流。

临岸的河水涓涓流过的声音,似是能淌进人的心底,却洗不走那景。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摭拾脚步,山拔石立,高高低低,连绵起伏,沿着水,绕出了山。清澈见底,树影倒映在水面上,蔚蓝的天填充着颜色,淡汝素裹,通幽处,绿叶舒展着懒腰,抖擞着精神,在风的引领下,摇摇摆摆。一旁的岩石,潜在草丛里,经历风雨,沟壑般的细纹布满了脸颊,勾勒出山涧,勾勒出停驻的步伐,国学的身影。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上演,不闻窗外事,全神贯注地投入战事。奋发向上的精神滋养着我们,挤出海绵里的水,汇成通向彼岸的航道。

人闲,花落,夜静春山空。

惜春,开早,奈落红无数。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更能消几番风雨,春匆匆舍归去。山隐水迢,云蒸霞蔚,乘物以游心,飘飘散散,一片一片,一片接一片,洒在小径上,拼凑前进的脚步,一步连一步,花开花落,化作春泥,归程何期?春散飞花,记住了,留下了,姹紫嫣红,拉过帷幕。在树下,国学好像点点滴滴的浓郁的树胶,顺着树的边沿流下夹杂着花瓣,我、兜兜转志,素描着最美的花,晶莹剔透的琥珀在犄角一处点缀着行程的每一个脚印。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闪烁着希望的星星,在孕育的摇篮里茁壮成长。星汉灿烂,若出其中,人才将在这里起步,在这里闪光。

遥看,近却无。

碧落,青竹霭。

风飏飏,若隐或现,提起脚跟,踩着泥泞的土壤,竹叶湿漉漉的;时不时地穿过一串串珠子,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嘀嗒,颤动周围的气流,叶子沙沙作响。绿竹下,慢慢地,悄悄地,在枯叶的掩护下,竹笋的小脑袋开始冲破土壤的夹层,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晴日初开,一寸阳光射过缝间,双手合握,体验着最初的国学,本是同根生,一切都重新来过。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仰止。”鸟鸣叽叽喳喳,书声朗朗入耳,坠入知识的殿堂,享受这清新的空气,是何乐?

归期未有期,踏着国学的脚步走。悠长回转:“节彼南山,维石岩岩;桃之夭夭,其叶蓁蓁;瞻波淇澳,绿竹猗猗。”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7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它有着理所当然的过人之处。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和编排。关于施耐庵的生平材料极少,不过可以知道的是,他并不只是一个作家。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起义时邀其为军幕,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的计策。或许也是有着这段经历,他才能更加贴近真实,创作出《水浒传》这样流传千古的名作。

《水浒传》主要描写了108好汉在腐朽的朝廷统治下被小人排挤与诬陷后走投无路最终走向反抗的故事。其中宋江、林冲与武松这三个人物最令我印象深刻。

宋江,我认为他直到最后仍然是一个没有反心的老实人。宋江是非常正直的,他能不顾危险包庇梁山的好汉。但是,在我看来他并不是作为反抗者领袖的这块料,因为他一心想着的都是招安,可以说他一直是胆怯的,没有反抗到底的决心,这也是起义失败的原因,在安分守己与兄弟之间,他一开始选择了兄弟,最后却又选择了安分守已。

林冲,他是一个胆小鬼。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超的他,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妻子,面对高衙内,他也是敢怒不敢言,在我看来,他有最雄厚的资本,可他却什么都不做,选择了沉默,选择了逆来顺受,这不是胆小鬼是什么?

武松,这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强者。面对不平,他没有沉默,而是用尽全力的呐喊,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什么叫“以牙还牙”。在我看来,在那时的社会上,应该多一些这样的人。

《水浒传》中虽然一字未提当时的社会环境,却通过对各阶层人物之间关系的描写,给人一种再明了不过的感觉。出自底层的好汉反对招安,文官出身的吴用主张有条件的招安,而从前任职军官的林冲等人则殷切地希望招安。小说通过不同阶层人物对待一件事的不同态度,凸显了北宁波的各阶层的意愿,所以说在梁山的108好汉中,他们各有各的想法,他们的心真的齐吗?

关于梁山所分的36天罡与72地煞,在我看来是有害的。他们以天的名义,表面上策封诸位好汉,其实是在排除异已。孙立救出的解家兄弟,只渔夫与猎户,却都位列36天罡,而孙立作为原登州兵马提辖却只是72地煞。或许就是从这里,他们就不再团结了。

尽管《水浒传》仍受了时代的影响,但了描写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明的形象。作为开创了我国白话章回体先河的作品,在我国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名声遍布世界。这种底蕴深厚的作品,正是我眼中的国学经典。

国学小名士征文1000 篇8

经典如黑夜中的一颗明星,点缀了夜空;她又如沙漠中的一颗小草,点染了沙土;而在当今,她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们的心灵。——题记

经典诵读,她好像是一位魔术师,变化莫测,委婉奇妙,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处处都能触碰到她的芳踪……

“漫步山间,潺潺的溪水踩着自然韵律的拍子,卷着红红的枫叶,击打在凹凸不平的石块上,叮叮咚咚、清清脆脆……”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飞珠溅玉的声音!我认为,这就是经典诵读特有的委婉、奇妙。

自古以来,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从小,我们便在孔融让梨的故事中学会谦让,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明白坚持,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懂得回报,在将相和的故事中理解宽容。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教会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一个个看似普通而又平凡的小故事,却担负着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大使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滴水穿石的坚持不懈,滋润万物的慷慨无私,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水,便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美德的最好诠释。

小时候,我较为喜欢做的事莫过于捧着那本《唐诗三百首》诵读。诗词中的蕴味总能让我揣摩许久,我能体会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忧国忧民;能体会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爱国之心;更能体会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寂寞……

午后,丝丝缕缕的阳光穿过玻璃铺在书房的地板上,好像是哪只馋猫不小心打翻了蜜罐,洒了一地金灿灿的甜蜜。我捧起《论语》,轻轻翻开阅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反复地读着,慢慢地领悟着。

不知不觉中,我沉浸在洒满阳光的书房中,沉浸在那亘古不变的浓郁墨香中,流连忘返,无法自拔……

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作为中华千千万万儿女的一份子,就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将这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下去,虽然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力量就会很大很大。将国学经典传承下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它是最璀璨的一颗星,照亮了中华文明。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