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墓葬美术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秦汉时期的墓葬美术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通过对帝陵、贵族墓葬、墓室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艺术的学习,了解当时物质文化和视觉文化的面貌与成就,并由此理解帝王、贵族、官僚以及普通民众超越大限、追求永生的理想和信念。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墓葬美术认识汉代生死观,引导学生思考“家国情怀”以及“孝文化”在当代的意义。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帝陵及贵族墓葬的视觉性
以案例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秦始皇帝陵雕塑到霍去病墓雕塑风格的变化,透过视觉艺术的表面深入到时代精神。从秦始皇帝陵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艺术是以强烈的观念来震撼观众,政治的创新和艺术的创新是一回事,都是视觉性的,他打造了新的时间和空间系统。陵墓是微缩的宇宙,艺术的写实风格也显示出对仿真的追求,艺术与皇权合二为一。
2、墓室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墓室壁画是和死亡有关的艺术活动,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死观,主要是魂魄的观念,从墓葬壁画中可以发现,它不是想让死人复活,而是让魂魄去到最合适的地方。汉代人对灵魂的旅行和它周游的世界,满怀着敬畏,饱含着憧憬。
汉代墓葬艺术可以让学生了解,在汉代,“孝”从一种个人品格发展为一种社会文化,甚至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以武梁祠为例,其丰富而系统的图像让我们看到了汉代人所理解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对汉代人而言,给逝去的亲人营造出无边无际的良田美宅就是最大的“孝”,“孝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当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乐舞百戏画像砖
《鲁滨逊漂流记》:资本主义殖民者的成长故事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及其基本特征。
2、介绍丹尼尔·笛福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赏析《鲁宾逊漂流记》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资产主义财富积累的本质。
2、了解英国殖民主义的历史。
3、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1)思考问题:《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鲁滨逊是一个英雄人物吗?他在荒岛求生的经历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图片展示:
提问:图片中的鲁滨逊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手中的刀和枪、肩上的鹰分别象征什么?图中看出他是如何对待荒岛的原住民的?
总结:鲁滨逊是早期资本主义殖民者典型形象。他靠武力强占孤岛,并残杀原住民,霸占岛上资源,建立自己的殖民统治。
2、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资本原始积累的本质时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充满着血腥和暴力,新兴的资产阶级靠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获取财富,壮大资本的力量。
阐释:I。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长史是不光彩的,充满着杀戮和征服。
II。强占殖民地和扩大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
3、深层阅读
(1)鲁滨逊的成长经历:因性喜冒险,屡次出海;后贩卖黑奴,船遇险而落魄荒岛,独居小岛28年,建成栖身之所;通过让“星期五”学英语、信基督彻底教驯化野人;最后自己成为荒岛主人。
“思政”教育:资本家总是以冒险家的面目,远征殖民地;奴隶贸易是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手段;殖民者眼里的荒岛就是自己殖民的对象;剥夺语言和信仰是殖民者征服殖民地人民的惯用伎俩。
(2)《鲁滨逊漂流记》被经典化的原因:契合18世纪英国的时代精神;塑造具有开拓和进取的精神的资产阶级英雄;满足西方人的征服欲;美化殖民主义叙事。
(3)“思政”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民族性和阶级性。西方的经典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时代精神,但它们代表了西方的传统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阅读西方文学经典,我们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客观、理性和辩证地看待其价值和意义。
4、课后反思
(1)鲁滨逊形象的正面意义:他不甘平庸无为的生活,具有坚强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闯劲;性情乐观,不畏艰险,白手起家,体现自我奋斗的精神。
(2)“思政”教育:当代大学生正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开展创新创业,为个人发展和国家的兴盛而努力。在个人拼搏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应该具备鲁滨逊那种敢闯敢拼的劲头,学习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凭个人的努力获取成功。鲁滨逊的传奇经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那么《鲁滨逊漂流记》可成为大学生创业路上的励志书籍。
多元文化的中国美术史
一、课程教学目标:
让美术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对中国美术史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知道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和美术遗产是独特而多彩的;了解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掌握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熟悉中国美术史的研究方法。
二、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认识中国美术史在时空上具有复杂性,在文化上具有多元性,是中国美术在民族和文化上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的发展。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对象
以感性的方式切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心中哪些作品属于美术,通过问答引出美术史的研究对象,包括: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相关的人物、与作品及人物相关的社会环境、阶级关系、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以及美术制度、运行机制以及意识形态等;
2、中国美术史的总体脉络
