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活动因其自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所以具有发展思维能力的作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品质是区分一个人思维乃至智力层次、水平高低的指标,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抓手。那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呢?有什么好的培养策略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探讨数学活动中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优秀8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主要表现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与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当然,在数学学习中,幼儿只有在真正理解一个概念而不是记住一个概念后才能独立地做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思考对每个幼儿也都具有创造性意义。
在大班的组成和加减的教学中,我们创设了有趣的问题情境,并且改变以往只给幼儿具有同一特征的操作材料的方式,而是提供给幼儿具有多种特征的操作材料,用“分类”的方法复习数的组成,让幼儿转换角度进行分类,引导幼儿从非“常态”的角度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法。为激发学习生活中涉及数学加减的兴趣,我还结合大班幼儿快要上小学的特点,设计了参观小学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看图编应用题列算式,学习9的加减。在出示9个小学生的锻炼图后,我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这9个小学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你可以编出几道应用题?有的幼儿从小学生的穿着分:1人穿裙子,8人穿裤子;有的从衣服颜色分,2人穿红色的衣服,7人穿黄色的衣服;有的从有没有系红领巾分,3人系,6人没系;有的从锻炼的方式分,跳绳4人,踢毽子5人;有的从性别分,5名女孩,4名男孩,由此编出了多道应用题,列出了多道算式,从而培养了幼儿多角度多方位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英国物理学家铎尔说过:“有了精确的实验和观察作为研究的依据,想象就成为自然科学理论的设计师。”这句话说明了想象与科学创造的关系。一切创造性活动离开了想象就无法实现。因此,在活动中唤起幼儿的想象是至关重要的。例如:创造性活动“图形娃娃变魔术”,让幼儿以图形的形状为依据进行想象添画,并将每个图形添画成不一样的物品:有的幼儿将圆形添画成娃娃的脸、汽车轮子、眼睛等;把正方形添画成电视机、房子、手帕等;把三角形添画成雨伞、树、灯、围巾等。在实践探索中,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活动,既加深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促进了幼儿想象及创新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有一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曾提出这样的观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儿童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这说明,每个幼儿都有学好数学的潜能。作为幼儿的数学启蒙教师,自己首先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念,并且要以这样的信念去影响所教的幼儿,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在数学学习能力上的肯定。对于数学能力一般的幼儿,特别是那些还没有建立起数学学习兴趣就被某些成人贴上“没有数学天赋”标签的幼儿,教师更要做到有耐心。因为焦急对于学习数学无济于事,在幼儿学习遇到困难和出错时,教师的宽容可以化解幼儿内心对数学的排斥,而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来进行数学思考,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1.培养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幼儿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幼儿期是形成数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最初时期。早期的数学学习经历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很多对数学有莫名畏惧感的成人,都是在幼儿早期遭遇过学习数学的痛苦和挫败。因此,在幼儿刚开始接触数学时,教师就要转变观念,要小心呵护幼儿那颗极易受伤害的心灵,无论幼儿的学习能力如何,教师都要坚持保护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好奇心。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幼儿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思维转换的灵活程度,通俗地说就是“脑子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因,幼儿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就要经常把幼儿推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真实情境中去,通过引导其“换个角度思考”来促进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为幼儿设置的问题情境,可以用多种方式予以解决,尽量多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观察、分类和辨别,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感受数学的多样和乐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排序的材料:大小不同的纽扣、植物的种子、贝壳、小颗粒积木等。教师可提出问题:“怎样根据不同材料进行有规律地排列?”从而引导幼儿尝试不同间隔的排序方法。最后幼儿会发现,排列出的结果是丰富多彩的,每个幼儿采用的排列方法又是各种各样的。教师还可以提供幼儿做正排序、逆排序等需要逆向思维的活动机会,来打破幼儿的思维定势。
在幼儿认识了基本概念和规律之后,我们要让幼儿把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也就是说,要把静态的、平面的知识,转变成一种动态的、立体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的认知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一方面,把一类数学问题迁移到另一类数学问题,如比较皮球、乒乓球、玻璃球之间存在传递关系,皮球大于乒乓球,乒乓球大于玻璃球,那么,皮球一定大于玻璃球,如果迁移到数之间的关系中,3大于2,2大于1,那么3大于1。另一方面,可把数学问题迁移到生活中的问题:妞妞家比力力家离幼儿园远,力力家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那么妞妞家一定比玲玲家离幼儿园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