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1省平均工资发布最新3篇

近日,国家统计局编著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2021年31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31省平均工资发布最新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平均工资是什么概念? 篇1

按国家统计局的解释,平均工资是指在报告期内单位发放工资的人均水平,由报告期工资总额除以报告期平均人数得出。工资统计主要统计法人单位的就业人员,而个体就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非单位就业人员不在工资统计范围内。

平均工资统计分为城镇地区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包括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联营、股份制、外商投资、港澳台商投资等单位。

平均工资和个人收入水平有啥关联? 篇2

据国家统计局信息,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水平,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和住房公积金等个人缴纳部分。因此,公布的平均工资并不等于实际的到手工资。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此前还介绍,由于各单位所处行业、所在地区和经济效益不同以及个人所属的岗位不同,工资水平有高有低。实际上,工资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高于一般水平,即大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因此,要更加准确地了解工资差距及变动情况,不仅要看总体平均数据,还要结合更详细的分地区、分行业、分岗位工资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不过,平均工资能反映一个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总体水平,对于了解地区或行业发展,制定或调整产业发展、民生等相关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比如,数据显示,2021年,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平均工资水平较低,与其他行业相比,增速也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不少专家认为,接触类服务业如餐饮业等近几年受到较大冲击,但这些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强,跟民生保障息息相关,应该继续细化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针对性纾困举措,促使其平稳发展。

此外,平均工资也事关就业人员的福利和权益。平均工资可作为征缴和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及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的重要依据,是政府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据,对制定税收起征点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中国劳动学会特约研究员苏海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平均工资之外,还可考虑发布工资高位数、中位数、低位数等数据,便于社会各类人员找到本群体人员工资水平所处的位置。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将不仅仅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态势,对于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等都是重要参考。

2021年31省平均工资发布 篇3

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6837元,比上年增加9458元,名义增长9.7%。202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2884元,比上年增加5157元,名义增长8.9%。

在工资统计调查中的非私营法人单位,包括国有单位、集体单位、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等单位。整体上,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大幅高于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202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首次超过10万元大关。

从平均工资来看,非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西藏、天津、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宁夏和重庆共10个省份超过10万元。10个省份中,6个来自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即京沪津三大直辖市和粤苏浙三个东南沿海经济大省。沿海发达地区外,西部地区的西藏、青海、宁夏、重庆也位居前十。

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平均工资均超过19万元,在各省份中遥遥领先。

分行业来看,19个行业大类中,年平均工资最高的3个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506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51776元,金融业150843元,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89倍、1.42倍和1.41倍。京沪两大直辖市也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

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简称为IT行业,除了游戏、电商等互联网企业外,还包括了移动、联通、电信这些国有大企业。这其中,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大厂广受关注。

在城镇私营单位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位居前五。这其中,北京私营单位平均工资达到了10万元,是全国唯一一个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突破10万元大关的省份。

除了省份之间的差异,各省域内各地的平均工资差异也较大,尤其是中西部、东北地区省份,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的收入水平要明显高于省内中小城市。以吉林为例,分地区看,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长春市97134元、吉林市75638元、松原市75003元、延边州72968元、四平市67905元、辽源市67652元、白城市67484元、通化市64803元、白山市63897元。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