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孩子情商【5篇】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高智商能让孩子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与他人的沟通能力或者是运动技能,都被认定为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不能被列入衡量智商高低的范畴。下面是整理的怎么培养孩子情商【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帮助孩子表达情感。 篇1

帮助孩子了解和认识各种情绪表达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不懂得如何控制情感才表现为愤怒。

,不过分溺爱。 篇2

避免说“这事你干不了,我来替你吧”这样的话,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失去对自身的安全感。

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不能离开成人单独接触社会,所以与学前儿童关系密切的是家长。因此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尤为重要。于是有些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进行教育投资,结果不仅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导致孩子厌学、学习独立性差、自觉性差、任性、自私等。

这究竟为什么?有人说是教育方法不当,其实方法无非是一招一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表面的问题,而且“家无定法”,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观念,时代变了,环境变了,我们能不更新观念吗?小小年纪,整天要求他读、写、算等,按照父母的意愿安排的满满当当,他们的童年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了,这是拿牺牲孩子的今天来换取明天,这代价实在太大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连今天都不曾拥有的孩子,会拥有美好的明天吗?

专家呼吁,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学更多的东西,而是尊重孩子,解放孩子,还给孩子一个儿童的生活,儿童的世界。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认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最新的研究也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的高低,80%则取决于情商。如果把智力看作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的话,那么情商则是唤醒这种潜在智能的笛声。

家长们,请注意孩子情商的培养。

话说情商 篇3

情商即情绪商数,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在评价情商高低时,一般将其具体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性”、“竞争意识”、“乐观”、“诚实”、“交往合作”、“意志力”、“目标性”这九项。

亲子早教长期以来,人们把成功和智力因素的关系神圣化了,使得对孩子进行的整个教育都是针对智力的教育。然而我们在无数成功者的案例中发现,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非智力因素的特征,如清醒的自我认识、稳定的情绪和不屈不挠的勇气等,这些共同的素质就是情商。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80%在于情商,而智商只占20%。

如何培养和提高情商 篇4

情商大师丹尼尔·戈尔曼说过:“情商高者,能清醒地了解并把握自己的情感,敏锐地感受并有效地反馈他人情绪的变化,在生活各个层面占尽优势。” 显然,情商高者在生活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本书作者白丽洁从自我认知、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人际交往等方面入手,介绍了100种提高情商的方法。这些方法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看似简单却实用性极强,为您提供实实在在的指引与帮助,助您成为内心强大的高情商者。

100种方法,繁杂,但是有理有效,情商是建立在对自己高度了解高度接纳上的,不清楚自己和别人的情况,就无从谈起情商二字。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东西,需要考虑自己、他人、场景、时机,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一旦理解,就会一通百通。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少说多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千万就不要说。

当今社会只有情商高的人才能混得比较好一点,光有一身的才能还是不行滴!关键时刻还是情商起作用比较大一些。有才能有时候你都派不上用场,因为有人要是压制与你,你想展示展示,露脸露脸,恐怕比登天都难,那个当领导的会喜欢一个属下处处比自己聪明能干的呀!所以有时候我们要把自己才能隐藏起来,该表演的时候就表演,不该表演的时候就不要当出头鸟。

生活工作中处处都有做人做事的事件,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并且运用起来,那么你就是吃得最香的人了。学会愤怒时沉默,喜悦时淡泊。谦逊、好学、温和、明礼,减少欲望,不浮躁不空想,脚踏实地生活。

在生活与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还要放得下名利,得意时不要喜形于色,失意的时候也不要怨天尤人。应该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剖析,对别人也要正确地对待。要冷静地分析利弊,找准目标与现实存在的差距,让自己不断完善,最终超越自己。

生活中,不管是健身,学习等等,都需要一点一点来 从生活出发,服务于自己的生活。

一本很好的书,能指导自己了解别人,了解自己的书籍。更好地解释人与人的交际关系。读了这本书,颇有收效。做人要善良真诚,而不是猜疑贬低别人。适度自己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他人思考。

如何培养情商能力 篇5

1.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什么呢?情绪就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认识自身的情绪就要引导孩子准确地感知、理解自己的喜、怒、哀、乐。

