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怎么写(精选7篇)

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如有可能可将全套教材通读以启蒙。在通读教材时,要对教材的基本结构、内容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如这本教材有多少单元、每一个单元需要多少课时,本册教材的主要功能意念,话题有哪些,不同模块之间前后有些什么联系,重点难点的分布等等。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教材分析怎么写(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1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现象。教材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体会它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2是认识平移现象,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材呈现了观光电梯、观览车和推拉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物体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从而认识平移现象。再由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巩固认识。接着教材呈现了一幅静态的小房子,图形运动之后所形成的画面。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哪几座小房子图形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做一做”让学生利用小汽车图形的平移画出一排小汽车。在画的过程中,可使用大小不变的模型。

例3是认识旋转现象,可分为二个部分,教材呈现了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机螺旋浆的转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运动的共同特点:物体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从而认识旋转现象,再由小精灵提示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巩固认识,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一做是个很有意思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旋转螺直观感受纸片上的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充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发现特点,使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旋转现象。难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教学,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教材上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与旋转的示例以外,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试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本节目标是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等。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浮力概念贯穿本章始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对物体浮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的研究,需要综合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因而对理论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要求提高了。而初中生侧重于对直观现象进行具体、形象的思维来获得知识。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浮力的方向。

(3)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4)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收集,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浮力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浮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

作为自然科学的规律课,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是无论从方法论的角度还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信息的分析,都表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本课的教法主要是“开放情境、引导探究”,而学法主要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探究中学习”。这节课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并辅以电教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已列为《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初中物理教学目的之一,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中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3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个声母zh、ch、sh、r及四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hi、ri,每个声母配有一幅图。第一幅图用织毛衣的“织”提示zh、zhi的音,小凳与靠背椅提示zh的形。第二幅图是刺猬和小男孩在吃东西,“吃”提示ch、chi的音,刺猬与靠背椅提示ch的形。第三幅图用狮子的“狮”和老师的“师”提示sh、shi的音,狮子与靠背椅提示sh的形。第四幅图用红日的“日”提示r、ri的音,幼芽提示r的形。

第二部分是拼读音节,包括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

第三部分是声母zh、ch、sh、r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认读字词,配有图画,画的是街心公园的一角,太阳刚升起,小姐姐已经在读书了,老爷爷在看他的孙子学骑车。

第五部分是一首儿歌。

zh、ch、sh、r的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zh、ch、sh、r的发音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zh、ch、sh、r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ch、sh、r和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学会zhi、chi、shi、ri4个整体认读音节。

4.认识7个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在学习z、c、s的基础上,可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zh、ch、sh、r的发音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示范、指导zh、ch、sh、r的发音。要强调:发这四个声母的音,舌头都要翘起来,所以zh、ch、sh、r都叫翘舌音。学生通过对比练读z—zh、c—ch、s—sh,区别比较,掌握发音要领,记住带有“椅子”(h)的声母要翘舌。对于发音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

(二)整体认读音节教学

教学zhi、chi、shi、ri,一是要让学生知道整体认读音节和声母的发音相近,只是比声母读得响亮些、长些。二是要与zi、ci、si的发音进行比较,区别平舌音与翘舌音。三是要强调它们都是整体认读音节,应整体识记。

(三)拼音教学

进行拼音教学,要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可采取同桌互读互听、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练习拼读音节。教师在巡视过程中要作指导,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作重点提示。还可采用多种形式来检查学习效果,如,指名读、分组轮读、自我展示读,以巩固拼音效果,达到准确拼读。

(四)书写指导

要提示学生zh、ch、sh都是由两个字母组成的,书写时两个字母不能分开。r的写法: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端向右写一弯笔。

(五)认读字词,读儿歌

配合拼音练习、认字,安排了一幅图和一首儿歌。图中四个词的读音都有本课新学的音节。教学时要提醒学生看清字母和声调读准字音。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读出。本课生字较多,字形较复杂,要借助图中人物的活动、儿歌中的句子,通过反复认读来熟悉生字。有的字学生已经熟悉,如“书”,课本封面就有,只需提醒一下即可。认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要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如,开火车读、指名认读、俩人比赛读。

(六)扩展活动

1.听录音或教师发音,辨别平、翘舌音。

cichizizhishisi

2.拼读下面的词。

shísìshìzisìzhīsìshíshízhǐshízì

shǔshùchǐzirìlìzhírìrìqīhēchá

3.读一读,看谁读得准。

sìshìsì,shíshìshí,shísìshìshísì,sìshíshìsìshí。

shísìbùdúsìshí,sìshíbùdúshísì。

4.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法分别输入zi、ci、si、zhi、chi、shi的音节,看看你认识哪些字?

