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赵匡胤的传奇一生(4篇)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着名军事统帅、军事家,祖籍涿州人(今属河北)。后周殿前都点检,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一举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的局面,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下面是整理的历史人物赵匡胤的传奇一生(4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篇1

关于赵匡胤的死,颇为蹊跷,历史上有传说“烛影斧声”,相传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为了谋权篡位而杀害了他。

公元976年,赵匡胤病重,所以皇后就派亲信王继恩召四子赵德芳进宫,安排后事。但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觊觎帝位很久了,就收买了王继恩。王继恩并没有按照皇后的意思去召赵德芳,而死通知了赵光义,赵光义进宫后,不等人通报,就直接进入了宋太祖赵匡胤的寝殿。

另一边,王继恩回到了皇后那儿,皇后问他:“德芳来耶?”王继恩却说:“晋王至矣。”

皇后大吃一惊,觉得肯定会有变故但是自己无法挽回,就屈服于赵光义,称呼他为“官家”(古代官家是皇帝的称呼之一),皇后祈求赵光义:““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赵光义答道:“共保富贵,勿忧也!”

根据历史记载,赵光义进入宋太祖的寝殿之后,“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以及“柱斧戳地”之声,赵匡胤随后去世。”于是就有了“烛影斧声”的传闻,第二日,赵光义在灵柩前继位。

因为这个事件没有第三人在场,所以后人就一直认为是赵光义杀兄登基,但是因为没有根据,赵匡胤的死也成了千古谜案。

宋太祖赵匡胤 篇2

宋太祖,着名军事统帅、军事家。

祖籍涿州(今属河北)。

后汉初从军,隶枢密使郭威帐下。

郭威称帝建后周,为皇帝卫军东西班行首。

显德元年(954),于高平之战中,在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等畏战退却,后周帝柴荣亲自闯阵之时,随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各率骑2000,主动出击,转败为胜,以功升殿前都虞候。

二年,后周攻后蜀秦(治今甘肃天水市西北)、凤(今陕西凤县东北)等州,久攻未下。

奉命前往察看地形、分析战势,言秦、凤可取。

世宗从之,果败蜀兵。

三年,后周攻南唐,率前锋军倍道奇袭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断南唐军退路,大败数倍于己之南唐军,俘获皇甫晖、姚凤两员大将,并克滁州。

不久,左翼军占领扬州,南唐军渡江反击,赵匡胤随张永德率兵近2000守六合(今属江苏),后发制人,打退2万余南唐军反扑,俘斩5000余,升殿前都指挥使,后授定国军节度使。

六年,随柴荣北上攻辽,迁殿前都点检,掌殿前司禁军。

十月,柴荣病死,其子宗训七岁继位,改授归德军节度使。

七年正月初,奉命率军出征,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陈桥镇)发动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宋朝。

为巩固统治,逐步削夺禁军重将兵权,设枢密院掌兵籍和发兵之权,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二者互相制约;将各地精兵锐卒选调京师,

编入禁军,以强干弱枝,削弱藩镇势力;对禁军颁行更戍法,分戍各地,定期轮换,使将不得专其兵,从而建立了一整套加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革新兵器,严格纪律,军队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同时,开始致力于统一战争。

以先南后北、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选派得力将领驻守边境,防御辽和北汉,派遣主力南征。

宋建隆三年(962)九月至开宝八年(975)五月,先后攻灭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基本结束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延续2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

开宝九年卒,终年50岁。

在位16年,在建立军事集权、改革军事制度等方面都有建树。

指导战争注重了解敌情,分化瓦解,以智取胜。

.一文钱难倒赵匡胤 篇3

有一次,赵匡胤领兵打仗,因寡不敌众,吃了败仗。他单枪匹马冲出重围,跑了一段路程,只觉得又饥又渴,肚里咕咕直叫。想弄点什么吃的,又偏偏前不邻村,后不靠店。没办法,只好拖着青龙宝棍,无精打采地骑在马上往前走。他走啊,走啊,走了好远,仍不见一个人影儿。赵匡胤心想:好家伙,难道今天要饿死不成?就在他眼睛发花、恍恍惚惚将要栽下马时,突然前面出现一个黑点,定睛一看,像是一个棚子。于是他打起精神,拍马赶去。

黑点越来越近,果然不错,是一个看瓜的棚子,棚子前边是一片青绿青绿的西瓜地。满地的大西瓜,使他顿时流出了口水。他翻身下马,拖着那条青龙宝棍,来到瓜棚旁边,正要开口买瓜时,一摸口袋,竟连一文钱也没有。怎么办呢?继续赶路吧,怕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说明没钱吧,又觉有失自己的身份。他在瓜地边转过来,走过去,也没有想出啥好办法来。停了一会儿,他想了一个混账的办法:到瓜棚只管让称瓜吃。吃罢,如果卖瓜人要的价钱贵,就吓唬一顿,骑马便走。主意拿定,他就三步并作两步进了瓜棚。只见瓜棚下坐着一位胡须雪白、面容慈祥的看瓜老人。

赵匡胤粗声粗气地说:“老头子,拿瓜来吃!”看瓜老人急忙站起来笑着说:“军爷请坐,我去给您挑瓜。”老人说着进地挑了一个大西瓜,抱到赵匡胤面前,说:“军爷,请吃吧!”