一些家长不理解孩子情绪发展的复杂性,他们希望孩子总是开心地微笑。孩子一哭闹,他们就会近乎神经质地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其实,这样孩子就失去了体验更丰富的情绪的机会。研究者通常认为痛苦、快乐、兴趣、惊奇、厌恶、愤怒、惧怕、悲伤等8种基本情绪是人类婴儿从种族进化中获得的,也就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尽早体验并丰富这些情绪。有时候需要让孩子体验一下买不到心爱的玩具的失落,体验一下被小朋友拒绝的沮丧,体验一下被大孩子欺负的痛苦,体验一下等待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开始的焦虑,体验一下被成年人认可的喜悦,体验一下行走在黑夜的紧张,体验一下被人嘲弄的郁闷。

这一切体验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熟悉和体验各种情绪,特别是那些负面情绪。清明祭扫,带上孩子,就是要让孩子在亲人的引导下去体验悲伤。参加悼念活动的孩子,会被现场的气氛深深震撼,他们能够看到亲人的悲伤、同时又能看到亲人之间怎样相互安慰着从悲伤中走出来。经过这样的体验,孩子就会逐渐明白风风雨雨、悲欢离合是人生的一部分。这样孩子长大以后不仅仅会情感丰富,而且也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如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打碎东西是孩子经常出的差错,小孩子不小心把自己最喜欢用的小花碗打碎了,他会哭的。溺爱孩子的家长会马上跑过去把孩子抱起来,然后使劲跺脚,并说是这个可恶的“地面”把孩子给绊倒了,孩子也会伸出小手去拍打地面,在拍打地面的游戏中孩子笑了,也就把打碎小花碗的事情忘了。打碎小花碗后,孩子哭一方面是因为打碎碗会给他一点儿惊吓,一方面是里面的肉掉到了地上他会遗憾,再者是他喜欢的小花碗不能用了,他会有些伤心。在一个小小的失误中孩子能体验到三种负面情绪,这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机会。如果我们用拍打地面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虽然可以让孩子止住哭声,但这样一次体验负面情绪的机会就失去了,而且更加可怕的是,以后当这样的事再发生的时候,他会很自然地去抱怨“这个可恶的地面”,成为一个爱为自己的过错找借口的孩子。

孩子摔倒了,理智的家长没有必要马上做出反应,让孩子在地上趴一会儿、哭一会儿不会伤害到他的,家长反应越快孩子的惊吓感就越强,如果家长只是笑一笑喊他一声“宝宝没事,自己站起来”,孩子的惊吓就会很快消失,他会从母亲平静的声音里听出来,这件事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打碎的小花碗,你也不要直接就当着孩子的面把它扫进垃圾桶,你要慢慢把碎片捡起来,告诉他“你喜欢这个小花碗,妈妈知道。妈妈再给你买一个新的好不好?”在对新的小花碗的期待中,孩子失去心爱的东西的伤心会逐渐淡化。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教育的过程,这样也是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孩子的很好的循序渐进的办法。

2.管理情绪的能力

管理情绪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管理情绪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制情绪。第二方面是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善于把握表达情绪的分寸。

这里以孩子对于愤怒情绪的表达<>为例来说明。一些家长在批评、惩罚孩子的时候,不允许孩子辩解,不允许孩子哭泣,甚至连孩子表达出一些不满情绪都不允许。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就会变得或者是逆来顺受,或者是压抑郁闷,或者是当面唯唯诺诺,背后却以破坏纪律、破坏东西的极端方式发泄愤怒情绪,这都不利于孩子情商的培养。

恰当的做法是,当批评孩子的时候,允许孩子辩解,让他讲出自己的道理,当孩子受到惩罚的时候,也应该允许他哭泣,也应该允许他不满、允许他愤怒。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收起那套师道尊严,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压制他。我们不是希望孩子没有愤怒,而只是希望教给他如何恰当地表达愤怒。只有在不断的表达中,孩子才能逐渐学会表达情绪的合理的方式。