5.用“读、骑、车、话”口头组词,看谁说得多;或四人小组抽签选字,开火车口头组词,一人说一个词,不重复;看哪列“火车”最长。

(七)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例一

片断:复习导入

1.教师谈话:咱们在拼音王国里遨游,认识了不少拼音朋友。(点击课件:进入)瞧,他们正想出来和你们一起玩呢!

2.点击相关字母,学生认读。

3.教师:大家玩得可真开心呀!拼音娃娃都忘记回家的路了,怎么办呢?

4.点击课件,教师读房屋名称: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5.学生合作送字母回家。

例二

片断:zh、ch、sh的教学

1.出示声母zh、ch、sh,问:你认识哪个字母?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教师进行指导、点拨,并示范读zh、ch、sh。

2.讨论:谁能用最快、最简便的方法来记住zh、ch、sh的音和形。引导学生和z、c、s进行比较。

3.分组尝试拼读音节。互教互学,进行评议。

4.各组汇报学习情况,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你能向大家提问吗?教师相机指导,反馈校正。

5.学生自主选择伙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做练习。

画眉鸟组:练习读拼音;

小猴子组:练习组词;

小猫组:练习抄写字母。

6.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7.拓展练习:读绕口令。

五、资料袋

zh、ch、sh、r的发音方法发zh时,舌尖翘起,抵住硬腭前部(上牙床后面的部位),然后舌尖稍稍离开,让气流从狭缝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ch的发音部位、方法跟zh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较强。发sh时,舌尖翘起,靠近硬腭前端,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中挤出来,声带不颤动。发r时,发音部位、方法跟sh相同,只是发音时声带要颤动。

zh、ch、sh、r都是舌头翘起来发音,所以叫翘舌音。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4

《管道》记叙好朋友柏波罗和布鲁诺在能提水挣钱后,布鲁诺安于现状,并享受生活,而柏波罗宁可少挣钱,也要实现铺管道的梦想。管道铺成后,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也给柏波罗带来了金钱和荣誉。而柏波罗又因更宏大的计划找到布鲁诺。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将被历史淘汰。同时也告诉人们:明日梦想的实现,不但要有不气馁的精神,而且要有牺牲今天利益的勇气。

全文共28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述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柏波罗和布鲁诺都是聪明勤奋而饱含梦想的人。从第二自然段到第二十二自然段,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自成“获得提水工作”“未来的管道梦想”“艰难的工作”“成功”新的开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事情的起因。柏波罗与布鲁诺得到了提水的好工作。布鲁诺对这份工作十分满意,认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而柏波罗冷静地想到,这样一直工作下去很辛苦,并“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将河里的水运到村里去”。从这里可以看出柏波罗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他并不满足于现状,积极地为将来谋划。

第二部分叙述详细并对两个人进行了对比描写。布鲁诺已经通过勤奋的劳动成为了富有的人,村民尊称他为布鲁诺先生”。而柏波罗为了他的管道运水计划降低了自己的收入,忍受着嘲笑。当柏波罗对布鲁诺提议修管道时,从布鲁诺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并乐观地认为“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与布鲁诺急于享受生活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柏波罗有着不气馁的性格。他明知管道工作会降低他的收入,却毅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在柏波罗身上,不仅有梦想和毅力,更多的是勇气。此时的布鲁诺满足于人民的尊敬,炫耀着现有的财富。

第三部分的文字虽然少,但充分体现了柏波罗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从第14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柏波罗是怎样地用坚强的意志力与困难做斗争。“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这是柏波罗鼓舞自己的话,也是文章的主题之一:为明天而努力。

