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优秀7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征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征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征文很难写吧,这次为您整理了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优秀7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 篇1

当你感到无助时,回到家里得到的一声安慰、一份鼓舞是亲情;你在外面饱受风吹雨打时,回到家里得到一碗热腾腾的汤是亲情;当你在外工作,亲人等你归来的是亲情。

童年时代的我和外婆一起生活,她没有文化,却懂得人生是什么?每天早上当公鸡报晓时,外婆就会起来准备早饭,看到时间差不多了,就会到我的床边把我叫醒。在饭桌前,我会看到充满、暖气的早饭。我吃早饭时,外婆会帮我收拾书包,待我一下饭桌,就会把书包递给我。在我走出门前,她总会帮我弄好身上的衣服,最后摸摸我的小脑袋,笑着说:“上学去吧!”

每天放学回到家,我总是先去做作业,虽然饭桌上摆着外婆早已精心准备好的饭菜。她不识字,但她总爱在我写作业时左看右看。晚上睡觉前,她会为我把床铺好,如果是在大冬天时,外婆会当我的“热水袋”,最后看着我睡下了,再熄灯去睡觉。

外婆,给予了我的是“最完整的服务”。

外婆很迷信,经常去庙里烧香拜佛。每次我考试时,她都会为我祈求神灵的保佑。她在家里也供了佛神,佛像就放在她的房间里。一次,我对佛神起了好奇心,就到外婆的房间里去探了个究竟。佛像的位置高了点,我够不到,就在脚下垫了一张椅子站上去,却一不小心把佛像弄破了。外婆进来后,她却没有责备我,我却知道,那是外婆最敬重的东西。

沐浴在亲情里,我得到了无尽的爱与无尽的宽容,直到现在,以前经历的一切往事依旧在我耳畔回响。我知道,它将永远埋葬在我的心灵深处!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 篇2

在我才上幼儿园中班的时候,妈妈就拉着我的手,到南园社区上国学班。国学班的胡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温柔又慈爱地拉着我的手,从此以后,我就跟着老师,诵读《弟子规》、《大学》、《中庸》、《论语》《笠翁对韵》等传统经典篇章。虽然,经书上讲的很多东西,我还不明白,但胡老师总是和蔼的说:“孩子们,用手指,跟我一起读。”一遍又一遍,不知不觉,历经三个寒暑,这些经文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胡老师还给我们讲《二十四孝》,我深深的被这些故事吸引住了,这些故事让我明白,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胡老师还利用假期,给我们排《我们的节日》、《弟子规》等传统节目,我们穿着汉服,登上过濠滨夏夜的舞台,参加过南通电台的直播。老师还按照古礼,带领我们度过每一个难忘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这些活动增强了我的胆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让我懂得要珍惜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拥有这样悠久的传统文化而自豪,也为此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我喜欢国学班,我更敬爱胡老师。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 篇3

从去年开始老师就让我们诵读《论语》,我觉得老师的这种做法非常好,因为诵读《论语》可以让我们的嗓音练得越来越好,还能让我们学到做人的道理。

刚开始读《论语》的时候大家都不懂,老师也不给讲。后来读的多了,我慢慢的好像懂得了一些。像,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之理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理也。”大概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孔子来到了太庙,进了太庙他问东问西的,什么都问。有的人说:“是谁说鄹大夫(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仪呀?到了太庙里来,每件事都要问一问。”孔子听到了这话,说:“这正是懂得礼仪的表现呀!学问学问,不能光学不问!”我从这句话中明白了,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去问懂得这方面的人,这才是懂得礼仪的表现,不要不懂装懂。

还有一句是,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大概意思就是:“温习学过的,能有新的体会和认识,就可以做老师了。”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要多复习学过的知识,才能领悟到更多的、道理。

……

真希望以后我能更多地领悟到《论语》中的各种道理。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 篇4

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让国学经典引领我们成长,学校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学诵读比赛。

比赛那天同学们早早地来到学校,穿着干净的校服,按照指定的位置坐好,一切准备就绪,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校长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随后小主持人闪亮登场。伴随着一首首优美的古典乐曲,参加诵读的班级按顺序上台表演。三年级同学稚嫩的童音和优美的舞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年级同学的《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限险、坚持不懈的伟大精神。

看到别的班级表演得那么出色,我开始紧张起来。终于轮到我们班上场了,我们按要求走上舞台,站好队形,个个精神抖擞。音乐响起我们开始诵读《长歌行》,赛前的紧张,顿时消失了,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沉浸在古诗文的意境之中。无论是领颂还是齐诵,同学们都配合很默契。

比赛结束了,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同学们举着班旗拍照留念。这场别开生面的诵读比赛让我受益无穷,终生难忘。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 篇5

今天上午,我们班举办了一个诵读会,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朗读了自己在五一期间写的精美文章

我朗读的是昨天写的一篇文章:《感慨奥运》。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是原于妈妈带回来的一张报纸,一个醒目的标题——“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一个精美的图片——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深深地吸引了我。由此我知道,以中国传统文化纸卷轴为创意,以有着千年历史的“祥云”图案为灵感设计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正式向全世界亮相了。我感慨、我期盼、我祝愿……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里,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如我一样的感动和心潮澎湃。

同学们的表现更是精彩,真是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啊。有的内容丰富,富有哲理;有的文笔优美,语言新颖别致,例如邵悦所描写的盛夏的夜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则诙谐幽默,例如郭虹佐写的检讨书——“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我犯错是有原因的……”引得同学们捧腹大笑。

诵读会在一阵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了。能生活在这样团结向上、轻松愉快的班集体里,能和那么多多才多艺的同学们共同学习,真的是很幸福喔!