结合幻灯片讲述中国美术史的分期:史前时期的原始美术,与当时的巫术、政治和日常生活直接相关;历史时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从夏朝到晚唐,魏晋南作文吧北朝到隋唐的贵族美术;自宋朝到清末的文人美术;晚清到民国的平民视角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为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内容和方法,通过网络自主搜索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资料,形成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的时代性与阶级性,立足当代的美术创作应表现时代精神。
3、中国美术史研究的方法
以个案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对图像学方法、风格分析法等美术史研究方法有初步了解。其中外部研究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功能和传播途径等社会因素;内部研究关注图像的风格与样式。美术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有明显的政治、宗教和经济属性。
运用启发式、讲授式和参与式相结合的教学法,力求使中国美术的研究对象、总体脉络和研究方法这些基础性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和探讨具体作品。在传授中国美术史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到中华民主的视觉文化史是独特而多彩的,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操。
仕女画
一、课程教学目的:
中国仕女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战国帛画到仕女画的黄金时代是在唐朝,这个题材承载了许多内容,既有“助人伦、成教化”的功能,也有反映时代审美风尚的功能。
二、思政育人目标:
通过具体作品的解读透视时代精神对仕女画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美”所承载的道德指向以及“美”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三、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1、仕女画的源头
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出从战国到西汉时期仕女画的发展。以战国帛画《蘷凤仕女图》和西汉帛画《利苍夫人行止图》为例,让学生认识中国画技法、了解线条的魅力、提升审美能力。通过图像的具体分析,让学生学会用图像学方法将图像的内容、涵义及其时代文化氛围结合起来进行解读。
2、仕女画的发展
通过对顾恺之《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图像的来源和功能。《女史箴图》本意有涉于政治,为配合张华《女史箴》所作插图;而《洛神赋图》则是文字与艺术的结合,将曹子建《洛神赋》中的浪漫史在绢素上显现出来。两画显示了顾恺之仕女画的功力造诣,其构图与笔法不仅很好地阐释了中国思想儒释道三大体系,也可见东晋人的潇洒风采。引导学生从绘画的功能性上升到绘画的精神性和创造性。
3、仕女画的成熟
通过对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赏析,引导学生去了解图像的象征意义。唐代是仕女画的黄金时代,反映了唐朝的气象宏阔、富丽堂皇。仕女画中仕女色彩艳丽、体态硕彦,其华丽丰满之美投映着大唐帝国的灿烂景色。通过赏析这一时期仕女画可以让学生领略大唐气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心中升腾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的豪情。
周昉簪花仕女图
美具有超越功利的价值,仕女画本身的美感以及其承载的历史意义就足够吸引和打动大家,学生中有热爱手工艺术的,能够结合唐代仕女画的装饰来设计发簪等手工艺品,也是将古代风尚进行现代转化的一个成功案例,恰好说明了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是本课程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一个例证。
经济效益理论
1、课程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工程-经济关系,深刻理解经济效益的中心地位,增强自觉运用经济效益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2、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社会经济发展质量的极端重要性,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特出特征,理解市场调节与计划干预的辩证关系,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自信、行为自觉。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首先系统解析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内涵:经济效益质的规定性;经济效益量的规定性及全面投入的的概念——既关注项目消耗的社会资源(成本),又关注项目占用的社会资源(投资)。
其次准确把握经济效益理论的基本要义:
(1)市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点。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典型特征:前提是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权力集中统一;本质是市场经济,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竞争优势获得资源配置机会、发展机遇。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使得政府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开、有序方面更有作为、更有效,展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2)效益及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观点。深刻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性地解决机制不活、效益不高问题。
(3)创新的观点。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的论述。
(4)现代竞争的观点。认识在经济融合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竞争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双赢。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设想,无不体现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合作与竞争观点。
《皮格马利翁》:资本主义等级社会的镜子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介绍20世纪英国现代戏剧的特色。
2、介绍萧伯纳的戏剧创作特点。
3、赏析《皮格马利翁》片段。
二、思政育人目标
1、认清英国资本主义等级社会的本质。
2、开展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课程导入
(1)思考问题:《皮格马利翁》是一部人文戏剧,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买花女伊莉莎(ElizaDoolittle)是怎样实现命运的转折?她身份转变的经历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语言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吗?谁才是卖花女真正的命运操纵者?