第四部分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管道完工后布鲁诺的失落和柏波罗的成功。“他宁愿独自坐在漆黑的角落里,被一大堆空瓶所包围”。在这一部分的描写中,柏波罗得到了他梦想的财富与别人的尊敬。难能可贵的是柏波罗并没有停滞不前,“柏波罗的计划大大超越了这个村庄”。他又不满足于眼前的现状了,他永远都在思考着未来,他已有了更宏大的计划了。

第五部分写出了柏波罗新的梦想开始。第25自然段的描写使人对柏波罗油然而生敬意:在这几年的挖管道劳动中,他不是蛮干,而是善于积累经验,也就是说他时刻都为完成更大的目标做着准备。当布鲁诺成功时他只是在炫耀和享受。而柏波罗却在成功时不仅想到去实现更宏大的计划,并且真诚去帮助好朋友布鲁诺找回实现梦想的信心。“他们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像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那样拥抱”。这里充分体现了柏波罗为人的豁达,这多么令人敬佩呀。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知道勤奋不仅是劳动的勤奋也要勤于动脑、着眼于未来、善于在劳动中不断进步的道理。

2、利用本文篇幅较长但层次清晰的特点,指导学生快速阅读,并通过适当的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3、本文故事由始至终对比的写法贯穿全文。既有横向的两个人在同一时期的不同情况、不同表现的对比;又有纵向的不同时期每个人不同状态的对比。要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

4、引导学生树立为实现明日梦想要毫不气馁、勇于牺牲眼前利益的信念。

1、由于本文故事性强,可利用文本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急于了解故事,乐于学习本课。

2、在阅读前可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明白管道的作用与历史,从而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3、因本文篇幅较长,在阅读前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课后的快速阅读方法的提示,学习速读,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4、课文虽篇幅长,但读懂并不难。建议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按课文自然形成的五个部分分别再读一读,并进行批注。接着利用以往学习的一些阅读方法让学生可按不同的学习目的合作,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一定要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机会。对于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可多激励学生联系实际谈一谈、写一写。最后,引导学生分别给五个部分加上小标题,使学生对全文有整体的感知。小标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

5、理解课文之后,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文中的对比写法。

6、学习课文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快速阅读的方法,并会举一反三地运用于其他的阅读当中。最好能当堂课进行小练习。

本单元围绕“用简单、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安排了口语交际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多动脑,使学生明白运用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方法不当常常会令你办事收效甚微,有时甚至是南辕北辙。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谈话,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使学生能以“用简单、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为话题,进行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展开多方面讨论,如:当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为什么有些事情解决方法很简单,而我们却想不到呢?这样,使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在学生表达的时候,教师可根据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表达能力。

本单元的习作是让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记下来,并与同学交流。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在指导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出真情实感,尊重学生的感受。

进行这项活动时,可以让学生有顺序地记录下自己总结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中的小窍门,并举例说明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这些方法好在哪?注意语句要写通顺、连贯,意思要表达清楚。然后,与同学交流,将自己的方法展示出来,小组同学互相评一评。

学生交流时,教师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评选班级“智多星”是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总结、整理的能力。学生写活动总结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学会欣赏他人,同时给同学提出好的建议。

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对材料进行整理,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讲话要点应明确,应该有条理,要想想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可以先写个简单的发言提纲。提纲是给自己看的,不必追求完整、书写整洁。”这些要求,是学生在评选“智多星”时应该注意的。但教师应该注意把它贯穿于本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提出来,并且通过多次讨论加以巩固,学生会更好地掌握,而不是将这部分学习要求单独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的名家之作,体裁有回忆录和传记,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的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本文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茨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为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描画的一幅“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运笔在方寸之间,却洋洋洒洒,数千百言。在不算短小的篇幅里,作者又并非面面俱到,而是突出重点,大肆铺排,有时,某一局部,数十句、数百言精雕细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强烈的印象。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阅读量比较小,对托尔斯泰的了解比较少,所以课前要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托尔斯泰的资料,增加对这位大文豪的认识。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联想、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把作者刻画人物的文字语言与托尔斯泰的人物图像结合起来感知人物形象,感悟社会人生,并形成自己的体验。对于这类故事性不强而篇幅又较长的外国作品,学生可能不太喜欢读,要依据文本,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并理解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把握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下蕴藏的犀利、深刻的洞察力。

