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赏析最新6篇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登高》赏析最新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杜甫《登高》全诗解读 篇1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杜普名句 篇2

1、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6、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7、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9、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

12、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羌村三首》其一

1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登楼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1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15、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1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17、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1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20、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江畔独步寻花》

21、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2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25、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26、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

27、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28、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夏夜叹》

2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3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篇3

这是作者站在高台之上,看到、听到的。诗人描写的主要意象有风、天、猿、渚、沙、鸟。风急、快,突出风的迅猛。风儿急急而去,是那样的无情。无人陪伴已觉可悲,连那风儿也好像故意欺负作者,匆匆离作者而去,可以想见此时他那悲苦的心境。天高带给人一种苍凉、空旷感,登上高台的人是何等的渺小。猿呢?作者用啸声,并且是哀凄的啸声。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哀凄之声让人动容,声声刺透他那几近破碎的心。

渚,用“清”来形容,可见洲渚之上草木凋零,凸显萧瑟,传达凄凉之意。沙白,可见岸边白沙漫漫,这冷的色彩,又增一份寒意。鸟,正是没有依靠所以徘徊而不肯离去,就像这时候飘泊无依的杜甫,这只鸟是不快乐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 篇4

原文赏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

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

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篇5

“艰难苦恨”中虽有个人境遇的叹息,但年迈多病的诗人为何会长年漂泊,不能终老故里,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的动乱。这时安史之乱虽已经平息,但地方割据乘机争夺地盘,民不聊生。而杜甫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所以“艰难苦恨”中自有忧国的情怀。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纵使“吾庐独破”他依然想到“天下寒士”,所以“艰难苦恨”中还有忧民的叹息。杜甫是宁苦身以利人,这样的一个悲天悯人的伟大诗人独登高台,想到自己的漂泊、人民的流离失所,可以说是悲从心中来。

“繁霜鬓”是自然的规律,更是“艰难苦恨”所致,而这更使杜甫“艰难苦恨”。

千般悲愁压于心头。在贫病交加中,杜甫连喝酒浇愁的权利都没有了,更要命的是“新停”,刚刚不敢喝酒,悲愁之深总对酒有一份向往,情感的需要而理智却告诉自己不可以,真是“长恨此身非我有”。这是个人多大的不幸,想到此真是又加一层悲愁。

综观全诗,杜甫为萧瑟秋景而悲,为长年飘泊流浪而悲,为孤独登台而悲,为年老多病而悲,为壮志未酬而悲,为国家百姓而悲,为潦倒穷困而悲,为不能饮酒解忧而悲。《登高》是杜甫在乱世中为我们唱出的一曲悲歌。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漂泊、思乡、孤独、悲秋、年迈、多病、抗争、潦倒、贫困、忧国、忧民的杜甫。

时代用冷酷的目光选中了杜甫,让他受尽了种种磨难,他用满含泪水的双眼审视着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他用枯瘦的手拿起饱蘸人间悲苦的墨汁的巨笔书写下生命的感怀。

杜甫如落叶,又如一株寒梅。在凄厉的冰霜下,他开得高洁如明月。他病弱憔悴,衣衫褴褛,却目光如炬,心宽如海。对天下之人报以亲切的怜悯,还有什么比这样一位老人博大的胸怀更震撼人心呢?心中的光明,驱散了阴霾与黑暗。留给人间的,是清风携来的。寒梅的幽香。在凛冽的寒风中,他开得坚硬如磐石。千般无奈,万种悲愁压于心头,他却高扬起不屈的头颅。他的身体是残破的,精神却是完整的。无论经历多少艰难坎坷,他始终不曾向命运低头,面对浩荡的江水一吐胸中块垒,永不屈服的呐喊伴随清风融入天地的正气,摇撼人间。

杜甫《登高》原文、注释、赏析 篇6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1,渚清沙白鸟飞回2。

无边落木萧萧3下,不尽长江滚滚4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5,百年多病独登台6。

艰难苦恨繁霜鬓7,潦倒新停浊酒8杯。

注释:

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甚哀,所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小洲。回:回旋。

3、落木:落叶。萧萧:风吹叶动之声。

4、滚滚:相继不绝,奔腾不息。

5、万里:远离故乡,指夔州距长安遥远,回京无望。常作客:长期漂泊在外。

6、百年:犹言一生。多病:杜甫患有疟疾、肺病、风痺、糖尿病、耳聋等多种疾病。独登台:时逢佳节,诸弟分散,好友先死,孤客夔州,举目无侣,故云。

7、艰难:一指个人生活多艰,一指国家世乱多难。苦恨:极恨。繁霜鬓:白发日多。

8、潦倒:犹衰颓,因多病故潦倒。新停:最近方停。时杜甫因病戒酒。浊酒:混浊的酒,指劣酒。

赏析:

诗前四句写登高所见,后四句写登高所感,情景交融,气象高浑,语言精练而富变化,对仗工整且复自然,极沉郁顿挫之致,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首联起势警拔,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气贯注,层叠而下。“风急”二字最为紧要,以下猿哀、鸟回、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皆从此生出。此联每句各包三景,上句风急、天高,下句渚清、沙白,皆从大处着笔,上句猿,下句鸟,则从小处陪衬,大小相形,格外醒目。颔联二句亦是从大处写秋景,犹如骏马走坂,奔腾无羁。落木萧萧,长江滚滚,连用两叠字,已气势非凡,而又冠以“无边”、“不尽”四字,则悲壮中更极阔大,遂使萧萧之声,滚滚之势,精神跃然而出。若不如此,则振不起下半首。前半写登高所见秋景,泼墨淋漓,雄浑悲壮,遂为下半悲秋张本。颈联两句即从天地风物之大环境,紧缩至孤身一人,但内涵却极深广。宋人罗大经说得好:“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鹤林玉露》卷十一)此诗八句皆对,而又章法错综变化,前后紧相照应。尾联“艰难”应“作客”,霜鬓则又年老,何堪颠沛流离!“潦倒”应“多病”,止酒倍加寂寞,何以解忧消愁!妙在一结,大有登高极目、百感交集之慨,使人唏嘘感叹不能自已。明胡应麟盛赞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又说:“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实一意贯串,一气呵成。骤读之,首尾若未尝有对者,胸腹若无意于对者;细绎之,则锱铢钧两,毫发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势,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至用句用字,又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真旷代之作也。”(《诗薮·内编》卷五)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