(2)图片展示:
提问:图片揭示了怎样的英国社会现实?为什么说社会下层的Eliza成了上层人士的赌注?语言与阶级之间有怎样的关联?
总结:语言本是交流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语言成为身份的标志和阶层鸿沟的象征。因为语言的魔力,确切地说,由于上流社会的幕后操纵,卖花女会摇身一变成为公主,该戏剧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伪善、残酷和丑陋。
2、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
社会主义人生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它的核心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人生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基本价值观问题。
3、深层阅读
(1)英国等级社会的闹剧:上流社会的代表人物语音学家希金斯(Higgins)与朋友皮克林(Pickering)打赌,将一个未受过教育的下层女子塑造成具有上流社会风度、英语纯正的摩顿女郎。粗俗的卖花女伊莉莎(Eliza)入选,将反复模仿训练,变成了一位谈吐得体、举止优雅的淑女。希金斯的实验成功,但伊莉莎的女性意识觉醒,强烈要求摆脱希金斯的控制,最后两人以休战为结局。纵观全剧,可以发现英国社会等级制度的荒谬。社会上层无视社会下层的苦难,并以他们的语言和教育程度作为取乐的对象,强行以本阶层的语言标准来改造社会下层,其结果必然招致反抗。
(2)“思政”教育:《皮格马利翁》揭露了英国上流社会的虚伪、残酷和荒谬,批判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度。语言与身份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切都可用作赌博的筹码,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错位。当代大学生要坚持社会主义人生观教育,要知荣辱、识廉耻,脚踏实地,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课后反思
(1)《皮格马利翁》的深刻内涵:这是一部关于爱情、英国等级社会和语言学习的人文喜剧,有力鞭挞了社会现实。剧中人物对话和讨论充满辛辣的讽刺和幽默,尤其是其语言学习改变命运的主题值得深思。
(2)“思政”教育: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和传播本国文化。作为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文化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学说
1、课程教学目标
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对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推进人类自身再生产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理论的深刻内涵,辩证分析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本源、条件,增强自觉运用资金时间价值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动性。
2、思政育人目标
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实质及实现条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学说,增强劳动光荣、劳动宝贵、尊崇劳动的观念。深刻理解完善市场机制,主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的重要意义。
3、思政育人方案设计及实施
系统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深刻内涵,要用全面的、系统的、辩证的观点认识资金时间价值的核心要义,不可偏颇、不要割裂。
(1)准确把握资金时间价值的背景和前提。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攻点”——从消费救济转到资本扶持认识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的重大意义。
(2)深刻理解资金时间价值的本源。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实质和本源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增强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深刻理解市场是资金时间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完善的市场机制是资源科学配置、合理配置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政府必须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行职能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通过“放管服”提高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4)深刻认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符合法治精神的市场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有序有效运行。政府不是市场关系的主体、不是市场运行的参与者,而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者。
化工设备的腐蚀与防护——弘扬爱国主义,培养家国情怀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掌握腐蚀的定义,腐蚀的类型,以及防腐的措施
2、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引入化工厂管道腐蚀引起的事故案例,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问题分析
问题:举例说明你见过的生活中腐蚀现象?