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我们从懵懂无知的孩童成长为品学兼优的阳光少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老师的培养和关爱。

师恩深似海,友谊万年长。这份珍贵的师生情谊必将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催我奋进,伴我前行!

诵读中华经典,品味书香人生征文 篇6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若问真英雄,必从三国寻。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征文 篇7

校园里朗朗地读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道路两旁挂有“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红色横幅;朋友见面互相问候寒暄少不了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无处不在,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古语有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的我,更是在《论语》的耳濡目染下成长。

父母从小就要求我每天背诵一句论语,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思想也追随前辈的足迹,得到升华: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令我敬佩壮士们胸怀天下的壮志;读“朝闻道,夕可死”,让我感叹先知们为真理而生、为真理而死的强烈求知之心;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助我领悟学习的真谛,感受求知的快乐;谈“礼之用,和为贵”,启我体会圣人为人处世的奥妙,传播以仁对人,以礼待人的儒家思想;论“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教我学习君子的相处之道,做脚踏实地者……

《论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的思想,更深入到我的生活中。

四年级的时候,舅舅送了一辆自行车给我作为生日礼物,我迫不及待地跨上自行车,想在亲戚面前露两手,威风一下。殊不知,自行车却一点也不领情,还没等我找稳重心,就左摇右晃地向前直冲,我吓坏了,赶紧“弃车逃亡”。“啪”的一声巨响,自行车撞到了墙,我一时不知所措。看着我狼狈不堪的样子,一旁的弟弟妹妹偷笑起来。我顿时火冒三丈,吼道:“笑什么笑,谁的第一次不是这样,看着,我再试一次,哼!”我粗暴地把自行车扶正,信心满满地再一次踏上踏板,结果摔得比第一次更惨。自行车像一个顽皮的小男孩,到处横冲直撞,根本不听使唤,往左侧一翻,在强烈的冲击力下,我被甩出车外,双手和膝盖与地面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留下了一道道恐怖的伤痕。

我艰难地爬起来,朝自行车就是重重地踹了一脚,还觉不解恨,正当我想再补一拳时,妈妈大声喝住了我。她走过来把自行车扶好,然后对我说:“还记得孔圣人的那句话吗?子曰:‘我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这句话就是想告诉人们,与其做一些无谓的事,乱发脾气,折磨自己,对事情毫无帮助,甚至适得其反,倒不如用那些时间来学习;与其胡思乱想,还不如来点实际的,勇敢地去克服困难。”随后,妈妈告诉我一些骑车技巧和注意事项,并骑上自行车演示了一遍。看到妈妈娴熟的车技,我又有征服自行车的信心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重新跨上自行车,有模有样地学起来。可是在妈妈手中的自行车温顺轻巧,怎么到了我手里就退化成野牛了呢!车头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我泄气了!妈妈见状,走过来安慰我:“孔子十分谦虚,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孔老先生曾反复强调过自己不是生来就知道所有知识的人,而是用心寻求知识的人。我经常阅读《论语》,又怎能忘记!”“那你明白了吗?”我一拍脑袋,恍然大悟。

我再次自信地骑上自行车,想想孔子为了实现理想,与有志之士周游列国,我这点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一次不行,我就试了第二次、第三次……期间妈妈还不时提醒我:“欲速则不达哦!”一天下来,尽管练得精疲力竭,但有满满的收获,我的心情十分舒畅!训练结束后,妈妈还不忘教导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拍拍胸口,自豪地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带给我的启发和改变远不止这些。爸爸妈妈常常建议我用孔圣人的话来约束自己:当我抱怨同学不理解我时,爸爸开解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我与好友“嚼舌头”时,妈妈善意地警告我:“道听途说,德之弃也”;当看到我有不文明行为时,父母总会异口同声提醒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虽是两千年前的作品,但其精髓依然对现代颇具启发性。参与编写《新论语》的钱宁老先生曾说过一番颇具意味的话:“今日中国的局势与当年孔子所处环境,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社会和文化的巨大转变,以及价值观的重建。理解孔子,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时代;追寻传统,是为了探索未来之路。”的确,在这个变幻莫测,灯红酒绿的世界,我们更应该向圣人学习,踏着先辈的脚步,向更高的境界靠近;不受外界的干扰,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个以仁为本的人,继续弘扬中华经典文化!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