过b程与方法目标:

1.感知对人物外貌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进行肖像描写的手法。

3.体会课文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到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联系背景材料,深刻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6

一、地位和结构

中国人常说“善始者,事半成。”,初中化学课是学校教育中中学生系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本章是初中化学课的开头一章,它带有绪言的性质。正如章名所写,本章的学习内容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的大门,使他们在学习伊始,初步了解化学这门课将要学些什么,学了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习化学;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化学入门学习做好准备。简而言之,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启明星的作用,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指明了方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开启化学的大门,就要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是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是引人入胜、富有魅力的。为此本章以“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化学研究什么?”、“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为主题,通过约53幅插图和11个实验介绍一些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化学成就及其应用、日常生活和生产以及科学实验中的化学事实、现象及应用,让学生直观地领会到:化学事实和现象就在自己的身边和体内,化学科学内容丰富多彩、有趣有用,从而把学生要求学习的“胃口”充分调动起来。

基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且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掌握“以观察、实验、实践为主的探究活动”这一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尤为重要。本章第一节以26幅插图、4个《观察与思考》、2个《交流与讨论》和1个《活动与探究》,第二节以27幅插图、1个《观察与思考》、1个《交流与讨论》、1个《联想和启示》和3个《活动与探究》,第三节以1个《交流与讨论》和2个《活动与探究》;力求使学生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实验的实证性和什么是科学研究。与此同时教材在《练习与实践》中也安排了相关的训练题。

二、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学科知识的特点,创设情景,努力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面对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进行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既十分关注又颇感困惑的问题。

作为化学教师,深刻理解化学学科的课程设计理念并付诸实践,是成功进行化学学科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所在。

在《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的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标准》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又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构建的。且《标准》在其第二部分进行了如下的概括性论述:“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的能力。”

纵观《标准》中的上述论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新教材所体现的种种特点(①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②精心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③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④注意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⑤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的探究性)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和具体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时,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充分体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的课程总目标。即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灵魂。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下列三个主要方面: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众所周知,素养的本意是指一个人的平日的修养。顾名思义,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平日在科学方面的修养。而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来自于教育,因此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必然来自于科学教育。

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就其对自然现象客观规律的探究进程来说,其本质是探究;科学可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的内容,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科学教育应是科学本质和教育本质的的结合。科学教育无疑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四个方面的教育。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具体实践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得以形成和提高,我们认为其切入点就是——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得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坏习惯是一种势力,好习惯是一种力量。改变坏习惯,习惯好习惯,这才是教育的美好结局。乌申斯基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存在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播种行为,收获的是习惯;播种习惯,收获的是命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使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到实处,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无疑是一个好方法,同时也是学科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地具体体现。因此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在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就是要培养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以适应未来的化学学习。

鉴于初中化学教育是一个启蒙教育,因此我们以为,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加强培养具有学科特色的好习惯(如:细心观察、勤于动手、严谨描述等习惯)外,还应注意重点培养学生以下四方面的好习惯。

①、阅读交流的习惯

科学知识是由科学用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组成。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成为最重要的因素。阅读是指通过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有目的、有意义的阅读交流是掌握任何科学知识的基础。同样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主要来自于学生有目的、有意义的阅读交流。因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交流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情境和有目的的指导,使学生明确阅读交流不是文科的专利,化学知识的习得离不开自身的阅读量、阅读水平的提高和交流的情况;阅读的内容包括教材、课外参考书、报刊杂志和网页;阅读的方式可以是通读,也可以是有选择的重点阅读或上网查询等;也可以是同学观看电视、同学间、师生间和母(父)子(女)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阅读解疑、思考、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②、科学探究的习惯