赵匡胤虽说饥渴得很,恨不能一口把西瓜吃掉,但又怕卖瓜的人瞧不起自己,就强鼓起肚皮子说:“我又不白吃你的,怎么不称一称?”老人听他这样说,就过了秤。称罢用刀切开,拱手递到赵匡胤面前。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老人坐在旁边也不答话,一边叭嗒叭嗒地抽着旱烟,一边瞧着赵匡胤吃瓜。

不一会儿,赵匡胤把一个十斤重的大西瓜吃了个净光,他用手抹了抹嘴,对着老人瓮声瓮气地说:“这瓜多少钱一斤?”边说边在心里合算:他就是说个公道价钱,也要说他瓜贵,有意诈人,吓唬吓唬,便扬长而去。

卖瓜的老人看出了他的用心,笑着说:“军爷,自己的瓜,过路人口渴了吃个瓜,从来是不要钱的。”

“胡说!你是有意小看人,难道说我给不起你的瓜钱吗?”赵匡胤说着还故意拍了拍自己的口袋。“如果军爷真的过意不去,那就按别人吃瓜的价钱,一文钱十斤吧。”老人慢慢地说了一句。

这一下可把赵匡胤给难住了。人家不要钱,自己硬要给;价钱又极便宜,可该怎么办呢?他不自觉地又摸了摸口袋,依然是没有分文。此时,赵匡胤脸红了,汗珠也从鬓角上渗了出来。卖瓜的老人不紧不慢地在等着接钱。赵匡胤服软了,走上前去哀求道:“老伯伯,我忘了带钱,你有什么活让我干干,顶瓜钱好吗?”

卖瓜老人轻蔑地瞟他一眼,说:“年轻人,你一来我就看出你饥渴难忍,而又空无一文。可你又装腔作势,出言不逊。如果你真有悔改之意,就请你在地下打个滚儿顶瓜钱吧。”

赵匡胤无奈,只好在地下打了个滚儿,满脸通红地上了马。一路上,他不住地长叹:“哎,真是没有一文钱,逼倒英雄汉哪!”

.赵匡胤和羊肉泡馍的故事 篇4

传说,羊肉泡馍是从古代的“牛羊羹”演化而来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羊肉泡馍与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之间的故事

据说,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一日,在长安(古时西安)街头流浪的他,因饥饿难耐,不得已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吃。店主看他可怜,就把几天前剩下的两个烧饼给了他。可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这时,他闻到了一股肉香,原来不远处正有一家肉铺在煮羊肉。赵匡胤便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没想到,这碗烧饼吸入了肉汤的香气,肉汤泡软了烧饼,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几年后,赵匡胤得了势,掌握了兵权,“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当了皇帝的赵匡胤,每日山珍海味,日久天长,嘴里没了味道。一天,他突然想起了那碗香到心里暖透全身的“汤泡馍”,立即传旨御厨速速做来。但御厨做了几次,赵匡胤都觉得不是当年的那个味儿。

一次,赵匡胤外出巡察,行至长安,不知不觉又来到当年流浪的那条街,又闻到了那久违的肉香。这一下,赵匡胤食欲顿起,下了御辇直奔肉铺,让店主马上做一碗“羊肉泡馍”。店家见皇上驾到,又是惊喜,又是惶恐。街上的烧饼铺已关了门,店家只得让妻子烙了几个饼,怕皇帝嫌是死面饼,便把饼子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煮了煮,再放上大片牛肉,又在汤内放入了菠菜、粉丝,撒入葱花,最后又淋上几滴鲜红的辣椒油。当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羊肉泡馍端到面前时,赵匡胤尝了一下,立刻找到了当年的感觉,于是,皇上的架子也不端了,在臣子、卫士惊异的注视下大快朵颐。吃完后,赵匡胤全身舒畅,当即赏赐了店家。

一夜之间,皇帝来吃羊肉泡馍的事就在长安城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人慕名来尝美味,店家索性把肉铺改成羊肉泡馍馆,吃的人多了,馍也掰不及了,于是谁吃谁就自己掰,反倒生出许多情趣。

久而久之,羊肉泡馍成了长安人最喜爱的小吃,一直流传至今。美味的羊肉泡馍不断地出现在陕西历史与文学作品中,或许还因占了皇帝的龙威,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