图2生活中钢铁腐蚀
通过问题的分析引入腐蚀的概念,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2、腐蚀的分类及防腐
腐蚀其实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按照机理分,分为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生活中常见的腐蚀为电化学腐蚀。比如铁器和铜器的腐蚀。那么什么是化学腐蚀呢?引入实例:
图3打铁过程中铁渣的掉落(化学腐蚀)
生活中的打铁铁渣掉落现象就属于化学腐蚀的一种。引入实际案例,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
按照腐蚀破坏特征分:腐蚀分为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均匀腐蚀和缝隙腐蚀。其中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危害性较大,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引入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的概念。
守护青山绿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读沈从文小说《边城》
一、课程教学目标
1、了解沈从文生平及其与创作的关系;
2、分析翠翠故事的意蕴;
3、分析“边城”的自然美与人情美。
二、思政育人目标
1、通过优美片段的朗读与赏析,帮助学生领略沈从文笔下的自然美,陶冶学生情操,温润学生心灵;
2、引导学生树立崇尚自然、尊重自然的理念,切实增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思政育人案例设计及实施过程
1、前现代的生态景观——引导学生从生态角度看《边城》笔下的美景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中国文学史上抒发乡土情怀的优秀中篇小说。在小说中,沈从文用田园牧歌般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女孩翠翠的爱情悲剧,歌颂了人性的本真与善良,展现了湘西世界的山水之美和人性之美。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小说充满了独特的生态思想与智慧。
《边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世界,这个世界一个突出的特征便是自然美。小说第二节开头写酉水沿岸的景色简直如诗如画:“那条河水便是历史上知名的酉水,新名字叫作白河。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正是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才孕育了那些淳朴善良的人们。找出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小说中书写的自然之美。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才应该是我们人类生存中的正常状态。
2、翠翠的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
翠翠是小说的主人公,在绿水青山中长大,典型的自然之子形象。大自然赋予她的自然生命远比任何文化熏陶出来的生灵更为纯洁美好。沈从文以平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大自然的灵性与生命意蕴完美结合的少女形象,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丽和清澈纯净的性格。
人与自然之间不应该是征服欲被征服的关系,两者是能够和谐、融洽共处的。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同呼吸、共命运,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是沈从文透过《边城》想告诉读者的。教育学生对自然应该怀有崇敬之心,爱自然就是爱我们人类自己。
3、结合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中国当代现实,引导学生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现代工业文明的浪潮席卷了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民族能够幸免。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批作家就已经在为这个问题感到隐隐的忧虑,沈从文便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文明进程正在推进之中,与此同时,中国有些地区的自然生态危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沈从文笔下的青山绿水在一些地方已经难觅踪迹。工业污染、过渡开发造成了一些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工业化带来的精神危机也同样严重。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的文学作品是属于走向生态文明的未来的,因为它是能够勇敢担当拯救世界、重建新文明责任的新文学,是复魅了神性大地之美的文学。通过阅读《边城》,引导学生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四、教学设计样例说明
(略)
塔设备的机械设计——职业素养之工匠精神教育
一、教学目标
1、课程教学目标:了解塔设备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
2、思政育人目标:
(1)设计思路,通过塔设备机械设计知识的讲解,告诫学生要全面的分析问题,自然地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
(2)思政育人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3)育人主题: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价值主题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引出课堂知识——案例分析
2007年9月13日,由张家港市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为大唐国际年产46万吨煤基烯烃项目制造的“亚洲第一塔”——C3分离塔在内蒙古锡林格勒建设现场成功吊装。该C3分离塔以其塔身主体板厚(68毫米),直径(8米)、高度(100。115米)、重量(总重2460吨),不仅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在亚洲同行业内也属首创,被誉为“亚洲第一塔”。这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塔设备的应用,在塔制造领域,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制造”。这是塔设备设计人员和机械设计人员设计出来的。通过该案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也启示学生,要培养工匠精神。
图6亚洲第一塔
2、塔设备的机械设计
通过引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展现国家成就以及大国工匠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注重培养这样的精神。塔设备,其工作条件差,在运行和使用中损坏的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对它的设计一定要合理,并且要定期维护,作为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学生,设计符合工艺要求的化工容器更需要这种精神。以此激发注重学生培养敬业精神。
塔设备的设计包含塔体和裙座的设计,要设计的内容包含厚度计算,压力计算,质量载荷计算,应力校核等多个方面,是前面学过所有的知识的总结。因此,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塔设备。知识的储备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储备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没有丰富的知识,坚实的基础,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别谈为建设国家出力。另外知识也代表着财富,对于未来,谁掌握知识,谁就能立足社会。以此告诫学生注重学习的积累,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才能实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另外从塔设计本身出发,需要多个零部件的配合,才能实现塔的成功设计。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就是个体在团队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