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科学方法的教育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科学方法包括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解决问题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实验方法等。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作为自然科学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样也有着具有化学学科特点的科学研究方法。“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因此科学探究的习惯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化学、科学的解决化学问题方法、科学的思考化学问题和科学的进行化学实验的好方法。

由好奇心引发的探究心是人与生俱来的,这种好奇心、探究心不仅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的最佳切入点。我们知道简单内容的学习同样可以具有探究性,而复杂、深奥知识的学习照样可以是接受性的,关键在于教育者的观念和实践。因而我们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各个知识点,创设具有探究学习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

③、敢于质疑的习惯

科学态度是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科学发展的整体把握而形成的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真理探索过程中,在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孕育起来的推动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本性是拒绝权威、更拒绝权力的,科学的本质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发现以前的错误,不断更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中相通的一个要素就是敢于质疑。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只是一个入门教育,因此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基本切入点,也是完全符合入门学科教育要求的。如教师在进行氧气收集方法的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探究收集方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类似“我们该如何到学校操场上收集一定量的空气,用于环保检测?”的问题,让学生探讨,并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实验室中收集氧气方法是否只有两种”,并加以探究,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好习惯。

④、综合运用的习惯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深化地对世界进行分析的过程,可世界本身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分类而发生任何变化,依旧浑然一体。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关注怎样使传授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过程。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校里的课程各个分立,这是不得已的办法,不分立就无从指导。无从学习。但因为分立的缘故,某种课程往往偏于一种境界,如数学理化偏于逻辑的境界,历史地理偏于记忆得境界,公民训练偏于道德的境界,等等。”“教育的最后目标却在种种境界的综合,就是说,使每个分立的课程,所发生的影响,纠结在一起,构成个有机体似的境界,让学生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要使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教师首先要进入这一“境界”,并在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这一“境界”,作为启蒙教育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就应该从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着手,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和社会之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好习惯。

2、教学模式的选择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因校制宜、因班制宜选择能将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融入之中的模式。哪怕是“旧歌新唱”也可以,因此我校教研组提供了两位教师执笔的教案供各位同行参考。

三、教学建议

第一节课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要用丰富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各种新奇、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用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化学物质和化学现象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从刺激学生感观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引导学生自主地、开放地学习,循序渐进,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即可摘到桃子”的愉快心情。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会学”化学知识,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提供和创设一些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用好教科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认真读书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还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本章中有大量插图,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适用性于一体的彩图。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师要运用好插图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感,爱国情,还要运用彩图要讲国情国策,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并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化学是来源于生活的科学,而初中化学教材内容中更有很多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一些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事物、现象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认识化学研究的内容与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人类的生活影响极大;还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通过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认识到学好化学的重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合作,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同时提供有利于学生进行沟通和合作的良好空间,从而形成并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学会交流与分享,这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人文精神。

戴安邦先生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因此,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结论,发现不同之处;通过实验学习化学。在实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课堂演示实验时可要求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帮助学生学会充分运用多种感官,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时分配建议: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2-3课时;

第一节化学研究什么2课时;

第一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2课时。

教材分析怎么写 篇7

一、教材简说

本课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g、k、h,配有一幅图。图上一只和平鸽衔着弯曲的橄榄枝飞来,鸽子的“鸽”提示g的音,橄榄枝的形状提示g的形。湖边有水草和蝌蚪,蝌蚪的“蝌”提示k的音,蝌蚪和水草构成的形状提示k的形。两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饮料,“喝”提示h的音,椅子侧面的形状提示h的形。

第二部分是g、k、h与单韵母的拼音练习。

第三部分是g、k、h的书写格式和笔顺。

第四部分是三拼音,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以音节guā为例,借助图画教学三拼音的方法;二是三拼音的练习。

第五部分是认字,配有图画和一首儿歌。画面上一个小哥哥在美丽的湖边画荷花,小弟弟拉着妈妈在一边看。在图中相应的画面旁边出现了三个词:荷花、哥哥、弟弟。

g、k、h的发音、三拼音的拼音方法及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三拼音的拼音方法是难点。