没有经过训练的动物看到食物就会扑上去,而人却不一样。人们的行动是在理智的指挥下进行的,人的理智就是把握和控制情绪的最好的开关。只要我们能够以极大的包容来教育引导孩子,他们就能够逐渐学会控制情绪。遇到高兴的事不会乐极生悲,遇到悲伤的事不会绝望无助,遇到愤怒的事不会冲动,能够通过等待、转移、调节的方式来化解负面情绪。

3.承受挫折的能力

这一能力是情绪管理的延伸。经常听到有孩子因成绩不理想而自杀,因老师的几句批评而自我伤害,因家长的。误解而寻短见。更有一些优秀的孩子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精神抑郁。这些惨痛的教训都表明,孩子们由于受到过多的呵护,抗挫折能力太差,情商太低,最终害了自己,也断送了一家人的幸福快乐。

呵护成了害人,事与愿违。家长要敢于让孩子们去磨炼,敢于让他们去面对失败,要让他们在不断的小失败中成长起来,培养起足够承受大失败的力量。就像一只在和风细雨中练习飞翔的鸟儿一样,要鼓励它迎着风雨前进。被风吹落后,它们应该马上再去振动翅膀,就这样在风雨中磨炼,最终去领受暴风雨的洗礼。

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

人生活在世界上,就一定要和人联系,只有理解他人的情绪,才能真正实现“知己知彼”。一个孩子首先要学会的是观察父母情绪的变化。所以妈妈一定要经常告诉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当你很烦躁时,你可以告诉他“妈妈很烦,我要安静一会儿,你先自己玩儿”。当你悲伤的时候,别看到孩子就马上擦干眼泪,你应该把伤心的事告诉孩子“妈妈最好的同学去世了,我很伤心。”当孩子递上一块纸巾的时候,你要欣然接受,并且认真地感谢他。经过这样的培养,慢慢地他就能成为一个为父母着想的孩子。

孩子必须知道父母有高兴,有悲伤,有失望,有愤怒,孩子应该看到一个情绪表达正常的家长,而不是一个只有快乐的单纯的家长。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美化自己的情绪,在孩子面前不流露任何负面情绪,有时甚至强颜欢笑。这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情绪作假,会让孩子错误地理解情绪,也使得孩子不会观察到你的情绪变化,最后变得冒失而无礼,不利于孩子对于他人情绪的理解,自然也就无法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人。

5.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

在生活中,一个人需要有朋友,因为有朋友才有快乐,才不会孤独。在工作中,一个人需要和其他人协作,因为任何工作都不是独角戏,善于协作和分享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为了孩子更加快乐,我们就要去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友爱、协作、大方、开朗、公道、礼貌、自尊、责任心、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卡尔·维特的教育》一书的作者老卡尔·维特给我们讲了一种“倾听的艺术”。他和妻子每天在儿子入睡以前,都要留一段时间听他讲白天发生了哪些事情,听儿子讲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好。在叙述的过程中他逐渐习惯了反省自身,家长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适时地对孩子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这种“倾听”教育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如果孩子感到他能自由地对任何事物提出自己的意见,而他的认识又没有受到轻视和奚落,这样可以促使他毫不迟疑、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先是在家里,然后在学校,将来就可以在工作上、社会上自信勇敢地正视和处理各种事情。

卡尔·维特经常通过对孩子拥抱、抚摸传达爱的信号。对于某些不便用口头表露的情感,他还会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在纸条上,送给儿子。他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家人和儿子有良好的沟通,这不仅更加加深了对儿子的了解和感情,也教会儿子怎样去与他人沟通交流,以培养儿子能够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老卡尔·维特的论述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训练是从家庭开始的,在家庭内部的良好的沟通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基础,在家庭中体会到爱、尊重、分享等等,就可以促使孩子加深对社会的理解,使他成长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快乐的人。

美国一些小学已试验将“情绪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中,并创造性地开始实施“情商扫盲”,开设的课程有实用心理学、交际技巧、情绪控制技巧等等,其中教孩子如何控制或平息愤怒、焦躁、忧郁等不良或消极情绪特受欢迎。统计表明,在实施“情商扫盲”的学校里,孩子们打架明显减少,课堂纪律更好,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自称“生活在温暖集体中”,或“拥有了更多朋友”。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