二、学习目标

1.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三、教学建议

(一)字母教学

可让学生先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说话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读准“鸽”“蝌”“喝”的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知g、k、h的读音。然后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让学生模仿、感悟,体会发音要领。g、k、h的发音部位不容易看清楚,可以让学生用手掌对着嘴试验气流强弱:发g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k时有气流冲出;发h时虽有气流冲出,但气流比发k时的气流弱。

要充分发挥图的表音示形作用,让学生读音记形。注意区别形近字母h—n。

(二)拼音教学

两拼音练习,要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拼音方法,自己练习拼读,相互评议,教师指点。

本课开始学习三拼连读,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指导学生看音节图,提示guā就是“瓜”的音节。

2.分解三拼音节guā。g是声母,在前边;u是介母,在中间;ā是韵母,在后边。由声母、介母、韵母组成的音节叫三拼音节。

3.讲解三拼音节的拼音方法。三拼音节的拼读与两拼音节一样快速连读气不断。用课件演示图中的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快速连读拼出guā的过程。再用口诀帮助学生领会拼音方法:“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三拼音节是初学,可适当设计带调音节练习,还可以和两拼音节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三拼连读的方法。

(三)书写指导

讲清g、k、h的笔画笔顺及其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笔画名称:“”叫竖左弯;“”叫左斜右斜。

(四)认读字词,读儿歌

本课五个生字分别出现在识字情境图和《猜一猜》里,谜语中有五个本课新学的音节。这部分的教学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带调拼读红色的音节,重点巩固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2.读谜语,猜一猜,说说为什么说谜底是“手”。

3.联系“能写会算还会画”看图读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和轻声。

4.认读五个生字,注意区别“画—花、个—哥”的声调。

(五)扩展活动

1.拼读三拼音节,说说它们是什么。

huā(花)guō(锅)huǒ(火)

2.读一读,比一比每组的音节有什么不同。

gā──guākā──kuāhā──huā

gǔ──guǒkù──kuòhú──huó

3.读一读,连一连。

画huā花huà哥ɡē个ɡè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听读儿歌,教学声母g、k、h的发音

1.出示儿歌,学念儿歌。

小白鸽

哥哥有只小白鸽,

小白鸽呀爱唱歌,

咕咕咕,咕咕咕,

哥哥听了笑呵呵。

2.看图说图意,由“鸽、蝌、喝”引出声母g、k、h的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达到人人会读。

(1)学生小声跟老师读字母。

(2)学生大声读,老师小声跟着读。

(3)分小组练习读字母,看谁读得好。

(4)自我展示读字母,评出优秀者。

(5)听音练习。

老师读儿歌,学生听。让学生说说儿歌里出现次数最多的是什么音节。

小哥哥,爱白鸽,

喂完鸽,唱支歌,

哥和鸽,笑呵呵!

3.识记g、k、h的形,照样子抄写。

(1)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记g、k、h的形。

(2)指导学生认清g、k、h在四线格中的位置及写法。

(3)抄写字母。

(二)练习拼音

1.复习拼音方法。

2.让学生试着拼读:g—ɑ、g—e、g—u

3.指名拼读音节。

(三)在游戏中学习“三拼法”

1.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等图片,请学生认一认,说一说他们的名称。

2.把guā、guō、huā、huǒ几个音节分别贴在瓜、锅、花、火图下,并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音节与以前学过的音节有什么不同(由三个字母组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以guā为例告诉学生:g是声母,u叫介母,ɑ是韵母,再出示小女孩猛推g、u、ā三个卡片的课件,学习三拼法。

3.教师示范拼读。声母g读得轻短些,介母u要快读,韵母ā读得响亮些。

4.教歌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

5.认识各种花、瓜,练习拼读三拼音节。

(四)读儿歌,读词认字

五、资料袋

g、k、h的发音方法发g时,舌根抬起抵住软腭,挡住气流,然后突然打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带不颤动。k的发音部位、方法跟g大体相同,只是吐出的气流比较强。发h时,舌根靠近软腭,形成一条狭缝,让气流从狭缝中摩擦而出,声带不颤动。

g、k、h是由舌根抵住或接近软腭而形成的音,叫舌根音。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